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ack stop holes in steel bridge decks:Drilling method and effects 被引量:19
1
作者 FU Zhong-qiu JI Bo-hai +1 位作者 XIE Shu-hui LIU Tian-ji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72-2381,共10页
Force analysis using a compact tension model, as recommended by ASTM, was carried out on a crack stop hole. The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drilling the hole was compared in terms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stress grad... Force analysis using a compact tension model, as recommended by ASTM, was carried out on a crack stop hole. The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drilling the hole was compared in terms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stress gradient. The optimum drilling location and diameter were studied through analysis of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diameters.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flank holes and an additional hole, drilling advice was proposed and fatigue testing of the cracks in a steel bridge deck with a crack stop hole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at the crack tip with a crack stop hole decreased, and the major principal stress around the hole was distributed accordingly. The optimum position of the crack stop hole centre was where the centre of the crack stop hole was situated behind the crack and the hole edge coincided with the crack tip. Therefore, hole diameters larger than 8 mm, or those weakening the section by 10%, were suggested as the best diameters. In terms of multi-hole crack stopping, a flank hole was not recommended. The optimum horizontal position of flank holes was at a distance of 1/4 of a single hole diameter from, and in front of, the single hole. Besides,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rack stop hole could only prevent cracks from growing and had no influence on crack growth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bridge DECK fatigue CRACK STOP hole drillING method hole 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d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of drilling shaft system in copper stave deep hole drilling 被引量:2
2
作者 孔令飞 李言 +3 位作者 吕延军 李德信 李淑娟 汤奥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451-457,共7页
The stability and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of drilling shaft system in copper stave deep hole drilling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utting force, the mass eccentricity and the hydrodynamic f... The stability and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of drilling shaft system in copper stave deep hole drilling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utting force, the mass eccentricity and the hydrodynamic forces of cutting fluid c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model of drilling shaft system. Based on the isoparametr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variational form of Reynolds equation in hydrodynamic fluid was used to calculate nonlinear hydrodynamic forces and their Jacobian matrices simultaneously. I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 new shooting method for rapidly determining the periodic orbit of the nonlinear drilling shaft system and its period was presented by rebuilding the traditional shooting method and changing the time scal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with experiment, the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bove methods are verified by using the Floquet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eccentricity can inhibit the whirling motion of drilling shaft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tave deep hole drilling drilling shaft NONLINEARITY BIFUR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钻井液脉冲器工作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3
作者 席文奎 张轩 +4 位作者 汪雄雄 巴莎 李欣 隽鸿科 耿东恒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连续波钻井液脉冲器是随钻测量仪器(MWD)中以强脉冲形式向地面传输数据的关键部件。为满足老井开窗侧钻作业要求,必须解决小尺寸空间下钻井液脉冲器的结构设计、水力冲蚀和信号强度问题。根据实际小井眼尺寸、悬挂钻铤及匹配MWD仪器结... 连续波钻井液脉冲器是随钻测量仪器(MWD)中以强脉冲形式向地面传输数据的关键部件。为满足老井开窗侧钻作业要求,必须解决小尺寸空间下钻井液脉冲器的结构设计、水力冲蚀和信号强度问题。根据实际小井眼尺寸、悬挂钻铤及匹配MWD仪器结构尺寸,确定了小尺寸钻井液脉冲器上悬挂挂接方案及脉冲信号产生方式(连续波),完成了连续波脉冲器的结构方案及关键部件(旋转阀)的设计;以实际脉冲器设计案例(设计参数)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际工况,采用CFD方法对脉冲器(旋转阀)的耐冲蚀性能与脉冲(钻井液压力幅值)产生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对该脉冲器案例进行了多目标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研发的小井眼钻井液脉冲器能够满足实钻要求,且优化后脉冲器的最大冲蚀速率降低了7.41%,脉冲信号强度提高了16.24%,工作性能明显提升。设计分析及优化结果可为其在实际设计开发和应用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钻井 连续波钻井液脉冲器 老井开窗侧钻 脉冲信号幅值 冲蚀特性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艳萍 郭筱然 +2 位作者 王文博 陈磊 汪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5-850,共16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等优良特性,逐渐替代了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制造、船舶运输等领域。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及非均质特...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等优良特性,逐渐替代了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制造、船舶运输等领域。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及非均质特性给加工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大型复合材料的连接装配避免不了小孔结构的加工,但是孔周围产生的应力集中会显著降低连接件的抗疲劳性能。基于此,该文系统综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孔方法及其特点。首先,阐述了不同加工工艺下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孔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不同工艺下产生的主要缺陷,包括孔的表面形貌特征(如边沿毛刺、撕裂、热影响区、表面粗糙度等)和孔的侧壁形貌特征(如纤维分层、孔锥度、侧壁粗糙度等)。其次,针对复材层板的强度和破坏模式,综述了孔加工对复材层板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和讨论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孔加工 缺陷 工艺研究 开孔拉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抽采钻孔用高性能微泡沫钻孔冲洗液研制
5
作者 张学博 屈朕 +1 位作者 王攀 潘荣锟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针对传统的清水和无水冲洗液易导致钻孔变形和坍塌的问题,通过优选发泡剂、稳泡剂、膨润土和降滤失剂,构建一种微泡沫钻孔冲洗液体系,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建立松软煤层相似材料模型,开展抽采钻孔模拟实验,分析微泡沫钻孔冲洗液的护孔效... 针对传统的清水和无水冲洗液易导致钻孔变形和坍塌的问题,通过优选发泡剂、稳泡剂、膨润土和降滤失剂,构建一种微泡沫钻孔冲洗液体系,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建立松软煤层相似材料模型,开展抽采钻孔模拟实验,分析微泡沫钻孔冲洗液的护孔效果。研究表明:①微泡沫钻孔冲洗液体系黏度适中,流变性能良好,动塑比高,滤失量小,密度为0.38 g/cm^(3),半衰期超过90 h,具有较厚的水化膜,稳定性强,粒径大小呈现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158μm;②微泡沫钻孔冲洗液携岩能力约为清水的67倍;③煤层岩样在微泡沫钻孔冲洗液中的膨胀量为0.2 mm,滚动回收率为96.4%,表明微泡沫钻孔冲洗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能够维持瓦斯抽采钻孔的孔壁稳定性;④微泡沫钻孔冲洗液抗温性能良好,护孔效果好,能够有效阻止水分渗入煤层,防止抽采钻孔孔壁失稳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瓦斯抽采 微泡沫钻孔冲洗液 性能评价 护孔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步视觉伺服的钻锚机器人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孟宇 张旭辉 +4 位作者 杨文娟 万继成 杜昱阳 余恒翰 田琛辉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1837,共11页
煤矿巷道支护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足,严重阻碍了煤矿巷道成形效率的提升,成为造成“采掘失衡”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解决煤矿巷道支护装备自动化程度低、支护效率差的难题,设计了一种集成悬臂式掘进机和多自由度机械臂的钻锚... 煤矿巷道支护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足,严重阻碍了煤矿巷道成形效率的提升,成为造成“采掘失衡”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解决煤矿巷道支护装备自动化程度低、支护效率差的难题,设计了一种集成悬臂式掘进机和多自由度机械臂的钻锚机器人,提出了基于分步视觉伺服的钻锚机器人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的锚钻孔空间定位方法,利用三角原理实现锚钻孔精确定位;其次,通过机械臂关节布置的位移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检测对应关节的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利用改进的Denavit-Hartenberg(MDH)方法构建钻锚机器人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实现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空间位置解算,确定末端执行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分步视觉伺服的钻锚机器人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利用末端执行器位置构建基于位置的视觉控制模型,控制机械臂接近目标锚钻孔,实现机械臂的粗略控制;以锚钻孔外切矩形4个顶点的图像坐标为特征点,建立特征点运动速度与机械臂关节运动速度的映射关系,构建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模型,控制末端执行器快速精确对准目标锚钻孔中心,实现机械臂的精确控制;最后,搭建钻锚机器人实验平台,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锚钻孔视觉定位与机械臂视觉伺服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锚钻孔定位方法在X、Y和Z3个方向定位平均误差分别为7.5、7.8、8.1mm;提出的分步视觉伺服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机械臂的粗略和精确控制,末端执行器可以快速精确到达目标锚钻孔目标位置。基于分步视觉伺服的钻锚机器人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支护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为巷道支护的减人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锚机器人 视觉定位 位置视觉控制 图像视觉伺服控制 锚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用双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研制
7
作者 汤历平 梁育鹏 +2 位作者 朱年涛 黄崇君 李金和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遥控可变径稳定器能在不起下钻的情况下变化下部钻具组合,从而实现井眼轨迹的控制。在现有结构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实现两级变径的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并系统性地阐述了设计过程: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有限元法... 遥控可变径稳定器能在不起下钻的情况下变化下部钻具组合,从而实现井眼轨迹的控制。在现有结构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实现两级变径的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并系统性地阐述了设计过程: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有限元法的关键零件强度分析及密封性能分析;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室内测试与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径稳定器可通过开停泵实现三种外径;所设计的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强度和密封性能可靠;室内测试和现场测试验证了多级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的运动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钻井过程中增斜、稳斜和降斜等工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变径稳定器 井眼轨迹 下部钻具 应力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长径比无氧铜深孔钻削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晓兰 王凯 +1 位作者 刘战锋 赵升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为解决无氧铜深孔钻削时存在断屑难、排屑困难等问题,基于响应面分析法开展了多孔TU1无氧铜枪钻钻削试验研究。以进给量、切削速度和切削液压力作为输入变量,以切屑形态的容屑系数、切屑变形系数作为响应值,建立输入变量和响应值之间的... 为解决无氧铜深孔钻削时存在断屑难、排屑困难等问题,基于响应面分析法开展了多孔TU1无氧铜枪钻钻削试验研究。以进给量、切削速度和切削液压力作为输入变量,以切屑形态的容屑系数、切屑变形系数作为响应值,建立输入变量和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获得优化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容屑系数和切屑变形系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液压力;多因素交互影响中切削速度和切削液压力的交互作用对容屑系数和切屑变形系数的影响最显著。当进给量为0.023 mm/r、切削速度为47.1 m/min、切削液压力为2.1 MPa时,获得的C型切屑是理想的切屑,排屑顺畅。为易切削大变形材料的深孔加工工艺参数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铜 多目标参数优化 枪钻 响应面分析 深孔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小孔钻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婷 解丽静 +3 位作者 姜佳明 刘桐语 吴嘉祺 王西彬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3,共6页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C)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在其上钻削小孔时极易出现制孔缺陷,影响零部件性能及可靠性。因此以ϕ2 mm小孔为研究对象,使用清水作为切削液,研究在常规和超声振动辅助条件下,干钻削、浸水钻削和喷水...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C)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在其上钻削小孔时极易出现制孔缺陷,影响零部件性能及可靠性。因此以ϕ2 mm小孔为研究对象,使用清水作为切削液,研究在常规和超声振动辅助条件下,干钻削、浸水钻削和喷水钻削6种不同钻削加工条件对切削力以及孔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切削参数条件下,常规干钻削的轴向切削力较小,湿式钻削会因水填充材料而使材料综合强度和切削抗力增加。超声振动能够有效降低C_(f)/SiC复合材料钻削中的轴向力和扭矩,对孔出口棱边及孔壁缺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超声振动辅助干钻削、喷水钻削以及浸水钻削的平均轴向力分别减小28%,42%和63%,最大扭矩分别减小48%,62%和61%。超声浸水钻削和常规干钻削有较小的切削力和较好的孔加工质量,适合钻削加工C_(f)/Si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f)/SiC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辅助钻削 切削力 孔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微小孔的钻削加工特性
10
作者 杨昊天 何文博 +3 位作者 赵国龙 年智文 杨吟飞 李亮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00-1610,共11页
采用金刚石钻头在垂直和平行于C_(f)/SiC复合材料编织面方向上加工了直径0.5 mm的孔,探讨了钻削方式和工艺参数对钻削力、孔质量和刀具磨损的影响,研究了材料的去除机理和刀具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平行钻削相比,垂直钻削的轴向力... 采用金刚石钻头在垂直和平行于C_(f)/SiC复合材料编织面方向上加工了直径0.5 mm的孔,探讨了钻削方式和工艺参数对钻削力、孔质量和刀具磨损的影响,研究了材料的去除机理和刀具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平行钻削相比,垂直钻削的轴向力大30%、孔口损伤因子小8%、圆度误差大20%且刀具磨损速率小。分层缺陷导致平行钻削的孔壁表面粗糙度小于垂直钻削。纤维方向角对材料去除机理有较大影响,纤维方向角为0°~90°时,碳纤维发生剪切断裂,表面质量较好;纤维方向角为90°~180°时,碳纤维发生弯曲断裂,表面质量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f)/SiC复合材料 钻削 孔质量 纤维方向角 材料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钻孔爆破激发水中冲击波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杨洋 卢文波 +4 位作者 王洋 黄宇峰 王高辉 陈明 严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69-278,共10页
水下爆炸激发水中冲击波的超压峰值主要借用库尔公式,并未考虑水下钻孔爆破激发水中冲击波的机制。针对水下钻孔爆破激发水中冲击波的超压缺乏可靠预测方法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对水-炸药-岩体组成的爆破系统分析了破岩及激发水击波过程... 水下爆炸激发水中冲击波的超压峰值主要借用库尔公式,并未考虑水下钻孔爆破激发水中冲击波的机制。针对水下钻孔爆破激发水中冲击波的超压缺乏可靠预测方法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对水-炸药-岩体组成的爆破系统分析了破岩及激发水击波过程。接着通过对爆炸应力波作用下水击波峰值压力的理论解和数值解对比发现,当爆炸应力波刚进入弹性变形区时,数值解偏小,说明岩体中弹塑性变形区是一个由塑性变形区逐渐过渡到弹性变形区,随着距离逐渐增加,进入岩体的弹性变形区,数值解和理论解拟合效果良好。进一步地,基于SPH-FEM耦合方法,模拟了炮孔周围爆轰产物粒子的运动过程,并结合长江航道建设工程现场的单孔水下爆破试验数据,对水击波波形特征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下钻孔爆破激发水中冲击波的机制共分为三种。炸药在炮孔内起爆后,爆炸应力波遇到岩石和水的交界面时会发生复杂的透反射过程,一部分会从交界面反射回来,另一部分会在交界面上发生透射激发出水中冲击波;随着爆轰波的传播,爆生气体随后从炮孔孔口喷出,在水中激发出水中冲击波;受爆炸冲击波影响,炮孔空腔开始发生径向动力膨胀,随后裂纹进一步拓展,完成岩体的鼓包破碎致使爆生气体膨胀,从岩体鼓包的裂隙向水中逸散,并在水中激发出水中冲击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钻孔爆破 应力波 爆生气体 水击波 单孔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削参数对钻削TC4小孔切削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那春雨 姜增辉 +1 位作者 刘玮 王少涵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共6页
为研究钻削TC4小孔时切削力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钻头直径、钻削速度和进给量为因素,研究了主要钻削参数对钻头轴向力、扭矩的影响规律,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轴向力及扭矩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钻削参数对轴向力及扭... 为研究钻削TC4小孔时切削力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钻头直径、钻削速度和进给量为因素,研究了主要钻削参数对钻头轴向力、扭矩的影响规律,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轴向力及扭矩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钻削参数对轴向力及扭矩的影响程度排序为d>f_(n)>v_(c),当钻削速度为20 m/min时轴向力及扭矩较低,有利于降低切削力引起的加工误差;轴向力及扭矩的经验公式拟合程度较高,显著性较强,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该试验系统参数范围内的钻头轴向力及扭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小孔 钻削 轴向力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眼冲探PDC钻头设计与钻进仿真研究
13
作者 徐小峰 吴艳 +2 位作者 宋巍 况雨春 廖利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冲探钻头是老井重入作业中疏通井眼的关键钻具。为解决老井裸眼冲探过程频繁侧钻出新井眼以至井眼丢失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裸眼冲探PDC钻头。该钻头采用凸内锥形冠形、四刀翼双排混合布齿与深流道设计,基于PDC钻头布齿结构力平衡优化模型... 冲探钻头是老井重入作业中疏通井眼的关键钻具。为解决老井裸眼冲探过程频繁侧钻出新井眼以至井眼丢失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裸眼冲探PDC钻头。该钻头采用凸内锥形冠形、四刀翼双排混合布齿与深流道设计,基于PDC钻头布齿结构力平衡优化模型分析了钻头钻进过程中受到的力和扭矩,并对设计的冲探PDC钻头进行了不平衡力分析,建立了钻柱-钻头-岩石全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冲探钻头与传统钻头的钻进轨迹进行了仿真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裸眼冲探PDC钻头受到的不平衡力占比在6.29%以内,钻头的稳定性能未因凸内锥冠形而削弱。在有、无弯角螺杆的2种情况下,冲探PDC钻头的导向性能均优于传统钻头,找眼能力强,工作安全可靠,满足老井重入作业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储气库老井重入作业提供一种可行的钻头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眼冲探 PDC钻头 老井重入 导向钻具 钻进轨迹 钻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屑槽类型的5倍径浅孔钻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14
作者 马赛坤 赵建 +4 位作者 吕明 郭纪纪 任春风 梁国星 黄永贵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8,共6页
随着长径比的增大,可转位浅孔钻的有效切削刃长随之增大,进而引起刀具挠度增大以及排屑问题。本文将传统容屑槽改为梯形结构槽,以增加浅孔钻芯厚及容屑空间,从而在保证刀具刚度的同时提高其排屑能力。以45钢为工件材料,在浅孔钻力学分... 随着长径比的增大,可转位浅孔钻的有效切削刃长随之增大,进而引起刀具挠度增大以及排屑问题。本文将传统容屑槽改为梯形结构槽,以增加浅孔钻芯厚及容屑空间,从而在保证刀具刚度的同时提高其排屑能力。以45钢为工件材料,在浅孔钻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钻削仿真模型,分析梯形容屑槽5倍径浅孔钻钻削过程,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具有梯形容屑槽的5倍径浅孔钻加工的孔内表面精度较高,且切屑为易于排出的短切屑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倍径浅孔钻 容屑槽 钻削仿真 切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UA-DRILL醇基钻井液体系在雪古1井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景红 赵健 +1 位作者 李波 郭建国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6期30-31,共2页
AQUA- DRIL L 醇基钻井液体系是一种可以替代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的环保安全型钻井液体系 ,其性能稳定 ,抑制性强 ,悬浮携带性以及润滑性良好 ,并且毒性低 ,可以生物降解 ,有利于环保。介绍了该钻井液体系的特点、作用机理、配制... AQUA- DRIL L 醇基钻井液体系是一种可以替代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的环保安全型钻井液体系 ,其性能稳定 ,抑制性强 ,悬浮携带性以及润滑性良好 ,并且毒性低 ,可以生物降解 ,有利于环保。介绍了该钻井液体系的特点、作用机理、配制、性能调整与维护 ,以及在雪古 1井中的应用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drill醇基 钻井液体系 雪古1井 应用 钻井液 聚乙二醇 性能 配方 井眼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4铝合金深孔枪钻加工试验研究
16
作者 张永升 赵志远 +3 位作者 李宗旺 孙亮 彭陈元 孙晓亮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枪钻深孔钻削过程分为切入阶段、稳定切削阶段和切出阶段,为分析各阶段孔径的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开展相应的2A12铝合金Ф14 mm深孔钻削试验,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刀具涂层、引导孔形状、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对各阶... 枪钻深孔钻削过程分为切入阶段、稳定切削阶段和切出阶段,为分析各阶段孔径的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开展相应的2A12铝合金Ф14 mm深孔钻削试验,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刀具涂层、引导孔形状、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对各阶段孔径偏差的影响显著程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孔径均大于刀具直径,且孔径偏差在入口处最大,在出口处最小;切入阶段转速和进给量对孔径的影响较大,引导孔形状次之,涂层影响最小;入口孔径偏差随转速增大而减小,随进给量增大而增大,最优的涂层材料为TiAlN;引导孔形状为118°尖角时,偏差最小,145°尖角时偏差最大;稳定切削阶段转速、进给量和涂层对孔径偏差影响程度相当,最优的涂层材料为TiAlN,孔径偏差随转速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进给量增大而增大;切出阶段转速、进给量和涂层对出口孔径的影响很小,且偏差均小于0.01 mm。根据试验结果优选加工参数,并进行重复验证试验。经验证,在优选的参数下,深孔孔径偏差可以稳定控制在0.01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钻削 枪钻 孔径偏差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50无磁钻铤螺纹孔不同成形工艺的组织与疲劳寿命研究
17
作者 秦才会 王仡仡 +4 位作者 徐志刚 杨中娜 曹云风 潘佳鑫 崔丽颖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目的针对随钻仪器无磁钻铤切削成形的螺纹孔疲劳裂纹,通过断口分析研究失效机理,探究切削和冷挤压成形螺纹孔的疲劳寿命。方法通过对切削成形和冷挤压成形螺纹孔的钻铤模拟件进行弯曲疲劳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成形工艺螺纹孔的组织和性能... 目的针对随钻仪器无磁钻铤切削成形的螺纹孔疲劳裂纹,通过断口分析研究失效机理,探究切削和冷挤压成形螺纹孔的疲劳寿命。方法通过对切削成形和冷挤压成形螺纹孔的钻铤模拟件进行弯曲疲劳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成形工艺螺纹孔的组织和性能,用超景深显微镜研究断口形态,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定点测量疲劳条带间距,建立了裂纹扩展速率da/dN与裂纹长度a的数学公式,计算了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并估算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寿命。结果钻铤模拟件与失效件的裂纹位置一致,断口性质相同,均为高周弯曲疲劳断口;钻铤模拟件切削螺纹孔的试验寿命为545.8 h,与钻铤螺纹孔的实际寿命526 h十分接近;由Paris公式计算出螺纹孔的裂纹萌生寿命占总疲劳寿命的84%;加上盖板槽并拧紧螺钉可使螺纹孔的使用寿命延长210%。结论冷挤压成形螺纹孔使表层330μm内生成纤维状细晶组织、显微硬度增加,加工表面完整性改善,相较于切削螺纹孔,冷挤压螺纹孔的无磁钻铤疲劳寿命提升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磁钻铤 随钻仪器 螺纹孔疲劳裂纹 切削与冷挤压 疲劳寿命反推 裂纹扩展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翼采动下准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18
作者 王坤 孟祥瑞 +3 位作者 赵光明 程详 戚敏杰 朱世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6-406,共11页
针对双翼采区准备巷道受采动叠加支承应力影响,准备巷道出现围岩失稳及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开展双翼采区准备巷道围岩应力调控技术研究。以许疃煤矿83下采区为工程背景,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准备巷道围岩... 针对双翼采区准备巷道受采动叠加支承应力影响,准备巷道出现围岩失稳及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开展双翼采区准备巷道围岩应力调控技术研究。以许疃煤矿83下采区为工程背景,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准备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切顶卸压机理,进行终采线深孔预裂爆破切顶卸压工业性试验,以期达到改善准备巷道围岩应力环境的目的。结果表明:双翼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工作面前方聚集的超前支承应力和采空区上覆岩层“长悬臂梁”结构产生的弯矩,致使准备巷道出现变形失稳的现象。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和分布式光纤监测结果判断,7_(2)316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超过130.14 m,采动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至准备巷道,准备巷道顶板垂直应力较回采前增加10.48%,深孔预裂爆破切顶卸压后,准备巷道顶板垂直应力减少27.68%。现场进行终采线切顶卸压工业性试验后,准备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62.5 mm,最大变形率0.2 mm/d,顶底板最大变形量105 mm,最大变形率0.4 mm/d,围岩变形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准备巷道整体状况良好。终采线深孔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技术,阻断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传递至准备巷道的物理路径,减小“弯矩”产生的集中应力,降低采动应力场的主导作用,有效改善准备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实现远场卸压护巷。研究结果对双翼采区准备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提供新思路,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为相关工况下采区集中应力调控及巷道围岩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应力调控 深孔预裂爆破 分布式光纤 现场监测 双翼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可降解携岩剂的研制及在万米深井中的试验
19
作者 明显森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7,共6页
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或大尺寸井眼中,因钻井液的携岩能力不足,钻井岩屑容易向下井壁或井底堆积,导致钻具摩阻增大、起下钻困难、井下漏失甚至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因此,井眼清洁是实现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或大尺寸井眼作业安全与效率的关... 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或大尺寸井眼中,因钻井液的携岩能力不足,钻井岩屑容易向下井壁或井底堆积,导致钻具摩阻增大、起下钻困难、井下漏失甚至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因此,井眼清洁是实现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或大尺寸井眼作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用脂肪族聚酯类聚合物与高分子共聚物共混反应,研制了一种可大幅提升钻井液携岩能力的纤维携岩剂,性能评价实验表明,在加量为0.2%携岩剂的实验浆体中岩屑沉降时间由原来的4.12 s增加至19.85 s;该携岩剂在水相和油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120℃热滚16 h后在清水和白油中的降解率分别为95.48%和89.87%,且降解后对钻井液性能不造成影响。现场试验表明,该携岩技术能够大幅提升钻井液的携岩能力,有效携带出大尺寸井眼或水平井段中的岩屑或掉块,提高井眼清洁度,为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携岩剂 井眼清洁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位钻头冷却孔位置构型对冷却效果影响的流场分析研究
20
作者 张昌荣 庄可佳 +4 位作者 肖旭凯 何文达 池彬永 赵喆 林文坤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0,共4页
基于Fluent软件对可转位钻头不同冷却液出口方案进行流体仿真分析,研究底部出水口、底部出水口扩口、螺旋槽和底部出水口三种不同方案对可转位钻头的冷却效果和不同位置冷却液流速及流量的影响。通过实际实验验证仿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 基于Fluent软件对可转位钻头不同冷却液出口方案进行流体仿真分析,研究底部出水口、底部出水口扩口、螺旋槽和底部出水口三种不同方案对可转位钻头的冷却效果和不同位置冷却液流速及流量的影响。通过实际实验验证仿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螺旋槽和底部出水口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刀具温度,螺旋槽内有充足的、速度较快的冷却液使切屑被顺利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位钻头 冷却孔 螺旋槽 冷却液 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