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iting the mass-flux model for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and the effect of plate thickness 被引量:6
1
作者 M.Mayseless S.Friling L.Misiuk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79-785,共7页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was originally model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lates in the cassettes were very thin.Hence their thickness could be ignored,and the thicknesses of the plates were considered only based ...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was originally model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lates in the cassettes were very thin.Hence their thickness could be ignored,and the thicknesses of the plates were considered only based on their areal mass density.In particular,it was assumed that the jet-plate interac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plates to jet-mass-flux ratio criteria for a specific jet velocity and diameter.In the present study,we extended this analysis,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mass-flux along the jet on the disruption effect by the two plates.In addition,we examined the thickness effect of the plates on the plate's effectiveness,replacing the steel plates by low-density materials like aluminum and polycarbonate.The mass-flux model was adjusted to account for the plate-thickness effect.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keeping the areal weight unchanged,slightly increases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cassette,in particular by the forward moving plate interacting with the center and the slow parts of the j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armor Shaped-charges Jet DISRU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disturbance of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s to jet penetra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Xiang-dong LI Yan-shi YANG Sheng-tao LV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66-75,共10页
The disturbance of flat and V-shaped sandwich reactive armor configurations to shaped-charge jet i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approach. The disturbing and cutting effects of the two reactive armor configurations to the j... The disturbance of flat and V-shaped sandwich reactive armor configurations to shaped-charge jet i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approach. The disturbing and cutting effects of the two reactive armor configurations to the jet are successfully captured. The predicted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are in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X-ray photographic observations. The residual depth of penetration into a semiinfinitive homogeneous steel target behind the reactive armor is computed for a series of jet/armor parameters. For the flat configur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idual penetration depth i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r a normal impact while it is reduced up to 75% for an oblique impact. In comparison, the V-shaped configuration reduces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jet to 90%,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penetration depth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V-shaped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反应装甲 穿透深度 数值模拟 干扰 射流 渗透深度 X射线照相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driven prediction of plate velocities and plate deformation of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3
作者 Marvin Becker Andreas Klavzar +1 位作者 Thomas Wolf Melissa Renck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141-2149,共9页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ERA)is currently being actively developed as a protective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against ballistic threats such as kinetic energy penetrators and shaped-charge jets.Considering mobility,the...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ERA)is currently being actively developed as a protective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against ballistic threats such as kinetic energy penetrators and shaped-charge jets.Considering mobility,the aim is to design a protection system with a minimal amount of required mass.The efficiency of an ERA is sensitive to the impact position and the timing of the detonation.Therefore,different designs have to be tested for several impact scenarios to identify the best design.Since analytical models are not 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the ERA accurately enough and experiments,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s,are too time-consuming,a data-driven model to estimate the displacements and deformation of plates of an ERA system is proposed here.The ground truth for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i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at are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s.The ANN approximates the plate positions for different materials,plate sizes,and detonation point positions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in real-time.In a future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RA with a given threat.Then,a measur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RA can be calculated.Finally,an optimal ERA can be designed and analyzed for any possible impact scenario in negligibl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Particle simulation Flash X-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射流对爆炸反应装甲的冲击起爆阈值研究
4
作者 关思曼 王志军 +1 位作者 伊建亚 吉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聚合物射流的穿而不爆技术可以有效地毁伤爆炸反应装甲。为了研究聚合物射流对爆炸反应装甲的起爆阈值,选取聚乳酸(PLA)作为药型罩材料,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PLA射流在不同炸高下对不同装药层厚度的穿而不爆作用过程。采用p^(n)τ判... 聚合物射流的穿而不爆技术可以有效地毁伤爆炸反应装甲。为了研究聚合物射流对爆炸反应装甲的起爆阈值,选取聚乳酸(PLA)作为药型罩材料,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PLA射流在不同炸高下对不同装药层厚度的穿而不爆作用过程。采用p^(n)τ判据计算爆炸反应装甲装药层的起爆阈值,结果表明,PLA射流冲击反应装甲是否起爆主要取决于射流冲击的压力峰值与炸药层厚度,并且在该文研究工况下,当冲击过程中的临界能量小于195.782 GPa^(2)·μs时,PLA射流会实现对爆炸反应装甲的穿而不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射流 爆炸反应装甲 起爆判据 穿而不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隔板组合药型罩对反应装甲侵彻后效作用研究
5
作者 徐小棣 梁增友 +3 位作者 盛鹏 王春光 熊峰 田向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为了实现对反应装甲的穿而不爆,同时提高低密度射流的侵彻能力,对聚能装药结构进行改进优化,提出了一种带隔板的组合药型罩的药型罩结构,对影响侵彻深度的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对侵彻深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材... 为了实现对反应装甲的穿而不爆,同时提高低密度射流的侵彻能力,对聚能装药结构进行改进优化,提出了一种带隔板的组合药型罩的药型罩结构,对影响侵彻深度的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对侵彻深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材料>锥角比>厚度比>炸高>壁厚;得到最优聚能装药结构组合为:药型罩总壁厚为2.4 mm,锥角比为1.6;底部药型罩内外罩材料为铜/聚乙烯,厚度比为1∶1;顶部药型罩内外罩材料为铝/聚乙烯,厚度比为2∶1,炸高为120 mm。正交优化方案中,反应装甲装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结构能实现对反应装甲的穿而不爆,并且对炸高不敏感。最优聚能装药结构的侵彻深度明显增加,对比有隔板单层药型罩增加24.6%。对比无隔板单层药型罩侵彻深度提高了47.1%。最优聚能装药结构的组合可以加强串联战斗部后续主毁伤元一定的侵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优化 穿而不爆 隔板 低密度射流 反应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彻角下薄层反应装甲着靶点位置干扰射流作用探究
6
作者 解沁贤 高永宏 +3 位作者 张庆辉 乔毅轩 梁宇 臧清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6,184,共10页
针对聚能战斗部在各种侵彻角下命中薄层装药不同着靶点时所受干扰的规律问题开展研究,采用ANSYS/LS-DYNA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模型的建立,并用Hypermesh进行三维网格划分,使用后处理软件LS-PrePost获得命中不同着靶点时聚能射... 针对聚能战斗部在各种侵彻角下命中薄层装药不同着靶点时所受干扰的规律问题开展研究,采用ANSYS/LS-DYNA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模型的建立,并用Hypermesh进行三维网格划分,使用后处理软件LS-PrePost获得命中不同着靶点时聚能射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薄层装药反应装甲中不同着靶点处的侵彻过程,从中获得射流的形态、靶板的侵彻深度和孔径、上下靶板速度与加速度以及射流剩余速度等关键数据。结果表明:侵彻角越大,射流穿过靶板越困难,剩余速度越低,在后效靶上的穿深越小,防护效果越好。着靶点位置在1/4点时射流剩余速度最低,加速度最高,最能快速启动干扰射流,使后效靶穿深变低;着靶点位置在7/8点时与之相反。抗侵彻能力从大到小为命中1/4点、1/2点、3/8点、3/4点及7/8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装甲 薄层装药 侵彻角度 着靶点 爆轰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自然环境下反应装甲干扰动能弹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吴昱昊 张冬梅 +3 位作者 赵河明 李一舒 孔德景 于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为研究弹丸特征参数、沙尘和盐雾腐蚀对爆炸反应装甲干扰动能弹侵彻作用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球头弹与平头弹以不同撞击速度和法线角侵彻反应装甲的数值模型,同时对沙尘和盐雾腐蚀环境对反应装甲的作用进行等效... 为研究弹丸特征参数、沙尘和盐雾腐蚀对爆炸反应装甲干扰动能弹侵彻作用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球头弹与平头弹以不同撞击速度和法线角侵彻反应装甲的数值模型,同时对沙尘和盐雾腐蚀环境对反应装甲的作用进行等效,并设置了后效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动能弹对后效靶的剩余侵彻深度。结果表明:反应装甲使球头弹与平头弹对主装甲的剩余侵深分别平均降低了13.13%、5.29%;动能弹对主装甲的剩余侵深与弹丸撞击速度呈正相关,与法线角呈负相关;剩余侵深与夹层装药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飞板腐蚀程度为25%时,反应装甲干扰动能弹侵彻作用的能力得到增强;飞板上、下部遭受50%程度的腐蚀后,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依然得到了提高;飞板腐蚀程度为75%时,反应装甲已不能正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反应装甲 动能弹 剩余侵彻深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反应装甲运动规律的数值仿真及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成 蒋建伟 +2 位作者 冯顺山 任晓雪 刘北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采用LagrangeAutodyn 2D程序 ,计算仿真实际尺寸的一代爆炸反应装甲盒 (REA)在起爆后各飞板的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上下飞板和面板的速度相一致 ,上飞板与面板碰撞后将断裂 ,在上飞板和下飞板之间有一空... 本文采用LagrangeAutodyn 2D程序 ,计算仿真实际尺寸的一代爆炸反应装甲盒 (REA)在起爆后各飞板的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上下飞板和面板的速度相一致 ,上飞板与面板碰撞后将断裂 ,在上飞板和下飞板之间有一空间可使主级装药射流无干扰通过 ,串联战斗部具有较小的延时时间 ,最佳的着靶姿态和较小的干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爆炸反应装甲盒 串联聚能战斗部 延时时间 运动规律 反坦克导弹战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P侵彻爆炸反应装甲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健 曹红根 周箭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提高串联战斗部侵彻爆炸反应装甲的能力,消除爆炸反应装甲对主射流的影响,对串联战斗部前级爆炸成型弹丸(EFP)侵彻爆炸反应装甲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建立了前级EFP装药从起爆、成型到侵彻爆炸反应装甲全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采... 为了提高串联战斗部侵彻爆炸反应装甲的能力,消除爆炸反应装甲对主射流的影响,对串联战斗部前级爆炸成型弹丸(EFP)侵彻爆炸反应装甲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建立了前级EFP装药从起爆、成型到侵彻爆炸反应装甲全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轴对称拉格朗日算法计算得到了EFP侵彻爆炸反应装甲各板的速度、直(孔)径和PBX9504炸药板内的冲击压力,得出了EFP对爆炸反应装甲穿而不爆的结论。通过EFP实弹侵彻爆炸反应装甲实验,证实了串联战斗部前级EFP对爆炸反应装甲穿而不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战斗部 爆炸成形弹丸 爆炸反应装甲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技术研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慧英 沈兆武 刘天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得到抗弹性能较好的装甲,将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由长杆弹侵彻复合装甲的理论和撞击反应装甲时的动量定理,得出计算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侵彻深度的数值计算,并证明相同面密度的集成装甲的抗弹性能明显优于陶瓷复合装甲。... 为了得到抗弹性能较好的装甲,将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由长杆弹侵彻复合装甲的理论和撞击反应装甲时的动量定理,得出计算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侵彻深度的数值计算,并证明相同面密度的集成装甲的抗弹性能明显优于陶瓷复合装甲。根据此计算模型对集成装甲进行优化设计,以得到较轻和抗弹性能较好的装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侵彻效应 集成装甲 反应装甲 陶瓷复合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夹层炸药对射流干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东方 李向东 任丹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LS-DYNA)模拟了射流以不同入射角侵彻装有平面夹层炸药的靶板过程,并和无平面夹层炸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平面夹层炸药爆炸后,运动的面板和背板对射流有严重的干扰和切割效应,使射流偏转、弯曲、着靶点... 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LS-DYNA)模拟了射流以不同入射角侵彻装有平面夹层炸药的靶板过程,并和无平面夹层炸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平面夹层炸药爆炸后,运动的面板和背板对射流有严重的干扰和切割效应,使射流偏转、弯曲、着靶点分散,导致侵彻能力下降。对于垂直侵彻,干扰不明显。对于斜侵彻情况,平面夹层炸药结构使射流的侵彻能力下降约58%~75%,干扰程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平面夹层炸药 射流 爆炸反应装甲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姬龙 黄正祥 顾晓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1-546,共6页
为了对付披挂双层爆炸反应装甲的装甲目标,有必要对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进行系统研究。在对双层爆炸反应装甲各飞板运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在不同装甲板斜置角和双层楔形角的条件下,... 为了对付披挂双层爆炸反应装甲的装甲目标,有必要对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进行系统研究。在对双层爆炸反应装甲各飞板运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在不同装甲板斜置角和双层楔形角的条件下,对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作用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脉冲X光试验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装甲板斜置角和双层楔形角对爆炸作用场有较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使作用场作用时间提高了1.75倍,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双层爆炸反应装甲 弹轴线 脉冲X光试验 飞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装甲冲击引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玲 余文力 肖秀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70-72,共3页
研究了HM X基钝感炸药的机械感度。根据测试结果初步确定了反应装甲的装药配方,最终装药配方由改变模拟反应装甲上、下板的材料和厚度以及穿甲弹与反应装甲法线的夹角,用反应起始装药的引爆效果确定。结果表明,钝感炸药的撞击感度、摩... 研究了HM X基钝感炸药的机械感度。根据测试结果初步确定了反应装甲的装药配方,最终装药配方由改变模拟反应装甲上、下板的材料和厚度以及穿甲弹与反应装甲法线的夹角,用反应起始装药的引爆效果确定。结果表明,钝感炸药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均随HM X粒度的减小而降低,随钝感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反应装甲的装药配方为HM X 97%、钝感剂3%。从理论上分析了炸药粒度变化对机械感度影响的机理,以及在穿甲弹参数和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装甲装药结构对冲击引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反应装甲 装药 引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在薄钢板上的穿孔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建 王利霞 +1 位作者 刘丰旺 刘谦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了研究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切割和干扰作用,开展了射流对薄钢板穿孔规律的研究。借用半无限靶的开坑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加以修正,通过实验验证,可以用来计算薄钢板刚被穿透时的孔径,分析高速射流对薄板的扩孔过程,计算结果在射流高... 为了研究反应装甲对射流的切割和干扰作用,开展了射流对薄钢板穿孔规律的研究。借用半无限靶的开坑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加以修正,通过实验验证,可以用来计算薄钢板刚被穿透时的孔径,分析高速射流对薄板的扩孔过程,计算结果在射流高速段和成孔的初期阶段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薄钢板 开坑 反应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杆弹与爆炸式反应装甲平板飞散干扰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小笠 赵国志 +2 位作者 沈培辉 杜忠华 杨玉林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43-144,147,共3页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爆炸式反应装甲干扰长杆弹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长杆弹与反应装甲面背板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用长杆弹的攻角和角速度的变化来描述干扰程度,并结合试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长杆弹 爆炸反应装甲 干扰 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飞板的运动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姬龙 黄正祥 顾晓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7-393,共7页
根据单层爆炸反应装甲(explosive reactive armor,ERA)飞板运动规律,建立了双层楔形ERA飞板的运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双层楔形ERA各飞板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由此计算出飞板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采用X光脉冲闪光测试系统对相应的实验进... 根据单层爆炸反应装甲(explosive reactive armor,ERA)飞板运动规律,建立了双层楔形ERA飞板的运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双层楔形ERA各飞板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由此计算出飞板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采用X光脉冲闪光测试系统对相应的实验进行记录,结果表明:根据理论模型计算结的相互作用时间与实验测得数据吻合较好,且双层平行ERA较单层ERA的飞板相互作用时间提高了5倍,双层楔形ERA的飞板相互作用时间又较双层平行ERA的提升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飞板运动 脉冲X光实验 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穿甲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歌 王凤英 刘天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2,共3页
为了更好地防御大口径穿甲弹的攻击,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爆炸反应装甲对穿甲弹的干扰。通过对穿甲弹以不同的法线角侵彻靶板装甲进行试验,得出不同入射角情况下的穿深,并对防护系... 为了更好地防御大口径穿甲弹的攻击,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爆炸反应装甲对穿甲弹的干扰。通过对穿甲弹以不同的法线角侵彻靶板装甲进行试验,得出不同入射角情况下的穿深,并对防护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新型爆炸反应装甲能够有效地干扰穿甲弹,更易造成穿甲弹弹体的质量损失和飞行姿态的改变,破坏其继续穿入主装甲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穿甲弹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反应装甲 干扰 穿甲弹 试验 防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O角和飞板速度对平板装药干扰射流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如江 沈兆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5-297,318,共4页
为研究射流轴线与飞板的夹角大小(NATO角)和飞板速度对反应装甲干扰聚能射流的影响,在分析飞板与射流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飞板断续干扰射流频率的物理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NATO角以及飞板速度对干扰射流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 为研究射流轴线与飞板的夹角大小(NATO角)和飞板速度对反应装甲干扰聚能射流的影响,在分析飞板与射流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飞板断续干扰射流频率的物理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NATO角以及飞板速度对干扰射流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扰频率在NATO角为40°-60°时会急剧增加,随着飞板速度的增加干扰频率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干扰频率 物理模型 反应装甲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爆炸反应装甲串联爆炸成型弹丸匹配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门建兵 聂源 +2 位作者 蒋建伟 王树有 冯高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9-2378,共10页
针对反爆炸反应装甲(ERA)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FP)成型设计问题,建立串联EFP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的理论条件。采用ERA引爆判据、EFP速度衰减理论和侵彻理论,分析形状、质量比和速度差对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影响规律。... 针对反爆炸反应装甲(ERA)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FP)成型设计问题,建立串联EFP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的理论条件。采用ERA引爆判据、EFP速度衰减理论和侵彻理论,分析形状、质量比和速度差对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影响规律。基于作用场时间τe≤1500μs的典型ERA,在飞行距离H≤1000∅(∅为装药口径)时,获得串联EFP成型特征的必要条件,其中:球-杆组合型,前后EFP直径比d_(f)/d_(r)≤1.09,前EFP质量与总质量之比0.17<m_(f)/m≤0.40,前后EFP速度差Δv≥150 m/s;杆-杆组合型,d f/d r≤1.09,0.20≤m_(f)/m≤0.65,Δ_(v)≥166 m/s.对一种球-杆形串联EFP开展反ERA联动实验,采用高速摄影系统观测得到前后EFP分离飞行、前EFP击爆ERA以及后EFP侵彻靶板过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和必要条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爆炸反应装甲 串联爆炸成型弹丸 匹配设计 分离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结构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乐 姚文进 +2 位作者 王晓鸣 李文彬 侯辉 《兵工自动化》 2016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研究射流引爆某结构反应装甲后,各金属板的运动情况,以及附加盖板或隔板位置变化对平行双层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进行仿真,并对800μs时各金属板的速度及相对主装甲距离进行统计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为研究射流引爆某结构反应装甲后,各金属板的运动情况,以及附加盖板或隔板位置变化对平行双层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进行仿真,并对800μs时各金属板的速度及相对主装甲距离进行统计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盖板与上层反应装甲距离d=6 mm时,下层反应装甲面板的速度最小,与主装甲的距离最近,此时下层反应装甲面板的最小运动距离为162 mm,时间为1 260μs;隔板与上层反应装甲背板相贴时,下层反应装甲面板的速度最小,与主装甲距离最近,此时下层反应装甲面板的最小运动距离为171 mm,时间为5 13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 盖板 反应装甲 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