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tition of GB-InSAR deformation map based on dynamic time warping and k-means 被引量:2
1
作者 TIAN Weiming DU Lin +1 位作者 DENG Yunkai DONG Xic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907-915,共9页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InSAR)can tak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with a high accuracy.Partition of the GB-InSAR deformation map benefits analyzing the deformation state of the monitoring...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InSAR)can tak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with a high accuracy.Partition of the GB-InSAR deformation map benefits analyzing the deformation state of the monitoring scene better.Existing partition methods rely on labelled datasets or single deformation feature,and they cannot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in GBInSAR applications.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partition method of the GB-InSAR deformation map based on dynamic time warping(DTW)and k-means.The DTW similarities between a reference point and all the measurement point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ir time-series deformations.Then the DTW similarity and cumulative deformation are taken as two partition features.With the k-means algorithm and the score based on multi evaluation indexes,a deformation map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an appropriate number of classes.Experimental datasets of West Copper Mine are process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whose measurement points are divided into seven classes with a score of 0.3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InSAR) deformation map partition dynamic time warping(dtw)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y incidence 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time warping distance 被引量:1
2
作者 Jin Dai Yi Yan Yuhong H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946-954,共9页
The traditional grey incidence degre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istance analysis methods, which is measured by the displac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corresponding points between sequences. When some data of sequences are ... The traditional grey incidence degre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istance analysis methods, which is measured by the displac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corresponding points between sequences. When some data of sequences are missing (inconsistency in the length of the sequences), the only way is to delete the longer sequences or to fill the shorter sequences. Therefore, some uncertainty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int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grey incidence degree (3D-GID), a novel GID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time warping distance (MDDTW distance-GID)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it, the corresponding grey incidence clustering (MDDTW distance-GIC) method is constructed. It not only has the simpler computation process, but also can be applied to the incidence comparison between uncertain multidimensional sequences directly.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MDDTW distance-GIC is more accurate when dealing with the uncertain sequenc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IC method, the precision of the MDDTW distance-GIC method has increased nearly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GIA) dynamic time warping (dtw) distance grey incidence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WAWKNN驱动的蓝牙/WiFi指纹定位方法
3
作者 杨明 纪冬华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7,共9页
针对蓝牙/无线保真(WiFi)指纹定位效果差、算法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动态时间规整辅助加权K近邻(DTWAWKNN)驱动的蓝牙/WiFi指纹定位方法:离线阶段,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计算不等维度的蓝牙、WiFi和蓝牙/WiFi混合指纹之间的相似... 针对蓝牙/无线保真(WiFi)指纹定位效果差、算法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动态时间规整辅助加权K近邻(DTWAWKNN)驱动的蓝牙/WiFi指纹定位方法:离线阶段,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计算不等维度的蓝牙、WiFi和蓝牙/WiFi混合指纹之间的相似度,并基于加权K近邻(WKNN)实现匹配定位,然后以蓝牙、WiFi及蓝牙/WiFi混合指纹库与蓝牙、WiFi及蓝牙/WiFi混合指纹的匹配结果为定位特征,构建基于多类型指纹匹配定位结果的离线定位指纹库;在线阶段,基于DTWAWKNN实现蓝牙、WiFi和蓝牙/WiFi混合指纹之间的匹配定位,获取基于多类型指纹匹配定位结果的在线定位指纹,再基于WKNN算法实现离线定位指纹库和在线定位指纹的匹配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定位效果远优于WK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定位精度可至少提高67.74%,定位稳定性最少提高54.51%,算法复杂度至少降低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牙 无线保真(WiFi) 指纹定位 动态时间规整(dtw) 加权K近邻(WK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TW-DP-GMM的工业机器人轨迹学习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洒 陈旭阳 +1 位作者 叶锦华 吴海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0,共13页
针对机器人示教编程过程中使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规划运动轨迹时存在的高斯分布个数难以选择、复现轨迹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的机器人运动轨迹学习策略.该策略包含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高斯混合模型与道格拉斯-普克(DP)算法... 针对机器人示教编程过程中使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规划运动轨迹时存在的高斯分布个数难以选择、复现轨迹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的机器人运动轨迹学习策略.该策略包含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高斯混合模型与道格拉斯-普克(DP)算法.首先,针对示教过程中采集的多条轨迹在时间长度上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DTW算法来统一示教轨迹在时域上的变化.其次,使用GMM算法对示教轨迹的特征进行提取,并利用高斯混合回归(GMR)算法将其重构为复现轨迹.在这个过程中采用DP算法来预估GMM算法的关键参数高斯分布的数量,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简单直观地得到相对准确的参数值.利用DP算法对复现轨迹的数据点进行稀疏化并优化,不仅确保了机器人最终运动轨迹的精度,而且大幅减少了最终轨迹数据点的数量.最后,进行了不同形状的模拟焊接轨迹学习规划实验.结果表明:经由DTW对齐后的示教轨迹具有更加明显的运动特征,经过GMM-GMR学习输出的复现轨迹具有良好的表征结果;在使用GMM-GMR算法学习示教轨迹的过程中,采用DP算法可以有效预估高斯分布个数;经过DP算法稀疏化并优化的最终轨迹的平均位置误差均在0.500 mm以内,其最大误差可以控制在0.800 mm以内,可以满足焊接轨迹规划的精度要求,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示教编程 高斯混合模型 道格拉斯-普克算法 动态时间规整 轨迹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过渡电阻与DTW距离的有源配电网高阻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5
作者 李海勇 郑新铖 +2 位作者 郑茂然 田君杨 黄鹏飞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针对有源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过渡电阻与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首先分析高阻接地故障特征,正常运行时非故障线路三相虚拟过渡电阻均为无穷大,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区段的故障相虚拟过渡电阻减小... 针对有源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过渡电阻与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首先分析高阻接地故障特征,正常运行时非故障线路三相虚拟过渡电阻均为无穷大,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区段的故障相虚拟过渡电阻减小为真实过渡电阻,而其他两相仍为无穷大,利用变异系数表征三相虚拟过渡电阻间的差异大小并构建了高阻接地故障区段定位判据;其次,针对低阻接地故障时三相线路耦合导致误判的情况,利用动态时间弯曲距离构造低阻接地故障辅助判据;最后,利用PSCAD搭建有源配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的影响,在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及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时均能正确识别故障区段,耐过渡电阻能力达5 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高阻故障 故障区段定位 虚拟过渡电阻 动态时间弯曲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SACP-LSTM模型的个股新闻信息挖掘及价格预测
6
作者 王子平 金百锁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针对股票市场变化快、关系复杂的情况,提出一种结合个股新闻的股票价格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找到与目标个股序列相似度最高的基准序列,然后通过平滑突变点模型提取新闻影响的长度和时间,转化为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统计模型... 针对股票市场变化快、关系复杂的情况,提出一种结合个股新闻的股票价格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找到与目标个股序列相似度最高的基准序列,然后通过平滑突变点模型提取新闻影响的长度和时间,转化为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统计模型将股票之间的关系引入到时间序列预测,考察新闻影响力与股票历史价格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将新闻影响与个股数据结合起来进行价格预测。结果表明,新闻在科技类行业领域的股票板块影响力最为明显;相比于已有的股票预测方法,融合模型的预测性能有所提升,并且随时间增长预测精度下降幅度较小。融合模型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股票价格的变化,在模拟投资策略的条件下取得了14.50%的平均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新闻 股票预测 动态时间规整(dtw) 平滑突变点(SACP)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WDTW方法在转子早期碰摩分析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向民 姚鹏 +2 位作者 张亢 李博 李泳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1,138,共7页
碰摩是转子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故障。针对转子早期碰摩故障特征微弱难以提取的问题,在改进传统动态时间扭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角度权值的动态时间扭曲(Angle 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AWDTW)算... 碰摩是转子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故障。针对转子早期碰摩故障特征微弱难以提取的问题,在改进传统动态时间扭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角度权值的动态时间扭曲(Angle 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AWDTW)算法。在该算法中,通过识别不同时间序列的坐标向量之间的夹角,自动计算两时间序列中对应点的距离权值,并通过增加角度权值来改善传统DTW算法的不合理扭曲对齐,以此减少时间序列匹配时“奇点”的产生,从而提高时间序列的对齐精度。通过仿真数据和转子试验台碰摩振动数据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与传统DTW及其改进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因综合考虑坐标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时间序列的对齐和相似性度量,从而能更有效凸显转子早期碰摩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角度权值动态时间扭曲 转子 早期碰摩 重分配小波尺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TW聚类和SK TCN-GC BiGRU的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
8
作者 段宏 郭成 +1 位作者 孙海东 王嵩岭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的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数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DTW)聚类和复合注意力预测网络(SK TCN-GC BiGRU)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应用DDTW对历史数据进行相似日分析以构建针对性的训练集。其次,结合选择性... 针对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的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数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DTW)聚类和复合注意力预测网络(SK TCN-GC BiGRU)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应用DDTW对历史数据进行相似日分析以构建针对性的训练集。其次,结合选择性内核网络(SKNet)和全局上下文模块(GC Block)优化TCN与BiGRU模型,分别增强提取多尺度特征和全局信息的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优越性,尤其在气象条件数据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导数动态时间弯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ShapeDTW-QWGRU的分布式光伏集群短期功率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欧阳静 秦龙 +3 位作者 王坚锋 尹康 褚礼东 潘国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与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PCAShapeDTW-QWGRU)的集群功率预测模型。针对集群划分不够精细、光伏电站数据蕴含的信息难以捕捉的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密度聚... 针对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与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PCAShapeDTW-QWGRU)的集群功率预测模型。针对集群划分不够精细、光伏电站数据蕴含的信息难以捕捉的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密度聚类算法(PCA-OPTICS)的集群划分方法;针对目前选取代表电站与集群相似性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ShapeDTW)的代表电站的选取方法,利用ShapeDTW度量相似性距离,选取最小值作为代表电站,并利用基于均方根传播梯度下降法优化的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RMSprop-QWGRU)模型进行预测;为了解决代表电站与集群功率的变换系数转换差异较大的问题,采用实时变换系数对代表电站进行集群功率值预测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光伏集群功率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预测 集群划分 主成分分析 动态时间规整 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S-DTW的交流接触器状态划分方法
10
作者 刘洋 曹云东 刘树鑫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0-765,共6页
针对由非线性、非平稳、多状态相依和动态分布等特点导致的交流接触器状态难以准确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SS-DTW的交流接触器状态划分方法。探索采用斜率增量分段线性表示方法提取分割点,完成状态序列的时序分割。在此基础上,利用相... 针对由非线性、非平稳、多状态相依和动态分布等特点导致的交流接触器状态难以准确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SS-DTW的交流接触器状态划分方法。探索采用斜率增量分段线性表示方法提取分割点,完成状态序列的时序分割。在此基础上,利用相邻子序列动态时间弯曲相似性度量形成关键分割点DTW相似性集合,并进行关键分割点鉴别遴选,实现接触器状态的准确划分。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交流接触器状态划分,且划分界限清晰、类间差异性显著,状态划分精度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 状态划分 时间序列分割 动态时间弯曲 分段线性表示 斜率增量 相似性度量 Kruskal-Walli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TW算法的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里程偏差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凯 尹辉 +2 位作者 张洋 田新宇 黄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的绝对里程偏差校准是准确评估轨道几何状态与深入研究轨道几何状态演变规律的基础。针对当前检测数据绝对里程偏差校准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1种线路曲线台账辅助的检测数据绝对里程精细校准方法,通过2种动...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的绝对里程偏差校准是准确评估轨道几何状态与深入研究轨道几何状态演变规律的基础。针对当前检测数据绝对里程偏差校准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1种线路曲线台账辅助的检测数据绝对里程精细校准方法,通过2种动态时间规整(DTW)变体算法实现检测数据里程的精确校准。首先,使用导数动态时间规整(D-DTW)算法进行检测数据与线路曲线台账数据的粗匹配,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分段;然后,采用图形动态时间规整(Shape-DTW)算法实现分段后检测数据中超高通道数据和线路曲线台账数据中的曲线特征点的精准对齐;最后,将线路曲线台账中曲线特征点的准确里程一一对应赋值给检测数据中超高通道数据的曲线特征点,实现对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绝对里程偏差的精细校准。通过在我国某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集上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曲线长度误差最大不超过0.8%,校准后同一线路行别区段的多次检测数据在左高低通道数据相关性指标均优于校准前,因而该校准方法是有效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几何 绝对里程偏差校准 里程偏差 曲线特征点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两阶四分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异常数据辨识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洋 于海东 +3 位作者 刘文彬 黄敏 李立生 张世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4,共11页
设备故障、天气环境等因素导致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生大量异常数据,对其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识别和剔除存在的异常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弯曲(DTW)-两阶四分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异常数据辨识方法。首先,通过对比相... 设备故障、天气环境等因素导致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生大量异常数据,对其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识别和剔除存在的异常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弯曲(DTW)-两阶四分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异常数据辨识方法。首先,通过对比相似辐照度下光伏功率均值实现连续型异常数据识别与剔除,采用基于同时段光伏功率均值剔除异常数据,并考虑光伏发电曲线的波动性,采用基于DTW与欧氏距离的综合曲线相似度判定方法剔除连续型异常数据,更全面地考虑了数据的波动特性,提高了连续型异常数据辨识和剔除效果;其次,提出DTW-两阶四分位异常数据辨识算法,采用一阶变化率和二阶变化率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离散型异常数据剔除,有效识别和剔除离散型异常数据;最后,根据异常数据识别和剔除结果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剔除异常数据后能更好地拟合正常光伏功率数据分布情况,相较于四分位法和3-Sigma算法,所提算法剔除异常数据前后线性相关程度变化分别提高了58.15%和68.41%,辨识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异常数据辨识 动态时间弯曲 两阶四分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时序距离的故障可诊断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佳朋 史贤俊 肖支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7-1009,共13页
对装备中具体故障进行可诊断性评估,可以量化地表明故障被诊断的难易程度。针对故障可诊断性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客观及度量方法选择不恰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时序距离度量方法。定义可诊断性... 对装备中具体故障进行可诊断性评估,可以量化地表明故障被诊断的难易程度。针对故障可诊断性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客观及度量方法选择不恰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时序距离度量方法。定义可诊断性评估模型,从实际系统中抽取系统的结构、信号、测试、故障模式4种要素,为故障可诊断性评估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摒弃传统的从信号中提取特征进行相似性度量的做法,将信号看做时序序列,基于DTW方法衡量不同状态下各信号之间的相似程度,作为故障可诊断性的评估依据。使用动量轮系统对新方法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在进行可诊断性评估方面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可诊断性 定量评价 动态时间规整 相似性度量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LDTW和TCN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越 温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空间负荷预测为合理建设和使用变电站、馈线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配电网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配电网规划的精细化产生了大量高分辨率的负荷数据,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块的用电特征日趋复杂。当前的空间负荷预测没有充分考虑负荷... 空间负荷预测为合理建设和使用变电站、馈线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配电网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配电网规划的精细化产生了大量高分辨率的负荷数据,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块的用电特征日趋复杂。当前的空间负荷预测没有充分考虑负荷数据之间的时间特性,且在预测过程中也未考虑到不同类型地块间可能存在的负荷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空间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基于多尺度限制对齐路径长度(LDTW)的谱聚类分析用户的负荷曲线在形状上的相似性,并提取不同地块的典型用电行为,以进一步分类确定同类型地块对应的同时率。多尺度LDTW通过限制序列之间匹配步长的上限来抑制病态匹配的产生,提高曲线相似性的综合评估能力。根据聚类结果筛选适合待预测区域的训练样本并构建基于时间卷积网络(TCN)的回归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基于地块各自的同时率进行聚合,实现空间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加强了对负荷曲线形状的分析和对不同类型地块同时率的区分,在聚类方面,DBI指数达到0.57,VI指数达到0.31;在预测方面,相对误差达到1.93%,决定系数达到0.941,相比其他典型方法均取得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负荷预测 动态时间规整 谱聚类 同时率 时间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融合下田径录像3D人体动作DTW捕捉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巨全 王然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8,共8页
由于不同运动员的动作风格和速度不同,导致田径录像中记录的不同运动员的人体动作序列在时间长度上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长度序列之间的不对齐问题。为此,提出特征融合下田径录像三维(3D)人体动作动态时间规整(DTW)捕捉算法。将田径录... 由于不同运动员的动作风格和速度不同,导致田径录像中记录的不同运动员的人体动作序列在时间长度上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长度序列之间的不对齐问题。为此,提出特征融合下田径录像三维(3D)人体动作动态时间规整(DTW)捕捉算法。将田径录像中提取的人体动作数据转换为3D坐标序列,表示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动作,获取人体动作的深度图序列,利用梯度局部各向异性系数(GLAC)和稀疏时间梯度自相关(STACOG)分析深度图局部区域的梯度特性以及时间自相关性。利用Canny算子提取每帧深度图的边缘轮廓,结合小波变换和k-means聚类分析人体轮廓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Kinect设备获取人体骨骼点的3D坐标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3D空间坐标、关节角度等多个特征融合到一个特征空间中,通过补帧和删帧操作进行预处理,选择最重要的主成分构建新的低维特征空间。利用DTW计算视频序列的相似性,从而捕捉田径录像中不同长度序列的3D人体动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捕捉田径录像3D人体动作的准确程度高达99.07%,面对复杂程度较高的动作时,该算法捕捉到的人体动作与实际动作的相似度始终保持在97%以上。此外,所提算法提取到的人体动作轮廓特征线条流畅、连续,且与实际动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田径录像 3D人体动作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动作捕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TW下界约束的Granger多元时序LSTM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凤魁 孙士保 +1 位作者 贾少勇 王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39,共7页
多元时序的因果预测研究是探讨复杂网络响应关系的热点问题。提出一种通过DTW的下界约束组合并改进的层级过滤器,与格兰杰因果验证法相结合验证其因果统计量,挖掘出有效信息实现有效降维,进一步输入LSTM预测模型进行因果预测。仿真实验... 多元时序的因果预测研究是探讨复杂网络响应关系的热点问题。提出一种通过DTW的下界约束组合并改进的层级过滤器,与格兰杰因果验证法相结合验证其因果统计量,挖掘出有效信息实现有效降维,进一步输入LSTM预测模型进行因果预测。仿真实验利用开源的空气质量数据集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损失函数训练曲线和测试曲线有较好的拟合度,表明该因果预测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间弯曲 长短时记忆网络 格兰杰因果关系 层级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CC的建筑用电时间序列自适应季节性分割方法
17
作者 朱磊 周璇 +2 位作者 陈城 何敏 闫军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89-4697,共9页
建筑用电时间序列(build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ime series, BECTS)的季节性分割对于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与模式挖掘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定时分割、定温分割和自适应候温分割方法难以实现准确的BECTS季节性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建筑用电时间序列(build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ime series, BECTS)的季节性分割对于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与模式挖掘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定时分割、定温分割和自适应候温分割方法难以实现准确的BECTS季节性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oeplitz逆协方差聚类(Toeplitz inverse covariance-based clustering, TICC)的BECTS自适应季节性分割方法。该方法基于建筑逐时用电负荷与室外干球温度二元时间序列,利用TICC算法进行实时分割与聚类。夏热冬暖地区某大型公共建筑真实用电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增强了同类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异类样本之间的差异性,与定时分割、定温分割和自适应候温分割方法相比,TICC分割后各季节的平均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距离分别提高46.54%、35.73%和7.59%。该方法可作为数据预处理,为单体建筑数据挖掘分析如建筑用电模式挖掘和负荷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自适应季节性分割 Toeplitz逆协方差聚类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页岩油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王静 束青林 +3 位作者 杜玉山 张强 张玉亮 朱惠永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发育,在钻井过程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效率,亟须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率。为此,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整数时移,校正叠前道集中的残余各向异性时差,提高地震资料...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发育,在钻井过程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效率,亟须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率。为此,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整数时移,校正叠前道集中的残余各向异性时差,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并基于地震纵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引起的时差,确定方位各向异性和相对强度,最终确定裂缝的发育方向和发育密度。该方法不依赖椭圆拟合,直接将各向异性时差看作整数时移的数据匹配问题,相比商业软件中的叠前各向异性反演模块,有效解决了裂缝预测多解性的问题。预测结果在与实钻井的成像测井解释结果以及钻井过程中的钻速异常和涌漏位置对比分析中,预测准确率达到85%,证明该方法预测裂缝的可靠性高。该预测方法可以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裂缝预测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各向异性方向 各向异性强度 牛庄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资源介入下基于知识矩阵跨维度迁移的电力调度优化
19
作者 唐昊 杨晨芳 +2 位作者 程文娟 王正风 史明光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5-1007,共13页
各类源荷弹性资源逐渐介入电网,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进一步复杂化。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任务的学习效率,基于弹性资源介入前源电力系统的调度知识矩阵提出一种跨维度迁移的学习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给出源... 各类源荷弹性资源逐渐介入电网,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进一步复杂化。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任务的学习效率,基于弹性资源介入前源电力系统的调度知识矩阵提出一种跨维度迁移的学习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给出源任务与目标任务间关联特征的相似度判定方法。然后,引入主成分分析特征降维技术,建立源任务与目标任务间相似状态/动作的映射关系,提出基于调度知识矩阵跨维度迁移的强化学习方法,解决因源任务与目标任务状态或动作维数不同而导致的历史调度知识不能直接利用的问题。最后,以IEEE-30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利用源任务的历史调度知识,实现弹性资源介入时复杂电力系统的快速调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维度知识迁移 电力调度 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 弹性资源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飞行员着陆操作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0
作者 卢飞 魏星宇 陈昊南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8-571,共14页
在现有的航班品质监控标准体系中,缺乏对高品质飞行操作的明确界定。为了全面评估航空器着陆姿态品质并量化姿态超限风险,研究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并整合了可视化百分位数法与时间序列相似度理论,涵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难度系数指标... 在现有的航班品质监控标准体系中,缺乏对高品质飞行操作的明确界定。为了全面评估航空器着陆姿态品质并量化姿态超限风险,研究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并整合了可视化百分位数法与时间序列相似度理论,涵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难度系数指标3个维度。基于航班数据建立了常模,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所有样本成绩近似正态分布,表明该体系能有效区分不同民航飞行员着陆操作品质。此外,应用该体系对超限航班进行分析,发现所有超限航班成绩位于常模后0~4%,临界超限航班成绩位于后0~15%,且各权重均通过了敏感性分析,表明了该体系在识别高风险航班和量化超限风险水平方面的有效性,为飞行员技术评估和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着陆姿态评价体系 常模参照 可视化百分位数 动态时间规整 飞行品质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