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井风流运动特征的逸散粉尘喷雾除尘研究
1
作者 李刚 姜伯洋 +2 位作者 胡方强 马涛 郭立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6,55,共9页
深部矿产资源机械化、规模化开采导致工作面产尘量显著增大,矿井粉尘逸散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现有降尘措施控尘效果不理想问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开展了基于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的巷道逸散粉尘喷雾除尘性能研究。分析工作面风流运动... 深部矿产资源机械化、规模化开采导致工作面产尘量显著增大,矿井粉尘逸散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现有降尘措施控尘效果不理想问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开展了基于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的巷道逸散粉尘喷雾除尘性能研究。分析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及粉尘运移规律;综合分析雾化喷嘴宏观喷雾特性并进行喷嘴优选;搭建相似实验模型对喷雾降尘性能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地质构造会影响风流运动特征,而风流运动特征是决定粉尘颗粒运移路径的关键因素;在测试的5种喷嘴中,空心锥喷嘴在射程、流量及雾化角等参数方面均表现出最优的控除尘性能;在喷嘴布置方式方面,逆向喷雾捕捉粉尘效果更好,当布置角度为120°时,出口处粉尘质量浓度可降至22.7 mg/m^(3),达到最佳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粉尘 喷雾除尘 风流运动特征 粉尘运移规律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的粉尘沉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晓燕 王天舒 +4 位作者 陈龙 裴晓泽 李相斌 朱倩丽 牛虎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径、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和压抽比等混合式风流调控参数对粉尘沉降规律的影响:随着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小颗粒粉尘占比增加;随着压风口右偏角度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变化明显;随着压风口口径增加,司机处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随着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粉尘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压抽比增大,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减小。以上述风流调控各参数为自变量,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风流调控方案: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8.9 m,压风口右偏角度为14.8°,压风口口径为0.9 m,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4.3 m,压抽比为1.1。搭建了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测试值与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的模拟值误差在13%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粒径为71~100μm的粉尘受风流调控参数影响明显,沉降在掘进机前方;优化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7.4%和42.4%,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混合式通风 风流调控 粉尘沉降 粉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胶带运输巷道综合降尘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玉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04,共9页
为了解决煤矿运输转载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以曹家滩煤矿主斜井、主运大巷为研究背景,根据主要产尘来源和产尘规律,在传统的喷雾降尘措施基础上,优化实施了“运输胶带密闭喷雾降尘+运输胶带地面快速清洁+巷道断面风流降尘”综合降尘技... 为了解决煤矿运输转载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以曹家滩煤矿主斜井、主运大巷为研究背景,根据主要产尘来源和产尘规律,在传统的喷雾降尘措施基础上,优化实施了“运输胶带密闭喷雾降尘+运输胶带地面快速清洁+巷道断面风流降尘”综合降尘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确定了胶带密闭喷雾水量和喷雾间距,研制了胶带清刮、胶带喷雾冲洗、胶带旋转毛刷等胶带清洁装置,分析了巷道断面喷雾的合理间距。结果表明:胶带密闭喷雾水量为20 L/min、喷雾间距为800 m时,结合胶带清洁装置处理可以从源头上明显地降低胶带运输过程中的产尘量;当巷道断面相邻降尘水幕间距为900 m时,湿式捕尘网可以有效净化巷道内弥散的粉尘。现场应用表明曹家滩主斜井及主运大巷的呼吸性粉尘均可降至8 mg/m^(3)以下,粉尘治理效果良好,为类似条件下的降尘措施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转载 喷雾降尘 风流净化 技术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叶片磨损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叶学民 张丹 李春曦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5-292,共8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单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进行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动叶安装角下的颗粒轨迹、动叶压力面颗粒质量浓度分布和叶片磨损特征,并比较了不同动叶安装角下叶片磨损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叶安装角增大导致颗粒运动... 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单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进行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动叶安装角下的颗粒轨迹、动叶压力面颗粒质量浓度分布和叶片磨损特征,并比较了不同动叶安装角下叶片磨损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叶安装角增大导致颗粒运动轨迹更加复杂,在叶片间反弹更加频繁,撞击尾缘的颗粒数增多,压力面颗粒高质量浓度区域向尾缘延伸,尾缘磨损加剧;受叶片磨损影响,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风机全压基本不变,而效率显著降低,随着动叶安装角的增大,风机效率降幅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可调轴流风机 含尘气流 叶片安装角 叶片磨损 风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旋流气幕抽吸控尘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9
5
作者 程卫民 聂文 +3 位作者 姚玉静 周刚 于岩斌 杨俊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2-1348,共7页
针对配有附壁风筒综掘工作面旋流气幕抽吸控尘流场的特点,分别采用k-ε和k-ε-Θ-kp数学模型建立了该流场单相风流流动和气体-粉尘颗粒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基于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该流场风流及粉尘的扩散进行了数值... 针对配有附壁风筒综掘工作面旋流气幕抽吸控尘流场的特点,分别采用k-ε和k-ε-Θ-kp数学模型建立了该流场单相风流流动和气体-粉尘颗粒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基于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该流场风流及粉尘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综掘工作面旋流气幕抽吸控尘系统可在掘进机司机的前方形成基本封闭整个巷道断面的旋流气幕,能有效地将粉尘封闭在掘进头至掘进机司机前方0.5 m的空间内,防止粉尘向其它区域扩散。依据模拟结果和工作面现场的实际条件,设计了由附壁风筒和抽尘净化装置构成的综掘工作面旋流气幕抽吸控尘系统,该系统在综掘工作面应用后,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面现场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取得了较好的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旋流气幕 抽吸控尘 k-ε-Θ-kp数学模型 风流 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喷流除尘技术在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粉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明星 陈海焱 +3 位作者 王永强 许可 高歌 颜翠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对喷流除尘技术利用粉尘颗粒在撞击区内来回振荡、相互碰撞并团聚的机理进行除尘。实验采用水平式对喷流除尘系统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粉尘,主要考察喷嘴气流速度、含尘浓度和喷雾化水润湿含尘气流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 对喷流除尘技术利用粉尘颗粒在撞击区内来回振荡、相互碰撞并团聚的机理进行除尘。实验采用水平式对喷流除尘系统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粉尘,主要考察喷嘴气流速度、含尘浓度和喷雾化水润湿含尘气流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实验表明,除尘效率随喷嘴风速的增大而升高,但喷嘴风速超过25~27m/s后,反而下降;除尘效率随含尘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含尘浓度超过0.45~0.55kg/m3后反而有所降低;喷雾化润湿含尘气流能显著提高除尘效率,最优耗水量为0.18~0.22kg/kg粉尘,超过该值后无显著变化。实验确定的最优除尘条件为:喷嘴速度25~27m/s、含尘浓度0.45~0.55kg/m3、耗水量0.18~0.22kg/kg粉尘,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对喷流除尘 喷嘴风速 含尘浓度 润湿含尘气流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8
7
作者 刘荣华 王海桥 +1 位作者 施式亮 刘何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 ,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 3个区 :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 ,建立了 3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 ,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 :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 ,...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 ,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 3个区 :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 ,建立了 3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 ,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 :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 ,分布较均匀 ;射流区粉尘浓度相对较低 ,且粉尘浓度沿射程不断变化 ,离风筒出风口越远 ,射流断面粉尘平均浓度越高 ;射流卷吸比对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大 ,射流卷吸比越大 ,整个工作面粉尘分布越均匀 .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的分布 ,正确评价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和掘进通风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粉尘 分布规律 压入式通风 贴附射流 射流卷吸比 断面粉尘平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煤皮带机尾粉尘污染及气动射雾除尘 被引量:15
8
作者 葛少成 樊文涛 +2 位作者 张忠温 荆德吉 陈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3,共5页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针对机尾粉尘逸散特性的气动射雾除尘方案,确定了除尘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粘附在机尾表面的浮尘是机尾的发尘源,滚筒离心力和风流剪切力是尘源飞扬的动因;对机尾皮带进行封闭是除尘的前提条件,在密封罩内设置气动射雾使得封闭罩内形成雾池,粉尘在过饱和湿空气状态下被迅速捕捉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雾 密封 多相流 粉尘 机尾 水流量 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风幕扰动硬岩综掘面风-尘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9
作者 聂文 程卫民 +1 位作者 陈连军 徐翠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为有效控制硬岩综掘面产生的高浓度粉尘向有人作业区域扩散,应用Fluent软件,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ulerian-Lagrangian)气-尘颗粒两相流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旋流风幕扰动硬岩综掘面风-尘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旋流风幕的扰动... 为有效控制硬岩综掘面产生的高浓度粉尘向有人作业区域扩散,应用Fluent软件,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ulerian-Lagrangian)气-尘颗粒两相流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旋流风幕扰动硬岩综掘面风-尘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旋流风幕的扰动使距硬岩综掘面0~15 m区域内的风流场,由紊乱转变为在掘进机司机前方形成均匀压向掘进工作面的风幕,将掘进工作面产尘有效控制在司机前方区域。根据模拟结果,研制新型硬岩综掘面旋流风幕控尘系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粉尘浓度实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小于8.72%,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旋流风幕扰动后,现场有人作业区域的最高粉尘质量浓度降至23.5 mg/m3,平均降尘率高达9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综掘面 旋流风幕 风-尘流场 数值模拟 控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风机除尘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宝山 汪伟 +2 位作者 祁云 刘雅俊 李守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5,152,共6页
为了解决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过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风幕集尘风机形成合理的控尘流场,防止综掘工作面高浓度含尘风流外溢的新型高效的风幕集尘风机除尘系统。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和势流叠加原理,建立了... 为了解决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过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风幕集尘风机形成合理的控尘流场,防止综掘工作面高浓度含尘风流外溢的新型高效的风幕集尘风机除尘系统。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和势流叠加原理,建立了受限空间内风机流场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进而在地面搭建了宽2.8 m、高2.3 m、长12 m的模拟巷道进行了风幕射流速度衰减试验。结果表明:风幕射流出口速度初期衰减较快,后期衰减变缓,数学模型所计算理论风速与实测风速基本一致,数学模型正确可靠;整体径向射流风幕需要封住的空间断面内,实测风速都在2 m/s以上,能够有效抑制粉尘颗粒向外逸散,可以在煤矿井下实际安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幕集尘风机 通风除尘 环形射流 平行平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涡流风幕阻隔粉尘弥散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聂文 刘阳昊 +3 位作者 程卫民 周刚 薛娇 马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0-358,共9页
针对掘进面迎头粉尘弥散难以控制的难题,设计新型多向涡流风幕发生装置,并基于自行设计的模拟实验平台得出多向涡流风幕风流运移及阻隔粉尘弥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流运移规律为多向涡流风幕与迎头距离L_c越大,压抽比Y、压风量Q_f及... 针对掘进面迎头粉尘弥散难以控制的难题,设计新型多向涡流风幕发生装置,并基于自行设计的模拟实验平台得出多向涡流风幕风流运移及阻隔粉尘弥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流运移规律为多向涡流风幕与迎头距离L_c越大,压抽比Y、压风量Q_f及轴径比Z越小,越利于形成风流均指向迎头运移的阻尘风流场。阻隔粉尘弥散规律为粉尘质量浓度基本随巷道断面与迎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或波动减小;随着L_c的增大,阻隔粉尘弥散能力先减小后增大;Y、Z越小,Q_f越大,越利于阻隔粉尘弥散。通风参数变至一定值后,形成阻尘风流场的均匀程度及阻隔粉尘弥散能力基本稳定,并确定了实验掘进面较优通风参数为:L_c=20 m,Y=5:4,Q_f=300 m^3/min,Z=1:9;该参数时全尘、呼吸性粉尘的降尘率平均值分别为95.85%和9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面 多向涡流风幕 阻尘风流场 粉尘弥散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机掘面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聂文 魏文乐 +3 位作者 刘阳昊 陈连军 程卫民 马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12-3619,共8页
为了有效降低岩石机掘面粉尘质量浓度,利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用一种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基于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研制控除尘系统,并在东区皮带巷岩石机掘面进行现场应用,实测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前后各测点... 为了有效降低岩石机掘面粉尘质量浓度,利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用一种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基于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研制控除尘系统,并在东区皮带巷岩石机掘面进行现场应用,实测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前后各测点粉尘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后,可形成覆盖巷道全断面的多径向旋流风,并在掘进机司机至掘进头间形成风流方向均轴向指向掘进头的控尘风幕,压抽比越小,控尘风幕的风速波动系数、质量浓度为50 mg/m^3以上的粉尘运移距离、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均越小,压抽比为0.75时控除尘效果较优。开启后,压抽比越小,控除尘效果越优,压抽比为0.75时,相对开启前,有人作业区域各测点的实测降尘率平均值为81.72%,控除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机掘面 多径向旋流风 压抽比 风幕 控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除尘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武帅 杨胜强 +1 位作者 王建波 刘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共3页
为了降低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避免粉尘爆炸等事故发生,文章结合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理论与技术。详细分析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技术体系中雾尘的相互作用,通过工业性试验,测定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设... 为了降低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避免粉尘爆炸等事故发生,文章结合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理论与技术。详细分析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技术体系中雾尘的相互作用,通过工业性试验,测定了高压气流引射喷雾降尘设备的实际效果,为煤矿粉尘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流 引射喷雾 粉尘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式除尘设备气流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辉 芮晓明 常连生 《现代电力》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烟气进入袋式除尘设备时的分布状况是影响除尘效率和滤袋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袋式除尘设备的进气烟箱中放置气流分布板是改善气流分布的有效方法。为了对除尘设备的气流分布板设计提供合理的参数,文中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除尘设... 烟气进入袋式除尘设备时的分布状况是影响除尘效率和滤袋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袋式除尘设备的进气烟箱中放置气流分布板是改善气流分布的有效方法。为了对除尘设备的气流分布板设计提供合理的参数,文中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除尘设备进气烟箱放置气流分布板前后气固多相流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k-ε湍流模型模拟气相流动,采用Lagrange法来计算颗粒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放置气流分布板后的气流分布情况明显优于未放置之前,气流分布较为均匀。如果合理布置气流分布板的位置、孔径和开孔率,可以为除尘系统气流分布的设计提供最佳的方案。利用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缩短设计过程,避免气流分布模拟试验台因设备不同而不能重复使用造成的浪费,减少了产品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式除尘设备 气流分布 数值模拟 气固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辅助喷雾技术的Fluent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葛少成 祖珍妮 +1 位作者 荆德吉 陈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降低输煤系统中产生的小粒径粉尘质量浓度,采用空气辅助喷雾技术进行除尘.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空气辅助喷雾技术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多相流理论,对影响空气辅助喷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空气速度.... 为降低输煤系统中产生的小粒径粉尘质量浓度,采用空气辅助喷雾技术进行除尘.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空气辅助喷雾技术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多相流理论,对影响空气辅助喷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空气速度.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液体的速度越大,则雾滴速度越大、喷雾角越大;空气相对液体的速度越大,则雾滴粒径越小、雾滴破碎越剧烈、液滴分布更均匀;雾滴破碎粒径与空气速度的1.14次方成反比.将确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应用于现场,降尘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空气辅助喷雾 多相流 雾滴粒径 空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中飞 闫正波 +1 位作者 陈家祥 沐俊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822,共5页
为提高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提出了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治理综掘工作面粉尘措施,分析了其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同时进行了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控尘系统与传统直流送风控尘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雾化效果好,且可形成... 为提高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提出了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治理综掘工作面粉尘措施,分析了其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同时进行了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控尘系统与传统直流送风控尘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雾化效果好,且可形成旋风水气幕罩,有效控制粉尘快速扩散及污染整个巷道,除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水气旋转射流 降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粉体下落过程粉尘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桂芹 刘泽常 +2 位作者 李敏 Wilhelm Hoeflinger Gerd Mauschitz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4,7,共3页
根据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共同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开发并设计了一套自由下落装置,研究粉体下落过程中粉尘的排放特性。通过实验主要测定下落高度、空气湿度和质量流量对粉尘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下落高度和空气湿... 根据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共同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开发并设计了一套自由下落装置,研究粉体下落过程中粉尘的排放特性。通过实验主要测定下落高度、空气湿度和质量流量对粉尘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下落高度和空气湿度对粉尘排放均有影响,且空气湿度对粗粒子的排放影响较大,对细粒子影响较小;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粉尘产生率逐渐减小,但质量流量的增加也会增加粉尘浓度,加重了对工人的危害。建立了影响因素与粉尘产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检验,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可以应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评价粉尘产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排放特性 空气湿度 质量流量 粉尘产生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固两相流的风幕控尘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雨成 刘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5-769,共5页
针对综掘面粉尘防治的问题,提出了用风幕控尘的粉尘治理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风幕控制下粉尘逸散规律,风幕控尘的数学模型是在稀相气固两相流理论上建立的.在条缝宽度、射流出口风速不同情况下,运用CFD软件从三维角度模拟了风幕控... 针对综掘面粉尘防治的问题,提出了用风幕控尘的粉尘治理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风幕控制下粉尘逸散规律,风幕控尘的数学模型是在稀相气固两相流理论上建立的.在条缝宽度、射流出口风速不同情况下,运用CFD软件从三维角度模拟了风幕控尘现象,生成了有、无风幕时的粉尘颗粒图以及粉尘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并对不同风幕下的控尘效果进行了模拟对比和分析,得出了风幕射流装置起到了控尘作用且风幕射流速度越大,粉尘越易被集中抽走的结论.研究对掘进巷道粉尘的综合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防治 综掘工作面 风幕控尘 风幕集尘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36
19
作者 牛伟 蒋仲安 刘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0,共4页
为获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粉尘在矿井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峰峰集团新三矿2308综采工作面为例,利用fluent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 为获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粉尘在矿井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峰峰集团新三矿2308综采工作面为例,利用fluent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矿井的实际粉尘质量分数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设计出适合该矿使用的喷雾降尘装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气水喷雾装置除了能够除去较大粒径的粉尘外,对于呼吸性粉尘也有较好的除尘率,该成果可以在相似采煤方法下加以推广应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质量分数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气水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最佳送风角度的确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鹏飞 刘荣华 +1 位作者 陈世强 贺俊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08-3813,共6页
为了确定最佳的送风角度,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对不同送风角度下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设计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工作面风流流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与送风角度密切相关;当送... 为了确定最佳的送风角度,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对不同送风角度下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设计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工作面风流流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与送风角度密切相关;当送风角度θ为75°时,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能在工作面形成完整的屏蔽风幕,且组合风口前方吸气速度和负压沿轴向衰减较其他送风角度吸气速度和负压沿轴向衰减缓慢,组合风口控尘效果最佳,组合风口后方粉尘质量浓度降至24 mg/m3,旋转风幕隔尘效率高达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掘工作面 旋转射流 流场 粉尘 送风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