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tress accumulation model of granite residual soil under cyclic loading based on small-size creep tests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Lian-sheng ZHAO Zhan-lun +2 位作者 CHEN Hao-kun WU Yan-ping ZENG Yu-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728-742,共15页
The creep behaviors of granite residual soil with pre-stress of 100 kPa was investigated by a series of small size creep test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train curves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Based on... The creep behaviors of granite residual soil with pre-stress of 100 kPa was investigated by a series of small size creep test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train curves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Based on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 residual soil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a creep model of the granite residual soil was established by rheological theory, and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on,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creep model, a theoretical model of dynamic stress accumulation in the granite residual soil under cyclic loading was deduc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threshold of dynamic stress accumulation in this theoretical model. The dynamic stress accumulation laws of the granite residual soil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cyclic loading stress. Finally, with the dynamic stress accumulation laws in the small-size samples of granite residual soil under different cycle loading studi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t verifies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residual soil creep tests dynamic stress accumula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of subgrade soils under coupling of freeze–thaw cycles and dynamic load 被引量:11
2
作者 ZHAO Yang LU Zheng +2 位作者 YAO Hai-lin GU Fan DUAN Ya-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43-2053,共11页
Although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ubgrade soils in seasonally frozen areas have already been studied, few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uring the freeze–thaw(F–T) cycles. So a m... Although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ubgrade soils in seasonally frozen areas have already been studied, few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uring the freeze–thaw(F–T) cycles. So a multifunctional F–T cycle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imitate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subgrade during the freezing process and a large number of dynamic triaxi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fter the F–T cycles. Some significant factors including the F–T cycle number, compaction degree, confining pressure, cyclic deviator stress, loading frequency, and water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resilient modulus of soi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of the subgrad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yclic deviator stress, F–T cycle number, and initial water content, whereas 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confining pressure, and loading frequency could enhance the resilient modulus. Furthermore, a modified model considering the F–T cycle number and stress state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is modified model were very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sequently, calculation of the resilient modulus for F–T cycles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load was appropriate.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research focusing on F–T cycles with groundwater supply and the dynamic resilient moduli of subgrade soils in seasonally froze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freeze–thaw cycles dynamic load dynamic triaxial test pred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蠕变特性及沉降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校辉 赵子毅 +2 位作者 郭楠 钱豹 朱彦鹏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9-1500,1510,共13页
大面积分层填筑完成后的填方地基具有横观各向同性的特点,且多处于非饱和状态,工后沉降预测困难,同时考虑横观各向同性和非饱和特性的蠕变模型未见提出。为此,改进非饱和土真三轴仪、制备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试样,通过土-水特征曲线... 大面积分层填筑完成后的填方地基具有横观各向同性的特点,且多处于非饱和状态,工后沉降预测困难,同时考虑横观各向同性和非饱和特性的蠕变模型未见提出。为此,改进非饱和土真三轴仪、制备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试样,通过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得到不同深度处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的关系,通过固结排水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初始压实度、初始含水率、偏应力和净围压作用下黄土填土的蠕变特性;依据蠕变曲线确定修正Burgers元件模型中6个参数的表达式,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总体呈非线性衰减蠕变,初始压实度、初始含水率、偏应力和净围压均对其蠕变特性有显著影响;蠕变稳定应变与初始压实度呈线性变化关系,提高土体的压实度,可以有效减小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建立了能反映初始压实度、初始含水率、应力水平影响,并能准确描述横观各向同性非饱和黄土填方地基工后沉降规律的预测算法;通过实际工程监测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工后沉降预测算法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成果能够丰富和发展非饱和土的蠕变模型,为解决高填方地基变形计算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非饱和黄土 填方地基 三轴蠕变试验 修正Burgers模型 工后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件系统6×6阶动刚度矩阵的试验测定与有限元预测
4
作者 孙海波 圣小珍 +1 位作者 何光辉 岳松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扣件对钢轨有6个方向(3个平动、3个转动)的约束,其完整的动态特性需要用一个6×6阶动刚度矩阵描述。分别从试验与仿真两方面对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开展研究,根据扣件与钢轨的相互作用及力系简化原理,定义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基... 扣件对钢轨有6个方向(3个平动、3个转动)的约束,其完整的动态特性需要用一个6×6阶动刚度矩阵描述。分别从试验与仿真两方面对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开展研究,根据扣件与钢轨的相互作用及力系简化原理,定义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基于短钢轨-扣件-轨枕(固定)系统中钢轨特定位置之间的频响函数,建立扣件系统动刚度矩阵的求解方法;以WJ-7B扣件为研究对象,通过锤击试验得到上述频响函数,获得该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并通过重复性试验验证方法的可靠性;为克服锤击试验对频带的限制且便于研究扣件参数对扣件动刚度矩阵的影响,建立短钢轨-扣件-轨枕(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预测上述频响函数和扣件系统的动刚度矩阵。对WJ-7B扣件动刚度矩阵的研究表明:各动刚度幅值随着频率的增长总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但在扣件系统的特征频率上呈现低谷或峰值,表现出明显的模态特征;在多数频率上,平动动刚度要远大于转动动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扣件 动刚度 锤击法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桁架臂卸载反弹动力学行为仿真及实验
5
作者 付玲 刘洋 +1 位作者 刘延斌 尹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细长桁架臂是桁架臂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卸载反弹冲击是威胁细长桁架臂起重机结构安全的重要工况。为研究细长桁架臂在卸载冲击下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刚柔耦合多体仿真方法和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探讨了桁架臂卸载反弹条件下动应力的... 细长桁架臂是桁架臂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卸载反弹冲击是威胁细长桁架臂起重机结构安全的重要工况。为研究细长桁架臂在卸载冲击下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刚柔耦合多体仿真方法和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探讨了桁架臂卸载反弹条件下动应力的变化规律,推算了细长桁架臂卸载冲击动载系数。以装备细长桁架臂的动臂塔机为对象,采用刚柔耦合方法建立了包含载荷模型和结构动态特性模型的动臂塔机精细化仿真模型,分析了桁架臂反弹振动引起的动应力变化,发现了桁架臂卸载反弹动应力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臂长的起重机起升性能表,研究了仰角-动应力关系曲线与起升性能曲线之间的关系,发现起重臂的臂中出现最大动应力所对应的起重机突然卸载工况。根据起重机卸载冲击仿真结果,建立了基于仿真预测的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实施了细长桁架臂系列载荷卸载反弹实验。桁架臂动应力实验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3%,证明精细化模型仿真是求解桁架臂卸载冲击响应的有效工具。通过模型仿真进一步预测了极限工况下细长桁架臂卸载冲击动载系数,发现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关于卸载冲击动载系数的相关规定存在缺陷,探讨了桁架臂的长细比对卸载冲击动载系数的影响,为细长桁架臂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模型 虚拟仿真 卸载冲击实验 动应力 极限工况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苏凯 王春晖 +1 位作者 周刚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7,共5页
根据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采用"亚层变形叠加"的基本思想,对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包含温度、作用次数、剪应力、材料抗剪强度、速度等主要因素的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环... 根据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采用"亚层变形叠加"的基本思想,对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包含温度、作用次数、剪应力、材料抗剪强度、速度等主要因素的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环道路面的车辙变形规律,该预估方法可为沥青路面车辙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车辙 加速加载试验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蠕动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51
7
作者 杨天鸿 芮勇勤 +2 位作者 李连崇 马新民 申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本文以阜新海州露天矿边坡为例 ,分析了边坡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弱层流变力学模型 ,通过确定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极限应变量和应变速率 ,建立了弱层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方程 ,对于不同边坡工况进行了动态... 本文以阜新海州露天矿边坡为例 ,分析了边坡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弱层流变力学模型 ,通过确定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极限应变量和应变速率 ,建立了弱层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方程 ,对于不同边坡工况进行了动态稳定性评价 ,为采取抗滑措施控制蠕动边坡的变形破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一个边坡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预测预报方法 ,分析结果和实测资料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变试验 顺层边坡 稳定性 失稳预测 动态分析 破坏机理 变形 弱层流变力学模型 抗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试验 被引量:17
8
作者 卢佩霞 肖鹏 吕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0-484,共5页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的改善效果,采用UTM-25伺服式材料动态测试系统,对掺加与不掺加玄武岩纤维的AC-13,SMA-13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在40,50和60℃温度环境下进行动态蠕变试验,对比分析6种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的改善效果,采用UTM-25伺服式材料动态测试系统,对掺加与不掺加玄武岩纤维的AC-13,SMA-13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在40,50和60℃温度环境下进行动态蠕变试验,对比分析6种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曲线、流变次数等.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混合料在相同作用次数下的永久应变减小,且沥青混合料达到蠕变破坏阶段的累计作用次数大于不掺加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次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降低趋势变缓,且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可见,掺加玄武岩纤维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玄武岩纤维 道路工程 动态蠕变试验 车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蠕动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天鸿 芮勇勤 +2 位作者 唐春安 李连崇 申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以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为例,分析了边坡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弱层流变力学模型。通过确定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极限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建立了弱层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方程,对于不同的边坡工况进行了动态稳定... 以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为例,分析了边坡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弱层流变力学模型。通过确定加速蠕变阶段来临的极限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建立了弱层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方程,对于不同的边坡工况进行了动态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之后,边坡稳定系数明显提高,为控制边坡的蠕动变形破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试验 倾倒滑移体 动态稳定性 失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多指标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富强 宋永朝 陈富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5-1348,1359,共5页
通过室内车辙试验以及静态蠕变、动态蠕变试验,研究了混合料在特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全面考察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提出宜采用车辙动稳定度、相对变形、静态蠕变劲度和动态蠕变劲度等指标对混合料高温性能进行多指标综... 通过室内车辙试验以及静态蠕变、动态蠕变试验,研究了混合料在特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全面考察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提出宜采用车辙动稳定度、相对变形、静态蠕变劲度和动态蠕变劲度等指标对混合料高温性能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厚度试件(50,70 mm)的车辙动稳定度以及相对变形均表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试验温度40℃的条件下的静态蠕变劲度和动态蠕变劲度之间也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车辙试验 静态蠕变 动态蠕变 劲度 高温稳定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辙试验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林涛 李立寒 孙大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7,共4页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修正了该模型荷载影响规律.同时,采用ALF加速加载试验以及车辙深度与速度的函数,建立了室内外加载间的车辙修正关系.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车辙试验 加速加载试验 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董城 冷伍明 +1 位作者 李志勇 曹新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压实度和水泥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分析动态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研究采用了双因素方... 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压实度和水泥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分析动态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研究采用了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偏应力与围压均对动态回弹模量有显著性影响,但偏应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鉴于动态回弹模量是偏应力和体应力的函数,在分析现有动态回弹模量本构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采用偏应力和体应力为变量的3参数复合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证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研究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水泥剂量下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的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为基于动力学的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动态回弹模量 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 动三轴试验 应力依赖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量和三层式车辙试验的车辙深度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永红 张尚龙 张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23,762,共8页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车辙变形量,根据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及标准车辙试验数据,论证了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指标|E*|/sinφ与车辙变形量间的相关性,引入温度、加载频率、加载应力、有效沥青用量、空隙率及级配参数构建...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车辙变形量,根据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及标准车辙试验数据,论证了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指标|E*|/sinφ与车辙变形量间的相关性,引入温度、加载频率、加载应力、有效沥青用量、空隙率及级配参数构建了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然后采用“亚层变形叠加”基本思想,运用基因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建立了包含沥青层厚度、荷载作用次数、动态模量指标|E^*|/sinφ等因素的三层式车辙试验车辙深度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预估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三层式车辙试验的车辙变形规律,预估方法对于不同温度区间及不同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研究与沥青路面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三层式车辙试验 车辙变形量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失稳点预测模型及参数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兴宇 吕俊秀 +1 位作者 张小元 邹晓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3-1019,共7页
基于压剪破坏理论,建立了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失稳点预测模型,并研究了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利用三轴压缩试验,获得沥青混合料不同围压下高温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参数.在相同温度及对应围压下,实施不同载荷水平的三轴动态蠕变试验,... 基于压剪破坏理论,建立了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失稳点预测模型,并研究了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利用三轴压缩试验,获得沥青混合料不同围压下高温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参数.在相同温度及对应围压下,实施不同载荷水平的三轴动态蠕变试验,得到混合料高温失稳点对应的流变次数F_N,分析了不同围压下F_N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新的预测F_N模型.此外,通过试验对掺加不同添加剂混合料的F_N预测值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分析了级配及温度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失稳点F_N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一致性,改变级配或试验温度均会对预测模型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而添加剂的影响则可忽略,当温度为60℃时AC20级配混合料参数a,b值比AC13级配参数分别减小约52.1%,18.3%,且同一级配材料随温度升高,参数a波动较大,b则增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蠕变失稳点 三轴试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变化的钢管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戎令 郝兆峰 +3 位作者 祁强 王起才 马丽娜 黄国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028-20034,共7页
为了定量得出实际温度变化对钢管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考虑ACI209徐变模型的计算形式,基于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并通过Arrhenius理论引入温度参数,推导得出了考虑温度变化的钢管混凝土热徐变计算公式。并在室内进行了20℃恒定温度、... 为了定量得出实际温度变化对钢管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考虑ACI209徐变模型的计算形式,基于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并通过Arrhenius理论引入温度参数,推导得出了考虑温度变化的钢管混凝土热徐变计算公式。并在室内进行了20℃恒定温度、季节变温下的钢管混凝土徐变试验。试验结果得出,相对于20℃恒温条件下的徐变,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徐变应变增长幅度达57.8%;温度从40℃升温到60℃时,徐变应变增幅达34.1%。变温对钢管混凝土影响较大,处于实际变温环境下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徐变设计时,应考虑变温对钢管混凝土徐变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值对比得出,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徐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可为受实际温度影响的钢管混凝土徐变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时变温度 徐变 预测模型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单景松 杜贝贝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91-96,共6页
以沥青路面常用混合料AC-16,AC-2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频率下的动态模量;然后,通过间歇加载方法进行了动态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力水平和温度下的蠕变规律;最后,依据动态模量和动态蠕变试验结果建立了... 以沥青路面常用混合料AC-16,AC-2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频率下的动态模量;然后,通过间歇加载方法进行了动态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力水平和温度下的蠕变规律;最后,依据动态模量和动态蠕变试验结果建立了沥青混合料蠕变模型。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沥青混合料车辙产生的迁移阶段和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动态蠕变试验 车辙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下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董城 冷伍明 +1 位作者 李志勇 邹静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37-3442,共6页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应力水平下路基压实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开展了系列动三轴试验。根据累积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下粉土的临界动应力。研究表明,粉性路基土临界动应...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应力水平下路基压实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开展了系列动三轴试验。根据累积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下粉土的临界动应力。研究表明,粉性路基土临界动应力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避免路面结构的破坏,路基土应力状态应控制在临界应力界限范围内。鉴于此,针对路基土临界应力范围内的试验数据,建立了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应力和加载次数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即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为基于力学经验法的路基累积塑性变形计算提供了参数。最后以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例,获得了不同轴载、轴型作用下粉土路基累积塑性变形,为进一步研究路基累积塑性变形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性路基土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变形 临界动应力 预估模型 路基工作区 分层总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A改性沥青的动态蠕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娥 张肖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0-853,共4页
通过对不同掺量的TLA改性沥青进行动态蠕变实验,并基于Burgers模型的粘弹理论进行拟合分析,重点分析了模型参数随温度和掺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掺量的蠕变曲线的形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Burgers模型拟合TLA改性沥青蠕变曲线相关性较... 通过对不同掺量的TLA改性沥青进行动态蠕变实验,并基于Burgers模型的粘弹理论进行拟合分析,重点分析了模型参数随温度和掺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掺量的蠕变曲线的形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Burgers模型拟合TLA改性沥青蠕变曲线相关性较高;任一掺量的TLA改性沥青,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的参数值均明显变小;GV值随温度升高降低,当掺量>30%后,GV增大的幅度才较为显著;TLA改性沥青蠕变曲线3个阶段的形状与参数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A 动态蠕变实验 参数 掺量 BURGE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黄土动态回弹模量依赖性分析及预估模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冉武平 李玲 +1 位作者 张翛 张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37,共8页
为明确重塑黄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借助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研究了在16种应力路径、3个压实度和4个含水量状态下黄土动回弹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越高时偏应力和围压影响较体应力显著,含水量越低时偏应力和体应力影响较围... 为明确重塑黄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借助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研究了在16种应力路径、3个压实度和4个含水量状态下黄土动回弹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越高时偏应力和围压影响较体应力显著,含水量越低时偏应力和体应力影响较围压显著.低偏应力条件下,含水量对低压实度黄土的回弹模量影响显著,反之高偏应力条件下含水量则对高压实度黄土回弹模量影响显著;回弹模量在含水量大于等于最佳含水量时,受偏应力和体应力影响显著,而在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受偏应力和围压影响显著.鉴于此,提出以Ni模型为基础,在不同湿度阶段采用不同的应力控制参数的两阶段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从而精准表达黄土路基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动态回弹模量 重复加载三轴试验 依赖性分析 分阶段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路基填料累积塑性应变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聂如松 钱冲 +3 位作者 刘婞 阮波 祁延录 赵加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09-2619,共11页
风积沙具有颗粒均匀、结构松散、保水性差、天然含水率小以及抗剪强度低等特点,作为路基基床底层填料,已应用于沙漠铁路建设中。以风积沙填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不同应力水平的动三轴试验,探究风积沙填料累积塑性变形随振次的变化规... 风积沙具有颗粒均匀、结构松散、保水性差、天然含水率小以及抗剪强度低等特点,作为路基基床底层填料,已应用于沙漠铁路建设中。以风积沙填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不同应力水平的动三轴试验,探究风积沙填料累积塑性变形随振次的变化规律,提出风积沙试样塑性行为判定准则,建立了考虑动应力幅值、含水率及围压的风积沙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动应力幅值条件下,风积沙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随振次的关系曲线表现为稳定型、临界型和破坏型3种类型。幂函数能很好地描述风积沙累积塑性应变速率ε̇_(p)与循环振次N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动应力幅值、含水率及围压的风积沙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可为风积沙路基在循环动荷载下的沉降预测、基于应变控制原则的路基设计和动力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应变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