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3307对油菜幼苗内源激素IAA、ABA及ZT含量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庆富 周伟军 +1 位作者 奚海福 方建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51-456,共6页
本文研究了S-3307对油菜幼苗内源IAA、ABA和ZT水平的影响,并就幼苗的形态效应和某些生理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三叶期叶面喷施S-3307后,内源脱落酸的水平处理与对照无差异,生长素水平下降,而玉米素水平明显... 本文研究了S-3307对油菜幼苗内源IAA、ABA和ZT水平的影响,并就幼苗的形态效应和某些生理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三叶期叶面喷施S-3307后,内源脱落酸的水平处理与对照无差异,生长素水平下降,而玉米素水平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三叶期喷施25-75mg/L浓度S-3307能防止高脚苗,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系氧化力,增加干物质重量;其在油菜生产中的适用浓度为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内源激素 生理特性 烯效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DS处理对硒胁迫下彩叶草根系FTIR-ATR、SEM-EDXS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袁菊红 胡绵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为了解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诱导植物耐受硒(Se)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借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XS)分析方法及生理指标... 为了解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诱导植物耐受硒(Se)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借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XS)分析方法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1.0 mg/L Se胁迫条件下添加0、0.5、1.0、1.5、2.5、5.0 mmol/L EDDS对彩叶草根系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利用FTIR-ATR图谱分析发现,随着EDDS处理浓度的提高,彩叶草根系透射峰所对应峰形基本不变,而参与Se吸附的基团如羟基、酰胺基和指纹区等的透射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FTIR-ATR的特征峰与彩叶草根系响应Se胁迫的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FTIR-ATR比传统的生理指标测定更敏感、便捷。SEM-EDXS扫描还发现随着EDDS处理浓度的升高,根系中K、Mg、Fe、Si等元素的含量升高,而营养元素Ca含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EDDS处理下彩叶草对Se胁迫的响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胁迫 彩叶草 生理指标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乙二胺二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优S早熟省肥高产的生理基础及其生产利用
3
作者 金问模 吴素芬 +3 位作者 蓝泰源 谭中和 郑家国 牟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1-26,共6页
1987~1989年对江北县种子公司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矮优S的生理特性及生产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优S具有优良的生理基础,不仅生育期短,且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较少,后期绿色叶面积衰减速度慢,同化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干物质向穗... 1987~1989年对江北县种子公司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矮优S的生理特性及生产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优S具有优良的生理基础,不仅生育期短,且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较少,后期绿色叶面积衰减速度慢,同化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干物质向穗部转运率高,粒重优势强.在川西两熟地区种植,可采用小麦(油菜)—水稻—秋作(蔬菜或饲料)三熟制,充分利用晚秋生境,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在川东南低海拔、高温伏旱区种植,采用适期播种,露地一段育秧,可在7月20日前安全齐穗,避开开花期高温危害,保证稳产高产;在海拔800m左右山区种植,因生育期短,早期无需采用保温或增温育秧,后期又可避免连绵阴雨对灌浆结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矮优s 早热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诱抗素和黄腐酸对干旱胁迫下皮燕麦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海涛 张艳阳 +4 位作者 赵孟圆 张新军 李天亮 曹丽霞 袁卉馥 《农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13,共7页
为研究燕麦的抗旱栽培技术,本研究以皮燕麦‘冀张燕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梯度下燕麦喷施S-诱抗素和黄腐酸,通过测定燕麦株高、叶面积(系数法)、干物质积累量(称重法)、脯氨酸含量(酸性茚三酮法)、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比色法)、可溶... 为研究燕麦的抗旱栽培技术,本研究以皮燕麦‘冀张燕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梯度下燕麦喷施S-诱抗素和黄腐酸,通过测定燕麦株高、叶面积(系数法)、干物质积累量(称重法)、脯氨酸含量(酸性茚三酮法)、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比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考马斯亮蓝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下还原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愈创木酚法)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紫外吸收法)等指标,利用显著性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喷施S-诱抗素和黄腐酸能提高皮燕麦的抗旱性及产量,正常供水情况下,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7.04%和9.21%;中度胁迫下,产量比对照提高25.65%和18.13%;重度胁迫下,产量比对照提高37.11%和21.10%。正常供水情况下,喷施S-诱抗素效果优于黄腐酸,受到水分胁迫时,喷施黄腐酸的效果优于S-诱抗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诱抗素 黄腐酸 干旱 皮燕麦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共驾型车道保持鲁棒控制
5
作者 章军辉 郭晓满 +3 位作者 刘禹希 郑明强 钱宇晗 丁羽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3-1862,1872,共11页
为更好地让共驾型车道保持控制系统能够预判驾驶人的转向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接式共驾型车道保持鲁棒控制算法。首先引入了仿驾驶人转向行为的驾驶人转向模型,并采用免疫遗传(immune genetic algorithm,IGA)算法对驾驶人转向模型参数... 为更好地让共驾型车道保持控制系统能够预判驾驶人的转向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接式共驾型车道保持鲁棒控制算法。首先引入了仿驾驶人转向行为的驾驶人转向模型,并采用免疫遗传(immune genetic algorithm,IGA)算法对驾驶人转向模型参数进行离线辨识,建立了驾驶人在环的线性时变人-车-路模型;其次考虑到复杂工况下道路曲率扰动、线性模型适配不足的缺陷以及模型参数的时变特性等因素,基于T-S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输出反馈γ次优H_(∞)鲁棒控制器;再次综合考虑驾驶人转向行为、车辆横向综合偏差情况等因素,设计了一种人机控制权分配策略,用以实现驾驶控制权的平稳动态分配;最后基于驾驶人在环的集成平台对该鲁棒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与探讨。结果表明采用该人机控制权分配策略的鲁棒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扰动抑制作用,且能够有效增强共驾过程中的合作程度,提升了人机协作的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人机共驾 T-s模糊控制 控制权分配 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分级检测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章平 尹传斌 +1 位作者 李瑞 何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采用实验生理学测试与主观疲劳调查的方法,通过实车驾驶实验,以脑电信号和心电信号为基本指标,研究不同驾驶经验驾驶员在09:00—12:00,12:00—14:00,21:00—23:00这3个驾驶过程中疲劳等级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脑电信号与心电... 采用实验生理学测试与主观疲劳调查的方法,通过实车驾驶实验,以脑电信号和心电信号为基本指标,研究不同驾驶经验驾驶员在09:00—12:00,12:00—14:00,21:00—23:00这3个驾驶过程中疲劳等级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脑电信号与心电信号之间的关系,确定驾驶疲劳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上述疲劳综合指标在在不同疲劳等级状态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不同指标的融合提高了对驾驶员不同疲劳等级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生理信号 疲劳驾驶分级 主成分分析法 驾驶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驾驶人特性与行为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忠祥 刘强 +1 位作者 张卫华 王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为系统地认识女性驾驶人的驾驶特性,分析其驾驶行为,从女性驾驶人交通事故数据统计、致因和心理、生理、"药驾"等因素,梳理国内外女性驾驶人驾驶特性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成果,总结主流研究角度、方法和内容,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 为系统地认识女性驾驶人的驾驶特性,分析其驾驶行为,从女性驾驶人交通事故数据统计、致因和心理、生理、"药驾"等因素,梳理国内外女性驾驶人驾驶特性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成果,总结主流研究角度、方法和内容,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导致女性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格、认知等心理特征和视觉能力、应激反应等生理特征,同时"药驾"也影响着驾驶特性与行为。剖析了女性驾驶人特性及行为机制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并针对女性驾驶人群体在各种道路交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模拟驾驶培训和教育,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女性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驾驶人 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 药驾 驾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度下土沉香幼苗的生理特性响应 被引量:16
8
作者 原慧芳 田耀华 +2 位作者 岳海 魏丽萍 陈国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以不同光强(100%、50%、25%和5%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年后的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干季和雨季时幼苗叶片进行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蔗糖(Suc)含量... 以不同光强(100%、50%、25%和5%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年后的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干季和雨季时幼苗叶片进行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蔗糖(Suc)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b(Chla/b)、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RMP)在不同光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雨季时4个土沉香种源的Pro下降幅度偏大外,SS、Suc、Chl和RMP在干季与雨季时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且变化幅度不大;各种源的Pro、SS和Suc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而其RMP和Chl呈升高趋势,但光强降至5%时,Chl明显降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7个与土沉香幼苗各遮荫度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即SP、SS、Suc、Pro、Chl、RMP和MDA。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季与雨季时4个土沉香种源在不同遮荫度下测定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计算平均隶属度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云南种在全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大白和小白在中光环境(50%)下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种源 遮荫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老年驾驶人特性及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卫华 谷锦彪 冯忠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全面认识老年驾驶人的驾驶特征,分析其驾驶行为,从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致因和心理、生理等因素,梳理国内外老年驾驶人特性及行为的研究成果,总结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造成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 为全面认识老年驾驶人的驾驶特征,分析其驾驶行为,从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致因和心理、生理等因素,梳理国内外老年驾驶人特性及行为的研究成果,总结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造成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道路环境因素,同时性格态度、自我评价等心理特征和认知功能、视听觉等生理特征也影响驾驶行为。总体上,老年驾驶人的驾驶特征及行为研究,内容精确丰富,方法科学完善;而对老年驾驶人驾驶能力评估的研究,则重点关注在综合统计学和心理学等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具体度量模型,用以评价和预测其驾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驾驶人 交通事故 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 驾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妍妍 李钊 骆建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07,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50%、35%、20%)对5种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和苹果砧木的筛选提供优良的海棠品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各海棠幼苗新梢相对生长量和...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50%、35%、20%)对5种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和苹果砧木的筛选提供优良的海棠品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重,各海棠幼苗新梢相对生长量和根系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八棱海棠仍能维持高达79.649%的相对生长量,而红果海棠仅为34.820%;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八棱海棠根系活力降幅最小,为35.71%;重度干旱胁迫下,除八棱海棠外,其他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红果海棠最高,为对照的3.077倍;重度干旱胁迫下,珠美海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最快,为对照的1.119倍。综合各项指标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5种海棠幼苗耐旱性强弱依次为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平顶海棠>珠美海棠>红果海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海棠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冲突类型对驾驶人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显生 孟凡淞 +2 位作者 郑雪莲 任园园 严佳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0-1726,共7页
通过分析不同冲突下的驾驶人生理数据,研究交通冲突类型对驾驶人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Pearson检验法、数理分析以及信度效度分析的方法,研究冲突类型和驾驶人生理变化之间的显著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行人参与或非机动车参与的... 通过分析不同冲突下的驾驶人生理数据,研究交通冲突类型对驾驶人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Pearson检验法、数理分析以及信度效度分析的方法,研究冲突类型和驾驶人生理变化之间的显著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行人参与或非机动车参与的冲突场景对驾驶人肌电信号的影响较大,而仅有机动车参与的冲突场景和外在环境的冲突场景对驾驶人肌电信号的影响较弱;有行人参与或有外在环境参与的冲突场景对驾驶人皮电信号的影响较大,而仅有车辆参与的交通冲突对驾驶人皮电信号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交通冲突类型 驾驶人生理特性 相关性检验 Pearson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停车视距计算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浪 白彬 +1 位作者 燕南 高建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视距不良现象,通过分析驾驶员在交叉口的识认性特性,研究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行车过程较平原区公路交叉口驾驶员增加转动头部或身体的时间过程。采用Smart eye 5.7眼动仪对驾驶员通过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视距不良现象,通过分析驾驶员在交叉口的识认性特性,研究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行车过程较平原区公路交叉口驾驶员增加转动头部或身体的时间过程。采用Smart eye 5.7眼动仪对驾驶员通过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的识认性进行实车试验,并根据驾驶员的注视时间(包括眨眼、扫视和注视时间)和山区公路交叉口几何数据(包括交叉角度和支路坡度),分别建立了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无控交叉口和停让交叉口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并根据所建模型计算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停车视距及其建议值,为山区公路交叉口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山区双车道公路 停车视距 驾驶员视觉特性 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成长性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晓瑜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50-52,81,共4页
目的设计出更能切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的富有多种变化的家具。方法介绍国内外儿童家具的发展现状,分析可成长性家具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成长性家具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结论可成长性家具对儿童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使... 目的设计出更能切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的富有多种变化的家具。方法介绍国内外儿童家具的发展现状,分析可成长性家具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成长性家具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结论可成长性家具对儿童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儿童智力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了新的提升途径,更好地满足了儿童的心理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家具 可成长性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人特性的双车道跟驰模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文举 李引珍 俞建宁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7,93,共13页
为了研究交通拥堵问题,了解交通拥挤形成的过程及驾驶员自身特性对双车道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聚类同步理论,对一类基于驾驶员特性的双车道跟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使得基于驾驶人特性的双车道车... 为了研究交通拥堵问题,了解交通拥挤形成的过程及驾驶员自身特性对双车道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聚类同步理论,对一类基于驾驶员特性的双车道跟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使得基于驾驶人特性的双车道车辆跟驰模型趋于稳定,并得到了模型稳定性的条件.此外,在双车道上的车辆受到随机外部扰动的情形下,利用具有外部扰动的复杂网络自适应H∞聚类同步理论,研究了外部扰动情形下基于驾驶人特性的双车道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最后,采用MATLAB仿真技术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所设计控制器对双车道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的驾驶员性格特性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双车道跟驰模型 驾驶人性格特性 聚类同步 外部扰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貉源犬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芮萍 马增军 +2 位作者 郭刚 项方 刘曜综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为查明7日龄~10日龄仔貉急性死亡的主要病因,无菌采集仔貉的肺脏、脾脏、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观察,初步表明分离菌株为犬巴氏杆菌。择优势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PCR检测,... 为查明7日龄~10日龄仔貉急性死亡的主要病因,无菌采集仔貉的肺脏、脾脏、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观察,初步表明分离菌株为犬巴氏杆菌。择优势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PCR检测,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检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与犬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在97.8%~100%,在进化树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对小鼠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巴氏杆菌 分离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车停靠站形式对驾驶人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丰元 陈晓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7-1003,共7页
设计并实施实车试验,运用生理测试仪采集驾驶人生理数据,对比分析公交车在通过直线式及港湾式车站时,驾驶人的生理数据基础信号(Basis Signal Analysis,BSA)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形式停靠... 设计并实施实车试验,运用生理测试仪采集驾驶人生理数据,对比分析公交车在通过直线式及港湾式车站时,驾驶人的生理数据基础信号(Basis Signal Analysis,BSA)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形式停靠站时驾驶人的生理特性有明显差异。通过直线式车站时,驾驶人的心电(Electro Cardio Graph,ECG)和阻抗Z0的极大值均高于通过港湾式车站时的极大值,皮电(Galvanic Skin Current,GSC)的极大值约是通过港湾式车站时极大值的1.9倍,心动周期时间序列变化及呼吸时间序列变化的极大值均比通过港湾式车站时的极大值高。要提高停靠站设置的合理性,适当增加港湾式站台,以达到改善驾驶人生理状态、降低驾驶疲劳、提高驾驶安全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序 城市公交车 停靠站台设置 驾驶人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凤香 熊昌安 +2 位作者 倪定安 苏宇 杨文臣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8,151,共9页
为检验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RTCRWS)的警示效果、了解其对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影响;搭建3个道路交叉口虚拟仿真场景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取T_(SDNN)、T_(RMSSD)、N_(LF-norm)、N_(LF/HF)等生理行为数据,采集车速均值、车速标准差和... 为检验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RTCRWS)的警示效果、了解其对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影响;搭建3个道路交叉口虚拟仿真场景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取T_(SDNN)、T_(RMSSD)、N_(LF-norm)、N_(LF/HF)等生理行为数据,采集车速均值、车速标准差和车速变异系数等驾驶操作行为数据。统计分析了被试驾驶人行为特性,研究了RTCRWS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不同交通条件下RTCRWS的警示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RTCRWS对驾驶人群体的警示效果良好,能够提升无控平交口处的安全水平、降低驾驶人通过无控平交口的行驶车速、缓解驾驶人的紧张情绪;不同交通条件下驾驶人对RTCRWS的警示效果存在差异,驾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按照轻度交通流无预警、轻度交通流有预警和重度交通流有预警的顺序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驾驶人行为特性 无控平交口实时风险预警系统 因子分析 驾驶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米老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茂成 杨锦昌 +3 位作者 邹文涛 余纽 董明亮 李荣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91,共8页
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速生用材树种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半年生米老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栽培法,测定速生树种米老排幼苗在烯效唑(S 3307)、多效唑(PP_(333))和矮壮素(CCC)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 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速生用材树种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半年生米老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栽培法,测定速生树种米老排幼苗在烯效唑(S 3307)、多效唑(PP_(333))和矮壮素(CCC)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物质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米老排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积累均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随着植物生长延缓剂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P3[浓度为1200 mg·L^(-1)的PP_(333)]处理的米老排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除S1和S4[浓度为50和200 mg·L^(-1)的S 3307]处理外,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后,米老排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植物生长延缓剂还有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植物生长延缓剂会抑制米老排赤霉素(GA 3)和吲哚乙酸(IAA)积累,其中,浓度为1200 mg·L^(-1)的PP_(333)抑制效果最好,低浓度S 3307和PP_(333)对细胞分裂素(CTK)的积累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 3307和PP_(333)会抑制CTK积累,而CCC对CTK积累效果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P_(333)、CCC与各生理指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浓度为1200 mg·L^(-1)的PP_(333)对提高米老排抗逆性、延缓苗木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好。植物生长延缓剂有提高米老排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激素含量的作用,能提高其抗逆性,延缓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植物生长延缓剂 生理特性 烯效唑 多效唑 矮壮素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公路隧道进口段驾驶人生理特征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丽改 王兵 +1 位作者 李鹏胜 赵越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76,共7页
为研究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驾驶人生理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提高高海拔隧道进口段行车安全性,首先,按照刺激因素对驾驶人生理特征的影响程度将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划分为L_(1)、L_(2)、L_(3),以心率表征驾驶人生理特征... 为研究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驾驶人生理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提高高海拔隧道进口段行车安全性,首先,按照刺激因素对驾驶人生理特征的影响程度将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划分为L_(1)、L_(2)、L_(3),以心率表征驾驶人生理特征,并分别选取车辆距隧道口距离、隧道内照度作为驶入隧道前、后的影响因子;其次,通过实车等效试验,获取车辆位置信息、驾驶人在不同速度下的心率及隧道内照度数据;最后,运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了驾驶人在不同路段以不同车速行驶时心率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并分别建立了不同车速下驾驶人心率与车辆距隧道口距离(L_(1)+L_(2)段)、心率与照度(L_(3)段)间的回归模型,以探索外部因素对驾驶人生理特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行驶阶段,驾驶人心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驾驶人在驶入隧道前400 m至驶入隧道后350 m心率变化最明显;进入隧道前、后,在考虑了初始车速、车辆距隧道口距离与初始车速、照度等因素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为三次曲线模型,且拟合度均较高;不同初始车速下,驾驶人的心率变化不同,当初始车速控制在80 km/h左右时,更有利于驾驶人适应高海拔隧道进口段行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低氧环境 隧道进口段 驾驶人生理特征 实车等效试验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三种草本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凤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88-91,共4页
以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在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 以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在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播娘蒿、荠菜和小麦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递增趋势,3种植物相对电导率大小排序为小麦、荠菜、播娘蒿。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指标与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播娘蒿、荠菜体内游离脯氨酸累积量与相对电导率间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3种植物对干旱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和抗性,且播娘蒿和荠菜的抗旱性强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inn.)Medic.)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