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frequency domain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system synchronization parameters of distributed-HFSWR
1
作者 WANG Hongyong SUO Ying +3 位作者 DENG Weibo WU Xiaochuan BAI Yang ZHANG X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84-1097,共14页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error,phase synchronization error,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internal delay of the transceiver system,and range error and angle error between the unit radars on th...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error,phase synchronization error,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internal delay of the transceiver system,and range error and angle error between the unit radars on the target detection performance,firstly,a spatial detection model of distributed high-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distributed-HFSWR)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In this model,a method for accurate extraction of direct wave spectrum based on curve fitting is proposed to obtain accurate system internal delay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 under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background and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and to compensate for the shift of range and Doppler frequency caused by 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The direct wave component is extracted from the spectrum,the range estimation error and Doppler estimation error are reduced by the method of curve fitting,and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parameters is improved.Then,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 on target range and radial Doppler velocity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rror and radial Doppler velocity shift and range shift is given.Finally,the system synchronization parameters of the trial distributed-HFSWR are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spectrum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curve fitting,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compensated to correct the shift of the target,and finally the correct target parameter information is obtained.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detection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high-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distributed-HFSWR) direct wave synchronization error curve fitting system synchronization parameter comp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GA based algorithm for optimal placement and sizing of distribution static compensator (DSTATCOM) for loss redu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reconfigur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Mohammad Mohammadi Mahyar Abasi A.Mohammadi Rozbaha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5-258,共14页
This work presents a fuzzy based methodology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feeder reconfiguration considering DSTATCOM with an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real power loss and operating cost. Installation costs of DSTATCOM devic... This work presents a fuzzy based methodology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feeder reconfiguration considering DSTATCOM with an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real power loss and operating cost. Installation costs of DSTATCOM devices and the cost of system operation, namely, energy loss cost due to both reconfiguration and DSTATCOM placement, are combined to form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o be minimized.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ie switches, DSTATCOM location and size have been optimally determined to obtain an appropriate operational condition.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of loss sensitivity is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weak nodes in the power system for the placement of DSTATCOM and the optimal parameter settings of the DFACTS device along with optimal selection of tie switches in reconfiguration process are govern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 Simulation results on IEEE 33-bus and IEEE 69-bus test systems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atorial method using DSTATCOM and reconfiguration is preferable to reduce power losses to 34.44% for 33-bus system and to 45.43% for 69-b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FACTS (DFACTS) distribution static compensator (DSTATCOM)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genetic algorithm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power loss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直流微电网分布式储能单元SOC均衡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武小兰 杨永智 +3 位作者 白志峰 郭海长 郭桂芳 张锦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60-3169,共10页
针对孤岛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储能单元荷电状态(SOC)的不一致性可能导致储能单元功率分配不准确和SOC失衡,从而降低电池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补偿的孤岛直流微电网分布式储能单元SOC均衡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的控制结构分为主... 针对孤岛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储能单元荷电状态(SOC)的不一致性可能导致储能单元功率分配不准确和SOC失衡,从而降低电池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补偿的孤岛直流微电网分布式储能单元SOC均衡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的控制结构分为主控制层和二次控制层。主控制层通过下垂控制实现电压稳定的基本功能,二次控制层引入电压补偿项,该补偿项由带均衡调节的反正切函数得到,旨在使电池的荷电状态和容量实现精确的电流共享,最终使各电池的SOC逐步收敛至平均值,并使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与微电网标称电压一致。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控制结构简单、通信负担小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储能单元的SOC均衡精度,同时避免了储能单元的过充与过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储能 下垂控制 电压补偿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掺氢微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
4
作者 王沛 张汉清 +2 位作者 杨楠 邰能灵 赵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3,共8页
为了实现微能源网(MEG)的低碳经济运行,抑制风光出力给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重点考虑氢能制、储、用各环节与MEG的耦合关系,建立考虑绿电-电解-掺氢转换过程的MEG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预测控制调度策略。通过夏、冬典型... 为了实现微能源网(MEG)的低碳经济运行,抑制风光出力给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重点考虑氢能制、储、用各环节与MEG的耦合关系,建立考虑绿电-电解-掺氢转换过程的MEG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预测控制调度策略。通过夏、冬典型日的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基于多个典型场景验证氢能交互和阶梯碳价的引入可有效引导MEG低碳经济运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燃机掺氢比和碳基价的增大均会提高系统运行成本,有效降低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掺氢燃机 模型预测控制 阶梯碳交易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分配优化控制策略
5
作者 李红伟 罗华林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存在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对传统余弦型转矩分配函数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补偿型余弦转矩分配优化控制策略。根据总转矩与期望转矩的稳态偏差,引入傅里叶逼近曲线,对分配转矩进行补偿,并采用双关断角的功...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存在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对传统余弦型转矩分配函数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补偿型余弦转矩分配优化控制策略。根据总转矩与期望转矩的稳态偏差,引入傅里叶逼近曲线,对分配转矩进行补偿,并采用双关断角的功率变换电路驱动控制,进行零电压续流,提高实际转矩对分配转矩的跟踪能力。为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进一步采用遗传算法,以降低转矩脉动和铜损为目标,对控制参数进行了全局寻优。以1台四相8/6极开关磁阻电机为控制对象进行建模仿真,来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余弦型转矩分配控制相比,所提改进控制策略提升了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转矩脉动降低最高达68.89%,均方根电流减小最高达1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转矩分配函数 转矩补偿 双关断角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C-CS结构的多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6
作者 王允建 李丙欣 任淯琳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4,28,共5页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WPT)应用的发展,多接收WPT系统因一个发射端可以为多个接收端同时供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了LCC-CS谐振补偿下的多接收端WPT系统的功率分配问题,分析了其传输特性。推导出当忽略系统交叉耦合时,功率分配与负载...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WPT)应用的发展,多接收WPT系统因一个发射端可以为多个接收端同时供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了LCC-CS谐振补偿下的多接收端WPT系统的功率分配问题,分析了其传输特性。推导出当忽略系统交叉耦合时,功率分配与负载变化值呈反比,当交叉耦合存在时,提出一种通过采用解耦控制,添加可调电容,实现系统的输出功率调节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功率分配方法的可行性,解耦控制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调节可变电容的大小可以实现系统的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多接收端 PI控制 功率分配 LCC-CS补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7
作者 罗建 夏豪 +1 位作者 钟加勇 张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8-169,共12页
为解决消弧线圈补偿暂态特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提出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消弧线圈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情况下故障线路特有的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形成基于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的选... 为解决消弧线圈补偿暂态特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提出基于消弧线圈补偿特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消弧线圈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情况下故障线路特有的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形成基于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的选线方法。针对消弧线圈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状况,利用故障线路电流幅值衰减程度大于非故障线路的消弧线圈衰减补偿特性,构成基于消弧线圈衰减补偿特性的选线方法。通过适应性仿真分析和现场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消弧线圈掉相补偿特性选线方法可实现单线选线,且不受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和高阻接地的影响。基于消弧线圈衰减补偿特性的选线方法也可单线选线且不受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的影响,但会受到高阻接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单相接地 消弧线圈补偿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微电网二次补偿控制策略研究
8
作者 章宝歌 吕雄 +2 位作者 田浩 任勇全 崔福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9-1186,共8页
微电网中逆变器输出线路阻抗的差异会影响传统下垂控制的效果,导致负荷分配精度降低和电压跌落增大。针对目前传统下垂控制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二次补偿控制策略。利用逆变器无功功率输出作为失配项,设计了自适应... 微电网中逆变器输出线路阻抗的差异会影响传统下垂控制的效果,导致负荷分配精度降低和电压跌落增大。针对目前传统下垂控制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二次补偿控制策略。利用逆变器无功功率输出作为失配项,设计了自适应调整虚拟阻抗,可在逆变器输出线路阻抗不匹配的状况下,实现无功功率精准校正。对于由功率均分所造成的频率偏移和电压跌落现象,利用各分布式电源之间输出的频率和电压调整量作为下垂控制电压和频率的补偿量,设计了二次频率和电压恢复的补偿控制策略,实现频率和电压与原设定值同步,弥补在系统稳定运行时的频率偏移和电压跌落,提高了微电网的电能质量。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孤岛微电网多台逆变器并联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本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下垂控制 自适应虚拟阻抗 功率校正 频率偏移 电压跌落 二次补偿控制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的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零序补偿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瑞 於岳祥 +2 位作者 李骁 金烨晨 赵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针对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回路异常故障影响正常供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5G的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零序补偿方法,提升不同故障情况的电流差动保护效果。依据基于5G的配电网特点构建配电网差动保护架构,结合差动保护的原理... 针对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回路异常故障影响正常供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5G的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零序补偿方法,提升不同故障情况的电流差动保护效果。依据基于5G的配电网特点构建配电网差动保护架构,结合差动保护的原理,分析不投入电容电流补偿和投入电容电流补偿两种保护动作下,基于5G的配电网中线路电容电流问题,并设置不同保护动作情况下的动作门槛值,完成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零序补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故障类型下该方法均具备较好的电流差动零序补偿效果,补偿后电流差动变化小,电流波动最高幅度不超过150 A,且电流差动保护的灵敏性较高,能根据不同故障选择合适的差动保护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5G的配电网 纵联电流 差动保护 零序补偿 故障分量差动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单元的多功能有源消弧装置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红文 钱信君 +3 位作者 郭祺 陈饶 施从新 黄继盛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首先,HU-AASD利用第四桥臂为虚拟中性点提供电压支撑,使得三相桥臂的耐压需求被降低至相电压,从而降低了AASD的器件成本与体积;其次,所提方案兼具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能力,且接地故障发生后HU-AASD可不间断地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从而为配电网提供不间断的电压支撑;最后,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有源消弧装置 无功补偿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渗透喷管开孔位置对高度补偿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11
作者 杨泽南 王豪 +4 位作者 李程珂 薛玉琴 关奔 杨海威 王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5,共8页
为解决传统喷管在非设计状态会产生严重的推力损失,导致推力效率降低这一问题,基于新型高度补偿喷管——可渗透喷管,分别设计不同开孔位置的可渗透喷管,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开孔位置对其高度补偿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空时... 为解决传统喷管在非设计状态会产生严重的推力损失,导致推力效率降低这一问题,基于新型高度补偿喷管——可渗透喷管,分别设计不同开孔位置的可渗透喷管,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开孔位置对其高度补偿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低空时,喷管外壁面空气通过可渗透段进入喷管,提高喷管内壁面压强,从而实现高度补偿效果,前端开孔的喷管在4.77 km高度时,比冲相对传统喷管提高了26.8%。在高空时,喷管内燃气通过可渗透段流出,造成出口动量及推力损失。不同开孔位置的可渗透喷管均有一定的高度补偿能力,其中,最优开孔位置的喷管相对传统喷管的平均高度比冲提高了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可渗透喷管 高度补偿 开孔位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
12
作者 彭能 彭珉轩 +3 位作者 李琼林 代双寅 孙建军 查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5,共11页
针对目前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无法调节有功功率、馈线间需要柔性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可同时实现馈线内无功补偿和馈线间部分有功功率的柔性互济,适用于馈线内有固定无功补偿需求、馈线间... 针对目前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无法调节有功功率、馈线间需要柔性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可同时实现馈线内无功补偿和馈线间部分有功功率的柔性互济,适用于馈线内有固定无功补偿需求、馈线间有柔性互联需求的场景。首先,介绍了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将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与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结合,使得链式STATCOM具备了柔性互联的功能。其次,结合无功补偿和柔性互联设备的应用需求设计了控制策略,通过链式STATCOM调节馈线内无功功率,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调节馈线间功率潮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基于链式无功补偿的中压馈线柔性互联开关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无功补偿 柔性互联开关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背靠背 功率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谐波解耦控制的Boost PFC变换器
13
作者 张荣飞 刘雪山 +1 位作者 王春涛 周群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224,共12页
电力电子设备在本地配电网的高渗透趋势导致谐波源密集化、分散化、广域化,传统点对点的谐波治理方式存在弊端。基于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和典型的本地配电网模型,研究了非线性负荷与Boost PFC变换器之间的... 电力电子设备在本地配电网的高渗透趋势导致谐波源密集化、分散化、广域化,传统点对点的谐波治理方式存在弊端。基于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和典型的本地配电网模型,研究了非线性负荷与Boost PFC变换器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峰值电流控制Boost PFC变换器具有一定的谐波补偿能力,但其谐波补偿效果较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与临界连续峰值电流控制Boost PFC变换器相匹配的前馈谐波解耦控制方法,以实现对本地配电网中非线性负载谐波的自适应补偿;同时,考虑不同的本地配电网工况,阐述了单台Boost PFC变换器的谐波补偿控制环路设计及其谐波补偿能力。最后,搭建了一台基于前馈谐波解耦控制的160 W Boost PFC样机对理论分析进行实验验证,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谐波补偿 本地配电网 分布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直流微电网电压调节与功率分配协调控制
14
作者 罗沁 王嘉梅 +1 位作者 黄璇 代广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6-227,共12页
【目的】针对直流微电网中的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时,难以实现多DG的负荷精确分配、母线电压稳定,以及考虑DG的容量安全运行等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孤岛直流微电网电压调节与功率分配分布式控制策略... 【目的】针对直流微电网中的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时,难以实现多DG的负荷精确分配、母线电压稳定,以及考虑DG的容量安全运行等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孤岛直流微电网电压调节与功率分配分布式控制策略。【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母线电压跌落偏差和电流校正偏差,设计统一控制器,其能补偿传统下垂控制引起的母线电压跌落的同时实现负荷功率的精确分配。引入电流限幅环节以确保各DG输出电流不超限。并结合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对微电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加以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所提单控制器策略可以保证母线电压持续稳定在额定值,实现负荷功率的高精度分配,且系统不受负荷功率波动的影响,可通过电流限幅环节设置最大限幅电流从而保证DG输出电流不超限,稳定性分析环节证明该系统稳定且不受下垂系数以及截止频率变化的影响。【结论】结果表明:所提母线电压补偿、负荷功率分配统一控制器策略能有效实现多个控制目标,能够减轻系统通信压力,减小操作复杂度,实现微电网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二次控制 一致性算法 电压补偿 功率分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15
作者 黎家明 霍群海 +5 位作者 尹靖元 陆昊 周静 朱梅生 贺伟 董洪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83,共12页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ap changer,OLTC)的电能质量调节作用,提出一种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中一阶段为日前小时级调度阶段,根据分布式光伏和负荷的预测数据,通过潮流计算和迭代优化,获取DPV的有功出力结果、柔性OLTC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投切结果;二阶段为分钟级无功优化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考虑柔性OLTC和DPV的无功出力特性,调节装备无功出力的同时修正第一阶段电容器组投切组合,进一步降低各个节点最大电压偏差,使配电网电压分布更合理。搭建了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模型,所提出的考虑柔性OLTC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在常规经济性最优目标下的88.07%DPV消纳水平基础上提高9.29%,同时满足全节点全时段电压偏差小于0.1pu,综合经济性提高7.8%,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 电压无功优化 协调控制方法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中源侧变流器具有宽频特性的相位补偿方法
16
作者 唐欣 张睿宁 +1 位作者 屈贝 李珍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9-2967,I0084-I0086,共12页
针对直流配电系统中,源侧变流器和负载侧变流器之间的交互作用容易引起系统振荡,导致系统失稳的问题,该文针对主从控制模式下的源侧变流器设计了相位补偿控制环节。首先建立了直流配电系统源侧子系统和负载侧子系统阻抗模型,分析出源侧... 针对直流配电系统中,源侧变流器和负载侧变流器之间的交互作用容易引起系统振荡,导致系统失稳的问题,该文针对主从控制模式下的源侧变流器设计了相位补偿控制环节。首先建立了直流配电系统源侧子系统和负载侧子系统阻抗模型,分析出源侧变流器输出阻抗的负阻尼特性是引起系统振荡的重要原因;进而设计出相应的补偿控制环节,以实现对源侧变流器输出阻抗相位补偿,补偿后的阻抗在全频段为正阻尼,减小了阻抗交截点的相位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对引入的补偿环节进行降阶化简,以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设计补偿环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系统 电压源型变流器 相位补偿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
17
作者 彭琦 欧阳森 +1 位作者 张晋铭 谢运祥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2,184,共13页
为方便配电网的运行调控并降低配电网系统的线损率以提高其传输效率,提出了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首先,综合讨论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出力曲线与各区域负荷特性曲线,设计多断面源荷... 为方便配电网的运行调控并降低配电网系统的线损率以提高其传输效率,提出了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集群划分方法。首先,综合讨论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出力曲线与各区域负荷特性曲线,设计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指标,以便使同一集群内光伏可被最大化利用,并综合设计考虑集群结构与电气距离的模块度指标,以及考虑集群功能的容量匹配指标和无功功率补偿指标,构建实现配电网集群划分的综合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优化算法对配电网进行集群划分,增加基于网络邻接矩阵的约束,以避免集群划分中存在孤立节点。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集群划分与集群划分后的光伏出力优化,结果表明所提的考虑多断面源荷特征匹配度的集群划分具有较好的源荷特征匹配性、较强的电气耦合性、较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度。同时相比于未考虑集群划分的情况,对配电网集群划分后进行光伏出力优化可使配电网系统线损率降低,从而提高配电网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集群划分 源荷特征匹配度 模块度 容量匹配度 无功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Q学习的温差发电系统电压动态补偿
18
作者 张子健 杨博 +2 位作者 李鸿彪 郜登科 陆海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54-3361,I0097-I0104,共16页
针对温差发电系统在非均匀温度条件下的输出功率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Q学习的温差发电系统电压动态补偿方法。通过引入双Q学习机制和自适应探索率与学习率设计,有效降低了传统Q学习算法因Q值高估导致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结合启发... 针对温差发电系统在非均匀温度条件下的输出功率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Q学习的温差发电系统电压动态补偿方法。通过引入双Q学习机制和自适应探索率与学习率设计,有效降低了传统Q学习算法因Q值高估导致效率下降的问题,同时结合启发式动作策略提升了搜索效率,使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找到最优电压补偿方案。在10×15模型的仿真中,双Q学习算法在对角线、外部、内部及随机4种温差分布条件下,分别实现了43.00、62.29、47.59和58.89W的功率提升,相比初始功率提升了8.11%~15.79%。在15×15模型中,双Q学习算法在上述4种条件下分别提升了59.97、48.69、59.18和73.22W,功率提升幅度达6.26%~11.38%。所有仿真均通过MATLAB/Simulink及SimuNPS软件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种温差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发电效率,且优于其他对比算法及动态重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电压补偿 双Q学习 不均匀温度分布 Simu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负载变流器相位补偿控制策略
19
作者 唐欣 屈贝 +2 位作者 张睿宁 李晓萌 李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在多端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负载变流器的恒功率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易引发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振荡,导致系统失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电压前馈的相位补偿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负载变流器的直流侧阻抗模型,并基于连分式理论对... 在多端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负载变流器的恒功率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易引发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振荡,导致系统失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电压前馈的相位补偿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负载变流器的直流侧阻抗模型,并基于连分式理论对阻抗模型进行降阶,得到一阶阻抗模型。其次,基于一阶阻抗模型分析出影响负载变流器负阻尼特性的主导因素,进而推导出基于直流电压前馈的相位补偿控制策略,可在全频段将负载变流器阻抗校正为正阻尼特性,从而提高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以三端直流配电系统为例,通过Simulink仿真和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配电系统 电压源型变流器 相位补偿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容量差异的孤岛直流微网分布式储能单元SOC均衡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茂华 杨苓 +2 位作者 翁亮涛 杨继沛 陈泳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7,共12页
在孤岛直流微电网中,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储能单元(DESU)之间存在荷电状态(SOC)均衡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容量差异的分布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策略.首先,SOC均衡器通过幂函数构造下垂系数与SOC之间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均衡调节系... 在孤岛直流微电网中,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储能单元(DESU)之间存在荷电状态(SOC)均衡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容量差异的分布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策略.首先,SOC均衡器通过幂函数构造下垂系数与SOC之间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均衡调节系数可实现下垂系数的自适应控制,加快SOC均衡速度.其次,在虚拟压降均衡器作用下,仅需简单调整比例积分控制器即可消除线路阻抗对电流精确分配的影响,提高电流分配精度.再次,通过系统稳定性分析,确定该策略控制参数的选取范围.最后,搭建直流微电网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通过与现有文献对比和对不同工况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证实所提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SOC均衡速度,还实现了母线电压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储能系统 荷电状态 电压均衡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