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地热田技术研究现状与系统构建方案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根生 宋先知 +2 位作者 石宇 王高升 黄中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09,共11页
针对地热开发中智能化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难题,构建了地热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总结并分析了各场景下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挑战,提出智慧地热田系统构建方案。智慧地热田是地热开发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目前智慧... 针对地热开发中智能化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难题,构建了地热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总结并分析了各场景下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挑战,提出智慧地热田系统构建方案。智慧地热田是地热开发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目前智慧地热田技术尚处在探索阶段,在热储智能表征、热储动态智能仿真、开发方案智能优化和地热开发智慧管理等应用场景下开展了探索应用,但仍面临计算成本高、实时响应困难、结果多解且模型依赖性强、动态多约束实时优化难度大以及多源数据深度融合难等诸多问题。由此提出智慧地热田系统的构建方案:智慧地热田系统由全量数据库、智能表征、智能仿真和智能优化调控等模块构成,不同模块之间通过数据传递、模型交互建立联系。下一阶段需着力于智慧地热田系统各模块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地热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转型,促进地热资源智能、稳定、长效、最优、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地热田 热储智能开发 应用场景 智能表征 智能仿真 智能优化 智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并单元装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方案 被引量:30
2
作者 姜雷 郑玉平 +2 位作者 艾淑云 周华良 谢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0-94,共5页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对合并单元的时间同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对时和守时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现实需要。文中从授时源误差、晶振特性、守时算法、逻辑处理等主要因素出发,针对合并单元装置的对时及守时技术需求...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对合并单元的时间同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对时和守时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现实需要。文中从授时源误差、晶振特性、守时算法、逻辑处理等主要因素出发,针对合并单元装置的对时及守时技术需求,探讨了高精度时间同步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在FPGA内部使用不同功能模块实现各个环节的逻辑设计,并通过CPU与FPGA的相互配合实现精确的时间同步及良好的守时性能。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性的试验结果及其在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满足了智能变电站内合并单元装置时间同步功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合并单元 时间同步 守时 恒温晶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岩 唐绍炬 罗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5-631,共7页
本文针对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抽象出系统模型.为使网内多媒体数据方便快捷地提供给用户,设计了支持连接外部多种异构网络的网关.网关在接入PSTN网络的设计中,我们采用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以确保数据信息的... 本文针对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智能家居系统,抽象出系统模型.为使网内多媒体数据方便快捷地提供给用户,设计了支持连接外部多种异构网络的网关.网关在接入PSTN网络的设计中,我们采用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互通,并基于FPGA技术设计和实现了HDLC控制协议.进而,为了提高HDLC芯片的处理效率,接收缓存设计为一个多Block FIFO模式,支持多个Block的并行读写.本文设计的多Block接收缓存,包括独立BRAM和共享BRAM两种方式,旨在适应多种需求,并有效减少对CPU的中断.最后,我们通过Model-sim对基于FPGA的HDLC芯片进行仿真,验证读写控制、收发、时隙、中断等功能,并且在实际测试板上运行测试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智能家居 网关 HDLC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粉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装料称重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凌建 谭宇 +2 位作者 赵怀军 李林 邱宗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针对钼粉还原炉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需求,设计了一种装料称重刮平与现场控制为一体的钼粉自动化装料称重装置。详细论述了该装置的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以ADuC824单片机为主控单元、EPM7128为逻辑信号处理单元构建完整的软硬件测控单元... 针对钼粉还原炉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需求,设计了一种装料称重刮平与现场控制为一体的钼粉自动化装料称重装置。详细论述了该装置的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以ADuC824单片机为主控单元、EPM7128为逻辑信号处理单元构建完整的软硬件测控单元平台,设计制作了相应的部件单元和软件程序,并进行了现场试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称重装置重复性测量精度标准差为1.5 g,最大相对误差为0.11%,达到了钼粉还原炉自动化生产线所要求的称重误差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装置 钼粉还原生产线 双核智能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等离子切割工作站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影杰 陈曦 孟祥双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92,共4页
在“智慧工厂”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传统工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基于CJ系列PLC设计了等离子切割工作站控制系统。工作站包含等离子电源、机器人等子系统。采用DeviceNet等多种现场总线实现异构网络数据通信,采用NB系列HMI实现人机交互与监... 在“智慧工厂”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传统工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基于CJ系列PLC设计了等离子切割工作站控制系统。工作站包含等离子电源、机器人等子系统。采用DeviceNet等多种现场总线实现异构网络数据通信,采用NB系列HMI实现人机交互与监控。借助4G工业路由器将PLC和HMI等设备通过互联网接入MES控制系统。旨在消除传统切割工作站的信息孤岛。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闭环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使工作站作为智慧工厂的一个信息节点,真正实现工业物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控制器 智慧工厂 等离子切割 人机交互 现场总线 工业路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无线智能调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丽君 何明格 +1 位作者 王清远 马梓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81,共7页
针对传统井下节流调产方式(绳索作业更换井下节流嘴)作业周期长、成本较高和风险较大等不足,综合应用机械工程、微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以实现远程无线控制井下调产的智能化天然气生产控制技术为目的,攻关基于CAD/CA... 针对传统井下节流调产方式(绳索作业更换井下节流嘴)作业周期长、成本较高和风险较大等不足,综合应用机械工程、微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以实现远程无线控制井下调产的智能化天然气生产控制技术为目的,攻关基于CAD/CAE的无线控制井下节流器机械系统结构设计、基于气体压力波编解码方法和井口压力波编码工艺设计以及无线控制井下节流器控制算法设计等关键技术。以远程无线控制井下智能节流方法及控制原理为基础,配套研制了无线控制井下节流器,并开展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无线控制井下节流器整体性能稳定,气压波无线控制技术可靠,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和风险低的特点。该工艺技术可为实现智慧油气田井筒自动化控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出的方法和思路对其他井下智能工具的研发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无线控制 气压波通信 无线控制井下节流器 井下智能调产 智慧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地表三维位移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思洪 江德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1,共6页
变形监测是反馈工程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一般以人工监测为主,存在监测信息反馈慢、作业风险高等弊端,尤其是在工程遭遇有感地震、区域性暴雨等灾害时,实时采集数据、反馈监测信息和及时决策问题更为凸显。为此,以瀑布沟... 变形监测是反馈工程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一般以人工监测为主,存在监测信息反馈慢、作业风险高等弊端,尤其是在工程遭遇有感地震、区域性暴雨等灾害时,实时采集数据、反馈监测信息和及时决策问题更为凸显。为此,以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外部变形自动化监测工程为依托,对改正算法、监测方案、仪器野外保护、自动化控制和实时采集等展开了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测量机器人基线边差分与气象融合改正测量法,以及TPS/GNSS融合互补监测方案,研发了一体化智能测站系统以及监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具备采样频率自适应、观测时段自寻优、应急场景自识别、最优模型自匹配、精密仪器自防护功能,显著提高了变形监测数据质量,提升变形监测智能化水平,为行业变形自动化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参考方案,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变形监测 智能测站 一体化 大视场角 保护罩 远程控制 瀑布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的油气集输管道安全管控平台构建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熊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7,共7页
人工智能技术将对提升地面集输管网的安全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产生重大影响。基于现有各类集输管道材料、环境与服役性能等基础数据,充分利用现有物联网、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提出通过全面感知嵌入→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将对提升地面集输管网的安全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产生重大影响。基于现有各类集输管道材料、环境与服役性能等基础数据,充分利用现有物联网、大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提出通过全面感知嵌入→大数据库组建完善→数据提炼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机器学习认知→智能化集成和落地等一系列手段,分步骤、多体系、全方位地建立油气集输管道安全服役管控智能平台架构,给出了实现其智能化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构建管道智能运行及智联决策平台,开发相应的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系统,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内的智能服役,大幅降低油气田地面系统管道服役安全风险和失效概率,有效提高管道服役可靠性及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油气田 集输管网安全 人工智能 智能管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