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抗病e-杂交稻e Ⅱ优315的选育与应用
1
作者 黄荣华 蔡为铭 +3 位作者 范富英 李坤泰 肖少辉 章清杞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eⅡ优31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与强恢复系FR315配组育成的e-杂交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合、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eⅡ优315选育经过、... eⅡ优31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与强恢复系FR315配组育成的e-杂交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合、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eⅡ优315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杂交稻 e315 高产 优质 稻瘟病抗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Ⅱ优31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德雄 章清杞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第3期145-147,共3页
以高产优质e-杂交稻新组合eⅡ优315为材料,汕优63和Ⅱ优86为对照,对eⅡ优315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研究,并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e315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eⅡ优315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和寿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9年第3期149-151,共3页
eⅡ优315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 eA与FR315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e-杂交稻组合。本文研究了eⅡ优315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eⅡ优315株高133.5 cm,全生育期为145 d;实割产... eⅡ优315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 eA与FR315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e-杂交稻组合。本文研究了eⅡ优315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eⅡ优315株高133.5 cm,全生育期为145 d;实割产量8350.5 kg.hm-2,比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10.1%,达显著水平。本文还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杂交稻组合 e315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E GNOS反射测量的土壤湿度反演
4
作者 陈岱 董州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37-1042,共6页
基于风云三号E星(FY-3E)搭载的GNSS掩星探测仪-Ⅱ型(GNSS occultation sounderⅡ,GNOS-Ⅱ)近1 a的GNSS-R数据,开展全球土壤湿度的反演建模,评估不同卫星系统及其组合观测的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BDS、GPS和Galileo反射信号标定的反射... 基于风云三号E星(FY-3E)搭载的GNSS掩星探测仪-Ⅱ型(GNSS occultation sounderⅡ,GNOS-Ⅱ)近1 a的GNSS-R数据,开展全球土壤湿度的反演建模,评估不同卫星系统及其组合观测的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BDS、GPS和Galileo反射信号标定的反射率分布存在系统性偏差,但基于不同系统的观测反演结果精度相似,其预测的土壤湿度与SMAP卫星提供的L3级土壤湿度产品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855,无偏均方根误差为0.063 cm^(3)/cm^(3)。在组合不同系统进行反演时,采用累积分布函数匹配法对各卫星系统观测的有效反射率进行重标定,能够进一步提升地表土壤湿度反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e卫星 GNOS- GNSS-R SMAP卫星 土壤湿度 组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Ⅱ优315在邵武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范可珍 《福建稻麦科技》 2013年第2期51-52,共2页
eⅡ优31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用自选的恢复系FR315和不育系Ⅱ-32eA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物品种审定。2011—2012年在邵武作中稻栽培,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介绍了... eⅡ优31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用自选的恢复系FR315和不育系Ⅱ-32eA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物品种审定。2011—2012年在邵武作中稻栽培,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介绍了该品种在邵武市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e315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朱兴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30-30,33,共2页
阐述了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e315 种植表现 高产 栽培技术 福建顺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纤维化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及cyclin E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孙兴旺 曹灵 +5 位作者 于国华 唐学清 郭庆喜 张弦 王巍 许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5-587,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s,hRIFs)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DS-201)对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s,hRIFs)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RIFs;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 cyclin E基因的表达。结果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用药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第3、5、7、9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1天用药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DS-201对hRIFs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②DS-201抑制hRIFs体外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cyclin E基因的表达,阻滞细胞通过G1/S关卡,延长细胞周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磺酸钠 肾脏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细胞周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宏超 范光丽 +2 位作者 穆祥 胡格 索占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0,共5页
通过检测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探索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 通过检测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探索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等6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上清液中PGI2、TXA2及PA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G12、PAF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和5μg/mL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XA2的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南此可见,金丝桃苷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XA2的过量分泌,阻止血小板聚集,避免微血栓形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金丝桃苷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和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T-e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RABPⅡ和E-FABP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倩 吴宁 +3 位作者 孟红 丁兀兀 何小艳 易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3-957,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Ⅱ(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Ⅱ,CRABPⅡ)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ID... 目的观察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Ⅱ(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Ⅱ,CRABPⅡ)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正常乳腺组织、152例乳腺IDC原发组织以及93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CRABPⅡ和E-FABP的表达。结果 CRABPⅡ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乳腺IDC(P<0.05);E-FABP在乳腺IDC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其在乳腺IDC中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E-FABP阳性组的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 CRABPⅡ表达的减弱或缺失、E-FABP表达的增强可能与乳腺IDC的发生和演进相关;E-FABP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对IDC患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CRABP e—FABP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金磊 李典鹏 +1 位作者 黄永林 卢海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5-668,共4页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80d后含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HPLC 罗汉果甜甙e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典鹏 黄永林 +1 位作者 刘金磊 潘争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50-853,共4页
采用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以外标法测定了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罗汉果苷ⅡE在1.934~25.142μg,苷Ⅲ在2.07... 采用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以外标法测定了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罗汉果苷ⅡE在1.934~25.142μg,苷Ⅲ在2.070~26.91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与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罗汉果苷e 罗汉果苷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冬敏 刘宇卓 +5 位作者 黄欣梅 韩凯凯 杨婧 刘青涛 毕可然 李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共5页
为了探讨原核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对于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利用IPTG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Anti-FLAG M2 Affinity Gel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经SDS-PAGE和We... 为了探讨原核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对于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利用IPTG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Anti-FLAG M2 Affinity Gel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仅有单一目的条带。免疫组小鼠血清ELISA效价均达4.67±0.11(lg10)。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体质量在攻毒9 d后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免疫组小鼠脑、肝脏、脾脏组织中坦布苏病毒核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使用原核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抗体,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为开发有效的坦布苏病毒亚单位疫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e蛋白 结构域I/II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I和Ⅱ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冬敏 黄欣梅 +4 位作者 刘宇卓 韩凯凯 谢星星 刘晓燕 李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0-594,共5页
为了实现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I和II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引入FLAG标签序列(DYKDDDDK),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I/II。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 为了实现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I和II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引入FLAG标签序列(DYKDDDDK),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I/II。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约900 bp的目的片段,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I/II。重组菌在IPTG诱导4 h后在37 000处出现目的蛋白质并且表达量达到高峰。经超声波破碎后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质与FLAG单抗和E蛋白质阳性血清均可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质结构域Ⅰ和Ⅱ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经鉴定重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坦布苏病毒 e蛋白质 结构域Ⅰ和 大肠杆菌 DOMAINS 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宏超 索占伟 +3 位作者 胡格 范光丽 刘钟杰 穆祥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将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浓度为0μg/mL)、SLT-Ⅱe处理组(SLT-Ⅱe浓度为10μg/mL)、试验1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1μg/mL)、试验2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5μg/mL)、试验3组(SLT-Ⅱe浓度... 将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浓度为0μg/mL)、SLT-Ⅱe处理组(SLT-Ⅱe浓度为10μg/mL)、试验1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1μg/mL)、试验2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5μg/mL)、试验3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10μg/mL)、试验4组(SLT-Ⅱe浓度:0μg/mL+槲皮素浓度:10μg/mL)等6组,采用ELISA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mL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槲皮素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T-e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血小板活化因子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血中AngⅡ,6-K-PGF_(1α)/TXB_2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立 冯江敏 +1 位作者 马健飞 王力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465,共2页
研究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 ,6 K PGF1α/TXB2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经 3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表明 ,PGE1能够下调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血中AngⅡ值 ,改善 6 k PGF... 研究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 ,6 K PGF1α/TXB2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经 3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表明 ,PGE1能够下调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血中AngⅡ值 ,改善 6 k PGF1α/TXB2 比值 ,进而改善肾脏血液供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慢性间质性肾炎 血管紧张素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栓素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1166C基因多态性的改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和姬苓 孙洪英 +3 位作者 闫春华 郑玉云 杨国安 陈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Apo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的改变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8例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者的ApoE和AT1R基因型。并评...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Apo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的改变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8例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者的ApoE和AT1R基因型。并评价可能致病因素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ApoE基因ε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8%和5.0%),P〈0.05;而ε3/3基因型频率(56.5%)及ε3频率(75.9%)显著低于对照组(78.9%和88.3%),P〈0.05;脑梗死组AT1R AC基因型频率(43.5%)及C等位基因频率(21.7%)明显高于对照组(7.8%对3.9%);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与非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比较,患脑梗死的OR值为3.600(95%CI:1.591-8.144)。与AA基因型比较,AT1R基因AC基因型患脑梗死的OR值为9.136(95%CI:3.866-21.592),而同时携带AT1R基因AC基因型和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脑梗死的OR值增至10.114(95%CI:1.543-8.343)。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患因子;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因素;AT1R与ApoE基因间有协同致脑梗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载脂蛋白e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W77e516上的移植与实现
17
作者 任力生 靳松 常淑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在传统单片机系统中,受到单片机内部资源的限制,实时操作系统不易移植。文章阐述了μC/OS-Ⅱ在各种CPU上的移植条件和要求,以及在W77e516上的移植方法。实现了一个基于该内核的应用系统,并将结果与传统软件实现方法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μC/OS- W77e516 移植 实时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犬腺病毒C株E1、E3区克隆测序及E3区标记载体瞬时表达
18
作者 王凤雪 罗国良 +5 位作者 柴秀丽 张海玲 易立 邵西群 赵建军 闫喜军 《特产研究》 2008年第3期13-15,24,共4页
设计4对引物,对犬Ⅱ型腺病毒2C(CAV-2C)株E1、E3区进行了扩增,将片段进行T克隆、测序,并构建了E3区缺失、标记EGFP的转移载体,在MDCK和293-T细胞上成功表达,但在MDCK细胞中的转染效率较低。本研究为犬腺病毒活病毒载体构建的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型腺病毒 e3区 转移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Ⅱ型病毒E蛋白Ⅰ、Ⅱ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反应性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宇姣 郑学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登革Ⅱ型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第一,二结构域(DⅠ/Ⅱ)并进行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登革Ⅱ型病毒接种乳鼠,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PCR纯化产物和质粒pET-28a(+)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DV2-E-D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登革Ⅱ型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第一,二结构域(DⅠ/Ⅱ)并进行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登革Ⅱ型病毒接种乳鼠,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PCR纯化产物和质粒pET-28a(+)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DV2-E-D1&2。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并转化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RT-PCR扩增得到约9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及测序分析表明,插入序列正确且开放读码框正确。重组菌诱导后在37kD位置有明显的诱导后表达带,其大小与预测值一致。经12%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His.Tag单抗和登革病毒单抗(D1-11)均发生反应。结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登革Ⅱ型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DⅠ/Ⅱ,免疫反应性鉴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e蛋白 第Ⅰ-结构域 表达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戊型肝炎病毒SYBR Green Ⅱ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幽幽 龚双燕 +4 位作者 李小璟 毛汐语 邓益超 朱玲 徐志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2-1006,101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方法。方法针对HEVORF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基于SYBR GreenⅡ染料,建立了检测HE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能对猪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到荧光,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方法。方法针对HEVORF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基于SYBR GreenⅡ染料,建立了检测HE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能对猪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到荧光,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嵴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均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特异性好;检测HEV时,在4.10×10~2~4.10×10~8拷贝/μ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可以达到1.00×10~2拷贝/μL,扩增相关系数为0.996,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为84.0℃±0.1℃,该检测方法组内变异系数为0.83%~0.94%,组间变异系数为0.83%~0.94%,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临床61份来自四川各地的猪肠内容物进行检测,检出9份阳性,且与常规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针对HEV的荧光定量RT-PCR有效可行,对HEV的临床检测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戊型肝炎病毒 SYBR Green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