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 of Ultra-high Voltage AC Transmission Lines by Using Stochastic Modeling
1
作者 HE Wangling WAN Baoquan +3 位作者 PEI Chunming ZHANG Jiangong HE Junjia GUO Haozho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8-2444,共7页
For developing ultra-high voltage(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it is important to precisely estimate and to limit the radio interference(RI) level of power lines.Based on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in amplit... For developing ultra-high voltage(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it is important to precisely estimate and to limit the radio interference(RI) level of power lines.Based on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in amplitude and repetition rate of induced corona current,by using the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we establish a stochastic model for the wide-sense 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 of corona discharges.Then combining the stochastic model with model-propagation-analysis method,the RI levels under three-phase UHV AC transmission lines a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based on stochastic model method and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Large Electric Systems(CIGRE) excitation func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at based on semi-empirical method and some other excitation functions.The stochastic model based on different excitation functions is also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RI levels under finite test lines with two opened termina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same average maximum gradient on conductor surface and the same conductor type,the number of corona discharge per unit length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excitation functions.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for a long test line,the effect of standing wave on RI field strength is negligible in the middle of the line,but obvious near both terminations: for a 10-km line,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RI field strength is 2.78 dB,between the peak value of the standing wave near the ends and the steady value near the middle of the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交流输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 随机建模 干扰特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电力传输系统 平稳随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Method of Electromagnetic Effect on Oil/Gas Pipelines from 1 000 kV AC Transmission Line Having Single-phase Ground Fault
2
作者 ZHANG Wenliang JIANG Jun +1 位作者 GUO Jian LU Jiay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45-2149,共5页
关键词 交流输电线路 油气管道 故障分析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卢东斌 黄志岭 +3 位作者 龚飞 李海英 卢宇 凌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39,I0023-I0026,共16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提供盈余的无功功率,易导致交流系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将导致非故障线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从而对交流系统产生很大的有功功率冲击。该文提出了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在直流线路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相等,在控制故障点电流为零的同时,直流电流穿越故障,继续维持无功功率消耗,避免交流系统产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可以利用故障极续流,继续输送部分有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故障 移相重启 电流控制 穿越重启 交流过电压 去游离时间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能源外送混合多馈入系统差动保护新方案
4
作者 高淑萍 李晓芳 +2 位作者 宋国兵 郑瀚 段云青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为保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进一步适应远距离输送、多落点集中的场景,搭建包含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CC-VSC)和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的新型混合直流多馈入电力系统,针对由新能源直流多馈入引起的故障分量... 为保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进一步适应远距离输送、多落点集中的场景,搭建包含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CC-VSC)和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的新型混合直流多馈入电力系统,针对由新能源直流多馈入引起的故障分量判据区内高阻拒动和全电流判据灵敏度下降问题,基于不同的交流线路故障,提出消除直流馈入分量和负载电流的交流系统电流差动保护优化方案。在PSCAD/EMTDC上进行仿真输出故障数据,利用Matlab对故障数据进行处理和验证保护算法,仿真结果证明:与传统保护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案能区分区内外故障并正确动作,在区内高阻接地时也能可靠动作,具有灵敏度高、耐过渡电阻能力强和不受分布电容影响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馈入系统 可再生能源 交流线路 电流差动保护 直流输电技术 故障分量判据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输线法的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有限元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文英 潘宇航 鲍家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348-7358,I0027,共12页
动态特性评估对于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和优化设计至关重要,数字样机模型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为评估动态特性提供了新方案。然而,现有商用有限元软件在求解数字样机模型时存在耗时长、收敛性差等诸多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传输... 动态特性评估对于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和优化设计至关重要,数字样机模型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为评估动态特性提供了新方案。然而,现有商用有限元软件在求解数字样机模型时存在耗时长、收敛性差等诸多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线法的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有限元并行计算方法,可实现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的加速求解。首先,利用有限元法和场路耦合建立交流接触器电磁-力耦合的数字样机模型。然后,基于传输线法将有限元模型的三角形单元等效成电路模型和传输线模型,从而将非线性问题解耦为线性网络和非线性网络。非线性网络等效成多个独立的电路,可以进行单元的大规模并行计算。通过与商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以及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传输线法在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计算方面的准确性。与COMSOL Multiphysics?求解动态特性的时间相比,传输线法的计算速度比COMSOL Multiphysics?提升了2.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 有限元分析 传输线法 并行计算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有频率的海上风电接入柔直系统的交流送出线路纵联保护原理
6
作者 戴志辉 韩哲宇 李杭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6,共12页
当海上风电交流送出线路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因线路两侧换流器均采用负序抑制控制策略,负序网络中电容电流影响不可忽略,传统纵联差动保护可靠性降低。为此,首先阐述了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结构,并通过送出线路两侧电力电子设备控制策略... 当海上风电交流送出线路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因线路两侧换流器均采用负序抑制控制策略,负序网络中电容电流影响不可忽略,传统纵联差动保护可靠性降低。为此,首先阐述了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结构,并通过送出线路两侧电力电子设备控制策略分析其故障特征。其次,考虑电容电流分析纵差保护适应性和固有频率差动保护盲区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海上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侧母线负序电压及线路两侧电流正序分量之和构造出表征位置的变量λ,并利用λ构造保护辅助判据。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海上风电系统模型,分析并验证所提保护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靠性高、动作速度快,能耐受20 dB噪声和100Ω过渡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交流送出线路 纵联保护 固有频率 负序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矢量重构的光伏场站送出线路距离保护方案
7
作者 戴志辉 韦舒清 柳梅元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2,共8页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经交流联络线送出场景下新能源侧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接入的电压矢量重构新型距离保护方案。在电压矢量重构策略的配合下,保护背侧阻抗在故障期间能够表现出恒定阻抗角,使整定电压...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经交流联络线送出场景下新能源侧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性能劣化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接入的电压矢量重构新型距离保护方案。在电压矢量重构策略的配合下,保护背侧阻抗在故障期间能够表现出恒定阻抗角,使整定电压和故障电压的相对大小始终能正确反映整定点与故障点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发生区内、外故障时保护动作量的差异形成故障识别判据。所提方案不受新能源出力特性和并网无功支撑要求的影响,相较于现有保护原理具有更优的灵敏性、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能够在2个工频周期内准确识别区内、外故障,且具有较高耐过渡电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场站 弱馈性 交流联络线 距离保护 短路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火条件下架空线路相-地长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特性
8
作者 黄道春 周硕伦 +3 位作者 王华清 周恩泽 毕吉禹 彭添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29-6139,I0031,共12页
为给山火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相-地空气间隙短路击穿风险评估提供支撑,搭建模拟山火条件下架空线路相-地空气间隙击穿试验平台,考虑植被种类、植被密度、植被湿度、烟雾、导线分裂数、间隙距离、海拔7类因素,开展1.2~9 m空气间隙交流击... 为给山火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相-地空气间隙短路击穿风险评估提供支撑,搭建模拟山火条件下架空线路相-地空气间隙击穿试验平台,考虑植被种类、植被密度、植被湿度、烟雾、导线分裂数、间隙距离、海拔7类因素,开展1.2~9 m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以杉木为基准,松木、桉木、灌木、茅草的平均击穿电压梯度的修正系数分别为1.13、0.96、0.93、0.88;火焰区的平均击穿电压梯度受植被垛湿度影响显著,且成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的正相关;烟雾区中温度对间隙击穿的影响要大于烟雾颗粒的影响,在尽可能避免温度影响的情况下,纯烟雾对间隙绝缘水平降低的程度可达16%;70%火焰桥接比例下的4~9 m间隙试验中,非火焰区平均击穿电压梯度和非火焰区长度具有线性关系;植被火间隙击穿电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程度明显低于纯空气间隙,海拔因素对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主要在烟雾区和植被燃烧情况这2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山火 相-地长间隙 间隙击穿试验 交流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VAC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防雷保护 被引量:10
9
作者 葛栋 张翠霞 杜澍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可靠性,对晋东南-南阳-荆门UHV输电线路的黄河大跨越段和汉江大跨越段的雷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UHV输电线路大跨越段雷电性能评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我国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运行情况,参考俄罗斯标准,以... 为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可靠性,对晋东南-南阳-荆门UHV输电线路的黄河大跨越段和汉江大跨越段的雷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UHV输电线路大跨越段雷电性能评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我国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运行情况,参考俄罗斯标准,以大跨越段在雷电过电压下的雷击无故障时间(耐雷指标)来确定防雷保护方案,还计算了UHV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年绕击跳闸次数和年反击跳闸次数及雷击避雷线跨越档距中央的反击跳闸次数,提出了按雷电过电压要求的跨越塔塔头间隙。研究表明,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耐雷指标不宜<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交流输电线路 大跨越 雷电性能 绕击 反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AC UHV输电线附近可听噪声预测公式的评估 被引量:20
10
作者 俞集辉 杨越 +2 位作者 何健 杨光 季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6,共6页
特高压输电中,导线的选择是由输电线下的可听噪声大小决定的,所以可听噪声的预测十分重要。为了从不同机构总结出的多种半经验公式中选择最适合用来预测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公式,结合我国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的要求,将... 特高压输电中,导线的选择是由输电线下的可听噪声大小决定的,所以可听噪声的预测十分重要。为了从不同机构总结出的多种半经验公式中选择最适合用来预测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公式,结合我国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的要求,将相导线水平和正三角排列方式下可听噪声大小的不同预测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导线水平排列大雨时可用ENEL公式或IREQ公式计算,小雨时可用ENEL或GE公式计算;相导线正三角排列大雨时可用ENEL公式或BPA公式计算,小雨时只有BPA公式最适合。所以,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的计算在相导线水平排列时选用ENEL公式,相导线正三角方式排列时选用BPA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听噪声 预测公式 交流输电线 特高压 影响因素对比 相导线水平排列 相导线三角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直流故障处理方案
11
作者 马秀达 卢宇 +3 位作者 詹长江 姜崇学 董云龙 黄如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1-89,共9页
海上风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实现多电源供电和多落点送电,在陆上通过直流架空线送至负荷中心以提高沿海地区输电走廊利用率,是未来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的高效经济方案。文中介绍了海上风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和主设备配... 海上风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实现多电源供电和多落点送电,在陆上通过直流架空线送至负荷中心以提高沿海地区输电走廊利用率,是未来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的高效经济方案。文中介绍了海上风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和主设备配置方案,从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角度对该方案进行了系统适应性介绍。针对系统的直流架空线路故障、永久故障以及中性线故障,充分发挥直流断路器、半桥子模块换流器、快速开关和交流开关的技术特点,结合各故障特性给出了详细的故障处理方案,以实现系统的快速直流故障隔离和恢复。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了5端双极海上风电并网系统,通过稳态运行以及各直流故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柔性直流输电 直流故障 架空线路 直流断路器 半桥子模块换流器 快速开关 交流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主动控制的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线路时域距离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涛 章若竹 +1 位作者 吕文轩 刘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海上风机通过电缆线路与海上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相连接,构成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系统。由于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线路双端均为电力电子设备,基于双端通信的差动保护存在一定风险;其短路电流幅值受限、相位受控且具有大量谐波分量,基于工... 海上风机通过电缆线路与海上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相连接,构成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系统。由于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线路双端均为电力电子设备,基于双端通信的差动保护存在一定风险;其短路电流幅值受限、相位受控且具有大量谐波分量,基于工频量的距离保护可靠性较低。鉴于此,该文提出一种故障主动控制下计及分布电容影响的时域距离保护方案。首先,提出降压限流控制策略,以避免海上MMC换流器在严重故障下的误闭锁;其次,为放大海上换流器故障特征并解决双端故障电流的相位差异导致单端距离保护性能下降的问题,利用海上MMC换流器的故障主动控制能力,通过锁相环调制特定频率的负序故障分量,该特定频率分量仅存在于换流器与故障点之间,从而避免了风机故障电流的影响;再次,充分考虑电缆分布电容的影响,基于线路π型模型推导故障微分方程,结合最小二乘法求解故障距离,并构造保护判据;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线路 单端量保护 时域距离保护 线路分布电容 换流器故障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电压波形相似度的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方法
13
作者 聂德志 刘铠滢 +4 位作者 蔡桂潮 吴添权 谢伟宏 骆政呈 李海锋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针对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单端法容易受波头识别和过渡电阻的影响,且大多未计及线路频变特性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暂态波形相似度的单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结合故障边界条件,推导故障点暂态电压方程;接着,建立计及线路频变特性的复频域... 针对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单端法容易受波头识别和过渡电阻的影响,且大多未计及线路频变特性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暂态波形相似度的单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结合故障边界条件,推导故障点暂态电压方程;接着,建立计及线路频变特性的复频域暂态解析模型,求解故障首行波传播至测量装置后的暂态电压频域方程,并通过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暂态电压时域解;然后,将解析电压波形与实际测量波形作余弦相似度比较,从而求解故障距离;最后,利用PSCAD/EMTDC进行仿真验证,验证该方法在各种故障条件下均能准确定位故障位置,且不受过渡电阻影响,受采样频率影响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输电线路 单端测距 复频域 暂态解析波形 余弦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L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14
作者 黎卫国 张长虹 +3 位作者 杨旭 李明洋 齐波 高春嘉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6,共8页
表面电荷积聚特性主要集中在平板试样、盆式绝缘子,对GIL设备用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鲜有报道。文中以实际550 kV GIL三支柱绝缘子为试品,建立三支柱绝缘子三维测量试验平台,采用电容探头法,改变电压幅值、加压时间、粗糙度,试... 表面电荷积聚特性主要集中在平板试样、盆式绝缘子,对GIL设备用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鲜有报道。文中以实际550 kV GIL三支柱绝缘子为试品,建立三支柱绝缘子三维测量试验平台,采用电容探头法,改变电压幅值、加压时间、粗糙度,试验获取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规律。结果表明:交流电压作用下GIL三支柱绝缘子支柱区域积聚的电荷密度较小,而腹部区域积聚的电荷密度较大;提高试验电压幅值、延长试验电压作用时间、增大支柱绝缘子表面粗糙度,均可增加GIL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一定条件下,交流电压下随着表面电荷的积聚,500 kV三支柱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减小约9.6%。文中研究可为GIL设备三支柱绝缘子设计优化及设备运维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 交流电压 三支柱绝缘子 表面电荷 积聚特性 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交流输电线路交叉或并行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
15
作者 孙银娟 姜子涛 +5 位作者 刘曼 王九震 邵治翠 樊学华 陈更生 刘冠一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埋地管道的交流腐蚀。了解输电线路对管道的干扰规律,掌握输电线路与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就可以从选线阶段合理设计,避免或者减小管道运行期间可能受到的干扰问题。通过数...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埋地管道的交流腐蚀。了解输电线路对管道的干扰规律,掌握输电线路与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就可以从选线阶段合理设计,避免或者减小管道运行期间可能受到的干扰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交流输电线路对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计算模型,计算研究了交流输电线路三相布置方式及相间距对管道的干扰规律,并确定了典型的输电线路等级和不同交叉角度下输电线路与管道的临界距离。结果表明:三相为水平布置时管道干扰电压最大,管道干扰电压随相间距线性增加;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高,需要的临界距离越大;输电线路与管道交叉角度越小,需要的临界距离越大,根据输电等级和输电线路长度的不同,交叉角度限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界距离图谱和安全评价方法,简化了临界距离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干扰 交叉 并行 输电线路 管道 电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带能量特征的暂态电流差动保护
16
作者 王增平 王柄然 王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649-6663,I0005,共16页
故障暂态阶段观测时窗短,受系统参数制约因素少,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故障信息,充分挖掘故障暂态特征是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保护性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文提出基于频带能量特征的交流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首先,分析交流线路中暂态差动电流... 故障暂态阶段观测时窗短,受系统参数制约因素少,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故障信息,充分挖掘故障暂态特征是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保护性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文提出基于频带能量特征的交流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首先,分析交流线路中暂态差动电流的频率构成,并通过理论推导给出系统暂态主频的计算方法;其次,分析区内外故障的高频能量和低频能量的构成差异,基于此提出暂态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在有效提升电流差动保护速动性的同时保证保护方案的可靠性;最后,分别基于仿真软件、RTDS硬件试验、实际现场录波数据验证所提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暂态主频 交流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3320 m的750 kV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长期测试分析
17
作者 张业茂 路遥 +3 位作者 周兵 廖正海 刘健犇 陈玉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9-1900,共12页
为获取我国实际运行的高海拔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与特性,该文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3320 m的750 kV交流输电线路建立观测站,开展了持续2年的无线电干扰长期观测,获取了92万组有效数据。将每1年度的测量数据分为好天气、大雨、中... 为获取我国实际运行的高海拔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与特性,该文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3320 m的750 kV交流输电线路建立观测站,开展了持续2年的无线电干扰长期观测,获取了92万组有效数据。将每1年度的测量数据分为好天气、大雨、中小雨、大雪、中小雪、雾霾共6种天气,得到了不同天气下的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750 kV刚察观测站大雨、好天气下的无线电干扰平均值分别为69.09、49.22 dB,全天候无线电干扰小于58 dB的概率为95%,满足限值要求;同一种天气下不同年度的无线电干扰平均值差别很小,对于获取长期运行的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1年的观测时间已经足够;提出了通过雨雪天气的短期观测,快速获取近似1年长期测试下大雨天气无线电干扰平均值的方法,用于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评估,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IEC/CISPR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较实测值偏大约4 dB,需要对高海拔线路无线电干扰预测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交流输电线路 750 kV 无线电干扰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无功功率补偿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抑制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7 位作者 崔荣喜 李辉 吴硕 孟凡涛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6,41,共9页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影响,分析分级可控高抗与小电抗联动控制的措施对潜供电弧抑制效果,提出一种改进型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结果表明,串补度20%、补偿度70%及小电抗700 mH时,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最小,抑制效果最佳。此外,采用潜供电弧熄灭后旁路断路器断开的控制策略能够进一步加快熄弧速率,提高单相重合闸成功率。研究成果为HRPC在远距离大容量混联线路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无功补偿装置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潜供电弧 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19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混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会新 陈祥文 +2 位作者 金明亮 刘阳 徐海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故障通常会引发换相失败,存在故障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等问题,可能导致工频相量距离保护性能劣化。首先,分析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正序电压极化距离保护在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中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 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故障通常会引发换相失败,存在故障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等问题,可能导致工频相量距离保护性能劣化。首先,分析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正序电压极化距离保护在常规直流逆变站交流送出线路中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逆变站运行于单回交流出线工况时,传统正序电压极化距离保护不再适用;然后,基于交流线路的RL模型,提出了基于波形相关系数的时域距离元件,可以不受逆变站非线性输出特性的影响,并针对时域距离元件存在的出口近区故障方向判别问题,利用电流畸变程度判断故障方向;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时域距离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站 交流线路 时域距离保护 波形相关系数 电流畸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