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素对经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诱导去折叠胰蛋白酶构象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刘军平 刘伟 +3 位作者 邹立强 刘成梅 方丽淳 张兆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80-85,共6页
以牛胰蛋白酶为原料,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尿素对天然胰蛋白酶和经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诱导去折叠胰蛋白酶的构象变化。结果显示:天然胰蛋白酶构象在尿素浓度4.0~6.0mol/L之间变化最显著,紫外吸光度从0.2746... 以牛胰蛋白酶为原料,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尿素对天然胰蛋白酶和经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诱导去折叠胰蛋白酶的构象变化。结果显示:天然胰蛋白酶构象在尿素浓度4.0~6.0mol/L之间变化最显著,紫外吸光度从0.2746降至0.1824,吸收峰从波长279nm红移至283nm,相对荧光强度从105.9降至98.27,发射峰从波长352nm红移至355nm,β-折叠含量从46.9%降至30.6%;而去折叠胰蛋白酶构象在尿素浓度2.0~4.0mol/L之间变化最显著,紫外吸光度从0.3121降至0.2159,吸收峰从波长281nm红移至283nm,相对荧光强度从108.24降至99.07,发射峰从波长353nm红移至360nm,β-折叠含量从40.6%降至38.9%。表明尿素对经DHPM处理后处于部分去折叠胰蛋白酶构象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浓度尿素导致胰蛋白酶产生不同构象的中间体,表现出"熔球态"模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胰蛋白酶 动态高压微射流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对乳清蛋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俊桢 刘成梅 +1 位作者 刘伟 沈佩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乳清蛋白溶液,研究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乳清蛋白溶液能够使其溶解性提高90.8%;起泡性增加38.3%,起泡稳定性升高至原来的15.5倍;乳化稳定性的吸光度最高可增加至原来的7.85倍...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乳清蛋白溶液,研究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乳清蛋白溶液能够使其溶解性提高90.8%;起泡性增加38.3%,起泡稳定性升高至原来的15.5倍;乳化稳定性的吸光度最高可增加至原来的7.85倍。但当压力升高至120MPa时,乳清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趋于平缓。在同一压力下,乳清蛋白溶液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发生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当剪切速率达到168.75s-1时,溶液的表观黏度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 乳清蛋白 溶解性 起泡性 乳化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9
3
作者 郑会娟 刘成梅 +4 位作者 刘伟 刘玮琳 杨水兵 阴婷婷 童桂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70-175,共6页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冻融法(DHPM-冻融法)制备MCFAs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冻融法(DHPM-冻融法)制备MCFAs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膜分散-DHPM法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质质量浓度8g/100mL、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5:1、处理压力140MPa、处理次数4次;DHPM-冻融法最佳制备条件为冷冻时间0.5h、融化温度40℃、冷冻保护剂为麦芽糖、冷冻保护剂用量3%。最佳条件下,薄膜分散-DHPM法制备的MCFAs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7.1nm,分布均匀,包封率可达(66.5±3.1)%;DHPM-冻融法制备的MCFAs脂质体粒径较大,平均粒径为110.1nm,包封率较低,为(53.5±4.9)%。通过MCFAs脂质体泄漏动力学和精密度(日间和日内)实验考察其稳定性。薄膜分散-DHPM法和DHPM-冻融法的稳定性都较好,均适合于MCFAs脂质体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动态高压微射流 冻融法 包封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涂宗财 张朋 +2 位作者 王辉 尹月斌 满泽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纳米脂质体 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 包封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过程对多糖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亚楠 刘红芝 +2 位作者 刘丽 石爱民 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1-215,共5页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处理手段,逐渐在多糖制备与改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其能够通过物理作用影响多糖结构,进而改变多糖的理化性质。本文主要综述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对多糖的提取和结构以及流变性、乳化性、凝胶性...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处理手段,逐渐在多糖制备与改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其能够通过物理作用影响多糖结构,进而改变多糖的理化性质。本文主要综述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对多糖的提取和结构以及流变性、乳化性、凝胶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多糖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 结构 理化性质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樟树籽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芳 郑青 +2 位作者 赵曼丽 胡蒋宁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及粒径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以癸酸、月桂酸为指标的包封率测定方法,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脂质体最佳工艺... 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及粒径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以癸酸、月桂酸为指标的包封率测定方法,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脂质体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3g/100mL、大豆卵磷脂与樟树籽油质量比3: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6.7:1、磷酸缓冲溶液pH7.0、吐温80加入量占卵磷脂质量的24.2%、微射流120MPa处理两次,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91.8±3.7)%,平均粒径达(107.1±8.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油 气相分析法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诱导的去折叠胰蛋白酶结构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兆琴 刘伟 +2 位作者 刘军平 邹立强 刘成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10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圆二色谱分析了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结构的变化,结合前期研究中动态高压微射流诱导的去折叠胰蛋白酶构象的表征,通过PyMOL、3DSMax等软件分别对天然胰蛋白酶和动态高压微射流诱导的去折叠胰蛋白酶的三...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圆二色谱分析了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结构的变化,结合前期研究中动态高压微射流诱导的去折叠胰蛋白酶构象的表征,通过PyMOL、3DSMax等软件分别对天然胰蛋白酶和动态高压微射流诱导的去折叠胰蛋白酶的三维空间构象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与天然胰蛋白酶相比,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后胰蛋白酶热焓降低,二级结构构象单元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去折叠胰蛋白酶结构更加松散。模拟的胰蛋白酶分子构象示意图更直观地显示了胰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二硫键以及二级结构信息,对动态高压微射流诱导的去折叠胰蛋白酶三维结构模型变化做一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动态高压微射流 去折叠 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VC复合脂质体制备及初步稳定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阴婷婷 杨水兵 +5 位作者 刘成梅 刘伟 刘玮琳 童桂鸿 章瑜 郑会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以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脂溶性的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的VC为模型药物,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分别采用薄膜法、复乳法、薄膜-高压法、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VC复合脂质体,筛选出最佳制备方法(复乳-高压法),并通过单因... 以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脂溶性的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的VC为模型药物,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分别采用薄膜法、复乳法、薄膜-高压法、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VC复合脂质体,筛选出最佳制备方法(复乳-高压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复合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工艺为:总脂材质量浓度5.0g/100mL,MCFAs质量浓度10.0mg/mL,VC质量浓度3.0mg/m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卵磷脂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0(g/mL),吐温与总脂材质量比为3:10,VE与卵磷脂质量比为4:100,120MPa条件下超微乳化处理2次。制备的复合脂质体MCFAs包封率达到49.01%,VC的包封率达到54.19%,平均粒径90.3nm,在4℃贮藏15d,包封率和粒径变化不大,表明脂质体低温贮藏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VC 脂质体 动态高压微射流 包封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分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梦培 铁珊珊 +2 位作者 纵伟 张丽华 赵光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64-167,共4页
研究高压微射流处理对从葡萄籽中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中儿茶素、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含量的影响。将原花青素在不同的处理压力(100、140、180、220 MPa和260 MPa)条件下进行1~4次循环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研究高压微射流处理对从葡萄籽中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中儿茶素、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含量的影响。将原花青素在不同的处理压力(100、140、180、220 MPa和260 MPa)条件下进行1~4次循环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儿茶素、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含量随之增加;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含量基本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其他处理条件下的原花青素含量相比,260 MPa条件下循环处理两次,儿茶素(0.163 2 mg/m L)、表儿茶素的质量浓度(0.128 6 mg/m L)最高;260 MPa条件下循环3次获得的原花青素B2质量浓度(0.057 6 mg/m L)最高。说明高压微射流处理会破坏高聚原花青素分子链之间的非共价键,使其解聚生成活性更高的单体、低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 儿茶素 原花青素B2 表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对茎菠萝蛋白酶性质和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兆琴 刘伟 +2 位作者 梁瑞红 刘成梅 吴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6-50,共5页
以茎菠萝蛋白酶为原料,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对其活性、稳定性和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DHPM对茎菠萝蛋白酶具有钝化作用,但活力并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压力为60、80、100、120MPa时,茎菠萝蛋白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是94%、93%、98... 以茎菠萝蛋白酶为原料,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对其活性、稳定性和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DHPM对茎菠萝蛋白酶具有钝化作用,但活力并不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压力为60、80、100、120MPa时,茎菠萝蛋白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是94%、93%、98%及92%。DHPM不同压力对茎菠萝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的影响不同,但对最适pH值几乎没有影响。然而经DHPM60、120MPa处理后,茎菠萝蛋白酶在pH8.0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在pH8.0保温40min后,60、120MPa处理的茎菠萝蛋白酶相对酶活力分别为85%和82%,分别比未经处理的高14%和11%。可见,DHPM60、120MPa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茎菠萝蛋白酶在pH8.0时的稳定性。此外,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DHPM导致茎菠萝蛋白酶部分去折叠,分子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结果显示:DHPM处理后茎菠萝蛋白酶二级或三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 茎菠萝蛋白酶 最适PH值 最适反应温度 pH值稳定性 热稳定性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修饰对去折叠胰蛋白酶酶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军平 童桂鸿 +4 位作者 刘伟 邹立强 钟娇 刘翔宇 张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69-173,共5页
为了改善天然胰蛋白酶和去折叠胰蛋白酶的酶学性能,采用单-6-脱氧-6-胺基-β-环糊精(CDAN)对它们进行修饰,研究CDAN对它们的相对活性、动力学参数、热稳定性、自溶性及在尿素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AN修饰明显降低了天然和去... 为了改善天然胰蛋白酶和去折叠胰蛋白酶的酶学性能,采用单-6-脱氧-6-胺基-β-环糊精(CDAN)对它们进行修饰,研究CDAN对它们的相对活性、动力学参数、热稳定性、自溶性及在尿素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AN修饰明显降低了天然和去折叠胰蛋白酶的米氏常数并提高了它们的催化效率,其中去折叠胰蛋白酶的变化最显著(p<0.05),修饰前后去折叠胰蛋白酶的Km值分别为0.35×10-3mol/L和0.11×10-3mol/L。修饰的天然胰蛋白酶在60℃保温10 min时,相对活性由修饰前的2.1%上升至58.3%,而修饰的去折叠胰蛋白酶则从修饰前的19.5%上升至70.5%;在尿素溶液中处理60 min时,修饰前后天然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分别为11.3%和78.8%,而去折叠胰蛋白酶分别为21.3%和84.9%。表明CDAN修饰改善了胰蛋白酶的热稳定性、抗自溶能力以及在尿素溶液中的稳定性,其中去折叠胰蛋白酶的改善效果比天然胰蛋白酶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胰蛋白酶 动态高压微射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协同糖基化处理对β-乳球蛋白热稳定性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雅雯 涂宗财 +5 位作者 张露 王振兴 杨萍 邵艳红 沙小梅 王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协同葡聚糖糖基化处理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进行改性,研究其热稳定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β-Lg的峰顶温度为73. 48℃,经DHPM不同压力(40、80、1...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协同葡聚糖糖基化处理对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进行改性,研究其热稳定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β-Lg的峰顶温度为73. 48℃,经DHPM不同压力(40、80、120 MPa)处理后,其热稳定性先下降后上升,但经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后,其热稳定性均呈上升趋势。理化分析结果显示,80 MPa 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的β-Lg具有最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2. 20 mg/m L)和最高的褐变程度(A294=1. 092,A420=0. 062),说明DHPM预处理可以促进β-Lg-葡聚糖的糖基化反应,且80 MPa为最佳处理压力。结构分析表明,DHPM处理可明显提高β-Lg的表面疏水性和自由巯基含量,降低其内源荧光强度,使其发生二级结构变化。经DHPM协同糖基化处理后,β-Lg的表面疏水性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天然β-Lg的表面疏水;自由巯基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80 MPa时明显高于天然β-Lg,内源荧光强度随着压力的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但均明显低于天然β-Lg的内源荧光强度。因此,DHPM 80 MPa预处理样品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糖基化程度,且β-Lg的糖基化程度越高,其热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 β-Lg) 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 dhpm) 糖基化 热稳定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对豆渣半纤维素B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官能团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阚苗 张彧 +2 位作者 刘成梅 刘伟 万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9,共5页
以豆渣膳食纤维中提取的半纤维素B分离纯化得到的两个组分HCLB-1、HCLB-2为对象,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对其分子质量分布及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1)DHPM对于分离纯化得到的两个组分HCLB-1、HCLB-2的分子质量分布有较大影响,分子质... 以豆渣膳食纤维中提取的半纤维素B分离纯化得到的两个组分HCLB-1、HCLB-2为对象,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对其分子质量分布及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1)DHPM对于分离纯化得到的两个组分HCLB-1、HCLB-2的分子质量分布有较大影响,分子质量分布在2800kD上的HCLB-1经DHPM处理后出现了910、177kD和62kD小分子质量的峰;分子质量分布在1800kD上的HCLB-2经DHPM处理后出现了813kD分子质量的峰。2)DHPM使HCLB-1、HCLB-2的官能团在红外谱图上的特征峰出现了红移或蓝移现象。HCLB-1在3416cm-1处的特征峰O—H的伸缩振动,处理后蓝移至3405cm-1;在2923cm-1处的吸收峰是C—H伸缩振动在处理后红移至2928cm-1。1058cm-1是醚键的特征吸收峰,在处理后蓝移至1048cm-1;在1413cm-1和1377cm-1处的吸收峰经过处理后分别红移至1417cm-1和蓝移至1369cm-1;水的特征吸收峰和β-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值基本没有变化。HCLB-2的红外谱图变化与HCLB-1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作用 半纤维素B 分子质量分布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高压微射流对乌贼墨黑色素物理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萍 陈小娥 +5 位作者 方旭波 刘妍 竹琳 余辉 郭健 员立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2-1011,共10页
为改善乌贼墨黑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性能,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墨囊为原材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研究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0、40、80、120、160、200 MPa)均质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 为改善乌贼墨黑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性能,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墨囊为原材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研究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0、40、80、120、160、200 MPa)均质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聚集体解聚,浊度增加、平均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加集中和细微化,同时改善了其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性;在压力作用下表现为粘度、空间色度值均有所增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乌贼墨黑色素在120 MPa下热变性温度为90.70℃,焓变值为0.45 J·g-1,且该压力下其贮藏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特定压力处理范围内,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颗粒在120 MPa处理后颗粒尺寸最小。因此,DHPM改性技术改善了乌贼墨黑色素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高压微射流 乌贼墨黑色素 物理性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