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交替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释放速率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虎彬 李荣富 +3 位作者 吴永明 姚忠 刘亚军 刘丽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76,共9页
沉积物是湖泊水环境磷的重要内源,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波动剧烈,这种季节性干湿交替对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选择鄱阳湖抚河入湖口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根粉砂壤土沉积柱与6根砂土沉积柱,室... 沉积物是湖泊水环境磷的重要内源,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波动剧烈,这种季节性干湿交替对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选择鄱阳湖抚河入湖口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根粉砂壤土沉积柱与6根砂土沉积柱,室内模拟干湿交替及长期淹水两种情景并开展了45 d的培养试验,探讨了干湿交替对沉积物磷的形态与内源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湿交替促进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磷,释放磷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磷,粉砂壤土与砂土沉积物总磷释放速率最大可达2.59 mg/(m^(2)·d)与1.97 mg/(m^(2)·d),是长期淹水沉积物总磷释放速率的4~5倍;(2)干湿交替条件下沉积物中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减少,弱吸附态无机磷(WA-Pi)、潜在活性有机磷(PA-Po)等易释放的磷含量增加,中活性有机磷(MA-Po)增加,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非活性有机磷(NA-Po)等较稳定的磷无显著变化;(3)长期淹水沉积物中Fe/Al-Pi增加,与Fe/Al-Pi能够相互转化的MA-Po减小,易释放的磷(WA-Pi、PA-Pi、PA-Po)及较稳定的磷(Ca-Pi、NA-Po)无显著变化。分析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会促进Fe/Al-Pi向MA-Po转化,并进一步转化为易释放的WA-P、PA-Po,促进底泥内源磷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内源释放 干湿交替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磷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郭树芳 许稳 +2 位作者 翟丽梅 刘宏斌 雷宝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01-2911,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P)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洱海流域典型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干沉降和湿沉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蔬菜系统PM2.5浓度均值为4... 为明确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P)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洱海流域典型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干沉降和湿沉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蔬菜系统PM2.5浓度均值为41.6μg·m^(-3),显著(P<0.05)高于水旱轮作系统(34.9μg·m^(-3))。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总磷(TP)干沉降量分别为0.233 kg·hm^(-2)和0.084 kg·hm^(-2),可溶性总磷(DTP)占90%以上,主要分布在冬季和春季(1—4月),且蔬菜系统显著(P<0.01)高于水旱轮作系统。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TP湿沉降量分别为0.72 kg·hm^(-2)和0.91 kg·hm^(-2),以DTP沉降为主。蔬菜和水旱轮作两种农田生态系统的TP沉降均以湿沉降为主,分别占75.6%和91.6%,其中夏季和秋季(6—11月)沉降量分别占年沉降总量的70.7%和76.4%。风速、干沉降中磷浓度、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是磷干沉降的关键影响因素,风速、大气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是磷湿沉降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见,作物种植模式和气象因素等影响了PM2.5、降雨量和磷沉降速率等,进而改变了不同农田系统磷干沉降和湿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田生态系统 磷沉降 干沉降 湿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典型防护林对查干淖尔干盐湖沙化地表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蔡佳乐 蒙仲举 +3 位作者 罗建国 孟芮冰 祁帅 阿拉腾陶格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7,196,共10页
[目的]探究查干淖尔干盐湖附近沙化土地防护林下的土壤机械组成与生态效应,为当地的防护林建设与沙化土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持。[方法]以查干淖尔干盐湖南缘沙地柽柳和梭梭两种防护林的带间、根颈和冠幅下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样... [目的]探究查干淖尔干盐湖附近沙化土地防护林下的土壤机械组成与生态效应,为当地的防护林建设与沙化土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持。[方法]以查干淖尔干盐湖南缘沙地柽柳和梭梭两种防护林的带间、根颈和冠幅下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得出,计算并分析了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和分形维数等粒度参数。[结果](1)研究区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相较于裸沙地(CK),柽柳和梭梭(带间、根颈、冠幅下)黏粉粒总含量分别增加了5.19%,0.59%,20.44%和1.53%,3.93%,4.32%,其中在冠幅下表现最为明显。(2)防护林下的土壤分选性较差,偏度均为正偏,向着尖窄方向发展;分形维数介于2.13~2.70,两种防护林冠幅下的分形维数均高于带间与根颈,与对照相比,防护林下土壤粒径整体向细粒趋势发展。(3)土壤粒度频率显示防护林各位置斜率均偏低,表明两种防护林的颗粒径级丰富度优于对照。[结论]各粒度参数及分维值反映两防护林对于当地沙化土壤有改良作用,柽柳防护林下土壤细粒化趋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淖尔干盐湖 防护林 柽柳 梭梭 粒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区植被特征与地表输沙量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树江 杨自辉 +6 位作者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樊宝丽 张逸君 李易珺 王明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研究对象,选择9种典型立地类型,开展群落组成、植被数量特征、地表风沙流输沙量的观测分析,研究了植被特征与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土湖干涸湖底主要风沙区灌木层植物4种,隶属4科4属;草本层植物11种,隶属... 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研究对象,选择9种典型立地类型,开展群落组成、植被数量特征、地表风沙流输沙量的观测分析,研究了植被特征与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土湖干涸湖底主要风沙区灌木层植物4种,隶属4科4属;草本层植物11种,隶属4科11属,灌木层平均盖度为11.2%,草本层平均盖度6.5%,植被稀疏,物种建群种单一。不同立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且存在差异性,其中流动沙丘白刺灌丛、固定沙丘白刺灌丛、荒地盐爪爪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固定沙丘白刺灌丛、流动沙丘白刺灌丛、湖底滩地植被分布较均匀。9种立地类型地表风沙流输沙量监测期各月呈现湖底滩地累计输沙量最大,湖底盐爪爪群落和流动沙丘白刺灌丛次之,且上述3种类型输沙量与其他6种立地类型输沙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湖底植被特征中灌木层盖度与地表平均输沙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干涸湖底 植被特征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枯水期入湖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薇 霍军军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依据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方法,对该时段内枯水期入湖径流的趋势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化规律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957—201... 依据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方法,对该时段内枯水期入湖径流的趋势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化规律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各站点枯水期径流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幅度约为0.199/a,且在0.1的显著水平下,万家埠站、梅港站、虎山站枯水期径流增加趋势显著;鄱阳湖流域各站点的枯水期径流变化具有较显著的周期特征,其中21 a为鄱阳湖流域枯水期径流变化主周期,各站点径流变化还存在5,12,28 a的变化小周期。鄱阳湖流域枯水期径流的周期规律的研究,为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枯水期 径流 Mann-Kendall检验法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特枯年洞庭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小虎 刘亚 陈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2022年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区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直接导致汛期洞庭湖区洲滩大面积提前出露,从而对洲滩湿地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变化对湿... 2022年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区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直接导致汛期洞庭湖区洲滩大面积提前出露,从而对洲滩湿地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变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2022年1~6月城陵矶站水位一般高于2003~2021年同期水位值,7月份开始城陵矶站水位持续走低,水位由7月初的30.40 m下降至9月30日的19.43 m;(2)除10月上旬城陵矶站水位抬高外,其他月份该站水位基本变化不大;(3)与2013~2021年相比,2022年7~11月份湖区洲滩面积分别增加了340,680,860,660 km^(2)及510 km^(2);(4)湖区洲滩面积不断增大引起苔草类和芦苇群落生物量不断向水深区域增加,导致沉水植被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不利于耐旱能力较差的植物生长繁殖与以鱼类、沉水类植物为食的鸟类捕食,同时一旦来年汛期水量较大,将有可能导致东方田鼠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面积 湿地环境 特枯年 汛期反枯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旱季、雨季水体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朱红霞 陈效民 方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96-2400,共5页
面源污染物越来越成为导致太湖地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SPSS进行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旱季和雨季水质污染状况的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总氮、铵态氮超标最为严重,其中总氮含量雨季... 面源污染物越来越成为导致太湖地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SPSS进行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旱季和雨季水质污染状况的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总氮、铵态氮超标最为严重,其中总氮含量雨季明显大于旱季;辛庄地区地下水中总磷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宜兴和王庄的地下水。研究区域内太湖的磷污染比灌溉水和城市河水严重,且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地表水水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氮、磷营养盐以及CODMn,影响地表水质的主要氮盐为铵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旱季 雨季 水体污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卤水侵蚀喷射混凝土宏观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牛荻涛 袁斌 王家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3,共7页
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普通喷射混凝土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相对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损伤层厚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干湿循环+盐湖卤水侵蚀)共同作用下喷射混凝土的宏观性... 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普通喷射混凝土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相对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损伤层厚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干湿循环+盐湖卤水侵蚀)共同作用下喷射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宏观性能方面,质量损失率、相对抗压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均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损伤层厚度为普通混凝土<普通喷射混凝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微观结构方面,喷射混凝土中发现的侵蚀产物硅灰石膏,其CO_3^(2-)来源于混凝土内部分含碳酸盐骨料或干燥过程中发生的碳化,由于侵蚀前普通混凝土和普通喷射混凝土存在很多毛细孔,导致其比受钢纤维约束而较为致密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更易遭受盐湖卤水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混凝土 干湿循环 盐湖卤水侵蚀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库环保疏浚底泥的脱水干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戴鼎立 何圣兵 +1 位作者 陈雪初 杨峰峰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80-85,共6页
污染湖库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污染底泥含水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快速脱水干化,尤其是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会长时间占用堆场土地资源,不利于疏浚底泥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由此导致湖库底泥环保疏浚工作... 污染湖库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污染底泥含水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快速脱水干化,尤其是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会长时间占用堆场土地资源,不利于疏浚底泥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由此导致湖库底泥环保疏浚工作难以大规模地开展。该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不同底泥干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大规模环保疏浚工程中底泥脱水干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湖库污染底泥 脱水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干重的换算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健 高子涵 +2 位作者 马行厚 李德亮 肖调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36,共4页
为建立简单易行的河蚬干重换算方法,对大通湖河蚬的3个形态参数(壳长、壳宽、壳高)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蚬的去壳干重或无灰干重与3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可用y=axb表示,其中,壳宽对无灰... 为建立简单易行的河蚬干重换算方法,对大通湖河蚬的3个形态参数(壳长、壳宽、壳高)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蚬的去壳干重或无灰干重与3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可用y=axb表示,其中,壳宽对无灰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百分误差率较低(PE=24.6%),而壳宽对去壳干重及壳长和壳高对干重的PE范围为29.7%~40.5%;带壳湿重对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换算效果均好于其他参数(PE分别为22.8%和21.7%)。综合分析,大通湖河蚬干重可首选带壳湿重通过方程y=ax直接换算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形态参数 带壳干重 带壳湿重 去壳干重 无灰干重 大通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枯水年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卫 况润元 +1 位作者 袁秀华 李文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72,共5页
鉴于鄱阳湖受季风气候影响导致湖面面积及湖水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幅较大、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利用MODIS影像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2001、2006、2011年三个干旱年份的湖区水域面积进行季节和年际变化分析,进而建立了鄱阳湖水域面积—... 鉴于鄱阳湖受季风气候影响导致湖面面积及湖水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幅较大、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利用MODIS影像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2001、2006、2011年三个干旱年份的湖区水域面积进行季节和年际变化分析,进而建立了鄱阳湖水域面积—水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湖区面积—水位关系的多项式模型相关性最好(R2=0.941 4);21世纪以来,湖区水域面积在波动中缩小,各干旱年的变化特征均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MODIS影像 水域面积 干旱年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涸湖底不同下垫面的风沙流输沙通量
12
作者 郭树江 杨自辉 +6 位作者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樊宝丽 张逸君 李易珺 安富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1,共9页
【目的】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对象,选择典型风沙区不同下垫面开展风沙流输沙通量观测,分析风沙流输沙通量空间差异性及风沙流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期揭示湖底盐碱沉积物风沙流输沙通量特征,为湖底盐碱化荒漠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以青土湖干涸湖底为对象,选择典型风沙区不同下垫面开展风沙流输沙通量观测,分析风沙流输沙通量空间差异性及风沙流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期揭示湖底盐碱沉积物风沙流输沙通量特征,为湖底盐碱化荒漠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土湖为研究区,利用风沙流流量计测定9种下垫面的风沙流输沙通量并研究其与风速的关系,分析风沙流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结果】不同下垫面的地表0~50 cm高度范围内风沙流平均输沙通量表现为湖底滩地>湖底盐爪爪群落>流动白刺灌丛>盐碱沙地梭梭林>荒地盐爪爪群落>半固定白刺灌丛>流动沙地梭梭林>稳定白刺灌丛>固定白刺灌丛;不同下垫面风沙流平均输沙通量均与大于5.0 m·s^(-1)平均风速正相关且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但相关性有差异;湖底风沙流颗粒物以细砂粒为主,颗粒物平均粒径最大的为湖底滩地,最小的为荒地盐爪爪群落。【结论】在9种下垫面中,湖底滩地、湖底盐爪爪群落、流动白刺灌丛地表输沙通量较大,是湖底重要的风沙运动区,应积极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控制沙源流动;荒地盐爪爪群落地表风沙流颗粒物粒径小,在强风作用下更易被吹起,增加空气气溶胶含量,污染大气环境,建议栽植耐盐碱的灌木植物来提高植被盖度,降低地表风速,减少起尘量;其余5种下垫面类型地表植被盖度较高或地表结皮较为稳定,输沙通量较小,可采取封禁保护,让其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干涸湖底 风沙流 输沙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市邛海湖鹅掌河入湖口枯水期水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040-17042,共3页
研究以西昌邛海湖南侧入口支流——鹅掌河2005~2008年枯水期入湖水质为研究对象,以国标法为检测标准,通过对流域枯水期入湖水的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的实验检测与肯达尔检验科学核算,得出这一流域近几... 研究以西昌邛海湖南侧入口支流——鹅掌河2005~2008年枯水期入湖水质为研究对象,以国标法为检测标准,通过对流域枯水期入湖水的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的实验检测与肯达尔检验科学核算,得出这一流域近几年枯水期入湖水质状况除TP外,其他指标均为地表水Ⅰ类~Ⅱ类,TP略超地表水Ⅱ类标准,但总体较好。以鹅掌河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为依据,分析了对鹅掌河流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源,希望为鹅掌河流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海湖 鹅掌河 枯水期 水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邛海湖官坝河入湖口枯水期水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9-312,共4页
对西昌邛海湖支流官坝河入湖口枯水期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官坝河的总氮、总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5d生化需氧量呈上升趋势。点源污染是邛海湖营养元素含量逐年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邛海湖 官坝河 枯水期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枢纽运用后鄱阳湖的水位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婷婷 陈界仁 任莎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41-45,共5页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前后鄱阳湖水位的变化特性,分析了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和康山5个水文站1964-2016年的水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除湖口站的年最低水位为显著增大的变化趋势外,其余4站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及年平均水位以及湖...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前后鄱阳湖水位的变化特性,分析了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和康山5个水文站1964-2016年的水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除湖口站的年最低水位为显著增大的变化趋势外,其余4站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及年平均水位以及湖口站年最高水位和年平均水位均为下降的变化趋势;鄱阳湖枯水期10月份水位变幅最大,从10月至次年3月枯水水位变幅递减,除湖口站外,其余4站3月水位变幅最小;枯水期鄱阳湖区的水位变化幅度呈北高南低的状态,12月至次年3月,星子站的月均水位变化幅度小于都昌站的月均水位变化幅度,枯季湖口水位较建库前有所抬高;鄱阳湖枯水时间延长,平均延长了41 d,枯水出现时间呈波动提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鄱阳湖 水位变化 枯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闸控制湖泊分期分级旱限水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小凤 章启兵 +1 位作者 王再明 李瑞 《江淮水利科技》 2022年第1期32-34,38,共4页
干旱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旱限水位是做好水源工程抗旱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综合考虑湖泊上游来水、区间用水、通航等因素,提出了有闸控制湖泊分期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 干旱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旱限水位是做好水源工程抗旱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综合考虑湖泊上游来水、区间用水、通航等因素,提出了有闸控制湖泊分期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分方法,并以女山湖为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旱限水位和旱枯水位的划分基本符合女山湖的实际情况,能够为区域防旱抗旱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闸控制湖泊 旱限水位 旱枯水位 女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枯期水位与湿地生态响应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红清 王岚 《中国水利》 2018年第11期23-26,共4页
鄱阳湖湿地具有动态变化、开放和类型多样等特点,湿地植物、湿地鸟类和湿地类型等多样性极为丰富。采用机理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枯水期不同水位与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响应关系,从维护鄱阳湖湿地系统开放、生境多样性和冬候鸟栖息地保护等方... 鄱阳湖湿地具有动态变化、开放和类型多样等特点,湿地植物、湿地鸟类和湿地类型等多样性极为丰富。采用机理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枯水期不同水位与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响应关系,从维护鄱阳湖湿地系统开放、生境多样性和冬候鸟栖息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鄱阳湖枯期水位调控、湿地监测与观测、科研等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鄱阳湖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的协调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保护 枯期水位 湿地生态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戴凌全 蔡卓森 +3 位作者 刘海波 戴会超 王煜 汤正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170-175,共6页
洞庭湖枯水期面临的持续低水位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三峡水库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洞庭湖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的空间差异,拟定3种水库典型消落方案,即提前消落、... 洞庭湖枯水期面临的持续低水位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三峡水库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洞庭湖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的空间差异,拟定3种水库典型消落方案,即提前消落、均匀消落、高水位消落;依托构建的江湖一体化耦合水动力模型分析不同消落方式对洞庭湖补水效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评估不同方案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消落和高水位消落方式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东洞庭湖北部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东洞庭湖南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影响较小;提前消落较均匀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提高0.12m,对应的三峡发电量减小0.30%,而高水位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降低0.09m,发电量增加0.28%。研究成果可为兼顾洞庭湖生态补水的三峡水库消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期 生态补水调度 空间分布 不同运行方式 三峡水库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制度对隧道窑淤泥烧结砌块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梅浩 张亚梅 +2 位作者 张培根 施锦杰 孙正明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某工厂成型的淤泥坯体为试样,在隧道干燥窑中,通过调整推车的速度得到3种不同干燥制度下的干坯,对比3组干坯的外观质量、残余含水量、抗压强度和烧结砌块的性能,得到最优的窑车速度。结果表明,在干燥窑中,因1~#~16~#车位范围内的温度... 以某工厂成型的淤泥坯体为试样,在隧道干燥窑中,通过调整推车的速度得到3种不同干燥制度下的干坯,对比3组干坯的外观质量、残余含水量、抗压强度和烧结砌块的性能,得到最优的窑车速度。结果表明,在干燥窑中,因1~#~16~#车位范围内的温度低、湿度大,对坯体的干燥作用甚微,因此,直接从16~#车位开始干燥,推车在每个车位停留2.5 h,能获得具有较好外观质量的干坯,干坯的残余含水率为2.7%,抗压强度为1.6 MPa;烧结砌块表面平整无缺陷,抗压强度达到5.3 MPa,符合GB 26538—2011《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中MU5强度等级要求。为了提高实际生产中的干燥效率,可以在干燥窑前端和末端分别加大排湿量,增加热源,充分利用干燥窑空间,缩短干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淤泥 砌块 干燥窑 干燥制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通江湖泊演变及其影响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仕明 胡呈维 +2 位作者 渠庚 柴朝晖 栾华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23,共9页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两大通江湖泊洞庭湖与鄱阳湖水沙输移规律、冲淤演变规律及对洪枯调控功能的影响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自然...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两大通江湖泊洞庭湖与鄱阳湖水沙输移规律、冲淤演变规律及对洪枯调控功能的影响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自然和人为影响下两湖演变机制量化揭示,包括资料匮乏时期两湖的演变过程、各种自然因素对两湖冲淤演变的影响的识别、人类活动加剧时期两湖的自然冲淤过程等;②两湖未来长历时、大范围冲淤情势变化趋势预测,实现从两湖泥沙淤积总量预测到淤积时空分布格局变化预测转变;③两湖演变对洪枯调控功能影响的指标化评估,包括表征湖泊洪枯调控功能的指标研究及其与两湖未来不同冲淤情景的响应关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演变 冲淤格局 江湖关系 未来冲淤情景 洪枯调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