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S加粗隆挡板治疗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晓璐 田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DHS加粗隆挡板(TSP)治疗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报道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运用切开复位,以DHS加粗隆挡板(TSP)治疗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25例。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按Sanders髋关节创... 目的探讨DHS加粗隆挡板(TSP)治疗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报道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运用切开复位,以DHS加粗隆挡板(TSP)治疗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25例。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其中优21例,良2例,尚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0%。结论 DHS加粗隆挡板是治疗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强调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内固定物的正确放置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dhs 粗隆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2
2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部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易先宏 陈红卫 潘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行生物力学测试。在持续加载负荷(0.2、0.4、0.6、0.8、1.0、1.2和1.4 kN)后测量骨折端分离移位程度以反映内植物的稳定性。每个标本重复加载5次,计算其平均值后绘制载荷-距离曲线,并计算刚度值。设定最初载荷为1.4 kN,加载速度10 N/s,每次加载600 N,当压力逐渐增加至最高值时停止,维持10 s后压力逐渐减小至0 N。记录内固定失败时加载的最大压力值作为内植物最大强度。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测试,内固定物均无断裂。在不同负荷下DHS组位移变化值与刚度值平均值分别为(3.92±2.21)mm和(215.28±58)N/mm;PFN组分别为(4.22±1.80)mm和(197.06±34.20)N/mm,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PFN组为钉尾端发生新的骨折;DHS组均为钢板远端皮质螺钉处发生骨折,并无螺钉切出股骨头。PFN组内固定失败时平均载荷为(4 312±560)N,DHS组(3 954±520)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强度及轴向稳定性上并无本质性差别。临床上需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治疗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对于难以解剖复位者要力争恢复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部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骨折 生物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季英楠 阿良 +1 位作者 赵忠海 邓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A2.1型15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n=35,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外侧壁稳定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外侧壁危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侧壁稳定型组术中仅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而外侧壁危险型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3例并发外侧壁骨折。外侧壁稳定型组术前X线上测量外侧壁厚度为(28±6.2)mm,明显高于外侧壁危险型组[(22±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外侧壁稳定型组(76.5±7.9)分,外侧壁危险型组(64.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侧壁厚度和骨折分型是影响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并发继发性外侧壁骨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维虚拟手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丹 谢叻 +4 位作者 裴国献 刘永刚 金丹 赵志球 姜晓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 目的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三维重建 动力髋螺钉 虚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徐锋 吕建元 +3 位作者 洪嵘 蒋铭 吴晓峰 程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中植骨的临床作用。方法:2004-2007年对60例EvansⅠ~Ⅳ型IFF病例采用DHS治疗。不植骨组30例,术中采用常规实心三联扩孔器扩孔DHS内固定。植骨组30例,采用自行研制的DHS空心... 目的:探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中植骨的临床作用。方法:2004-2007年对60例EvansⅠ~Ⅳ型IFF病例采用DHS治疗。不植骨组30例,术中采用常规实心三联扩孔器扩孔DHS内固定。植骨组30例,采用自行研制的DHS空心扩孔器扩孔、取骨、植骨,DHS内固定。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结果:不植骨组30例中优14例,良9例,可4例,差3例,髋内翻7例,术后螺钉切割拔出2例,钢板、螺钉断裂2例,骨不连2例,优良率76.7%。植骨组30例中优18例,良9例,可2例,差1例,髋内翻3例,术后螺钉切割拔出1例,无钢板、螺钉断裂,无骨不连,优良率90.0%。结论:DHS内固定治疗IFF时,预防性植骨,可加速骨折愈合,迅速重建内侧支持结构,减少髋内翻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动力髋关节螺钉 内固定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7
作者 周业松 张道前 +1 位作者 邵卫东 朱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38-2740,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7年用DHS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结果 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为:髋内翻畸形8例...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7年用DHS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结果 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为:髋内翻畸形8例,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5例,螺钉断裂2例,DHS穿出股骨头、颈2例,钢板断裂1例。其中骨折分型EvansⅡ型2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3例;骨质Singh指数4级以上者7例,3级以下者11例;术中拉力螺钉置入位置不当者6例;术后3个月内即完全负重行走者12例,3个月后完全负重行走者6例。结论骨折不稳定、骨质疏松、DHS适应证选择不当、拉力螺钉位置不良及术后过早负重等是引起DHS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重视内固定物的选择、注重内侧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准确放置拉力螺钉,术后避免过早负重可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结合CPM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卢则陈 高恩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3d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结合CPM机行下肢各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疗效优26例、良9例、差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3d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结合CPM机行下肢各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疗效优26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7.2%。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脱位。1例EvansⅢ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采用DHS结合下肢CPM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持续性被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 被引量:5
9
作者 曹燕明 雷昱 +1 位作者 唐程 胡建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普通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的头颈拉力螺钉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拉力螺钉,其主要特点是前端螺纹部分可以扩张,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各项性能参数,并与普通DHS进行比较。方法:将具有可扩张翼型...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普通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的头颈拉力螺钉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拉力螺钉,其主要特点是前端螺纹部分可以扩张,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各项性能参数,并与普通DHS进行比较。方法:将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固定(实验组A1、B1、C1),普通动力髋螺钉(对照组A2、B2、C2)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抗轴向压缩试验、抗扭转试验以及抗拔出试验。结果:在轴向压缩实验结果:t=6.067,P=0.02<0.05。扭转实验中,t=2.792,P=0.038<0.05。在最大轴向拔出力实验中,t=7.798,P=0.01<0.05。结论: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转子间骨折模型,在抗轴向压力、抗扭转以及抗拔出三个方面均较普通DHS固定的转子间骨折模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与四孔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伟明 柴仪 +3 位作者 彭阿钦 黎宁 郭锐 徐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572,576,共3页
目的:研究2孔与4孔动力髋螺钉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生物力学性能是否有差别。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股骨标本16对,将每对标本制造成不稳定的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左侧用2孔动力髋螺钉而右侧4孔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压力和扭... 目的:研究2孔与4孔动力髋螺钉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生物力学性能是否有差别。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股骨标本16对,将每对标本制造成不稳定的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左侧用2孔动力髋螺钉而右侧4孔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压力和扭力试验,测量骨折间位移,比较是否有差别。结果:当压力加载至1500N时,2孔与4孔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处移位无差别(P>0.10);在扭力实验中,当至18Nm扭转量程,2孔与4孔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处移位无差别(P>0.10)。结论:2孔与4孔动力髋螺钉在固定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固定强度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髋螺钉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焦杰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268-1270,1274,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这2种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显著,与DHS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与DHS内固定相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早日下地负重锻炼,尽可能地使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水平,大幅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长春 高浩 赵春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滑动加...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Ⅰ、Ⅱ型稳定型骨折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Ⅲ、Ⅳ、Ⅴ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对Ⅰ、Ⅱ型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Ⅲ、Ⅳ、Ⅴ型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滑动加压髋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雪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2期935-936,共2页
关键词 滑动鹅头钉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智芳 周方 +3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4-778,共5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采用DHS或CCS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满1年的9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资料,...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采用DHS或CCS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满1年的9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资料,DHS组44例,CCS组47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DHS组[中位数74.5(45~342)min]长于CCS组[中位数50.0(13~138)min](Z=-5.560,P=0.000),术中出血DHS组[中位数77.5(10~1500)ml]多于CCS组[中位数10.0(2~400)ml](Z=-7.526,P=0.000),但术后1~7天可部分负重的比例DHS组[65.9%(29/44)]显著高于CCS组[38.3%(18/47)](χ2=6.938,P=0.008)。2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骨折延迟愈合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3~66个月,2组均无内固定脱出、骨折不愈合,均无深静脉血栓、肺炎、肺栓塞等长期卧床并发症。结论在新鲜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上,DHS及CCS均能坚强固定股骨颈骨折使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二者在术后相关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DHS内固定术后患肢负重更早,利于患肢功能锻炼。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推荐使用DHS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空心加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信效堂 孟勇 +3 位作者 姜鹏 陈聪 兰海 于永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 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10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9例,女... 目的 对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10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9例,女性81例;年龄55~87岁,平均77.4岁.采用Evans骨折分型:Type Ⅰ-1型8例,Type Ⅰ-2 19例,Type Ⅰ-3 35例,Type Ⅰ-4型47例,Type Ⅱ 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例,Ⅴ级31例,Ⅳ级52例,Ⅲ级23例.采用尖顶距(tip-apix distance, TAD)评价拉力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选择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复位稳定性、内固定的植入位置作为分析变量,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3.0~24.0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14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组平均年龄77.4岁(63~87岁),较骨折愈合组年长8.9岁(P=0.04).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以及TAD值大小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稳定与否以及后内侧骨皮质对合情况是否良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复位与功能复位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年龄、骨折类型、骨骼质量、内固定的植入位置(TAD)以及内侧骨皮质复位质量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功能复位并不增加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骨折不宜应用动力髋内固定.对于采用动力髋内固定的一般患者应力求使TAD值〈25,功能复位即可,但应力求使后内侧骨皮质良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内固定 功能复位 内侧骨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吴平 吴刚 何煦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4月通过DHS手术治疗,得到随访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9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4月通过DHS手术治疗,得到随访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9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98例患者中,随访68例,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Sanders功能标准评定:优40例,良20例,可8例。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动力髋螺钉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哲慧 戴建平 童松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532-53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咏梅 常增林 +2 位作者 熊勤 吴瑞云 王红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3期1-2,9,共3页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至2005年,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根据术后有无系统的康复治疗分为两组:康复组27例,对照组26例;其中康复组术后采取早期系...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至2005年,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根据术后有无系统的康复治疗分为两组:康复组27例,对照组26例;其中康复组术后采取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和训练,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定期随访,并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经过12-60个月,平均(26.5±2.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骨折均获得了骨性愈合,其中康复组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0.8±1.9)周,对照组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1.8±2.0)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发病率50.0%;优良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69.2%。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获得可靠的固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 内固定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