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data about active tectonics and possible location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 in the northwestern Beijing 被引量:20
1
作者 冉勇康 陈立春 徐锡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13,共12页
Deterministic, probabilistic and composite-grading methods are used to get the possible location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 in Norwest Beijing and its vicinity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d their accur... Deterministic, probabilistic and composite-grading methods are used to get the possible location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 in Norwest Beijing and its vicinity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d their accuracy about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research area and by ordering, some questions in the results are also discussed. It shows that the most dangerous fault segment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 include: segments B and A of the southern boundary fault of the Yangyuan basin, the southern boundary fault of the Xuanhua bas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southern Huaian fault and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YanggaoTianzhen fault. The most dangerous area is YangyuanShenjing basin, the second one is TianzhenHuaianXuanhua basin and the third dangerous areas are WanquanZhangjiakou and northeast of Yuxian to southwest of Fans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活动构造定量资料 综合方法 强震地点 确定性方法 概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ethod of optimal location on explosion events at near-source site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学政 雷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关键词 爆炸地震 地震定位 单纯形 射线垂足 反演 构造 震源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08-23辽宁普兰店M 4.6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及发震构造初判
3
作者 戴盈磊 张文静 +2 位作者 杨晓东 索锐 王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59,共8页
2023-08-23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 4.6地震,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根据... 2023-08-23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 4.6地震,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根据小震重定位结果对发震断层面进行拟合,初步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普兰店M 4.6地震初始破裂深度为12.0 km,震源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50°,倾伏角75°,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317°,倾伏角80°,滑动角-15°,矩震级M W4.8,最优质心深度12 km;地震矩M_(0)为1.796×10^(16)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004、0.946、-0.942、0.017、-0.305、-0.125;中心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47.03°,倾伏角79.04°,滑动角-168.15°;节面Ⅱ走向314.75°,倾伏角78.37°,滑动角-11.19°。构造应力场作用在中心解节面Ⅰ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877,相对正应力为-0.544;投影于节面Ⅱ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911,相对正应力为0.161。拟合的断层面走向148.91°,倾伏角89.85°,其在构造应力体系下的滑动角为26.47°。综合分析认为,普兰店M 4.6地震发生在NW向普兰店-长海构造带,是沿应力场最优节面以左旋走滑为错动方式的天然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兰店M 4.6地震 初至P震相定位法 gCAP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特征:来自多阶段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的认识
4
作者 许英才 郭祥云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9-3148,共30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M_(S)6.2地震,该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属国内近些年来6级以上地震所罕见.基于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根据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序列中M_(S)...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M_(S)6.2地震,该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属国内近些年来6级以上地震所罕见.基于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根据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序列中M_(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及矩心深度,并对震源机制节面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了地震序列的主要断层面形状,计算了积石山地震序列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研究了其应力场与震源机制节面及断层面的关系,最后结合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资料综合探讨和推测了积石山地震序列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1)重定位结果表明,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震中区的长轴主要沿着拉脊山北缘断裂南段呈NNW向的优势展布,整个序列长约15km、宽约6km,北端、南端各分别止于大河家镇南侧及积石山县西侧,且存在显著的丛集分区特征,主要划分为大河家镇到刘集乡之间的北段余震稀疏区,以及刘集乡到积石山县西侧之间的南段余震密集区,其中南段余震密集区呈现为NW-SE向的分支和NNW-SSE向的分支,且两个分支形成了NW端分叉且SE端汇聚的分布特征,大部分余震主要集中在NW-SE向分支而积石山M_(S)6.2主震位于NNW-SSE向分支的NE侧.整个序列的平均震源深度约为11.4km,大多数地震主要集中在9~14km深度范围,其中主震的初始破裂深度为13.6km.震源深度剖面清晰勾勒出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断层面倾向为NE向,积石山M_(S)6.2主震则位于倾向NE的断层面底端,余震基本位于M_(S)6.2主震的上方,大体呈现为单侧破裂的特征.(2)gCAP波形反演表明,积石山M_(S)6.2主震震源机制节面I的走向/倾角/滑动角为304°/55°/65°,节面II的走向/倾角/滑动角为163°/42°/121°,P轴方位51°和其倾伏角7°,矩心深度10km,矩震级M_(W)5.95.主震及M_(S)3.0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主要表现以逆冲为主且略带少量的走滑分量,震源机制的P轴主要呈现近NE-SW向的水平挤压,矩心深度介于9~12km之间,平均矩心深度10.7km.(3)震源机制节面聚类分析得出两簇聚类中心节面,其中NE倾向的聚类中心节面走向311°及倾角43°,其形状和重定位的深度剖面大体一致.震源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积石山震源区的最优压应力轴走向、倾伏角分别为57°和15°,表明积石山震源区应力场表现为NE向的近水平挤压,并以逆冲为主的应力状态.通过将其反演得到的应力场投影到积石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节面及其聚类中心节面,发现积石山应力体系在这些震源机制节面和聚类中心节面上均更容易产生逆冲破裂的地震事件.(4)结合已有区域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研究,综合分析认为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拉脊山北缘主断裂南段(积石山东缘断裂)与其至少两条走向略不同的反冲断层组成的“y”型冲断构造所在的复杂逆冲推覆环境有关,其中积石山M_(S)6.2主震位于NNW-SSE走向、SW倾向拉脊山北缘主断裂南段与其NW-SE走向、NNW-SSE走向及NE倾向的次级反冲断层形成的背冲式构造“y”形汇合部位,并在拉脊山北缘主断裂南段上的反冲断层上发生了相对密集的积石山余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多阶段定位 震源机制 断层滑动特性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络互相关定位方法的积石山M_(S)6.2地震前超低频地震研究
5
作者 张晓阳 邓津 李淑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利用包络互相关方法对积石山M_(S)6.2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进行定位。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增加或减少震源不同方位的台站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站在各个方位上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可以有效... 利用包络互相关方法对积石山M_(S)6.2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进行定位。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增加或减少震源不同方位的台站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站在各个方位上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小定位误差。定位结果表明,积石山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分布方位和断层方向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超低频地震 地震定位 包络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阿鲁科尔沁旗M_(S)4.7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6
作者 裴东洋 张帆 +4 位作者 李娟 王禄军 王磊 崔丰智 白少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0-476,共7页
基于2021-10-15阿鲁科尔沁旗M_(S)4.7地震震后3个月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震相到时拾取和震相关联。初步构建的机器学习地震目录中包含386个地震事件,是同时段内蒙古台网人工目录地震事件数量的17倍。然后利用事件波形中... 基于2021-10-15阿鲁科尔沁旗M_(S)4.7地震震后3个月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震相到时拾取和震相关联。初步构建的机器学习地震目录中包含386个地震事件,是同时段内蒙古台网人工目录地震事件数量的17倍。然后利用事件波形中P/S波震相到时信息,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上述余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研究该次地震发震构造。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M_(S)4.7地震的余震事件有近NW向和近NEE向2个主要的展布方向,分布在主震周围1~5 km范围内。根据重定位结果并结合地貌上的线性构造推测,此处存在未探明的隐伏断层,本次4.7级地震及其余震的分布主要受近NW向隐伏断层和近NEE向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鲁科尔沁旗M_(S)4.7地震 机器学习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单台定位2025年西藏定日M6.8地震早期余震
7
作者 支龙祥 赵旭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0-834,共15页
文中基于深度学习“谛听”单台法检测近震和震相拾取,采用多种算法联合求解地震震中距和后方位角,快速解析2025年西藏定日M6.8地震发生后距震中最近的2个固定宽频带台站2025年1月7—15日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资料,分别获得了2 255和1 730... 文中基于深度学习“谛听”单台法检测近震和震相拾取,采用多种算法联合求解地震震中距和后方位角,快速解析2025年西藏定日M6.8地震发生后距震中最近的2个固定宽频带台站2025年1月7—15日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资料,分别获得了2 255和1 730个余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种算法结果交叉验证了文中单台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从余震分布来看,其大体呈现出SN向展布,与发震断层走向吻合较好。余震沿着断层走向展布,长约70km,主要分布在登么错断裂以西。余震分布与主震破裂滑动量分布联系密切,主要位于同震滑动量较小的区域。基于文中所述方法,可快速获取此次西藏定日M6.8地震破裂过程和余震分布结果,服务于探究地震致灾范围和机理,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6.8地震 “谛听” 单台定位 余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的密度聚类算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邵磊 王长在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针对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密集区精定位实施中有效划分子区域问题,通过多次模拟数据实验,检验机器学习的各种聚类算法后,得出基于密度聚类的DBSCAN算法最适用于断层或地震丛集的地震聚类。使用DBSCAN算法对川滇地区共322070个M 1.2~5.1地震... 针对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密集区精定位实施中有效划分子区域问题,通过多次模拟数据实验,检验机器学习的各种聚类算法后,得出基于密度聚类的DBSCAN算法最适用于断层或地震丛集的地震聚类。使用DBSCAN算法对川滇地区共322070个M 1.2~5.1地震事件进行了聚类,共得到9个明显地震簇,对其中的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和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交会区域的地震簇以及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西北部区域的2014年康定M_(S)6.3地震序列地震簇,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精定位,并分析了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和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交会区域的地震密集地分布在断裂周围,走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纵剖面揭示了该断裂在深部以西倾为主要特征;康定地震序列具有与走滑断裂地震分布一致的特征,断层在深部倾角几乎垂直。进一步研究了2009年1月—2021年3月鲜水河断裂带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交会区域b值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发震位置处于明显的低b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DBSCAN算法 地震活动性 地震精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发震构造及早期余震传播特征
9
作者 邱镛康 许才军 +2 位作者 肖卓辉 林学楷 张栓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1286,共16页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这是继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强震,对玛多地震开展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强震孕育及余震传播机制.本文采用双差定位算法对主震发生后3个月内的余震数据进行重定...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这是继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强震,对玛多地震开展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强震孕育及余震传播机制.本文采用双差定位算法对主震发生后3个月内的余震数据进行重定位,并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及22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以上结果表明,孕震断层总体呈NWW向展布,沿走向自西向东先后呈现为高倾角的“南倾-北倾-南倾”,并且断层在东段出现分叉.主震和大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根据震源的应力轴参数,可以确定孕震断层主要受到SWW-NEE向近水平挤压应力控制,符合巴颜喀拉块体的构造环境.随后,本文以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为模板,基于匹配定位算法对主震发生10天内的地震波数据进行扫描,最终检测到了2.8倍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录的余震数量,最小完备震级由M1.5下降至M1.0,余震衰减系数p值为0.9~1.1,与典型余震序列一致,并且震后b值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区域应力逐渐释放的过程.此外,余震的时空迁移呈现出“多峰状”的激活模式,表现为由各凹凸体边缘向周边扩展.最后,本文进一步对余震序列中的重复地震进行了筛选,结合滑动分布与重复余震的发生位置,推测余滑是玛多地震早期余震传播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双差定位 CAP 匹配定位算法 余震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特征
10
作者 周晨 李永生 +3 位作者 李俊秋 张思萌 石伟 刘长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地震前能观察到加速区域向震中迁移的现象;其他3次震前未能观察到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说明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对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的发震地点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Benioff应变 震例回溯性分析 发震地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卷积定位神经网络在两个地震相互干扰情形下的应用
11
作者 陈慧慧 张雄 +1 位作者 田宵 张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台站连续记录的弱余震或微震数据中经常会遇到两个地震发生的时间比较接近,波形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给震相拾取和关联等处理造成困难,进而影响地震定位结果.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直接从波形数据中定位地震,但鲜有对两个... 台站连续记录的弱余震或微震数据中经常会遇到两个地震发生的时间比较接近,波形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给震相拾取和关联等处理造成困难,进而影响地震定位结果.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直接从波形数据中定位地震,但鲜有对两个波形相互干扰的地震进行定位的情况.本研究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叠加两个高斯概率分布的方法,同时标记两个地震,使得同一时窗内存在两个波形相互干扰的地震事件时,神经网络能够同时定位两个地震事件.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美国南加州的Ridgecrest地震序列和样本,研究发现输入时窗只包含一个地震事件时,实际数据定位平均误差为2.8 km,当输出标签包含两个地震时,我们利用输出标签减去其中一个地震位置波峰的方法提取出两个地震的位置,估算出的干扰地震事件定位平均误差为7.9 km (定位范围89 km×72 km,包含了位置提取方法的误差).测试表明,该方法对两个波形相互干扰的地震进行定位具有一定的效果,对多事件相互干扰的定位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的完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相互干扰 全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阿鲁科尔沁旗M_(L)5.1地震精定位及发震构造研究
12
作者 郭延杰 包莹 +3 位作者 梁珊珊 李晓锐 于章棣 刘继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2,共11页
2021年10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发生M_(L)5.1地震。为更好地了解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用hypoDD方法对地震序列中34个地震进行精定位,分别采用CAP方法对主震、Focmec方法对M_(L)2.0以上余震计算震源机制解,根据序列震源机制解... 2021年10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发生M_(L)5.1地震。为更好地了解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用hypoDD方法对地震序列中34个地震进行精定位,分别采用CAP方法对主震、Focmec方法对M_(L)2.0以上余震计算震源机制解,根据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应力场反演,并对地震序列进行断层面拟合。精定位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9.89km,定位后的31个地震分布更加集中,走向为ES-WN向,地震序列是一次由深部向浅部的破裂。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34°/86°/-8°,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24°/82°/-177°,矩震级为4.51,是以走滑型为主的地震。结合余震NW向展布,认为节面Ⅰ对应发震构造。断层拟合结果显示,断层走向142.54°,倾角85.49°,结果与震源机制节面Ⅰ的走向和倾角相近,两者的走向均为NW向。区域应力场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轴σ_(1)的走向为93.51°,倾伏角为8.69°,最小主应力轴σ_(3)走向为186.49°,倾伏角为18.81°,表明该区域的断层应力主要以走滑性质为主。综合上述结果并结合本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与一条NW向隐伏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断层面解 发震构造 阿鲁科尔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灾民公平感知差异的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分配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
13
作者 牛帅芳 张文凯 +3 位作者 王烁燚 吴阳 何大义 彭磊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2,共14页
及时有效地调配应急物资对确保震后救援行动的高效进行至关重要。考虑实际物资分配过程中决策主体、决策目标和决策变量的差异性,构建了以物资在途时间最短、分配不公平程度最低为上层目标,物资使用效用最大为下层目标的震后应急物流选... 及时有效地调配应急物资对确保震后救援行动的高效进行至关重要。考虑实际物资分配过程中决策主体、决策目标和决策变量的差异性,构建了以物资在途时间最短、分配不公平程度最低为上层目标,物资使用效用最大为下层目标的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分配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到嫉妒和同情2类情绪会导致灾民对公平感知的差异,提出了一个包含灾情严重程度、物资类别和灾民态度差异的公平衡量方式,并以2025年西藏定日地震为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充分保障下层决策者的目标;在灾情较轻需求点,2类情绪的比值会显著影响物资分配结果;临时分配中心的数量仅影响物资在途时间;决策者风险规避态度的增强会减少物资在途时间、增加分配不公平程度与物资使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救援 应急物流 选址-分配 公平感知差异 双层多目标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盐津地区两种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演 姜金钟 +3 位作者 王光明 张帅 何德强 周青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340次地震事件... 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340次地震事件。利用联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检测目录中351次地震的精确位置,对精定位后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津地区发生的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先后发生的2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沿两条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裂分布,其中2020年9—10月的M_(L)3.9震群型地震序列发生在NNW走向、倾角约为75°的盐津—筠连断裂;2021年1月的M_(L)5.2孤立型地震序列发生在近SN走向、断层线与盐津—筠连断裂呈约30°夹角且倾角约为50°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区 地震检测 匹配定位方法 双差重定位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努尔加水库周边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
15
作者 张博 王宝善 +2 位作者 李璐 魏斌 苏金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水库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活跃区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的关系,以新疆努尔加水库为例,采用模版匹配滤波方法对2014—2018年库区附近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检测,完备震级(M_(C))由检测前的1.1降低... 水库库区附近的地震活动性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构造活跃区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的关系,以新疆努尔加水库为例,采用模版匹配滤波方法对2014—2018年库区附近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检测,完备震级(M_(C))由检测前的1.1降低至0.5,b值为0.86。利用双差定位法对检测事件中的1064个事件进行了重定位,地震定位结果及波形相似性分析显示,水库蓄水后在库区下游形成的两个地震丛集分属于不同的发震构造。受库区东西两侧昌吉背斜和喀拉扎背斜的控制,两丛集地震活动分别位于积累了大量形变的反冲断层上盘和背斜生长行成的膝折带中。地震活动在时间上还与蓄水水位的周期性变化相关。根据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推断,库水沿着砂砾岩层向下渗流,改变了介质强度或断层的摩擦阻力,促使构造应力的释放,这是地震活动增加的主要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加水库 微震检测 波形互相关 地震定位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漯昭 孟令媛 闫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9,共14页
对深度学习的方法原理及主流的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网络、自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以及深度强化学习网络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不同网络的适用领域。从震相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与事件检测,地震信... 对深度学习的方法原理及主流的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网络、自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以及深度强化学习网络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不同网络的适用领域。从震相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与事件检测,地震信号和地震事件的分类,地震预测预报等方面对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提炼总结,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当前常见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方式、优势特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现阶段深度学习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领域中存在的应用局限性以及后续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监测预报 地震检测 地震定位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参数测定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婷 王俊 +3 位作者 魏梦婉 何奕成 杜航 倪昊琦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5-729,共5页
分析了2023年3月以来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震源参数测定的可靠性和精度。研究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江苏地区发生的98条M_(L)≥2.0地震事件,对比了新旧两套系统对同一事件的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中位置偏差大多数... 分析了2023年3月以来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震源参数测定的可靠性和精度。研究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江苏地区发生的98条M_(L)≥2.0地震事件,对比了新旧两套系统对同一事件的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中位置偏差大多数在0.3~12.1 km范围内,大部分误差属于正常范围。两套系统的震级偏差普遍较小,只有少数结果因定位台站的数量、钟差、数据噪声和干扰等因素导致偏差较大。此外,监测能力方面,新系统的监测能力整体提升M_(L)0.5,二维模拟地震定位测试方法显示定位精度也有所提升,整体来看,新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实效性,能为地震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地震烈度速报预警系统 震级偏差 震中位置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鞠慧超 张元生 +9 位作者 秦满忠 刘白云 尹欣欣 高鹏 焦煜媛 杜建清 孙长青 蒲举 张卫东 万文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23,共6页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预警台、流动台三网数据,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震相分析,并采用双差定位法和遗传算法对序列进行重定位。截至2024年1月10日,共分析余震约600个,Pg和Sg震相约15000条,较同期测震台网...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预警台、流动台三网数据,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震相分析,并采用双差定位法和遗传算法对序列进行重定位。截至2024年1月10日,共分析余震约600个,Pg和Sg震相约15000条,较同期测震台网增加震相4000多条。重定位中,双差方法得到的地震数目为余震总数的70%;在此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对速度和震源位置进行联合反演,要求每个地震至少有3个台站的震相记录,共使用4828条Sg波和Pg波到时差数据,最终获得余震序列中577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测得主震震源深度为15.2 km。结果显示,余震震中主要沿地表破裂走向分布,其深部近似呈对冲断层形态分布,在空间上余震展布存在明显的边界,可能存在滑脱面。重定位结果可为认识该区复杂的断裂活动及构造背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地震定位 双差定位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复杂性对地震余震衰减的影响——以2024年乌什M_(S)7.1地震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欣欣 王树旺 +1 位作者 梁潇南 马关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5-972,991,共9页
地震余震活动及其衰减过程与区域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以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县M_(S)7.1地震为例,基于精定位结果,采用断层网络重构(FNR)方法探究该区域复杂断层构造对余震序列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乌什地震主震区存在错综复杂的断层系... 地震余震活动及其衰减过程与区域构造环境密切相关。以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县M_(S)7.1地震为例,基于精定位结果,采用断层网络重构(FNR)方法探究该区域复杂断层构造对余震序列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乌什地震主震区存在错综复杂的断层系统,除SN向主断层带外,还伴生多条次级断层分支,形成网状断裂结构。余震沿主断层西南段呈线性展布,同时次级断裂带上也分布有大量散射态余震簇。这种复杂的几何形态和多向滑移行为,使得地震应力在各断层面间有效传递,导致余震活动持续发育。利用贝叶斯框架下的Omori模型,对余震序列进行参数反演。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p值高达0.74,K值为599.73,表征其衰减极为缓慢、持续时间长、活跃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地震精定位 大森定律 断层重构 余震序列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宿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发震构造分析
20
作者 吴羿锋 唐方头 姜旭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1-766,共16页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金沙江断裂带北段麦宿断裂附近发育长约50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其最大垂直位移为2 m。基于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周围架设的密集地震台阵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记录到的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31.55°N...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金沙江断裂带北段麦宿断裂附近发育长约50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其最大垂直位移为2 m。基于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周围架设的密集地震台阵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记录到的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31.55°N—31.85°N,98.31°E—98.98°E)区域内的578个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并利用基于P波初动的HASH方法对定位得到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获得了37组震源机制解,最后使用基于震源机制解的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应力环境进行了分析。精定位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沿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着一条长约40 km的WNW−ESE向地震密集条带,震源密集分布在3—10 km深度范围内,深度剖面向北陡倾;同时还存在一条长约30 km的NNW−SSE向地震密集条带,震源密集分布在3—11 km深度范围内,深度剖面向西陡倾。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为主,占所获震源机制解的51.4%,同时也存在少量逆断型和正断型。震源机制解P轴的优势方位为近NW−SE向,与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323°相近。P轴、T轴、最大主压应力σ1以及最小主压应力σ3的倾角总体上较小,表明研究区内应力处于近NW−SE向的水平挤压状态;应力结构为走滑型,与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相同;应力形因子R=0.57,表明最大主压应力σ1、中间主压应力σ2和最小主压应力σ3的本征值基本呈等差数列排列,其中σ1和σ3均为确定值。WNW−ESE向的地震密集条带具右旋走滑兼有正断和逆断分量,NNW−SSE向的地震密集条带具左旋走滑特征,表现为共轭断层特征。综合认为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M>7.0地震,近NW−SE向水平挤压的应力状态与北部NW−SE向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强烈左旋走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宿断裂 地表破裂带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