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Unbounded Grounding System Considering Soil Ionization Characteristic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Lin LI Jingli +2 位作者 YANG Qing SIMA Wenxia SUN Caixi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04-2111,共8页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射频信号 放电量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冲击与摩擦的齿轮副传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泽银 裴世丰 +2 位作者 杨金 伍宏健 易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揭示啮合冲击与摩擦对齿轮副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啮入冲击理论提出一种受载齿轮副转速计算方法,准确求解齿轮副时变转速变化情况。构建齿轮副啮入冲击数学模型,结合势能法得到线外啮合刚度,进而确定啮合齿对的齿面载荷。根据齿面... 为揭示啮合冲击与摩擦对齿轮副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啮入冲击理论提出一种受载齿轮副转速计算方法,准确求解齿轮副时变转速变化情况。构建齿轮副啮入冲击数学模型,结合势能法得到线外啮合刚度,进而确定啮合齿对的齿面载荷。根据齿面油膜润滑状态,计算时变摩擦因数和摩擦力。最后,建立时变转速解析计算模型,阐明受载齿轮副转速周期性变化机制,并对齿轮副进行动态接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线外啮合阶段主动轮转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从动轮转速突增,之后非线性减小;线内啮合阶段,主从动轮转速在理论值附近波动且波动幅值较小。数值分析与解析计算结果良好吻合,验证了解析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特性 啮入冲击 齿面摩擦 载荷分配 动态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RIS透射阵列辅助的近场定位
3
作者 王丹 许鑫 +1 位作者 王嘉程 刘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4-792,共9页
在目前“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高精度定位技术是众多应用发展的基础,也是通感一体化技术重要的研究方向。考虑结合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将其作为透射阵列加入定位模型中,在RIS辅助下实现对目... 在目前“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高精度定位技术是众多应用发展的基础,也是通感一体化技术重要的研究方向。考虑结合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将其作为透射阵列加入定位模型中,在RIS辅助下实现对目标源进行位置估计。同时将单个RIS透射阵列模型拓展至两个RIS构成的分布式阵列模型,构建了信号模型、信道模型以及系统模型。评估了不同的信号发射功率以及不同的阵元个数对RIS作为透射阵列辅助下的定位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异面直线最短距离的几何定位算法对目标源位置进行仿真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布式RIS作为透射阵列辅助定位的模型和算法的定位效果较优于现有研究中单个阵列模型下的定位效果,其中仿真中单个位置平均定位误差下降了约70%,位置解算时间约为单个阵列模型耗时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估计 近场定位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 透射阵列 分布式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L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4
作者 黎卫国 张长虹 +3 位作者 杨旭 李明洋 齐波 高春嘉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6,共8页
表面电荷积聚特性主要集中在平板试样、盆式绝缘子,对GIL设备用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鲜有报道。文中以实际550 kV GIL三支柱绝缘子为试品,建立三支柱绝缘子三维测量试验平台,采用电容探头法,改变电压幅值、加压时间、粗糙度,试... 表面电荷积聚特性主要集中在平板试样、盆式绝缘子,对GIL设备用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鲜有报道。文中以实际550 kV GIL三支柱绝缘子为试品,建立三支柱绝缘子三维测量试验平台,采用电容探头法,改变电压幅值、加压时间、粗糙度,试验获取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规律。结果表明:交流电压作用下GIL三支柱绝缘子支柱区域积聚的电荷密度较小,而腹部区域积聚的电荷密度较大;提高试验电压幅值、延长试验电压作用时间、增大支柱绝缘子表面粗糙度,均可增加GIL三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一定条件下,交流电压下随着表面电荷的积聚,500 kV三支柱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减小约9.6%。文中研究可为GIL设备三支柱绝缘子设计优化及设备运维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 交流电压 三支柱绝缘子 表面电荷 积聚特性 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大地电阻率对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阮羚 全江涛 +3 位作者 杨小库 张露 潘卓洪 文习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28-3536,共9页
深层大地电阻率过高可能导致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电网中大量分布,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有鉴于此,通过大地电磁法测量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从而取得水平多层大地电阻率结构参数,再利用复镜像法计算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土壤... 深层大地电阻率过高可能导致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电网中大量分布,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有鉴于此,通过大地电磁法测量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从而取得水平多层大地电阻率结构参数,再利用复镜像法计算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土壤中的电位和电流密度,以评估深层大地电阻率对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离开直流极超过3倍直流极尺寸区域,点源可以代替具体的直流极进行电场/电位分布的计算。如果要分析直流电流在交流电网中的分布,必须要按实际大范围的大地电阻率参数来进行分析。最后以湖北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测量为例说明准确的深层大地电阻率对正确计算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大地电阻率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输电 直流极 直流偏磁 地表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水平土壤对交流电网直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潘卓洪 张露 +1 位作者 林进弟 文习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5-862,共8页
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系统内分布,对变压器和电网造成不良影响。为探讨多层水平土壤情况下直流分布的规律,建立了直流分布的完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直流极的简化处理方法案和4层水平土壤对直流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 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系统内分布,对变压器和电网造成不良影响。为探讨多层水平土壤情况下直流分布的规律,建立了直流分布的完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直流极的简化处理方法案和4层水平土壤对直流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变电站距离大于10倍直流极尺寸的情况下可以用点电流源代替具体的直流极;场参数的求解是本模型关键,直流模型的场参数实质就是互阻,大型交流电网直流分布不能忽略变电站间互阻的影响;变电站接地电阻和地电位分布均受到大地参数作用呈现一致变化,但受影响程度不同,两者对交流电网总体直流分布的作用相反,造成直流分布呈现非线性变化;大地参数变化至一定程度时不会明显直流分布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水平土壤 地表电位 直流输电 直流分布 互阻 接地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层大地电阻率的直流偏磁电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晓希 阮羚 +3 位作者 文习山 全江涛 潘卓洪 鲁海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6-1543,共8页
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会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和埋地金属管道腐蚀问题,从而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产生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 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会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和埋地金属管道腐蚀问题,从而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产生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并通过与CDEGS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浅层5 km范围内大地中分布的直流电流总量不超过总入地电流的40%;直流输电输送距离在数百km以上时,会有超过50%的入地直流电流进入100 km深层的大地;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倾向于在大地深处分布的现象。实测的湖北、青海、浙江和广东四省区大地电阻率数据表明,湖北大地电阻率总体较低,其余地区均存在地下高阻层。运用等效直流偏磁电流的概念分析湖北、浙江和广东三省区的直流偏磁风险,表明地下存在高阻层的地区风险较高。综上所述,只有考虑了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才能正确计算交流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深层大地存在高电阻率的区域是导致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水平大地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偏磁 复镜像法 风险分析 大地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系统共用的接地极检修运行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少伯 王华伟 +5 位作者 王明新 谢国平 张民 李新年 孙栩 雷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46-3352,共7页
针对共用接地极的高压输电系统在运行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2个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为例,结合实际工程参数,根据理论分析进行电流分布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地极线路分流电流主要受共用接地极电阻、检修接地极线路... 针对共用接地极的高压输电系统在运行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2个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为例,结合实际工程参数,根据理论分析进行电流分布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地极线路分流电流主要受共用接地极电阻、检修接地极线路电阻、检修接地位置及土壤状况等影响;另外,检修的接地极线路分流电流会进入换流站,可能会对换流变的直流偏磁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换流变饱和保护动作闭锁直流系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共用接地极检修时直流系统运行方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共用接地极 运行方式 接地极线路检修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偏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深层大地电阻率的交流系统直流网络模型 被引量:19
9
作者 阮羚 文习山 +3 位作者 康钧 全江涛 潘卓洪 李玉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88-2893,共6页
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大型交流电网中的分布因素复杂,从交流电网元件的直流模型出发,详细论述了输电线路、变压器、变电站/换流站、杆塔-避雷线系统的建模要素,并给出了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求解方法。以一个两站系统对比了该求解方法... 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大型交流电网中的分布因素复杂,从交流电网元件的直流模型出发,详细论述了输电线路、变压器、变电站/换流站、杆塔-避雷线系统的建模要素,并给出了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求解方法。以一个两站系统对比了该求解方法和其他标准软件的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以湖北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建模和求解为案例,给出在考虑深层大地电阻率参数情况下,地表电位分布和变电站间相互电位耦合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湖北电网的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的现场测量数据,说明考虑深层大地电阻率参数情况下直流电流分布的计算结果较过往的经典模型具有更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阻率 直流电流分布 直流输电 变压器 直流网络模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单极大地方式运行时地表电位分布规律 被引量:42
10
作者 郝治国 余洋 +4 位作者 张保会 程临燕 曹瑞峰 丁茂生 张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4,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直流单极大地方式运行时大范围的地表电位分布特征,并通过ANSYS软件计算了浅层和深层2种土壤结构模型下的地电位分布;同时考虑了有变电所出线、不同变电所接地电阻、江河以及湖泊等多种情况下对地电位分布的影响。...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直流单极大地方式运行时大范围的地表电位分布特征,并通过ANSYS软件计算了浅层和深层2种土壤结构模型下的地电位分布;同时考虑了有变电所出线、不同变电所接地电阻、江河以及湖泊等多种情况下对地电位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结构对地表电位分布影响较大,采用土壤深层模型时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变电所架空出线距离直接接地极越近、线路越长、线路回数越少,其两端的电位差越大;河流对地表电位影响较小,湖泊边缘处对地表电位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有限元方法 ANSYS 单极大地方式 地表电位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互联电网极址土层参数对直流地表电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超 吴广宁 +2 位作者 范建斌 任志超 张一坤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6,共6页
HVDC接地极极址选择、布置形式和地表电位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模型,对分析HVDC输电系统单极运行时交流网络受到的影响也有重要作用。笔者利用CDEGS软件对HVDC系统及交流输电网络进行建模仿真,采用不同的土壤模型,分析研究... HVDC接地极极址选择、布置形式和地表电位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模型,对分析HVDC输电系统单极运行时交流网络受到的影响也有重要作用。笔者利用CDEGS软件对HVDC系统及交流输电网络进行建模仿真,采用不同的土壤模型,分析研究了直流输电系统以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时,各层土壤参数对地表电位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直流地表电位因距离接地极的远近而不同,距离接地极越远,直流地表电位绝对值越小,近似呈指数函数形式衰减;直流地表电位数值与土壤厚度近似成反比,而与表层土壤电阻率近似成正比;土壤模型及参数的选取极大地影响了地表电位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及真实性,需综合考虑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和计算过程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 土壤模型 地表电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仿真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发明 张露 +3 位作者 全江涛 谢齐家 潘卓洪 文习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54-3059,共6页
为量化分析高压直流输电入地电流(简称直流电流)在交流电网内的分布,提出了直流分布的完整理论分析模型,实现了变电站地下网络的Thevenin等效;借助潮流计算数据取得交流电网的接线信息,开发了潮流计算接口,解决了现代大型交流电网接线... 为量化分析高压直流输电入地电流(简称直流电流)在交流电网内的分布,提出了直流分布的完整理论分析模型,实现了变电站地下网络的Thevenin等效;借助潮流计算数据取得交流电网的接线信息,开发了潮流计算接口,解决了现代大型交流电网接线运行方式的数据输入问题。运用随机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交流电网直流分布的机理,分析了交流电网内的直流电流的分布规律:交流电网规模越大直流电流分布越广;杆塔-避雷线系统的存在会使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密集;采用抑制措施后交流电网局部直流电流分布可能更加密集,但直流电流分布总量下降。仿真软件适用于大型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预测计算和抑制措施的仿真评估,可以为更好地分析、预报和抑制直流电流分布及其不良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入地电流 直流电流分布 变压器 直流偏磁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壤非线性的接地网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景丽 袁涛 +2 位作者 杨庆 司马文霞 孙才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9-256,共8页
随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出现和系统容量的不断扩大,入地故障电流也随之不断增加,此时接地装置周围土壤在散流过程中将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为此,针对大幅值故障电流下土壤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计算接地装置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计... 随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出现和系统容量的不断扩大,入地故障电流也随之不断增加,此时接地装置周围土壤在散流过程中将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为此,针对大幅值故障电流下土壤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计算接地装置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计算中的无穷边界问题引入空间坐标变换方法,通过改变介质参数将电场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降低了计算量;对于由接地导体与土壤分界面处介质突变引起的病态方程,采用有限元方程的弱解形式,降低了微分方程对场量连续性的要求,加快了方程的收敛速度;针对大幅值入地电流下土壤的非线性特性,在有限元计算中令单元土壤电阻率为该单元电场强度的函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算法加以考虑。将此模型对典型接地装置的仿真结果与相关实测及文献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其分析接地装置非线性特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土壤非线性特性 有限元法 弱解形式 空间变换 地表电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的表面温度与红外辐射特性(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晓迪 黄超超 +2 位作者 凌永顺 吕相银 杨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5-810,共6页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卫星视为空间点目标,计算比较了卫星处于日照区和地影区时两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对于空间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 热平衡方程 表面温度分布 红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青芳 龚建明 +2 位作者 李双林 贺行良 付少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南海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分布范围为66.8~218.3μg/g,平均值为128.1μg/g,相对接近于中国黄土(w(∑REE)=170.66μg/g);∑REE受"粒度效应"控制,主要富集于黏土质粉砂中;各类沉积物及与中国黄土、上陆壳... 南海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分布范围为66.8~218.3μg/g,平均值为128.1μg/g,相对接近于中国黄土(w(∑REE)=170.66μg/g);∑REE受"粒度效应"控制,主要富集于黏土质粉砂中;各类沉积物及与中国黄土、上陆壳和珠江口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这些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且具有大陆地壳性质。铈的负异常主要受陆源源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而与海水关系不大。∑REE与CaO、CaCO3和Sr元素呈负相关,与Al2O3、K2O、SiO2呈正相关,表明稀土元素与生物作用基本无关,可能主要吸附于黏土矿物表面和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的晶格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表层沉积物 南海神狐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陕北换流站直流接地极地电位分布计算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成廉 王乐天 +4 位作者 李波 李颖瑾 郝洪震 赵书健 国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0,共9页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地表电位的分布计算,参考了陕北换流站工程中府谷大柳树墕村接地极大地电磁测深(MT)法实测的大地分层电阻率数据,建立了6层大地土壤分层模型,并应用ANSYS计算了在额定运行工况下接地极...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地表电位的分布计算,参考了陕北换流站工程中府谷大柳树墕村接地极大地电磁测深(MT)法实测的大地分层电阻率数据,建立了6层大地土壤分层模型,并应用ANSYS计算了在额定运行工况下接地极方圆100 km范围内的大地电位分布。结果表明,接地极方圆2 km范围内地电位下降迅速,不应规划建设电力、通信、铁道及管道等设施。所得陕北换流站地区已建及远景规划的各变电站及电厂的地电位分布结果,可对陕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运行调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VDC 直流接地极 ANSYS 仿真计算 地面电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水平土壤地表电位分布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潘卓洪 张露 +2 位作者 刘虎 鲁海亮 文习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可能在交流系统内分布,对变压器和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地表电位(ESP)分布是直流分布的重要参数,为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基于矩阵束方法提出了一种求解格林函数的高阶复镜像法。算例证明了接地标准软件CDEG... 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可能在交流系统内分布,对变压器和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地表电位(ESP)分布是直流分布的重要参数,为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基于矩阵束方法提出了一种求解格林函数的高阶复镜像法。算例证明了接地标准软件CDEGS在求解奇异格林函数时存在缺陷,高阶复镜像法克服了过往方法的不足,可以精确求解任意参数多层水平土壤的格林函数,且更高的复镜像阶数虽然可以减少拟合误差,但对格林函数计算结果的偏差无明显影响。最后对比了双环直流接地极和点电流源关于ESP的差异,如果直流极离开变电站大于10倍直流极尺寸,则可以用点电流源代替具体的直流极来计算E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水平土壤 地表电位(ESP) 格林函数 高压直流输电 高阶复镜象法 直流接地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诱发输电线路跳闸的山火时空分布规律及发生频率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振华 尤飞 +3 位作者 张云 周建军 邹磊 张林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3,共8页
基于中国南方电网某公司下属各局所辖区域内自2000年以来山火诱发高压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数据,从季节和月份等时间因素及地势地貌和林分类型等空间因素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确定山火诱发同步跳闸频率;为进一步探讨易爆发山火地区存在... 基于中国南方电网某公司下属各局所辖区域内自2000年以来山火诱发高压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数据,从季节和月份等时间因素及地势地貌和林分类型等空间因素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确定山火诱发同步跳闸频率;为进一步探讨易爆发山火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利用全国森林火险气象警报图与谷歌地球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方五省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海南)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的重灾区进行初步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时间上,可致跳闸的山火爆发具有季节性,一般集中于每年2—4月和每日11:00—18:00,发生频率依次为71.2%和91.2%,而在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率最高的2月份,云南西北部和广东北部的局部区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到5级;空间上,可致跳闸的山火发生在阳坡的频率为94.1%,其中在缓坡和直线坡发生频率依次为50.0%和55.6%;维持山火可燃物多为桉树等油性速生林,发生频率为58.5%。此外,在地域分布上,云南、广西及南方五省份交界处由于森林覆盖稠密且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密集,山火诱发跳闸事故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山火 高压输电线路 跳闸 时空因素 地域分布 谷歌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外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与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蓝先洪 张志珣 +2 位作者 田振兴 郭兴伟 徐晓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了稀土总量分布特征及与Fe2O3、TiO2、Cr、Co等元素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相关性,对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稀土... 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了稀土总量分布特征及与Fe2O3、TiO2、Cr、Co等元素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相关性,对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CREE)平均含量为186.5μg/g,最大值为307.2μg/g,最小值为126.7μg/g,标准差系数为0.15,反映不同站位CREE差异较小;稀土富集与重矿物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均呈现Eu负异常,模式具负斜率,表明表层沉积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相关分析表明,CREE与CFe2O3、CTiO2、CCr和CCo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CREE与CTiO2的线性相关较好(r=0.90).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变化来看,长江口外海域中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及浙江沿岸物质输入,局部有黄河物质存在;中部区域沉积物主要与长江及黄河物质东南、西南方向扩散有关;南部区域主要为长江物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稀土元素 分布 表层沉积物 长江口外海域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降低跨步电压为目标的直流多环接地极电流配比的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晓 尹晗 +3 位作者 何金良 饶宏 李岩 黎小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7-1224,共8页
为有效降低高压直流接地极的跨步电压,减小其设计尺寸和建设成本,以直流双环接地极为例,提出了一种采用强制均流电阻降低多环接地极跨步电压最大值的方法。基于电磁场理论以及对水平多环结构接地极地表跨步电压分布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双... 为有效降低高压直流接地极的跨步电压,减小其设计尺寸和建设成本,以直流双环接地极为例,提出了一种采用强制均流电阻降低多环接地极跨步电压最大值的方法。基于电磁场理论以及对水平多环结构接地极地表跨步电压分布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双环接地极电流配比与跨步电压峰值之间的变化关系,寻求各环电流的最优配比,使整体跨步电压最大值降到最低。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均流电阻调节电流配比,能够有效降低接地极的跨步电压,且对接地极本身性能的影响较小,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接地极 跨步电压 地表电位 均流电阻 电流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