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冻作用下再生砖粉ECC力学性能及寿命预测
1
作者 楚留声 赵静静 +2 位作者 赫约西 元成方 程站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石英砂制备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研究了不同砖粉取代率对ECC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选取再生砖粉100%取代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对比其与基准配合比ECC、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介质(清水、NaCl溶...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石英砂制备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研究了不同砖粉取代率对ECC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选取再生砖粉100%取代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对比其与基准配合比ECC、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介质(清水、NaCl溶液、Na_(2)SO_(4)溶液以及NaCl与Na_(2)SO_(4)混合溶液)侵蚀下的抗冻耐久性,对不同侵蚀介质下基准配合比ECC和再生砖粉ECC的抗冻耐久性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再生砖粉取代率的增大,ECC的抗折与抗压强度逐渐减小,100%取代率下基体抗折强度为16.5 MPa,抗压强度为33.7 MPa;不同砖粉取代率下基体拉应变均可达2.5%以上,且弯曲韧性良好;300次冻融循环后,C30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率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均最大,再生砖粉ECC次之,基准配合比ECC最小;基准配合比ECC和再生砖粉ECC均具有良好的抗盐冻能力;再生砖粉ECC在“三北”地区的抗冻耐久性良好,单一冻融环境下抗冻耐久性寿命均在90年以上,单一盐冻环境下均在65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再生砖粉 盐冻 质量损失率 相对动弹性模量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效应下海砂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家全 和玉 +1 位作者 林志南 唐毅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针对温度对海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不足,在现有的GDS动三轴试验系统中增添JULABO温度模块,开展考虑温度效应的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探究了温度和动应力幅值对广西北部湾海砂累积塑性应变、动弹性模量及动孔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北... 针对温度对海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不足,在现有的GDS动三轴试验系统中增添JULABO温度模块,开展考虑温度效应的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探究了温度和动应力幅值对广西北部湾海砂累积塑性应变、动弹性模量及动孔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北部湾海砂的累积塑性应变曲线整体呈现破坏型发展趋势,升温引起北部湾海砂的应变累积速率加快,在动应力幅值较大时,升温引起北部湾海砂的累积塑性应变明显增加,在循环加载后期发生液化;在升温条件下,温度对北部湾海砂孔压发展有显著影响,海砂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循环活动性,且液化程度加重;北部湾海砂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出现刚度软化现象,温度升高可以降低北部湾海砂的初始动弹性模量;幂函数能较好地描述北部湾海砂动弹性模量Ed与轴向累积应变ε_(d)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温度下动弹性模量与动应变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预测北部湾海砂在不同温度下的动弹性模量。研究成果为考虑温度效应下海砂作为填料的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海砂 温度效应 动弹性模量 孔压模型 温控三轴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动力特性研究
3
作者 阮波 沈一凡 +3 位作者 张向京 路占海 张佳森 聂如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4-1621,共8页
以新疆和若(和田—若羌)铁路为背景,采用水泥、玄武岩纤维及工地现场的风积沙作为原材料,制作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和纤维掺量对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动力特性的影响。试样的水泥掺量为5%,纤维掺量为0.8%。采用锤击法... 以新疆和若(和田—若羌)铁路为背景,采用水泥、玄武岩纤维及工地现场的风积沙作为原材料,制作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和纤维掺量对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动力特性的影响。试样的水泥掺量为5%,纤维掺量为0.8%。采用锤击法制作直径为39.1 mm、高度为80 mm的圆柱体试样,标准养护28 d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与三轴循环加载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的冻结与融化温度分别为-20℃和20℃,采用三向冻结的冻结路径和无外界补给水的冻结方式。三轴循环加载试验采用正弦波加载,加载频率1 Hz,循环加载次数5000次。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骨干曲线符合修正Hardin-Drnevich模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的动弹性模量呈指数函数减小,而阻尼比呈指数函数增大,试样达到指定动应变时对应的动应力减小。与未掺纤维试样相比,冻融循环1、3、6、10、15次时,掺入纤维试样的动弹性模量提高了6.74%、5.52%、4.18%、8.91%、9.65%,阻尼比减少了13.9%、8.9%、19.7%、15.9%、22.8%,且掺入纤维试样动应变达到0.08%时对应的动应力增大了18.08%、9.90%、9.75%、22.57%、24.74%。研究成果可以为采用改良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的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基床 动三轴试验 冻融循环试验 风积沙 玄武岩纤维 骨干曲线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法的GH5188合金弹性模量阈值温度测量方法
4
作者 孙士勇 朱殿立 +1 位作者 李影 赵延广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99,共5页
利用动态法对GH5188合金在升温过程中的弹性模量E进行了测量,基于经验公式E=E_(0)(1-ηT),提出一种双阶段线性拟合求解阈值温度T_(0)的方法,以快速确定GH5188合金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呈现线性降低的适用温度范围;通过常温下的对比实... 利用动态法对GH5188合金在升温过程中的弹性模量E进行了测量,基于经验公式E=E_(0)(1-ηT),提出一种双阶段线性拟合求解阈值温度T_(0)的方法,以快速确定GH5188合金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呈现线性降低的适用温度范围;通过常温下的对比实验,验证了对称斜面式耐高温砖辅以耐高温棉的支撑方式替代悬丝法进行弹性模量测量的准确性,并讨论分析了高温下此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升降温结合的实验方法,在满足阈值温度测量精度下缩短实验时间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法 弹性模量 GH5188合金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质量分数及粒径对钙质结核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
5
作者 吴道祥 林飞 +1 位作者 吴杰 李汶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9-974,共6页
钙质结核土具有独特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其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开展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粒径和质量分数结核的钙质结核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核的存在对钙质结核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动弹... 钙质结核土具有独特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其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开展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粒径和质量分数结核的钙质结核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核的存在对钙质结核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动弹性模量先迅速降低,而后降低幅度随动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结核粒径或质量分数的增大,土体动弹性模量随之增大,土体抵抗动荷载作用变形的能力越强。采用颗粒流PFC2D对钙质结核土的动三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核明显阻滞了其周围细粒的变位,结核及其周围产生明显应力集中,形成土体“骨架”,从微观上解释了结核的存在对土体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和作用。该研究成果为钙质结核土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其他类似粗粒-细粒结构土体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结核土 循环荷载 动弹性模量 滞回曲线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Zr-4锆合金弹性模量
6
作者 陈波全 王美玲 +2 位作者 陈雨航 王朋飞 吕俊男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了国产Zr-4合金板材、管坯、管材和棒材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在压水堆包壳服役温度范围内,不同型材及典型取样方向下Zr-4合金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相差不超过10%。室温至400℃之间,不同型材杨氏模量差值在3.1~3.9...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了国产Zr-4合金板材、管坯、管材和棒材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在压水堆包壳服役温度范围内,不同型材及典型取样方向下Zr-4合金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相差不超过10%。室温至400℃之间,不同型材杨氏模量差值在3.1~3.9 GPa范围内,相差约4%~5%;剪切模量差值在1.0~2.3 GPa范围内,相差约3%~9%。棒材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无显著变化;板材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加;管坯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略微降低,但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计量 弹性模量 动态法 脉冲激振法 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环境下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庄心善 杨本驰 寇强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近海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受海水腐蚀和动荷载影响,为改善近海地区水泥土基础的力学性能,选取广州某沿海工程黏土制备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试样,利用GDS真(动)三轴仪对改良水泥土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究腐蚀状态下纳米SiO_(2)对水泥土... 近海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受海水腐蚀和动荷载影响,为改善近海地区水泥土基础的力学性能,选取广州某沿海工程黏土制备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试样,利用GDS真(动)三轴仪对改良水泥土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究腐蚀状态下纳米SiO_(2)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腐蚀天数、不同海盐腐蚀浓度下改良水泥土的动弹性模量及阻尼特性。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动弹性模量随海盐腐蚀溶液浓度增大逐渐减小,其增长速率随海盐腐蚀时间增长逐渐减弱;与普通水泥土相比,在水泥土中掺入纳米SiO_(2)可明显增大水泥土动弹性模量,提高土体抗腐蚀能力;利用Konder模型得出水泥土动弹性模量倒数与动应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最大动弹性模量E_(d0)相比于普通水泥土有明显提高;采用Darendeli模型对水泥土动弹性模进行分析,得到纳米SiO_(2)改良前后水泥土动模量比衰减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海盐腐蚀环境下水泥土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变化规律;在海盐腐蚀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纳米SiO_(2)改良水泥土滞回圈面积S、阻尼比λ随海盐腐蚀溶液浓度增加不断增大,且均小于普通水泥土,水泥土经纳米SiO_(2)改良后,阻尼比λ的增长速率及增长量明显减小。在沿海腐蚀环境下,纳米SiO_(2)可有效提高水泥土力学性能,探究如何改良水泥土动力特性可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腐蚀溶液 水泥土 纳米SiO_(2) 动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沙漠沙钢渣混凝土损伤模型研究
8
作者 龚磊 秦拥军 +2 位作者 田元 黄东 冯倍森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为探究沙漠沙钢渣混凝土(DSSC)在冻融环境下的耐久性,用沙漠沙替代30%的细砂并用钢渣粉替代10%的水泥制作DSSC,同时设置普通混凝土(OPC)作为对照组,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分析DSSC与OPC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外观形貌变化、质量损失率、相... 为探究沙漠沙钢渣混凝土(DSSC)在冻融环境下的耐久性,用沙漠沙替代30%的细砂并用钢渣粉替代10%的水泥制作DSSC,同时设置普通混凝土(OPC)作为对照组,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分析DSSC与OPC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外观形貌变化、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微观试验分析DSSC内部及孔隙的变化,结合相对动弹性模量试验数据,采用傅里叶函数简化形式建立了不同掺合物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环境下,DSSC较OPC表面剥落现象更严重;两者质量损失率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逐渐减小。微观试验揭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DSSC内部结构逐渐劣化,孔隙增大、裂缝增多并贯通,强度显著降低。基于傅里叶函数简化形式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准确性较高,适用于不同掺合物的混凝土,能够有效反映其冻融损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沙 钢渣 相对动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环境中砌体的抗侵蚀性能
9
作者 徐富圆 杨伟军 杨建宇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有机酸-硫酸盐溶液和清水中对砖、砂浆、砌块三种试件分别进行了干湿循环加速腐蚀试验,通过质量、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砂浆抗折强度评价了试件的抗侵蚀性能,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复合作用下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有机酸-硫酸... 在有机酸-硫酸盐溶液和清水中对砖、砂浆、砌块三种试件分别进行了干湿循环加速腐蚀试验,通过质量、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砂浆抗折强度评价了试件的抗侵蚀性能,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复合作用下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有机酸-硫酸盐溶液中,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试件的质量、抗压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砂浆抗折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清水中则表现出缓慢减小的趋势;与清水干湿循环腐蚀相比,有机酸-硫酸盐干湿循环腐蚀对砖、砂浆和砌块的损伤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耐久性 有机酸 硫酸盐 干湿循环 相对动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冻融环境作用后力学性能与结构劣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耿楠 吴明春 李显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3,182,共9页
为探究寒冷地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冻融作用对纤维混凝土(FRC)的影响规律,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FRC在5种类型冻融介质中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即水(WF)、天然空气(NF)、5%硫酸钠溶液(SSF)、5%氯化钠溶液(SCF)、5%硫酸钠和5%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为探究寒冷地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冻融作用对纤维混凝土(FRC)的影响规律,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FRC在5种类型冻融介质中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即水(WF)、天然空气(NF)、5%硫酸钠溶液(SSF)、5%氯化钠溶液(SCF)、5%硫酸钠和5%氯化钠的混合溶液(HSF)。对钢纤维混凝土(SFRC)、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PFRC)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共进行了180次冻融循环,测定FRC在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以观察不同冻融介质和纤维对FR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FRC劣化程度。结果表明:SCF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HSF、SSF、WF和NF。FRC具有抗冻融循环和抗盐侵蚀的最佳纤维用量,SFRC、PPFRC和BFRC的最佳纤维掺量分别为2%、2‰和0.5‰,且氯盐与冻融循环的耦合作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显著。SEM测试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过程中,水冰相变引起的冻胀导致微裂纹的产生,硫酸盐进入混凝土中产生石膏和钙矾石晶体,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微裂缝,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使试件裂缝宽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纤维增强混凝土 抗压强度 相对动弹性模量 纤维含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砂砾料动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建新 王景 +2 位作者 杨海华 刘亮 杨志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5-1063,共9页
通过大型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单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砂砾料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分析围压和径向循环动应力对砂砾料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向振动三轴试验中,砂砾料的轴向动应变受径向动应力的影响较小,动应变主要... 通过大型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单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砂砾料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分析围压和径向循环动应力对砂砾料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向振动三轴试验中,砂砾料的轴向动应变受径向动应力的影响较小,动应变主要与施加的轴向动应力大小有关;单双向振动下砂砾料的动弹性模量均随着动应变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双向振动时砂砾料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衰减速率基本不变,在相同动应变下双向振动的动模量均低于单向振动;砂砾料在双向振动时的阻尼比大于单向振动,双向振动时消耗的动应变能更大。通过对两种试验条件下的最大动弹性模量、动模量比进行分析,建立了表述单双向试验条件下最大动弹性模量的换算关系式和双向振动试验中动模量比和动应变的修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料 动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双向振动 径向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钢渣细骨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及损伤演化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晨霞 周阳升 +3 位作者 王高峰 刘涛 王晓云 曹芙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3,共9页
为了揭示工业钢渣细骨料制备的钢渣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采用快速冻融法进行试验,测试了冻融循环后不同钢渣细骨料替代率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并分析冻融损伤规律;使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钢渣混凝土水化产物... 为了揭示工业钢渣细骨料制备的钢渣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采用快速冻融法进行试验,测试了冻融循环后不同钢渣细骨料替代率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并分析冻融损伤规律;使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钢渣混凝土水化产物及钢渣-砂浆界面过渡区,进行冻融损伤微观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钢渣细骨料因冻融作用而发生明显破坏;钢渣细骨料与水泥凝胶的界面过渡区优于普通骨料;钢渣替代率为60%时混凝土的质量、强度损失最小,分别只减少了4.06%、44.2%;钢渣替代率为100%时混凝土的质量、强度损失率最高,分别为6.05%、58%;冻融循环次数大于50时,钢渣掺量为60%的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高于其余掺量组;采用钢渣取代细骨料为提高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工作性能时建议取代率为60%。通过对钢渣混凝土的损伤演变分析,建立了钢渣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演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混凝土 水化产物 强度损失 相对动弹性模量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丽娜 石磊 +2 位作者 杨斌 徐红星 张戎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为分析雄安新区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采用GDS多功能动态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雄安新区粉质黏土进行14种工况(不同围压、固结比和加载频率)下的动三轴试验,深入分析了动骨干曲线、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等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 为分析雄安新区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采用GDS多功能动态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雄安新区粉质黏土进行14种工况(不同围压、固结比和加载频率)下的动三轴试验,深入分析了动骨干曲线、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等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动应变呈非线性增长,且存在某一临界动应力值;随动应变的增大,动模量逐渐减小,且减小速率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随动剪应变增长,阻尼比呈非线性增长,且阻尼比最大值不超过0.12;随围压与固结比增大,动强度和动模量均明显增大;围压与固结比对阻尼比影响较小,具有归一性特征;随频率增大,动应力幅值、动弹性模量增大,但增长幅度并不明显。综合分析三变量对雄安新区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程度得出:围压影响最大、固结比次之、加载频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粉质黏土 动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冻耦合环境下再生砖粉ECC的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楚留声 张鹏 +2 位作者 赫约西 元成方 程站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2-1020,共9页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的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采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氯盐、硫酸盐及复合盐(氯盐+硫酸盐)溶液侵蚀作用下再生砖粉ECC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建立了ECC在盐冻侵蚀环境下... 利用再生砖粉取代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的石英砂,制备再生砖粉ECC,采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氯盐、硫酸盐及复合盐(氯盐+硫酸盐)溶液侵蚀作用下再生砖粉ECC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建立了ECC在盐冻侵蚀环境下的损伤模型,并对其耐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冻融循环300次后,再生砖粉ECC在清水、氯盐、硫酸盐及复合盐四种介质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884%、4.984%、1.955%和6.891%,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6.468%、16.300%、24.303%和39.861%;再生砖粉ECC在单一盐冻情况下的抗冻等级大于F300,在复合盐冻情况下的抗冻等级大于F250,具有良好的抗盐冻性能;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可较好地反映ECC在不同冻融介质下的损伤度Dn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可以为严寒地区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粉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盐类侵蚀 冻融循环 质量损失率 相对动弹性模量 冻融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及碳纤维布混凝土抗冻性及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 葛亚琼 金家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探究碳纤维增强方式对混凝土材料抗冻性能及能量耗散影响规律,利用纵波波速仪以及电液伺服压力机获取冻融循环作用(0,25,50,75,100次)后四种混凝土(素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碳纤维布混凝土、碳纤维及碳纤维布混凝土)的纵波波速及力... 为探究碳纤维增强方式对混凝土材料抗冻性能及能量耗散影响规律,利用纵波波速仪以及电液伺服压力机获取冻融循环作用(0,25,50,75,100次)后四种混凝土(素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碳纤维布混凝土、碳纤维及碳纤维布混凝土)的纵波波速及力学性能,分析碳纤维增强方式、冻融循环次数对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峰值应力、能量耗散及损伤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相较于冻融循环0次素混凝土,冻融循环25,50,75,100次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降幅分别为8.21%、18.33%、30.44%、45.89%,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使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碳纤维及碳纤维布均能减缓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降幅;②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使四种不同混凝土试件峰值应力均呈降低趋势,碳纤维及碳纤维布不仅能够增强试件强度,还能够增强其抗冻性,且两者组合时对试件的提升效果最佳;③相较于未冻融试件,冻融循环25,50,75,100次时弹性变形能降幅分别为3.87%、7.63%、9.67%、12.70%,耗散能降幅分别为10.42%、21.97%、30.16%、41.60%,冻融作用会使试件内部产生损伤,降低试件储能、耗能效果;④三种碳纤维混凝土在达到峰值应力时对应机械损伤度值显著高于素混凝土对应机械损伤度值,碳纤维的增强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材料吸能效果、延展性及抗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碳纤维布 碳纤维 混凝土 相对动弹性模量 能量耗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对砂岩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瑞红 贾敬茹 +3 位作者 骆浩 危灿 张健锋 贾依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在峰后因内部损伤加深和累积,相同下限应力下滞回曲线位于峰前右侧,且应变量增幅和最大应变增幅均随下限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峰后岩样虽然强度已达到极限状态,但只要岩石未完全破坏失稳,其致密性仍可以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循环加卸载中得到增强。②砂岩在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下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表观弹性模量曲线斜率a值的变化得以体现,低下限应力循环加卸载试验中,致密性增强系数a_(1)>致密性劣化系数a_(2),斜率a均为正值,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明显强于劣化损伤作用;随着下限应力升高,a_(2)的降低速率高于a_(1)的升高速率,a值逐渐减小甚至变为负值,说明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逐渐弱于劣化损伤作用。③4组不同下限应力条件下,岩样峰后的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均高于峰前状态,而动弹性模量低于峰前状态,说明岩样在峰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内部劣化损伤程度高于峰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峰前峰后 循环加卸载 表观弹性模量 下限应力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条件下尾矿粉质黏土动力变形特性分析
17
作者 蔡国军 李林 +3 位作者 卫俊仁 蒲洪 孙文鹏 杨森林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GDS振动三轴试验系统,针对四川省某尾矿库的尾矿粉质黏土料,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开展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尾矿粉质黏土在分级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对尾矿粉质黏土各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GDS振动三轴试验系统,针对四川省某尾矿库的尾矿粉质黏土料,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开展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尾矿粉质黏土在分级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基于不同固结条件对尾矿粉质黏土各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固结围压σ_(3)和固结比Kc不断变大时,尾矿粉质黏土的各动力变形参数呈现出明显不同变化趋势,阻尼比λ会持续变小,动弹性模量E_(d)与动剪切模量G_(d)不断增大;在动应变ε_(d)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阻尼比λ会相应升高,但动弹性模量E_(d)与动剪切模量G_(d)却显著下降,动弹性模量比E_(d)/E_(dmax)逐渐减小,表明动弹性模量逐渐衰减,且衰减过程呈三段式;固结压力σ_(3)和固结比Kc的增大可以减缓动弹性模量E_(d)的衰减。采用沈珠江动本构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粉黏土 振动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动剪切模量 沈珠江动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盛欣洋 陈晓娜 +2 位作者 卢娅娅 李艳梅 孙光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为探究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6种不同针织面料,先分别测量不同面料拉伸率为30%时的弹性模量来表征其拉伸性能,然后将这6种面料作为罩杯部分用料制作文胸,其它部位为同种面料。以运动假人为实验对象,在其表... 为探究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6种不同针织面料,先分别测量不同面料拉伸率为30%时的弹性模量来表征其拉伸性能,然后将这6种面料作为罩杯部分用料制作文胸,其它部位为同种面料。以运动假人为实验对象,在其表面选取7个位置粘贴标记点,采用三维人体动作捕捉系统,采集实验对象在模拟10 km/h跑步过程中各标记点的坐标变化,并计算出各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移。以运动过程中运动文胸对乳房竖直位移的减小作用来表征其防震功能,通过曲线拟合与模型筛选得出面料拉伸性能与文胸防震功能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6款罩杯面料动态最大拉伸率均值为30%,说明实验中用拉伸率为30%时的弹性模量表征面料的拉伸性能较为合理。罩杯面料弹性模量与乳房竖直位移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面料弹性模量越大,乳房竖直位移越小,表明文胸防震功能越好;幂函数模型可作为以罩杯面料弹性模量预测75C实验对象10 km/h跑步运动时乳房竖直位移的首选模型。未来可通过测量罩杯与乳房之间的静动态压力及乳房-罩杯整体刚度探究罩杯面料拉伸性能对文胸防震功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文胸 面料弹性模量 防震功能 乳房竖直位移 曲线拟合 运动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冲击劈拉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胥晔 陶俊林 李洪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8-455,465,共9页
为预测混凝土材料冻融循环后冲击劈拉强度,本文对混凝土标准冻融试件和混凝土劈拉试件进行0、25、50、75、100次的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动弹仪对混凝土标准冻融试件进行动弹性模量测试,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分别... 为预测混凝土材料冻融循环后冲击劈拉强度,本文对混凝土标准冻融试件和混凝土劈拉试件进行0、25、50、75、100次的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动弹仪对混凝土标准冻融试件进行动弹性模量测试,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分别在0.5和0.5×10^(6)、1.0×10^(6)、2.0×10^(6)kN/s的力加载速率下对劈拉试件进行劈拉试验,分析了冻融损伤以及力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冲击劈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标准冻融试件的表观状况、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均不断劣化;当冻融次数一定时,随着力加载速率的提高,混凝土试件的冲击劈拉强度不断提升。在上述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冲击劈拉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为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冲击劈拉强度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循环 冲击劈拉强度 相对动弹性模量 霍普金森压杆系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量及冻融条件对冻融氯盐粉质黏土静动强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雅琴 杨平 +1 位作者 张婷 韩琳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6,共10页
沿海地区隧道建设中人工冻结法加固越来越多,而冻融氯盐粉质黏土静动强度及弹性模量特征是人工冻结法加固解冻融沉预测与稳定性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深入研究氯盐粉质黏土静动强度及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开展了冻融前后、不同含盐量及冻融温... 沿海地区隧道建设中人工冻结法加固越来越多,而冻融氯盐粉质黏土静动强度及弹性模量特征是人工冻结法加固解冻融沉预测与稳定性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深入研究氯盐粉质黏土静动强度及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开展了冻融前后、不同含盐量及冻融温度的固结不排水静三轴试验和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静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及动三轴骨干曲线均呈现应变硬化特征;冻融前试样曲线初始线性阶段更明显。静强度随含盐量增加先降后升,存在一对应最低强度的临界含盐量为1%;-10℃冻融后,含盐量≤3%时动强度无明显变化,含盐量为4%时动强度显著增大至其余含盐量试样的1.8倍;含盐量增加使弹性模量增加1.1~2.0倍。对弹性模量进行E/E_(max)归一化处理,并可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冻融后,2%含盐量试样静、动强度损伤率分别为52%~66%、69%~78%,峰值静、动弹性模量损伤率为90%、81%。冻融温度对静、动强度及弹性模量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冻结法在海相含盐地层应用、预测与控制工后融沉提供理论依据,保证隧道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渍土 冻融 含盐量 动抗剪强度 静抗剪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