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OBN和三维DAS-VSP数据的联合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少华 苟量 +8 位作者 余刚 刘海波 张昊 曹中林 陈沅忠 何光明 吴俊军 王熙明 王艳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4,共15页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海洋地震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井地联合地震数据的采集,推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井地或井海联合地震勘探是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与三维DAS-VSP勘探相结合...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海洋地震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井地联合地震数据的采集,推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井地或井海联合地震勘探是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与三维DAS-VSP勘探相结合形成的三维立体地震勘探方法,利用井海联采的三维DAS-VSP数据,可以获得地下井周围准确的时深关系、地层速度、反褶积算子、球面扩散补偿因子、吸收衰减因子、各向异性参数和井筒周围的高分辨率构造成像,这些参数可以基于井驱处理提高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在中国东海某OBN数据勘探中首次开展了井下套管内铠装光缆同步采集的三维DAS-VSP数据的处理方法研究以及成像处理。首先,采用常规的三维VSP数据成像处理技术对三维DAS-VSP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具体处理流程包括:观测系统定义、预处理、初至拾取、静校正、振幅补偿、反褶积、波场分离、速度分析与建模和利用上行反射波进行井周围地层的构造成像;然后,再根据海上三维DAS-VSP数据下行多次波的特点,研发了海上三维DAS-VSP数据的下行多次波成像技术,扩展了三维DAS-VSP数据成像范围,提高了三维DAS-VSP数据成像的整体质量。与本工区早期的三维OBC数据成像结果相比,本次三维DAS-VSP数据的下行多次波成像结果表明,井周围三维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改进,大幅度扩展了成像范围;新采集的OBN数据和三维DAS-VSP数据的成像结果展示了更为详细和较高分辨率的构造成像,基于新的成像资料,对储层顶部和储层内流体的识别与追踪变得更加容易和清晰。井海联采技术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既能快速获得三维DAS-VSP数据及成像,还能对三维海洋地震数据进行井驱提高分辨率处理。此外,三维OBN或OBC数据和三维DAS-VSP数据还能够进行融合处理,实现井地或井海同步采集数据的联合偏移成像,可以大幅度提高三维海洋地震数据的成像品质,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分布式 daS-VSP OBN OBC 联采 多次波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非稳相偏振滤波的DAS-VSP数据P/S波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2
作者 王腾飞 程玖兵 +3 位作者 孟涛 曹中林 胡善政 段鹏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1-2772,共12页
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DAS)因成本低、易布设以及高密度采样等优势正成为重要的地震观测技术,尤其是越来越多地与垂直地震剖面(VSP)结合,用于主动地震勘探或被动地震监测.DAS传感器通过感知弹性波场产生的轴向应变或应变速率来观测地震波... 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DAS)因成本低、易布设以及高密度采样等优势正成为重要的地震观测技术,尤其是越来越多地与垂直地震剖面(VSP)结合,用于主动地震勘探或被动地震监测.DAS传感器通过感知弹性波场产生的轴向应变或应变速率来观测地震波场振动.然而,目前单分量DAS-VSP数据未完整地记录地下弹性波场的三维矢量振动信号,因此如何从中分离出P波或S波用于后续地震成像与参数反演是重要且很有挑战的课题.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本文根据P波和S波的频散关系估算接收点处各自的偏振方向,通过随频率和空间位置变化的偏振滤波实现DAS-VSP数据的P/S波分离.理论模型合成数据与东海实际DAS-VSP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将P波和S波信号从单分量DAS-VSP数据中分离出来,可为后续纵横波速度反演、PP与PS波成像提供关键的数据预条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daS) VSP P/S波分离 偏振投影 非稳相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Fault Area & Section Location for Non-solidly Earthed Distribution System 被引量:28
3
作者 ZHENG Guping JIANG Chao LI Gang QI Zheng YANG Yih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I0014-I0014,197,共1页
中国中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多为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占到电网故障总数的80%以上,但中国配网自动化系统基本上没有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功能,使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提高可靠性的作用上大打折扣。给出一种小电流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新... 中国中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多为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占到电网故障总数的80%以上,但中国配网自动化系统基本上没有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功能,使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提高可靠性的作用上大打折扣。给出一种小电流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新方法,在线路上配置广域相量测量固定测点,获取小电流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信息。基于测点相邻矩阵区段起始测点标识向量和故障路径标识向量概念,提出确定故障区间边界节点算法。物理模拟实验和挂网测试表明:该故障分区分段定位方法能够在线求解小电流接地故障段边界节点,缩小线路维护巡视范围。确定故障区间边界节点算法还可用于确定故障区相关负荷开关,为线路维护和馈线自动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配电自动化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小电流系统 小电流接地 架空线路 电压分布 故障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真空开关的直流配电组合式断路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兴 邹积岩 +5 位作者 郭兴宇 陈忠 胡迪 杨为 茅东 柯艳国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以短路故障切除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的直流系统控保技术是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攻关重点之一。基于半导体组件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做为核心部件已进入工程示范。为解决断路器的高成本以及试运行中出现的可靠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新... 以短路故障切除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的直流系统控保技术是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攻关重点之一。基于半导体组件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做为核心部件已进入工程示范。为解决断路器的高成本以及试运行中出现的可靠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新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系统拓扑,把常规直流分支系统中的断路器代之以机械式开关。可大幅度降低整体成本与故障率。基于换流原理的快速直流断路器分闸速度可满足故障电流的发展,有望直接用于直流系统的控保。尝试用交流配电自动化的SCADA概念重建软件平台,创新直流配电系统拓扑,以更高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优势,为分布式多种能源智能组网给出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直流断路器 重合器 配电自动化 快速真空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技术的SCADA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2
5
作者 文本颖 谈顺涛 +1 位作者 袁荣湘 赵小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9-22,共4页
近年来组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而且IEC 61970标准为系统标准化和组件化提供了互操作标准,在此基础上作者介绍了一种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SCADA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其中的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遵循IEC 61970-... 近年来组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而且IEC 61970标准为系统标准化和组件化提供了互操作标准,在此基础上作者介绍了一种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SCADA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其中的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遵循IEC 61970-303标准,利用组件连接数据库与SCADA前台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更新组件模块的方式扩展和升级系统,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采用此方法开发的SCADA系统可作为数据交互平台,用于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COM技术 SCAda系统 数据库 设计 IEC61970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行政给付的算法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202,共11页
算法与行政给付的深度融合是行政给付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自动化行政给付不仅重塑了申请受理的运行方式,也实现了给付事项的智能处理。然而,自动化行政给付的过程也带来算法歧视或偏见、算法权力、信息茧房等新型风险,影响自动化行... 算法与行政给付的深度融合是行政给付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自动化行政给付不仅重塑了申请受理的运行方式,也实现了给付事项的智能处理。然而,自动化行政给付的过程也带来算法歧视或偏见、算法权力、信息茧房等新型风险,影响自动化行政给付的效能发挥。因此,规制自动化行政给付的算法风险显得尤为必要。在宏观上,应明晰自动化行政给付算法风险的法律规制向度,更新分配正义理念,确立风险预防原则;在微观上,应完善风险预防的法律规范,增强数字包容的技术供给,形成多维给付数据的共享机制,建立算法偏见的合作监管机制,完善技术运用的法律责任机制,以健全自动化行政给付算法风险的法律规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行政给付 算法风险 分配正义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布式声学传感垂直地震剖面数据耦合噪声压制技术
7
作者 赵玉星 李月 +2 位作者 杨宝俊 王胜男 吴宁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1933,共12页
分布式声学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具有全井段覆盖、采样密度高、对恶劣环境耐受性强等诸多优势,近年来为推动高精度勘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代替常规地震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新技术.然而,受DA... 分布式声学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具有全井段覆盖、采样密度高、对恶劣环境耐受性强等诸多优势,近年来为推动高精度勘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代替常规地震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新技术.然而,受DAS系统部署方式等的影响,光纤电缆可能会沿钻孔套管产生拍打和振铃,导致所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耦合噪声,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现有的耦合噪声压制技术通常需要根据噪声的一些特征,如噪声的子波类型、周期、衰减特性等进行大量的调参工作,非常耗时,难以满足大数据采集背景下地震资料的高效处理需求.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耦合噪声压制技术.该技术借助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优异的特征提取能力,挖掘耦合噪声与有效信号的潜在特征差异,进而根据信噪特征差异在网络的隐层隐式处理即可实现信噪分离.此外,通过对DAS资料的细致分析,还利用正演模拟和参数化模型构建了包含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DAS资料数据集用于去噪模型的优化训练.合成DAS资料和实际DAS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几乎不破坏有效信号的前提下有效压制耦合噪声.经过处理后原先受耦合噪声干扰严重的信号变得更加清晰、连续,为后续反演成像等任务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传感 耦合噪声 噪声压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DAT系列配电自动化终端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剑波 胡曦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70-72,共3页
通过分析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介绍了一种适合我国配电网国情的 DAT系列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设计时考虑了双 CPU、统一硬件平台、通信标准化等主要设计思想 ,同时采用了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和“黑匣子”等先进技术 ,... 通过分析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介绍了一种适合我国配电网国情的 DAT系列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设计时考虑了双 CPU、统一硬件平台、通信标准化等主要设计思想 ,同时采用了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和“黑匣子”等先进技术 ,并在同杆架设、蓄电池维护等多方面具有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 配电自动化 终端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前置采集技术在SCADA/EMS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杰明 马秉伟 汪鹏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提出了将分布式前置采集技术应用于SCADA/EMS系统的设想,将前置采集终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介绍了分布式前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支持多采集节点、分散风险、重构采集系统、灵活部署、良好管理性;阐述了设计该系统的... 提出了将分布式前置采集技术应用于SCADA/EMS系统的设想,将前置采集终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介绍了分布式前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支持多采集节点、分散风险、重构采集系统、灵活部署、良好管理性;阐述了设计该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前置采集系统管理器、标件化前置机、虚拟化、实时数据仓库等,并对其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通过对典型运行方式的分析,证明了分布式前置采集技术在SCADA/EMS系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采集 虚拟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 分布式 SCAda/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网 SCADA 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昭勇 梁军 +2 位作者 李仁俊 李欣堂 车仁飞 《继电器》 CSCD 1998年第5期18-21,共4页
以一个分层式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为背景,分析了配电网的主要特点,着重介绍其基于地理信息的SCADA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 配电网 自动化 SCAda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SCADA系统与配电GIS一体化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文楠 马健 王众全 《广东电力》 2010年第12期65-67,82,共4页
通常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配电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是2套独立的系统,为实现数据统一,对配电SCADA系统和配电GIS进行一体化设计。配电GIS提供基于... 通常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配电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是2套独立的系统,为实现数据统一,对配电SCADA系统和配电GIS进行一体化设计。配电GIS提供基于IEC61968/61970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的电网模型、设备参数以及超级视频图形(super video graphics,SVG)格式的图形信息,配电SCADA系统为配电GIS提供基于IEC61968/61970通用接口定义(generic interface definition,GID)的实时运行数据。1年多的现场运行实践表明,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并充分发挥了系统各自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自动化 一体化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灌区多级树状灌溉渠系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哲立 吴永妍 +1 位作者 王磊 管光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5,共8页
当前明渠自动化控制研究多以单渠池或串联多渠池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灌溉渠系中多级渠道间的水力耦合影响,难以保证灌溉输水效率及公平性。作者曾为小规模分岔灌溉渠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即ADMM-DMP... 当前明渠自动化控制研究多以单渠池或串联多渠池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灌溉渠系中多级渠道间的水力耦合影响,难以保证灌溉输水效率及公平性。作者曾为小规模分岔灌溉渠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即ADMM-DMPC算法。为检验该算法的可扩展性和控制效果,以湖北省漳河灌区的大规模三级树状灌溉渠系为测试算例,并与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经典PI复合控制及传统人工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控制对象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幅度扩展时,ADMM-DMPC算法仍能保证各级渠道各渠池各控制点水位均在安全范围内小偏差波动,且水位降速满足安全限制,控制性能远胜于经典PI复合控制和传统人工控制。充分证明了ADMM-DMPC算法在大型灌区多级树状灌溉渠系水力调控上的可行性和优势,在精准灌溉和灌区现代化方面有较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渠道 渠系自动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分布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大型灌区 精准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13
作者 田蜜 廖日权 +2 位作者 张健 董凤凤 唐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0-1028,共9页
钦州湾位于北部湾顶部,由北部的茅尾海和南部的外湾组成,是典型的亚热带河口型海湾,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和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典型的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且不易降解。为阐明该区域PFAS的污... 钦州湾位于北部湾顶部,由北部的茅尾海和南部的外湾组成,是典型的亚热带河口型海湾,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和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典型的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且不易降解。为阐明该区域PFAS的污染状况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钦州湾海水中36种PFAS,并采用熵值法(RQ)评估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AS总质量浓度范围是4.57-13.55 ng·L^(-1),在国内海湾中处于中低水平。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HFPO-DA)、六氟环氧丙烷三聚体(HFPO-TA(C7))和全氟丁酸(PFBA)是3种主要的PFAS。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茅尾海表层海水中PFAS总浓度由西向东递减,而底层海水中PFAS总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之相反;外湾表层海水中PFAS总浓度从东北沿岸近三娘湾处向西南方向递减,底层海水中东南区域PFAS的总浓度较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全氟-2-甲氧基乙酸(PFMOAA)和全氟-3,5,7-三氧基辛酸(PFO3OA)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通过生态风险评估,PFOS和PFOA在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中呈现出低风险。目前缺乏HFPO-DA和HFPO-TA(C7)的毒理数据,鉴于其较高的浓度水平,亟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 亚热带海湾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可视化数字孪生离线故障预判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龙腾 何剑军 郭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多种潜在故障风险,不及时诊断故障,将影响供电质量。实际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直接采集到的样本可能不包含全部故障数据,且未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异常判断,使得故障诊断准确性较低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 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多种潜在故障风险,不及时诊断故障,将影响供电质量。实际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直接采集到的样本可能不包含全部故障数据,且未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异常判断,使得故障诊断准确性较低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可视化数字孪生离线故障预判方法。采用数字孪生技术,采集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故障数据,对数据中缺失值进行修补处理,并剔除异常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利用半波积分值概念统计电流和电压的故障类型,生成离线故障预判规则,实现可视化数字孪生离线故障预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出的故障线路关联概率准确高,故障预判效果好,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终端设备 可视化 数字孪生技术 故障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扩频通信在CSDA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钊年 郭庆泽 熊国栋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6,共4页
针对CSDA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特点,确定了以扩频模块PRISM芯片组为核心,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扩频模块控制器的系统控制方案。实践表明,利用扩频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组建无线局域网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有线通信方... 针对CSDA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特点,确定了以扩频模块PRISM芯片组为核心,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扩频模块控制器的系统控制方案。实践表明,利用扩频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组建无线局域网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相比有非常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扩频通信 PRISM芯片组 DSP 无线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度学习驱动的无人电卡集疏运路径优化
16
作者 缪鸿志 李嘉威 +3 位作者 李江晨 贾洪飞 李振福 李歆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8,共19页
无人驾驶电动集卡(AECT)在港口内部物流中展现出优异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但其在港口外部集疏运环节的应用仍面临道路环境复杂多变和能源供给不稳定等挑战。为将AECT扩展至港口邻近半开放区域,本文提出利用多属性复杂度学习驱动AECT集疏运... 无人驾驶电动集卡(AECT)在港口内部物流中展现出优异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但其在港口外部集疏运环节的应用仍面临道路环境复杂多变和能源供给不稳定等挑战。为将AECT扩展至港口邻近半开放区域,本文提出利用多属性复杂度学习驱动AECT集疏运路径优化。首先,针对港口集疏运场景的动态不确定特征,设计融合多属性决策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路网复杂度评估方法;其次,在集疏运路径优化模型中引入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工况(ODD)约束和续航里程限制,综合考虑AECT自动驾驶能力、能耗特性和运输时效。实例分析表明:不同等级道路在复杂度水平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低等级道路的复杂度普遍高于高等级道路;当ODD边界复杂度达到0.55及以上时,复杂度学习驱动的路径优化模型可使AECT人工接管率降低5.04%~16.83%,在半开放场景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随着ODD边界复杂度提高,AECT的自动驾驶性能和节能效果逐步提升,当ODD边界复杂度达到0.55和0.70时,AECT分别在限定路线和任意路线实现自动驾驶,运输成本相比传统集卡节省24.03%和2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路径优化 机器学习 无人电卡 港口集疏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稳定点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17
作者 张超 邓扬 +3 位作者 李爱群 周泰翔 李雨航 钟国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200,共9页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简称OPTICS)算法自动清洗稳定点集,通过遍历性搜索的方式确定输入参数;然后,提出结合度矩阵去噪的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local density adaptive spectral clustering,简称SC-DA)算法分析稳定点集,并以簇中值作为模态参数的代表值,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化识别;最后,将含有密集模态的外滩大桥作为识别对象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频域分解(frequency domain decomposition,简称FDD)法的频率结果最大相差仅为0.012 3 Hz,且在线识别的准确率达到82.86%,显著高于基于层次聚类的自动识别方法,实现了无人工干预下模态参数的自动、准确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自动化 聚类分析 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算法 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布式光纤微地震资料处理与应用
18
作者 陈浩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69,共7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监测手段,在水力压裂中得到了应用。它不仅可以监测流体分布和裂缝扩展,还能检测大量微地震事件。DAS微地震数据具有单分量、波场复杂、信噪比低、数据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压裂监测中未能得到有...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监测手段,在水力压裂中得到了应用。它不仅可以监测流体分布和裂缝扩展,还能检测大量微地震事件。DAS微地震数据具有单分量、波场复杂、信噪比低、数据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压裂监测中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结合实际工区的数据分析,文中提出了DAS微地震数据的针对性预处理、事件识别和适用于水平井的事件定位方法,实现了数据的全流程处理,并与同步采集的井中检波器微地震事件从波形、频谱、数量、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DAS微地震数据的事件数量远大于检波器微地震事件,处理后的事件质量与检波器数据质量相当;少数全井段DAS微地震事件定位可靠性要高于检波器微地震事件,证明了DAS技术在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下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大量非全井段的DAS微地震事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检波器 微地震 处理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配网自动化多级级差精准自愈的研究
19
作者 关天一 胡一平 +5 位作者 陈丹 于克飞 夏楠 刘萌森 刘杨 陈同凡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9期59-62,共4页
城市配电网规模扩张与高可靠性供电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多级配合+精准自愈”技术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融合级差保护优化、开关智能编号、自愈策略重构的故障处置体系。通过构建四级或五级级差保护架构,结合弹簧操作或永磁操... 城市配电网规模扩张与高可靠性供电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多级配合+精准自愈”技术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融合级差保护优化、开关智能编号、自愈策略重构的故障处置体系。通过构建四级或五级级差保护架构,结合弹簧操作或永磁操作机构断路器级差时间与自愈逻辑迭代,实现故障精准隔离与非故障区域快速复电,为高密度城市配网可靠性提升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 自愈技术 保护级差 供电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就地信息的全流程中压配电线路保护方案
20
作者 张振宇 蔡智萍 +3 位作者 夏雨 罗翔 张梅 文彪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7,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就地信息的全流程中压配电线路保护方案。该保护方案通过就地电气信号的时间与空间双维特征,在传统方案利用由故障引发的一次扰动信号特征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故障后一侧断路器断开所引起的二次扰动信号特征,在不依赖通信... 提出了一种基于就地信息的全流程中压配电线路保护方案。该保护方案通过就地电气信号的时间与空间双维特征,在传统方案利用由故障引发的一次扰动信号特征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故障后一侧断路器断开所引起的二次扰动信号特征,在不依赖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故障线路一侧断路器跳闸后对侧断路器处的工频电气量变化特征,实现配电线路短路故障快速、有选择性地从两端隔离。更进一步地,保护方案通过对瞬时故障和永久性故障的判断,优化了对联络开关的控制,对于永久性故障不合闸,从而降低传统就地自动化方案中故障自愈过程对配电系统的冲击。同时,由于方案实现故障从两端隔离,为未故障区段恢复供电创建了基础。基于一侧失压延时合闸功能,保护方案实现对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该保护方案可达到线路短路故障不越级到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可不依赖通信和主站,对于永久性故障与瞬时性故障,优化地实现故障区域快速自动隔离、非故障区域快速自动恢复供电,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愈 继电保护 配电自动化 供电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