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的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国球 刘乃丰 +3 位作者 赵桂琴 范小波 张臣 王明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从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文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获得ScFv氨基酸序列。方法:以重组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为靶目标,用差异吸附法,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 目的:从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文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获得ScFv氨基酸序列。方法:以重组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为靶目标,用差异吸附法,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挑取8个克隆,提取DNA后测序;测序阳性的DNA转化E.coliHB2151,IPTG诱导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单链抗体的活性。MTT法测定单链抗体对CTGF促人近曲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从8个克隆中获得7个完全一致的DNA序列(W0616);另有1个克隆丢失了重链,且轻链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序列与W0616不一致;阳性克隆经诱导后,培养上清用间接ELISA试验证实能与CTGF发生特异性结合,与TrxA及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01)。同时,该单链抗体片段能明显抑制CTGF引起的HK-2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获得与CTGF特异结合的人源单链抗体可变区序列,为CTGF抑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噬菌体展示 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糖蛋白-72抗原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宏勇 徐立 +1 位作者 高建宏 李开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胆囊癌(PG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原核表达获得抗TAG-72单链抗体,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得以验证;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G-72抗原在PGC... 目的探讨抗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胆囊癌(PG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原核表达获得抗TAG-72单链抗体,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得以验证;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G-72抗原在PGC的表达。结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取大小为31kDa的抗TAG-72单链抗体并得以证实。TAG-72抗原在胆囊良、恶性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9.6%、6.7%(P〈0.05)。高分化PGC的TAG-72抗原表达显著低于中低分化PGC(P〈0.05);肿瘤直径≤2cm者TAG-72表达显著低于〉2cm者(P〈0.05);在PGC Nevin临床分期Ⅰ~Ⅲ期与Ⅳ~Ⅴ期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获得了抗TAC-72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方法。TAG-72抗原可以作为一个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应用,为抗TAG-72单链抗体在PGC诊治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抗肿瘤相关糖蛋白-72抗原 单链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它酮代谢物单链抗体制备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武英 王弘 +6 位作者 洪艳平 王丹 徐振林 沈玉栋 柯法钧 陈薪竹 孙远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51-258,共8页
从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恶唑烷基酮(5-morpholinomethyl-3-amino-2-oxazolidinone,AMOZ)衍生物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中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G1y4Ser)3连接肽采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构建单链... 从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恶唑烷基酮(5-morpholinomethyl-3-amino-2-oxazolidinone,AMOZ)衍生物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中克隆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G1y4Ser)3连接肽采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构建单链抗体基因,pET-22b(+)表达载体进行表达,Ni亲和柱进行纯化,制备得到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采用棋盘滴定实验优化包被原包被浓度和单链抗体稀释度,建立基于此单链抗体的AMOZ残留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包被抗原质量浓度和单链抗体稀释度分别为0.0625μg/mL和20倍;建立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半抑制浓度为8.65μg/L,线性范围为2.90~53.28μg/L,检测限为1.48μg/L;除与原药呋喃它酮有交叉反应外,此单链抗体与其他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及其代谢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虾肉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4.3%~86.6%;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免疫测定结果进行确证实验,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2=0.9992),说明建立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可用于虾类等水产品中AMOZ残留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它酮 呋喃它酮代谢物 单链抗体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键稳定的抗氯霉素单链抗体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黄金 陈伟 +2 位作者 赵林 柴伟佳 唐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71-274,共4页
为构建一种食品残留检测用二硫键稳定的抗氯霉素单链抗体(sdsFvCAP)。以抗氯霉素抗体可变区基因为模板,通过引物突变PCR在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分别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定点突变,以重叠延伸PCR组装成sdsFvCAP。在大肠杆菌系统强启动子T7驱动... 为构建一种食品残留检测用二硫键稳定的抗氯霉素单链抗体(sdsFvCAP)。以抗氯霉素抗体可变区基因为模板,通过引物突变PCR在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分别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定点突变,以重叠延伸PCR组装成sdsFvCAP。在大肠杆菌系统强启动子T7驱动下,sdsFvCAP基因不能单独表达,而通过同义突变降低其5'端序列GC含量则可实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β-环糊精分子伴侣系统复性可获得亲和力与母本抗体相似的sdsFvCAP。所构建的sdsFvCAP具有取代单克隆抗体用于氯霉素残留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二硫键稳定的单链抗体 高效表达 β-环糊精分子伴侣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与人源抗谷胱甘肽单链抗体的连接与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俊杰 王诗雯 +7 位作者 赵虹 陈桂秋 霍锐 田莉 段玉晶 李敏杰 杨柏 魏景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6-509,共4页
用已构建的表达载体pPELB-B3,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可溶性表达人源抗谷胱甘肽(GSH)单链抗体B3(scFv-B3),经N i2+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用点印迹法验证了其与GSH结合的特异性.将水相合成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半导体量子点,QD s)在N-羟基琥珀酰... 用已构建的表达载体pPELB-B3,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可溶性表达人源抗谷胱甘肽(GSH)单链抗体B3(scFv-B3),经N i2+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用点印迹法验证了其与GSH结合的特异性.将水相合成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半导体量子点,QD s)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作用下,与scFvs连接.光谱分析和膜印迹结果表明,scFvs成功地共价连接到QD s表面,所得的QD-scFvs复合物能够较好地识别GSH.荧光显微镜观察QD-scFvs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作用结果,初步判断QD-scFvs能够跨膜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人源单链抗体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共价结合 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对硫磷单链抗体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蕊 项丹丹 +3 位作者 刘鹏琰 梁晓 郭逸蓉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抗对硫磷单链抗体,并评价该重组抗体sc Fv-4C6的分子识别活性。以分泌能特异性识别对硫磷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C6为RNA来源,采用RT-PCR方法扩增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抗对硫磷单链抗体,并评价该重组抗体sc Fv-4C6的分子识别活性。以分泌能特异性识别对硫磷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C6为RNA来源,采用RT-PCR方法扩增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PCR方法串联拼接获得单链抗体基因片段(sc Fv-4C6)。构建包含目的片段的重组杆粒Bacmidsc Fv-4C6,转染Sf9细胞表达目的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ic-ELISA)法评价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sc Fv-4C6基因片段拼装正确,成功转染Sf9细胞,并在转染后72 h表达量最高,表达的单链抗体大小为28.3 k D;表达产物能特异性识别对硫磷,IC50值为7.9 ng/m L,对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分别有12%和1.8%的交叉反应率,与亲本单克隆抗体的识别性能相似。该研究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抗对硫磷单链抗体sc Fv-4C6可在昆虫细胞中成功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硫磷 单链抗体 昆虫细胞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囊膜gD糖蛋白的单链抗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靖 许健 +3 位作者 黄秀芬 沈俊俊 何后军 李永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5-2482,共8页
为了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杂交瘤细胞的cDNA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及Linker序列... 为了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杂交瘤细胞的cDNA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及Linker序列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将单链抗体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pFB-LICBse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B-VH-VL,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VHVL,将重组杆粒rBacmid-VH-VL转染至Sf9细胞中获得携带单链抗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该重组杆状病毒在Sf9细胞中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30ku的单链抗体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单链抗体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也能特异性结合gD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该单链抗体蛋白能够识别感染牛肾细胞MDBK中的IBRV。本研究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识别IBRV的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囊膜糖蛋白gD 单链抗体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单链可变区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元元 金朵 +1 位作者 付骋宇 祁志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386-393,共8页
目的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溶性单链可变区(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抗体,鉴定其免疫活性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cFv和pET42a(+)-scFv并转化BL21(DE3),重组菌经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 目的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溶性单链可变区(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抗体,鉴定其免疫活性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cFv和pET42a(+)-scFv并转化BL21(DE3),重组菌经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scFv/GST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用FactorXa切除GST标签获得scFv,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其进行鉴定。scFv对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异性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进行分析。结果经0.1mmol/LIPTG诱导后,重组菌BL21(DE3)-p ET28a(+)-scFv和BL21(DE3)-pET42a(+)-scFv表达的目标蛋白分别为包涵体抗体和部分可溶性抗体。经鉴定,可溶性scFv相对分子量约为30k Da,效价为1:25600。同源半抗原Hap1对单链抗体sc Fv的IC50为2.43μg/mL,检出限为0.045μg/mL;scFv抗体对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均有较高特异性,IC50分别为3.29、4.72和5.55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该抗体对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该研究可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单链可变区抗体 多残留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13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文库的新型蛋白质均衡器的研制及其在肾病患者尿蛋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鹏 陶定银 +2 位作者 梁振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3,共5页
通过将展示单链抗体(scFv)文库的M13噬菌体固定于冷凝胶整体柱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蛋白质均衡器。由于展示的scFv片段具有种类多、数目大以及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强等优点,因此其非常适合用于复杂蛋白质样品的预处理。将肾病患者尿蛋白... 通过将展示单链抗体(scFv)文库的M13噬菌体固定于冷凝胶整体柱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蛋白质均衡器。由于展示的scFv片段具有种类多、数目大以及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强等优点,因此其非常适合用于复杂蛋白质样品的预处理。将肾病患者尿蛋白在平衡器上反复上样5次后,依次使用2mol/LNaCl、50mmol/LGly-HCl(pH2.5)和凝血酶溶液洗脱与均衡器结合的蛋白质,收集各馏分,并采用串联微柱反相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进行蛋白质的分离鉴定。与未经均衡器处理的样品相比,鉴定的蛋白质数目由142个提高到396个。此外,凝胶电泳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上样流出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差异明显变小,大量的高丰度蛋白质存在于NaCl洗脱液中。上述结果表明,基于M13噬菌体展示scFv文库的新型蛋白质均衡器能够有效减小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差异,有利于发现更多的低丰度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均衡器 M13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文库 串联微柱反相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蛋白质 肾病患者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胃癌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10
作者 区广生 陈茵婷 +4 位作者 张秋波 曾林涓 郭卫平 黄江龙 黄开红 《现代医院》 2012年第10期5-7,共3页
目的构建库容大、多样性好的噬菌体展示人源抗胃癌单链抗体。方法收集胃癌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单链抗体库并初步筛选抗胃癌单链抗体,用ELISA方法检验该抗体与胃癌细胞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次级库容... 目的构建库容大、多样性好的噬菌体展示人源抗胃癌单链抗体。方法收集胃癌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单链抗体库并初步筛选抗胃癌单链抗体,用ELISA方法检验该抗体与胃癌细胞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次级库容达4.0×109pfu/ml的噬菌体展示人源单链抗体库,并初步筛选到与胃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结论成功构建和筛选人源抗胃癌单链抗体,为进一步表达和应用特异性抗胃癌单链抗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单链抗体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胎蛋白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海丽 姬晓南 +2 位作者 冯丽亚 张瑜 高向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将抗甲胎蛋白单链抗体(scFv-AFP)基因克隆至载体pET32a,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在不同的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下诱导pET32a-scFv-AFP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37℃培养4 h时加入0.4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 将抗甲胎蛋白单链抗体(scFv-AFP)基因克隆至载体pET32a,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在不同的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下诱导pET32a-scFv-AFP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37℃培养4 h时加入0.4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5 h为最适表达条件,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总蛋白的50%,其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稀释法和透析法对包涵体复性,复性率为37.38%,活性蛋白产量达到200 mg/L。竞争抑制ELISA法初步鉴定活性,当scFv-AFP与亲本单抗浓度比为16∶1,竞争ELISA抑制率达到54.13%,说明scFv-AFP具有较好的抗原结合特异性。该研究为scFv-AFP的获得与抗体的进一步应用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单链抗体 表达 E.coliBL21(DE3) pET3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检测畜禽产品中西马特罗药物残留 被引量:3
12
作者 司艳芳 岳锋 +6 位作者 郭东光 齐永华 李鹏 孙国鹏 李新丽 马钰鑫 王选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923-6931,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以单链抗体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快速检测畜禽产品中西马特罗(cimaterol,CIM)药物残留。方法以重氮化法合成的西马特罗完全抗原CIM-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免疫新西... 目的建立一种以单链抗体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快速检测畜禽产品中西马特罗(cimaterol,CIM)药物残留。方法以重氮化法合成的西马特罗完全抗原CIM-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用兔脾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 DNA第一链,设计引物扩增兔源抗体重链可变区(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VH)和轻链可变区(light chain variable region,VL),通过45 bp的连接肽(Linker)使用新型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OE-PCR)连接成VH-Linker-VL并大量制备;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 Fv)片段与噬菌体展示载体p CANTAB-5e连接,电转化至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得到兔源噬菌体Sc Fv抗体库。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判断是否偶联成功,用紫外(ultraviolet,UV)扫描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tandem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测定人工抗原的偶联比。用ELISA测定免疫兔血清质量。鉴定合成抗体库并对抗体库进行4轮淘选,取最优的CIM-Sc Fv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CIM-BSA及CIM-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偶联比分别为8:1及10:1,免疫血清校价为1:32000,半数抑制浓度为9.77 ng/m L,标准曲线的拟合度为0.997。抗西马特罗兔源噬菌体Sc Fv免疫库的插入率为92%,库容为1×1010 pfu,多样性为83.3%,经淘选获得一株与CIM有结合活性的噬菌体Sc Fv菌。结论西马特罗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良好,可用于建立西马特罗检测方法,兔源噬菌体抗体库为快速获得CIM单链抗体奠定基础,为西马特罗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产品 西马特罗 重氮化法 兔源噬菌体抗体库 单链抗体 噬菌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伏马菌素B_1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活性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静 邹龙 +3 位作者 许杨 李燕萍 何庆华 黄运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研究了对抗伏马菌素B1单链抗体在不同原核表达条件下表达情况及其抗体稳定性,以促进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ET22b-1D11和pMAL-1D11,分析了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宿主菌和高溶解性标签蛋白对单链抗体表达形式的影响... 研究了对抗伏马菌素B1单链抗体在不同原核表达条件下表达情况及其抗体稳定性,以促进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ET22b-1D11和pMAL-1D11,分析了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宿主菌和高溶解性标签蛋白对单链抗体表达形式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分析了单链抗体的热稳定性和有机溶剂耐受性。结果表明:条件优化后,单链抗体及其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热处理会降低单链抗体活性甚至使其完全失活,甲醇会降低基于单链抗体的ELISA体系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单链抗体 原核表达 活性分析 热处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小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双敏 李龙 +2 位作者 侯仁 陈玉霜 彭大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5-764,共10页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法、受体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法等方法,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由于分子识别元件是分析的主体,影响分析的选择性,因此不同识别元件与兽药相互作用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广泛用于残留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药物与蛋白质之间、抗原与抗体之间、受体与配体之间等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单链抗体(ScFv)、受体和适配体3种识别元件与兽药小分子之间的互作机制,主要分析生物识别元件与兽药结合部位形成的氢键、疏水性及关键氨基酸或碱基,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药物与识别元件的机理和规律,从而找出影响识别元件与药物结合的关键因素,并对3种识别元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全面了解识别机制和体外进化,制备出亲和力更广的ScFv、受体、适配体提供理论支撑,为后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元件 单链抗体(ScFv) 受体 适配体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胎蛋白单链抗体与阿霉素联合对人肝癌细胞Huh7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艳丽 姬晓南 高向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探讨抗人甲胎蛋白(AFP)单链抗体和阿霉素(DOX)单用或联用对人肝癌细胞Huh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用及联... 探讨抗人甲胎蛋白(AFP)单链抗体和阿霉素(DOX)单用或联用对人肝癌细胞Huh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I单染法检测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uh7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药组与联用组均能有效抑制Huh7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抗AFP单链抗体、阿霉素单用及联用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抗AFP单链抗体(40μg/m L)与阿霉素(0.25μg/m L)联合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AFP单链抗体(40μg/m L)单独作用后,Huh7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阿霉素(0.25μg/m L)单独作用Huh7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而当两种药物联用时,Huh7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_2/M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单链抗体 阿霉素 联合用药 肝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克百威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屋强 黄宇婷 +4 位作者 张瑾如 李家冬 刘姚 沈兴 王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7-82,89,共7页
在前期获得了抗克百威单链抗体基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克百威单链抗体的性质,本文构建了两种抗克百威单链抗体可溶表达载体,p ET22b(+)-C-6His-CBF-sc Fv和p ET22b(+)-N-6His-CBF-sc Fv。比较His标签处于不同位置时,目的蛋白与Ni结... 在前期获得了抗克百威单链抗体基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克百威单链抗体的性质,本文构建了两种抗克百威单链抗体可溶表达载体,p ET22b(+)-C-6His-CBF-sc Fv和p ET22b(+)-N-6His-CBF-sc Fv。比较His标签处于不同位置时,目的蛋白与Ni结合作用,发现His标签处于N端的目的蛋白与Ni结合作用比His标签处于C端时要强。对影响N-6His-CBF-sc Fv可溶性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进而对其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当选用LB培养基,表达温度18℃,表达时间为16 h,IPTG浓度为1 mmol/L时可溶表达效果最好,可溶表达的目的蛋白量占总目的蛋白量从优化前的10%增加到50%。优化表达后的N-6His-CBF-sc Fv破壁上清经Ni Sepharose HP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及阳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纯化后纯度达90%。经ic ELISA鉴定,抗克百威单链抗体保持抗原结合活性,IC_(50)值为63.80 ng/m L。获得的抗克百威单链抗体可用于后续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威 单链抗体 分泌表达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莠去津抗体基因构建及蛋白结构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东琴 魏松红 +1 位作者 李平生 王海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95-199,共5页
构建抗莠去津单链抗体基因,采用DNAStar软件对单链抗体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推导,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预测莠去津单链抗体基本特性及二、三级结构。结果表明,抗莠去津单链抗体基因全长744 bp,对应248个氨基酸,单链抗体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构建抗莠去津单链抗体基因,采用DNAStar软件对单链抗体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推导,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预测莠去津单链抗体基本特性及二、三级结构。结果表明,抗莠去津单链抗体基因全长744 bp,对应248个氨基酸,单链抗体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061.9,等电点预测值7.81,为碱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17处,延伸链85处,β-转角19处,无规卷曲127处;三级结构建模显示,重链和轻链的6个环区共同组成了抗体的抗原结合区,符合单链抗体的结构特点,具有抗原结合位点的空间构象。该研究为抗莠去津单链抗体的进一步表达、纯化和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单链抗体 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串联单链抗体的制备及融合表达产物抗原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牧旭 温一菲 +10 位作者 张雪峰 韩雪 张红芬 刘乐平 刘荣琴 张建新 郭少英 吕琳卿 陈跃华 李欣 李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93-1099,共7页
目的建立免疫学快速检测动物制品中的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残留,制备融合表达蛋白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分别制备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 目的建立免疫学快速检测动物制品中的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残留,制备融合表达蛋白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分别制备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获得3种单抗的单链抗体(single-chainvariable fragment,Sc-Fv),再通过套嵌PCR方法,使用柔性氨基酸Linker将已获得的单链抗体进行串联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高效融合表达,以纯化的多联融合单链抗体为探针,结合前期技术建立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对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特性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性良好,效价较高,融合表达抗体蛋白能够很好的与3种相应药物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特异性较高的3种药物的融合表达抗体的制备方法,且该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 串联单链抗体 融合表达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场/溶剂水模型对EGFRvⅢ抗原-MR1(scFv)抗体复合物的MM-PBSA计算精度的影响与实验验证
19
作者 任家毅 杨志伟 +8 位作者 郑念珏 李军旗 杨春龙 林淑健 杨冰 黄俊卿 廖化新 袁晓辉 欧仕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70-2076,共7页
以表皮生长因子Ⅲ型突变体(EGFRvⅢ)抗原多肽与其抗体(MR1)及其人源化突变体的复合物结构为出发点,采用分子动力学中的6种常用力场及3种常用溶剂水模型,分别对上述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100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分子力学和连续介质模型计... 以表皮生长因子Ⅲ型突变体(EGFRvⅢ)抗原多肽与其抗体(MR1)及其人源化突变体的复合物结构为出发点,采用分子动力学中的6种常用力场及3种常用溶剂水模型,分别对上述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100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分子力学和连续介质模型计算自由能(MM-PBSA),并在实验上利用等温滴定量热(ITC)仪测定了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在结构变化、能量变化及野生型与突变体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最佳的计算模型.对不同力场及水模型计算精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力学和连续介质模型的自由能计算 等温滴定量热 均方根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呋喃唑酮代谢物单链抗体基因构建及蛋白结构分析和活性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薪竹 王玉波 +6 位作者 王丹 洪艳平 杜华英 戴棚 邓炜杰 熊建华 杨武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7-73,共7页
从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出发,构建抗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衍生物单链抗体基因,并对其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及结构预测和活性鉴定。首先以呋喃唑酮代谢物AOZ衍生物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1D2为原料,提取总RNA后克... 从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出发,构建抗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衍生物单链抗体基因,并对其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及结构预测和活性鉴定。首先以呋喃唑酮代谢物AOZ衍生物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1D2为原料,提取总RNA后克隆重链(V_(H))、轻链(V_(L))可变区基因,然后使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用连接肽(G_(4)S)_(3)将V_(H)、V_(L)基因连接构建抗AOZ衍生物单链抗体基因,经测序后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抗体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推导并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将此基因与Plip6/GN表达载体连接后进行表达并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cELISA)鉴定其活性。结果表明:抗AOZ衍生物单链抗体基因全长750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7012.20,理论等电点为9.13,属于碱性氨基酸;其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抗体蛋白含20处α-螺旋、25处β-转角、114处无规卷曲、91处延伸带结构;三级结构预测的正面俯视图显示重、轻链由连接肽相连形成一个“环桶状”结构,侧面显示为“口袋状”,这与常规单链抗体的结构特征一致,dcELISA结果也显示该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本研究为后续AOZ残留检测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抗AOZ衍生物单链抗体的改造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3-氨基-2-噁唑烷酮 单链抗体 结构预测和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