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train under turbulent crosswind 被引量:2
1
作者 Mulugeta Biadgo Asress Jelena Svorcan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4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Increasing velocity combined with decreasing mass of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poses a ques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rosswinds on its aerodynamics. Strong crosswinds may affect the running stability of high sp... Increasing velocity combined with decreasing mass of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poses a ques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crosswinds on its aerodynamics. Strong crosswinds may affect the running stability of high speed trains via the amplified aerodynamic forces and moments. In this study, a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crosswind flows over the leading and end cars of ICE2 highspeed train was performed at different yaw angles in static and moving ground case scenarios. Since the train aerodynamic problem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lows occurring around train, the flow around the train was considered as incompressible and wa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incom pressible form of the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 Stokes (RANS) equ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zable kepsilon turbulence model. Important aerodynamic coef ficients such as the side force and rolling moment coeffi cients were calculated for yaw angles ranging from 30° to 60°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wind tunnel test. The dependence of the flow structure on yaw angle was also presented. The nature of the flow field and its structure depicted by contours of velocity magnitude and streamline patterns along the train's crosssection we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yaw angles. In addition,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rain at dif ferent locations along its length was computed for yaw angles of 30° and 60°, The computed aerodynamic coef ficient outcomes using the realizable kepsilon turbulencemodel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wind tunnel data. Both the side force coefficient and rolling moment coeffi cients increase steadily with yaw angle till about 50° before starting to exhibit an asymptotic behavior. Contours of velocity magnitude were also computed at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of the train along its length for different yaw angl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agnitude of rotating vortex in the lee ward sid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yaw angle,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a lowpressure region in the lee ward side of the train causing high side force and roll moment. Generally, this study shows that unsteady CFD RANS methods combined with an appropriate turbulence model can present an important means of assessing the crucial aerodynamic forces and moments of a highspeed train under strong crosswin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wind - High-speed train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Reynolds-averagedNavier-Stokes equations k-Epsilon turbulence model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dynamic structures of experimental setups based on measurable experimental data only 被引量:1
2
作者 Tian-Yu Chen Yang Chen +2 位作者 Hu-Jiang Yang Jing-Hua Xiao Gang H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77-183,共7页
Nowadays,massive amounts of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various and wide fields,it has become today one of the central issues i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to analyze existing data and extract as much useful informati... Nowadays,massive amounts of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various and wide fields,it has become today one of the central issues i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to analyze existing data and extract as much useful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from data.It is often that the output data of systems are measurable while dynamic structures producing these data are hidden,and thus studies to reveal system structures by analyzing available data,i.e.,reconstructions of system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s.In the past,most of the works in this respect wer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numerical verifications.Direct analyses of experimental data are very rare.In physical science,most of the analyses of experimental setups were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physics laws,i.e.,so-called top-down analyses.In this paper,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f"Boer resonant instrument for forced vibration"(BRIFV)and inferred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set purel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able experimental data,i.e.,by applying the bottom-up strategy.Dynamics of the experimental set is strongly nonlinear and chaotic,and it's subjects to inevitable noises.We proposed to use high-order correlation computations to treat nonlinear dynamics;use two-time correlations to treat noise effects.By applying these approaches,we have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and the dynamic system reconstruct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reproduces goo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a wide range of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inverse problem data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problem of the dynamical reactions of a rolling wheelset to real track irregularities
3
作者 Hans True Lasse Engbo Christiansen +2 位作者 Andreas Lindhardt Plesner Andreas Lønstrup Ammitzbøll Bjørn Jerram Dahl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We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dynamical reactions of a moving wheelset model to real measured track irregularities.The background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dynamics are suitable as the input to the inverse problem:de... We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dynamical reactions of a moving wheelset model to real measured track irregularities.The background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dynamics are suitable as the input to the inverse problem:determine the true track geometry from measured wheelset dynamical reactions.It is known that the method works well for the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rails but the computed lateral position is often flawed.We find that the lateral motion of the wheelset often may differ from the track geometry.The cases are investigated closely but the reasons remain unknown.While the wheelset dynamics reflect the larger(>4-6 mm)aperiodic track disturbances and single large disturbances quite well,this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for general smaller or periodic track irregularities or sections behind single large disturbances.The resulting dynamics of a wheelset to lateral track irregularities are in general not sufficiently accurate to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a description of the track irregula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k monitoring Vehicle dynamical response inverse problem Numerical analysis Estimate of errors Track irreg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系统分析法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动态载荷的优化估计 被引量:6
4
作者 饶柱石 施勤忠 荻原一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2期9-12,16,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输入 -多输出系统动态载荷的优化估计方法。该方法可以使估计的总体均方误差最小。首先 ,采用逆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误差估计方程 ;其次 ,利用非因果维纳滤波理论导出了动态载荷的优化估计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输入 -多输出系统动态载荷的优化估计方法。该方法可以使估计的总体均方误差最小。首先 ,采用逆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误差估计方程 ;其次 ,利用非因果维纳滤波理论导出了动态载荷的优化估计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抑制测量噪声对估计精度的影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方法估计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更为有效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载荷估计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下考虑桩-土-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拟动力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易伟建 夏玲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整个结构体系模型,在土槽实验室模拟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由于下部结构的不可控性和土体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反演分析识别下部结构的动力反应。试验中通过传感器有效的获取下部结构状态信息,确... 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整个结构体系模型,在土槽实验室模拟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由于下部结构的不可控性和土体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反演分析识别下部结构的动力反应。试验中通过传感器有效的获取下部结构状态信息,确定桩-土工作状态,运用子结构的概念完成整个结构体系的拟动力试验。利用实验室大型土槽,设计一个以钢管桩为基础的8层框架结构,探讨脉冲型地震和常规地震下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反应。通过对比结构的破坏形态、底层的位移时程曲线和滞回曲线得到: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远远大于常规地震下的反应;高强度的速度脉冲将引起结构产生更大的残余变形,同时结构有更高的位移需求。分离出基础引起的结构变形,基础的转角将大大增加结构的顶点位移,并且近场地震放大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相互作用 反演 子结构 拟动力试验 近场地震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反分析法的砂岩动态力学特性
6
作者 张子健 陈骏 +3 位作者 朱锐 余浩然 李冉鑫 张渊通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6,共13页
为深入研究深部地层中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对灰砂岩长杆试件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件表面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探讨了... 为深入研究深部地层中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对灰砂岩长杆试件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件表面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探讨了灰砂岩在近场冲击加载下的拉伸破坏的规律。从DIC分析得到的位移场中提取出不同质点位移时程曲线,进行了拉格朗日反分析算法计算,获得了灰砂岩材料的全场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灰砂岩长杆试件以拉伸破坏为主,且出现了近加载端破碎、远离加载端层裂的现象;灰砂岩长杆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因子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加载速率升高,各测点应力峰值与应变峰值均呈增大趋势;在同一加载速率下,灰砂岩长杆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近端测点曲线包络远端测点曲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特性 数字图像相关法 拉格朗日反分析 砂岩 动态强度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井气水两相缝网参数反演方法
7
作者 张娇娇 黄世军 +1 位作者 赵凤兰 方思冬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487-502,共16页
深层页岩气藏的开发离不开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技术,而缝网参数反演方法是压裂效果评价、产能动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的缝网参数反演方法忽略了支撑剂不均匀分布和气水两相渗流对深层页岩气藏开发的影响,导致参数反演误差较大,且难... 深层页岩气藏的开发离不开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技术,而缝网参数反演方法是压裂效果评价、产能动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的缝网参数反演方法忽略了支撑剂不均匀分布和气水两相渗流对深层页岩气藏开发的影响,导致参数反演误差较大,且难以区分“近井支撑裂缝”和“远井未支撑裂缝”对产能的贡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动态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多重非线性流动机理和未完全支撑裂缝的深层页岩储层气水两相缝网参数反演方法。反演方法建立过程中基于线性流模型假设,将压后的复杂裂缝网络等效为支撑裂缝区、压裂改造内区、未支撑裂缝区和压裂改造外区4个区域,采用变量替换、摄动变换、逐次替换等手段处理气体高压物性参数、超临界吸附、应力敏感、非达西渗流和气水两相渗流引起的非线性。利用数值模拟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并选取四川盆地4口深层页岩气井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深层页岩气水两相缝网参数反演方法考虑了气液同产对产能预测和参数反演的影响,实现了支撑与未支撑裂缝半长和渗透率等参数的定量区分,为准确计算深层页岩气产量、评价压裂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未完全支撑裂缝 气水两相流动 缝网参数反演 动态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毛玉明 郭杏林 +1 位作者 赵岩 吕洪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共3页
对结构动态载荷反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时域分析技术。将结构输入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通过灵敏度迭代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载荷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在灵敏度迭代求... 对结构动态载荷反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时域分析技术。将结构输入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通过灵敏度迭代分析来确定相应的载荷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在灵敏度迭代求解过程中,为减少响应测量噪声引起的影响,引入正则化求解技术来寻求满足工程要求的稳定近似解。最后提出的方法成功应用于正弦级数迭加形式的输入载荷识别,仿真结果表明灵敏度分析法在载荷识别中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 灵敏度分析 载荷识别 反演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叠前全波形反演进行储层预测 被引量:21
9
作者 单蕊 卞爱飞 +1 位作者 於文辉 曲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9-633,667+498,共5页
利用完整地震反射波形求取地层弹性参数是叠前全波形反演的核心内涵。该方法可同时提取纵、横波阻抗和泊松比等多种岩性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孔隙结构动力学分析成果与碎屑岩弹性参数分布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了解储层与产气层空间展... 利用完整地震反射波形求取地层弹性参数是叠前全波形反演的核心内涵。该方法可同时提取纵、横波阻抗和泊松比等多种岩性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孔隙结构动力学分析成果与碎屑岩弹性参数分布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了解储层与产气层空间展布规律。对四川盆地YB地区珍珠冲段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叠前全波形反演与孔隙结构动力学相结合,能够解决该区复杂的致密储层与产层预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全波形反演 孔隙结构动力学 弹性参数 聚类分析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可展桁架结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孟良 吴开成 关富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69-1674,共6页
采用广义逆矩阵方法分析空间可展桁架结构的运动过程.以笛卡尔坐标系下节点的自然坐标为未知量,建立桁架结构展开过程的动力学基本方程,将约束方程嵌入动力学方程,导出一组不含乘子且方程数目等于结构自由度数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主动校... 采用广义逆矩阵方法分析空间可展桁架结构的运动过程.以笛卡尔坐标系下节点的自然坐标为未知量,建立桁架结构展开过程的动力学基本方程,将约束方程嵌入动力学方程,导出一组不含乘子且方程数目等于结构自由度数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主动校正法对数值分析的约束违约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数学算法构造了约束方程及其雅可比矩阵,实时地模拟了结构收纳过程的约束条件.自行编制的仿真程序算例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展桁架结构 广义逆 主动校正 约束方程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球面波粒子速度研究材料的本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英睿 王占江 +1 位作者 李运良 门朝举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7年第6期606-610,共5页
材料的本构关系是研究应力波在材料中传播衰减规律的基础,拉格朗日方法可以通过几组实测数据得到材料的本构关系,是研究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常用方法。在适当假设下,利用拉格朗日反分析方法,对爆炸球面波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材料的动... 材料的本构关系是研究应力波在材料中传播衰减规律的基础,拉格朗日方法可以通过几组实测数据得到材料的本构关系,是研究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常用方法。在适当假设下,利用拉格朗日反分析方法,对爆炸球面波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给出了方程的主要推导过程,建立了利用径向粒子速度数据反演其他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有机玻璃和花岗岩的动力学特性。对粒子速度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谱曲线,讨论波传播过程中频波分量的变化对路径线构造的影响,对拉氏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出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反分析 球面波 动态特性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移频迭代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瞿祖清 华宏星 傅志方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1-6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广义逆的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移频迭代方法。该方法首先直接从原系统特征方程出发,导出反映系统主、副自由度之间位移关系的动力缩聚矩阵的控制方程,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迭代求解方法和收敛准则。为了减少求矩阵广义逆... 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广义逆的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移频迭代方法。该方法首先直接从原系统特征方程出发,导出反映系统主、副自由度之间位移关系的动力缩聚矩阵的控制方程,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迭代求解方法和收敛准则。为了减少求矩阵广义逆的计算工作量,本文给出了一种替代方法,把对一个高阶满阵求逆转化为对一个同阶高度稀疏矩阵求逆。与已有的动力缩聚迭代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其一是迭代收敛速度高;其二是通过改变移频量可达到提高收敛速度和使得降阶后模态的动态性能在任意频段上逼近原系统。数值示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建模 动力分析 动力缩聚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反圆柱凸轮机构滚轮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健 薄玉成 +1 位作者 李强 常学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3,共4页
以转管武器凸轮曲线槽主滚轮系统为背景,进行了高速反圆柱凸轮机构滚轮动力学分析。首先对凸轮曲线机心组系统进行加速度分解,指出了机心组最大直动加速度对系统驱动力矩的影响。以回转体转角、回转体角速度、回转体角加速度、凸轮曲线... 以转管武器凸轮曲线槽主滚轮系统为背景,进行了高速反圆柱凸轮机构滚轮动力学分析。首先对凸轮曲线机心组系统进行加速度分解,指出了机心组最大直动加速度对系统驱动力矩的影响。以回转体转角、回转体角速度、回转体角加速度、凸轮曲线压力角为自变量,推导了主滚轮纵动加速度和主滚轮纯滚动角加速度。分别以主滚轮和机心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滚轮纯滚动的动力学必要条件。此研究成果将对反圆柱凸轮机构的深入研究以及改善转管武器凸轮系统传动条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转管武器 反圆柱凸轮 纯滚动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分析法在结构冲击动力响应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静涵 沈建虎 赵隆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为了解决由于测量条件限制而产生的接触力难于测量的问题,利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反分析法,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给出了一种解决结构受到强冲击载荷时测量冲击力的通用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对压力管道耐撞性侧向冲击实验中冲击力的校核,... 为了解决由于测量条件限制而产生的接触力难于测量的问题,利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反分析法,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给出了一种解决结构受到强冲击载荷时测量冲击力的通用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对压力管道耐撞性侧向冲击实验中冲击力的校核,给出了该冲击系统的传递函数h(t)。在实验测量值的基础上,得出了较为精确的冲击力时程曲线,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分析法 结构冲击动力响应实验 固体力学 有限元 冲击工程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迭代法的结构动力缩聚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瞿祖清 华宏星 傅志方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7-232,共6页
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缩聚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大阶系统的特征分析、试验-分析模型的相关分析等领域中。本文从逆迭代法出发,导出了一种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迭代方法。该方法具有三个显著的优点:其一是收敛速度远远超过现有的动力缩聚迭代... 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缩聚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大阶系统的特征分析、试验-分析模型的相关分析等领域中。本文从逆迭代法出发,导出了一种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迭代方法。该方法具有三个显著的优点:其一是收敛速度远远超过现有的动力缩聚迭代法;其二是该迭代法的收敛性可从理论上得到保证;其三是由于没有必要在每次迭代中都去计算降阶系统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特征问题,因而可减少计算工作量,尤其在主自由度数较大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建模 模态分析 动力缩聚 结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3的动态令牌的能量分析攻击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之波 吴震 +1 位作者 王敏 饶金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2,共8页
提出一种针对基于SM3的动态令牌实施的能量分析攻击新方法,首次提出选择置换函数的输出作为能量分析攻击的目标,并将攻击结果联立得到方程组。根据给出的逆置换函数求解方程组,即可破解最终的密钥。通过实测攻击实验,验证了该攻击方法... 提出一种针对基于SM3的动态令牌实施的能量分析攻击新方法,首次提出选择置换函数的输出作为能量分析攻击的目标,并将攻击结果联立得到方程组。根据给出的逆置换函数求解方程组,即可破解最终的密钥。通过实测攻击实验,验证了该攻击方法的有效性,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直接选择密钥作为能量分析攻击目标所产生的问题,同时,引入中间变量作为能量分析攻击目标破解密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针对其他密码算法的能量分析攻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令牌 SM3算法 能量分析攻击 置换函数的输出 逆置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循环剪应力–剪应变反演方法对比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永志 Daniel W Wilson +2 位作者 Mohammad Khosravi 袁晓铭 C Guney Olgum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7,共7页
介绍了基于加速度阵列建立的3种循环剪应力–剪应变反演方法,分析了应用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一组软黏土场地加固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试验加速度记录反演位移的信号处理方法,与多状态下实测位移对比,验证了有效性与可靠性。运用3种... 介绍了基于加速度阵列建立的3种循环剪应力–剪应变反演方法,分析了应用条件和影响因素。基于一组软黏土场地加固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试验加速度记录反演位移的信号处理方法,与多状态下实测位移对比,验证了有效性与可靠性。运用3种反演方法分别求取了两次试验、多种波激励下,自由场地和加固场地内土体剪应力–剪应变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传感器布设间距和采样率满足应用条件下,3种反演方法可获得基本一致结果并反映基本规律,上层土体剪应力小、剪应变大,土体剪切模量与围压密切联系;自由场地剪应变远大于加固场地,并因土体软化呈现强非线性。3种方法对比,三次样条法反演结果准确性对传感器布设间距和采样率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离心试验 剪应力–剪应变 反演方法 加速度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射电望远镜精调稳定平台逆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玉鑫 段宝岩 南仁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在获得了大射电望远镜精调稳定平台逆运动学参数的基础上 ,采用虚功原理对精调稳定平台进行了逆动力学分析 ,获得了进行高精度轨迹跟踪转矩控制所需的广义驱动力 .为精调稳定平台实时运动控制 。
关键词 大射电镜望远镜 逆动力学分析 精调稳定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推力器阵列测试台系统辨识与动态补偿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书杰 方蜀州 刘旭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4-797,共4页
将动态力测量方法改进后应用在一种特殊的微推力器阵列测试台架上,解决了用低固有频率测试台测试高频信号的问题。将台架进行合理简化后,用ANSYS分析其模态振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振型分析的正确性。设计改进了向台架施加负阶跃力的实验... 将动态力测量方法改进后应用在一种特殊的微推力器阵列测试台架上,解决了用低固有频率测试台测试高频信号的问题。将台架进行合理简化后,用ANSYS分析其模态振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振型分析的正确性。设计改进了向台架施加负阶跃力的实验方法,即用烧断悬丝砝码的方法向系统最小成本地加载准阶跃力。针对系统的理论模型,设计补偿环节参数,应用逆传递函数补偿方法对测试台测试信号进行动态补偿,使台架的动态测试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参数识别 逆传递函数算法 阶跃响应实验 动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岗山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的动态反演与开挖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强勇 向文 杨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7,共8页
岩体力学参数是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地下洞室开挖进度的发展,岩体力学参数将产生明显变化。为实时反映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力学参数变化,建立正交试验设计效应优化位移反分析法,应用该方法对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分步... 岩体力学参数是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地下洞室开挖进度的发展,岩体力学参数将产生明显变化。为实时反映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力学参数变化,建立正交试验设计效应优化位移反分析法,应用该方法对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分步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力学参数进行实时动态反演。利用动态反演的力学参数对各开挖层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揭示出洞群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反演计算位移值与实测位移值吻合较好。根据分步开挖计算结果,提出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加固处理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实时指导和优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地下厂房 正交试验设计 效应优化 力学参数动态反演 围岩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