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r flow patterns and noise analysis inside high 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被引量:3
1
作者 翟强 闫柯 +2 位作者 张优云 朱永生 王亚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58-3366,共9页
The vortex formed around the rolling ball and the high pressure region formed around the ball-raceway contact zone are the principle factors that barricades the lubricant entering the bearing cavity, and further cause... The vortex formed around the rolling ball and the high pressure region formed around the ball-raceway contact zone are the principle factors that barricades the lubricant entering the bearing cavity, and further causes improper lubric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ir phase flow inside the bearing cav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il-air two-phase lubrication method. With the revolutionary reference frame describing the bearing motion, a highly precise air phase flow model inside the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cavity was build up.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bearing revolution, ball rotation, and cage structure were conside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n the air 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aerodynamic noise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all spinning leads to the pressure rise and uneven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air phase velocity, pressure and cag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ncrease as the revolving speed increases. The operating noise is largel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high speed external flow on the bearing. When the center of the oil-air outlet fixes near the inner ring, the aerodynamic noise is reduced. The position near the inner ring on the bigger axial side is the ideal position to fix the lubricating device for the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ir phase flow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cag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f Flexible Cage of High-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四二 谢鹏飞 +1 位作者 杨海生 高银涛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98-103,共6页
A dynamics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flexible cage of high-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 modified Craig-Bampton component mode synthetic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formula with regard to the flexib... A dynamics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flexible cage of high-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 modified Craig-Bampton component mode synthetic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formula with regard to the flexibility of cage and based on a dynamic analysis of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and a rigid-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was developed using ADAMS,which is verified by a computation example of Gup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s not likely to keep the rotation smoothness of cage when the ratio of pocket clearance to guiding clearance and the ratio of radial load to axial load become too large or too small. By comparison,the flexible cage runs more smoothly than the rigid c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S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CAGE Craig-Bampton method flexible body dynamics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局部缺陷的角接触球轴承时变位移激励及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春丽 宋瑞哲 +3 位作者 樊高峰 刘凯 薛伟 李建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3-762,共10页
角接触球轴承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会产生故障损伤从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以外圈具有局部缺陷的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提出不同局部缺陷轮廓的判别方法,建立角接触球轴承局部缺陷时变位移激励广义表征模型,研究局部缺陷演化过程及其... 角接触球轴承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会产生故障损伤从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以外圈具有局部缺陷的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提出不同局部缺陷轮廓的判别方法,建立角接触球轴承局部缺陷时变位移激励广义表征模型,研究局部缺陷演化过程及其位移激励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轴承缺陷引起的时变位移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角接触球轴承故障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矩形局部缺陷最终会演化成梯形形态;不同缺陷形貌诱发的位移激励变化趋势是不同的;与局部缺陷的长度相比,宽度对位移激励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轴承优化设计和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局部缺陷 时变位移激励 缺陷演变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轴承联合载荷下力学应用分析研究
4
作者 刘文婧 朱孟良 +1 位作者 王少锋 王建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0,共5页
以型号为7210C的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结合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轴承滚珠和内外圈的受力状况,综合的考虑了轴承在承受联合载荷的条件下,建立了受力平衡的方程,在安全接触角的范围内,轴承的承载能力随滚珠的数量增加而增强成正比关系... 以型号为7210C的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结合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轴承滚珠和内外圈的受力状况,综合的考虑了轴承在承受联合载荷的条件下,建立了受力平衡的方程,在安全接触角的范围内,轴承的承载能力随滚珠的数量增加而增强成正比关系,并且滚珠数量不变时轴承承载能力随实际工作接触角的增加而增大也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接触椭圆可得最大应力,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滚珠与滚道接触最大应力产生的位置。通过构建的联合载荷方程得到轴承在不同的联合载荷下轴向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轴向承载能力随着力矩的增大明显降低成反比,轴向承载能力随着径向力增大而增强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联合载荷 接触角 滚珠 最大应力位置 轴向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轴承烧伤失效分析
5
作者 董晨 屈伸 +1 位作者 李天夫 张哲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5,共6页
某7217型航空发动机轴承在台架试验中失效,拆检时轴承已卡滞,保持架上一颗铆钉发生断裂。轴承套圈、滚珠及保持架表面均存在严重烧伤痕迹。通过宏观检查、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失效轴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铆钉与钉孔... 某7217型航空发动机轴承在台架试验中失效,拆检时轴承已卡滞,保持架上一颗铆钉发生断裂。轴承套圈、滚珠及保持架表面均存在严重烧伤痕迹。通过宏观检查、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失效轴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铆钉与钉孔之间配合间隙过大,在振动作用下发生相对往复滑动导致疲劳断裂。铆钉断裂导致保持架兜孔间距改变,造成滚珠在滚道上的运行轨迹偏移,由原本的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随着滚珠与套圈之间的磨损逐渐加剧并产生高温,引起局部磨削烧伤变形,最终轴承卡滞。建议调整铆钉与钉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并适当优化铆钉尺寸,避免发生早期疲劳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滑动摩擦 磨削烧伤 GCR15 二次淬火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载荷下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接触特性分析
6
作者 高淑芝 王立庭 张义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1,共4页
以218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基于Hertz理论和Jones滚道控制假设,建立了一个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分析模型,采用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考虑了离心力引起的位移和陀螺力矩影响,计算了滚道控制系数,建立忽略滚道控制假设的滚珠俯仰角... 以218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基于Hertz理论和Jones滚道控制假设,建立了一个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分析模型,采用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考虑了离心力引起的位移和陀螺力矩影响,计算了滚道控制系数,建立忽略滚道控制假设的滚珠俯仰角方程。分析了轴向力对轴承内外滚道接触角和接触载荷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终结果表明,在滚动轴承的计算和研究中,尤其是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作用在滚珠上的离心力和陀螺力矩是不可被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载荷 角接触球轴承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轴承内圈织构表面润滑油滴润湿铺展行为研究
7
作者 王保民 钱斯凯 +1 位作者 闫瑞祥 王慧心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4-1175,共12页
在套圈表面设计微织构已成为轴承润滑增效的1种有效方法,本文中基于VOF(Volume of fluid)理论建立了润滑油滴在球轴承内圈织构化表面润湿铺展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油滴在常规内圈滚道和织构化内圈滚道表面的铺展和润湿特性,剖析了... 在套圈表面设计微织构已成为轴承润滑增效的1种有效方法,本文中基于VOF(Volume of fluid)理论建立了润滑油滴在球轴承内圈织构化表面润湿铺展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油滴在常规内圈滚道和织构化内圈滚道表面的铺展和润湿特性,剖析了微凹坑织构对润滑油滴铺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搭建了液滴动态监测平台与接触角测量平台,将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织构使轴承内圈表面润滑油滴接触角减小、铺展长度和铺展面积增大,提高了滚道表面的润湿性;在旋转的内圈滚道表面,织构对润滑油起到存储和滞留作用,使内圈滚道表面润滑油增加、铺展面积增大,形成更加稳定的润滑薄膜,有利于改善轴承内圈润滑状况.轴承转速越高、织构间距越小、润滑油黏度越小以及油滴初速度越大时,润滑油在旋转滚道表面的铺展面积越大;随着织构深度的增大,油滴铺展面积先增大后减小,40μm是织构的最佳深度.该研究对角接触球轴承内圈织构设计以及润滑增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表面织构 润湿性 铺展行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寿命试验机研制及试验验证
8
作者 崔永存 董璞 +2 位作者 舒杭 周勇勇 姚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3,共7页
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为实现对轴承精度寿命的测量,设计一台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寿命试验机,进行了试验机主体结构设计、主轴轴系设计、加载装置和驱动装置设计、润滑系统及测控系统设计等,试验机能够实现... 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为实现对轴承精度寿命的测量,设计一台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寿命试验机,进行了试验机主体结构设计、主轴轴系设计、加载装置和驱动装置设计、润滑系统及测控系统设计等,试验机能够实现试验轴承振动和温升、主轴静刚度和跳动以及陪试轴承温度和磨损量等参数的测量。以7014角接触球轴承作为试验轴承,对其在既定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试验轴承的振动和温升数据,验证了试验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试验机可为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测量提供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精度寿命 试验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L下考虑冲击力的局部缺陷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建模
9
作者 雷春丽 薛伟 +2 位作者 樊高峰 宋瑞哲 刘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5-1977,共13页
为详细地分析具有局部缺陷的角接触球轴承(ACBBs)的运行状态,针对传统模型未考虑轴承润滑及缺陷引起的冲击力问题,建立ACBBs在弹流润滑(EHL)条件下考虑冲击力的局部缺陷ACBBs动力学模型。建立考虑自旋的缺陷轴承弹流润滑模型,计算出缺... 为详细地分析具有局部缺陷的角接触球轴承(ACBBs)的运行状态,针对传统模型未考虑轴承润滑及缺陷引起的冲击力问题,建立ACBBs在弹流润滑(EHL)条件下考虑冲击力的局部缺陷ACBBs动力学模型。建立考虑自旋的缺陷轴承弹流润滑模型,计算出缺陷轴承的油膜厚度及油膜刚度,再提出ACBBs局部缺陷时变位移激励模型和时变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缺陷尺寸及轴承转速有关的瞬时冲击力函数;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冲击力函数,提出外圈具有局部缺陷ACBBs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具有故障的角接触球轴承振动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轴承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轴承在润滑条件下,冲击力对轴承的振动影响明显减弱;随着缺陷尺寸和载荷的增大,轴承故障特征的频率均不变,但其幅值增大;随着轴承转速的增大,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幅值均增大,为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局部缺陷 瞬时冲击力 弹流润滑 时变位移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滑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渊博 崔永存 +1 位作者 汪静静 杨志文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8,共11页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轴承结构设计参数,提升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抗蹭伤的能力。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以钢球接触状态、钢球运转稳定性及轴承摩擦功耗为分析指标,分析了轴承滑蹭产生的机理;最后,分析了钢球接触状态、垫片厚度和工作游隙对轴承产生滑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在处于即将发生三点接触临界状态时,轴承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最低,不会因接触区温升过快造成轴承失效;在一定的范围内,垫片厚度和径向工作游隙越小,则轴承发生的滑蹭现象越轻,其最优参数为垫片厚度0.125 mm、径向工作游隙0.221 mm,此时轴承的工作状态为刚发生三点接触的临界状态,钢球和内滚道之间发生的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摩擦功耗最小。该结果可为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 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 滑蹭特性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 轴承结构设计参数 三点接触状态 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静力学和混合热弹流动压润滑的高速机床轴承精度寿命分析
11
作者 刘昊 陈云 +2 位作者 郭翼 时永鹏 陈星秋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3-888,共16页
机床主轴轴承作为机床的基础核心部件,其精度寿命是机床服役精度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中以Archard磨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耦合轴承拟静力学模型与混合热弹流动压润滑模型,结合球盘磨损试验测量了轴承钢材料磨损系数,提出了1套角接... 机床主轴轴承作为机床的基础核心部件,其精度寿命是机床服役精度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中以Archard磨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耦合轴承拟静力学模型与混合热弹流动压润滑模型,结合球盘磨损试验测量了轴承钢材料磨损系数,提出了1套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预测模型,与已有实测的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和寿命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轴承的力学状态、润滑性能和材料的抗磨损性能来评估轴承的精度寿命.通过模拟,研究了润滑油温度场、非牛顿流体特性、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服役工况对轴承精度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温度升高、粗糙度均方根值增大和轴、径向载荷增加均会显著削弱轴承的精度寿命,而润滑油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对精度寿命影响较小。通过不同工况的模拟,发现随着转速增加,轴承精度寿命呈短暂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寿命预测 角接触球轴承 黏着磨损 拟静力学 混合热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磁悬浮转子跌落试验及保护轴承失效分析
12
作者 郏鹏阳 崔宝利 +2 位作者 李爱琴 胡涞 王子羲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磁轴承配备着复杂的电气系统,当发生电气故障使转子瞬间失去电磁力支承时,转子会在保护轴承内圈上不断发生弹跳、摆动和摩擦,引起剧烈的冲击力和热效应使保护轴承容易发生不同于常规滚动轴承疲劳失效的严重失效损伤。建立了包含摩擦学... 磁轴承配备着复杂的电气系统,当发生电气故障使转子瞬间失去电磁力支承时,转子会在保护轴承内圈上不断发生弹跳、摆动和摩擦,引起剧烈的冲击力和热效应使保护轴承容易发生不同于常规滚动轴承疲劳失效的严重失效损伤。建立了包含摩擦学、动力学及热学的转子跌落仿真模型,分析了转子跌落过程中的转速、接触力及温升特性,结果表明,转子跌落初期与保护轴承内圈剧烈碰撞,发热最严重的是球,升温迅速。搭建卧式磁悬浮转子跌落试验平台,开展直至保护轴承失效的296次重复跌落试验并监测了转子跌落过程中转子位移、转速及保护轴承外圈温升,发现随着跌落次数增加,外圈温升加剧,转子磨损功率从初始400 W降至100 W后骤增,跌落时长从250 s缩短至35 s。对失效保护轴承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了检测和观察,发现转子跌落冲击导致沟道出现塑性变形、冲击坑及高硬度磨粒引起的划痕使保护轴承局部产生高温和球卡死现象,致使内圈沟道表面烧伤、大面积剥落及材料性能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转子 动力学仿真 跌落试验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故障声信号特性分析
13
作者 闫海鹏 刘孟林 +2 位作者 杨雪 秦志英 郎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18-4128,共11页
针对轴承故障及其声场环境较为复杂的问题,以H7009C型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比滚动体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的误差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瞬态动力学分析内圈故障对轴承动态特性... 针对轴承故障及其声场环境较为复杂的问题,以H7009C型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比滚动体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的误差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瞬态动力学分析内圈故障对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计算轴承由于存在不同故障产生的表面声压级,对比变转速和变载荷作用下高速轴承的声压级特性。研究表明:内圈故障轴承的声压级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也随着载荷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最低声压级频率与振动频率之比接近0.75或最高声压级频率与振动频率之比接近4时,即可识别为内圈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陶瓷角接触球轴承 轴承故障 载荷 转速 声压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工况下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李焱 张坤 +2 位作者 黄恩亮 郭磊 龚建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7-1246,共10页
为了探究某型号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前轴承配装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后,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的问题,对该7006脂润滑轴承按照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一号轴承的工作转速载荷进行了加载,在有无引气的条件下进行了脂润滑... 为了探究某型号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前轴承配装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后,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的问题,对该7006脂润滑轴承按照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一号轴承的工作转速载荷进行了加载,在有无引气的条件下进行了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度特性研究。首先,搭建了脂润滑轴承试验台,模拟了发动机大载荷、高转速工况下的考核环境,对轴承开展了考核试验,测试了在不同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及转速工况下的脂润滑轴承温度特性,并通过向试验工装中通入热油的方式模拟了发动机轴承腔室温度,测试了该脂润滑轴承在发动机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温度表现;然后,为降低现有7006脂润滑轴承在发动机极端工况下的运行温度,使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发动机在极端工况下,从风扇后引气对前轴承散热以及不同引气速度和引气温度下的轴承温度分布;最后,由于该发动机风扇后气流的温度限制,选择了引气温度80℃,引气速度10 m/s的方案,将该7006脂润滑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中,开展了整机试验,以验证该引气方案能满足发动机前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机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拟合度较高,前轴承外环温度误差在15%以内,并通过了2.5 h的寿命考核,从而说明该引气方案能满足发动机前轴承在极端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引气温度100℃、引气速度1 m/s和5 m/s时,轴承最高温度均高于180℃,10 m/s时最高温度为177℃;引气温度80℃、引气速度1 m/s时,轴承最高温度为166℃。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的7006脂润滑轴承引气速度相对旋转速度较小时,温度受轴向引气速度变化影响小,受引气温度变化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短寿涡扇发动机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引气冷却脂润滑轴承 引气散热分析 引气速度 轴承温度场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预测
15
作者 章如意 段玥晨 +1 位作者 张瑞 赵明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37,143,共5页
针对人工测量角接触球轴承的凸出量,对轴承进行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预测方法。根据200组实验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了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的宽度、沟位、沟... 针对人工测量角接触球轴承的凸出量,对轴承进行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预测方法。根据200组实验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了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的宽度、沟位、沟径和沟道曲率半径作为建模数据集,分别利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建立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达0.986 3,整体误差≤±0.70%,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角接触球轴承的凸出量,提高轴承的配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凸出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曲率半径对轴承-转子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濮明茗 吴敏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4,共8页
轴承-转子系统的旋转精度和振动是机床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考虑球的滑移、自旋和陀螺效应以及保持架涡动,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内、外圈沟曲率半径下球的滑移、自... 轴承-转子系统的旋转精度和振动是机床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考虑球的滑移、自旋和陀螺效应以及保持架涡动,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内、外圈沟曲率半径下球的滑移、自旋和陀螺效应对轴承-转子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外圈沟曲率半径、中等的内圈沟曲率半径组合,能够减弱滑移、自旋和陀螺效应,从而提高旋转精度并减小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动力学 曲率半径 跳动 加速度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润滑油在轴承腔中的流动特性
17
作者 杨铮鑫 郭军辉 +2 位作者 刘轩彤 党鹏飞 龚斌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基于多相流理论,对改性石墨烯润滑油在轴承腔中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以B7003型角接触球轴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轴承腔多相流模型,分析不同石墨烯含量和不同轴承转速下石墨烯在轴承腔中的分布状态,并分析不同石墨烯含量下石墨烯的运... 基于多相流理论,对改性石墨烯润滑油在轴承腔中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以B7003型角接触球轴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轴承腔多相流模型,分析不同石墨烯含量和不同轴承转速下石墨烯在轴承腔中的分布状态,并分析不同石墨烯含量下石墨烯的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较低时,石墨烯大都聚集在轴承腔前端和滚子附近,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石墨烯颗粒开始逐渐向轴承腔后端和滚子与下壁面间隙中扩散,从而更均匀地分散在轴承腔中;轴承转速的增加使石墨烯更加分散于轴承腔前端;轴承腔中的空气涡流会阻碍改性石墨烯润滑油进入滚子与轴承腔上壁端间隙中,从而改变改性石墨烯润滑油的流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润滑油 角接触球轴承 流动特性分析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涡轮混合陶瓷球轴承预紧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宇 田旭 +2 位作者 韩清鹏 朱瑞 吕杭原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2,共8页
针对高速旋转且易发生打滑的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模型,通过HIRANO打滑准则分析了轴承的打滑行为,并通过分析预紧力及其对轴承发热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最佳预紧力,结果表明:相比全... 针对高速旋转且易发生打滑的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模型,通过HIRANO打滑准则分析了轴承的打滑行为,并通过分析预紧力及其对轴承发热量的影响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最佳预紧力,结果表明:相比全钢轴承,防止混合陶瓷球轴承打滑需要更小的轴向预紧力,当混合陶瓷球轴承不承受径向力,且轴向预紧力低于60 N时,轴承在20000~70000 r/min内均会发生打滑;随着转速的增大,轴承所需的最小轴向预紧力增大;轴向预紧力和径向力的增大均会使轴承发热量增大,但径向力对轴承发热量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轴向力 径向力 转速 发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转子性能退化MOHS优化SVM模型评价分析
19
作者 李卓文 张小菊 王国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162,共4页
柱塞泵转子在高频高速的环境下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加剧表面磨损现象,使得转子性能退化,进而影响整体柱塞泵的疲劳寿命。为了消除以人为方式柱塞泵转子性能退化选择参数时面临的盲目性,设计了一种通过MOHS-SVM实现的转子性能评估。从采... 柱塞泵转子在高频高速的环境下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加剧表面磨损现象,使得转子性能退化,进而影响整体柱塞泵的疲劳寿命。为了消除以人为方式柱塞泵转子性能退化选择参数时面临的盲目性,设计了一种通过MOHS-SVM实现的转子性能评估。从采集得到的柱塞泵转子振动信号中提取特征参数,之后利用经验模态处理方式对振动信号实施分解,根据样本时域数据并对不同分量进行组合获得转子信号最初特征。以SSAE方法从特征集中提取获得深层次特征并构建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进行迭代计算500的ParetoFront数据结果最优解为单调性为0.4964和趋势性为0.8652。MOHS优化模型数表现出了优于手动参数结果,能够充分克服受人为因素影响参数选择性不合理的问题。该研究对提高柱塞泵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拓展到其他的传动机械相关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与声搜索算法 支持向量机 转子 疲劳寿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轴承刚度斜弹簧计算方法
20
作者 赵联春 赵纪辉 +1 位作者 晏丽明 王东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针对传统轴承刚度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正确性存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弹簧计算方法,以角接触球轴承为例,推导了受联合载荷、高速运转和仅受中心轴向载荷、中低速运转2种极端情形下的轴承刚度计算公式,斜弹簧计算方法整个过程... 针对传统轴承刚度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正确性存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弹簧计算方法,以角接触球轴承为例,推导了受联合载荷、高速运转和仅受中心轴向载荷、中低速运转2种极端情形下的轴承刚度计算公式,斜弹簧计算方法整个过程无需微分和矩阵运算,物理意义清晰,正确性能够自证,计算过程简洁,计算精度高。并与虚功原理法、刚度投影法、准静态模型的增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虚功原理法误差较小,进一步证明了斜弹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刚度投影法、准静态模型的增量法误差较大,两者所依据的物理基础不实的计算结果正确性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刚度 弹簧 载荷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