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敷SiC颗粒提高WAAM 2205双相不锈钢的力学和耐蚀性能
1
作者 王海东 徐爽 +2 位作者 刘记立 李喜德 邱大卫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1,共11页
为解决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AAM)双相不锈钢中晶粒组织粗大和柱状晶外延生长,导致强度低、各向异性大和耐腐蚀性能下降问题,在WAAM 2205双相不锈钢中,将不同粒径(100 nm和1000 nm)SiC颗粒制成含量为0,2%和10%(质量分数)的乙醇基悬浮液,并... 为解决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AAM)双相不锈钢中晶粒组织粗大和柱状晶外延生长,导致强度低、各向异性大和耐腐蚀性能下降问题,在WAAM 2205双相不锈钢中,将不同粒径(100 nm和1000 nm)SiC颗粒制成含量为0,2%和10%(质量分数)的乙醇基悬浮液,并逐层涂覆添加到焊接熔池中.结果表明,涂覆添加SiC悬浮液后,WAAM 2205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更加平衡,沿堆叠方向粗大柱状晶变为较细等轴晶,晶粒取向织构强度明显降低.涂覆后试样在打印方向和堆叠方向的屈服强度和拉伸极限强度明显提高,涂覆100 nm 10%SiC颗粒乙醇悬浮液的试样在打印方向和堆叠方向的屈服强度分别提高7.75%和15.51%,抗拉强度分别提高8.96%和17.16%,且其屈服强度和拉伸极限强度的各向异性较未涂覆试样的7.50%和7.75%分别下降到0.85%和0.81%,力学性能改善明显.同时因晶粒细化导致氧化膜成核位点增加,涂覆100 nm 10%SiC颗粒乙醇悬浮液的试样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电荷转移电阻为未涂覆试样的256.79%,耐腐蚀性能也提高,为WAAM打印优异性能的金属构件提供了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 双相不锈钢 SIC颗粒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洲 崔力云 +5 位作者 钱喜根 孙希 刘恒 刘庆涛 袁志钟 罗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32,共8页
利用JMatPro11.0热力模拟软件、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揭示了其在1000~1150℃,0.01~5 s^(-1)下的热变形特征。结果表明: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温度应大于脆性σ相的溶... 利用JMatPro11.0热力模拟软件、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揭示了其在1000~1150℃,0.01~5 s^(-1)下的热变形特征。结果表明: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温度应大于脆性σ相的溶解温度,即980℃;其次,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基于动态材料模型构筑了材料的热加工图,并结合微观组织进行了验证。其最佳热加工窗口为1090~1125℃、0.01~0.03 s^(-1),该区域对应的组织特征为:两相组织均匀,奥氏体相发生充分动态再结晶且组织中不存在σ相;在失稳参数1100℃、5 s^(-1)条件下,组织中两相晶粒被明显拉长且再结晶比例低,相界处的析出物易诱发裂纹。因此实际加工参数应接近最佳热加工工艺窗口,避免失稳区参数及σ相的应变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流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处理对电弧增材制造超级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科 林义民 +4 位作者 王飞 易江龙 邹晓东 潘琳琳 牛犇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3-902,共10页
采用直径为1.2 mm的ER2594-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进行了多层单道墙体电弧增材试验,对增材件分别进行1050、1150和1250℃的固溶处理,并在固溶处理后对各试样进行了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双相比中的铁素体含... 采用直径为1.2 mm的ER2594-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进行了多层单道墙体电弧增材试验,对增材件分别进行1050、1150和1250℃的固溶处理,并在固溶处理后对各试样进行了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双相比中的铁素体含量增加,其显微硬度也相应提高.此外,固溶处理可降低增材件的内应力,最终基于较高硬度和较低内应力的协同作用,在1250℃时获得耐磨性能较优的试样,有效地提升了热处理后增材件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双相不锈钢 增材制造 固溶处理 内应力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建君 张志昌 +2 位作者 周弋琳 陈文宾 王晓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61-163,166,共4页
采用不同焊接工艺对2205不锈钢进行MIG对接焊,研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保护气体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线能量增大可促进更多的奥氏体生成,但也会... 采用不同焊接工艺对2205不锈钢进行MIG对接焊,研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保护气体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线能量增大可促进更多的奥氏体生成,但也会导致组织相对粗大;在保护气中加入2%的氮气,可提高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奥氏体含量,从而使接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MIG 焊接工艺 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5双相不锈钢在盐卤介质中腐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玉苗 陈均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实验采用电化学方法探究CO32-浓度、S2-浓度、pH值以及流速等工艺参数的改变对2205双相不锈钢(2205DSS)在盐卤介质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碱法的最佳制盐工艺参数值为:S2-浓度1.00g/L;pH=8.35;流速1.80m/s;CO32-浓度1.00g/L... 实验采用电化学方法探究CO32-浓度、S2-浓度、pH值以及流速等工艺参数的改变对2205双相不锈钢(2205DSS)在盐卤介质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碱法的最佳制盐工艺参数值为:S2-浓度1.00g/L;pH=8.35;流速1.80m/s;CO32-浓度1.00g/L。在此工艺参数下可缓解设备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腐蚀 盐卤水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制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佳玲 陈卓 +1 位作者 李雨田 卜宪章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4,118,共3页
研究了激光精细雕刻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的制造工艺,对冠脉支架结构设计原则、激光精细雕刻加工参数、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种冠脉支架结构,进行切割实验,分析了影响切口质量因素及真空热处理工艺、电化学工艺对冠脉支架样品质... 研究了激光精细雕刻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的制造工艺,对冠脉支架结构设计原则、激光精细雕刻加工参数、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种冠脉支架结构,进行切割实验,分析了影响切口质量因素及真空热处理工艺、电化学工艺对冠脉支架样品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冠脉支架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9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及热加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亮 帅美荣 +3 位作者 李海斌 王建梅 张旻 王锦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54,共7页
目的优化2209双相不锈钢热加工区间,提升其高温变形稳定性。方法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开展压缩实验,分析不同温度(950~1150℃)和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构建基于Arrhenius的双曲正弦本构模型,综合分析热加... 目的优化2209双相不锈钢热加工区间,提升其高温变形稳定性。方法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开展压缩实验,分析不同温度(950~1150℃)和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构建基于Arrhenius的双曲正弦本构模型,综合分析热加工图和变形微观组织演变特征。结果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失稳条件下(950℃/0.01 s^(-1)),奥氏体相所受应变能较小,只有一部分奥氏体晶粒发生了变形;温度升高(1100℃/0.01 s^(-1))后,奥氏体相仍为等轴状晶粒,铁素体相承担塑性变形,此时表现为明显的应变分布不均匀现象;随着应变速率升高到稳定条件(1100℃/1 s^(-1)),奥氏体相承受了更大的塑性变形,且在压缩方向应力的作用下呈现条带状分布,同时发生了γ→δ的转变,这有利于提高钢的热塑性。结论获得了2209双相不锈钢最佳加工区域(1070~1130℃、1~7 s^(-1)),该区域功率耗散系数较大且变化梯度较小,材料热加工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9双相不锈钢 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W和GTAW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缝组织与耐蚀性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吉承 胡传顺 +1 位作者 梁平 刘永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145,共3页
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手工电弧焊(SMAW)和钨极氩弧焊(GTAW)两种焊接方法下所得焊缝的微观组织及用化学浸泡法所测得的焊缝耐蚀性。结果表明:GTAW焊缝中奥氏体相更多,且相比例更接近母材。在不同浓度下的FeCl3溶液中,GTAW焊缝比SMAW焊... 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手工电弧焊(SMAW)和钨极氩弧焊(GTAW)两种焊接方法下所得焊缝的微观组织及用化学浸泡法所测得的焊缝耐蚀性。结果表明:GTAW焊缝中奥氏体相更多,且相比例更接近母材。在不同浓度下的FeCl3溶液中,GTAW焊缝比SMAW焊缝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并且GTAW焊缝耐蚀性更接近或略好于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焊接工艺 焊缝 组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316L不锈钢的激光冲击强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乔红超 何佳琪 +2 位作者 赵吉宾 吴嘉俊 李竟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7-1152,共6页
增材制造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增材制造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本文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实验原料,通过同轴送粉式增材制造工艺获得实验试件;利用SIA-LSP-23系列激光冲击强化系统在不同激光能量下对增材316L不锈钢试件进行处理,... 增材制造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增材制造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本文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实验原料,通过同轴送粉式增材制造工艺获得实验试件;利用SIA-LSP-23系列激光冲击强化系统在不同激光能量下对增材316L不锈钢试件进行处理,研究了增材316L不锈钢实验试件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增材316L不锈钢近表面引入了残余压应力、并伴随着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的显著提高;所引入的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较高的激光能量能够获得较好的激光冲击强化效果;激光冲击强化作用后的增材316L不锈钢的截面显微硬度分布规律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类似,但显微硬化层深度要比残余压应力层深度要深0.15~0.25 mm。激光冲击强化可作为一项后处理技术用来提高增材制造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16L不锈钢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 显微硬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艺对双相不锈钢S22253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维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79-181,共3页
国产双相不锈钢S22253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和焊条电弧焊(SMAW)进行焊接,焊后对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焊后的组织和性能都符合质量要求;采用98.5%Ar+1.5%N2气体保护GTA... 国产双相不锈钢S22253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和焊条电弧焊(SMAW)进行焊接,焊后对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焊后的组织和性能都符合质量要求;采用98.5%Ar+1.5%N2气体保护GTAW比酸性焊条SMAW,能获得更好的焊接接头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焊接工艺 金相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大型封头成形多目标优化设计
11
作者 周杰 罗艳 王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基于正交试验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双相不锈钢大型封头成形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性的多目标优化研究,利用直观分析法和排队评分法获取了凸凹模间隙、凹模入口圆角半径、拉延筋高度、拉延筋形状、拉延筋位置对成形质量、减薄率、回弹... 基于正交试验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双相不锈钢大型封头成形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性的多目标优化研究,利用直观分析法和排队评分法获取了凸凹模间隙、凹模入口圆角半径、拉延筋高度、拉延筋形状、拉延筋位置对成形质量、减薄率、回弹量的影响主次,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凸凹模间隙11 mm,凹模入口圆角半径40 mm,位置在中间高度为20 mm的矩形拉延筋得到的封头无起皱、鼓包等成形缺陷,且封头最小壁厚为9.33 mm,最大壁厚为11.19 mm,回弹量较小。生产实际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采用该组工艺参数能提高双相不锈钢封头的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大型封头 冷冲压 正交试验设计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鹏 陈晓秋 +3 位作者 尚峰 庞午骥 李化强 张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17,共4页
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焊接性,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现阶段国内外双相不锈钢成形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双相不锈钢轧制成形、铸造成形、焊接成形、增材制造、粉末注射成形的研究进展,论... 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焊接性,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现阶段国内外双相不锈钢成形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双相不锈钢轧制成形、铸造成形、焊接成形、增材制造、粉末注射成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其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指出目前双相不锈钢成形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铸造 轧制 焊接 增材制造 粉末注射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3Mn-1Ni-0.22N节镍型双相不锈钢热压缩再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泽瑶 杨银辉 +2 位作者 曹建春 倪珂 潘晓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163-18169,18189,共8页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18Cr-3Mn-1Ni-0.22N节镍型双相不锈钢在1123~1423 K/0.01~10 s^(-1)、变形量为70%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不锈钢的流变曲线在1223~1423 K/0.01~1 s^(-1)条件下发生了流变软化和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随应变...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18Cr-3Mn-1Ni-0.22N节镍型双相不锈钢在1123~1423 K/0.01~10 s^(-1)、变形量为70%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不锈钢的流变曲线在1223~1423 K/0.01~1 s^(-1)条件下发生了流变软化和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随应变速率增至10 s^(-1)而减缓。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主要受温度和变形量的影响,在1123 K/0.01~10 s^(-1)变形时主要发生在铁素体相,而在1323 K/0.01~10 s^(-1)变形时主要发生在奥氏体相。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1123 K变形时不锈钢发生动态软化的程度最大,并随温度升至1223 K时应力降幅较快。不同温度下1 s^(-1)变形时不锈钢的软化程度最差,0.1 s^(-1)且高于1223 K变形时不锈钢的软化程度最好。当应变速率一定时,再结晶临界应变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建立了0.2~1.2真应变条件下功率耗散系数η与失稳因子ξ的3D热加工图。随应变的增大,η>0.3的区域逐渐从1300~1400 K/0.01 s^(-1)向1300~1400 K/10 s^(-1)扩大,ξ>0的安全区域集中在高温区。预测热加工的最佳参数范围为T=1280~1423 K,ε=0.033~0.326 s^(-1),功率耗散系数η=0.39~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镍型双相不锈钢 应变硬化率 动态再结晶 临界应变 3D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设备的制造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瑞康 吉仁旺 《压力容器》 2002年第11期32-34,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双相钢不锈钢材料 ,并根据多年的制造经验 。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选用 制造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晓辉 罗海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共12页
本文结合飞机起落架的设计理念,梳理了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度钢及高强不锈钢的应用及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典型超高强度不锈钢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强韧化机理。建议通过材料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创新设计新的超高强度不锈钢钢种;提出... 本文结合飞机起落架的设计理念,梳理了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度钢及高强不锈钢的应用及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典型超高强度不锈钢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强韧化机理。建议通过材料热力学动力学计算创新设计新的超高强度不锈钢钢种;提出新型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组织设计,将更关注多类型或高密度的共格析出强化以及高力学稳定性残余奥氏体的强韧化作用机制;最后指出采用最新的一些加工工艺技术,如等温多向锻造工艺技术,可显著提高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不锈钢 析出相 强化机理 残余奥氏体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研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申鹏 颜海涛 +1 位作者 杨振 袁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2,共3页
通过严格控制钢的纯净度、Creq/Nieq当量比、微合金元素、热轧工艺及固溶处理工艺,研制出了00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板卷。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纯净度 Creq Nieq当量比 热轧工艺 固溶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氯化反应器双相钢冷却管束的制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朝岭 刘锡光 《压力容器》 2002年第3期26-28,55,共4页
从探讨氧氯化反应器冷却管束国产化制造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入手 ,重点分析和制定了挡板孔加工、SAF2 2 0 5双相钢焊接、管束组装等工艺方案优化和质量保证措施 ,成功地完成了SAF2 2 0 5双相不锈钢管束的国产化研制 ,并且运行正常。
关键词 氧氯化反应器 双相钠 冷却管束 制造 焊接 质量检查 氯乙烯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工艺对双辉渗银不锈钢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孔维欢 侯惠君 +2 位作者 卢德宏 韦春贝 张玲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91-94,119,共5页
不锈钢双辉渗银处理获得的渗银层硬度较低且不耐磨,因此设计硬化方案对渗银不锈钢进行硬化,以改善其耐磨性。采用等离子氮碳共渗技术进行渗银层的改性工作,对不同工艺下膜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其硬度及磨损... 不锈钢双辉渗银处理获得的渗银层硬度较低且不耐磨,因此设计硬化方案对渗银不锈钢进行硬化,以改善其耐磨性。采用等离子氮碳共渗技术进行渗银层的改性工作,对不同工艺下膜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其硬度及磨损性能。两种硬化工艺下测得的硬度及磨损试验数据如下:渗银处理(×3h)+渗氮碳处理(×10h)工艺制备的试样表面硬度值为283HV0.025,15s,平均摩擦系数为0.4287,磨损失重为12.9mg;渗氮碳处理(×10h)+渗银处理(×3h)工艺制备的硬度值为544HV0.025,15s,平均摩擦系数为0.4266,磨损失重为11.5mg。可以看出渗银处理(×3h)+渗氮碳处理(×10h)工艺未提升渗银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渗氮碳处理(×10h)+渗银处理(×3h)工艺将渗银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提升了近1倍。两种硬化工艺对渗银不锈钢的耐磨性能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不锈钢 复合工艺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电弧增材制造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科 牛犇 +2 位作者 潘琳琳 易江龙 邹晓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101,I0008,共9页
为了研究热输入对电弧增材制造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使用直径为1.2mm的ER2594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在Q345低碳合金钢的基板上使用不同的热输入进行MIG电弧增材制造单墙体试验,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 为了研究热输入对电弧增材制造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使用直径为1.2mm的ER2594超级双相不锈钢焊丝,在Q345低碳合金钢的基板上使用不同的热输入进行MIG电弧增材制造单墙体试验,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热输入由435.6 J/mm增加至517.3 J/mm时,由于热输入量增加和冷却速率较慢造成奥氏体含量升高,其含量由31%增加至43%.当热输入增加至599.0 J/mm时,由于N元素烧损使奥氏体含量降低的程度大于提高热输入使其增加的程度,奥氏体含量由43%减少至41%.随着热输入的增大(435.6 J/mm增加至599.0 J/mm)显微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其原因在于显微硬度与铁素体含量呈正相关.热输入取中间值(517.3J/mm)时的试样由于奥氏体含量较多使得其拉伸性能略优.创新点:(1)制备了3组不同热输入的电弧增材制造超级双相不锈钢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双相不锈钢 热输入 电弧增材制造 N元素 奥氏体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32750双相不锈钢真空闪蒸罐的制造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英东 孔德志 +1 位作者 肖羽 吴斌 《压力容器》 2016年第6期72-79,共8页
介绍了S32750双相不锈钢真空闪蒸罐的制造工艺,针对闪蒸罐的设计结构以及材料本身高强度、高硬度等特点,在制造过程中对封头、筒节、锥体制造难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有效解决双相钢材料在压力容器制造方面的技术难... 介绍了S32750双相不锈钢真空闪蒸罐的制造工艺,针对闪蒸罐的设计结构以及材料本身高强度、高硬度等特点,在制造过程中对封头、筒节、锥体制造难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有效解决双相钢材料在压力容器制造方面的技术难题,为今后双相钢材料的设备制造提供可行性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制造难点 制造工艺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