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树枝状银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骆伟 邓巧平 +1 位作者 刘宝琦 赵晓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1013,1016,共4页
采用化学电沉积的方法在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银的二维纳米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沉积电压可以得到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树枝状银结构。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沉积电压越高,制备的树枝状结构密度和尺寸越小。在银树枝表面沉积绝缘薄膜,将... 采用化学电沉积的方法在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银的二维纳米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沉积电压可以得到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树枝状银结构。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沉积电压越高,制备的树枝状结构密度和尺寸越小。在银树枝表面沉积绝缘薄膜,将它与未沉积绝缘薄膜的银树枝组合成“三明治”结构,测试了它的光透过率。实验表明,由0.9V沉积电压下制备的树枝状银组成的“三明治”复合结构在360~800nm范围内对多种频率的光有吸收,光透射曲线呈锯齿状,这种特殊的光透射行为可能是光波在“三明治”结构间电磁响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沉积 纳米 树枝状银 三明治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枝状纳米银的制备及对4-硝基苯酚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巢云秀 杨宏伟 +2 位作者 原禧敏 李郁秀 李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07-309,共3页
以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在水相中通过硫酸亚铁还原硝酸银一步合成花枝状纳米银粉。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对花枝状纳米银粉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 以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在水相中通过硫酸亚铁还原硝酸银一步合成花枝状纳米银粉。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对花枝状纳米银粉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此外,花枝状纳米银粉在4-硝基苯酚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花枝状结构 4-硝基苯酚 加氢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波段左手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
3
作者 李庆武 相建凯 +1 位作者 赵延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10,21,共4页
采用双模板辅助化学电沉积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初级模板,二维ZnO有序多孔薄膜为二级模板,制备了银树枝状结构阵列,研究了沉积电压对ZnO有序多孔薄膜质量和银树枝形貌的影响,实现了蓝光波段的左手效应。可见光透射和平板聚焦实验表明,当... 采用双模板辅助化学电沉积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初级模板,二维ZnO有序多孔薄膜为二级模板,制备了银树枝状结构阵列,研究了沉积电压对ZnO有序多孔薄膜质量和银树枝形貌的影响,实现了蓝光波段的左手效应。可见光透射和平板聚焦实验表明,当沉积电压为0.5V、聚乙二醇-20000浓度为3mmol/L、沉积时间为8min时,所制备的银树枝状结构阵列具有规则的分形结构,可以在蓝光波段480nm处实现左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沉积 银树枝 可见光 左手效应 平板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银树枝状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及其光学特性
4
作者 曾小军 罗春荣 +2 位作者 宋坤 岳彪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共4页
采用通过"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尺度的双层银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外加电压、沉积时间等实验参数,在第一层银树枝表面涂覆的PVA薄膜上成功生长一层随机分布、大小均一的银树枝结构单元,并利用SEM、分光光度计分别... 采用通过"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尺度的双层银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外加电压、沉积时间等实验参数,在第一层银树枝表面涂覆的PVA薄膜上成功生长一层随机分布、大小均一的银树枝结构单元,并利用SEM、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该复合结构的形貌以及透射特性进行研究,实现了银树枝复合材料光频段透射增强和透射峰位置的可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纳米尺度 可控生长 双层银树枝结构 可见光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