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的卫星空间环境分析与防护 被引量:1
1
作者 呼延奇 侯卫国 +3 位作者 魏强 王敏 梁新刚 李大伟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因此需结合卫星空间辐射效应特点,开展空间环境防护分析与设计,并对变轨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亚太6E卫星遭受的电离总剂量、光电器件位移损伤相比常规GEO通信卫星均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辐射衰降问题尤为突出,据此亚太6E卫星开展了针对性空间环境防护设计;在亚太6E卫星实际飞行验证基础上,给出了后续电推进卫星采用不同变轨策略太阳电池辐射损伤的差异,结果显示:通过选择较高远地点的大椭圆轨道作为电推变轨启始轨道,以及通过优化变轨策略使卫星尽快远离内辐射带强度中心等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卫星太阳电池阵辐射衰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变轨 辐射带 分析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电推进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2
作者 邹达人 李烽 +4 位作者 刘家涛 张浩石 李晨光 高俊 王宝军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电推进具有大比冲和长寿命的特点,带来的低推进剂消耗可以在卫星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效载荷的承载能力。文章介绍了国内首颗高轨全电推进卫星亚太6E的电推进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电推进分系统的配置组成状态,也介绍了其在轨工作... 电推进具有大比冲和长寿命的特点,带来的低推进剂消耗可以在卫星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效载荷的承载能力。文章介绍了国内首颗高轨全电推进卫星亚太6E的电推进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电推进分系统的配置组成状态,也介绍了其在轨工作的电参数、温度特性。亚太6E卫星验证了离子电推进和霍尔电推进轨道转移技术,以及离子及霍尔双模式电推进分系统的兼容性,其电推进分系统设计可用于其他航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电推进分系统 离子电推进 霍尔电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连接与分离机构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孙国鹏 刘学 +4 位作者 柳翠翠 乔心全 方耀鹏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针对亚太6E卫星构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包带+分离弹簧”式星间连接与分离机构方案。设计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的收纳装置,有效消除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分离后对独立推进舱姿态的干扰。开展了分离动力学多因素敏感度分析,识别出影响分离... 针对亚太6E卫星构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包带+分离弹簧”式星间连接与分离机构方案。设计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的收纳装置,有效消除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分离后对独立推进舱姿态的干扰。开展了分离动力学多因素敏感度分析,识别出影响分离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基于连接与分离机构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制定和实施了三级地面试验验证方案。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亚太6E卫星连接与分离机构的设计、分析和验证方法合理正确,对后续类似星间分离机构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平台 机构 分离 设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电推变轨策略及方法研究
4
作者 梁新刚 魏强 +1 位作者 王敏 李强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文章以亚太6E卫星为背景,研究了全电推轨道转移问题。首先依据极小值原理求解时间最优轨迹优化问题,分析理论最优解轨道变化特征;其次,在理论最优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提取并保留主要特征,制定便于工程实施的简化策略;最后通过仿真算例... 文章以亚太6E卫星为背景,研究了全电推轨道转移问题。首先依据极小值原理求解时间最优轨迹优化问题,分析理论最优解轨道变化特征;其次,在理论最优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提取并保留主要特征,制定便于工程实施的简化策略;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对简化策略与理论最优策略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以少量的最优性损失换取了工程实施的便利。基于文章给出的简化策略,亚太6E卫星已顺利完成变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电推进 轨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空间电推进系统真空环境模拟的氙泵和氪泵
5
作者 赵月帅 龚洁 +3 位作者 周盈 邵容平 汪志伟 李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8-316,共9页
以Xe/Kr等惰性气体为推进工质的电推进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航天器中得到应用,这些推进系统必须在地面试验设备中进行试验验证。在这些测试设备中,采用专用的氙泵/氪泵相较于常规真空获得设备具有抽速大、极限真空度高等优势。文章通过理论... 以Xe/Kr等惰性气体为推进工质的电推进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航天器中得到应用,这些推进系统必须在地面试验设备中进行试验验证。在这些测试设备中,采用专用的氙泵/氪泵相较于常规真空获得设备具有抽速大、极限真空度高等优势。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及CFD数值仿真的方式对氙泵及氪泵的抽速、热负荷、降温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冷板的形状、材料、氙/氪冰的成长等对真空泵性能的影响。同时,建立了测试系统对氙泵/氪泵的抽速进行了测试,理论计算抽速和实测抽速的结果,计算误差低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抽气 电推进 氙泵 氪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6
作者 李大伟 张子亮 +6 位作者 李键 王磊 蒋思越 付宇 魏强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模式进行概述,重点在分系统核心设计方面的内外接口简化设计、独立推进舱供配电及火工品管理设计、长转移轨道能量平衡设计和故障诊断与自主恢复等方面予以论述。亚太6E卫星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正常,设计合理有效,可以为全电推进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卫星 亚太6E卫星 供配电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核动力燃料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学志 魏国良 +3 位作者 郭骁 屈哲昊 王轩 任劲如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空间核动力是未来实现深空探测和载物运输的关键技术之一,空间核动力具有工作寿命长、机动性能好和受太空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空间环境中可提供能量的优质能源。核燃料是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处于长时、高温和强辐射的服役环境,... 空间核动力是未来实现深空探测和载物运输的关键技术之一,空间核动力具有工作寿命长、机动性能好和受太空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空间环境中可提供能量的优质能源。核燃料是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处于长时、高温和强辐射的服役环境,是影响空间核反应堆能否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材料,与传统压水堆UO_(2)燃料存在较大不同。本文综述了以空间核电源与核推进为代表的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核动力系统燃料体系的区别,从燃料设计、工艺制备、性能分析与服役评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影响空间核动力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核动力燃料的技术方向与研究重点,为我国先进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反应堆 燃料 核电源 核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星箭联合优化设计
8
作者 潘宇倩 魏强 +5 位作者 杨建民 王敏 马惠廷 方耀鹏 侯卫国 靖法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在确保任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星箭分离轨道高度提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星箭大系统优化原则和约束条件;开展了基于低轨道运载的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星箭联合体力学特性优化、星箭近远场分离特性优化、飞行弹道优化及星箭减轻质量。经亚太6... 在确保任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星箭分离轨道高度提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星箭大系统优化原则和约束条件;开展了基于低轨道运载的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星箭联合体力学特性优化、星箭近远场分离特性优化、飞行弹道优化及星箭减轻质量。经亚太6E卫星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星箭分离轨道远地点高度较优化前提高了约100km;卫星与低轨空间物体的碰撞概率降低至优化前的5%;星箭联合体实现了数百千克级的质量减轻,且卫星在发射段与分离过程均留有适当的安全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星箭联合 全电推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发展历程与应用展望
9
作者 丁凤林 张仲恺 +1 位作者 高俊 汤海滨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针对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回顾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梳理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在放电功率、推力器尺寸、重量方面和传统霍尔推力器的优势地位,以及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实施可行性,分析了嵌套式霍尔推... 针对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回顾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梳理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在放电功率、推力器尺寸、重量方面和传统霍尔推力器的优势地位,以及嵌套式霍尔推力器的实施可行性,分析了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将来可能的应用场景,最终对嵌套式霍尔推力器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未来开展超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嵌套式霍尔推力器 系统设计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
10
作者 王敏 魏强 +1 位作者 侯卫国 刘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亚太6E卫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首颗星,对全电推进卫星关键技术验证、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开拓、通信卫星领域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卫星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了亚太6E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创新性,包括卫星总体方案、变轨... 亚太6E卫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首颗星,对全电推进卫星关键技术验证、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开拓、通信卫星领域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卫星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了亚太6E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创新性,包括卫星总体方案、变轨模式和技术创新点,并结合卫星在轨飞行情况介绍了卫星能力水平和取得的重要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三号增强平台首颗星 电推进 自主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颗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技术成就与发展建议
11
作者 魏强 王敏 +2 位作者 潘宇倩 刘杰 方耀鹏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亚太6E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的首颗卫星。其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覆盖印尼全境,通信容量不小于30Gbit/s。亚太6E卫星实现了从低地球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大范围、全自主、全... 亚太6E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的首颗卫星。其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覆盖印尼全境,通信容量不小于30Gbit/s。亚太6E卫星实现了从低地球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大范围、全自主、全电推轨道转移,突破了全电推进变轨控制等20余项关键技术。亚太6E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亚太6E卫星完成了我国全电推进平台的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验证,标志着我国首个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平台投入市场,推动了我国通信卫星能力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展现了中国航天的硬核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进 亚太6E卫星 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安然 王珏 +5 位作者 王敏 魏强 彭坤 侯卫国 成艳 安秀枝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具备更强自主飞行能力,首次实现了我国卫星全寿命周期自主飞行。文章介绍的全自主飞行设计,对全电推进卫星及自主运行卫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全自主飞行 全电推进 自主变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13
作者 刘杰 魏强 +3 位作者 王敏 潘宇倩 方耀鹏 王畅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全电推进卫星在小推力条件下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存在的难题,对3项关键技术——高承载比结构优化设计、高集成度电子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和全电推进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开展研究。建立飞行事件的纵向与横向系统级架构,并采取多... 针对全电推进卫星在小推力条件下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存在的难题,对3项关键技术——高承载比结构优化设计、高集成度电子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和全电推进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开展研究。建立飞行事件的纵向与横向系统级架构,并采取多源信息融合及新场景下卫星功能软件定义,实现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自主性;另外,提出连续小推力矢量最优指向的快速收敛,以及执行机构运动路径快速解算的星上算法,实现电推进点火过程的星上姿态与轨道策略实时快速生成。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在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卫星平台首颗卫星亚太6E的工程实践中,可为我国后续全电推进卫星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 全电推进 载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多相电机串轴推进控制技术
14
作者 魏永清 赵明宇 +2 位作者 乔鸣忠 夏益辉 黄雅鑫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双机串轴运行中,负载转矩突变以及外部风浪干扰等都会影响串轴电机的转矩均衡性能,这对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抗扰性提出较高要求。为此,在建立多相电机串轴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从结构的分绕组式多相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并在... 双机串轴运行中,负载转矩突变以及外部风浪干扰等都会影响串轴电机的转矩均衡性能,这对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抗扰性提出较高要求。为此,在建立多相电机串轴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从结构的分绕组式多相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并在转速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推进系统工况切换时,基于主从结构的分绕组控制实现了双机负载功率的自动再分配。同时,LADRC能对速度跟踪进行优化,提高了刚性连接串轴系统的转矩均衡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轴推进系统 多相电机 矢量控制 抑制扰动 LAD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武志文 孙伟 +4 位作者 郭云涛 孙振宁 杜泽宁 李锦 王宁飞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比冲高等特点。分析了工程化应用对寿命和总冲提出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单位在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影响推力器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短路、放电、推进剂...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比冲高等特点。分析了工程化应用对寿命和总冲提出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单位在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影响推力器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短路、放电、推进剂供给不稳定、电化学反应和提取极腐蚀。最后提出了延长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的策略,包括使用小型化泵阀和自由液面储箱、开发与推力器工况相匹配的高比表面积电极和通过精密加工和装配技术获得更精确的电极参数。所提策略为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设计和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被动型 离子液体 电喷推力器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发射极制造技术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李小康 郭大伟 +2 位作者 吴建军 杨云天 车碧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2,共16页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是目前热点研究的一种静电式微电推进装置,影响该类推力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发射极,其制造技术已成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毛细管型、...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是目前热点研究的一种静电式微电推进装置,影响该类推力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发射极,其制造技术已成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毛细管型、外部浸润型和多孔材料型三类发射极的推进剂输运特点和制造需求;回顾和梳理了三类发射极的典型制造材料与相关制造技术,总结评述了离子刻蚀等不同制造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较为成功的基于多孔材料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从发射极设计、新型材料制备、超快激光与材料作用机理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电喷雾推力器 发射体 制造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综述
17
作者 韩亚杰 刘璇 +3 位作者 李嘉惠 鹿畅 韩道满 夏广庆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推力器,凭借其无需外部中和器、自中和等优点,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和关键仿真技术,重点分析了射频放电室内等离子体输运特性和双栅极系统... 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推力器,凭借其无需外部中和器、自中和等优点,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和关键仿真技术,重点分析了射频放电室内等离子体输运特性和双栅极系统的离子引出特点.针对电负性推力器独特的工质特性和正负离子的交替加速,本文还讨论了现有研究中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的电推进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负性气体 电推进 射频放电 双栅极系统 离子推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Transformer的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故障诊断设计
18
作者 张建良 韩涛 季瑞松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结构复杂度高、单元耦合性强、运行环境多变等特点造成的故障诊断准确性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开展了基于CNN-BiLSTM-Transformer的故障诊断设计。首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单点特征级联网络,开展单一时... 针对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结构复杂度高、单元耦合性强、运行环境多变等特点造成的故障诊断准确性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开展了基于CNN-BiLSTM-Transformer的故障诊断设计。首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单点特征级联网络,开展单一时刻下故障信号空间特征的深入提取,以提升故障特征提取的有效性;其次,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为核心设计多点特征依赖网络,利用门控机制和双向时序学习机制,实现故障信号在多个时刻之间特征依赖关系的有效学习,以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然后,以Transformer为核心建立序列特征并行处理网络,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对故障特征上下文关系的精确刻画,进而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实现特征序列的并行处理,以提升故障诊断的实时性;最后,设计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故障诊断实验方案,并开展不同故障模式下的诊断性能评估。该文方法在多种故障模式下诊断准确率和实时性均优于现有的主流故障诊断方法,有助于为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中压直流 全电推进系统 故障诊断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DCNN的强噪声环境下船舶电力推进器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
19
作者 尚前明 蒋婉莹 +2 位作者 周毅 王正强 孙钰波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目的]针对旋转机械在实际工作中因噪声干扰而导致的故障诊断性能下降问题,为提高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取质量和故障诊断能力,提出基于Mel-frequency倒谱系数(MFCC)的并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PDCNN)故障诊断方法。[方法]利用MFCC提取含... [目的]针对旋转机械在实际工作中因噪声干扰而导致的故障诊断性能下降问题,为提高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取质量和故障诊断能力,提出基于Mel-frequency倒谱系数(MFCC)的并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PDCNN)故障诊断方法。[方法]利用MFCC提取含噪声的振动信号特征,同时设计一种新型并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并利用该网络进一步挖掘数据的全局特征及更深层次的微小特征,从而提高该方法在强噪声环境下的诊断性能。[结果]不同噪声环境下的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强噪声环境下的故障诊断精度高于98%,其抗噪性能和诊断性能均明显优于其他传统方法。[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强噪声环境下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电力推进 齿轮箱 故障分析 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推进技术发展评述与未来展望
20
作者 田立成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9-340,共12页
空间电推进技术已成为现代航天器的核心动力手段之一,其应用场景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扩展至深空探测、低轨星座及超低轨任务。聚焦当前电推进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处于主流地位的离子与霍尔电推进、微小功率与超高功率电推进技术的前沿进展... 空间电推进技术已成为现代航天器的核心动力手段之一,其应用场景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扩展至深空探测、低轨星座及超低轨任务。聚焦当前电推进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处于主流地位的离子与霍尔电推进、微小功率与超高功率电推进技术的前沿进展,以及智能化、低成本化对商业航天的推动作用,系统剖析电推进技术“功率两级分化”的演进特征,即以千瓦级电推进技术为轴心,向百千瓦级超大功率与毫瓦级微推进双向延伸。针对电推进技术瓶颈与未来需求,需重点突破高可靠长寿命设计、智能化电推进控制算法、天地一致性验证、多模式推力调控等关键技术,并强调核动力电推进、无电极洛伦兹力推进等颠覆性创新性技术的战略布局意义,建议通过构建“技术-场景-产业”协同创新链,推动电推进技术从单一动力模块向空间任务赋能平台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推进技术 技术趋势 智能化 高可靠长寿命 颠覆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