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棒驱动机构传热机理与隔热套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肖佳 王丰 +5 位作者 刘刚 林绍萱 毛飞 詹阳烈 张升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5-2250,共6页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依靠强制冷却措施维持工作温度。本文针对CRDM复杂的轴向传热机理,基于冷热侧流动的假设建立热虹吸自然对流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轴向温度分布及隔热套内径与热虹吸传热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进行验证试验,测量不同情...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依靠强制冷却措施维持工作温度。本文针对CRDM复杂的轴向传热机理,基于冷热侧流动的假设建立热虹吸自然对流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轴向温度分布及隔热套内径与热虹吸传热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进行验证试验,测量不同情况下CRDM内外轴向温度分布和总散热量。通过分析和试验对比证明:基于假设的分析模型能模拟实际情况,热虹吸传质传热是CRDM轴向传热的主要途径,设置隔热套能有效抑制热虹吸、减少散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机构 隔热套 轴向传热 温度分布 散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水/吸湿溶液热湿传递特性分析(Ⅰ)可及处理区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涛 刘晓华 江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01-3008,共8页
利用模型研究空气与水或吸湿溶液热湿传递过程的特性,得到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力——焓差驱动力和相对湿度差驱动力。根据两驱动力的关系在焓湿图上确定了一个由空气进口等焓线、湿空气饱和线(或溶液等浓度线)、空气与水或溶液进口状态... 利用模型研究空气与水或吸湿溶液热湿传递过程的特性,得到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力——焓差驱动力和相对湿度差驱动力。根据两驱动力的关系在焓湿图上确定了一个由空气进口等焓线、湿空气饱和线(或溶液等浓度线)、空气与水或溶液进口状态连线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不论流型、传热传质系数或流量如何变化,空气出口状态只能在该区域内变化,即为空气与水或吸湿溶液热湿传递过程的可及处理区域。应用可及处理区域分析了文献中除湿实验、再生实验的热湿处理结果,明确了实验装置所处的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水/吸湿溶液 热湿传递 驱动力 可及处理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建筑外保温围护结构热质耦合传递 被引量:7
3
作者 郑茂余 孔凡红 韩宗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为分析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过程,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过程的热湿耦合传递进行模拟.考虑液态水的渗透和冬季围护结构内湿分结冰的情况,以液态体积含湿量梯度为质驱动势,以温度梯度为热驱动势,建立不同干燥时段的热质耦... 为分析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过程,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过程的热湿耦合传递进行模拟.考虑液态水的渗透和冬季围护结构内湿分结冰的情况,以液态体积含湿量梯度为质驱动势,以温度梯度为热驱动势,建立不同干燥时段的热质耦合传递质能平衡方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速率第一年最快,尤其是前几个月;由于围护结构较大的初始含湿量和冬季外侧结冰量,第一年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最差的;在相同的室外气候条件下,与第十年冬季的传热系数相比,第一年要增加约10%,严重影响第一年的建筑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建筑 热湿耦合传递 质驱动势 湿分结冰 液态水渗透 干燥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机箱强迫风冷时PCB板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秋晓 付晓艳 +1 位作者 谭健 张光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电子机箱采用轴流式风机进行强迫通风散热是电力电子元件比较常用的散热方式,通过对轴流式风机出口截面空气流速的分析,可以推论出空气以类似螺纹状形态在机箱内流动,从而猜测电路板位置不同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_x)变化规律也是不同的... 电子机箱采用轴流式风机进行强迫通风散热是电力电子元件比较常用的散热方式,通过对轴流式风机出口截面空气流速的分析,可以推论出空气以类似螺纹状形态在机箱内流动,从而猜测电路板位置不同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_x)变化规律也是不同的。采用实验分析与仿真模型相结合的办法对h_x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当只改变电路板竖直方向的位置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_x分布规律也会发生改变,当电路板平行散热风扇中心轴水平放置,且电路板的长边与散热风扇中心轴平行时,h_x沿电路板的长度方向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的,电路板竖直方向位置的改变主要影响h_x沿电路板宽度方向的变化规律,且随着距离轮毂中心距离的增大,电路板上元器件温度较高的位置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由电路板的中间位置不断向边缘移动。此研究能够为散热风扇安装位置以及电路板的热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箱 散热 强迫风冷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强迫对流传热中粘性耗散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军 杜建华 王补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79-982,共4页
分析了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中粘性耗散的特点,建立了考虑粘性耗散作用的平行平板间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考察了雷诺数Re、修正的埃克特数Ec′、板间距与颗粒直径比Rh以及不同截面位置x/h处的影响.... 分析了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中粘性耗散的特点,建立了考虑粘性耗散作用的平行平板间多孔介质强迫流动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考察了雷诺数Re、修正的埃克特数Ec′、板间距与颗粒直径比Rh以及不同截面位置x/h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中粘性耗散的作用远大于不填充多孔介质时的粘性耗散的作用,并随着Re、Ec′、Rh及x/h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多孔介质 粘性耗散 强迫对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清洗防垢螺旋齿管的流体动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少青 俞天兰 +1 位作者 彭德其 俞秀民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为了给螺旋齿管的结构优化提供设计理论,运用动量矩原理和自转牵连运动的运动学分析方法等,研究建立了传热管内流体动力螺旋齿管的自转清洗动力矩计算式,以此指导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齿管进行试验比较.优化得到的D型塑料螺旋齿管... 为了给螺旋齿管的结构优化提供设计理论,运用动量矩原理和自转牵连运动的运动学分析方法等,研究建立了传热管内流体动力螺旋齿管的自转清洗动力矩计算式,以此指导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齿管进行试验比较.优化得到的D型塑料螺旋齿管与光滑纽带相比,自转动力矩增大141%,可以在0.4m/s以上的较低流速下应用;传热系数平均提高50%;阻力在一般工程容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齿管 自动清洗 动力矩 传热强化 流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孔介质层间界面处的热质耦合传递 被引量:5
7
作者 孔凡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81-1286,共6页
为解决多层多孔介质层间界面处含湿量不连续而使含湿量梯度不能直接作为质传递驱动势的问题,该文在仍然以含湿量梯度为质驱动势的条件下,对界面处的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进行适当改进,使对多层多孔介质热质耦合传递的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 为解决多层多孔介质层间界面处含湿量不连续而使含湿量梯度不能直接作为质传递驱动势的问题,该文在仍然以含湿量梯度为质驱动势的条件下,对界面处的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进行适当改进,使对多层多孔介质热质耦合传递的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利用验证改进后的模拟方法对新建建筑多层多孔介质围护结构进行模拟,并与以界面处的平均体积含湿量梯度作为质驱动势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发现:利用改进后的模拟方法模拟的围护结构干燥速度小于后者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也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质耦合传递 层间界面处 含湿量梯度 质驱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热推动力损耗的温度场熵分析
8
作者 陈曦 朱家骅 杜怀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8,共5页
运用物理场熵的概念,以传热推动力在空间温度场中不可逆损耗,定量表达传热过程不可逆程度,并将温度场熵分析法应用于矩形散热翅片效率的研究,得到温度场熵与翅片长度成正比、与厚度和导热系数成反比的定量关系。并通过与翅片散热效率曲... 运用物理场熵的概念,以传热推动力在空间温度场中不可逆损耗,定量表达传热过程不可逆程度,并将温度场熵分析法应用于矩形散热翅片效率的研究,得到温度场熵与翅片长度成正比、与厚度和导热系数成反比的定量关系。并通过与翅片散热效率曲线对比表明,温度场熵不仅反映了传热过程中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热效,而且揭示了翅片热效变化的内在机理,对优化此类热力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熵 传热推动力损耗 熵分析 翅片散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超高速旋转盘腔流动与换热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熙 刘剑宇 全永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148,共11页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周向环罩的微型超高速旋转盘腔的流动与换热规律,盘腔的半径为4mm,转速为2×10^(5)~1×10^(6)r/min。结果表明:超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并没有给微型旋转盘腔带来与常规盘腔不同的流动结构,但是超强...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周向环罩的微型超高速旋转盘腔的流动与换热规律,盘腔的半径为4mm,转速为2×10^(5)~1×10^(6)r/min。结果表明:超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并没有给微型旋转盘腔带来与常规盘腔不同的流动结构,但是超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引起的粘性耗散效应导致旋转盘高半径处发生换热恶化现象,周向环罩的存在则进一步加剧了该现象。在高旋转雷诺数和低转盘过余温度工况下,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引起的粘性耗散效应更加显著,而周向环罩的影响相对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转盘腔 流动与换热 离心力 离心浮升力 粘性耗散 换热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的紧凑型换热器特点及其发展
10
作者 吴吕梁 石冬琰 +1 位作者 任霞梅 徐文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用传统的评价方法,从传热速率基本方程式出发,分析了紧凑型的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结构、传热特点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传热速率 传热推动力 湍流 层流 热交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平行板间多孔介质通道中的分层耗散流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K.霍曼 M.哥济-邦德培 吴承平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6,共6页
 利用Darcy模型,研究了平行板间充填饱和多孔介质的通道中,在热量入口处传热的粘性耗散效应· 讨论了等温边界情况· 求得热量入口处局部温度和体积计算平均温度随Nusselt数的分布· 给出了独立于Brimkman数的经充分发...  利用Darcy模型,研究了平行板间充填饱和多孔介质的通道中,在热量入口处传热的粘性耗散效应· 讨论了等温边界情况· 求得热量入口处局部温度和体积计算平均温度随Nusselt数的分布· 给出了独立于Brimkman数的经充分发展的Nusselt数应为6· 并观察到,若忽略粘性耗散影响,将导致熟知的内流现象,此时Nusselt数等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NUSSELT数 强迫对流 多孔介质 粘性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