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板结构断裂特征的煤矿结构充填关键位置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国瑞 郭伟 +5 位作者 李竹 戚庭野 崔家庆 崔业凯 张志城 蔡文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9,共12页
充填开采是控制岩层移动并降低地表沉降与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而充填材料来源不足和充填成本高昂现成为制约井工煤矿充填开采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探寻重点区域的低充填率靶向充填新方法与配套技术是充填开采的研究热点之一。为解决上... 充填开采是控制岩层移动并降低地表沉降与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而充填材料来源不足和充填成本高昂现成为制约井工煤矿充填开采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探寻重点区域的低充填率靶向充填新方法与配套技术是充填开采的研究热点之一。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煤矿井下结构充填的学术思想,深入研究了顶板岩层断裂特征,明确了顶板岩层破断块体尺寸及铰接形态,识别了破断铰接块体主沉降区域,判定出结构充填的关键位置。结合关键位置确定方法,提出重点控制基本顶最大挠度位置,即板结构潜在张拉断裂位置(塑性铰发育位置)的“工字型”结构充填新方法。结合新阳矿岩层地质参数,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深入分析了工作面采宽和推进方向上顶板岩层内应力、竖直沉降、塑性区分布规律,揭示了不同方案下充填体稳定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工字型”充填在节省充填用量的基础上,较垮落式开采减少初采期直接顶沉降量33.47%,与全部充填仅相差2.3%。同时,关键位置充填体能有效应对顶板回转下沉引起的应力集中,保持自身稳定性,实现对顶板的长效支撑。综合分析得到了新阳矿首采工作面初采期“工字型”结构充填最佳充填方案为中部条带长度72 m,宽度7 m,两侧条带长度18 m,宽度6 m,较全部充填可减少充填材料成本33.86万元。该方案形成的密闭空间为1980 m^(3),占总采出空间的44%,可用来储能或碳封存,助力实现零碳绿色开采,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充填位置 塑性铰 “工字型”结构充填 充填体应力调配 分区沉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瓦里关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成海容 张干 +3 位作者 刘向 李军 祁士华 赵玉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6-649,共4页
2005年4月2日-5月23日,对瓦里关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总PAHs浓度为7.43-29.96ng/m^3,气相PAHs的浓度为7.01-26.10ng/m^3,颗粒相PAHs的浓度为0.28—7.84ng/m^3,气相中PAHs占总浓度... 2005年4月2日-5月23日,对瓦里关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总PAHs浓度为7.43-29.96ng/m^3,气相PAHs的浓度为7.01-26.10ng/m^3,颗粒相PAHs的浓度为0.28—7.84ng/m^3,气相中PAHs占总浓度的66.5%。98.8%.气粒分配系数(Kp)与过冷饱和蒸汽压(PL^0)呈良好相关性(R^2=0.67—0.92).斜率(mr)均>-1.瓦里关大气中PAHs的浓度受温度、风速、大气逆温层,大气长距离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瓦里关 分布特征 气-粒分配 长距离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城水库控制流域暴雨洪水的时程分布规律及分期划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邹鹰 郭方 +1 位作者 沈国昌 王银堂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岳城水库控制流域的暴雨洪水时程分布及分期规律:一是根据实测水文资料,通过统计暴雨日数,典型历时年最大降水量、年最大洪峰流量和5日洪量在各旬出现的频率,对流域暴雨洪水时程分布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二... 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岳城水库控制流域的暴雨洪水时程分布及分期规律:一是根据实测水文资料,通过统计暴雨日数,典型历时年最大降水量、年最大洪峰流量和5日洪量在各旬出现的频率,对流域暴雨洪水时程分布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二是通过对流域所处地区暴雨形成的天气成因分析,为前述的统计分析结果提供必要的成因基础。还利用旬平均降雨量的相对系数来确定汛期的起止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岳城水库控制流域的暴雨洪水时程分布具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有一个时期暴雨洪水出现的次数多、量级大,主汛期特征显著,汛期可以划分为3个分期,即前汛期、主汛期和后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汛期 分期 岳城水库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特性互补及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实用化自动布线 被引量:31
4
作者 葛少云 蔡期塬 +3 位作者 刘洪 梁荣 吴奎华 张晓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0-802,共13页
针对当前配电网规划中因未能考虑负荷特性互补而导致网络规模偏大与设备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考虑负荷特性互补及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实用化自动布线方法。首先,基于现有负荷聚类分块与网格化规划成果,完善了中压配电... 针对当前配电网规划中因未能考虑负荷特性互补而导致网络规模偏大与设备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考虑负荷特性互补及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实用化自动布线方法。首先,基于现有负荷聚类分块与网格化规划成果,完善了中压配电网馈线区块和供电单元的概念,并提出考虑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网架规划框架;其次,凝练了考虑负荷特性互补的馈线区块和供电单元划分效果评估指标,并提出用于变电站中馈线区块划分的旋转中心线距离加权交替定位算法;再次,考虑线路的规划年综合费用和基于可靠性指标的停电损失费用,建立基于供电单元划分的中压配电网网架规划模型,并结合蚁群算法提出主干线与分支线组合求解的自动布线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负荷特性 区块划分 供电单元 自动布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时序特性的配电网电压无功分区 被引量:15
5
作者 季玉琦 陈雪寒 +3 位作者 薛源 和萍 王佳琳 郭磊磊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6,共12页
分布式电源(DG)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其随机出力叠加负荷波动,增加了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基于“源—荷”时序变化特性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无功分区的影响,提出一种分区方案调整策略。首先,基于电压无功分区原则选取区域无功... 分布式电源(DG)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其随机出力叠加负荷波动,增加了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基于“源—荷”时序变化特性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无功分区的影响,提出一种分区方案调整策略。首先,基于电压无功分区原则选取区域无功平衡、区域间耦合度、区域内耦合度以及区域无功储备等指标作为分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增广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的模糊聚类分区模型,并通过分析风电、光伏时序出力特性,结合典型日负荷曲线划分“源—荷”典型时序场景;然后,分析在多个“源—荷”场景下四项分区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而针对“源—荷”时序变化导致的分区指标变化,提出分区调整方法;最后,利用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源—荷”的时序出力变化对电压无功分区影响较大,所提分区调整方法可以根据“源—荷”时序变化对分区方案进行动态调整,能较好地将各分区评价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源—荷”时序特性 电压无功分区 分区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