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箱型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晶磊 周玮浩 +2 位作者 张伯扬 刘佳凡 张业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6,共10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箱型路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箱型路基的动应力、动位移和加速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常规填土路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程曲线... 为研究高速铁路箱型路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箱型路基的动应力、动位移和加速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常规填土路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程曲线周期性变化明显,不同车厢相邻2个转向架产生叠加效应,随深度增加叠加效应减弱,且发生时间滞后约0.1 s。动力响应沿深度分布,主要呈递减趋势。箱型路基内,竖向动应力和加速度衰减率分别可达60%、75%以上。动力响应沿横向分布,在支承层范围内,横向分布差异较小,顶板竖向动位移最大差值仅为0.008 mm,而范围外则变化迅速。动力响应沿横向分布,主要呈“马鞍”形和“U”形分布,在支承层边缘下方、竖板和顶、底板连接处以及底板边缘均出现峰值,存在应力集中效应。路基表面最大动应力为39.6 kPa,最大动位移为0.165 mm,路基内最大动应力为100.6 kPa,满足设计要求。与常规填土路基相比,箱型路基竖向动应力的衰减率更大,可达到95%,且加速度较小,对动荷载的吸收和耗散作用更显著。箱型路基与常规路基表面竖向动位移幅值分别为0.165 mm、0.329 mm,最大差值为0.036 mm、0.189 mm。箱型路基动位移更小,横向分布更均匀,整体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箱型路基 数值模拟 动应力 动位移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作用下40 m和32 m简支箱梁动力性能研究
2
作者 罗锟 王凯新 +1 位作者 甄慧杰 帅蔚晨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研究不同跨度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以郑济高铁40 m简支箱梁和京沪高铁32 m简支箱梁为背景,研究40 m和32 m简支箱梁共振条件;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对比分析列车以不同运行... 为研究不同跨度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以郑济高铁40 m简支箱梁和京沪高铁32 m简支箱梁为背景,研究40 m和32 m简支箱梁共振条件;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对比分析列车以不同运行速度通过40 m和32 m简支箱梁时的动力系数、竖向和横向加速度、竖向位移等振动响应。结果表明:40 m和32 m简支箱梁的共振速度分别为428.5 km/h和517.8 km/h,在我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下,箱梁不会发生一阶共振响应,但会出现二阶与三阶超谐共振以及三阶消振现象;2种箱梁的挠度动力系数均小于运营动力系数,且挠度动力系数与列车运行速度成正相关;在相同工况下,40 m简支箱梁上的竖向振动和跨中竖向位移幅值大于32 m简支箱梁,但横向振动更小;在不产生共振消振情况下,列车通过速度越快,箱梁竖向位移越大,但由于2种箱梁的截面尺寸、跨径不同,使得2种箱梁的挠跨比差值很小。在现有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可推广使用40 m简支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简支箱梁 列车运行速度 共振 动力系数 加速度 位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温黏压下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少年 张子骞 +1 位作者 陈世豪 杨龙涛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3-1913,共11页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算公式的方式,建立了滑靴副静压支承特性方程;然后,建立了滑靴副泄漏功率损失和摩擦功率损失模型,求解了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并分析了最佳油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在考虑了油液黏温黏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流场数值计算的方式,研究了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随径向柱塞泵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约为14μm,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随着转子转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工作压力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滑靴运动方向侧油膜温度较另一侧高13 K,滑靴副温度值基本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而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升高;滑靴副阻尼孔泄漏量较滑靴边界泄漏量大0.02 kg/s,而且泄漏量随着压力、转速和油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论可为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 静压支承特性 最佳油膜厚度 流体域温度分布 油液黏温黏压特性 工作压力 转子转速 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斥力机构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武瑾 庄劲武 庄永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2,共6页
为了真实反映电磁斥力机构的运动特性,有效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首先建立了基于5 000V电磁斥力机构样机的二维仿真模型。然后,分别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磁栅式位移传感器以及直线位移传感器对样机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测,通过仿真结果... 为了真实反映电磁斥力机构的运动特性,有效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首先建立了基于5 000V电磁斥力机构样机的二维仿真模型。然后,分别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磁栅式位移传感器以及直线位移传感器对样机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测,通过仿真结果与几种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后两种测量手段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基于Ansoft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的二维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高速摄像完成了对机构样机的微观动态观测,同时分析出机械件加工和安装的不精密是导致试验波形出现不同程度上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斥力机构 加速度 位移传感器 高速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尖轨降低值对行车平稳性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树国 司道林 +1 位作者 王猛 葛晶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3,共6页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黄渡线路所2号岔位42号无砟道岔处发生的"晃车"问题,运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NUCARS进行列车—道岔耦合系统的仿真分析,研究高速铁路道岔尖轨降低值对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高速列车过岔时...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黄渡线路所2号岔位42号无砟道岔处发生的"晃车"问题,运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NUCARS进行列车—道岔耦合系统的仿真分析,研究高速铁路道岔尖轨降低值对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高速列车过岔时出现晃车的原因是该道岔尖轨的实际降低值超差(比设计值偏大2.3mm);当道岔尖轨降低值超差时,高速列车直向过岔时的轮对横移量显著增大,导致轮缘持续贴靠尖轨工作边运行,使得轮轨水平力显著增大,导致车体的横向加速度显著增大,从而发生"晃车"现象。现场通过更换合适厚度的基本轨下橡胶垫板和尖轨下滑床台调整尖轨降低值,使之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的规定,解决了"晃车"问题,进而使动车组从限速160km·h-1恢复常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尖轨降低值 行车平稳性 轮对横移量 车体横向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空心滚珠丝杠副动态性能试验平台的研发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永平 陈祯 +2 位作者 芮执元 花志雄 谢军太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81,共4页
为了研究空心滚珠丝杠副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性能状况,研发了一种用于测试高速空心滚珠丝杠副动态性能参数的试验平台,给出了高速滚珠丝杠副动态性能参数测试的实现过程,介绍了试验台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该试验平台可以... 为了研究空心滚珠丝杠副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性能状况,研发了一种用于测试高速空心滚珠丝杠副动态性能参数的试验平台,给出了高速滚珠丝杠副动态性能参数测试的实现过程,介绍了试验台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该试验平台可以对滚珠丝杠副的加速度、速度、温升、热位移、定位精度等动态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为空心滚珠丝杠产品性能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空心滚珠丝杠副 加速度 速度 温升 热位移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列车运行速度对有砟道床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宪麦 陈楠 +2 位作者 王日吉 张向民 王卫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47-2054,共8页
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会使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响应,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产生的振动和空气动力响应越大,会加剧道砟颗粒的磨耗、粉化,甚至道砟飞溅,进一步影响道床的稳定性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列车运行速度对道床工作性能的影... 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会使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响应,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产生的振动和空气动力响应越大,会加剧道砟颗粒的磨耗、粉化,甚至道砟飞溅,进一步影响道床的稳定性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列车运行速度对道床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法对道床进行模拟,通过道床纵横向阻力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动力荷载作用下道砟位移、颗粒振动加速度随列车速度、道床深度、道床不同横向位置的变化趋势,从微细观层面了解道砟颗粒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道砟加速度和道砟颗粒位移在不同轴重和行车速度下的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在轨下位置的道砟加速度最大、道床砟肩的位移值最大;在动荷载作用下,道砟颗粒均有向外运动的趋势,轨枕附近的道砟位移扰动较大,外围道砟在墙体约束作用下位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离散元 行车速度 道砟位移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实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刘 吴光 谢驰王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探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简称三量)分布规律,基于拉格朗日差分法,建立了理想边坡的三维模型;通过引入三量放大系数的概念,绘制边坡三量等值线图,分析了坡面形态对边坡三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实体边坡模型进行了... 为探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简称三量)分布规律,基于拉格朗日差分法,建立了理想边坡的三维模型;通过引入三量放大系数的概念,绘制边坡三量等值线图,分析了坡面形态对边坡三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实体边坡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一定坡高的单一介质边坡,边坡内三量随坡高增大而增大,三量放大系数随之增大;三量的分布与坡面形态有关,在坡面凹凸部位三量放大系数最大,且凹凸程度越强烈,放大效应越明显;凸面坡的放大效应整体强于凹面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边坡 三量分布 拉格朗日差分法 边坡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复合材料储能飞轮应力及位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成 郑艳萍 铁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复合材料飞轮的应力、位移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飞轮的储能密度也有相当的关系。针对复合材料和对称结构的特点,建立基于非均质各向异性弹性理论的计算模型,得到飞轮在工作转速情况下应力和位移计算的解析公式,给... 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复合材料飞轮的应力、位移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飞轮的储能密度也有相当的关系。针对复合材料和对称结构的特点,建立基于非均质各向异性弹性理论的计算模型,得到飞轮在工作转速情况下应力和位移计算的解析公式,给出了任一点的径向、环向应力及径向位移。并按照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对飞轮的几何尺寸、转速对其应力、位移场的影响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不同的边界条件对飞轮径向、环向应力和径向位移的影响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储能飞轮 不同边界条件 应力及位移分布 解析计算 工作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列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高铁路基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盟 彭晓东 +2 位作者 李大勇 石传志 陈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6-395,共10页
基于轨道结构-路基-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考虑地震-列车移动荷载耦合输入的轨道结构-路基-地基动力学模型,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及轨道在耦合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问题。通过编制DLOAD子程序并与ABAQUS有限元计算程序联立,实现地震荷... 基于轨道结构-路基-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考虑地震-列车移动荷载耦合输入的轨道结构-路基-地基动力学模型,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及轨道在耦合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问题。通过编制DLOAD子程序并与ABAQUS有限元计算程序联立,实现地震荷载与列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的施加,以高速铁路桩承式路基及自由式路基为研究对象,对地震-列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两种路基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计算并比较两者的振动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耦合荷载对桩承式路基动力响应影响显著,该荷载作用下桩承式路基会发生共振现象,使得桩承式路基中轨道和路基振动位移幅值均大于自由式路基的振动位移幅值;桩承式路基不会影响路基系统的振动频率,但会改变路基系统的振动大小,桩承式路基中轨道X方向加速度、路肩边及路基坡脚处的竖向加速度分别减小6.2%、50%、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列车耦合荷载 高速铁路 桩承式路基 振动位移幅值 加速度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型商用车行驶工况开发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熙 刘昱 李孟良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完成中国重型商用车辆行驶工况(CHTC)的开发,采集并处理多个城市的车辆实际运行数据,建立了短片段数据库,分析对比各类型车辆数据库特征,确定工况的体系构成和开发路线,通过聚类和加权确定各车型工况曲线的速度区间结构,通过以速度-... 为完成中国重型商用车辆行驶工况(CHTC)的开发,采集并处理多个城市的车辆实际运行数据,建立了短片段数据库,分析对比各类型车辆数据库特征,确定工况的体系构成和开发路线,通过聚类和加权确定各车型工况曲线的速度区间结构,通过以速度-加速度联立分布为基础的卡方检验选择最优片段进行组合构建曲线,最终完成CHTC的开发。对比实测工况数据及其他典型工况,证明了CHTC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商用车 车辆运行特征 速度-加速度分布 工况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与载重对车-路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果岳 王晅 张家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7-169,177,182,共5页
针对车辆荷载与速度在路面结构破坏中的重要性,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载荷(空载、满载、超载)和行驶速度(60 km/h、80 km/h、100 km/h)对车-路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车辆行驶过程中,各车轮的垂直振动加速度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呈上升... 针对车辆荷载与速度在路面结构破坏中的重要性,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载荷(空载、满载、超载)和行驶速度(60 km/h、80 km/h、100 km/h)对车-路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车辆行驶过程中,各车轮的垂直振动加速度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车辆空载与超载产生的动载效应明显要大于满载;车速为60km/h和100 km/h时,车辆后轮空载的法向荷载大于满载的法向荷载;超载行车下,车轮的法向荷载相较静载均增加;车辆空载条件下,路面动位移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又略下降,但在满载和超载的条件下,路面动位移却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大;在车辆低速行驶时,空载时的路面动位移大于满载和超载,而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路面动位移是随着载重的增加而增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 载重 随机荷载 垂直振动加速度 路面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次位移曲线加减速方法的CNC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文龙 李立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介绍基于四次位移曲线加减速方法的CNC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加减速控制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与传统的数控系统相比,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 加减速控制方法 四次位移曲线加减速方法 CNC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台背路基受强夯振动力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克萍 折学森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桥台背路基强夯处理问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 .基于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及动力学相似原理设计模型桥台及夯击功能 ,在桥台上布设了应变计、位移计及加速度计 .通过对桥台背路基不同布设夯点的方式进行强夯试验 ,研究了桥台上应变、位... 针对桥台背路基强夯处理问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 .基于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及动力学相似原理设计模型桥台及夯击功能 ,在桥台上布设了应变计、位移计及加速度计 .通过对桥台背路基不同布设夯点的方式进行强夯试验 ,研究了桥台上应变、位移和加速度分布规律以及桥台的永久变形及其累积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台 路基 振动力 模型试验 强夯处理 变形 加速度 瞬态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二冷区内混式气水雾化喷嘴的水流密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阳 吴卫利 +2 位作者 程常桂 刘振宇 黄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6,共6页
通过水流密度分布测试实验,研究了喷淋高度、气压、水压和加速环设置对内混式气水雾化喷嘴水流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压和水压一定时,不同喷淋高度下气水雾化喷嘴的水流密度分布较为一致。相同喷淋高度下,随着p_(气)/p_(水)的减... 通过水流密度分布测试实验,研究了喷淋高度、气压、水压和加速环设置对内混式气水雾化喷嘴水流密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压和水压一定时,不同喷淋高度下气水雾化喷嘴的水流密度分布较为一致。相同喷淋高度下,随着p_(气)/p_(水)的减小,传统喷嘴和增设加速环喷嘴的水流密度峰值均逐渐增大,并且相同工况下,增设加速环喷嘴的水流密度峰值相对更大,而射流雾化角随着气压和水压的变化波动较小,射流更为稳定,能够有效保证铸坯雾化面积,满足更高的二冷区冷却强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混式气水雾化喷嘴 高速连铸 二冷区 加速环 水流密度分布 雾化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元胞自动机的尾气排放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焕焕 邓建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1-315,共5页
为分析城市道路实际交通条件下汽车尾气的排放规律,对元胞自动机的MCD模型和STCA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一种基于速度-加速度查询表耦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的汽车尾气排放量统计模型。在不同交通流服务水平下运行该耦合模型,以获取速度、加速... 为分析城市道路实际交通条件下汽车尾气的排放规律,对元胞自动机的MCD模型和STCA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一种基于速度-加速度查询表耦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的汽车尾气排放量统计模型。在不同交通流服务水平下运行该耦合模型,以获取速度、加速度及工况。对单车的工况分布、3种典型尾气排放历程及1 h与1 km排放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耦合机理清晰,可用于实际交通服务水平下单车及车流尾气排放规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元胞自动机 速度-加速度查询表 工况分布 尾气排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风高速流能流分布
17
作者 卢先和 魏奉思 +1 位作者 吕建永 刘四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根据Ylysses观测,比较完整地计算了高纬行星际空间太阳风能流分布.计算表明,行星际空间的高速流能流密度约为2.1×10-3J·m-2·s-1(日心距离r=1AU),主要来自于太阳风离子所携带的动能流(占58%)和克服太阳引力的... 根据Ylysses观测,比较完整地计算了高纬行星际空间太阳风能流分布.计算表明,行星际空间的高速流能流密度约为2.1×10-3J·m-2·s-1(日心距离r=1AU),主要来自于太阳风离子所携带的动能流(占58%)和克服太阳引力的势能流(占39%).要驱动高速流,需要在日冕底部高速流源区(日心距离r=1Rs)向外输出到太阳风的能流密度为7.1×102J·m-2·s-1·分析表明,由日冕底部向外可能输出两种形式的能流,其中一种具有较短的耗散长度,被耗散在很短的空间区域(~1—2Rs),使日冕温度迅速提高。另一种储藏在连续向外传播的太阳风中,不断耗散用以加速太阳风(>2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高速流 能流分布 加速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扫描摄影中光学偏转加速技术研究(英文)
18
作者 艾月霞 陈红艺 +2 位作者 李景镇 吴庆阳 蔡懿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偏转加速装置,可以对入射光束偏转角度进行倍数放大.该装置利用曲面反射原理,当入射光束发生很小的原始偏转时,其反射光束随之发生偏转且其偏转角度被放大.可通过调节曲面反射镜的曲率来实现微小光学偏转角... 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偏转加速装置,可以对入射光束偏转角度进行倍数放大.该装置利用曲面反射原理,当入射光束发生很小的原始偏转时,其反射光束随之发生偏转且其偏转角度被放大.可通过调节曲面反射镜的曲率来实现微小光学偏转角度放大1~2个数量级.该种技术主要用于非管扫描相机,比如转镜相机、电光晶体偏转相机及其他光学扫描器件,无机械装置,更适合小角度的电光偏转以及古斯-汉欣位移等光学偏转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相机 电光偏转 光学偏转加速 高速摄影 古斯-汉欣位移 扫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乘用车工况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昱 吴志新 +4 位作者 李孟良 于晗正男 汪洋 贺可勋 安晓盼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依托"中国工况"项目,对我国乘用车行驶工况进行深入研究.在全国41个城市采集乘用车共计1 600万km的行驶数据,收集各城市交通量大数据用于权重因子开发;利用权重因子对采集数据进行加权,获取代表我国驾驶特征的、统一的速度-... 依托"中国工况"项目,对我国乘用车行驶工况进行深入研究.在全国41个城市采集乘用车共计1 600万km的行驶数据,收集各城市交通量大数据用于权重因子开发;利用权重因子对采集数据进行加权,获取代表我国驾驶特征的、统一的速度-加速度分布,以其为基准,使用卡方检验选择最优短片段组合作为我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对比CLTC工况特征与其他典型工况及实测数据GIS加权结果,CLTC工况更符合我国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乘用车 权重因子 统一的速度-加速度分布 卡方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高山微地形区风速分布特征及其经验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欢 孟维 +1 位作者 胡建林 孟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48-254,共7页
特高压线路建设过程中的风偏设计参数主要依据以往标准;但以往标准并未就线路途经微地形、微气候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为此研究了微地形条件下的风速分布特征,提出了内陆高山微地形下的风场模型;包括风速概率分布以... 特高压线路建设过程中的风偏设计参数主要依据以往标准;但以往标准并未就线路途经微地形、微气候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为此研究了微地形条件下的风速分布特征,提出了内陆高山微地形下的风场模型;包括风速概率分布以及极值风速重现期。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尖山试验基地特高压真型试验塔的风速数据,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一年中不同时间段风速分布的变化,建立了尖山山区微地形下风加速模型。研究表明广义极大值模型在描述内陆高山风场特征方面效果最好,内陆高山风速随高度变化呈幂指数关系,微地形影响下风速放大比例最高可达30%。研究发现夏季时风速整体偏大,因此线路运行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夏季时的风偏防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概率分布 风速经验模型 归回分析 孤立高地微地形 风加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