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6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搭载实践十号卫星的不同小麦品种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福彦 李浩 +5 位作者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赵婉 范家霖 张建伟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讨卫星搭载对小麦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周麦18、周麦22和汶农1... 为探讨卫星搭载对小麦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周麦18、周麦22和汶农14小麦品种干种子的SP3代农艺性状变异和SP5代突变系的HMW-GS和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航天诱变SP3代农艺性状与其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小麦品种对太空环境的敏感性不同。航天搭载能够诱发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发现3个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频率分别为2.15%、3.66%和5.21%,其中汶农14突变体HMW-GS亚基变异频率最高。21个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周麦18和周麦22的航天诱变突变体与其野生型差异标记数量均不超过2个,而汶农14航天诱变的部分突变体与其野生型间差异标记数量较多,且株高和穗型等性状发生了遗传分离。综上,航天诱变使小麦基因组和蛋白组发生变异,所创制的优异特色突变体可为小麦育种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利用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卫星搭载 突变体 农艺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突变体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永一 姜银姬 +5 位作者 丁洪玲 张庆宇 车成来 金学勇 林花 王光达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35-39,45,共6页
大豆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基础材料,不同突变体利用价值不同,可作为大豆育种中间材料或直接用于大豆种质资源创制。文章通过介绍大豆突变体及其特性研究进展,旨在为高产优质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突变体 表型分类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铵转运体AMT1;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
作者 曾蕊 朱骏驰 +5 位作者 徐俐琴 刘秀云 韩菲菲 唐美玲 唐艳雯 宋志忠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从酿酒葡萄‘马瑟兰’中克隆获得一个铵离子(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VvAMT1;1。VvAMT1;1与桃PpeAMT1;1、梨PbrAMT1;1、水稻OsAMT1;1、拟南芥AtAMT1;1、AtAMT1;2和AtAMT1;3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6.1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从酿酒葡萄‘马瑟兰’中克隆获得一个铵离子(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VvAMT1;1。VvAMT1;1与桃PpeAMT1;1、梨PbrAMT1;1、水稻OsAMT1;1、拟南芥AtAMT1;1、AtAMT1;2和AtAMT1;3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6.1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VvAMT1;1与桃AMT1;1在遗传进化关系上较近。VvAMT1;1基因在‘马瑟兰’果实发育不同时期中的表达量差异较大,其表达在幼果期、硬核期和转色期果实中较高,在第二次膨大期和成熟期果实中显著降低,虽然新生叶片和根中VvAMT1;1的表达量分别低于同一时期果实中的,但其表达量在‘马瑟兰’整个果实发育时期相对稳定;VvAMT1;1基因在不同砧穗组合果实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在‘马瑟兰/SO4’嫁接苗果实中的显著高于‘马瑟兰/1103P’嫁接苗和‘马瑟兰’自根苗果实。酵母突变体功能互补和^(15)N同位素示踪吸收动力学分析表明,VvAMT1;1是一个典型的高亲和性的铵转运体,其Km为35.67μmol·L^(-1),且Vmax值为2.85μmoles·min^(-1)·μg^(-1)cells,具有吸收NH_(4)^(+)的功能。此外,甲基胺(MeA^(+))显著降低了VvAMT1;1介导NH_(4)^(+)吸收的Vmax值,且VvAMT1;1能介导酵母细胞吸收和利用微量的MeA^(+),L-甲硫氨酸亚砜亚胺(L-MSX)显著降低了VvAMT1;1介导NH_(4)^(+)吸收的Vmax值,而VvAMT1;1介导的NH_(4)^(+)吸收过程可受到体内NH_(4)^(+)的积累水平的反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铵转运体 果实发育 酵母突变体功能互补 底物反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存储并行程序变异算子有效性评估
4
作者 田甜 王苗苗 +1 位作者 李成龙 巩敦卫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4-877,共14页
变异测试通过注入变异算子生成变异体模拟软件中的潜在缺陷,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技术.大量变异体及其执行成本制约着变异测试的研究进展和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选择有效的变异算子是减少变异体数量的主要途径.针对分布存储并行程序,本文... 变异测试通过注入变异算子生成变异体模拟软件中的潜在缺陷,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技术.大量变异体及其执行成本制约着变异测试的研究进展和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选择有效的变异算子是减少变异体数量的主要途径.针对分布存储并行程序,本文提出变异算子有效性评价准则.从顽固变异体、崩溃变异体和等价变异体3个方面对变异体进行分类;基于不同变异体对测试数据质量的影响,定义变异算子有效性评价准则,分析不同变异算子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评价准则能够选择合理的变异算子,基于这些变异算子能够生成更多的有效变异体和尽可能少的无效变异体,在保持变异测试有效性的前提下,平均减少了22.61%的变异体,提高了变异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存储 并行程序 变异测试 变异算子 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创制抗稻瘟病基因pi21突变体
5
作者 谢留杰 段敏 黄善军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台15-7糯的抗稻瘟病基因pi21进行编辑。选择位于pi21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上的2段序列作为靶点构建双元表达载体pHUE411-pi21-Cas9,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获得21个以台15-7糯为背景的T0代单株。加代后在149个T1代单株...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台15-7糯的抗稻瘟病基因pi21进行编辑。选择位于pi21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上的2段序列作为靶点构建双元表达载体pHUE411-pi21-Cas9,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获得21个以台15-7糯为背景的T0代单株。加代后在149个T1代单株中检测出6个不含载体的纯合突变体,包含3种突变类型,分别命名为pi21-t1、pi21-t2、pi21-t3,每种突变分别导致pi21基因编码的蛋白缺失227、239、99个氨基酸。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成熟期时,3种突变体中仅pi21-t3的病斑数量和面积较台15-7糯显著降低,其他2种突变体发病水平与台15-7糯基本相同。除抗稻瘟病能力有所提高外,突变体pi21-t3在成熟期的其他农艺性状,如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与台15-7糯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抗稻瘟病水稻育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技术 pi21基因 稻瘟病 纯合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EMS突变体库构建及优异突变体筛选
6
作者 王东霞 刘明霞 +5 位作者 姚彦林 胡静蕾 魏玉龙 张怀刚 刘宝龙 曹东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7-1204,共8页
为创制更丰富的豌豆变异材料,获取优异突变体豌豆种质,该研究以‘青建1号’豌豆为试验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以EMS浓度1%、诱变时间8 h为半致死诱变条件,分析该诱变条件下豌豆植株突变类型,获得突变体重要表型性状数据,... 为创制更丰富的豌豆变异材料,获取优异突变体豌豆种质,该研究以‘青建1号’豌豆为试验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以EMS浓度1%、诱变时间8 h为半致死诱变条件,分析该诱变条件下豌豆植株突变类型,获得突变体重要表型性状数据,建立豌豆表型突变体库,并结合田间表型数据,筛选优异突变体材料。结果表明:(1)通过1%、8 h EMS诱变10000粒豌豆种子,M_(1)群体有4682株成苗,M_(2)群体筛选到342份豌豆突变体。(2)突变体豌豆表型性状突变类型比较丰富,其中单株籽粒干重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965。(3)通过对田间表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到10份优异的豌豆突变体种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豌豆种质资源,可为豌豆相关功能基因挖掘和研究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甲基磺酸乙酯(EMS) 突变体库 种质资源 优异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e1-as基因突变体的创制及生理分析
7
作者 贺红利 张雨涵 +6 位作者 杨静 程云清 赵杨 李星诺 司洪亮 张兴政 杨向东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8-2239,共12页
大豆是光周期高度敏感植物,E1基因是大豆光周期开花机制中的一个核心基因。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E1基因编辑载体,并转化大豆Williams 82。对E1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发现,T1代植株中有基因编辑发生,进而培育T2代;... 大豆是光周期高度敏感植物,E1基因是大豆光周期开花机制中的一个核心基因。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E1基因编辑载体,并转化大豆Williams 82。对E1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发现,T1代植株中有基因编辑发生,进而培育T2代;通过对T2代e1-as-79突变体基因测序发现,E1基因在靶点1处发生了单碱基插入,导致编码序列提前终止。e1-as-79突变体的T3代植株开花时间比野生型大豆早(10±2)d,新出复叶叶绿素的测定值比野生型大豆低(6±2)μg g^(-1),完全展开复叶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大豆低(10±4)μg g^(-1)。突变体植株的花粉萌发率比野生型大豆低8%±1%,突变体植株在0.25、0.50、1.00和2.00 h时的花粉管长度分别为(33.96±5.00)、(74.14±5.00)、(142.86±5.00)和(183.50±5.00)μm,而野生型大豆在同等时间上的花粉管长度分别为(46.08±5.00)、(118.89±5.00)、(228.35±5.00)和(307.72±5.00)μm。根据性状对e1-as-79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转录组分析,共发现3615个差异基因,其中FT2a和FT5a的表达上升,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导致植株早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E1基因 基因编辑 突变体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基因c.917T>C变异对B糖基转移酶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梁爽 吴凡 +3 位作者 梁延连 刘通 孙丽艳 苏宇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5,共7页
目的:通过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性研究,探究B基因c.917T>C变异(p.L306P)对B型糖基转移酶(GTB)表达及功能的影响,以阐明这一亚型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研究对象是一例初筛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献血者标本,利用ABO血型血清学鉴定、GTB活性检... 目的:通过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性研究,探究B基因c.917T>C变异(p.L306P)对B型糖基转移酶(GTB)表达及功能的影响,以阐明这一亚型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研究对象是一例初筛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献血者标本,利用ABO血型血清学鉴定、GTB活性检测,鉴定ABO表型;随后采用Sanger测序和基于PacBio平台的三代测序技术对ABO基因进行测序,得到单倍体序列,比对发现突变位点;建立细胞体外表达系统,分析突变位点对于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本例先证者为B亚型,等位基因型为c.917T>C in ABO*B.01/ABO*O.01.01,尚未见既往报道。体外表达结果显示,突变型细胞的GTB表达量降低、GTB总体活性降低,突变型细胞膜表面B抗原弱于野生型。结论:由ABO*B.01等位基因中c.917T>C突变所引起的p.L306P变异,可能是导致红细胞表面B抗原减少的遗传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突变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零余子化学诱变体系探索及突变体库构建
9
作者 王耀琴 李俊霖 +3 位作者 张强 韩鹏远 王小兵 张丽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共10页
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 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0%、1.2%浓度的EMS处理,研究EMS对不同材料的敏感性,筛选EMS最敏感材料;选用对EMS最敏感的山药进行处理,调查诱变处理后表型的变异情况,并构建该材料的突变体库。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加,5种山药的出苗数和成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山药零余子对EMS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诱变适宜浓度为0.81%~1.20%,平遥岳壁山药为诱变最敏感材料;平遥岳壁山药突变体库中,总变异率为9.36%。代表型变异以主茎变异率最高,为3.86%,占总变异率的41.24%;以叶形变异最为丰富,有12个变异类型,变异率为3.46%,占总变异率的36.97%。由此可知,诱变浓度在0.81%~1.20%,零余子可以产生丰富的表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零余子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 突变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高蛋氨酸突变体Zmts1的鉴定与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洪泽渊 鲁鑫 +3 位作者 汤泽洋 周志强 郭长虹 李新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蛋氨酸是畜禽类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不平衡会导致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肉和奶的品质。为解析玉米籽粒蛋氨酸积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影响蛋氨酸含量的候选基因ZmTS1(Threonine synt... 蛋氨酸是畜禽类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不平衡会导致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肉和奶的品质。为解析玉米籽粒蛋氨酸积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影响蛋氨酸含量的候选基因ZmTS1(Threonine synthase1),通过玉米突变体材料验证ZmTS1基因功能,发现与野生型相比,Zmts1突变体籽粒中蛋氨酸含量提高了60%,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Zmts1突变体成熟籽粒中富含蛋氨酸残基的10 kDaδ醇溶蛋白较野生型有了显著提高,验证了该基因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中蛋氨酸含量。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一个苏氨酸合酶结构域,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转录组分析挖掘与蛋氨酸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到114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71个基因表达上调,57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利用qRT-PCR进一步验证了7个可能参与蛋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候选基因,RNA-Seq与qRT-PCR的表达模式一致,表明7个基因能间接调控蛋氨酸代谢途径。本研究为高蛋氨酸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玉米蛋氨酸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蛋氨酸 Zmts1突变体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黄化突变基因Zmet 9的精细定位
11
作者 李永生 王晓娟 +7 位作者 连晓荣 梁根生 何海军 杨彦忠 周文期 董小云 周玉乾 刘忠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的基础,叶色突变体往往伴随着叶绿体结构异常、光合色素合成受阻等表型,因此,研究叶色突变体可为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本研究以2.48 Gy辐照剂量的快中子辐射诱变玉米自交系PH6WC筛选得到的...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的基础,叶色突变体往往伴随着叶绿体结构异常、光合色素合成受阻等表型,因此,研究叶色突变体可为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本研究以2.48 Gy辐照剂量的快中子辐射诱变玉米自交系PH6WC筛选得到的玉米黄化突变体et9为材料,通过表型鉴定、叶片内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体结构显微观察、光合特性等分析,与野生型PH6WC相比突变体et9株高、穗位高极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和倒三叶宽极显著减小,抽雄、散粉、吐丝期均比野生型推迟10~12 d;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叶绿体结构松散,类囊体分布混乱,垛堞基粒数量较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叶绿体荧光参数除非光化学淬灭外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遗传模式分析表明其黄化表型受一个核隐性基因所控制,命名为Zmet9。将其与玉米自交系B73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通过BSR-seq方法将突变位点初步定位在玉米第9染色体20~22 Mb区间内。进一步在初定位区间内开发4个KASP标记及2个InDel标记,利用约1100个F2突变表型单株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Zmet9精细定位于玉米第9染色体标记KASP19和2040之间约160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5个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d045384编码一个铁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FSD2、FSD3突变后出现叶色漂白的表型类似,推测Zm00001d045384可能是Zmet9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化突变基因Zmet9 BSR-seq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甘薯突变体形成的表观调控机制
12
作者 刘帅 马佩勇 +4 位作者 郭可 贾赵东 禹阳 张铅 边小峰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4,共13页
紫色甘薯因富含花青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高频的突变却严重影响了品种的稳定性。本研究以宁紫薯4号及其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型、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宁紫薯4号突变体中的花青素、β-胡萝卜素及淀粉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紫色甘薯因富含花青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高频的突变却严重影响了品种的稳定性。本研究以宁紫薯4号及其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型、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宁紫薯4号突变体中的花青素、β-胡萝卜素及淀粉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产量和大多数表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共发现313个差异表达基因,突变体中参与花青素合成的相关基因(IbCHS、IbCHI、IbDFR、IbANS和IbC4H)和转录因子编码基因(IbMYB R2R3、IbbHLH2和IbWD40)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宁紫薯4号明显降低,而突变体中参与淀粉合成的相关基因(IbAGPL2)的相对表达量较宁紫薯4号明显升高。突变体中预测功能为DNA甲基转移酶的基因IbCMT2和预测功能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基因IbJMJ25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宁紫薯4号表现为上调。通过N6-甲基腺嘌呤斑点印迹(6mA)分析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发现,突变体的DNA甲基化水平较宁紫薯4号明显提高;利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进一步分析发现,突变体中转录因子MYB2编码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提高;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突变体中H3K9me2、H3K27me2的修饰水平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紫色甘薯呈现的表型是由于表观修饰的变化导致花青素合成受到抑制,从而产生了相应突变。本研究首次从表观调控的角度解析甘薯突变的机制,不仅可为甘薯表观遗传研究提供新思路,还有望基于表观调控开创甘薯定向育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突变体 花青素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卷叶突变体swl5的基因定位及功能分析
13
作者 张莹莹 李健 +5 位作者 秦阳 李瑞 张志明 邹华文 郑军 王逸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7-1596,共10页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对玉米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MS诱变自交系RP125获得了卷叶突变体swl5(sensitive to water loss 5),在田间干旱条件下swl5呈现明显的叶片失水卷曲表型。图位克隆将候...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挖掘玉米抗旱关键基因,对玉米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MS诱变自交系RP125获得了卷叶突变体swl5(sensitive to water loss 5),在田间干旱条件下swl5呈现明显的叶片失水卷曲表型。图位克隆将候选基因定位到5号染色体280 kb的物理区域内,该区间有9个基因,其中GRMZM2G002260基因第748位碱基处发生了C→T的突变,翻译提前终止,该基因为已报道的ZmWI5,编码一个GH10家族的内源-1,4-木聚糖酶。为进一步验证基因功能,获得了ZmWI5的突变体wi5,swl5与wi5突变体杂交F_(1)表现与swl5、wi5相同的叶片卷曲失水表型。干旱胁迫下,swl5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较对照RP125显著降低,叶片温度明显升高,H_(2)O_(2)含量、O_(2)^(-)含量显著升高。与RP125相比,突变体中参与纤维素合成的基因CESA5及木聚糖合成的基因DUF579、GT47、IRX9、IRX9H-1、IRX9H-2、GUX1、TBL33表达量在正常浇水和干旱处理下均显著下调。综上表明,swl5是ZmWI5的一个新等位突变体,swl5突变体表现明显的旱敏感表型,且突变体中木聚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卷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突变体对黄曲霉侵染的抗性鉴定
14
作者 崔梦杰 陈琳杰 +5 位作者 郭腾达 郭敬坤 黄冰艳 董文召 韩锁义 张新友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以理化诱变花生“远杂9102”种子获得的60份高代(M12)稳定突变体为试材,采用室内接种法对不同“环境”下繁殖的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以期为花生黄曲霉抗性新品种培育及遗传研究奠定种质基础。结果表明,大部分突变体材料侵染... 以理化诱变花生“远杂9102”种子获得的60份高代(M12)稳定突变体为试材,采用室内接种法对不同“环境”下繁殖的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以期为花生黄曲霉抗性新品种培育及遗传研究奠定种质基础。结果表明,大部分突变体材料侵染指数较高,表现为中感或高感黄曲霉侵染;而三个“环境”下繁殖收获材料“C461”(Co60诱变突变体)的侵染指数均低于15,为稳定高抗材料。方差分析显示,侵染指数在“环境”间、基因型间、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间差异极显著,遗传力为0.7051,表明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显著影响,且表型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 突变体 抗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突变体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15
作者 韩凤烨 刘莹 +7 位作者 潘晨帆 张乾义 陈小云 朱真 印春生 温永俊 王凤雪 杜吉革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2-450,共9页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toxin, CPA)的重组突变体,评价其毒力和抗原性,进而制备针对CPA的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单克隆抗体特性。[方法]通过人工合成含6个氨基酸突变(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 [目的]获得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lpha-toxin, CPA)的重组突变体,评价其毒力和抗原性,进而制备针对CPA的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单克隆抗体特性。[方法]通过人工合成含6个氨基酸突变(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第275、307和331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336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的CPA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PA_(m6),并检测其毒力与免疫原性。将rCPA_(m6)作为包被抗原建立CP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用灭活的天然CPA作为免疫原按照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蛋白rCPA_(m6)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能够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0μg/只rCPA_(m6)攻毒后,小鼠全部存活。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1×最小致死量(MLD)的天然CPA攻毒后,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10和20μg/只rCPA_(m6)免疫组小鼠存活率为100%。利用rCPA_(m6)成功建立了CP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筛选获得4株分泌抗CPA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E3、6B8、10A11、13D10,且4种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均≥1∶3 200,其中单克隆抗体6B8细胞上清能中和天然CPA,且能与rCPA_(m6)发生反应。[结论]试验成功获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重组蛋白rCPA_(m6),制备的CPA单克隆抗体6B8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及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结果为CPA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抗原,同时为CPA中毒症的治疗以及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PA) 突变体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16
作者 陈韶萍 邱荣洲 +2 位作者 池美香 陈燕婷 杨广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为开发小菜蛾遗传防控新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测... 【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为开发小菜蛾遗传防控新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测定小菜蛾野生型品系G88和LW-opsin突变品系LW-13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生命期望值和生命表参数。【结果】LW-opsin突变延长了小菜蛾成虫前历期[G88:(12.45±0.06)d;LW-13:(13.45±0.25)d]和总产卵前期[G88:(12.59±0.08)d;LW-13:(13.57±0.30)d],缩短了成虫寿命[G88:(6.84±0.02)d;LW-13:(5.73±0.07)d]和产卵期[G88:(6.09±0.10)d;LW-13:(5.14±0.34)d]。LW-opsin突变降低了小菜蛾幼虫、蛹和成虫的存活率。G88品系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从18日龄起开始急剧下降,LW-13品系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则在4日龄时已降至25%。LW-opsin突变降低了种群特定年龄繁殖值、特定年龄-龄期生命期望值、内禀增长率[G88:(0.31±0.01)d^(-1);LW-13:(0.15±0.03)d^(-1)]、周限增长率[G88:(1.36±0.01)d^(-1);LW-13:(1.16±0.03)d^(-1)]和净增殖率(G88:79.79±8.84;LW-13:10.26±3.84),延长了平均世代周期[G88:(14.20±0.06)d;LW-13:(15.67±0.16)d]。【结论】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存活率和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视蛋白 突变品系 生长发育 繁殖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e_(2)O_(4)纳米颗粒影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黑腹果蝇的寿命和发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汶浩 唐雯聪 +4 位作者 喻琪 白珠君 牛津 杨进军 孙永彦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ZnFe_(2)O_(4)纳米颗粒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Rye)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寿命和发育的影响。【方法】针对Rye黑腹果蝇设置了3组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处理(分别含200,400和600μg/mL ZnFe_(2...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ZnFe_(2)O_(4)纳米颗粒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Rye)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寿命和发育的影响。【方法】针对Rye黑腹果蝇设置了3组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处理(分别含200,400和600μg/mL ZnFe_(2)O_(4)),并监测其成虫寿命,同时收集产生的F_(1)代记录其发育情况,检测亲代Rye果蝇成虫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后黑腹果蝇亲代成虫寿命缩短,F_(1)代化蛹进程加快、羽化的成虫数减少、雌雄比例上升。与无ZnFe_(2)O_(4)的对照组相比,400和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下,雌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9%和24%,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7%和31%;F_(1)代在暴露于200-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时前3 d化蛹率提升了34%~109%;暴露于400和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后羽化的雌成虫数分别减少了33%和53%,羽化的雄成虫数分别减少了21%和59%,雌雄性别比分别上升40%和71%。对亲代Rye黑腹果蝇的氧化应激水平分析结果显示,200-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引起氧化损伤,显著提高雌雄成虫体内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引起雌雄成虫体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显著增强,并造成雄成虫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显著积累。【结论】200-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可引发Rye黑腹果蝇产生氧化应激响应,缩短成虫寿命,减少后代数量,造成氧化损伤,同时发现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对Rye黑腹果蝇雄成虫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对昆虫响应锌铁氧体纳米材料暴露的机制的认识,为合理评估锌铁氧体纳米材料对昆虫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 纳米颗粒 ZnFe_(2)O_(4) 发育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黄转绿突变体ytg-2叶色变异机制及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
18
作者 王仔艳 黄誉程 +4 位作者 冯国军 杨晓旭 刘大军 闫志山 刘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植物叶色黄转绿突变易于识别,可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生产中的种子纯度鉴定、良种繁育、杂种纯度鉴定及杂交种生产。以菜豆叶片黄转绿突变体ytg-2及其野生型A18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合成中间代谢物质含量以及叶绿体... 植物叶色黄转绿突变易于识别,可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生产中的种子纯度鉴定、良种繁育、杂种纯度鉴定及杂交种生产。以菜豆叶片黄转绿突变体ytg-2及其野生型A18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合成中间代谢物质含量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A18相比,突变体ytg-2苗期叶片呈现黄色表型,叶绿素含量低,表现为总叶绿素缺失,主要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程中coprogenⅢ到protoⅨ的合成受阻导致。随着生长发育,叶片由黄色转变为浅绿色,总叶绿素含量也随之升高。遗传分析显示,突变体ytg-2叶片黄转绿表型是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BSA测序将突变基因初步定位于1号染色体,位于开始位置46290000 bp、结束位置51430000 bp的5.14 Mb区间内。研究结果为探究黄转绿突变体叶色变异的生理机制,定位与叶色黄转绿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叶色突变体 黄转绿 基因定位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与GBM进展的MRI征象比较及其对预后影响分析
20
作者 王聪惠 袁涛 +3 位作者 娄蕾 高丽娟 田磊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IDHmut-Astro-4)与胶质母细胞瘤(GBM)进展影像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对两种肿瘤不良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出现进展的14例IDHmu...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IDHmut-Astro-4)与胶质母细胞瘤(GBM)进展影像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对两种肿瘤不良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出现进展的14例IDHmut-Astro-4和32例GB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比较两者进展的MRI征象、临床及病理学指标的差异,影像学征象包括强化形态、强化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区正交值增大、新增远处强化、新增室管膜下强化、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胆碱(Cho)与N-乙酰天冬氨酸(NAA)比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两者生存的因素。结果:与IDHmut-Astro-4相比,GBM患者年龄较大(>54岁)(P<0.001)、肿瘤常在额叶之外(P<0.001)、1号染色体短臂及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未缺失率较高(P=0.010)、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pTERT)突变型占比较高(P=0.001)、无进展生存期(PFS)(P=0.014)及生存期(OS)(P=0.009)较短、肿瘤进展残腔壁强化形态趋向于肿块状(P=0.034)、残腔外FLAIR高信号正交值增加较大(P=0.044)、rCBV(P=0.020)较高。多因素森林图表明,年龄(>51岁)、pTERT突变、肿瘤进展肿块状强化、rCBV(>1.68)预测OS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1.00、2.21、1.79、3.65。结论:IDHmut-Astro-4与GBM进展的MRI征象有一定差异,GBM侵袭性征象更明显,以rCBV为著,并可部分解释GBM生存预后较差的原因;提示IDHmut-Astro-4与GBM的生存差异部分原因是两者的血管生成程度不同,这可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抗血管生成)提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进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