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构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
作者 滕杰 邹文广 +4 位作者 张艳 梁哲宇 蒋福林 傅定发 杨光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5,共9页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ith uniform structure,AMC-US).本研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测定了AMC-DNC和AMC-US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深入分析了双重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磨损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的AMC-DNC和AMC-US的致密度分别高达98.1%和99.2%.在低载荷、低转速条件下,AMC-DNC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其中颗粒的脱离导致氧化膜破裂,进而造成材料表面损伤.而在较高载荷和较高转速条件下,磨损机制转变为剥层磨损.在相同的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AMC-DNC展现出优于AMC-US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双重网络构型的设计在提升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方面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双重网络结构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对偶数微分的无约束应力更新算法
2
作者 路德春 石安毓 +1 位作者 周鑫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加卸载判断和繁琐的解析求导运算一直是制约先进弹塑性模型数值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超对偶数微分方法的无约束应力隐式更新算法,有效解决了上述计算难点。针对加卸载判断问题,新算法利用光滑函数代替弹塑性本构方程组中的K... 加卸载判断和繁琐的解析求导运算一直是制约先进弹塑性模型数值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超对偶数微分方法的无约束应力隐式更新算法,有效解决了上述计算难点。针对加卸载判断问题,新算法利用光滑函数代替弹塑性本构方程组中的Karush-Kuhn-Tucker条件,将受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应力积分方程组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最小化问题,计算时无需加卸载判断。针对导数计算问题,新算法利用超对偶数微分方法代替解析求导,获得光滑函数的1阶导数以及塑性势函数的1阶和2阶导数,用于构造非线性计算的迭代公式,以保证局部应力更新迭代和全局平衡迭代的二次收敛速度。数值算例表明,相较于其它数值微分方法,超对偶数微分方法不受截断误差和减法消去误差影响,计算结果等同于解析求导。最后,基于所提算法编写了光滑莫尔库仑塑性模型的UMAT子程序,并通过3个典型边值问题的数值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收敛性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更新算法 塑性模型 超对偶数数值微分 一致性切线刚度矩阵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空面板数据的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1 位作者 何伟军 袁亮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0,共18页
相关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是时空面板数据决策中无可避免的三重特征。以三重特征为切入点给出相关因子、时间因子和空间因子的内涵定义,基于非参数方法利用互信息、卷积算法和转移概率分别度量三种因子;以AHP方法为例构建面向时空... 相关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是时空面板数据决策中无可避免的三重特征。以三重特征为切入点给出相关因子、时间因子和空间因子的内涵定义,基于非参数方法利用互信息、卷积算法和转移概率分别度量三种因子;以AHP方法为例构建面向时空面板数据的综合评价模型,按照六条路径构造三因子判断矩阵,对通过一致性检验的赋权类型采用SPBIC准则选出最优结果;通过2001-2021年29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合成,讨论时空AHP在实证分析中的特有功能。实例结果表明:六种赋权类型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动态演变、时间收敛和空间集聚等趋势上有同有异,SPBIC准则的作用在于从多种赋权类型中选出最优结果以保证量化分析结论的唯一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具有时空双维异质性及指标维度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偏好程度及次序等方面且各指标权重系数的时空双维异质性亦有区别,体现出时空综合评价模型的特有功能--因时因地判断影响综合指数的关键因素;赋权结果对时间因子粘性和空间因子粘性具有敏感性,指标权重系数随两种因子粘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两种因子粘性都会影响特定时期特定城市综合指数的相对大小及排名,这使得时空AHP在实证分析中具有时空性、普适性和异质性等功能--适时加入时间因子和空间因子、灵活设定跨度时间和辐射范围以及通过时空因子粘性进行异质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面板数据 AHP判断矩阵 时空双维异质性 时空因子粘性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的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双晶面阵全聚焦降噪成像研究
4
作者 刘伟达 杨宸旭 +6 位作者 王俊龙 刘梓昱 杨会敏 严宇 徐喆 廖静瑜 林莉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19,共7页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信号噪声水平高,模态复杂而导致缺陷检测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降噪的一发一收纵波(TRL)双晶面阵全聚焦成像方法。在厚度76 mm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上加工深度10~70 mm、直径3.2 m...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信号噪声水平高,模态复杂而导致缺陷检测信噪比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降噪的一发一收纵波(TRL)双晶面阵全聚焦成像方法。在厚度76 mm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上加工深度10~70 mm、直径3.2 mm的横通孔缺陷,选择中心频率2.25 MHz的TRL探头采集全矩阵捕获(FMC)数据。利用灰狼算法优化FMC信号VMD的惩罚因子系数和分解层数,根据模态分量的频谱能量分布和互相关系数重构全矩阵数据矩阵。建立三维空间的声束传播延时叠加法则,将FMC降噪信号进行全聚焦成像。研究表明,相比于原始FMC数据、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和小波包分解降噪的成像结果,VMD降噪成像的缺陷信噪比分别提高了4.69~6.85 dB、2.28~4.40 dB和2.29~4.47 dB,有效提升了焊缝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 变分模态分解 信噪比 双晶面阵 全聚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分支特征增强和多级轨迹关联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5
作者 马素刚 段帅鹏 +3 位作者 侯志强 余旺盛 蒲磊 杨小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2289,共8页
在多目标跟踪(MOT)算法中,经常出现目标特征提取不足、身份切换及轨迹缺失问题,降低跟踪性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特征增强和多级轨迹关联(MTA)的MOT算法。采用双分支特征学习网络对检测和跟踪2种任务的特殊性和相关性... 在多目标跟踪(MOT)算法中,经常出现目标特征提取不足、身份切换及轨迹缺失问题,降低跟踪性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特征增强和多级轨迹关联(MTA)的MOT算法。采用双分支特征学习网络对检测和跟踪2种任务的特殊性和相关性进行学习,缓解了两任务之间的过度竞争,提取到充足的目标特征信息;引入关联矩阵(AM),利用更多的时序信息预测偏移向量,减少身份切换次数;采用多级轨迹关联策略,保留一部分低分检测框,并将检测框重新划分为高分框和低分框,采用不同的匹配方式与轨迹进行关联,减少轨迹缺失次数。在典型多目标跟踪数据集MOT17和MOT20上,对JDE、CenterTrack等6种相关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MOT17数据集上的多目标跟踪准确度(MOTA)和身份F_(1)分数(IDF1)值分别达到68.2%和68.5%,与基准算法CenterTrack相比,分别提升了2.1%、4.3%;在MOT20数据集上,MOTA和IDF1值分别达到52.7%和48.2%,分别提升了1.4%、7.9%。所提算法在复杂场景下取得了优异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双分支特征增强 关联矩阵 偏移向量 多级轨迹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矩阵的核单调刻画
6
作者 林麟 钟金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研究了非负矩阵核单调的刻画问题.利用非负满秩分解给出了非负矩阵是核单调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了核逆非负时的表示.通过数值例子说明了非负矩阵的核逆与Moore-Penrose逆和群逆的非负性不是等价的,并利用矩阵的Moore-Penrose逆和群逆... 研究了非负矩阵核单调的刻画问题.利用非负满秩分解给出了非负矩阵是核单调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了核逆非负时的表示.通过数值例子说明了非负矩阵的核逆与Moore-Penrose逆和群逆的非负性不是等价的,并利用矩阵的Moore-Penrose逆和群逆给出了非负矩阵是核单调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此外,给出了一个实矩阵是核单调的充分必要条件,推广了Collatz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 核逆 核单调 对偶核单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TREE-FOCK赝势方法中DUAL基函数的级数展开
7
作者 陈凌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引入在Hartree-Fock赝势方法中可表为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的一组DuaL基函数,证明了Hartree-Fock哈密顿矩阵可以展为近邻原子轨道的重叠积分的级数,在一级近似下,可以略去双粒子相互作用项。相应的哈密顿及态重叠的矩阵元具有较为简... 本文引入在Hartree-Fock赝势方法中可表为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的一组DuaL基函数,证明了Hartree-Fock哈密顿矩阵可以展为近邻原子轨道的重叠积分的级数,在一级近似下,可以略去双粒子相互作用项。相应的哈密顿及态重叠的矩阵元具有较为简单的表示。并给出了NaCl中F心缺陷电子的计算结果。此方法可以普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TREE-FOCK 赝势方法 dual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8
作者 刘文强 刘春喜 蔡金汕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针对扩展移相控制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回流功率大、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动态矩阵控制与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K... 针对扩展移相控制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回流功率大、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动态矩阵控制与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KKT)实现回流功率优化的混合控制策略。建立了传输功率数学模型,对回流功率特性进行分析,并推导了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最小回流功率的最优移相比组合;从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三个步骤阐述了动态矩阵控制预测电压实现过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与传统扩展移相控制以及传输功率误差最小控制进行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在全功率范围内实现回流功率的优化,同时也改善了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 扩展移相控制 KKT条件 动态矩阵控制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双晶纵波面阵探头矢量相干全聚焦成像研究
9
作者 杨宸旭 严宇 +6 位作者 刘梓昱 王俊龙 马志远 杨会敏 刘伟达 张东辉 林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全聚焦(TFM)成像信噪比低、影响缺陷辨识的问题,开展一发一收纵波(TRL)面阵探头结合矢量相干因子(VCF)的加权成像研究。在厚度76 mm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中加工深度为10,30,50,70 mm,直径为3.2 mm横通孔缺陷,... 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全聚焦(TFM)成像信噪比低、影响缺陷辨识的问题,开展一发一收纵波(TRL)面阵探头结合矢量相干因子(VCF)的加权成像研究。在厚度76 mm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试块中加工深度为10,30,50,70 mm,直径为3.2 mm横通孔缺陷,利用中心频率2.25 MHz、阵元排布16×4×2的TRL探头采集全矩阵数据。根据探头的二维阵列双模块结构,建立基于三维声束传播路径的延时叠加计算法则,提取信号瞬时相位构建VCF,并利用权重因子重构成像数据矩阵,形成针对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TRL-TFM-VCF成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扇形扫描和全聚焦成像,TRL-TFM-VCF方法焊缝近表面(深度10 mm)缺陷信噪比分别提升了9.98 dB和6.37 dB;近底面(深度70 mm)缺陷信噪比分别提升了8.33 dB和3.00 dB;阵列性能参数分别降低了4.74和4.85。该方法可有效提升厚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检测信噪比和对缺陷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 双晶面阵探头 全聚焦成像 矢量相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增强和语义依存的金融隐式情感分析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莹 朱广丽 谈光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2-1120,共9页
金融情感分析是一种判断金融文本的情感倾向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舆情分析和监管协调等方面。由于金融领域文本中包含隐式情感信息,难以根据情感特征直接判定情感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增强和语义依存的金融隐式情感分析模... 金融情感分析是一种判断金融文本的情感倾向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舆情分析和监管协调等方面。由于金融领域文本中包含隐式情感信息,难以根据情感特征直接判定情感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增强和语义依存的金融隐式情感分析模型(FSED),以期提高分类的准确率。首先,采用FinBERT生成词向量,并输入到Bi-GRU提取上下文语义信息,通过嵌入积极和消极情感词向量构建两极注意力机制,用于分别提取2种语境下的情感特征向量;然后,根据文本的语义依存图建立依存关系和关系类型矩阵,结合2种矩阵和top-k策略构建选择注意力矩阵,再输入到图卷积网络来提取文本的语义依存特征;最后,融合情感增强和语义依存的特征,并使用平均池化和最大池化层对特征进行压缩,经全连接层和Softmax获得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A-GCN,FSED可以提升金融领域隐式情感分析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隐式情感分析 FinBERT 两极注意力机制 语义依存图 选择注意力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核控制器的有轨电车制动信号切换智能控制方法
11
作者 郭团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3,共5页
[目的]由于有轨电车制动信号切换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路口间距以及交通流量实际情况,导致控制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基于双核控制器的有轨电车制动信号切换智能控制方法。[方法]将STMicroe1ectronics STM 32双核多协议无线微控制器作... [目的]由于有轨电车制动信号切换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路口间距以及交通流量实际情况,导致控制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基于双核控制器的有轨电车制动信号切换智能控制方法。[方法]将STMicroe1ectronics STM 32双核多协议无线微控制器作为具体的中心装置,在DMA(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的3个通道分别设置了3个不同的动作,同时以时间步t为基准,对制动信号的相位控制调整矩阵进行多维设置,构建制动信号动作空间。以当前有轨电车信号的状态为基础,从动作价值的角度定义切换制动信号的确定性梯度参数,利用STM32无线MCU(微控制单元)对反馈动作的价值损失与反馈动作的价值奖励进行训练,计算切换制动信号的确定性梯度参数,作为制动信号切换控制基准。搭建仿真测试环境,设置对照组进行对比测试,验证控制方法的性能。[结果及结论]基于双核控制器的有轨电车制动信号切换智能控制方法控制延迟始终稳定在0.4 s以内,制动信号(红灯)的实际执行时长与设置时长的偏差稳定在0.04 s以内,等待队列长度始终低于对照组,在实时性、准确性及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能提高有轨电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双核控制器 制动信号切换 相位控制调整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考电压修正的双级矩阵变换器Delta-Sigma调制
12
作者 周湛清 谢琦坤 +2 位作者 马朝磊 薛凌月 史婷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70-3081,共12页
Delta-Sigma调制(DSM)可在无需随机过程统计特性和复杂谐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其过采样特性实现电力电子变换器变频调制。双级矩阵变换器(TSMC)作为一种理想的“全硅”交-交变换器,若能够将DSM引入TSMC,可进一步优化其电磁干扰(EMI)... Delta-Sigma调制(DSM)可在无需随机过程统计特性和复杂谐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其过采样特性实现电力电子变换器变频调制。双级矩阵变换器(TSMC)作为一种理想的“全硅”交-交变换器,若能够将DSM引入TSMC,可进一步优化其电磁干扰(EMI)水平和运行效率,但TSMC的直流链电压波动问题导致TSMC-DSM策略难以直接实现。针对TSMC-DSM实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参考电压修正的DSM策略。在所提方法中,通过解析TSMC整流级调制过程,将逆变级参考电压按照整流级矢量作用顺序进行修正,并依次获得各扇区参考电压修正系数。最后,在两相坐标系下分别构建两个DSM调制器,并将修正后的逆变级电压参考值引入DSM调制器以实现高性能TSMC-DSM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对输出电压、电流频谱进行合理整形以减少系统对外部的电磁干扰,同时具备优良的电压传输比和动态调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矩阵变换器 DELTA-SIGMA调制器 电压传输比 双空间矢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硅烷制备C/C-SiC高温复合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麦丽 田蔚 +2 位作者 闫联生 崔红 张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SiC炭陶双基材料结合了C/C复合材料使用温度高、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优良的特点,随着基体中PIP-SiC含量的增加,提高了C/C-Si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氧化烧蚀性能。采用"CVI+PIP"工艺研制的3D 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468.4MPa,拉伸强度高达348.6 MPa,600 s条件下的氧乙炔烧蚀的线烧蚀率为0.001 7 mm/s、质量烧蚀率为0.000 6 g/s,使C/C-SiC复合材料达到了长寿命的使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PCS) C C SIC复合材料 PIP—SiC基体 高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矩阵变换器的过调制策略 被引量:29
14
作者 粟梅 李丹云 +2 位作者 孙尧 余岳 桂卫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2,共6页
针对双级矩阵变换器常规调制策略电压传输比低的问题,在不改变双级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的前提下,该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电压传输比的双级矩阵变换器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将双级矩阵变换器分为两级控制:整流级采用常规电流空间矢量合成法... 针对双级矩阵变换器常规调制策略电压传输比低的问题,在不改变双级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的前提下,该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电压传输比的双级矩阵变换器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将双级矩阵变换器分为两级控制:整流级采用常规电流空间矢量合成法;逆变级根据电压传输比的不同要求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区域分为线性调制区和过调制区。根据过调制程度要求的不同,又将过调制区域分为过调制区域Ⅰ和过调制区域Ⅱ,各个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调制模式控制逆变级的输出。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过调制策略的原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双级矩阵变换器过调制时输出电压基波可以精确控制,谐波畸变率比较小,输入输出电流波形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矩阵变换器 空间矢量调制 电压传输比 过调制 谐波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基体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42,共5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双基体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热解碳的光滑层组织,沥青碳的各向同性、镶嵌和流域组织。在SEM下普通沥青碳为"葡萄状"结...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双基体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热解碳的光滑层组织,沥青碳的各向同性、镶嵌和流域组织。在SEM下普通沥青碳为"葡萄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碳为片层条带状结构。具有多层次界面结构的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弯曲强度,改善材料的断裂韧度,两种材料在载荷-位移曲线中载荷为台阶式下降,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材料A和材料B的弯曲强度分别为206.68,243.66MPa,断裂韧度分别为8.06,9.66MPa·m1/2,材料B的弯曲强度、断裂韧度均优于材料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双基体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光纤光栅的矩阵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鲍吉龙 章献民 +1 位作者 陈抗生 周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7-90,共4页
本文在分析双波长光栅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耦合模理论和矩阵分析方法,提出了分析双波长光栅的一种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矩阵分析方法对双波光栅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 光纤光栅 矩阵分析 双波长光栅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含水层对煤层气井网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先敏 同登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5-649,共5页
根据煤体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弹性本构关系推导出了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裂隙渗透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煤层气垂直井网的非平衡吸附拟稳态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动数学模型.编制程序并利用沁水盆地南部某区的资料对五点式煤层气井... 根据煤体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弹性本构关系推导出了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裂隙渗透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煤层气垂直井网的非平衡吸附拟稳态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动数学模型.编制程序并利用沁水盆地南部某区的资料对五点式煤层气井网开采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石炭系K2灰岩层局部富水性较强,在煤层气开发实践中,尤其在压裂增产改造过程中可能对煤层气的开采造成直接不利影响,同时基质收缩对裂隙渗透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含水层 煤层气 双重介质 基质收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突然产气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3 位作者 彭朝阳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 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割理和基质孔隙中均充满了地层水,煤层气为赋存在基质中的吸附气,需排水降压解吸后才能被采出;刚解吸出的少量气体饱和程度较小,多以气泡的形式分散在基质孔隙水中,由于受到基质毛管压力的限制,这些气体无法流动;随着解吸气量增多,气泡逐渐变成连续相,气体的饱和程度增加,压力升高,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是煤岩基质孔隙一般较小,毛管压力较高,很多气体仍被限制在基质孔隙中,只有当气体压力升高到突破毛管压力之后,大量的解吸气才会倾泻到割理中,致使煤层气井产气量突然升高。煤层气井的产气压力低于解吸压力,而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其实就是地层水的饱和压力或泡点压力。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节流措施来控制煤层气井的产量变化,以达到稳产及保护煤层和生产管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煤岩 双重介质 割理 基质 毛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元陶瓷基体对改性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星 赵景鹏 +3 位作者 崔红 闫联生 孟祥利 张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0-824,832,共6页
采用有机锆聚合物树脂,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向C/C-SiC复合材料中引入ZrC或ZrB,超高温陶瓷相,研究了不同双元陶瓷基体对改性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ZrC(ZrB2)复相陶瓷呈现均匀弥散分布。... 采用有机锆聚合物树脂,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向C/C-SiC复合材料中引入ZrC或ZrB,超高温陶瓷相,研究了不同双元陶瓷基体对改性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ZrC(ZrB2)复相陶瓷呈现均匀弥散分布。与C/C—SiC-ZrC复合材料相比,C/C-SiC-ZrB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压缩强度均有小幅提升,分别提高了30.7%、23.4%、32.4%、25%,韧性断裂特征相对比较明显。在2100K、600s电弧风洞试验条件下,C/C-SiC-ZrB2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为1.67≤10^-6g/(cm^2·s),比C/C-SiC—ZrC复合材料降低了一个数量级。C/C-SiC—ZrB2复合材料烧蚀性能提高的原因是600~1100℃时,液态B2O3起到了良好的氧化保护作用;1100-1300℃时,硼硅酸盐阻碍了材料的深层次氧化;1300℃以上时,高粘度的ZrO2-SiO2玻璃态熔融层可有效阻止氧化性气氛深入材料内部,减缓材料的氧化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浸渍裂解法 双元陶瓷基体 改性C/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阶梯观测矩阵、对偶仿射尺度内点重构算法下的语音压缩感知 被引量:22
20
作者 叶蕾 杨震 +1 位作者 王天荆 孙林慧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4,共6页
基于语音信号在离散余弦域上的近似稀疏性,针对采用随机高斯观测矩阵及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语音压缩感知与重构时,重构零(近似零)系数定位能力差而导致重构效果不好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行阶梯矩阵做观测矩阵,用对偶仿射尺度内点重构算... 基于语音信号在离散余弦域上的近似稀疏性,针对采用随机高斯观测矩阵及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语音压缩感知与重构时,重构零(近似零)系数定位能力差而导致重构效果不好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行阶梯矩阵做观测矩阵,用对偶仿射尺度内点重构算法对语音进行压缩感知与重构,并对该算法下的重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语音压缩感知仿真结果表明,在离散余弦基下,压缩比(观测序列与原始序列样值数之比)为1∶4时,行阶梯观测矩阵下的平均重构信噪比比随机高斯观测矩阵下提高9.73dB,平均MOS分比随机高斯观测矩阵下提高1.2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离散余弦基 观测矩阵 行阶梯矩阵 对偶仿射尺度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