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桥过渡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整治方案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西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9,共7页
针对路桥过渡段连续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端梁位置道床板上拱病害,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层间黏结状态和端梁支承条件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五种植筋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整体上,道床板在路基侧距离端... 针对路桥过渡段连续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端梁位置道床板上拱病害,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层间黏结状态和端梁支承条件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五种植筋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整体上,道床板在路基侧距离端梁中心10 m范围内上拱,最大上拱位置距离端梁中心约3 m;随着层间抗拉和抗剪强度增加,道床板最大垂向位移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层间黏结强度显著抑制了道床板的上拱变形;层间摩擦因数以及支承层、级配碎石、AB组填料造成的端梁侧向支承刚度变化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距离端梁20 m范围以外植筋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限制较小,增加路基侧距离端梁10 m范围内植筋可以明显减小道床板上拱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桥过渡段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垂向位移 影响规律 植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最大量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利华 张占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0,共3页
为了在客货共线运行图中有效利用旅客列车运行线两侧的空档,尽可能多地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以提高区段通过能力,在扣除系数表格计算法的基础上,按照附加扣除时间最少的原则,分析了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单列旅客列车和2列旅客列车两侧货物... 为了在客货共线运行图中有效利用旅客列车运行线两侧的空档,尽可能多地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以提高区段通过能力,在扣除系数表格计算法的基础上,按照附加扣除时间最少的原则,分析了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单列旅客列车和2列旅客列车两侧货物列车运行线的合理铺画方案。并通过应用实例给出了最大量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图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 扣除系数 货物列车运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提速与车站间距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其渊 闫海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5-618,共4页
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铁路复线自动闭塞区段在一定的速度系数前提下以及扣除系数范围内,提速列车的速度和开行数量与车站间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模拟仿真... 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铁路复线自动闭塞区段在一定的速度系数前提下以及扣除系数范围内,提速列车的速度和开行数量与车站间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出快速旅客列车开行比例、运行速度与车站间距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列车 复线自闭区段 提速 车站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双线自动闭塞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兴 吴其刚 杜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87,共4页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对于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依据直接计算法的思想,结合具体的运行图铺画,建立铁路双线自动闭塞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求解郑武客运专线新郑州到新许昌段的通过能力,通过实例验...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对于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依据直接计算法的思想,结合具体的运行图铺画,建立铁路双线自动闭塞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求解郑武客运专线新郑州到新许昌段的通过能力,通过实例验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双线自动闭塞 通过能力 直接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闭塞分区划分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左政伟 王思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9885-9889,9893,共6页
闭塞分区划分是区间闭塞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有直接影响。为较好地提出划分方案,在深入地分析了闭塞分区划分方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目标之后,提出了闭塞分区划分的优化模型。设计了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闭塞分区划分的... 闭塞分区划分是区间闭塞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有直接影响。为较好地提出划分方案,在深入地分析了闭塞分区划分方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目标之后,提出了闭塞分区划分的优化模型。设计了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闭塞分区划分的基本流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该模型求解。由于模拟退火算法具有概率式搜索的特点,可避免使搜索结果陷入局部最优解,而得到全局最优解。结合实例研究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对闭塞分区划分问题的优化是有效的,并在得到不同目标的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在综合考虑安全、效率和经济的因素之后选用合理的划分方案,从而提高了闭塞分区划分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信信号 自动闭塞 闭塞分区 追踪列车间隔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整治技术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子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8,102,共5页
针对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问题,通过典型基础上拱工点调研、有限元计算分析、工程实践应用,对高速铁路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整治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病害可以通过切割承轨... 针对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问题,通过典型基础上拱工点调研、有限元计算分析、工程实践应用,对高速铁路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整治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上拱病害可以通过切割承轨台、切割支承层及暗挖基床技术进行整治;切割承轨台整治措施工程量小,但调整量也较小,适用于局部上拱且需应急整治的工况;支承层减薄会使得列车荷载下的结构应力集中明显,垂向压应力增加,且调整量有限,适用于变形稳定的上拱区段整治;暗挖基床整治措施工艺较为成熟,可多次作业,能根本上消除填料膨胀上拱,特别适用于基床及路基填土部分膨胀引起上拱的工点。形成的技术措施及经验可为不同线下基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上拱整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区段 双块式无砟轨道 基础上拱 有限分析 现场试验 整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有砟轨道过渡段不平顺及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尤明熙 杨飞 +2 位作者 黎国清 陈东生 尹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共6页
通过对现场双块式无砟轨道-有砟轨道过渡段的调研发现过渡段存在有砟轨道轨枕空吊、辅助轨缺失、辅助轨扣件缺失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结合综合检测列车轨道几何数据对过渡段的轨道几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对过渡段... 通过对现场双块式无砟轨道-有砟轨道过渡段的调研发现过渡段存在有砟轨道轨枕空吊、辅助轨缺失、辅助轨扣件缺失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结合综合检测列车轨道几何数据对过渡段的轨道几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对过渡段在不同不平顺和不同运营速度条件下的动响应进行计算。经研究,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过渡位置易产生幅值相对较大的高低不平顺,随着时间的增加高低不平顺易逐渐恶化。经分析,辅助轨可提高一定的轨道刚度,削减部分来自轨枕空吊对行车产生的不利影响和行车过程中轨道的动态不平顺,并且过渡段对250 km/h以下的运营速度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而对300~350 km/h的速度仅在不平顺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表现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有砟轨道 过渡段 演变规律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渝线再扩能问题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日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21-23,共3页
襄渝线虽经过扩建,但1996年线路通过能力已近饱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出四川的物资将会有很大增长,为提高襄渝线襄樊北至胡家营段的通过能力,可采取更换机车型号,提高货物列车牵引重量;在困难区间修建双线插入段和采用定点... 襄渝线虽经过扩建,但1996年线路通过能力已近饱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出四川的物资将会有很大增长,为提高襄渝线襄樊北至胡家营段的通过能力,可采取更换机车型号,提高货物列车牵引重量;在困难区间修建双线插入段和采用定点计轴自动闭塞三种办法。三种办法互相不制约,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同时增加部分中间站的到发线和加强供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渝线 扩能 更换机型 通过能力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断面特长隧道双块式重载无砟轨道综合施工技术
9
作者 靳双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南吕梁山隧道属于小断面特长隧道,在无砟轨道施工时既要考虑无砟轨道的施工又要考虑隧道本身的净空特点,组织好无砟轨道的物流将大幅度地提高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除在施工准备中将通道的部分区段加宽外,还应在无砟轨道施工时,重点对钢... 南吕梁山隧道属于小断面特长隧道,在无砟轨道施工时既要考虑无砟轨道的施工又要考虑隧道本身的净空特点,组织好无砟轨道的物流将大幅度地提高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除在施工准备中将通道的部分区段加宽外,还应在无砟轨道施工时,重点对钢筋绑扎、轨排布置、粗调、精调、混凝土浇筑、抹面等进行把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面 特长隧道 双块式无砟轨道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