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dwarf Mutants in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
1
作者 Luo Ting-ting Song Ying-ji +7 位作者 Pang Ze Liu Han-miao Waqar Ahmed Khuhro Li Ming-xue Qiu Zhen-dong Wei Xiao-shuang Song Bo Liu Shan-sh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4期11-22,共12页
Dwarfing is useful to reduce plant height,when breeding high-yielding and non-lodging crops.In this study,a set of natural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 dwarf mutants of soybean was reported that showed strongly reduce... Dwarfing is useful to reduce plant height,when breeding high-yielding and non-lodging crops.In this study,a set of natural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 dwarf mutants of soybean was reported that showed strongly reduced plant stature and deficiency in various 7S and 11S subunits,designated as snd1 mutants.Under normal growth conditions,the snd1 mutants showed a severe dwarf phenotype,with plant height of about 25 cm.Compared with wild-type DN47,the mutant snd1 exhibited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All the snd1 mutants examined had fewer nodes and shorter than normal internodes;the leaves were similar in shape to normal parents,but were dark-green at the mature stage.The flower size was similar to DN47;however,the flowering period was shorter than in the wild-type.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noted for protein content,oil content of the seeds and size of seeds(weight of 100 seeds)among 17 snd1 dwarf lines.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warfism of snd1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The snd1 dwarf mutant had markedly different dynamic levels of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gibberellin(GA),brassinosteroid,indole-3-acetic acid and abscisic acid,at the seedling stage.Exogenous GA3 treatment led to recovery of the plant height phenotype of the snd1 mutant;GA3 at 0.1 mm had the largest effect on enhancing plant height.Using molecular markers,snd1 gene was approximately mapped in an interval of 603 kb between markers Satt166 and Satt561 on chromosome 19.Snd1 mutant provided valuable material for hypoallergenic soybean breeding and the snd1 gene might be a novel gene related to plant height in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 dwarf mutant genetic analysis gibberellic acid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of a Novel Dwarf Mutant,AISHENG98,from Upland Cotton
2
作者 ZHANG Chao1,WANG Jie2,JIA Yin-hua2,DU Xiong-ming2(1.Industrial Crop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Jian-yang,Sichuan 641400,China 2.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yang,Henan 455000,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3-,共1页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xtile fiber and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oil seed source in the world.To control excessive growth of cotton plant height,which may result in shading and lodging,f...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xtile fiber and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oil seed source in the world.To control excessive growth of cotton plant height,which may result in shading and lodging,farm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use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Analysis of a Novel dwarf mutant AISHENG98 from Upland Cot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新水稻 Dwarf18 基因强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侯雷 袁守江 +4 位作者 尹亮 赵金凤 万国峰 张文会 李学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6-1424,共9页
通过EMS诱变日本晴获得了s2-9和s1-146a两个矮秆突变体,其植株矮小,成熟期株高分别为日本晴的26.3%和19.2%;苗期叶片较宽,叶色深绿;穗型仍为散穗但穗长变短,粒型未发生改变。对水稻胚乳的α-淀粉酶诱导实验表明,这2个矮秆突变体与GA的... 通过EMS诱变日本晴获得了s2-9和s1-146a两个矮秆突变体,其植株矮小,成熟期株高分别为日本晴的26.3%和19.2%;苗期叶片较宽,叶色深绿;穗型仍为散穗但穗长变短,粒型未发生改变。对水稻胚乳的α-淀粉酶诱导实验表明,这2个矮秆突变体与GA的信号传导途径无关,外源活性GA3对水稻幼苗株高的促进实验显示它们应与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Dular分别杂交构建了F2群体,精细定位表明这2个突变体的表型与水稻Dwarf18(D18)基因紧密连锁。序列分析发现这2个矮秆突变体的D18基因均发生了突变,在s2-9突变体中D18基因的内含子3'拼接点发生单碱基突变,s1-146a中D18基因编码区的单碱基突变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的出现。RT-PCR结果显示,在s1-146a中D18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但在s2-9中未检测到D18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dwarf18 赤霉素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化突变体d309的基因定位与遗传分析
4
作者 张恩会 李健 +3 位作者 王逸茹 王小东 马朋涛 郑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玉米的株高是决定其产量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玉米株型来提高玉米的单产。本课题组在B73的诱变材料中发现了一个矮化突变体d309,该突变体通过连续自交得以稳定遗传。遗传分析揭示,d309突变体的表型受单一隐性基... 玉米的株高是决定其产量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玉米株型来提高玉米的单产。本课题组在B73的诱变材料中发现了一个矮化突变体d309,该突变体通过连续自交得以稳定遗传。遗传分析揭示,d309突变体的表型受单一隐性基因控制。与B73自交系相比,d309突变体展现出显著降低的株高和缩短的节间。细胞学研究表明,d309突变体在第5和第6茎节间的细胞长度显著缩短。通过构建d309与PH6WC的F2分离群体,并运用BSR-seq技术,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的3.47~17.47 Mb区间。进一步通过基因定位将突变位点定位于5-4和5-7两对分子标记之间,该区间内只有1个开放阅读框(Zm00001d039634),编码赤霉素3-氧化酶(GA3ox,gibberellin 3-oxidases),已被报道为Dwarf1。测序结果显示,d309突变体在Zm00001d039634基因CDS区存在单个核苷酸的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蛋白质结构预测表明,该突变位点位于Fe(II)2OGD(Iron 2-oxoglutarate dioxygenase)结构域内。通过外源施加赤霉素,d309突变体的矮化表型得到恢复,从而确认d309为一个赤霉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此外,d309突变体与已报道的Dwarf1等位突变体在突变机制上存在差异,表明d309可能是Dwarf1基因的一个新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株高 矮化突变体 图位克隆 赤霉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Dwarf1移码突变的新突变体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华夏 周成博 邢永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从一批水稻品种"中花11"组织培养苗里分离到一个矮化突变株"C6PS",它的T2代群体株高呈现3:1分离。利用该群体矮化单株与"珍汕97"、"牡丹江8"构建2个F2群体F2(CZ)、F2(CM),两个群体中高株与矮... 从一批水稻品种"中花11"组织培养苗里分离到一个矮化突变株"C6PS",它的T2代群体株高呈现3:1分离。利用该群体矮化单株与"珍汕97"、"牡丹江8"构建2个F2群体F2(CZ)、F2(CM),两个群体中高株与矮株均呈现3:1分离,证明该性状变异为单基因控制。"C6PS"表现型与已经报道的Dwarf1隐性突变体"d1"相似,以D1附近标记RM430检测F2(CZ)群体基因型,结果显示群体表型与RM430基因型呈极显著相关(P=0.0001),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Dwarf1附近。对"C6PS"及"中花11"进行D1序列分析显示,突变株中D1基因在其第九个外显子与第九个内含子的剪接位点上发生6个碱基的缺失,根据缺失两侧序列设计C6PS-D1L/R标记,在T2代群体该标记与表型呈现共分离,表明"C6PS"是一种新的Dwarf1突变体。cDNA测序显示突变体d1基因转录产物发生26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移码产生终止突变,从而无法翻译出有功能的Gα蛋白,因此,它是一个Gα功能缺失突变体。叶倾斜度检测显示"C6PS"对油菜素内酯响应比野生型"中花11"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化突变株 Gα蛋白 终止突变 油菜素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新矮化突变体的表型调查与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陈明月 张梦瑶 +4 位作者 郭梦雪 杨伟程 豆峻岭 杨路明 杨森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共9页
株高是影响黄瓜株型的重要性状。以获得的一个稳定遗传的黄瓜矮化自然突变体dw-37为研究材料,对已报道的黄瓜矮化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比对,表明dw-37是一个新的黄瓜矮化突变体。对dw-37及正常株高的野生型黄瓜S-SB茎蔓的表型调... 株高是影响黄瓜株型的重要性状。以获得的一个稳定遗传的黄瓜矮化自然突变体dw-37为研究材料,对已报道的黄瓜矮化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比对,表明dw-37是一个新的黄瓜矮化突变体。对dw-37及正常株高的野生型黄瓜S-SB茎蔓的表型调查及细胞学观察,发现dw-37茎蔓的各个节间长度变短,茎蔓纵切面的细胞面积显著变小。dw-37和S-SB幼嫩茎蔓的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基因在植物激素的合成及信号转导等通路中显著富集。综上,黄瓜矮化新突变体dw-37的矮化表型归因于茎节间细胞面积的减小,且这一过程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精细调控。研究结果为解析黄瓜株高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矮化 新突变体 转录组分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GA_(3)处理对辣椒半矮秆突变体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廖铭宇 徐欢 +4 位作者 张俊华 曹超政 程纬韬 周书栋 杨博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分别用1.0、2.0、4.0、8.0 mg/L的GA_(3)处理辣椒半矮秆突变体E483的种子,分别用2.0、4.0、6.0、8.0、10.0、12.0 mg/L的GA_(3)喷施E483幼苗,以0.0 mg/L的GA_(3)处理的野生型6421(CK1)和E483(CK2)为对照,调查GA_(3)处理下E483种子萌发... 分别用1.0、2.0、4.0、8.0 mg/L的GA_(3)处理辣椒半矮秆突变体E483的种子,分别用2.0、4.0、6.0、8.0、10.0、12.0 mg/L的GA_(3)喷施E483幼苗,以0.0 mg/L的GA_(3)处理的野生型6421(CK1)和E483(CK2)为对照,调查GA_(3)处理下E483种子萌发情况和植株表型,并测定幼苗叶片内源G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SOD、CAT、POD、GR活性。结果表明:E483种子萌发速度低于野生型6421的,GA_(3)处理可提高E483种子发芽势,且在2.0、4.0、8.0 mg/L GA_(3)处理下,E483种子发芽能力可恢复至野生型6421种子的发芽能力;E483植株较6421矮,叶片较6421小,喷施GA_(3)处理可促使E483幼苗茎秆节间伸长、茎增粗、叶面积增大,但不会改变其节位数;8.0 mg/L GA_(3)处理的E483的株高与6421的株高无显著差异;2.0 mg/L GA_(3)处理的E483茎粗与6421茎粗无显著差异;6.0 mg/L GA_(3)处理的E483的叶宽、叶面积与6421幼苗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E483幼苗中GA1、GA_(3)、GA20、GA29、GA_(3)4含量显著低于6421相应的值,推测该突变体属于GA合成缺陷突变体;E48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CAT、POD、GR活性均显著高于6421的,MDA含量显著低于6421的;10.0 mg/L GA_(3)处理的E48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半矮秆突变体 GA_(3) 表型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M6的应用潜力分析
8
作者 黄国微 谭莹莹 +5 位作者 关志林 杨春慧 闫铭 操雄豪 付瑞 刘克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8-1016,共9页
降低株高可显著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和收获指数。M6是一个不完全显性矮秆突变体,成熟期株高71 cm左右,株型紧凑。为探讨M6在杂交种中的利用价值,将M6分别与阳光2009、华双5号、华128、华919、浙油7、中双1... 降低株高可显著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和收获指数。M6是一个不完全显性矮秆突变体,成熟期株高71 cm左右,株型紧凑。为探讨M6在杂交种中的利用价值,将M6分别与阳光2009、华双5号、华128、华919、浙油7、中双11等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获得杂种F_(1)。与野生型油菜品种相比,杂种F_(1)株高、第一分枝高度、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均显著降低;部分杂交种的主花序长度无显著变化,部分杂交种的主花序长度显著降低;根颈粗显著增加;除个别杂交种外,其余的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均显著增加。表明M6所配制的杂种表现为半矮、紧凑株型,具有很强的产量优势,是一个优良的矮秆基因资源,在油菜矮化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株型 矮秆突变体 产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1S矮秆突变体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选明 杨远柱 +3 位作者 陈彩艳 唐平徕 刘斌 符辰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5,共5页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 ,获得了高达 4 0 %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 1S矮秆突变体 SV5、SV10和 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 SV14...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 ,获得了高达 4 0 %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 1S矮秆突变体 SV5、SV10和 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 SV14是矮化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优良的光温敏不育特性 ,配合力强 ,杂种优势明显 ,较对照可以增产 1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 筛选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矮秆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水稻矮生资源的鉴定评价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峰 徐飚 +5 位作者 杨正林 凌英华 何光华 陈胜 卿明敬 桑贤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水稻优良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了24份半矮化突变体,其中4份较为特别。与其他半矮化突变体相比,d11和d24的包穗程度较轻,分别为-2.7和-2.6cm,农艺性状变化较小,有效穗与原始材料相比无变化;缙恢10号对GA3敏感...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水稻优良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了24份半矮化突变体,其中4份较为特别。与其他半矮化突变体相比,d11和d24的包穗程度较轻,分别为-2.7和-2.6cm,农艺性状变化较小,有效穗与原始材料相比无变化;缙恢10号对GA3敏感,d9和d18对GA3钝感,d9是全节间缩短型突变体,d18则为顶节缩短型突变体,其平均穗颈长仅为0.31cm,整个穗子被完全包裹在剑叶叶鞘中,包穗度为-24.4cm。遗传分析表明,d9、d11、d18和d24的半矮化性状均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为水稻矮化基因资源的丰富和GAs信号传导途径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EMS诱变 赤霉素 矮化突变体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SCAR标记及初步定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斌美 吴跃进 +4 位作者 童继平 吴敬德 余增亮 张瑛 程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1525、S1076549和S1272403转化成更稳定的SCAR标记SCS1041498、SCS1076510和SCS1272388。通过Y98148×Y98149的F2代分离群体的分析,这3个SCAR标记与显性半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6cM、7.5 cM和16.3 cM,且位于基因的同一侧。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标记S1272403为单拷贝,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第7染色体上2个BAC克隆B1249D05(AP006451)和OJ1212-C12(AP005604)同源性为99%,B1249D05与OJ1212-C12有23 kb的重叠区域,标记S1272403位于这个重叠区域,据此初步将显性半矮秆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突变体 显性基因 SCAR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水稻矮秆突变体CHA-1对赤霉素的反应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慧 刘永柱 +1 位作者 张建国 陈志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应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溶液在苗期处理CHA 1、特华占 (原种 )、日本晴、矮脚南特等 4个材料 ,研究它们对GA3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经空间诱变的矮秆突变体在苗期对GA3的反应敏感 ,但与已知带sd 1基因的籼、粳稻代表品种矮脚南... 应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溶液在苗期处理CHA 1、特华占 (原种 )、日本晴、矮脚南特等 4个材料 ,研究它们对GA3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经空间诱变的矮秆突变体在苗期对GA3的反应敏感 ,但与已知带sd 1基因的籼、粳稻代表品种矮脚南特、日本晴敏感性有差异。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 ,控制CHA 1的一对隐性矮秆基因与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水稻 矮秆突变体CHA-1 赤霉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化大豆突变体的GA_3调控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达 王军虹 +2 位作者 王豫颖 苍晶 郝再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60,共5页
矮化是一种优良的农艺性状,因其可改善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近些年引起广泛重视。用NaN3处理大豆品种"东农42"获得了矮化突变体"东泽11号",以"东农42"为野生型和该突变体为材料,从外源激素处理和内... 矮化是一种优良的农艺性状,因其可改善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近些年引起广泛重视。用NaN3处理大豆品种"东农42"获得了矮化突变体"东泽11号",以"东农42"为野生型和该突变体为材料,从外源激素处理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两方面探讨了GA3对矮化突变体的调控,期望为大豆矮化机理的揭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外源喷施GA3可明显促进突变体茎伸长,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GA3对突变体的节间伸长影响愈来愈明显;不同浓度相比,0.60 mmol.L-1GA3促长作用最显著。外源GA3对突变体幼茎切段的促长作用最显著的浓度为2.9×10-4mmol.L-1,表明突变体内源GA3含量低,且12 h处理最显著。ELISA检测植物体内GA3含量显示,植物体内GA3含量不同生育期都表现出突变体小于野生型,表明突变体节间缩短可能与其体内GA3含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化突变体 GA3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玉米显性矮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益军 苗楠 +2 位作者 施亚婷 邓德祥 卞云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93,共4页
在玉米自交系Mo17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玉米矮杆突变材料,该突变材料表现为节间缩短、植株严重矮化、簇生、花器官发育异常。该突变株与不同核背景玉米自交系(Mo17、B73、B77和W22)杂交衍生的后代群体中,出现了矮杆株与株高正常株两... 在玉米自交系Mo17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玉米矮杆突变材料,该突变材料表现为节间缩短、植株严重矮化、簇生、花器官发育异常。该突变株与不同核背景玉米自交系(Mo17、B73、B77和W22)杂交衍生的后代群体中,出现了矮杆株与株高正常株两种类型,矮杆株数与株高正常株数的比例为1∶1。分离群体中株高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株高均正常。鉴于突变表型是在F1出现,同时结合多年多点田间表型调查的数据,初步推断该矮杆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玉米第2染色体上,为该基因的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显性矮杆突变体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植株生长对外源GA_3的响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葳 朱保葛 +4 位作者 徐民新 张利明 陈修文 马文平 智艳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0-1246,共7页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茎纵向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析两类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之间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外源GA3(40mgL?1)对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同,GA3处理后半矮杆突变体植株在不同测定时段的平均生长速率达到2.76cmd?1,而矮杆突变体的平均生长速率仅为0.92cmd?1,而且成熟期半矮杆突变体植株的平均高度、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与节间纵向细胞长度均显著超过对照,外源GA3能够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而矮杆突变体较对照的上述3项增幅均明显小于半矮杆型,外源GA3不能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说明半矮杆突变体的植株生长对外源GA3有明显响应,为GA3敏感型突变体;而矮杆突变体仅在生育前期对外源GA3有一定程度响应,为GA3钝感型突变体。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成熟期植株的内源GA3+1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野生型品种,这可能是二者表型矮化的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杆/半矮杆突变体 赤霉素 植株生长 株高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化杉木蛋白质组的差异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华宏 童再康 +3 位作者 朱玉球 高燕会 许长寿 何福基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矮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研究杉木矮化突变的机理。取同一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型杉木及矮化突变型杉木新梢顶端的叶片,液氮研磨成粉末后用改良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分别... 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矮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研究杉木矮化突变的机理。取同一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型杉木及矮化突变型杉木新梢顶端的叶片,液氮研磨成粉末后用改良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分别用CY2和CY3标记,用DIGE技术进行分析。与野生型杉木相比,在矮化突变型杉木的叶片组织中,有14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另外15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所得的29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杉木矮化突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学 杉木 矮化突变 蛋白质组 差异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特异矮秆突变体CHA-1变异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永柱 王慧 +2 位作者 陈志强 郭涛 张建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针对籼稻品种特华占经高空气球搭载空间诱变后产生的稳定特异矮秆突变体CHA-1,研究和考察了其主要的农艺、经济以及生理性状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原种特华占相比,突变体CHA-1在多个性状上同时发生了正向或负向变异,其中株高明显变矮,... 针对籼稻品种特华占经高空气球搭载空间诱变后产生的稳定特异矮秆突变体CHA-1,研究和考察了其主要的农艺、经济以及生理性状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原种特华占相比,突变体CHA-1在多个性状上同时发生了正向或负向变异,其中株高明显变矮,单株穗质量、穗长、第一枝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谷粒宽和着粒密度明显发生了负向变异,但有效穗数明显增多,谷粒长宽比增大.CHA-1在开花习性上与原种相比变化不大,但其柱头外露率有所增加,花粉育性和生活力都有所降低,花粉粒大小呈现出大、中、小3种类型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矮秆突变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石琰璟 沙广利 束怀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82-1489,共8页
赤霉素(GAs)是高等植物体内调控发育的重要激素。高等植物以3-磷酸甘油醛或丙酮酸为前体,首先在原质体内由环化酶催化形成贝壳杉烯;然后贝壳杉烯转移到内质网,在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化成GA12醛;最后转入细胞质由依赖2... 赤霉素(GAs)是高等植物体内调控发育的重要激素。高等植物以3-磷酸甘油醛或丙酮酸为前体,首先在原质体内由环化酶催化形成贝壳杉烯;然后贝壳杉烯转移到内质网,在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化成GA12醛;最后转入细胞质由依赖2-酮戊二酸的双加氧酶催化成各种GAs最终产物。目前几种模式植物中参与赤霉素合成的基因、cDNA已经克隆出来,相应功能也做了研究。本文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按照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路线,依次分析了参与各合成步骤上的基因、基因序列特性及其编码产物的催化功能,讨论了赤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生物合成 矮化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水稻江苏矮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矮生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钱前 朱旭东 +3 位作者 张小惠 曾大力 严学强 熊振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矮秆水稻江苏矮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矮生性的遗传分析钱前朱旭东张小惠曾大力严学强熊振民钱前:男,33岁,博士,副研究员。本研究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11-30(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 矮秆水稻江苏矮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矮生性的遗传分析钱前朱旭东张小惠曾大力严学强熊振民钱前:男,33岁,博士,副研究员。本研究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11-30(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水稻;矮秆突变体;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水稻 矮生性 遗传分析 赤霉素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对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S98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超 孙君灵 +6 位作者 贾银华 周忠丽 潘兆娥 何守朴 王杰 徐正君 杜雄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5-381,共7页
分别用外源激素GA3、BR和IAA处理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比较分析突变体内源激素GA、IAA、ZR和ABA的含量、α-淀粉酶、POD和SOD活性变化,探索该矮化突变体的矮化机理。结果显示,施用外源GA3能显著增加AS98叶片GA、IAA、ZR和ABA的含量,G... 分别用外源激素GA3、BR和IAA处理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比较分析突变体内源激素GA、IAA、ZR和ABA的含量、α-淀粉酶、POD和SOD活性变化,探索该矮化突变体的矮化机理。结果显示,施用外源GA3能显著增加AS98叶片GA、IAA、ZR和ABA的含量,GA的相对变化值(VR)为60.4%~64.5%,IAA的VR为6.8%~12.3%,ZR的VR为11.7%~30.7%,ABA的VR为45.7%~82.3%;低浓度外源IAA对AS98的内源GA和IAA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VR分别为49%和0.67%,外源IAA对ZR的合成具有抑制效应,其VR为-21.5%~-30.2%,对ABA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其VR为5.1%~35.4%;外源BR对AS98的内源GA和ABA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VR分别为25.3%~30.4%和3.0%~65.6%,对ZR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VR为-32.1%~-40.9%,而对IAA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低浓度促进IAA合成,高浓度抑制IAA合成。外源GA3对AS98的α-淀粉酶活性影响具有浓度效应,低浓度具有促进作用,0.3μmol/L的GA3使α-淀粉酶活性提高82%。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2μmol/L的PP333使α-淀粉酶活性降低42%,而且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施用GA3得到恢复。PP333对SOD活性有促进作用,1.5μmol/LPP333SOD活性提高35%,而GA3对S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5μmol/L使SOD活性降低48%。结果表明,AS98是一个GA缺陷型矮化突变体,施用外源GA3能使促进和抑制生长的内源激素显著增加,同时,使α-淀粉酶活性增加,POD和SOD活性降低,而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施用GA3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矮化突变体 激素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