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ngle of incidence on stabbing resistance in advanced protective textiles:Novel experimental framework and analysis
1
作者 Mulat Alubel Abtew François Boussu Irina Cristi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67-82,共16页
Despite numerous research investig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structural parameters,to the authors'knowledge,no research has bee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gles of incidence on stab response and... Despite numerous research investig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structural parameters,to the authors'knowledge,no research has bee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gles of incidence on stab response an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ctive textiles.Three distinct structures of 3D woven textiles and 2D plain weave fabric made with similar high-performance fiber and areal density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be tested.Two samples,one composed of a single and the other of 4-panel layers,from each fabric type structure,were prepared,and tested against stabbing at[0○],[22.5○],and[45○]angle of incidence.A new stabbing experimental setup that entertained testing of the specimens at various angles of incidence was engineered and utilized.The stabbing bench is also equipped with magnetic sensors and a UK Home Offic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ranch(HOSDB)/P1/B sharpness engineered knives to measure the impact velocity and exerted impact energy respectively.A silicon compound was utilized to imprint the Back Face Signature(BFS)on the backing material after every specimen test.Each silicon print was then scanned,digitized,and precisely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stab respons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men based on different performance variables,including Depth of Trauma(DOT),Depth of Penetration(DOP),and Length of Penetration(LOP).Besides,the post-impact surface failure modes of the fabrics were also measured using Image software and analyzed at the microscale level.The results show stab angle of incidence greatly influences the stab response and performance of protective textiles.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not only valuable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the stab response and capabilities of protective textiles under different angle of incidence,but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rotective textile manufacturer,armor developer and stab testing and standardizing organizations to consider the angle of incidence while developing,testing,optimizing,and using protective textile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3D woven fabrics Impact protective fabric drop tower perforation test Stab resistance testing protocol Angle of incidence Multi-layer panels Soft body armor Impact surface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导流叶片流体传输速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庄保堂 李永 +2 位作者 潘海林 胡齐 李泽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导流叶片是板式表面张力贮箱的关键部件之一,微重力条件下,它的流体传输性能决定了表面张力贮箱的推进剂管理能力.搭建导流叶片模型试验系统,针对不同截面形状的导流叶片模型的流体传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研究,得到微重力环境下导... 导流叶片是板式表面张力贮箱的关键部件之一,微重力条件下,它的流体传输性能决定了表面张力贮箱的推进剂管理能力.搭建导流叶片模型试验系统,针对不同截面形状的导流叶片模型的流体传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研究,得到微重力环境下导流叶片流体传输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形状的导流叶片对流体传输性能有较大影响,合理设计导流叶片截面形状可有效地控制液体传输速度,并且为推力器提供不夹气的推进剂.该试验成果不仅为新型板式流体管理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空间环境下流体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导流叶片 流体管理 落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遗传算法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彬 罗明军 +2 位作者 黄永 张贵万 周旭峰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跌落塔试验验证了CAE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微型遗传算法对安全气囊的排气孔直径、拉带长度和气体发生器质量流率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然后结合整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该模型优化参数... 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跌落塔试验验证了CAE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微型遗传算法对安全气囊的排气孔直径、拉带长度和气体发生器质量流率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然后结合整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该模型优化参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安全气囊的排气孔直径为48 mm,拉带长度为240 mm,气体发生器质量流率为1.1 k时,气囊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气囊 跌落塔试验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蓄液器流体蓄留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庄保堂 李永 +1 位作者 潘海林 胡齐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1期27-30,51,共5页
为验证板式贮箱蓄液器的蓄液性能,搭建了蓄液器模型试验系统,针对蓄液器模型的蓄液性能和流体传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研究,得到微重力环境下蓄液器的流体蓄留和传输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楔形蓄液器,双圆锥形蓄液器具有更好的蓄... 为验证板式贮箱蓄液器的蓄液性能,搭建了蓄液器模型试验系统,针对蓄液器模型的蓄液性能和流体传输行为进行微重力落塔试验研究,得到微重力环境下蓄液器的流体蓄留和传输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楔形蓄液器,双圆锥形蓄液器具有更好的蓄液能力,对于双圆锥形蓄液器,承受侧向加速度时仍具有良好的蓄液能力,合理设计蓄液器结构可有效地蓄留液体并控制液体传输速度.该试验成果不仅为新型板式流体管理部件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空间环境下流体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蓄液器 流体管理 落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及壳体的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礼华 陆建辉 +1 位作者 刘志峰 罗明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0,共4页
阐述了驾驶员侧安全气囊(DAB)仿真与试验验证的分析流程。为了准确模拟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工作特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气体发生器的压力试验、跌落塔试验对气囊参数进行标定。通过对驾驶员... 阐述了驾驶员侧安全气囊(DAB)仿真与试验验证的分析流程。为了准确模拟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工作特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气体发生器的压力试验、跌落塔试验对气囊参数进行标定。通过对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静态展开过程进行CAE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静态展开时气囊壳体撕裂线出现过撕,且壳体上部和底座连接处断裂分离。经试验表明,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性能CAE仿真精度较高,该安全气囊不能满足驾驶员的安全要求。为了优化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对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壳体和底座进行结构进行加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在工程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侧气囊 折叠 跌落塔试验 静态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上面级滑行段的推进剂管理 被引量:20
6
作者 褚桂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介绍低温上面级的推进剂管理方法、落塔试验、飞行试验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重点讨论半人马座连续推力控制和间断式推力控制的管理方法。多次启动与长时间轨道滑行是国外低温上面级的共同特点,间断式推力控制目前是基本的推进剂管理... 介绍低温上面级的推进剂管理方法、落塔试验、飞行试验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重点讨论半人马座连续推力控制和间断式推力控制的管理方法。多次启动与长时间轨道滑行是国外低温上面级的共同特点,间断式推力控制目前是基本的推进剂管理方法。对于连续推力控制,不应该简单地按照线性放大因子确定沉底段推力值;保持段推力值应根据干扰确定,不存在临界B0数。利用航天器分离后的运载火箭进行推进剂管理试验的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上面级 推进剂管理 落塔试验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上面级滑行段的推进剂管理(续) 被引量:5
7
作者 褚桂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
介绍低温上面级的推进剂管理方法、落塔试验、飞行试验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重点讨论半人马座连续推力控制和间断式推力控制的管理方法。多次启动与长时间轨道滑行是国外低温上面级的共同特点,间断式推力控制目前是基本的推进剂管理... 介绍低温上面级的推进剂管理方法、落塔试验、飞行试验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重点讨论半人马座连续推力控制和间断式推力控制的管理方法。多次启动与长时间轨道滑行是国外低温上面级的共同特点,间断式推力控制目前是基本的推进剂管理方法。对于连续推力控制,不应该简单地按照线性放大因子确定沉底段推力值;保持段推力值应根据干扰确定,不存在临界B0数。利用航天器分离后的运载火箭进行推进剂管理试验的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上面级 推进剂管理 落塔试验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半球形贮箱液体重定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顾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32,共9页
本文利用落塔形成的微重力环境,对半球形贮箱中液体重定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所用液体与半球形箱壁之间的接触角为零并在加载前形成了失重初始凹液面.本试验分侧向不加干扰及加干扰两种初始条件.通过高速摄影机观察了液体重定位的全... 本文利用落塔形成的微重力环境,对半球形贮箱中液体重定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所用液体与半球形箱壁之间的接触角为零并在加载前形成了失重初始凹液面.本试验分侧向不加干扰及加干扰两种初始条件.通过高速摄影机观察了液体重定位的全过程并测量了重定位流速和重定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液体重定位呈壁流流型.实测重定位时间与理论估算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液体重定位 落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