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in tumor therapy 被引量:2
1
作者 Ruo-Nan Li Xian-Hong Da +3 位作者 Xiang Li Yun-Shu Lu Fen-Fen Gu Yan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7-93,共7页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re mainly the poor control of drug release. 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 have super-paramagnetic behaviors which are preferred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targeted drug del...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re mainly the poor control of drug release. 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 have super-paramagnetic behaviors which are preferred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besides, in magnetic recording, catalysis, and others. MNPs, due to high magnetization response, can be manipulated by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 to penetrate directly into the tumor, thus they can act as ideal drug carriers. MNPs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because of their high surface-to-volume ratio and porosity. The drug delivery in tumor therapy is related to the sizes, shapes, and surface coatings of MNPs as carriers. Therefore,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summarize the effects of the sizes, shapes, and surface coatings of MNPs on drug delivery, then discuss three types of drug release systems, i.e., p H-controlled, temperature-controlled, and magnetic-controlled drug release systems, and finally compare the principle of passive drug release with that of active drug release in tumo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UMOR drug carriers targeted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紫杉醇-四氧化三铁-载药脂质体复合体微粒磁靶向脑内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润民 梁超 +5 位作者 赵明 张嘉靖 易林华 傅相平 常津 李安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03-106,8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紫杉醇-四氧化三铁-载药脂质体复合体微粒在磁场作用下在脑内的定向分布趋向。方法用壳聚糖、胆固醇、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紫杉醇制成载药复合体微粒,通过体外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磁力计观察其形态和磁感应性。经尾静脉注入实... 目的探讨磁性紫杉醇-四氧化三铁-载药脂质体复合体微粒在磁场作用下在脑内的定向分布趋向。方法用壳聚糖、胆固醇、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紫杉醇制成载药复合体微粒,通过体外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磁力计观察其形态和磁感应性。经尾静脉注入实验大鼠体内,头部一侧外加永磁磁场1 h。取大脑皮质,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磁微粒在脑内的分布情况;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脑组织内紫杉醇含量。结果磁性紫杉醇-四氧化三铁-载药脂质体复合体微粒系统粒径15 nm左右,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积聚于靶区。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动物脑毛细血管外周和脑组织细胞内有铁微粒进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磁场靶区脑组织内紫杉醇浓度是对照组的5倍以上。结论磁性紫杉醇-四氧化三铁-载药脂质体复合体微粒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超顺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驱动下可通过血-脑屏障定向分布于脑组织细胞间质并进入细胞内,显著提高靶区化学治疗药物浓度,提高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四氧化三铁 脂质体复合体 载药系统 磁靶向 化学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纺丝技术在新型载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焕岭 申夏夏 朱利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12-117,共6页
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载药系统不断更新。继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之后,载药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载药系统,通过调控纤维的材料和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单一给药系统的给药功能,还... 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载药系统不断更新。继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之后,载药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载药系统,通过调控纤维的材料和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单一给药系统的给药功能,还能够实现复合给药功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湿法纺丝作为一种成熟的化纤制备工艺,适合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蚕丝蛋白等一些生物医用材料的纤维成型,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已成为研究热点。对湿纺丝纤维作为新型载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湿法纺丝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纺丝 纤维 载药系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负载庆大霉素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郜成莹 叶建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制备了庆大霉素/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研究了药物缓释效果及载入庆大霉素对骨水泥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庆大霉素/磷酸钙骨水泥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随着庆大霉素的载入,骨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但当载入量达到5%... 制备了庆大霉素/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研究了药物缓释效果及载入庆大霉素对骨水泥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庆大霉素/磷酸钙骨水泥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随着庆大霉素的载入,骨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但当载入量达到5%时,骨水泥的凝结时间又缩短至15min,继续增大药物含量,凝结时间又略有延长。低载药量(1%)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再继续增大载药量,体系的抗压强度又逐渐下降。庆大霉素的加入对骨水泥的最终水化产物没有明显影响,水化产物都是弱结晶的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的载入量为3%~5%时,庆大霉素/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系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庆大霉素 药物载体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丽 方亮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8-1002,共5页
目的介绍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共31篇,从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控制药物释放以及... 目的介绍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共31篇,从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控制药物释放以及定位给药等优点,在药物的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结论纳米药物载体为药物的经皮通透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载体 经皮给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建平 姚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近年来现代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型载体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内外生物学载体给药系统、无机载体给药系统、智能型载体给药系统、磁性的微粒载体给药系统和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现代药刺学 新载体 给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芦殿香 樊渝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40-1545,共6页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普鲁兰多糖作为药物释放系统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药物释放系统 载体材料 普鲁兰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胶甲氨蝶呤缓释药粒在兔的体外和体内实验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波 韩大庆 吴景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载体的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对抗肿瘤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1)配制抗肿瘤药物与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混合制剂。(2)纤维蛋白胶缓释药粒体外试验。(3)动物实验:把纤维蛋白胶甲氨蝶呤缓释药粒植入兔胫骨上端进行体内释放...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载体的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对抗肿瘤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1)配制抗肿瘤药物与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混合制剂。(2)纤维蛋白胶缓释药粒体外试验。(3)动物实验:把纤维蛋白胶甲氨蝶呤缓释药粒植入兔胫骨上端进行体内释放实验,并与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比较。结果:(1) 纤维蛋白胶MTX缓释剂的药物释放与纤维蛋白浓度有关。体内外试验表明在释放初始时低及高纤维蛋白浓度组均有较高药物释放,后期药物释放量与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2)三组低、中、高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缓释药粒,可使MTX在局部骨组织中维持有效含量达3周,中浓度组在第4周仍有较高有效含量。且骨组织中最高含量是静脉注射相同剂量时骨含量300倍以上,但血浆峰值浓度仅为静脉组血浆峰值七分之一以下。结论:(1)纤维蛋白胶体浓度变化不仅影响胶体密度,而且影响所含药物浓度。药物释放量与两者相互作用有关。(2)三种低、中、高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体与MTX制成的缓释药粒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该缓释药粒 MTX的1次局部用量可超过静脉注射1次用量的7倍以上,能较好的满足骨肿瘤局部化疗用药量大,维持时间较长,血浆药物浓度低,全身反应小的用药要求。(3)维持骨肿瘤局部较高的药物含量,及较长的时间宜选取用中等浓度的纤维蛋白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纤维蛋白胶 药物缓释系统 局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响应性基因载体及其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晶 刘健 许海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获得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们致力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但其递送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改善其靶向性及特异性,并调控其在体内及细胞内的动态,研发具有响应... 获得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们致力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但其递送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改善其靶向性及特异性,并调控其在体内及细胞内的动态,研发具有响应机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信号功能的非病毒载体,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信号的性质及来源上,将非病毒基因载体分为响应外部物理信号和响应内部化学与生物信号;从响应模式上,将其分为响应单一信号和响应多种信号。系统阐述了此类载体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并对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应答 刺激响应性 非病毒基因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皮给药制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金兰 蒋海明 聂珍媛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4-498,共5页
药物的透皮给药主要受到药物的分子量和亲水/油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药物制成前体药物,或用脂质体、传递体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将其包埋等措施改变药物的亲水/油性,同时,辅以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电致孔等物理促渗方法以及氮酮和丙二醇等... 药物的透皮给药主要受到药物的分子量和亲水/油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药物制成前体药物,或用脂质体、传递体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将其包埋等措施改变药物的亲水/油性,同时,辅以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电致孔等物理促渗方法以及氮酮和丙二醇等化学促渗剂,可有效提高药物(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复方中药)经皮给药效率.因此,有效的透皮给药制剂必须从药物、药物载体、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粘性支撑材料等各组成入手,结合药理与疗效等进行综合研制.此外,阐明了典型中西药透皮给药制剂的给药机理和特点,对国内外有关中西药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各组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制剂 中药 生物大分子药物 药物载体 透皮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载体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燕 唐小斗 戴亚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9-61,44,共4页
总结和评述了用于药物缓释体系中作为药物载体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应用。
关键词 药物缓释体系 药物载体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聚酯 官能化环糊精 聚酰胺 聚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莎莎 赵僧群 +2 位作者 刘冰弥 刘宇 李丽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0-486,共7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新兴的材料,也称为配位聚合物,具有许多作为药物载体所需的特性,近年来已经成为药物存储和传递重要的候选材料。通常合成的纳米MOFs难以满足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表面修饰可以提高MOFs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新兴的材料,也称为配位聚合物,具有许多作为药物载体所需的特性,近年来已经成为药物存储和传递重要的候选材料。通常合成的纳米MOFs难以满足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表面修饰可以提高MOFs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可以协助药物跨过生理障碍,实现MOFs的口服给药;另外通过表面改性也可以减缓MOFs的降解,实现缓释给药;通过进一步修饰还可以增加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富集,实现靶向治疗。表面修饰对于MOFs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比较常见的MOFs表面修饰材料有聚乙二醇、二氧化硅、环糊精、肝素、壳聚糖,以及其他靶向修饰材料,如叶酸、DNA、甘草次酸等。介绍了药物载体MOFs常见的表面修饰材料,及通过这些材料修饰后赋予MOFs的优良性能,并举例阐述了修饰后的MOFs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为MOFs作为药物载体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表面修饰 药物载体 药物传输系统 新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嘉兰 王悦敏 +2 位作者 牛亚伟 董晓婷 秦凌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0-165,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40~100nm的囊状小泡,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作为天然内源性的物质转运载体,采用外泌体负载药物具有毒性低、无免疫原性、渗透性好等优势,目前,外泌体已成功负载小分子化学药物、基因药... 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40~100nm的囊状小泡,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作为天然内源性的物质转运载体,采用外泌体负载药物具有毒性低、无免疫原性、渗透性好等优势,目前,外泌体已成功负载小分子化学药物、基因药物用于治疗肿瘤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文章将基于外泌体的发展情况就外泌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肿瘤归巢特性及其肿瘤靶向治疗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艾 张添源 高建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4,共1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系统 药物载体 基因靶向 肿瘤 间充质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糊精的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沙沙 王秀菊 +1 位作者 杜锦阁 王曼曼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7-1663,共7页
药物载体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靶向输送药物,减少药物降解及降低毒副作用等特点,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各种药物载体不断出现,其中由环糊精构筑的超分子体系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从基于环糊精的轮烷/聚轮烷、聚合... 药物载体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靶向输送药物,减少药物降解及降低毒副作用等特点,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各种药物载体不断出现,其中由环糊精构筑的超分子体系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从基于环糊精的轮烷/聚轮烷、聚合物、纳米体系、脂质体以及水凝胶等方面对近几年来环糊精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丰富药物载体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药物载体 轮烷/聚轮烷 纳米体系 脂质体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合物载体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冯波 朱超 +2 位作者 张禹 宋梦瑶 艾照全 《胶体与聚合物》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椭球状立体结构,分子内部呈多孔状,外围富集大量的末端活性基团,结构紧凑,整个分子无链段缠绕,溶液和熔体粘度低、反应活性高、溶解性好、低毒、可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研究价...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椭球状立体结构,分子内部呈多孔状,外围富集大量的末端活性基团,结构紧凑,整个分子无链段缠绕,溶液和熔体粘度低、反应活性高、溶解性好、低毒、可生物降解、无免疫原性,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对超支化聚合物作为高分子药物载体材料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释放体系 超支化聚合物 支化度 胶束特性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小板及其膜的仿生递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剑培 徐群为 +1 位作者 王晓琪 辛洪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3-659,共7页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固有成分,在机体各类生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血小板及其膜的仿生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血小板及其膜仿生递药系统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血液循环时间长和体内靶向性强等优...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固有成分,在机体各类生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血小板及其膜的仿生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血小板及其膜仿生递药系统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血液循环时间长和体内靶向性强等优势。本文介绍了基于血小板及其膜仿生递药系统的特点、种类、载药方式及应用,以期促进血小板及其膜仿生载体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膜 药物载体 生物仿生 纳米 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型DOX@R_(9)-PEC-NP药物载体的合成及释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晨帅 王芳 +4 位作者 李颖 冯晶晶 郭仕伟 白玉洁 郭建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86-291,共6页
利用天然果胶(PEC)和九聚精氨酸(R_(9))构建一种具有穿膜效果及pH响应型的载药纳米球(R_(9)-PEC-NP),用于目标药物的靶向递送。以PEC和R_(9)为原料,合成了具有穿膜效果的九聚精氨酸修饰的果胶衍生物(R_(9)-PEC),并用元素分析仪(EA)和傅... 利用天然果胶(PEC)和九聚精氨酸(R_(9))构建一种具有穿膜效果及pH响应型的载药纳米球(R_(9)-PEC-NP),用于目标药物的靶向递送。以PEC和R_(9)为原料,合成了具有穿膜效果的九聚精氨酸修饰的果胶衍生物(R_(9)-PEC),并用元素分析仪(E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R_(9)-PEC进行了表征;在R_(9)-PEC溶液中CaCO_(3)自组装形成一种具有pH响应型的纳米球(R_(9)-PEC-NP),并用Zeta电位与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尺寸和电位进行了测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倒置荧光显微镜分析了R_(9)-PEC-NP对阿霉素(DOX)的装载及释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R_(9)和PEC成功连接,呈现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215 nm;所制备的R_(9)-PEC-NP微粒可对DOX实现有效装载,包封率为(88.70±3.56)%,载药量为(8.15±0.12)%;该纳米球可以缓控释放DOX,且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同时,因R_(9)的连接赋予其细胞穿膜性能,使其成为潜在的智能给药系统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九聚精氨酸 酸响应 药物载体 智能给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多层复合颗粒材料的合成及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斌 吴静 +2 位作者 帅云凤 岩晓丽 万昌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0-804,共5页
为研究载有盐酸四环素微球的多层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结构,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药壳聚糖微球、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复合载药微球、悬浮液热分散复合法制备复合载药骨修复颗粒样品,并对3种样品进行了显微分析.结果表明:用分子量为42.0万的壳... 为研究载有盐酸四环素微球的多层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结构,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药壳聚糖微球、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复合载药微球、悬浮液热分散复合法制备复合载药骨修复颗粒样品,并对3种样品进行了显微分析.结果表明:用分子量为42.0万的壳聚糖合成出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形态呈球形,其均匀且易分散,复合材料颗粒能够包覆载有四环素的壳聚糖微球,载药多层骨修复复合材料颗粒断面空腔尺寸为100-200μm,有利于成骨细胞长入,适合用作骨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热分散复合法 复合载药微球 载药多层复合材料 壳聚糖 盐酸四环素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宇 曹琬晴 刘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923,共15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技术可显著提高传统药物的疾病治疗效果,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迄今,多种聚合物纳米体系已被研发并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生物微环境响应的功能基团也被应用于构筑新型...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技术可显著提高传统药物的疾病治疗效果,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迄今,多种聚合物纳米体系已被研发并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生物微环境响应的功能基团也被应用于构筑新型药物载体,以提高患病部位的药物富集及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代谢类疾病治疗及抗菌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系统评述了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聚合物 纳米药物载体 靶向药物递送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