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交直流系统的双时标混合协调仿真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路 李兴源 +1 位作者 颜泉 唐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8-32,共5页
现代复杂交直流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型应表现出大规模系统的动态特性,又可对系统的重要元件进行精确分析。为此,文中提出了用于交直流系统的双时标混合协调仿真算法。综合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分析方法的优... 现代复杂交直流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型应表现出大规模系统的动态特性,又可对系统的重要元件进行精确分析。为此,文中提出了用于交直流系统的双时标混合协调仿真算法。综合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分析方法的优点,在空间上针对复杂交直流系统分析的特点对系统模型进行合理分割,子系统之间采用双向反馈数据接口。利用多速计算、虚拟支路等技术,应用于通用的仿真软件平台上。文中采用双时标混合协调仿真法对南方电网的实际工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仿真中可以体现大系统内的晶闸管等非线性元件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了该仿真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混合协调仿真 双时标 高压直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SC-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芳 李静远 李传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4,共8页
对含基于电压源型变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研究。VSC-HVDC系统的外环功率、电压控制器采用PI控制,以产生内环电流参考值。针对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SC-HVDC交流侧数学模型不能精确解耦的问题,建立... 对含基于电压源型变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交直流混合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研究。VSC-HVDC系统的外环功率、电压控制器采用PI控制,以产生内环电流参考值。针对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SC-HVDC交流侧数学模型不能精确解耦的问题,建立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的VSC-HVDC数学模型,引入比例谐振(PR)控制改进了内环电流控制器,可以无静差跟踪内环电流信号。采用以上控制策略实现VSCHVDC系统的精确解耦控制,并采用双时步仿真方法对VSC-HVDC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准确模拟。通过在新英格兰系统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VSC-HVDC机电暂态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和双时步混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HVDC 高压直流输电 机电暂态 比例谐振控制 双时步混合仿真 交直流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和文化粒子群的优化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凌子 周永权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31-34,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和文化粒子群的新型混合优化算法,该算法针对基本文化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将模拟退火引入文化算法框架中,作为知识空间的一个演化过程,通过模拟退火的概率突跳特性促使寻优过程跳出局部极值,保证... 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和文化粒子群的新型混合优化算法,该算法针对基本文化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将模拟退火引入文化算法框架中,作为知识空间的一个演化过程,通过模拟退火的概率突跳特性促使寻优过程跳出局部极值,保证了群体的多样性。最后通过8个标准测试函数的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是一种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混合优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演化 模拟退火算法 文化算法 混合算法 测试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FPS和MR阻尼器混合基础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健 Paul N.Roschke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中作者将新型双磙子FPS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推广到由滚动FPS和MR阻尼器组成的混合隔震基础系统,得到了更便于应用的水平分量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将与FPS有关的力和MR阻尼力处理成力源项,构造了可以方便地考虑不同上部结构形式的MATLA... 本文中作者将新型双磙子FPS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推广到由滚动FPS和MR阻尼器组成的混合隔震基础系统,得到了更便于应用的水平分量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将与FPS有关的力和MR阻尼力处理成力源项,构造了可以方便地考虑不同上部结构形式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采用RD-1005型MR阻尼器和模糊逻辑控制器,在两个典型的地震输入情况下对混合系统进行了振动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混合隔震基础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是正确和精确的,直接利用动力学模型进行前向计算可避免附加的模型误差且计算效率高,而仿真模型中将不同的力源由分开的块组成,使得仿真设计非常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隔震系统 滚动FPS MR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态消声器低频消声特性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海涛 徐志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181-187,共7页
低频阶次噪声占居排气噪声的主要成分,且对排气噪声声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双模态消声器对于排气低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目前还缺乏深入的消声特性分析及快捷的实际应用设计方法。建立最简双模态消声器结构,通过三维数值仿真,发现... 低频阶次噪声占居排气噪声的主要成分,且对排气噪声声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双模态消声器对于排气低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目前还缺乏深入的消声特性分析及快捷的实际应用设计方法。建立最简双模态消声器结构,通过三维数值仿真,发现双模态消声器具有低频消声峰值,且随着阀体开度的增加,峰值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并通过声压云图分析确定发挥低频消声作用的腔室。针对双模态消声器中的共振腔部分,通过一维/三维混合仿真方法,提取阀体结构的声学参量,建立基于集总参数的声学特性预测模型。仿真分析发现随阀体结构开度变化的阀体部分声质量抗,是影响消声峰值频率移动的关键。通过集总参数预测模型设计了匹配某款汽车的双模态消声器,并通过数值仿真及传递损失实验验证了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进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匹配设计的双模态消声器降低了排气四阶噪声,验证了提出的正向匹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排气消声器 双模态 低频阶次噪声 混合仿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