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参数控制
1
作者 李扬 张显涛 肖龙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虽然解决了双稳态系统在入射波的振幅较小时可能难以跨越势垒的问题,但其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既往研究已证实装置参数改变会对装置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最优装置参数均与此时的谱峰频率有较大关联.因此...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虽然解决了双稳态系统在入射波的振幅较小时可能难以跨越势垒的问题,但其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既往研究已证实装置参数改变会对装置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最优装置参数均与此时的谱峰频率有较大关联.因此,对装置进行控制研究时,在假定一段时间内谱峰频率可预测的前提下设计控制方案,相应调节装置参数可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选取3个控制参数,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不同谱峰频率下最优装置参数库;然后,在仿真计算程序中加入控制模块,利用插值法对参数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施加可变参数控制的装置可获得更好的能量捕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自适应双稳态 能量捕获性能 不规则波 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复合材料薄柱壳结构的双稳态特性
2
作者 吴耀鹏 杨泉 刘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8,共10页
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是一种新型可展开结构,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其材料性能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结构的双稳态特性。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研究,建立含热膨胀系数和湿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薄柱壳结构理论模型,推导复... 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是一种新型可展开结构,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其材料性能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结构的双稳态特性。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研究,建立含热膨胀系数和湿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薄柱壳结构理论模型,推导复杂环境下薄柱壳应变能的解析表达式。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温度和湿度影响的双稳态理论模型,研究预测环境参数对T700/Epoxy、T300/5028 Graphite-Epoxy和AS7/M21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柱壳第2稳态应变能、主曲率和扭曲率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柱壳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柱壳的双稳态变形过程,得到不同温湿环境下第2稳态应变能、主曲率和扭曲率变化,并将数值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700/Epoxy、AS7/M21在20~120℃以及0.0~1.0%湿度范围内,最大应变能分别最多减少32.7%和9.1%,T300/5028 Graphite-Epoxy柱壳的应变能最大增量为914.6%,T700/Epoxy与T300/5028 Graphite-Epoxy的主曲率对温度敏感性强,最大增量约为17%和14%,而AS7/M21变化不超过5%。在抗扭性能上,T700/Epoxy与T300/5028 Graphite-Epoxy在高温高湿下波动较大,AS7/M21则保持良好稳定性。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高温、高湿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双稳态性能影响显著。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温湿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为双稳态结构的材料选择及应用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复合材料 柱壳结构 复杂环境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量子点分子-腔光机械耦合系统中光学双稳及多稳态的形成及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莹 任波 +2 位作者 徐名琪 杨红 佘彦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2,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外部磁场对半导体量子点分子与腔光机械耦合系统中光学双稳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磁场、量子点之间的隧穿耦合以及探测光单光子的失谐可以有效地调控系统的光学双稳态.在弱隧穿和弱磁场条件下,系统的光学双稳态阈... 本研究探讨了外部磁场对半导体量子点分子与腔光机械耦合系统中光学双稳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磁场、量子点之间的隧穿耦合以及探测光单光子的失谐可以有效地调控系统的光学双稳态.在弱隧穿和弱磁场条件下,系统的光学双稳态阈值和磁滞回线宽度随着外部磁场和点间隧穿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磁场强度和隧穿耦合强度的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双稳态将演变为多稳态.有趣的是,在强隧穿和强磁场作用下,系统的光学双稳态阈值和磁滞回线宽度随着外部磁场和点间隧穿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对耦合腔光机械系统中光学双稳态的灵活调控将在可控光开关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多稳态 点间隧穿耦合 光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稳态机械超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吸能特性研究
4
作者 商荣伟 刘腾飞 +2 位作者 吴玲玲 田小永 李涤尘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2-102,共11页
航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高性能吸能材料。然而,传统吸能材料依赖塑性变形,存在重复利用率低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典型的可重复利用性强的双稳态超材料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了正弦梁单元、铰接式壳体单元和花瓣状剪纸单元3... 航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高性能吸能材料。然而,传统吸能材料依赖塑性变形,存在重复利用率低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典型的可重复利用性强的双稳态超材料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了正弦梁单元、铰接式壳体单元和花瓣状剪纸单元3种类型的机械超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扫描的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探究得出了双稳态超材料单元的双稳态特性、能量吸收特性与超材料单元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3种超材料单元,并且通过力学压缩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为精密仪器及人员防护等机械能量吸收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材料 双稳态结构 机械超材料 增材制造技术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限位双稳态压电能量采集性能优化研究
5
作者 喻顺 郑学军 白泉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83,共8页
针对现有压电能量收集装置输出功率低下,俘能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限位双稳态悬臂梁压电收集装置来收集旋转能量。双稳态悬臂梁可以获得更大的位移,使粘贴在悬臂梁根部的压电片获得更大的变形,以获得更高的电输出。同时引入... 针对现有压电能量收集装置输出功率低下,俘能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限位双稳态悬臂梁压电收集装置来收集旋转能量。双稳态悬臂梁可以获得更大的位移,使粘贴在悬臂梁根部的压电片获得更大的变形,以获得更高的电输出。同时引入了曲面边界对悬臂梁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悬臂梁过度变形导致压电片破损。悬臂梁撞击曲面边界还会产生振动,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电输出。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进一步对装置进行优化,并与无双稳态的结构进行对比,最大平均功率提升了21%,并且可以收集高转速下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 双稳态 旋转能量收集 磁力 自限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寸无关参数对三浦折纸结构稳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家梁 舒申 +3 位作者 楚凯 张宇 周浩 胡俊峰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2-462,共11页
双稳态折纸结构具有快速变形、负刚度和可储能等特性,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双稳态折纸结构的构型设计与稳态特性调控多从折痕长度、相邻折痕夹角等尺寸参数入手,但部分折纸结构的稳态特性受尺寸参数的影响很... 双稳态折纸结构具有快速变形、负刚度和可储能等特性,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双稳态折纸结构的构型设计与稳态特性调控多从折痕长度、相邻折痕夹角等尺寸参数入手,但部分折纸结构的稳态特性受尺寸参数的影响很小,且在实际应用中对整体结构的尺寸往往存在一定限制。为此,以三浦折纸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势能方程分析了其折痕长度、相邻折痕夹角和初始折展角度等参数对势能壁垒的影响规律,发现初始折展角度对三浦折纸结构稳态特性的影响最大。随后,通过实验分析了折痕制成角度与预折叠角度等尺寸无关参数对初始折展角度的影响,并展示了不同折痕制成角度下三浦折纸结构失稳输出力、失稳时间等稳态特性的变化。最后,以基于三浦折纸结构的水上折纸机器人为例,在其尺寸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改折痕制成角度使其游动速度提升了70%。研究结果为双稳态折纸结构的性能调控与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浦折纸结构 双稳态 初始折展角度 折纸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调节随机共振的微弱磁通信信号处理研究
7
作者 柴彬彬 彭铮雪 张歆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在跨空水界面通信中,磁通信技术因其独特优势被广泛关注,但磁场分量的传输特性严重限制了磁通信的通信范围。针对跨空水界面磁通信在大接收深度时信号微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稳态随机共振的2FSK信号处理算法;介绍了双稳态随机共振模... 在跨空水界面通信中,磁通信技术因其独特优势被广泛关注,但磁场分量的传输特性严重限制了磁通信的通信范围。针对跨空水界面磁通信在大接收深度时信号微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稳态随机共振的2FSK信号处理算法;介绍了双稳态随机共振模型、绝热近似理论以及随机共振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双稳态系统参数对输出信号信噪比的影响,并基于互相关系数这一衡量指标研究了处理大参数2FSK信号的参数调节随机共振方法。结合仿真试验表明,参数调节随机共振结合相关接收方法可以有效处理信噪比低至-24 dB的2FSK信号,相比未经随机共振处理的方法,可以获得5~7 dB的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调节随机共振 微弱信号处理 磁通信 双稳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俘能器设计与研究
8
作者 宋秉骏 谷刘坤 +1 位作者 黄文轩 辛毅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5,共6页
针对单稳态压电俘能器在低频、低振幅环境下工作频带窄、能量采集效率低的问题,以及传统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结构复杂、需要附加外部组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俘能器。该结构基于豆荚物理结构的启发,通过结合局部双... 针对单稳态压电俘能器在低频、低振幅环境下工作频带窄、能量采集效率低的问题,以及传统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结构复杂、需要附加外部组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俘能器。该结构基于豆荚物理结构的启发,通过结合局部双稳态设计与压电材料,显著增强了对低频振动能量的捕获能力,并拓宽了工作频带。实验结果显示,在风速为2.5 m/s时,所提俘能器的输出功率密度较单稳态结构提高了2 077.78%;即使在风速高达5.1 m/s的场景下,其输出功率密度依然比单稳态结构高出66.27%,验证了该局部双稳态结构在大部分应用环境下的优越性。同时,在与LTC3588电路结合的实验中,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能量采集器对微弱风速提升的响应更加敏感,输出信号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器 局部双稳态结构 能量收集 风致振动 低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分数阶随机双稳系统的稳态概率密度计算与分析
9
作者 陈昊宇 郭永峰 余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分数阶双稳系统具有全局相关性和非局部特性,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模型的构建.该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出等效的分数阶双稳系统,并通过四阶Runge-Kutta算法数值模拟系统的稳态概率密度,进而对分数阶双稳系统在乘性高斯白噪... 分数阶双稳系统具有全局相关性和非局部特性,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模型的构建.该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推导出等效的分数阶双稳系统,并通过四阶Runge-Kutta算法数值模拟系统的稳态概率密度,进而对分数阶双稳系统在乘性高斯白噪声和加性Lévy噪声共同作用下的相变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Lévy噪声强度、稳定性指标、偏斜参数和分数阶阶数可诱导系统产生相变现象,且高斯噪声强度的增加使得稳态概率密度整体峰值减小,而分数阶阶数的增加使得稳态概率密度左侧峰值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双稳系统 高斯白噪声 Lévy噪声 稳态概率密度 相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优化设计双稳态机构特性
10
作者 沈宇平 谭双峰 +2 位作者 潘殿坤 李泽阳 伍章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双稳态机构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在可展开机构、微开关领域被广泛运用。对于双稳态机构,其抗干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最大和最小反作用力是决定机构抗干扰能力的关键参数。为提高双稳态机构的抗干扰能力,以最大和最小反作用力为优化目标,使... 双稳态机构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在可展开机构、微开关领域被广泛运用。对于双稳态机构,其抗干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最大和最小反作用力是决定机构抗干扰能力的关键参数。为提高双稳态机构的抗干扰能力,以最大和最小反作用力为优化目标,使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将两端固支的梁结构设计成双稳态机构。通过数学软件MATLAB与仿真软件ABAQUS相结合进行拓扑优化。拓扑优化过程中由于非线性拓扑优化灵敏度分析难以提取,使用灵敏度的近似表达。为防止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出现不收敛的情况发生,在单元中添加超弹性的附加材料。使用有限元仿真提取优化目标力位移响应以及敏度近似表达式所需要的单元应变能。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反作用力 拓扑优化 敏度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DSM法布里-珀罗腔的随机共振微弱脉冲信号重构
11
作者 何天琦 马士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共9页
基于含有3D DSM的法布里-珀罗腔,设计了2种用于重构含噪脉冲信号的随机共振系统。分析了2个随机共振系统中不同参数对双稳态的影响,计算了原始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与互相关增益,以此来评估其信号重构性能。结果表... 基于含有3D DSM的法布里-珀罗腔,设计了2种用于重构含噪脉冲信号的随机共振系统。分析了2个随机共振系统中不同参数对双稳态的影响,计算了原始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与互相关增益,以此来评估其信号重构性能。结果表明2种随机共振系统的最高互相关增益分别达到了3.2和3,2种随机共振系统均可有效重构含噪脉冲信号。通过比对二者仿真数据得知,使用光子晶体的随机共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对脉冲信号强度及噪声强度的需求。这为检测微弱脉冲信号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法布里-珀罗腔 脉冲信号 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白噪声激励下介电弹性体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
12
作者 邢琼丹 何美娟 贾万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5-102,共8页
研究了高斯白噪声与谐波激励共同作用下介电弹性体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行为。首先,考虑到实际工程和应用中总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建立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介电弹性体模型,并给出了满足系统双稳态情形的参数条件。其次,运用能量包... 研究了高斯白噪声与谐波激励共同作用下介电弹性体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行为。首先,考虑到实际工程和应用中总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建立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介电弹性体模型,并给出了满足系统双稳态情形的参数条件。其次,运用能量包线随机平均法推导了总能量的福克-普朗克方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其稳态概率密度以及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接着,基于最速下降法和两态模型理论推导出系统信噪比的解析表达式。最后,详细讨论了高斯白噪声及保持部分质量等参数对介电弹性体双稳系统随机共振的影响,并借助统计复杂度方法进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信噪比曲线的非单调结构意味着系统产生了随机共振现象;较大的保持部分质量系数能够抑制随机共振的产生,而运动部分质量系数却增强随机共振行为。此外,统计复杂度曲线的演化趋势与信噪比曲线的演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双稳系统 随机共振 信噪比 统计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阱深度可调bistable电路及其在结构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恺 苏克玮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69,共8页
Bistable电路是一种具有双势阱的非线性电路,其鞍结分岔现象可用于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健康监测。然而以往文献提出的bistable电路势阱深度不可调节,导致鞍结分岔边界不能改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istable电路,可以实现... Bistable电路是一种具有双势阱的非线性电路,其鞍结分岔现象可用于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健康监测。然而以往文献提出的bistable电路势阱深度不可调节,导致鞍结分岔边界不能改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istable电路,可以实现势阱深度的调节,从而改变其鞍结分岔边界。首先,阐述了基于bistable电路的结构健康监测原理以及势阱深度可调的bistable电路原理;其次,讨论了该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并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数值仿真研究了采用势阱深度可调的bistable电路监测悬臂梁结构刚度的微小变化,并与采用以往bistable电路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在微小激励作用下,当悬臂梁的一阶模态刚度减少2%时,势阱深度可调的bistable电路发生了鞍结分岔,明显表征了结构的微小变化,而以往的bistable电路未发生分岔现象,难以识别出结构的微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bistable电路 振动信号 鞍结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modulating noise effect in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systems and its analog simulation
14
作者 肖方红 闫桂荣 谢世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95-597,共3页
The effect of signal modulating noise in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systems wa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with small syste... The effect of signal modulating noise in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systems wa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bistable stochastic resonance model with small system parameters. An analogue circuit was designed to perform the effect. The effect of signal modulating noise was shown in the analog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analo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two sinusoidal signal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 sinusoidal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input sinusoidal signal and a noise component presented as a Wiener process corresponding to the input white noise in the system output. By properly selecting system parameters, the effect of signal modulating noise can be manifested in the system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 modulating noise effect bistable system stochastic resonance analog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能量捕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扬 张显涛 肖龙飞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696,共8页
传统双稳态波能装置已被证实在规则波中可以通过添加“自适应”特性,来解决由阱内振荡引起的低能量吸收问题。本文以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能量捕获性能情况。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 传统双稳态波能装置已被证实在规则波中可以通过添加“自适应”特性,来解决由阱内振荡引起的低能量吸收问题。本文以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能量捕获性能情况。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装置的运动控制方程,探究在不同装置参数下,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和传统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以及线性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能量捕获性能表现。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装置参数可以使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显著提升能量捕获性能,而且与线性和常规双稳装置相比,更适应于实际海况中波浪能量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自适应双稳态 能量捕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磁原理的冲击式按压发电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兴强 殷旭鹏 +2 位作者 张译文 许珂钒 蔡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按键开关用的发电机可将按键动作转为电能,为无线按键开关提供电能,在绿色智能家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原理的冲击式发电机,设计了一种双稳态转换的结构,在两个稳态转换的过程中,线圈中磁力线反向突变,产生电动... 按键开关用的发电机可将按键动作转为电能,为无线按键开关提供电能,在绿色智能家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原理的冲击式发电机,设计了一种双稳态转换的结构,在两个稳态转换的过程中,线圈中磁力线反向突变,产生电动势脉冲。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稳态结构的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线圈和铁芯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两个稳定状态的线圈中磁力线方向相反,感应电动势基本上随尺寸线性增加。加工组装了发电机样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按压一次,发电机输出电压可以达到30 V,产生电能达到1469μJ。利用电磁转换原理将按压动作转化为电能,其紧凑的设计、小巧的体积和高输出功率使其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望为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和无线开关提供充足的能源,实现绿色自给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电磁式发电机 自发电技术 双稳态 仿真 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自适应双稳态折纸软体夹持器设计与分析
17
作者 张长军 杜海彬 +3 位作者 郭山国 杨辉 马俊 张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0,6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单顶点多折痕(single-vertex and multi-crease,SVMC)的双稳态折纸软体夹持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变形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有效改善了传统模型响应速度慢、夹持效率低等缺陷。该模型基于水弹结构建立,利用球面三角... 提出了一种单顶点多折痕(single-vertex and multi-crease,SVMC)的双稳态折纸软体夹持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变形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有效改善了传统模型响应速度慢、夹持效率低等缺陷。该模型基于水弹结构建立,利用球面三角形余弦定理分析了折痕角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运动学方程;同时借助扭簧模型探究变形过程中的势能转化规律。分析了折痕长度与初始角度对能力存储和释放过程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了模型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受到2.6 N的外部触发力时,软体夹持器可在61 ms内完成从外展姿态到内缩状态的变化,实现对目标表面的快速包络;同时,借助线绳驱动提供更大的夹紧力,完成对目标的高效稳定抓取。此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复杂轮廓目标抓取和快速食品分拣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纸结构 双稳态 软体夹持器 快速响应抓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境背景稳态变色织物的制备及变色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丽芬 肖红 +3 位作者 代国亮 毛庆辉 麻伍军 李敏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0,共6页
针对常规温致变色纺织品因仅有一个变色点而在某些特殊领域应用时无法实现自主控制颜色的问题,利用分散染料不变色,以及变色微胶囊在高温条件下呈无色态和低温条件下呈有色态的性能特点,将双稳态温致变色微胶囊与分散染料复配,配制出高... 针对常规温致变色纺织品因仅有一个变色点而在某些特殊领域应用时无法实现自主控制颜色的问题,利用分散染料不变色,以及变色微胶囊在高温条件下呈无色态和低温条件下呈有色态的性能特点,将双稳态温致变色微胶囊与分散染料复配,配制出高温浅棕-低温深灰、高温深绿-低温红棕和高温黄绿-低温中灰三种稳态互变的温致变色色浆,并采用筛网印花法将印花色浆施加到纺织品上,制备具有双环境背景稳态互变的迷彩织物。印制的迷彩织物高温和低温变色响应时间分别约为20 s和120 s,变色循环可达200次,耐摩擦色牢度为4~5级,耐水洗色牢度为4级,耐日晒色牢度为3级,且手感较好。此外,分别通过高温和低温刺激,印制的迷彩织物在-5~6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可以稳态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效果,从而实现对迷彩织物的自主呈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 迷彩织物 温致变色 双稳态变色 变色灵敏度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梁磁吸斥力双稳态压电能量采集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鸿 汤宝平 +1 位作者 赵春华 杜思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3-330,共8页
针对压电能量采集中的单悬臂梁频带窄与双稳态势阱较大难以跨越的问题,设计了上下梁磁吸斥力双稳态压电能量采集器。首先,构建了互相激励的上下梁和外部固定磁铁的磁吸斥力双稳态结构,拓宽结构的振动响应与工作频带;通过将磁铁等效为磁... 针对压电能量采集中的单悬臂梁频带窄与双稳态势阱较大难以跨越的问题,设计了上下梁磁吸斥力双稳态压电能量采集器。首先,构建了互相激励的上下梁和外部固定磁铁的磁吸斥力双稳态结构,拓宽结构的振动响应与工作频带;通过将磁铁等效为磁偶极子建立平面磁力模型,获得不同参数对结构势能和磁力的影响;然后,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固定磁体的单上梁和单下梁相比,所提的上下梁磁吸斥力双稳态压电能量采集器实现了上悬臂梁的工作频带范围由5~6 Hz扩大到3~11 Hz,3~11 Hz上振动的平均功率提高了26.35%,下悬臂梁的工作频带范围由13~14 Hz扩大到4~13 Hz,4~13 Hz上振动的平均功率提高了2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磁吸斥力 上下梁 振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稳态压电超结构的超传输滞回效应与非互易编码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宜生 陈逸涵 +1 位作者 瞿叶高 孟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03-2113,共11页
利用超结构的非线性效应能够实现新颖的振动能量传输调控现象.双稳态超结构存在非线性超传输特性,即在超结构线性化带隙内,当激励幅值超过某个临界值时,传输的振动能量将突变到很大值.文章针对含双稳态分流电路的压电超结构梁,建立了力... 利用超结构的非线性效应能够实现新颖的振动能量传输调控现象.双稳态超结构存在非线性超传输特性,即在超结构线性化带隙内,当激励幅值超过某个临界值时,传输的振动能量将突变到很大值.文章针对含双稳态分流电路的压电超结构梁,建立了力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数值模型,并采用伽辽金法对数值模型进行降阶处理以提升计算效率.基于上述模型研究了双稳态压电超结构的振动能量非线性传输特性,发现超结构线性局域共振带隙内的超传输特性存在滞回效应,也即向上扫幅激励和向下扫幅激励两种工况下超传输临界值不同.通过改变双稳态电路两个稳定平衡点的间距或者电路在稳定平衡点的共振强度可以移动超传输滞回区间.进一步通过在双稳态压电超结构一侧布置线性共振电路来引入系统非对称性,可使得正方向和反方向的超传输滞回区间发生偏离,利用这种非互易的超传输滞回效应可以在不同激励幅值区间实现不同模式的非互易编码.增强系统非对称性可使得正方向和反方向的超传输滞回区间偏离更加显著,故非互易编码区间具有可调性.文章极大地拓展了超材料的非互易模式,正方向和反方向能量传输性能不再局限于传统超材料固定的“传输”或“非传输”状态,通过合适的非互易编码设计可以实现弹性信息的单向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超结构 双稳态电路 非线性超传输 非互易编码 滞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