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e prediction based on dynamic modeling and virtual prototype simulation of shield tunnelling machine
1
作者 JIN Da-long WANG Xu-yang +2 位作者 YUAN Da-jun LI Xiu-dong DU Chang-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54-3867,共14页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eedback control,predictive control can eliminate the lag of pose control and avoid the snakelike motion of shield machines.Therefore,a shield pose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dyna...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eedback control,predictive control can eliminate the lag of pose control and avoid the snakelike motion of shield machines.Therefore,a shield pose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dynamic modeling.Firstly,the dynamic equations of shield thrust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movement of shield machine.Secondly,an analyt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future multistep pose of the shield machine.Finally,a virtual prototyp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hield machine and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pose prediction method.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can predict the shield pose with high accuracy,which can provide a decision basis whether for manual or automatic control of shield p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machine motion trajectory dynamic modeling virtual prototype pose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MODELING FOR AIRSHIP EQUIPPEDWITH BALLONETS AND BALLAST 被引量:6
2
作者 蔡自立 屈卫东 席裕庚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79-987,共9页
Total dynamics of an airship is modeled. The body of an airship is taken as a submerged rigid body with neutral buoyancy, i.e., buoyancy with value equal to that of gravity, and the coupled dynamics between the body w... Total dynamics of an airship is modeled. The body of an airship is taken as a submerged rigid body with neutral buoyancy, i.e., buoyancy with value equal to that of gravity, and the coupled dynamics between the body with ballonets and ballast is considered. The total dynamics of the airship is firstly derived by Newton-Euler laws and Kirchhoff’s equations. Furthermore, by using Hamiltonian and Lagrangian semi-direct product reduction theories, the dynamics is formulated as a Lie-Poisson system, or also an Euler-Poincaré system. These two formulations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control design using energy-based methods for Hamiltonian or Lagrangia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艇 动力学建模 KIRCHHOFF方程 半直积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dynamics of fixed-trim reentry vehicles with moving-mass roll control system 被引量:4
3
作者 Yafei Wang Jianqiao Yu +2 位作者 Yuesong Mei Linlin Wang Xiaolong S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249-1261,共13页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fixed-trim reentry vehicle controlled by an internal moving-mass actuator are analyzed. A traditional dynamic model develops into a five-dimensional nonlinear model using classic...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fixed-trim reentry vehicle controlled by an internal moving-mass actuator are analyzed. A traditional dynamic model develops into a five-dimensional nonlinear model using classic Euler angl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s state variables. Based on the nonlinear motion equations, by setting the offset distance of the moving-mass as a variation parameter, the curves of the system's equilibrium points are presented by numerical methods. Then the distributions and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s are obtained by simplifying the mod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l intrinsic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s and values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moving-mass. Furthermore, the stabilities of equilibrium points are examined by the Lyapunov's first method and three groups of stable equilibrium points are obtained. Since only one group of the stable equilibrium points is desired, the angular motion of the system may be unstable or stay in an undesired lock-in state when the offset distance of the moving-mass or the attitude disturbance of the vehicle is too large. © 2016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equations of motion Numerical methods REENTRY VEH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间隙运动副磨损的空间站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李博 刘旭柠 +2 位作者 郭杰 王宇男 胡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6-183,200,共9页
以含间隙空间站机械臂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副磨损对机构运动输出精度的影响。首先,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碰撞力模型与LuGre滞滑摩擦力模型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磨损深度与穿刺深度、刚度系数的关系函数;其次,探究不同... 以含间隙空间站机械臂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副磨损对机构运动输出精度的影响。首先,结合Lankarani-Nikravesh接触碰撞力模型与LuGre滞滑摩擦力模型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磨损深度与穿刺深度、刚度系数的关系函数;其次,探究不同间隙条件下,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征;最后,将仿真结果与Archard模型相结合,分析不同条件下运动副的磨损情况,重构非规则间隙表面,求解磨损对系统动态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开环机构,间隙位置越靠近末端执行器对末端的影响越大,与航天器本体相连接的运动副磨损相对较严重,非规则间隙下,速度与加速度波动发生的时间滞后于规则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副间隙 磨损 LUGRE模型 机械臂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追踪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5
作者 方杰 温忠麟 +1 位作者 王惠惠 顾红磊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5-928,I0021-I0026,共20页
密集追踪数据在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密集追踪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却比较欠缺。如果将密集追踪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当成有调节的多水平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则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历时性关系。本文使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建... 密集追踪数据在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密集追踪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却比较欠缺。如果将密集追踪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当成有调节的多水平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则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历时性关系。本文使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了被层2变量调节的1-1-1、2-1-1、2-2-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和被层1变量调节的1-1-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用模拟研究考察了被层2变量调节的1-1-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的参数估计的准确性。接着用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有调节的密集追踪中介效应分析,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最后,讨论了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密集追踪中介模型的前提假设以及模型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追踪数据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
6
作者 方杰 温忠麟 +1 位作者 董育铭 王晓洁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28,共12页
随着密集追踪数据在社科领域的广泛运用,如何对密集追踪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注意。如果还是按通常追踪数据一样对待,采用多水平模型和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则既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先后顺序,也无法探究... 随着密集追踪数据在社科领域的广泛运用,如何对密集追踪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注意。如果还是按通常追踪数据一样对待,采用多水平模型和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则既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先后顺序,也无法探究变量之间动态变化的关联。本文以1-1-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为例,详述了基于多水平自回归模型(MAM)及其变式(残差MAM)、动态结构方程模型(DSEM)及其变式(残差DSEM、交叉分类的DSEM)的密集追踪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并总结出一个分析流程。用示例演示如何进行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Mplus和R程序。最后讨论了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的拓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追踪数据 中介效应 多水平自回归模型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去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ODE和非线性MPC的DEA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鹏 王亚午 +2 位作者 吴俊东 苏春翌 福岛 E.文彦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针对介电弹性体驱动器(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DEA)建模与控制的挑战性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ODE)和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DEA动力学建模与跟踪控制方... 针对介电弹性体驱动器(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DEA)建模与控制的挑战性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ODE)和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DEA动力学建模与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神经网络ODE建立DEA的动力学模型以描述其复杂的动态行为.然后,基于所建立的DEA动力学模型,设计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实现其跟踪控制目标.最后,在所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一系列跟踪控制实验.在所有实验结果中,DEA的运动均能很好地跟踪目标轨迹,且相对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3.30%,说明了所提动力学建模与跟踪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驱动器 神经网络常微分方程 动力学建模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庭 钱鹏飞 +2 位作者 顾庭伟 谷家宝 唐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联合收割机悬臂输送槽受到外界激励会产生不平衡摆动,不仅会影响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影响作物的收获效率。为此,依据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完善阻尼摆模型。结果表明... 联合收割机悬臂输送槽受到外界激励会产生不平衡摆动,不仅会影响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影响作物的收获效率。为此,依据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完善阻尼摆模型。结果表明:经过对悬臂输送槽进行试验与仿真分析,分别获取了输送槽所受最大外界激励力为1094.4 N、液压缸的刚度为1.0236×10^(8)N/m、阻尼为228.58 N·s/m,可为液压缸控制悬臂输送槽的摆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悬臂输送槽 拉格朗日方程 阻尼摆模型 参数标定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势场模型的船舶局部路径规划方法
9
作者 王群朋 李龙浩 +4 位作者 关宏旭 刘佳仑 蔡健哲 沙正荣 张金水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目的]为使局部路径规划算法更加符合船舶操纵特性,生成的参考路径更加安全可靠,提出一种三维势场建模方法。[方法]将笛卡尔坐标系转换为椭球体坐标系,解决势场分布函数的各向同性问题,通过求解拉普拉斯方程计算船舶势能分布函数,设计... [目的]为使局部路径规划算法更加符合船舶操纵特性,生成的参考路径更加安全可靠,提出一种三维势场建模方法。[方法]将笛卡尔坐标系转换为椭球体坐标系,解决势场分布函数的各向同性问题,通过求解拉普拉斯方程计算船舶势能分布函数,设计势场模型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框架,提升不同场景下船舶动态实时局部路径规划的适应性。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区水域实际航行船舶为仿真对象,采用三维势场模型获取局部参考路径,结合MPC算法进行船舶路径跟踪控制仿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单船对遇场景、单船交叉会遇场景以及多船场景下,相较于传统人工势场和改进人工势场生成的参考路径,三维势场模型的局部参考路径长度、曲线平滑度、最大转向角度、平均绝对航向误差整体表现最优。可以生成距离更短、更平滑的局部路径,且更加符合船舶实际操纵习惯,在交通流量密集的场景下的抖动更加轻微。[结论]三维势场模型生成的局部参考路径可以有效识别目标船舶转向角度和船舶尺度差异,降低对周围目标船舶数量的依赖,并能有效获取船舶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路径规划 三维势场 拉普拉斯方程 操纵性 模型预测控制 避碰 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特性实验及预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森 方浩楠 +3 位作者 高一鸣 张新民 曾继来 李华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 为了准确预测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考虑其几何结构特点,将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动简化为由圆周剪切流和径向压差流叠加而成的轴对称二维粘性层流运动,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改造的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台,对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当过流流量一定时,动静圆盘系统间隙流场中任意半径处的压力变化量与入口压力的增减量相等;当入口压力一定时,过流流量增大使间隙入口处的局部压力损失增加,导致入口处流体压降的梯度增大,而其他半径处的压力分布曲线接近平行。此外,相比于过流流量,入口压力对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动静圆盘系统轴向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对不同工况下的轴向力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动静圆盘系统的轴向力特性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圆盘系统 轴向力 预测模型 NAVIER-STOKES方程 过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彻弹引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响应特性
11
作者 郑卓扬 董恒 +3 位作者 武海军 贾桐庆 杨冠侠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为准确揭示和描述弹体-引信系统(简称弹引系统)在侵彻典型目标过程中引信内部核心器件的过载环境及动态响应,基于空腔膨胀理论获得侵彻过程的弹靶相互作用,分析应力波在战斗部壳体内的传播效应,引入弹引螺纹连接的载荷传递特性及缓冲材... 为准确揭示和描述弹体-引信系统(简称弹引系统)在侵彻典型目标过程中引信内部核心器件的过载环境及动态响应,基于空腔膨胀理论获得侵彻过程的弹靶相互作用,分析应力波在战斗部壳体内的传播效应,引入弹引螺纹连接的载荷传递特性及缓冲材料的非线性响应模式,构建高速侵彻下弹引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通过理论及实验方法确定模型参数,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分析弹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弹靶参数对过载信号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模型在时-频域特征上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可更准确地描述高速侵彻下弹引系统的过载传递特性及引信内部器件的真实动力学响应,其响应模式主要为刚性过载和高频结构振动的耦合叠加,螺纹连接会进一步放大过载信号,聚氨酯材料在侵彻冲击环境下体现出一定的吸能滤波作用;弹引系统侵彻多层间隔目标相较于单一半无限目标时的过载信号更为复杂剧烈,弹靶参数决定了弹靶相互作用的频率特性,当侵彻多层间隔目标的弹靶作用频率的整数倍与弹引系统固有频率更接近时,加速度过载会出现峰值显著增大、振荡加剧及信号严重粘连等现象;研究成果为快速有效预测不同弹目特性下引信内部关键模块的真实响应和过载特性、评估其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引系统 波动 振动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时频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动力学的优化算法熵
12
作者 唐泉 王鹏 辛罡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在优化系统分析和研究中,熵是一种常用的描述手段,针对不同优化系统动态行为和熵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子动力学的优化算法熵。首先基于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与采样行为的相似性提出优化问题的布朗运动描述方... 在优化系统分析和研究中,熵是一种常用的描述手段,针对不同优化系统动态行为和熵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子动力学的优化算法熵。首先基于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与采样行为的相似性提出优化问题的布朗运动描述方法。将优化问题力学表达转化为能量的形式引入薛定谔方程,提出基于量子动力学的优化算法;然后结合优化问题在薛定谔方程下的概率表达得到优化算法熵;最后对目标函数约束下的粒子随机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量子动力学下优化系统的基本搜索行为与熵的关系。实验从参考能量、自由粒子动能和目标函数扰动3个不同方面跟踪和分析优化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熵的变化趋势,验证了熵与优化系统搜索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量子动力学的优化算法熵可以深入分析优化过程,为研究优化算法给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动力学 优化问题 布朗运动 薛定谔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耦合仿生胸鳍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郑力新 李宗刚 +3 位作者 王治平 黎斌 夏广庆 康会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6-1838,共13页
为描述刚柔耦合胸鳍鳍条运动关系和分析鳍面主被动变形特性,提出了一种多鳍条协同驱动的胸鳍波动方程,建立了胸鳍水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生物学对鱼类胸鳍形态与结构的相关研究,设计了一类由刚性鳍根-弹性鳍条-柔性鳍膜组成的刚柔耦合... 为描述刚柔耦合胸鳍鳍条运动关系和分析鳍面主被动变形特性,提出了一种多鳍条协同驱动的胸鳍波动方程,建立了胸鳍水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生物学对鱼类胸鳍形态与结构的相关研究,设计了一类由刚性鳍根-弹性鳍条-柔性鳍膜组成的刚柔耦合胸鳍简化结构;其次,根据鱼类胸鳍波动规律,基于简化的准定常流体阻力模型建立了鳍条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结合欧拉-伯努利梁基本假设推导出鳍条的运动控制方程;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鳍条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结合傅里叶级数拟合得到刚柔耦合胸鳍的波动方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体实验验证了所得波动方程及水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胸鳍波动方程涵盖鳍条截面、长度、数量、根部间距、根部夹角、刚度以及鳍条运动特性等参数,具有较高的运动自由度,能够有效模拟鱼类胸鳍的复杂运动行为,适用范围广泛;鳍条刚度与胸鳍波动方程的正弦项系数呈正相关,与余弦项系数呈负相关,刚度越小,胸鳍波动变形越明显;在相同的运动参数下,随着刚度系数增大,胸鳍的平均推力和最大峰值推力均下降,且下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故柔性可显著提高胸鳍的推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胸鳍 胸鳍波动方程 动力学模型 欧拉-伯努利梁理论 鳍条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的船舶参数辨识方法
14
作者 綦志刚 张昊 +1 位作者 李冰 鲁喆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目的]传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难以完成多维度、多自由度的综合参数辨识,为实时获取船舶的复杂参数和姿态信息,保证船舶在航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IWHO)引入船舶参数辨识方法,与传统的船舶辨识方法相结合,提高船舶参... [目的]传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难以完成多维度、多自由度的综合参数辨识,为实时获取船舶的复杂参数和姿态信息,保证船舶在航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IWHO)引入船舶参数辨识方法,与传统的船舶辨识方法相结合,提高船舶参数辨识精度。[方法]建立船舶纵向运动模型,引入动态惯性权重设计对野马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完成船舶纵向参数辨识方法设计。[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算法时船舶辨识模型的跟踪效果,以及在不同海浪遭遇角下的船舶参数辨识结果,发现改进型野马优化算法的辨识误差为1%左右,远低于其他算法,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辨识模型能更精确地跟踪航行时的船舶姿态。[结论]该辨识方法可实时为船舶航行提供精确的参数,提高船舶航行时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运动建模 辨识方法设计 野马优化算法 动态惯性权重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速器滞回模型及其应用
15
作者 程慧明 石照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减速器是典型的滞回系统,滞回影响传动性能。现有减速器滞回模型会忽略几何误差的滞回特性,而将其当成常量,导致模型不能完整反映其滞回特性。为此,探究了减速器滞回的产生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几何误差、摩擦和弹性变形对减速器滞回的影... 减速器是典型的滞回系统,滞回影响传动性能。现有减速器滞回模型会忽略几何误差的滞回特性,而将其当成常量,导致模型不能完整反映其滞回特性。为此,探究了减速器滞回的产生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几何误差、摩擦和弹性变形对减速器滞回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几何误差滞回特性的减速器滞回模型。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发现了减速器回差的动态性,并推导了动态回差公式。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几何误差对减速器滞回的影响,证实了滞回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变回差测试时的加载速率,验证了回差的动态性;发现材质不同,受加载速率的影响不同,加载速率每增加0.05(N·m)/s,模数为0.22 mm的小型金属和塑料齿轮减速器的回差测试结果分别下降约3′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器 滞回模型 回差 动态性 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圆柱滚子轴承动态性能影响分析
16
作者 范新强 邓四二 +2 位作者 崔永存 高利霞 晏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23,共11页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r刚性积分器(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分析了转子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保持架打滑率、质心轨迹、振动特性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试验台转子不对中试验,对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的增大均会导致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增加,使保持架打滑率降低;转子不对中会影响中介轴承的稳定性,不对中度的增加会导致轴承内圈频率谐波次数及对应幅值增加,并使轴承内圈质心轨迹发生改变,使轴承寿命减小;偏角不对中对滚子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远大于平行不对中,偏角不对中度超过12′时,轴承寿命低于4000 h,为满足航空发动机轴承寿命需求,该圆柱滚子轴承偏角不对中度应小于12′。该研究为探寻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轴系统动力学模型 中介轴承失效 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 振动特性 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模型 Gear刚性积分器 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叉车运动同步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17
作者 龚嘉豪 顾敏明 +3 位作者 李乐宝 陈凯宇 隋知航 陈志翔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输入输出滑模控制(SC-IOSMC)方法,实现叉车本体的运动轨迹控制;采用交叉耦合输入输出滑模控制(CC-IOSMC)方法,实现两车的运动同步控制。叉车直行与转向同步实验表明,CC-IOSMC方法具有响应快、同步精度高的特点。此外,它还能有效抑制外界扰动。与现有交叉耦合PID同步控制策略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位置的同步误差,提高了双叉车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滑模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高精度同步运动 叉车运动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内十字定子的压电宏微平面运动台研究
18
作者 胡志鹏 李晨捷 +2 位作者 潘文强 丁切 贺红林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为满足高精度平面运动的需要,提出一种由双内十字定子驱动的平面运动驱动器。利用定子的面内、面外弯振模态在驱动足处耦合形成的椭圆轨迹,从而推动动子沿x、y方向运动。本文阐述作动器的运行机理,基于ANSYS建立定子有限元模型,优化定... 为满足高精度平面运动的需要,提出一种由双内十字定子驱动的平面运动驱动器。利用定子的面内、面外弯振模态在驱动足处耦合形成的椭圆轨迹,从而推动动子沿x、y方向运动。本文阐述作动器的运行机理,基于ANSYS建立定子有限元模型,优化定子结构尺寸,简并工作模态频率并使其分别为27 457.5、27 704、27 601.3 Hz,进行谐响应分析、瞬态分析和运动调节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激励电压为250 V、频率27 344 Hz时,定子驱动足上x、y、z向振幅分别为1.5、1.4、1.6μm,模拟出椭圆轨迹,对该作动器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加以验证,并给出定子的夹持方案,设计出作动器装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平面运动驱动器 双内十字式定子 机电耦合模型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垂直回收控制能力建模及应用研究
19
作者 伊鑫 胡海峰 贺元军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106,共6页
为在方案论证初期设计输入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能力分析,基于常规大气层内飞行器控制能力分析方法,针对返回式火箭对该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动力学建模和对原分析方法拓展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返回式运载火箭的... 为在方案论证初期设计输入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能力分析,基于常规大气层内飞行器控制能力分析方法,针对返回式火箭对该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动力学建模和对原分析方法拓展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返回式运载火箭的控制能力分析方法,并在有限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对允许飞行工况的约束条件进行初步明确,为返回式火箭飞行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式火箭 控制能力分析 配平方程 飞行工况约束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研究
20
作者 李宪芝 刘春山 +1 位作者 周盼龙 杨锡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284,共8页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深入剖析了机械臂在复杂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并综合考虑了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如摩擦力和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动能与弹性势能变化,进而对这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具体量化,并据此精确计算出机械臂所需的运动驱动力矩。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一关键参数构建了自抗扰控制器,将机械臂受到的扰动因素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对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内外部扰动的实时观测与精确估计,并根据控制律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此外,还结合了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误差补偿机制,以进一步削弱扰动对机械臂运动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变胞并联机械臂的有效自抗扰控制,并显著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变胞并联机械臂的自抗扰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胞并联机械臂 建模分析 运动方程 自抗扰控制器 扰动观测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