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1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铁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普 齐冬有 +5 位作者 王小可 陈鹤元 何昌毓 张巍 谢亚斌 张冬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9-2436,共8页
随着近年来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水泥基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要求日益提高。铁铝酸盐水泥是我国研发的“第三代水泥”,具有抗海水侵蚀的优异性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水干湿循环下铁铝酸盐水泥混凝土(FACC)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 随着近年来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水泥基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要求日益提高。铁铝酸盐水泥是我国研发的“第三代水泥”,具有抗海水侵蚀的优异性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水干湿循环下铁铝酸盐水泥混凝土(FACC)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OPCC)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并特别关注水胶比对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分析FACC和OPCC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立方体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法对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水干湿循环过程中,FACC的质量损失率较低,相对动弹性模量在海水干湿循环初期有所增加,随后趋于稳定,而OPCC的相对弹性模量则在海水干湿循环后期出现明显下降。抗压强度方面,FACC在海水干湿循环后有所增加,而OPCC则有所降低。总体上,FACC展现出比OPCC更优异的耐久性和更强的抗海水侵蚀性能。微观分析显示,FACC具有更低的孔隙率和更精细的孔隙结构,这有助于提高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酸盐水泥 海水干湿循环 质量损失率 相对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微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兔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与品质的变化研究
3
作者 尤香玲 王浩文 +4 位作者 徐向波 易宇文 邓静 蔡雪梅 吴华昌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兔肉水分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质构方面,兔肉经加工后,pH值、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显著升高。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31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加工过程中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加工有助于提高陈皮兔丁的营养品质。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经油炸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加,说明加热有助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的形成。基于VIP值共筛选出10种差异性风味物质,可作为区分不同加工阶段陈皮兔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陈皮兔丁加工工艺优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兔丁 加工过程 品质变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粉煤灰湿法脱硫条件优化与机理
4
作者 鞠恺 刘颖 +5 位作者 李新 任武昂 鱼郑 唐仁龙 金鹏康 孙丽萍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7-422,共16页
为考察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效果与机理,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对参数粉煤灰浆液固液质量比、SO_(2)体积分数、气体流量进行分析,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探索粉煤灰湿法脱硫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 为考察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效果与机理,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对参数粉煤灰浆液固液质量比、SO_(2)体积分数、气体流量进行分析,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探索粉煤灰湿法脱硫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固液质量比可以通过升高pH的方式来提升穿透时间、SO_(2)总吸附量与单位粉煤灰浆液吸附SO_(2)量,但当固液质量比超过1∶1后会出现穿透时间与SO_(2)吸附量下降的现象。随着SO_(2)体积分数增加,粉煤灰浆液对SO_(2)的吸附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_(2)体积分数为750×10^(-6)时取得最大吸附量64.35 mg,高SO_(2)体积分数能显著降低穿透时间。提升气体流量,穿透时间、SO_(2)总吸附量与单位质量粉煤灰浆液吸附SO_(2)量均有所降低。以A、B、C分别表示因素固液质量比、SO_(2)体积分数和气体流量,AB、AC、BC分别表示其是交互项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穿透时间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B、A、BC、AC、AB;影响SO_(2)总吸附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C、AB、BC、AC;影响单位质量粉煤灰浆液吸附SO_(2)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B、C、AB、AC、BC。最佳脱硫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为0.87、SO_(2)体积分数为472×10^(-6)、气体流量为1500 mL/min。对脱硫前后粉煤灰的XRF和SEM分析显示:脱硫后粉煤灰硫氧化物含量显著增多,原表面板状Ca(OH)_(2)生成了块状和针棒状物的CaSO_(4)·2H_(2)O和CaO·Al_(2)O_(3)·3CaSO_(4)·32H_(2)O。可能的脱硫机理为:粉煤灰在水中溶出大量Ca^(2+)和OH^(-)。SiO_(2)和Al2O_(3)在强碱条件下与Ca(OH)_(2)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凝物质(C-S-H和C-A-H凝胶)。当含硫烟气通入粉煤灰浆液中,SO_(2)转移至液相,形成H^(+),HSO_(3)^(-)和SO_(2)^(2-),H^(+)与粉煤灰浆液反应,使粉煤灰中含有的Ca^(2+)、Fe^(3+)等元素浸出并催化氧化溶解于粉煤灰浆液中的SO_(2)气体,生成H2SO4与CaSO_(4),CaSO_(4)与浆液中水分子结合后以CaSO_(4)·2H_(2)O形式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湿法脱硫 固液质量比 响应面分析 脱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鰤湿腌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陈俊斌 张雅洁 +5 位作者 谢松珍 王敏杰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刘寿春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4,共9页
以高体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温度(4、10、20℃)、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5%、10%、15%)对鱼肉湿腌过程中传质动力学的影响,测定鱼肉的质量变化、水分含量变化与盐含量变化,探讨腌制条件和传质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温度... 以高体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温度(4、10、20℃)、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5%、10%、15%)对鱼肉湿腌过程中传质动力学的影响,测定鱼肉的质量变化、水分含量变化与盐含量变化,探讨腌制条件和传质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温度与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可以改变高体鰤湿腌时的传质规律和动力学参数。相同温度下,随着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增加,有效扩散系数(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De)先增大后减小,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0%时De均最大,4、10、20℃下的De分别为3.69×10^(-10)、4.25×10^(-10)、4.49×10^(-10)m^(2)/s。相同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时,随着温度升高,De增大,10℃下De均位居第二,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5%、10%、15%时的De分别为4.08×10^(-10)、4.25×10^(-10)、3.06×10^(-10)m^(2)/s。因此,综合考虑质量安全、扩散速率、产量与腌制效率,得出高体鰤湿腌时比较适合的腌制条件为温度10℃、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0%、腌制时间6 h。此外,传质预测模型与扩散公式求得的动力学参数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应用于高体鰤的腌制;经过准确性验证,盐含量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高体鰤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鰤 湿腌 传质动力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MS/MS分析2种西洋参炮制品中皂苷类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荆野 梁力文 +5 位作者 戴雨霖 郑飞 王洋 黄鑫 郭云龙 越皓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4,I0002,共1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MS/MS)技术对生晒西洋参和红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差异成分分析比较2种西洋参炮制品中差异性皂苷。采用Supel...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MS/MS)技术对生晒西洋参和红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差异成分分析比较2种西洋参炮制品中差异性皂苷。采用Supelco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全扫描和二级质谱扫描。本实验鉴定了生晒西洋参和红西洋参中66种皂苷类成分,其中包括31种差异性皂苷。基于实验结果,通过总结4种类型皂苷的质谱碎裂规律,列举了部分皂苷可能的转化过程。该方法准确、高效,可为西洋参及其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质谱 生晒西洋参 红西洋参 皂苷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喷雾工质下微型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湿压缩特性研究
7
作者 曾维 李星剑 +2 位作者 徐嘉沛 李育隆 杨正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9,共14页
改善微型燃气轮机性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湿压缩技术通过向压气机内喷入冷却剂,利用液滴蒸发吸热降低压气机功耗,是提高微燃机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微型燃气轮机湿压缩过程,以NASA CC3离心压缩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FX软件... 改善微型燃气轮机性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湿压缩技术通过向压气机内喷入冷却剂,利用液滴蒸发吸热降低压气机功耗,是提高微燃机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微型燃气轮机湿压缩过程,以NASA CC3离心压缩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FX软件,选择拉格朗日颗粒追踪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压气机湿压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水和异辛烷为不同喷雾工质的条件下,湿压缩对压气机的压缩性能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辛烷和液态水湿压缩都能增大压气机流量,减少单位工质耗功,但不同液滴的蒸发特性导致湿压缩效果有所不同;异辛烷和液态水两种喷雾工质在湿压缩过程中内部流场分布基本一致;液滴直径小于20μm时,液态水湿压缩效果更好,当液滴直径大于20μm时,异辛烷湿压缩在增大主流流量和气流的冷却效果上显现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湿压缩 喷雾工质 压缩特性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距桨轴内油管结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武于哲 周瑞平 +2 位作者 钟欣荣 王钊 何书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共7页
近年来,调距桨轴内油管的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推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油管结构的振动机理对于理解故障成因、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调距桨轴内油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对复杂的流-... 近年来,调距桨轴内油管的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推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油管结构的振动机理对于理解故障成因、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调距桨轴内油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对复杂的流-固耦合结构附加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流体压力与流体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Hypermesh与Abaqus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对油管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舰船轴系运转频率范围内能准确模拟声固耦合算法的结果,满足调距桨轴内油管振动分析范围;并对调距桨轴内油管支承结构优化布置和流体压力对管壁的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了调距桨轴内油管振动的规律,为调距桨轴内油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距桨轴内油管 声固耦合法 附加质量法 湿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极片耦合的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
9
作者 王佳骏 曾月 +2 位作者 麻宏强 谢越 王圣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7,共11页
为解决对流干燥过程中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过程数值计算复杂的问题,综合考虑热风和基材铝板对湿涂层热-质传递特性的共同影响,基于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采用无网格并行方法建立三维热风-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提出湿涂层热-质... 为解决对流干燥过程中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过程数值计算复杂的问题,综合考虑热风和基材铝板对湿涂层热-质传递特性的共同影响,基于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采用无网格并行方法建立三维热风-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提出湿涂层热-质传递过程的差分计算方法。由于数理模型对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模拟计算时间长,为提高计算效率,基于相似理论提出缩尺模拟方法,并通过对比不同缩尺比例湿涂层的温、湿度变化规律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缩尺比例下湿涂层湿度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9;原尺模型的模拟时间为5 h,缩尺倍数为800的缩尺模型的模拟计算时间为2.77 h,相比原尺模型减少了44.6%,有效提高了数值计算效率。最后,基于缩尺模拟方法对数理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热风-极片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温、湿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均在±15%以内,仅个别数据点偏大,说明该模型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 湿涂层热-质传递数理模型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 差分计算方法 缩尺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消落带灰岩质量劣化特征
10
作者 张钟远 谭磊 +4 位作者 赵鹏 余姝 白林丰 曾德强 靳鹏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文章以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消落带灰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调查、回弹试验、声波波速测试、干湿循环试验和CT扫描等多源方法与技术,开展岩体(岩石)质量劣化、强度变化、微观劣化规律分析,系统研究该类岩体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 文章以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消落带灰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调查、回弹试验、声波波速测试、干湿循环试验和CT扫描等多源方法与技术,开展岩体(岩石)质量劣化、强度变化、微观劣化规律分析,系统研究该类岩体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灰岩劣化现象主要有裂隙扩展与新生、溶蚀/潜蚀和机械侵蚀3种类型;经历库水位升降周期后,库水位变动带岩体强度降低明显,且有浅表层劣化快、深层劣化较慢的规律;干湿循环条件下结构面、裂隙等缺陷的存在是岸坡岩体劣化的控制性因素;应力对裂隙的扩展作用要远大于溶蚀作用,岩体遭受劣化的主要机制是水流的溶蚀作用与应力断裂,其中应力是裂隙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岩石劣化过程中裂隙动态演化过程依次为表面孔隙增多,裂隙逐渐由表及里扩展延伸,岩样内部孔隙明显大幅度增多,裂隙结构面再扩展并不断增加其孔隙度使得裂隙显化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岩溶岸坡 水岩作用 岩体劣化 干湿循环试验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3年珠江口-江门海域总氮时空变化
11
作者 田洪阵 张政 +2 位作者 邓少福 杨佳 刘沁萍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了解其时空变化对近海海洋生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珠江口-江门海域为研究区,基于2021—2023年实测数据、2003—2023年MODIS和2017—2023年Sentinel-3遥感影像,筛选出与TN...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了解其时空变化对近海海洋生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珠江口-江门海域为研究区,基于2021—2023年实测数据、2003—2023年MODIS和2017—2023年Sentinel-3遥感影像,筛选出与TN质量浓度高相关性波段组合,构建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反演的TN,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下的时空特征。反演模型的精度良好(R^(2)为0.797~0.931)。反演结果显示:2003—2023年珠江口-江门海域TN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3—2015年质量浓度较高,2016年后显著下降;TN有明显丰∕枯季变化,入海口和浅水海域的年内变化明显。本研究通过遥感反演分析了研究区TN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可为近岸海域污染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江门海域 总氮质量浓度 随机森林回归 枯水期 丰水期 海洋污染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氧化法测定岩溶区水体中溶解有机碳同位素的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杨会 吴夏 +2 位作者 俞建国 唐伟 蓝高勇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27,共14页
溶解有机碳(DOC)是研究岩溶作用强度、岩溶碳源、汇特征与岩溶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利用岩溶区DOC碳同位素值(δ^(13)CDOC),可以精确计算岩溶流域的碳源和汇通量,这一参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至关重要。鉴于岩溶区水体中HCO_(3)^(−... 溶解有机碳(DOC)是研究岩溶作用强度、岩溶碳源、汇特征与岩溶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利用岩溶区DOC碳同位素值(δ^(13)CDOC),可以精确计算岩溶流域的碳源和汇通量,这一参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至关重要。鉴于岩溶区水体中HCO_(3)^(−)含量较高,DOC含量较低且组分复杂,目前湿氧化法应用于测定岩溶区域水体中δ^(13)CDOC值的检测方法尚未完善。本文采用GasBenchⅡ与同位素比质谱分析(IRMS)联用技术,探讨了湿氧化法测试岩溶水体中δ^(13)CDOC值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市售纯水、顶空瓶与大气的平衡方式、DOC-含量、水中碳酸氢根(HCO3)去除,研究了这些因素对44CO_(2)峰面积和δ^(13)CDOC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空白纯水产生的44CO_(2)峰面积存在显著差异,最大44CO_(2)峰面积是最小44CO_(2)峰面积的3.8倍。采用气密针与大气平衡的方式能增强样品信号强度,同时确保样品测试结果的内精度最优。水样用磷酸酸化至pH<3-时,可以消除岩溶水体中HCO_(3)^(−)的影响。使用氮吹仪在250mL/min流速下吹扫5~10min,可以去除酸化后可能存在的游离CO_(2)。在使用无菌双蒸水作为空白,气密针与大气平衡,磷酸酸化至pH<3,250mL/min流速吹扫5min的实验条件下,对于DOC含量大于2mg/L的岩溶区水样,经过空白校正,可以确保测试结果与标定参考值的偏差优于0.40‰。湿氧化法测定岩溶区水样中δ^(13)CDOC的结果与总有机碳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机方法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差值小于0.30‰。利用湿氧化法测试岩溶区高HCO3含量的δ^(13)CDOC样品能够满足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碳酸氢根 湿氧化法 同位素质谱法 空白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式QuEChERS-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风干牦牛肉中15种N-亚硝胺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寒 仝凯旋 +6 位作者 朱浙辉 谢瑜杰 吴兴强 常巧英 张红医 范春林 陈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473,共9页
建立了一步式QuEChERS自动提取和净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风干牦牛肉中15种N-亚硝胺的分析方法。样品水化后,经乙腈提取,加入4.0 g MgSO_(4)和1.0 g NaCl除水,经十八烷基硅烷(C_(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净化,采用DB-... 建立了一步式QuEChERS自动提取和净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风干牦牛肉中15种N-亚硝胺的分析方法。样品水化后,经乙腈提取,加入4.0 g MgSO_(4)和1.0 g NaCl除水,经十八烷基硅烷(C_(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净化,采用DB-Heavy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15种N-亚硝胺,在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N-亚硝胺分离性能良好,在0.1~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0;检出限(LOD)为0.05~0.20μg/kg,定量限(LOQ)为0.10~0.50μg/kg;在1倍、2倍和10倍LOQ 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4%~102.1%、80.6%~109.5%、83.0%~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6.0%。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2种不同加工工艺的市售样品,其中7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N-亚硝基二甲胺、N-亚硝基二异丁胺、N-亚硝基二正丁胺、N-亚硝基甲基苯胺、N-亚硝基乙基苯胺、N-亚硝基吡咯烷、N-亚硝基二苯胺)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平均含量为0.08~20.18μg/kg,且熟制风干牦牛肉中N-亚硝胺的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均高于传统生制风干牦牛肉。该方法实现了前处理的自动化,相较于其他传统方法,操作简单,实验效率高,人为影响因素小,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风干牦牛肉中15种N-亚硝胺的快速测定,为研究肉制品中N-亚硝胺的测定提供了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式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N-亚硝胺 风干牦牛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大气降水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辰龙 邢建伟 +1 位作者 袁华茂 宋金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5-1233,共9页
基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胶州湾沿岸的大气降水样品,分析降水主要水溶性离子(Na^(+)、K^(+)、Ca^(2+)、Mg^(2+)、NH^(4+)、F-、Cl^(-)、SO_(4)^(2-)、NO_(3)^(-)、MAS-(甲基磺酸根))的组成特征和湿沉降通量,评估其对近海营养成分输入... 基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胶州湾沿岸的大气降水样品,分析降水主要水溶性离子(Na^(+)、K^(+)、Ca^(2+)、Mg^(2+)、NH^(4+)、F-、Cl^(-)、SO_(4)^(2-)、NO_(3)^(-)、MAS-(甲基磺酸根))的组成特征和湿沉降通量,评估其对近海营养成分输入的贡献和潜在生态效应,并利用气团后向轨迹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解析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胶州湾大气降水雨量加权平均(Volume-weighted Mean,VWM)pH为6.41,电导率的VWM值为19.3μS/cm,降水中水溶性离子以Na^(+)、NH^(4+)、NO_(3)^(-)、Cl^(-)和SO_(4)^(2-)为主,在季节上呈现出冬春季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的特征,而湿沉降通量则因受降水量的控制而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55%).胶州湾区域大气降水共清除7274.6t水溶性离子,营养盐(主要为NH^(4+)和NO_(3)^(-),以氮计)沉降入海量达951.9t/a,表明降水在清洁大气的同时也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得到了观测期间控制胶州湾降水的4类主要气团,在不同季节,降水过程受到不同气团的影响,其中以来自华东地区和东北方向的气团的影响较大.基于PMF的源解析结果显示,胶州湾大气降水水溶性离子受到农业源、海洋源、扬尘源、生物质和垃圾燃烧源、工业和交通源5种来源的共同控制,其中以农业源排放的贡献最为突出(26.7%),而其他4种源的贡献大致相当.研究证实胶州湾大气环境受到复杂人为源排放、矿物沙尘以及海洋源排放的综合制约,而人为排放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湿沉降通量 大气降水 气团后向轨迹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碳酸钙相变微胶囊在海藻纤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聪珠 孙润军 +2 位作者 董洁 宋晓蕾 李永贵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3,共9页
使用石蜡作为相变的基础材料、碳酸钙为壁材,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功能良好的相变微胶囊,后与海藻酸钠共混后经湿法纺丝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海藻纤维。文章通过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芯壁质量比、搅拌速率、乳化剂类型及配比等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使用石蜡作为相变的基础材料、碳酸钙为壁材,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功能良好的相变微胶囊,后与海藻酸钠共混后经湿法纺丝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海藻纤维。文章通过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芯壁质量比、搅拌速率、乳化剂类型及配比等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分析了微胶囊和调温纤维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微胶囊芯壁质量比为1︰1、反应转速为1000 r/min、乳化剂为Span80+Tween80(1︰2)时,可得到粒径均匀、形貌良好、具有优异热性能的相变微胶囊;将其与4%的海藻酸钠、2%的PVA混合得到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可制备出良好调温功能的海藻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碳酸钙 芯壁质量比 海藻纤维 湿法纺丝 热焓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冻干西洋参抗氧化多肽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艺科 吴桐 +3 位作者 孙孟琪 万茜淋 张哲 杨洪梅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1-860,I0005,共11页
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MS)技术快速鉴定冻干西洋参多肽的氨基酸组成。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冻干西洋参粗蛋白,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酶解冻... 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MS)技术快速鉴定冻干西洋参多肽的氨基酸组成。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冻干西洋参粗蛋白,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酶解冻干西洋参粗蛋白的最佳蛋白酶,并用最佳蛋白酶将粗蛋白酶解,经3 ku截留分子质量的透析袋透析得到不同组分,采用蛋白液相分析系统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较好的组分。结果表明,选择胃蛋白酶酶解1 h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好,清除率为(56.02±2.01)%,且透析得到<3 ku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优于>3 ku组分和内源性肽组分。用蛋白液相分析系统对抗氧化活性较好的组分(<3 ku)进行分离,评价所得各组分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组分F1和F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经UHPLC-QOrbitrap MS/MS法鉴定,这2个组分均为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包括疏水氨基酸甘氨酸(Gly)、缬氨酸(Val)和亮氨酸(Leu),这可能是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原因。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鉴定冻干西洋参抗氧化多肽的组成,为揭示其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冻干西洋参 多肽 抗氧化活性 氨基酸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湿循环作用下节理砂岩重复剪切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景昱 詹润禾 +3 位作者 邓华锋 李建林 王文东 宛良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8-2157,共10页
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库处于金沙江典型干热河谷内,其岸坡消落带岩土体除经受库水位每年大幅升降以及汛期小幅频繁变化的影响外,还包括干热河谷高温低湿气候条件以及区域高频地震和水库地震的影响。为研究干热河谷地区消落带节理岩体... 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库处于金沙江典型干热河谷内,其岸坡消落带岩土体除经受库水位每年大幅升降以及汛期小幅频繁变化的影响外,还包括干热河谷高温低湿气候条件以及区域高频地震和水库地震的影响。为研究干热河谷地区消落带节理岩体的损伤劣化特性,在前期水-岩作用的研究基础上,以乌东德库区典型岸坡节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热湿循环作用下节理砂岩重复剪切试验,分析了节理岩体的剪切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和劣化机理,并分段建立了考虑热湿循环作用损伤的节理砂岩剪切本构模型。研究表明:(1)在热湿循环以及重复剪切作用下,节理砂岩的抗剪强度、剪切刚度、剪切重点剪胀值和屈服点剪切位移均呈现“快-缓-稳”的劣化趋势,其中在前3个循环周期内劣化幅度显著,劣化占比近70%,3~8个循环周期内劣化速率放缓,8个循环周期后劣化速率趋稳;(2)相比于干湿循环,热湿循环对岩石孔隙度和纵波波速的影响更大,且岩石颗粒间的连接作用在较高温度的影响下更易遭受破坏;(3)根据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特征,建立了以Goodman模型和Clough-Duncan双曲线模型分段修正描述的本构模型,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研究成果及方法可为干热河谷水库岩质岸坡消落带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水库消落带 热湿循环 节理岩体 劣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膜渗透浓缩对天然玫瑰冻干露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雨 李雪松 +2 位作者 单艳琴 张博雅 李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5,共8页
为探究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渗透汽化技术对玫瑰冻干露浓缩的影响,选取大马士革玫瑰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冻干露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分析,评价其感官属性和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玫瑰冻干露原液... 为探究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渗透汽化技术对玫瑰冻干露浓缩的影响,选取大马士革玫瑰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冻干露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分析,评价其感官属性和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玫瑰冻干露原液中检测出了54种香气物质,玫瑰特征性香气物质苯乙醇、香茅醇和香叶醇占比超过90%,极具利用价值。经过两次渗透浓缩后,玫瑰香气更加浓郁和典型,苯环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高,表现为玫瑰香气物质的总香气活度值提高20.47%,感官风味剖面分析也有相似的结果,花香的风味强度值占比由37%提升至51%,与偏最小二乘回归验证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感官标度打分法,发现二级渗透玫瑰冻干露的香气强度与市售玫瑰香精相似,100倍稀释后香气强度仍高于市售玫瑰苏打水,具有用于香精日化、饮料增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冻干露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薄膜振动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涛 何泽青 宋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8-437,共10页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圆柱状薄膜非线性振动方程并对其展开分析与试验验证.建立圆柱膜振动问题的控制方程组,依据薄膜振动物理方程与边界条件简化方程组并求解;得到圆柱膜非线性振动频率解析解,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其线性解析解进行验证...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圆柱状薄膜非线性振动方程并对其展开分析与试验验证.建立圆柱膜振动问题的控制方程组,依据薄膜振动物理方程与边界条件简化方程组并求解;得到圆柱膜非线性振动频率解析解,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其线性解析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结果误差较小,有限元方法适用于柔性薄膜结构模态分析.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式测振系统测试圆柱膜在空气环境中的振动频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圆柱膜干模态和湿模态振动频率并提取空气附加质量系数.结果表明,圆柱膜振动湿模态测试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地面空气附加质量对圆柱膜振动的影响与薄膜自身质量处于同一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湿模态 空气附加质量 曲率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环境下MKPC浆体干湿循环制度设计及性能评价
20
作者 李涛 何昱龙 +4 位作者 胡夏闽 侯宇颖 吴嵌嵌 彭思远 杨建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评价硫酸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根据GB/T 3810.3—2016测试方法,通过真空保水和不同温度的真空烘干试验,设计出适用于MKPC浆体试件的干湿制度。遵循设计的干湿制度,测试MKPC试件在硫酸盐... 为评价硫酸盐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根据GB/T 3810.3—2016测试方法,通过真空保水和不同温度的真空烘干试验,设计出适用于MKPC浆体试件的干湿制度。遵循设计的干湿制度,测试MKPC试件在硫酸盐环境下进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全浸泡不同龄期的质量损失、强度变化。试验结果如下:经过反复试验,以相邻两次质量变化率<0.1%为标准,设计出MKPC试件1个干湿循环周期为72 h。MKPC试件在5%Na_(2)SO_(4)溶液干湿循环120次后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较未干湿循环试件的强度分别下降24.44%、18.63%,质量损失为4.12%;在5%Na_(2)SO_(4)溶液浸泡360 d后,MKPC试件的抗折强度较未浸泡的强度下降1.23%,抗压强度较未浸泡的试件强度增加1.11%,质量损失为1.54%。因此,MKPC试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对抗折强度变化和质量损失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硫酸盐侵蚀 干湿循环 强度 质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