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覆冰区特高压悬垂型杆塔不平衡张力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风利 杨靖波 张子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分别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与等线长法计算了典型耐张段的不平衡张力和悬垂串偏移量,这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建立连续7档导线-绝缘子有限元模型,考虑多种线路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重覆冰区特高压悬垂型杆塔的导线张... 分别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与等线长法计算了典型耐张段的不平衡张力和悬垂串偏移量,这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建立连续7档导线-绝缘子有限元模型,考虑多种线路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重覆冰区特高压悬垂型杆塔的导线张力及不平衡张力。结果表明,覆冰加载模式、覆冰偏心和覆冰风速对不平衡张力影响不大,建议采用换算密度法模拟覆冰荷载并考虑10 m/s覆冰风速。不考虑档距差和高差时,随冰厚、档距和覆冰率的增加,导线不平衡张力百分数逐渐增加,计算得到的不同冰厚下特高压悬垂型杆塔不平衡张力百分数均小于规程规定值。随高差和档距差的增加,有高差和档距差的不平衡张力与无高差、无档距差的不平衡张力比值增大;随冰厚的增加,不平衡张力比值减小。30 mm及以下重覆冰区,不平衡张力百分数按照现行重覆冰区规程规定取值。40、50 mm重覆冰区,应将不平衡张力百分数分别提高至35%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覆冰区 特高压 悬垂型杆塔 不平衡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等电位过程路径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宇娇 陈嫣冉 +2 位作者 王良凯 智李 黄雄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9,共7页
特高压线路电压等级高、结构尺寸大、局部场强畸变更严重等特点给带电作业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为研究1000 kV特高压交流线路采用吊篮法等电位作业的最优路径,文中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作业人员等电位作业过程中的体表场强动态分布,... 特高压线路电压等级高、结构尺寸大、局部场强畸变更严重等特点给带电作业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为研究1000 kV特高压交流线路采用吊篮法等电位作业的最优路径,文中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作业人员等电位作业过程中的体表场强动态分布,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等电位作业的最优路径,最后对路径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压交流直线塔带电作业人体表面最大场强约为2468 kV/m,现有防护措施能够保证带电作业人身安全;试验数据验证了路径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特高压线路其它塔型等电位作业路径选取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带电作业 直线塔 路径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线路限制操作过电压用无间隙避雷器的安装方式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博 孙成贤 +2 位作者 王宁宁 孙传政 赵庆周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8-195,共8页
当前架空输电线路主要安装限制雷电过电压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无间隙避雷器的安装及应用仍是空白,这种避雷器在±1100 kV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首次安装,可将全线操作过电压限制在1.5 p.u.以下,从而缩减间隙值、减少杆... 当前架空输电线路主要安装限制雷电过电压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无间隙避雷器的安装及应用仍是空白,这种避雷器在±1100 kV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首次安装,可将全线操作过电压限制在1.5 p.u.以下,从而缩减间隙值、减少杆塔尺寸及交叉跨越距离,大大节省工程投资。该文提出在线路直线塔和耐张塔上安装避雷器的多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选用外挑支架悬挂式安装避雷器方案为最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避雷器静、动态荷载,创新设计塔头布置型式、选型引流线及设计连接金具。通过实际工程中的安装和运行,首次验证特高压直流线路安装无间隙避雷器的可行性,为线路安装避雷器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间隙 避雷器 限制操作过电压 特高压直流 直线塔 耐张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地形下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计算模型有效性分析和改进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郝艳捧 魏发生 +4 位作者 王斌 阳林 王俊锞 黄增浩 李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86-2793,共8页
覆冰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威胁之一。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是防治电网覆冰灾害的有效手段,其中称重法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地形复杂多变,特殊地形对输电线路受力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中直线塔输电线路等值覆冰... 覆冰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威胁之一。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是防治电网覆冰灾害的有效手段,其中称重法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地形复杂多变,特殊地形对输电线路受力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中直线塔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计算模型在常见输电线路纵断面模型下的有效性,文章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输电线路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输电线路过谷模型、翻山模型以及连续上(下)山模型下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出考虑等效长度变化的直线塔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均匀覆冰下,对于输电线路过谷模型,当杆塔高差系数绝对值不超过0.2时,等值覆冰厚度计算结果与假设值相对误差在16%以内;然而当杆塔高差系数较大时,如杆塔高差系数为–0.3,等值覆冰厚度计算结果与假设值相对误差大于40%。将等值覆冰厚度计算模型改进后,等值覆冰厚度计算结果与假设值相对误差变小,且覆冰厚度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对于输电线路翻山模型和连续上(下)山模型,等值覆冰厚度计算厚度结果相对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覆冰 在线监测 直线塔 特殊地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的选型 被引量:9
5
作者 范浩杰 朱敬 +1 位作者 刘金生 章明川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5,共4页
在分析切向燃烧锅炉超大型化所面临的燃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切向燃烧锅炉两种发展趋势:塔式和单炉膛双切圆布置。通过比较我国2台典型百万千瓦等级切向燃烧锅炉,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供我国百万机组的选型参考。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锅炉 超大型化 塔式 切向燃烧 单炉膛双切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500kV/22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芳 冯炳 +1 位作者 郭勇 叶尹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79,共7页
针对传统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型无法兼顾线路走廊与塔材指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压四回路穿身塔。该塔型220 kV部分的其中2相导线从塔身中间穿过,使其220 kV部分导线对全塔的走廊宽度不再起控制,而横担数量仍然为5层。通过电气校验... 针对传统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型无法兼顾线路走廊与塔材指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压四回路穿身塔。该塔型220 kV部分的其中2相导线从塔身中间穿过,使其220 kV部分导线对全塔的走廊宽度不再起控制,而横担数量仍然为5层。通过电气校验、电磁环境分析、模态分析、结构线性分析及非线性分析对混压四回路穿身塔塔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塔型电气布置符合规范要求,结构受力合理、动力性能良好。与传统塔型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穿身塔各项指标均较优,在廊道紧张的地区使用,优势相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压四回路输电线路 穿身塔 电气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铁塔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向玲 郭曦煜 郑水清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4,共8页
以500kV交流高压双回路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对线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直线塔和耐张塔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首先,通过对铁塔模型的合理简化,建立了直线塔和耐张塔的杆梁混合单元有限元几何模型,分析了高压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动力学特性;然后,... 以500kV交流高压双回路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对线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直线塔和耐张塔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首先,通过对铁塔模型的合理简化,建立了直线塔和耐张塔的杆梁混合单元有限元几何模型,分析了高压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动力学特性;然后,利用最小均方速度的基线校正方法对三向汶川地震波进行基线校正,以校正后的汶川地震波为激励获得了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地震时程响应;最后,分析了直线塔和耐张塔地震响应的频率结构.对应杆塔的动力学特性,频谱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向地震激励还是多向地震激励,都可以激起输电杆塔的共振区.所得结论对杆塔设计、舞动分析计算和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直线塔 耐张塔 地震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四回路输电塔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8
作者 何运祥 李庆祥 金晓华 《广东电力》 2013年第1期59-64,共6页
针对标高82.7 m的500 kV四回路常规直线塔风荷载设计是关键的问题,提出采用离散刚度法制作输电塔气动弹性模型,为此,对不同风速下的风洞试验及其直线塔风致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输电塔的加速度响应和动位移响应随风... 针对标高82.7 m的500 kV四回路常规直线塔风荷载设计是关键的问题,提出采用离散刚度法制作输电塔气动弹性模型,为此,对不同风速下的风洞试验及其直线塔风致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输电塔的加速度响应和动位移响应随风速、高度增大呈单调增大趋势;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和顺风向加速度响应比较接近,可见输电塔在风荷载作用下,横向风振效应不能忽略,这对复核设计风荷载取值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直线塔 塔线耦合体系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风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kV双回双分裂直线塔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茂成 顾芹 +3 位作者 雍军 沈庆河 李士锋 赵洪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提出山区大跨越段的220 kV定型双回直线塔塔头尺寸应优化设计,将V形串应用到双回直线塔(最大使用档距650 m)的上导线,塔头处避雷线对上导线的保护角可减少9.88,°档距中央避雷线对上导线的保护角可减少13.3,°从而有效降低绕击... 提出山区大跨越段的220 kV定型双回直线塔塔头尺寸应优化设计,将V形串应用到双回直线塔(最大使用档距650 m)的上导线,塔头处避雷线对上导线的保护角可减少9.88,°档距中央避雷线对上导线的保护角可减少13.3,°从而有效降低绕击率。V形串单支复合绝缘子可比常规长300 mm,根据不平衡绝缘原理减少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的安装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越段 220kV 双回双分裂直线塔 V形串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双回路多根地线防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茂成 王晓涵 +1 位作者 张波 张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了使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以国内某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工程SZC301型双回直线塔和SJC301型双回耐张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邻耐张塔如何与双回直线塔多根地线配合的方案,综合分析了双回直线塔关于I型悬垂串和V型悬... 为了使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以国内某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工程SZC301型双回直线塔和SJC301型双回耐张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邻耐张塔如何与双回直线塔多根地线配合的方案,综合分析了双回直线塔关于I型悬垂串和V型悬垂串的不同排列组合对导线与多根地线间距的影响。双回直线塔中层横担改挂V型悬垂串,下层横担加挂地线,可使塔头处中、下相外侧子导线的静态防雷保护角较常规分别减少11°和15°,上、中、下相外侧子导线动态防雷保护角分别为-11°、-20°和-9°,有效地减少了山区的地形坡度对绕击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kV 双回直线塔 双回耐张塔 I型悬垂串 V形串 多根地线 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双回直线塔结构模型和电气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茂成 张治取 +2 位作者 滕杰 程学启 吕凤文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风灾倒塔和冰灾倒塔事故分析,提出塔体结构模型在超设计风速和超设计覆冰厚度情况下应满足建筑物“整体机制”的设想;并提出复合绝缘子V形串是目前解决各种闪络首选的观点。探讨了1000 kV特高压双回线路两侧架设多根地线的... 通过对近年来风灾倒塔和冰灾倒塔事故分析,提出塔体结构模型在超设计风速和超设计覆冰厚度情况下应满足建筑物“整体机制”的设想;并提出复合绝缘子V形串是目前解决各种闪络首选的观点。探讨了1000 kV特高压双回线路两侧架设多根地线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多根地线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双回直线塔的电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整体机制 双回直线塔 结构模型 复合绝缘子V形串 电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500kV紧凑型直线塔带电作业可行性及新方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修乾 何建刚 《南方电网技术》 2010年第A01期104-107,共4页
紧凑型塔型结构和导线布置紧凑,塔头间隙和相间距离较常规线路小,带电操作是否符合安全工作规程是一个问题。以500 kV博墨线为例,对带电作业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500 kV紧凑型直线塔开展带电作业是安全可行的。鉴于采... 紧凑型塔型结构和导线布置紧凑,塔头间隙和相间距离较常规线路小,带电操作是否符合安全工作规程是一个问题。以500 kV博墨线为例,对带电作业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500 kV紧凑型直线塔开展带电作业是安全可行的。鉴于采用等电位电工从塔窗内进入强电场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建议了一个进入上相、下相导线的新方式。该方式安全可行、操作简单、所需工器具较少,容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 紧凑型线路 直线塔 带电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运行直线塔微倾治理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吉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142,173,共4页
以110 kV某线#8塔基础下沉治理为例,设计研制了运行直线塔塔腿抬升的连接机具,解决了直线塔基础小范围下沉、铁塔调整过程中地脚螺栓长度不足和垫铁最大面积的垫入问题,研制了310 mm带方口的专用地脚螺栓接续套管和一分为二的对称、插... 以110 kV某线#8塔基础下沉治理为例,设计研制了运行直线塔塔腿抬升的连接机具,解决了直线塔基础小范围下沉、铁塔调整过程中地脚螺栓长度不足和垫铁最大面积的垫入问题,研制了310 mm带方口的专用地脚螺栓接续套管和一分为二的对称、插入式塔腿垫铁,提出并采用一种新型的简易型塔腿逐一调整方法和闭环的调整流程,提高了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和健康运行水平,攻克了大多输电线路运维单位(尤其是不良地质区输电线路运维单位)铁塔基础不均匀小沉降的技术难点,可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直线塔 微倾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对切进口结构的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卜奔 乔昭毓 +2 位作者 刘付永 原水东 董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23-328,共6页
烟气脱硫喷淋塔一般直径大高度低,处理的烟气量很大,气体进入塔内的几何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塔内流场的分布,从而对SO2的有效吸收及运行性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常规情况下,烟气从单侧进口以自由射流方式进入喷淋塔,在进口处容易形成... 烟气脱硫喷淋塔一般直径大高度低,处理的烟气量很大,气体进入塔内的几何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塔内流场的分布,从而对SO2的有效吸收及运行性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常规情况下,烟气从单侧进口以自由射流方式进入喷淋塔,在进口处容易形成回流区、死滞区、涡流区。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喷淋塔进口结构设计为双面对切进口。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双面对切进口对塔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面对切进口结构,可以使喷淋塔得到近似于活塞流的均匀流场,从而使烟气均匀一致地通过脱硫喷淋塔,提高了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喷淋塔 双面对切进口 塔内流场 数值模拟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