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plified Reflection Models of Representative Ground Metal Target in Millimeter Wave Passive Surveillance
1
作者 WENG Xiaodi LU Xuliang +2 位作者 TIAN Yu SUI Mingxu LI Yupe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09-2414,共6页
For designing camouflage of ground metal target against millimeter wave(MMW) passive detections,based on the radiation and reflection theories related to MMW passive detection and an assumption of high frequency appro... For designing camouflage of ground metal target against millimeter wave(MMW) passive detections,based on the radiation and reflection theories related to MMW passive detection and an assumption of high frequency approximation,simplified models of two kinds of ground metal targets are established.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eflection from ground is the leading factor on a ground metal target's radiant temperature.In an 8-mm imaging experiment,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adiant temperature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etal plates is directly perceived.In a radiometer experiment,two positions of a radiometer device are utilized to obtain the radiant temperatures of a horizontal metal in two different grounds(made of asphalt and metal net respectively),which are 295.41 K and 301.55 K,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lose to the analytical results calculated from the proposed simplified models,which are 306 K and 296 K,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simplified models,different parts of a vertical plate receive incident MMW of different angles from the asphalt background.The radiant temperature of a vertical metal plate obtained from a radiometer experiment at night is 307 K,and it is in coherent with 304.22 K,the result from calculation using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vertical plate.Both the analytic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ith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adiant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目标 毫米波 模型 辐射温度 成像实验 不均匀分布 地面反射 垂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砂浆凝结过程的超声波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士国 陈劲杰 +2 位作者 李日进 周进毅 徐继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的地质聚合物砂浆同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声波数据,利用各方法都适用的声波参数——能量接收比En对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初、终凝时间进行表征,并用贯入阻力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速度会随着矿粉比的减小而变慢;透射法可以实现对砂浆的全程监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7.9%,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6.6%;反射法判定砂浆初凝时间准确度高,其平均误差为2.8%;导波法可以全程监测凝结过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3.3%,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2.5%。3种方法中,导波法更适用于监测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凝结时间 超声透射法 超声反射法 超声导波法 能量接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态礁体群对非平整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高榕泽 王傲宇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杂波浪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岛礁建设面临促进岛礁生态修复和改善岛礁防浪抗浪特性的双重需要。文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人工生态礁体群存在时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的演变特性,并且分析了波高、水深、礁体开孔直径等因素对孤立波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礁体群的存在会对岛礁孤立波的传播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入射波浪与人工生态礁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礁体的存在会降低入射波浪的反射强度。除此之外,人工礁体内部复杂的涡流场会消耗更多的入射波能量,导致入射波浪在礁坪上的透射系数降低,更好地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礁体群 珊瑚礁 非平整岛礁 孤立波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偶极远探测声波测井数据去噪方法
4
作者 岳文正 李羽飞 +1 位作者 刘鑫 张恒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4-2002,共19页
偶极远探测声波测井是在阵列声波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像探测方法,其中如何有效从全波列中分离出反射波是该方法的重点.由于井下的高温、高压环境影响,反射波信号经常受到随机噪声的干扰,因此通常利用带通滤波进行噪声压制,但分离... 偶极远探测声波测井是在阵列声波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像探测方法,其中如何有效从全波列中分离出反射波是该方法的重点.由于井下的高温、高压环境影响,反射波信号经常受到随机噪声的干扰,因此通常利用带通滤波进行噪声压制,但分离出的反射波信噪比较低.针对传统带通滤波方法的不足,本文结合剪切波变换的稀疏表示最优和方向敏感性等优点,基于该算法提出了能同时对偶极声波测井数据进行波场分离和随机噪声压制的新方法.新方法利用剪切波变换进行波场分离,基于不同信号在剪切波域内的幅度不同,采用标准差自适应确定每一分解尺度的阈值,实现直达波和噪声的同步滤除.通过对模拟和实际测井数据的处理,展示了偶极全波场的反射波提取效果,并对比基于该方法的阈值去噪算法与带通滤波方法在理论和实际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压制效果.波场分离和最终成像结果表明:剪切波变换能够有效地分离出反射波,并且在信噪比较低时,基于该方法的阈值去噪算法具有更强的随机噪声压制能力,有效提升了反射波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远探测 反射波提取 随机噪声压制 剪切波变换 阈值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及其应用效果
5
作者 蔡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202,共10页
【目的】针对传统隧道地震反射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受限于二维观测系统几何局限导致的异常体空间定位偏差问题,建立基于实际隧道几何结构的三维地震波超前预报方法。【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验证”技术路径,解决了三维探... 【目的】针对传统隧道地震反射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受限于二维观测系统几何局限导致的异常体空间定位偏差问题,建立基于实际隧道几何结构的三维地震波超前预报方法。【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验证”技术路径,解决了三维探测系统的波场重构、空间建模、偏移成像等关键技术难题。基于几何地震学原理论证了三维观测对异常体探测范围及定位精度的提升效应;应用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了隧道全空间TTI介质三维波场正演,引入通量校正传输技术(FCT)抑制数值频散;结合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FMM)计算波前走时,采用改进型Kirchhoff积分算法实现了三维偏移成像。【结果】鄂西铁路隧道现场试验表明:三维方法在掌子面前方20 m(里程412 m)处精准探测到密集裂隙发育带;异常体定位范围较二维预报方法缩小20%;三维预报成果图可多角度展示异常体空间形态。【结论】三维地震反射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提升了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定位能力与解释直观性,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三维地震反射波 TTI介质正演 快速行进法 Kirchhoff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对壁面的加热效应
6
作者 蔡琛芳 沙心国 +3 位作者 张隽研 梁彬 时晓天 袁湘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7,133,共7页
为探索压缩拐角壁面非定常高热流产生原因,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马赫数5状态下,42°压缩拐角导致的复杂激波运动对壁面的加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非定常强激波相互干扰,激波在壁面动态扫掠,数值计算结果表... 为探索压缩拐角壁面非定常高热流产生原因,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马赫数5状态下,42°压缩拐角导致的复杂激波运动对壁面的加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非定常强激波相互干扰,激波在壁面动态扫掠,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伴随分离激波的角度增加,激波从正常反射向马赫反射转变,流场中出现复杂波系,近壁区产生正激波,波后壁面温度急剧升高,最大可升高至5倍来流温度,压力升高为90倍来流压力,对壁面产生强加热效应;保持分离激波角度不变,改变马赫数同样会导致复杂波系产生,且温度峰值、压力峰值位置从第一斜面移动到第二斜面。由此可见,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中激波相交形式改变是压缩拐角壁面产生高极值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拐角 复杂激波 正常反射 马赫反射 加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动静裂纹的贯通机理
7
作者 周星源 岳中文 +5 位作者 金庆雨 任猛 徐胜男 刘伟 王煦 薛克军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7,共15页
采用动光弹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反射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动静裂纹的作用关系及贯通后瞬态卸荷现象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P波的反射波前沿为拉伸波,后沿为压缩波,其前沿拉伸波向裂纹尖端施加拉伸应力增大动态强度因子,促进裂纹的扩展,而后沿... 采用动光弹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反射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动静裂纹的作用关系及贯通后瞬态卸荷现象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P波的反射波前沿为拉伸波,后沿为压缩波,其前沿拉伸波向裂纹尖端施加拉伸应力增大动态强度因子,促进裂纹的扩展,而后沿压缩波向裂纹尖端施加压缩应力,降低应力强度因子,抑制裂纹的扩展;P波反射后转换出的S波会导致裂纹扩展方向的偏转和速度的变化,呈现波浪状不稳定扩展;爆炸裂纹与静止裂纹贯通后,裂纹面附近储存的弹性能以卸载波的形式向外快速释放,卸载波在静止裂纹尖端出现应力集中,诱发静止裂纹尖端次生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爆炸应力波 静止裂纹 爆炸裂纹 卸载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谱法的偶极SH横波远探测声场模拟方法
8
作者 陈声远 苏远大 +2 位作者 段文星 李盛清 唐晓明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04-2415,共12页
偶极子横波作为远探测测井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井中偶极子声源在地层中的辐射、反射和透射声场的可视化有助于更加直观地研究远探测声场特征.本文基于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角谱法快速计算远探测声场... 偶极子横波作为远探测测井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井中偶极子声源在地层中的辐射、反射和透射声场的可视化有助于更加直观地研究远探测声场特征.本文基于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角谱法快速计算远探测声场的解析方法,其计算结果与三维时域有限差分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解析方法计算了井旁多层平行地层界面下SH横波的远探测声场快照,并对解析模拟和现场实测的裸眼井SH横波远探测测井数据进行偏移成像.多尺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即便是对常规小尺度模型的SH横波的远探测声场模拟,在相同精度的条件下,解析方法的计算效率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相比提高了两个量级,在大尺度模型的模拟上,本文方法较数值方法更具优势.本文的结果为模拟井外远探测声场特征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远探测 偶极SH横波 角谱法 反射和透射 声场快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 型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和裂缝参数分级反演方法
9
作者 谭媛媛 张广智 +2 位作者 马正乾 郝洪鉴 韩钊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2,共13页
含倾斜裂缝的地层在地下广泛分布,可等效为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TTI型富有机质页岩气储层即使具有较高的脆性程度,但其杨氏模量可能依旧较低,从而降低了杨氏模量作为储层脆性指数的适用性。为此,将杨氏模量与拉梅第一常数的组合... 含倾斜裂缝的地层在地下广泛分布,可等效为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TTI型富有机质页岩气储层即使具有较高的脆性程度,但其杨氏模量可能依旧较低,从而降低了杨氏模量作为储层脆性指数的适用性。为此,将杨氏模量与拉梅第一常数的组合作为脆性指数,推导了由脆性指数、裂缝密度和倾角直接表达的TTI介质线性化纵波反射系数方程及其傅里叶级数形式,有效分离了裂缝信息和背景基质信息。然后,在贝叶斯反演框架下,结合离散傅里叶级数,提出了一种直接预测TTI型富有机质页岩气储层脆性特征和裂缝参数的分级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地震数据的二阶分量和零阶分量直接预测裂缝参数和脆性指数,以解决裂缝参数和脆性指数对地震数据贡献度不同而导致的裂缝参数预测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裂缝方位估计误差对裂缝密度和裂缝倾角预测精度的影响。模型测试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估计的裂缝参数和脆性指数合理地圈定了优质脆性储层,提高了裂缝参数的预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指数 裂缝密度和倾角 TTI介质 纵波反射系数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皮-冰层界面融化脱粘超声探测
10
作者 王渊 张杨 +2 位作者 王岩 朱程香 朱春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解决热防护系统工作时局部冰层脱粘难以在线探测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多层介质内超声传递理论的蒙皮-冰层界面融化程度在线超声探测方法研究。构建了包含蒙皮、水膜、冰水过渡层、冰层和空气层的多层介质声学模型,采用不同中心频率的超... 为解决热防护系统工作时局部冰层脱粘难以在线探测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多层介质内超声传递理论的蒙皮-冰层界面融化程度在线超声探测方法研究。构建了包含蒙皮、水膜、冰水过渡层、冰层和空气层的多层介质声学模型,采用不同中心频率的超声脉冲波作为激励源,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多层介质界面回波信号;发展用于冰层融化脱粘测量的超声信号处理算法,对原始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蒙皮-冰层界面回波信号特征参数,提出采用蒙皮-冰层界面超声反射系数评估冰层融化程度;搭建超声结冰探测系统,设计并制备耐低温超声传感器,在低温环境验证电加热作用下系统对冰层融化程度的测量能力。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蒙皮表面冰层融化产生薄水膜时,可通过蒙皮-附着物界面超声反射系数变化反映冰层融化程度;将超声反射系数大于0.8作为冰层融化判据,随超声信号中心频率增大,可对更薄的水膜进行识别,7.5 MHz中心频率信号对应的水膜识别厚度为10μm。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明冰、混合冰和霜冰结冰气象条件下,超声探测系统均可在电加热工作初期输出冰层脱粘信号。初步探索了热防护作用过程中蒙皮-冰层界面超声脉冲波传播特性,提出的冰融化程度探测方法有望进一步降低热防护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层脱粘 结冰探测 在线超声探测 超声脉冲波 反射系数 融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纳米材料在电磁吸波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董常熠 于德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4,共7页
近年来电子设备数量飞速增长,由此导致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吸波材料吸收和损耗电磁波能量是一种有效降低电磁辐射的方式。聚吡咯纳米材料具有质轻、电导率可控、合成简便、界面极化强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吸波... 近年来电子设备数量飞速增长,由此导致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吸波材料吸收和损耗电磁波能量是一种有效降低电磁辐射的方式。聚吡咯纳米材料具有质轻、电导率可控、合成简便、界面极化强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吸波材料的理想基体。首先介绍了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的电损耗和磁损耗机理,随后对单一聚吡咯和聚吡咯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聚吡咯复合纳米吸波材料的发展困境和未来改进方向,希望为新一代吸波材料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复合吸波材料 纳米材料 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前水平板波浪反射及周围流场特性研究
12
作者 田正林 王家俊 +1 位作者 梁书秀 罗舒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将水平板设置于斜坡前可有效降低波浪在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减小波浪对斜坡及其后方基础设施的冲击破坏作用.为系统研究斜坡前水平板的波浪反射、流场、涡量场等水动力特性,基于OpenFOAM■开源软件包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斜坡坡度、水... 将水平板设置于斜坡前可有效降低波浪在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减小波浪对斜坡及其后方基础设施的冲击破坏作用.为系统研究斜坡前水平板的波浪反射、流场、涡量场等水动力特性,基于OpenFOAM■开源软件包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斜坡坡度、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波高、波周期等因素对水平板波浪反射以及斜坡上波浪爬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斜坡前设置水平板可以降低波浪反射,背浪侧斜坡坡度存在一最优值4∶1使波浪反射系数达到最小值;斜坡坡度4∶1,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为0.1倍波长时波浪反射系数达到最小值;波浪反射系数随波高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波浪反射系数随波长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波长水深比为4.1时达到最小值.波浪相对爬高随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水平板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水平板淹没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并分别在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为0.25倍波长、水平板相对长度为0.25和水平板相对淹没深度为0.20时达到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前水平板 数值模拟 波浪反射 波浪爬高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水平板-海草床生态型防波堤消浪性能研究
13
作者 孟钰婕 李雪艳 +2 位作者 贺铭 隋钰程 张旭峰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淹没水平板能够抵御波浪且不阻碍水体循环,海草床具有净化水质、固碳和保护岸堤的作用,因而设计了一种将海草床种植在淹没水平板上的生态型防波堤。进一步使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数值波浪水槽,通过对文献中物理试验的数值重现,... 淹没水平板能够抵御波浪且不阻碍水体循环,海草床具有净化水质、固碳和保护岸堤的作用,因而设计了一种将海草床种植在淹没水平板上的生态型防波堤。进一步使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数值波浪水槽,通过对文献中物理试验的数值重现,验证了波浪与可渗介质及与淹没水平板相互作用的可靠性,并对以可渗介质模型替代海草床的中值粒径参数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海草床茎枝密度、海草床高度、水平板淹没深度和波高下生态型防波堤的波浪透反射系数。结果表明,种植海草床可提升淹没水平板的波浪抵御能力。增大海草床的种植密度和相对高度,减小水平板的相对淹没深度,在相对波高较大的海域使用均有助于提升生态型防波堤的消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水平板 海草床 生态型防波堤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数值波浪水槽 波浪透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反射结构和变分优化走时估计的反射波速度反演方法
14
作者 吴成梁 王华忠 冯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我国油气开发已经进入深水深层阶段,需要提供高精度深层速度模型实现对复杂油气藏精确描述.反射波全波形反演(RFWI)是目前理论上精度最高的深层速度建模方法.然而RFWI是一个强非线性反问题,当初始模型与准确模型差异过大会出现“周期跳... 我国油气开发已经进入深水深层阶段,需要提供高精度深层速度模型实现对复杂油气藏精确描述.反射波全波形反演(RFWI)是目前理论上精度最高的深层速度建模方法.然而RFWI是一个强非线性反问题,当初始模型与准确模型差异过大会出现“周期跳跃”问题,陷入局部极值.本文认为:“周期跳跃”现象本质来源于对地下不同的反射层位的反射波场的错误匹配.经典的RFWI将观测记录中所有信息进行反演,当初始速度与准确速度差异较大时,会导致来自不同反射源的反射波进行匹配.错误的波场匹配+数据中包含正问题不能模拟的信号和噪声,导致梯度中包括较多假象,引起反演不收敛.本文提出采用特征反射结构导引与偏移反偏移约束的方法提取特征反射波,并利用特征反射波进行反射走时反演,更新背景速度模型.在本文的特征波反演策略中,根据特征反射波的显著性水平,通过由粗到细反射结构的利用,在反演过程中逐渐加入特征反射波成分,建立满足“同因之果”的波场匹配关系,解决“周期跳跃”问题.另外,本文发展了基于差异矩阵全局寻优的反射走时差异测量方法,通过差异度量和最优路径计算获得稳定的特征反射波走时差异.本文提出的反射走时反演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波反演成像 特征反射波 特征反射结构 “同因之果”差异度量 周期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局部弹性理论下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研究
15
作者 王廷伟 李强 +1 位作者 马强 周凤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在工程领域,准确预测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估至关重要。经典弹性理论在描述波传播以及处理高频波和多孔介质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探究了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 在工程领域,准确预测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评估至关重要。经典弹性理论在描述波传播以及处理高频波和多孔介质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探究了P波在弹性介质和饱和多孔介质分界面上的透反射问题。基于非局部介质理论和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建立了弹性波在层间界面透反射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非局部弹性理论下入射频率、入射角度、单一非局部参数、层间非局部参数对分界面处波的透反射振幅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两种理论下的振幅比差异逐渐增大,当频率较高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尤为显著;(2)在两种理论下,随着角度的增加,反射P1波的振幅比受角度变化的影响最小,其余波型波受角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相似,其中振幅比最大差异达33%;(3)分界面处波的透反射规律受到非局部参数的调控,弹性介质非局部参数的变化对透射波的振幅比的影响极为微弱。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波在不同介质界面的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复合材料设计、波传播预测及环境振动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弹性理论 多孔介质 弹性波 透反射 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IRS辅助的毫米波系统单基站定位算法
16
作者 夏渔平 邓平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共7页
针对非视距环境下毫米波系统中视距路径被遮挡导致的定位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个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天线毫米波单基站系统三维定位和方向角估计算法。首先,利用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特性,结合张量理论,将与位置信息相关的信道参... 针对非视距环境下毫米波系统中视距路径被遮挡导致的定位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个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天线毫米波单基站系统三维定位和方向角估计算法。首先,利用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特性,结合张量理论,将与位置信息相关的信道参数估计问题转换为张量分解问题进行求解;然后,基于估计的定位相关参数,利用混合到达时间、到达角度和出发角度定位算法估计出移动台的位置坐标和方向角。为了评估所提定位算法的性能,推导了移动台位置和方向角估计误差的理论界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定位算法能够较好地接近估计误差理论界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定位 智能反射面 张量分解 克拉美罗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设计
17
作者 唐利孬 任丽 +1 位作者 牛霞 聂志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5,共9页
红外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结合使用能够提升光电成像组件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捕获能力。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的小型化,光学部分采用共轴折反式成像,探测组件采用一体化机芯设计。长波红... 红外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结合使用能够提升光电成像组件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捕获能力。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的小型化,光学部分采用共轴折反式成像,探测组件采用一体化机芯设计。长波红外光信号经由包含衍射透镜的三片红外透镜成像到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上,可见光信号经过嵌套在首片红外镜片中心的可见光镜组聚焦,被位于孔径中心的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红外镜筒侧面。长波红外通道F#为0.95,焦距44 mm,视场10°×8°;可见光通道F#为4.3,焦距25 mm,视场7.9°×6.3°。整个光机系统经过-40~+60℃被动无热化设计,复合光电成像组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实验证明该复合光电成像组件成像良好,完全满足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 共轴折反式成像 长波红外 可见光 无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腹部多层组织中的次生焦点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丹 徐佳虹 +2 位作者 赵封隆 史新旺 周小伟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部子宫肌瘤时会出现皮肤及浅表组织烧伤。该文依据声传播理论模型,探究该问题背后的潜在原因。首先,建立治疗场景下皮肤、肌肉、脂肪等多层组织的声反射模型,得出组织界面处的声反射可形成次生焦点;之后,通过k-Wav...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部子宫肌瘤时会出现皮肤及浅表组织烧伤。该文依据声传播理论模型,探究该问题背后的潜在原因。首先,建立治疗场景下皮肤、肌肉、脂肪等多层组织的声反射模型,得出组织界面处的声反射可形成次生焦点;之后,通过k-Wave仿真计算该次生焦点的声场和温度场,并探究其空间位置规律;最后,设计离体实验观察次生焦点。仿真结果表明,由于肌肉与脂肪间的声阻抗差较大,聚焦超声的入射声波在该界面处反射的能量确实可在组织内部二次聚焦,聚焦处的温度可达50◦C甚至更高。并且,实验结果也与仿真计算吻合。该研究证实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腹部多层组织中可形成次生焦点,在一定条件下该次生焦点是导致皮肤及浅表组织烧伤的一个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次生焦点 皮肤损伤 子宫肌瘤 声波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椭圆弧板式透空堤消浪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曹裕德 武雅洁 +2 位作者 王楠 周家宁 梅灿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4-712,共9页
本文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构建了波浪与新型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利用理论解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椭圆弧板式与双椭圆弧板式两种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结构,根据不同波高、周期和潜... 本文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构建了波浪与新型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利用理论解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椭圆弧板式与双椭圆弧板式两种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结构,根据不同波高、周期和潜深共设计90种工况,分析了双平板式、平椭圆弧板式和双椭圆弧板式三种透空式结构的消浪性能。从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和能耗系数三方面综合考虑,发现在大多数工况下,平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的消浪透射波能低而反射波能高,双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的透射波能高而反射波能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结构均设置在静水面以上时,平椭圆弧板式透空堤与双平板式和双椭圆弧板式相比具有更高的消浪性能。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水域的水动力条件,选择露出水面适当高度的平椭圆弧板式透空堤。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既需要有消浪功能、又要求透水性的防波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椭圆弧板式 消浪性能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波资料弹性参数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20
作者 李青阳 李斐 +3 位作者 曾亚丽 段沛然 任雄风 葛炳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9,共8页
针对目前陆上勘探主要采集的纵波资料与日益增长的弹性多参数模型预测需求之间的矛盾,文中从经典弹性动力学中本构方程出发,通过将本构方程分解为胀缩与剪切张量,推导出弹性介质中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该方程可以完美匹配纵... 针对目前陆上勘探主要采集的纵波资料与日益增长的弹性多参数模型预测需求之间的矛盾,文中从经典弹性动力学中本构方程出发,通过将本构方程分解为胀缩与剪切张量,推导出弹性介质中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该方程可以完美匹配纵波资料,同时波形信息中同时存在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响应,具备反演弹性多参数模型功能,基于此搭建了基于纵波资料弹性参数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理论框架。由于全波形反演的高度非线性,准确的初始速度建模尤为重要,文中引入反射波波形反演理论,通过沿波路径成像恢复背景模型中、低波数信息,提高成像准确度,同时避免周期性跳跃导致反演失败。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均匀模型对比不同震源激发下的声-弹方程耦合模式波动方程与声波方程、弹性波方程波的传播特征,并给出辐射模式验证试验;然后利用Sigsbee 2A重采样模型验证了反演方法在背景速度模型恢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旅行时反演 纵波资料 弹性参数 声-弹方程耦合模式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