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大直径桥墩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磊 吕忠达 +1 位作者 王飞 赵卓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水深和地震动特性对深水大直径桥墩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影响,按1∶60缩尺比设计、制作1组桥墩模型进行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水深及地震激励幅值下桥墩基频、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桥墩基频呈加... 为研究水深和地震动特性对深水大直径桥墩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影响,按1∶60缩尺比设计、制作1组桥墩模型进行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水深及地震激励幅值下桥墩基频、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桥墩基频呈加速下降趋势;桥墩应变、位移峰值和动水压力随水深增大而增大,且桥墩应变增幅呈加速增大趋势,相较无水工况,高水位时墩底应变增幅可达19.1%。深水桥墩应变和动水压力随地震激励幅值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动水压力与桥墩表面加速度成正比,可将动水压力表示成桥墩表面加速度与水体附加质量乘积形式,其中水体附加质量与输入地震波频谱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大直径桥墩 水下振动台 墩-水耦合 基频 动力响应 动水压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
2
作者 刘远财 张水锋 张毅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面板堆石坝目前已成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坝型之一,研究不同库水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主要探讨了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自振特性的影响,并对库水可压缩性、不同库水位对面... 面板堆石坝目前已成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坝型之一,研究不同库水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主要探讨了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自振特性的影响,并对库水可压缩性、不同库水位对面板堆石坝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及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体蓄水后堆石料的弹性模量增大,使面板堆石坝满库时的基频高于空库时的基频;与不考虑动水压力相比,考虑动水压力作用会降低坝体基频,但总体上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基频的影响并不显著;库水可压缩性对面板堆石坝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不显著;当水位较高时,不考虑动水压力计算出的坝体动力响应会产生较大误差,且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动水压力对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动水压力 动力响应 流固耦合 库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迟世春 林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8-723,共6页
推导了时域内求解压缩性库水与面板堆石坝相互作用的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动水压力模型对坝水系统自振频率及实测地震作用下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水压力模型对系统频率的影响不大;坝体动力反应,威氏公式与不可压缩库水模... 推导了时域内求解压缩性库水与面板堆石坝相互作用的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动水压力模型对坝水系统自振频率及实测地震作用下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水压力模型对系统频率的影响不大;坝体动力反应,威氏公式与不可压缩库水模型接近,可压缩库水模型与不考虑动水压力情况接近.地震所激起的动水压力不同模型虽有差别,但数值较小.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分析建议采用可压缩水体动水压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坝水相互作用 混凝土坝 库水 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管及管内流体动态响应仿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源 金先龙 +3 位作者 王建炜 顾赟 乔宗昭 杨志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
根据实际物理实验,采用ALE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冲击情况下T型管及管内流体动态响应的水锤过程。经过对比关键点水压时程变化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ALE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在水力瞬变仿真模拟方面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T... 根据实际物理实验,采用ALE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冲击情况下T型管及管内流体动态响应的水锤过程。经过对比关键点水压时程变化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ALE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在水力瞬变仿真模拟方面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T型管的变形和动态周向应力。通过仿真发现管壁动态周向应力峰值大约是静周向应力的1.2~1.6倍。并且周向应力呈现与水锤压力变化一致的周期性,管壁动态周向应力主要受水锤的影响。这证明动态效应是导致更大动态应力的原因。这一结论与直管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水锤 动态响应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输水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健云 刘金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在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的建设中穿越软土地区的浅埋输水隧道的抗震性能问题更加突出。大管径浅埋输水隧道由于内部水体质量巨大,且在振动作用下隧道内部水体产生晃动,由此引起水体-隧道衬砌之间的耦联作用,这些都直接影响隧道衬砌的动力响... 在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的建设中穿越软土地区的浅埋输水隧道的抗震性能问题更加突出。大管径浅埋输水隧道由于内部水体质量巨大,且在振动作用下隧道内部水体产生晃动,由此引起水体-隧道衬砌之间的耦联作用,这些都直接影响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针对这一问题,将围岩-衬砌-水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限元剖分,采用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对隧道中流体对隧道衬砌的频率以及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管内水体采用基于势的流体单元,同时对隧道内无水、半满水、满水的频率和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对软土中输水隧道的频率和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道 液-固耦合 地震 势流体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重力坝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苑举卫 杜成斌 刘志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126,共7页
为建立反映设计地震动的斜入射波场,将地表地震动时程分量分解为斜入射的平面SV波和平面P波,使其共同作用下在地表产生与设计地震动分量相同的响应,而其他方向响应为0,根据固体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推导了斜入射波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以... 为建立反映设计地震动的斜入射波场,将地表地震动时程分量分解为斜入射的平面SV波和平面P波,使其共同作用下在地表产生与设计地震动分量相同的响应,而其他方向响应为0,根据固体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推导了斜入射波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幅值与设计地震动分量的联系,通过采用平面波和远场散射波混合透射的应力人工边界条件,得到了反映设计地震动的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的解析方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时域计算分析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重力坝?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在不同地基刚度下与垂直入射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波斜入射时对重力坝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坝-基交界面上,结构的动力响应要大于地震波垂直入射时结构的动力响应。该方法在均匀地基假设下构造了反映地表设计地震动特征的斜入射波系,斜入射波系在地表的响应具有非一致特征,同时该方法考虑了地基的辐射阻尼,可用于重大工程在地震动非一致输入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地震响应 设计地震动 斜入射 粘弹性边界 重力坝-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海流环境中跨海桥梁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江辉 白晓宇 +3 位作者 黄磊 李辰 孟宪锋 杨庆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以跨海桥梁深水桥墩为对象,建立可考虑波浪、海流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精细化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系统讨论了不同波、流参数下桥墩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流联合作用时,深水桥墩响应峰值随流速、水深、波高的增加而... 以跨海桥梁深水桥墩为对象,建立可考虑波浪、海流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精细化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系统讨论了不同波、流参数下桥墩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流联合作用时,深水桥墩响应峰值随流速、水深、波高的增加而增大,随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减小。波、流及地震共同作用下,桥墩响应幅值大于或小于地震单独作用时,但仍以地震作用为主,其响应特征与地震单独作用时相同;桥墩响应峰值随波浪相位、周期的增加而波动,随波高、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或减小,随流速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波、流环境影响桥墩的地震响应,其程度与地震动频谱特性及波、流参数有关,其影响幅度最大可达到30.0%以上,在跨海桥梁抗震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深水桥墩 波浪 海流 地震 流固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心墙堆石坝强震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翔南 张向韬 +1 位作者 董威信 于玉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4,共6页
土石坝由于施工便捷、取材方便,是目前我国西部比较常见的一种坝型。但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烈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土石坝坝基下存在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的地震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采用黏弹性模型-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国内某拟建土石坝进... 土石坝由于施工便捷、取材方便,是目前我国西部比较常见的一种坝型。但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烈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土石坝坝基下存在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的地震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采用黏弹性模型-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国内某拟建土石坝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考虑到实际土石坝坝体是不完全排水的,将根据经验公式得到的残余体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化为残余孔压,另一部分为产生的残余变形。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在坝基深厚覆盖层影响下坝体残余变形、加速度响应、残余孔压等动力反应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计算结果符合一般规律,说明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含深厚覆盖层心墙堆石坝的静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深厚覆盖层 动力响应 残余孔隙水压力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深水桥墩动力响应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江辉 楚芹 王宝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8-66,共9页
以某典型铁路深水桥梁等效单墩模型为对象,采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势流体计算方法,首次对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等效单墩结构振动特性及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水环境的存在会改变桥墩振动特性,随水深增加桥墩自振周期不断增大,... 以某典型铁路深水桥梁等效单墩模型为对象,采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势流体计算方法,首次对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等效单墩结构振动特性及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水环境的存在会改变桥墩振动特性,随水深增加桥墩自振周期不断增大,30 m水深时第一阶周期增长率达10.4%。墩周动水压力呈抛物线型分布,近场地震下大于远场地震,二者差别随水深增加而增大。近、远场地震下桥墩结构的动力响应存在明显差别,较无水环境,近场地震下墩顶位移、墩底弯矩及剪力峰值分别增大34.5%、37.8%及51.3%;远场地震下三项指标分别增大17.0%、21.8%及40.0%,具有明显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下结构动力响应显著大于远场地震。具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破坏能力更强,在近断层区深水桥梁抗震设计中应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梁 等效单墩 近场地震 远场地震 流固耦合 动水压力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铝土排泥库堆石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欧孝夺 陆小金 +2 位作者 钟一和 江杰 谭智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4-1194,共11页
排泥库是一种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而地震灾害是尾矿坝事故的第二大元凶。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坝库作用动力响应分析计算模型,探究尾矿泥浆物理性质、排放量和坝... 排泥库是一种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而地震灾害是尾矿坝事故的第二大元凶。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坝库作用动力响应分析计算模型,探究尾矿泥浆物理性质、排放量和坝体尺寸对排泥库堆石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坝顶位移峰值随着尾矿泥浆含水量下降呈近似线性降低规律,含水量在120%~80%下降时,位移峰值的降幅明显增大;随着尾矿泥浆排放高度的增加,坝体加速度减小而位移峰值增加,当尾矿泥浆排放液面高于0.4倍坝高时,坝顶位移峰值增幅变大。随着坝体坡比、坝高、坝顶宽度的增加,坝体的加速度峰值减小,位移峰值增加,当坝体高度大于44 m时,坝顶位移峰值增幅明显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排泥库堆石坝动力稳定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泥库 堆石坝 坝库作用 尾矿泥浆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库水耦合模式的拱坝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伟 曹克磊 +3 位作者 赵瑜 江琦 刘晓亮 暴振磊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3-1189,共7页
为探讨不同库水模型对拱坝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合拉西瓦工程实例,分别建立附加质量模型与流固耦合(fluid solid interaction,简称FSI)系统耦合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依据小波阈值-经验模态分解联合滤波的随机子空间(... 为探讨不同库水模型对拱坝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合拉西瓦工程实例,分别建立附加质量模型与流固耦合(fluid solid interaction,简称FSI)系统耦合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依据小波阈值-经验模态分解联合滤波的随机子空间(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简称SSI)法辨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可反映结构的振动特性,附加质量模型计算结果与辨识结果的频率误差为0.41%~7.55%;FSI系统耦合模型计算结果误差为0.09%~3.19%,且同阶次频率误差均比附加质量模型小,相邻阶次的频率间隔相对稳定,弥补了附加质量模型的模态缺失现象。FSI系统耦合模型在模拟阶数和精度方面都优于附加质量模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坝体振动信息,可在拱坝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推广应用,亦可作为后续拱坝结构损伤诊断研究的基准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附加质量模型 流固耦合系统模型 小波阈值及经验模态分解联合滤波 随机子空间模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房营光 孙钧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64,共9页
本文研究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考虑了群桩与水流和地基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由解析法给出了系统对地震响应的分析.文末给出了具体算例并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群桩-水流-土体 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宏细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岑威钧 孙辉 陈亚南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6,共7页
高土石坝遭遇强烈地震时会与坝面库水及坝内孔隙水发生动力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分别从宏观坝水耦合系统和细观水土耦合系统两个角度对高土石坝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评价。对宏观尺度的大坝... 高土石坝遭遇强烈地震时会与坝面库水及坝内孔隙水发生动力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分别从宏观坝水耦合系统和细观水土耦合系统两个角度对高土石坝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进行了阐述评价。对宏观尺度的大坝与坝面库水流固耦合作用,主要从早期坝水相互作用模型、库水运动精细分析方法以及流固耦合系统坐标描述等方面做出评述;对细观尺度的坝内水土耦合作用,主要从早期解耦或拟耦合的水土动力分析方法、基于Boit动力固结理论的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以及基于混合物理论的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等方面做出评述。综合两个尺度的流固耦合作用研究现状,建议对高土石坝建立水库-土石坝-孔隙水的宏细观整体动力流固耦合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并指出了当前高土石坝宏细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理论尚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若干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库水 孔隙水 宏观坝水动力流固耦合 细观水土动力流固耦合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黄土覆盖层上土石坝地震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岑威钧 顾淦臣 隋世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和笔者曾提出的动孔压试验曲线法,对某深厚黄土覆盖层上土石坝进行了有效应力法地震响应分析,重点分析大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及动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设计条件下,由于坝... 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和笔者曾提出的动孔压试验曲线法,对某深厚黄土覆盖层上土石坝进行了有效应力法地震响应分析,重点分析大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及动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设计条件下,由于坝基软弱黄土覆盖层较厚,大坝在7度地震作用下地震响应不强烈,但坝基黄土覆盖层会出现液化情况,需采取相应的抗液化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覆盖层 土石坝 动力响应 动孔隙水压力 砂土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洪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斌 宫必宁 +1 位作者 孙冕 严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刚性地基升船机塔楼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获得了塔楼结构动力特性和对输入地震波的动力响应,发现结构由水平振动引起的竖向振动明显。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分析了竖井内水体与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影响,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在不同... 通过对刚性地基升船机塔楼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获得了塔楼结构动力特性和对输入地震波的动力响应,发现结构由水平振动引起的竖向振动明显。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分析了竖井内水体与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影响,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在不同频段内变化、动力响应减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结构—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提供了对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升船机 振动台模型试验 结构-水相互作用 竖向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美匹配层人工边界的坝-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刚 刘云龙 +3 位作者 陈灯红 候春平 林天成 刘云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44-3152,3173,共10页
混凝土坝-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是高混凝土坝地震响应分析及安全评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完美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简称PML)理论,对有关完美匹配层人工边界时域下的波动方程及有限元方程进行了推导。通过瞬态动力荷载作... 混凝土坝-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是高混凝土坝地震响应分析及安全评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完美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简称PML)理论,对有关完美匹配层人工边界时域下的波动方程及有限元方程进行了推导。通过瞬态动力荷载作用波吸收性能问题验证了PML人工边界模拟远域辐射阻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构建基于域缩减法(domain reduction method,简称DRM)与PML人工边界联合的地震动输入模型,验证了基于PML人工边界地震动输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某混凝土重力坝挡水坝段为例,比较了PML人工边界及动输入模型、传统无质量地基模型以及黏弹性人工边界模型的结果。结果表明:采用PML人工边界后,坝体坝顶点的水平、竖直相对位移动力响应峰值较无质量地基模型分别减小了约40.6%、31.7%,且PML人工边界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相对峰值位移较为接近,从而为大坝地震动响应分析和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美匹配层人工边界 坝-基动力相互作用 域缩减法 地震动输入 重力坝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钧玉 张萍 +2 位作者 张思淼 王宇暘 宁宝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572,共7页
为了分析库水以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对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的地震响应影响,通过比例边界有限元法、有限元法以及无限单元法计算了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的响应.基于SBFEM计算上游坝面库水压力,利用无限单元法分析无限地基辐射阻... 为了分析库水以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对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的地震响应影响,通过比例边界有限元法、有限元法以及无限单元法计算了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的响应.基于SBFEM计算上游坝面库水压力,利用无限单元法分析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以Koyna重力坝为研究对象,给出了重力坝在不同地基弹性模量条件下地震位移时程以及应力的响应,随着地基弹性模量的增加,坝体响应增加.与无质量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计算结果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重力坝 库水压力 无限单元 动力相互作用 无质量地基 辐射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agrangian水体位移元求解坝体与库水的动力耦合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和群 何学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20,共7页
从水体基本方程出发,建立Lagrangian水体位移有限元支配方程,推导了水体位移元的基本计算公式,并对平面9结点水体位移元的自振特性和数值积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单元劲度公式中采用降阶积分技术和引进旋转约束系数等消除... 从水体基本方程出发,建立Lagrangian水体位移有限元支配方程,推导了水体位移元的基本计算公式,并对平面9结点水体位移元的自振特性和数值积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单元劲度公式中采用降阶积分技术和引进旋转约束系数等消除全部不需要的零能振型.最后,对Koyina重力坝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水体位移 动力耦合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墩-水耦合作用时桥墩动力反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孟庆利 叶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9-227,共9页
本文研究了考虑墩-水耦合作用下的桥墩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响应特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Morison方程法和流体单元法考虑墩-水流固耦合作用,对不同淹没深度的桥墩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和地震动时程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墩-水耦合作... 本文研究了考虑墩-水耦合作用下的桥墩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响应特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Morison方程法和流体单元法考虑墩-水流固耦合作用,对不同淹没深度的桥墩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和地震动时程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墩-水耦合作用,桥墩弯曲自振频率降低,降低幅度随着桥墩淹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验证了Morison方程法在深水桥墩模态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中的有效性;由于墩-水耦合作用,桥墩的墩顶位移和墩底内力响应均有显著增大。因此对于位于深水中的桥梁,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考虑墩-水耦合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墩-水耦合作用 Morison方程法 流体单元法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力作用下软基土石坝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秀竹 李花珍 王星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3,共3页
采用二维动力有限元方法并结合有效应力法对栖凤湖土石坝受地震作用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时上游采用校核洪水位198.5 m,下游为180 m。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75g,持续时间为10 s。计算结果表明,震后孔隙水压力与震前相比,增加了将近1... 采用二维动力有限元方法并结合有效应力法对栖凤湖土石坝受地震作用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时上游采用校核洪水位198.5 m,下游为180 m。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75g,持续时间为10 s。计算结果表明,震后孔隙水压力与震前相比,增加了将近1倍,在粘土心墙和淤泥土地基中出现了孔隙水压力等于侧向固结压力区域,这对土石坝的稳定极为不利。通过对坝体表面各点的动力反应分析,发现位于坝体表面中部D和E点的位移和加速度峰值均比其他部分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地震 动力响应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