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n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side-frame cross-bracing bogie and sub-frame radial bogie 被引量:4
1
作者 Chunlei Yang Fu Li +2 位作者 Yunhua Huang Kaiyun Wang Baiqian He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Improving freight axle load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railway freight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imported technologies of railway freight bogie, the 27 t axle load side-frame cross-bracing bogie and sub-fr... Improving freight axle load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railway freight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imported technologies of railway freight bogie, the 27 t axle load side-frame cross-bracing bogie and sub-frame radial bogie are developed in China.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compare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the two newly developed heavy-haul freight bogies, we establish a vehi- cle-track coupling dynamic model and us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bogies are simulated separately at various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dipped joint and straight line running conditions, the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both bogi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but at the curve negotiation condition, the wear and the lateral force of the side-frame cross-bracing bogie a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frame radial bogie, and the advantages become more obvious when the curve radius is smaller.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sub- frame radial bogie has better low-wheel-rail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haul Side-frame cross-bracing bogie .Sub-frame radial bogie .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structur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research
2
作者 王淮峰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1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The concept of structur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summarized.Based on lots of documents,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ucture-soi... The concept of structur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summarized.Based on lots of documents,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uctur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research considering adjacent structures was proposed as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The existing matter an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trend in this field was also ex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 structure-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SI) 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 (dci) foundation-soil-foundation interaction (FSFI) adjacent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海流环境中跨海桥梁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江辉 白晓宇 +3 位作者 黄磊 李辰 孟宪锋 杨庆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以跨海桥梁深水桥墩为对象,建立可考虑波浪、海流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精细化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系统讨论了不同波、流参数下桥墩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流联合作用时,深水桥墩响应峰值随流速、水深、波高的增加而... 以跨海桥梁深水桥墩为对象,建立可考虑波浪、海流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精细化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系统讨论了不同波、流参数下桥墩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流联合作用时,深水桥墩响应峰值随流速、水深、波高的增加而增大,随波浪周期的增大而减小。波、流及地震共同作用下,桥墩响应幅值大于或小于地震单独作用时,但仍以地震作用为主,其响应特征与地震单独作用时相同;桥墩响应峰值随波浪相位、周期的增加而波动,随波高、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或减小,随流速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波、流环境影响桥墩的地震响应,其程度与地震动频谱特性及波、流参数有关,其影响幅度最大可达到30.0%以上,在跨海桥梁抗震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深水桥墩 波浪 海流 地震 流固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荷载作用下空心板桥空间动力冲击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桂水荣 陈水生 万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6,共7页
根据空心板桥结构特点,运用梁壳组合模型和铰接梁模型模拟空心板桥,考虑桥面不平顺影响,建立三维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空心板桥动力特性,研究不同车速、行车道位置及路面状况对空心板桥冲击系数的影响,并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 根据空心板桥结构特点,运用梁壳组合模型和铰接梁模型模拟空心板桥,考虑桥面不平顺影响,建立三维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空心板桥动力特性,研究不同车速、行车道位置及路面状况对空心板桥冲击系数的影响,并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空心板桥动力特性梁壳组合模型与实测值更接近;车速在12~16 m/s时,空心板桥位移冲击系数随速度有明显共振节拍,随着路面不平顺恶化,速度节拍影响不明显;位移冲击系数与应变冲击系数并不完全一致,跨中位移冲击系数略大于应变冲击系数,1/4位置应变冲击系数略大于位移冲击系数;实测与数值模拟的空心板桥冲击系数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板桥 横向连接 车桥相互作用 空间动力冲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抽样算法的道岔容许通过速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平 郭强 +2 位作者 陈嘉胤 徐井芒 罗信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0,共7页
研究目的:道岔侧向通过速度是影响地铁线路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地铁道岔侧向最大通过速度,以某地铁12号道岔为例,基于迹线法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结合拉丁超立方随机抽样方法,生成关键动力学参数随机样本,研究标准车轮与标准钢... 研究目的:道岔侧向通过速度是影响地铁线路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地铁道岔侧向最大通过速度,以某地铁12号道岔为例,基于迹线法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结合拉丁超立方随机抽样方法,生成关键动力学参数随机样本,研究标准车轮与标准钢轨和磨耗车轮与实测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和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响应,以及长期运营条件下道岔侧向容许速度。研究结论:(1)轮轨关系演变后,轮载过渡延后;(2)实测轮轨匹配下,道岔侧逆向容许通过速度比轮轨为标准设计状态时低2km/h;(3)结合长期运营条件下轮轨实际状态,考虑车辆动力学参数的随机性,所分析的12号道岔侧向容许通过速度为55km/h;(4)针对不同的地铁道岔,均可以通过实测轮轨型面,以及考虑车辆动力学参数的随机性的方法,探明既有道岔的侧向最大通过速度,提升地铁线路的运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道岔 容许通过速度 轮轨关系演变 多体动力学 拉丁超立方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研究抑制剂pDI6W与MDM2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建中 梁志强 +3 位作者 张庆刚 刘晓阳 王伟 刘进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3-959,共7页
p53-MDM2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癌症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molecular mechanics-Possion-Boltzmann surface area)方法计算了肽类抑制剂pD16W与MDM2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证明范德华作用是pD16W与MDM2结合的... p53-MDM2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癌症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molecular mechanics-Possion-Boltzmann surface area)方法计算了肽类抑制剂pD16W与MDM2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证明范德华作用是pD16W与MDM2结合的主要力量.相关矩阵的计算结果表明pD16W的结合主要诱导了MDM2内部的反相关运动.基于成对残基的自由能分解计算不仅证明pD16W的5个残基Phe19′,Trp22′,Trp23′,Leu26′和Thr27′能够与MDM2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且确认了CH-π,CH-CH和π-πc相互作用驱动了pD16W在MDM2疏水裂缝中的结合.这为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MM—PBSA 结合自由能 MDM2 相关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缘槽宽度对固定辙叉轮轨关系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卫华 曹洋 +2 位作者 王启云 康晶晶 马彬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90-3198,共9页
为明确固定辙叉轮缘槽宽度对辙叉区轮轨关系的影响,基于轮轨接触理论和车辆—道岔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以轮载过渡断面等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轮缘槽宽度优化方法,分析轮缘槽宽度对固定辙叉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动力相互... 为明确固定辙叉轮缘槽宽度对辙叉区轮轨关系的影响,基于轮轨接触理论和车辆—道岔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以轮载过渡断面等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轮缘槽宽度优化方法,分析轮缘槽宽度对固定辙叉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轮载过渡区,合理减小轮缘槽宽度可增大实际轮载过渡断面心轨轨头宽度且降低等效锥度发生突变几率;辙叉轮缘槽宽度变化对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影响不大,各动力学指标幅值变化极小,进一步验证了以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轮缘槽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辙叉 道岔 轮缘槽 轮轨接触关系 轮轨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载货车转向架曲线性能对比仿真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春雷 黄运华 李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25,共7页
为比较我国研制的 27 t 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低动力作用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两种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分别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对两种转向架的曲线通过... 为比较我国研制的 27 t 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低动力作用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两种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分别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对两种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以轮对摇头角、轮轨横向力和轮轨磨耗功等参数与传统转向架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曲线半径小于 800 m 线路上,相对传统转向架,两种转向架能有效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且副构架径向转向架降低轮轨磨耗更具优势;但随曲线半径增大和受线路不平顺影响,径向转向架的径向作用会逐渐弱化;当曲线半径超过 1 000 m 后,两者的轮轨磨耗基本相当,即利用径向转向架来降低轮轨磨耗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 副构架径向转向架 曲线通过 低动力作用 轮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