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blackboard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based on nested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4
1
作者 Yaozhong Zhang Lei Zhang Zhiqiang D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6期1236-1243,共8页
A distributed blackboard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based on nested genetic algorithm (NGA) is proposed. By using blackboard-based communication paradigm and shared data structure, multiple... A distributed blackboard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based on nested genetic algorithm (NGA) is proposed. By using blackboard-based communication paradigm and shared data structure, multiple decision-makers (DMs) can collaboratively solve the tasks-platforms allocation scheduling problems dynamically through the coordinator. This methodo- logy combined with NGA maximizes tasks execution accuracy, also minimizes the weighted total workload of the DM which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intra-DM and inter-DM coordination. The intra-DM employs an optimization-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to match the tasks-platforms assignment request with its own platforms. The inter-DM coordinates the exchange of collaborative request information and platforms among DMs using the blackboard architecture. The nume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black- board DM framework based on NGA can obtain a near-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tasks-platforms collaborative planning problem. The assignment of platforms-tasks and the patterns of coordination can achieve a nice trade-off between intra-DM and inter-DM coordination work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planning BLACKBOARD decision maker (DM) nested genetic algorithm (N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Media and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on Collaborative Concept-Learning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小兰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4期248-255,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media and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remotely located pairs of people′s completing a concept-learning task. Sixty pairs performed a concept-learning task u...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media and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remotely located pairs of people′s completing a concept-learning task. Sixty pairs performed a concept-learning task using either audio-only or audio-plus-video for communic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includes three levels: with totally same information, with partly same information, and with totally different information. The subjects′ primary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were also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shared by the subjects on the number of the negative instances selected by the subjects, and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media on the time taken by the subjects to complete the ta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观 学习心理学 电视传媒 心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based on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海峰 白广忱 +1 位作者 高阳 鲍天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93-4701,共9页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eliorate reliability analysis efficiency without loss of reliability,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RSM) was proposed,and its basic theor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Considering the failure dependency among the failure modes,the distributed response surface was construct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mode and the relevant random variables.Then,the failure mod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andom variables of system response to obtain 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based on structure failure criterion.Finally,the given turbine disc structure wa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CRSM,Monte Carlo method(MCM) and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for DCRSM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MCM than RSM,while DCRSM needs far less computing time than MCM and RSM under the sam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us,DCRSM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feasible and valid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and has great potential value for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alysis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mechanical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7
4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14-2422,共9页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Firstly,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ERSM and DCERSM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strengths of DCERSM were proved theoretically.Second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CERSM was established based up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function(ERSF).Finally,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of an aeroeng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to verify its advant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ERSM can not only reshap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complex turbo machinery,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speed,sav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keeping the accuracy.Thus,the DCERSM is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DAR)analysis of complex machinery.Moreover,this method offers an useful insight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omplex 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machinery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DAR)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 (BTRRC)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DCERSM)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 (MO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ecting suitable key supplier for core components during smart complex equipment central-private enterprise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rocess:from two different forms of evaluation information and matching perspective 被引量:1
5
作者 HUANG Xin QI Xiaoyan +1 位作者 CHEN Hongzhuan CAI X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939-954,共16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private enterprises integration,selecting suitable key suppliers are able to provide core components for smart complex equipment.We consider selecting suitable key suppliers from matchi...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private enterprises integration,selecting suitable key suppliers are able to provide core components for smart complex equipment.We consider selecting suitable key suppliers from matching perspective,for it not only satisfies natural development of smart complex equipment,it is also a good implementation of equipment project in central-private enterprises integration context.In in this paper,we carry out two parts of research,one is evaluation attribut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and the other is matching process between key suppliers and cor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matching attribute.In practical analysis process,we employ comprehensive evaluated analysis methods to acquire relevant attributes for the matching process that follows.In the analysis process,we adopt entropy-maximum deviation method(MDM)-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to obtai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e entropy-MDM is applied to get weight value,DEMATEL is utilized to obtain internal relations,and TOPSIS is adopted to get ideal evaluated solution.We consider aggregating two types of evaluatio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similarities of smart complex equipment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geometric mean and arithmetic mean.Moreover,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attributes and generalized power Heronian mean operator,we aggregate preference information to acquire relevant satisfaction degree,then combine the constructed matching model to get suitable key supplier.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lecting suitable suppliers,we know that two-sided matching and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can provide more research perspectives for smart complex equipment.Through analysis for relevant factors,we find that leading role and service level are also significant for the smart complex equipment developmen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complex equipment key supplier entropymaximum deviation method(MDM)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 heronian mean operator central-private enterprise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基于边缘节点技术的电力系统转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 高红亮 +1 位作者 刘科孟 谢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电力系统接入多种新能源后,主要采用源-荷平衡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转型,使得转型后系统碳排放量过高。因此,提出碳中和背景下基于边缘节点技术的电力系统转型研究。根据电力系统历史数据建立平稳时间序列,再通过指数法平滑法预测中长期电... 电力系统接入多种新能源后,主要采用源-荷平衡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转型,使得转型后系统碳排放量过高。因此,提出碳中和背景下基于边缘节点技术的电力系统转型研究。根据电力系统历史数据建立平稳时间序列,再通过指数法平滑法预测中长期电力需求,作为系统转型设计的基础。在碳中和背景下,以最小新能源弃电量为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模型,并提出碳排放和电力平衡约束。运用边缘节点技术,将整个配电系统划分为多个孤岛,每个孤岛内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电力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以源-网-荷-储协调规划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最后,在大数据理论的支撑下,明确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所提转型方法得出的新型电力系统,与转型前电力系统相比,碳排放量减少了42.86%,满足碳中和发展目标。所提系统经过了曼-肯德尔法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能够为电力系统转型提供借鉴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边缘节点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需求预测 协作分配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体系
7
作者 唐文虎 黄文威 +5 位作者 郭采珊 荆朝霞 郭琦 徐敏 袁智勇 李立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5-867,I0001,共14页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征,以及新发展趋势带来的技术瓶颈。阐述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内涵与技术特征,其核心在于对现有电网网络架构与运行控制方式的智能重构,并提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组织方式、结构形态与控制框架。进而,分别从分布式单元建模与协同、分布式集群划分与交互、分布式电网优化与控制3个层面构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框架,阐述了适用于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新理论与方法。从物理层、信息层、价值层3个层面分析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探索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资源 柔性组网 分布式协同优化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鹏 徐伟成 +5 位作者 丁茂生 曾平良 项丽 殷云星 王子轩 王加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5-2615,I0013,共12页
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合作博弈,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作收益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将不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参与... 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合作博弈,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作收益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将不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参与者建立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合作博弈模型。在考虑合作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该文运用矩阵半张量积将Shapley值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矩阵半张量积理论改进的利益分配法。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对2—6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文方法较传统的Shapley值法求解速率分别提高3.912%、12.3967%、24.9259%、27.9451%、35.7561%,验证该文方法可有效提高合作联盟利益分配效率,并且针对未来多园区不断加入合作联盟的情景下运用该文方法具有推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协同优化 合作博弈 矩阵半张量积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一致性的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
9
作者 吴丽珍 姜文冬 +1 位作者 陈伟 郝晓弘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针对网络化的微电网系统中存在通信延时、高采样率、控制器更新次数多等问题,将事件驱动方法与一致性算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一致性的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将分布式电源作为分布式稀疏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应用一致性算法... 针对网络化的微电网系统中存在通信延时、高采样率、控制器更新次数多等问题,将事件驱动方法与一致性算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一致性的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将分布式电源作为分布式稀疏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应用一致性算法设计状态观测器,根据智能节点的状态信息设计事件触发条件.当事件触发时,观测器将实际状态值传输到控制器,同时向邻居控制器传输信息.该控制方法要求分布式控制器在事件触发时进行通信,能有效减少控制器更新次数,降低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利用Lyapunov函数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在通信延时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事件驱动一致性 多智能体系统 分布式控制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
10
作者 黄悦华 涂金童 +3 位作者 陈庆 张磊 张子豪 夏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6,共15页
针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多运营主体利益冲突导致主动配电网规划结果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光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FCM聚类的典型场景与双层极端场景生成方法,... 针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多运营主体利益冲突导致主动配电网规划结果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光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FCM聚类的典型场景与双层极端场景生成方法,得到全年风光典型日场景与极端场景;然后,建立考虑源、网、荷、储多市场主体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分布式电源运营商、配电网运营商、储能运营商以及电力用户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提出演化博弈方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提升主动配电网供电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多主体利益且更加趋近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模糊聚类 多市场主体 演化博弈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绝服务攻击下的智能微网协同自适应弹性控制
11
作者 冯宜伟 贾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7,共7页
随着分布式微网的广泛应用,其各单元间的信息传输容易受到恶意攻击,且攻击手段趋于智能化与多样化,攻击能力不断提升,造成微网空间安全事故,危害极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拒绝服务攻击存在时的分布式协同自适应弹性控制方法.首先,... 随着分布式微网的广泛应用,其各单元间的信息传输容易受到恶意攻击,且攻击手段趋于智能化与多样化,攻击能力不断提升,造成微网空间安全事故,危害极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拒绝服务攻击存在时的分布式协同自适应弹性控制方法.首先,以分布式微网为对象,根据它的状态空间模型,得到攻击存在时的动力学方程;其次,根据动力学方程,设计攻击存在时的协同控制器,让它在一定程度上同步于所给的参考值,除此之外,设计自适应弹性协议,让它一致最终有界,能实现全局电压调节;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并与常见的模糊PID控制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微网 拒绝服务攻击 协同控制 自适应弹性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
12
作者 乐健 王靖 +2 位作者 廖小兵 汪维豪 毛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7,共16页
为应对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中分布式光伏(photovoltaic,PV)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Copula理论构建了源荷时空相关性概率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和K-means聚类算法... 为应对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中分布式光伏(photovoltaic,PV)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Copula理论构建了源荷时空相关性概率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分别进行场景生成与削减,得到了典型日场景源荷相关性出力曲线。在此基础上,以提升PV的高效消纳和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性为目标,开展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研究,建立了PV、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和网架扩建的联合规划模型。最后,以25节点和54节点配电网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轻PV和负荷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的影响,显著提高PV的消纳能力以及配电网规划的整体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源网储协同规划 COPULA理论 随机场景 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配电网控保协同技术综述
13
作者 秦文萍 魏琦 +3 位作者 蔡逸天 韩肖清 燕铮 赵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网换流器的发展及应用;其次,介绍了控保协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最后,综述了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配电网中的控保协同方案,并对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控保协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为相关科研人员及相关企业提供详尽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控保协同 构网型控制 稳定运行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移动储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
14
作者 张剑 蔡绍堂 +2 位作者 杨挺 张亚健 盆海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216-4229,I0009,共15页
路网、充电站及配电网紧耦合背景下,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规模化接入易造成固定充电设施承载力不足以及配电网负载分布不均,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计及移动储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车-站-网耦合交互机... 路网、充电站及配电网紧耦合背景下,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规模化接入易造成固定充电设施承载力不足以及配电网负载分布不均,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计及移动储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与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车-站-网耦合交互机理,建立计及移动储能车的车-站-网双层协同规划模型;其次,通过EV出行历史数据,获取EV负荷时空分布规律及充电路径,预部署移动储能车停靠位置及数量,满足EV应急充电需求;然后,采用自适应混沌粒子群-混合整数线性规划(adaptive 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ACPSO-MILP)方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含移动储能车接入的充电站选址定容规划结果与配电网扩建方案,实现EV充电需求的全覆盖;最后,基于移动储能车示范区路网结构和配电网算例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双层协同规划模型在保证节点电压偏移值均保持在5%以内的前提下,配电网扩建成本较常规方案降低了8.15%,保障了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储能车 电动汽车 配电网优化 充电站选址定容规划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弹性配电网异构分区动态协同方法
15
作者 蒋玮 江宇 +3 位作者 林加顺 邓一帆 袁晓冬 张宸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共12页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架。首先,定义构网支撑型、跟网补充型和构跟混合型DRA,并提出包含分区建立、形态切换与并网同步的故障恢复多关键动作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运行需求,设计分布式变流器与智能软开关的动态协同控制方法,在二次控制中引入电压/频率无差恢复及功率均分变量以实现区内稳定运行,引入智能开关(smart switch, SSW)及并网开关无缝动作变量以实现跨区间平稳交互。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框架与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DRA电压频率建立及内部资源功率均分,灵活响应SSW与并网开关的动作指令,充分挖掘异构资源协同恢复潜力,增强配电网运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恢复区(DRA) 跟网型资源 多关键动作阶段 分布式变流器 智能软开关 动态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菲菲 张沈习 +3 位作者 宋毅 刘文亮 杜炜 程浩忠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2,共15页
为适应大量市场主体参与配电网投资建设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关系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分析配电网运营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储能运营商和电力用户4类主体在规划中的交互行为和各自利益诉求,确立主从... 为适应大量市场主体参与配电网投资建设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关系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分析配电网运营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储能运营商和电力用户4类主体在规划中的交互行为和各自利益诉求,确立主从-合作的混合博弈关系。然后,构建以配电网运营商为领导者,内嵌源荷储侧跟随者联盟合作博弈的混合博弈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目标级联分析法和自适应系数交替方向乘子法相结合的求解策略,实现双层模型的解耦和分布式迭代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规划方法可以有效均衡各方利益诉求,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的投资利用,提升规划方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源网荷储 多主体 混合博弈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虚拟电厂提供灵活爬坡服务的云边协同市场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超逸 陈文哲 +5 位作者 徐苏越 李建设 周华锋 顾慧杰 聂涌泉 孙海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9,I0001,共15页
虚拟电厂(VPP)拥有一定的负荷时移能力和功率调节能力,具备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灵活性爬坡服务(FRPs)的潜能,但受系统需求不确定影响,VPP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申报.因此,提出支持VPP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FRPs的云边协同市场架构,建立了对应... 虚拟电厂(VPP)拥有一定的负荷时移能力和功率调节能力,具备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灵活性爬坡服务(FRPs)的潜能,但受系统需求不确定影响,VPP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申报.因此,提出支持VPP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FRPs的云边协同市场架构,建立了对应的分布式优化交易模型.市场出清过程由系统运营商和VPP协同交互完成,能够准确引导VPP优化用电曲线并提供灵活爬坡服务.分布式优化模型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方法迭代求解,并引入启发式约束条件来提升算法的收敛性.最后,在“鸭形曲线”典型场景中验证了所提市场交易模型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降低系统运营费用,同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灵活性爬坡服务 云边协同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轮次分布式拍卖的异构多任务分配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晔 周锐 +2 位作者 李兴 刘志恒 邸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1027,共10页
针对多机协同探测、攻击、评估等不同作战任务的分布式决策需要,建立了一种面向异构且具有时序约束任务的多轮次分布式拍卖算法。所提算法较为灵活地解决了不同能力无人机(UAV)之间具有复杂约束的分布式协同任务分配问题。在分布式任务... 针对多机协同探测、攻击、评估等不同作战任务的分布式决策需要,建立了一种面向异构且具有时序约束任务的多轮次分布式拍卖算法。所提算法较为灵活地解决了不同能力无人机(UAV)之间具有复杂约束的分布式协同任务分配问题。在分布式任务分配框架中,每架无人机可实现分布式异步计算和异步通信,且能确保较好的求解效率和准确性。任务分配原则以就近分配为主,同时兼顾目标价值和时序约束,实现了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对重要目标的优先分配,且使总的行程最短。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任意无人机和目标数量及无人机作战能力配置的情况下,所提算法均能得到较好的分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协同 异构任务分配 分布式拍卖算法 任务规划 时序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支持近数据处理的纠删码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浩然 黄志杰 +3 位作者 史宇龙 赵承佳 赵楠楠 张晓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3,共10页
纠删码技术和近数据处理技术是构建高效的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石,前者通过对数据添加编码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而后者则通过在存储端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云边端协同的数据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 纠删码技术和近数据处理技术是构建高效的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石,前者通过对数据添加编码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而后者则通过在存储端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云边端协同的数据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作为底层存储引擎,然而主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纠删码实现方式并不能高效地支持近数据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近数据处理的纠删码技术架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待编码的一组数据进行重新布局,保证语义相关数据被存储在同一个存储设备上,避免执行近数据处理时的跨节点数据传输.该方案在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上获得实现,并测试典型场景的读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近数据处理场景下和常规数据读取场景下,读取对象的性能分别提升59.4%和10%,对象写入性能则与原版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删码 分布式存储 Ceph 近数据处理 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新能源电力系统区内AGC机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磊 马晓伟 +2 位作者 王满亮 陈力 高丙团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共12页
区域电网中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功能的新能源场站数量多并且不同调频机组的响应特性差异明显,加重了集中控制器的计算负担,影响区域电网频率控制效果。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组动态模型和分布... 区域电网中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功能的新能源场站数量多并且不同调频机组的响应特性差异明显,加重了集中控制器的计算负担,影响区域电网频率控制效果。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组动态模型和分布式一致性的互联电力系统区域内AGC机组协同控制策略,区域间根据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进行跨区功率互济。首先,建立不同类型调频机组的调频响应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调频控制的经济性,以有功出力变化量的二次成本函数最小为目标,兼顾各调频机组出力约束和功率平衡约束,构建功率动态分配优化模型,并证明通过合理的系数设定即可满足调频经济性最优,无须求解该优化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AGC调频控制策略,实现区域内各参与机组AGC指令的整定。最后,以三区域互联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调频性能,降低机组的调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互联电力系统 新能源 自动发电控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 调频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