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大一统”理论解说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治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大一统”作为政治思想理念,构成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内向凝聚的一条生命线。文章对“大一统”的内涵、“大一统”理念的重要性、清代如何实践“大一统”及取得哪些进展进行了阐释。认为准确解释“大一... “大一统”作为政治思想理念,构成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内向凝聚的一条生命线。文章对“大一统”的内涵、“大一统”理念的重要性、清代如何实践“大一统”及取得哪些进展进行了阐释。认为准确解释“大一统”是打开中国历史之门的一把钥匙,不识“大一统”,难识清史真貌,给不出科学的评价。清代创建新“大一统”理论并全面推行,付诸治国实践,取得一系列的历史性突破,凝结成巩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大一统” 华夷之辨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汉族移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南边疆的形成
2
作者 李东红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秦汉以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移民,与“西南夷”土著人群杂居共处。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到南朝时期,汉晋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僰、夜郎、滇、越嶲、邛、筰、叶榆”等土著族群,以及“秦民”“汉人”“晋民”“郡人”等内地移民称谓... 秦汉以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移民,与“西南夷”土著人群杂居共处。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到南朝时期,汉晋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僰、夜郎、滇、越嶲、邛、筰、叶榆”等土著族群,以及“秦民”“汉人”“晋民”“郡人”等内地移民称谓全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以“爨”“乌蛮”“白蛮”“僚”为代表的、自称有汉人祖源与内地祖籍郡望的新人群。说明两汉以来迁入西南夷的内地人民,与当地族群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凝聚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西南边疆社会繁荣发展的基本力量。汉代以来西南边疆社会发展经验证明,政治统一、族群融合与文化凝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早期汉族移民 夷汉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旅行杂志》中的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
3
作者 苍铭 牛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劳动者”“建设者”取代“华夷”,认同基准重构。《旅行杂志》不同时期对云南民族形象呈现不同,抗战前是“远夷”,抗战时是“典范”,建国后是“劳动者”“建设者”。形象差异源于接触程度和观念转变。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国家、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旅行杂志》从一个微观视角反映了其凝聚融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五个共同 《旅行杂志》 “华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SCA3/MJD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笑 范学文 +2 位作者 王进 孔繁元 罗曼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MRI和肌电图检查,以及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数目检测。结果3家系中共计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汉族家系2中1例和回族家系中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以共济失调与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慢眼动、锥体束征等。其中汉族家系1和回族家系明确诊断为SCA3/MJD家系,两家系中7例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回族家系中1例)及2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两家系中各1例)检测出SCA3/MJD异常等位基因,其CAG重复数目为66~81次。汉族家系2中1例患者及汉族家系1中4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SCA3/MJD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0~33次。正常等位基因与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P=0.000)。结论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存在SCA3/MJD基因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且能够检出症状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少数民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基因型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 重复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民汉合班教学模式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云娟 王红英 +6 位作者 王松 甫拉提.热西提 迪丽娜尔.波拉提 周晓涛 徐茜 魏晓丽 丁剑冰(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分析民汉合班教学模式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09级至2016级14个专业的9 609名学生(民汉合班前共4 377人,2014~2015至2017~2018学年为民汉合班后,共5 232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至2017-201... 目的:分析民汉合班教学模式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09级至2016级14个专业的9 609名学生(民汉合班前共4 377人,2014~2015至2017~2018学年为民汉合班后,共5 232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至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共8个学年)和民汉合班前后的免疫学期末总评成绩(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及格率)。结果:不同学年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 2010-2011学年的及格率最高(93. 7%),其次为2011-2012学年(93. 0%);民汉合班后的及格率(81. 8%)低于合班前(85. 4%)(P<0. 05);民汉合班后的学年中,期末总评成绩及格率有所提高,2014-2015学年为79. 5%、2015-2016学年为79. 4%、2016-2017学年为83. 3%和2017-2018学年为84. 4%。结论:民汉合班教学模式对医学免疫学成绩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仍需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探索,使之成为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民汉合班的免疫学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合班 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汉儒民族思想的发展进步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少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7-82,共6页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关系。元代进步的民族思想在总结多民族历史、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民族思想 民族融合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9
7
作者 鲁刚 张禹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2,共8页
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民族研究领域内尚待深入展开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先秦以来我国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族际通婚的发展轨迹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勾勒和梳理,并就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功... 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民族研究领域内尚待深入展开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先秦以来我国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族际通婚的发展轨迹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勾勒和梳理,并就其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特别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我国各兄弟民族自古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加以简要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婚联姻 汉族 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被引量:30
8
作者 彭建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政策 因俗而治 夷夏一体 大一统 中国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小安 梁志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7,96,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随机抽样对具有代表性的8所湖北省高校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存在差异。汉族大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上...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随机抽样对具有代表性的8所湖北省高校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存在差异。汉族大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上都要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后者的呼吸机能水平、心血管功能和机体耐力均明显好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汉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晓梅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8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壮、瑶、畲族是广东的世居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特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壮族饮食结构以水稻为主,玉米、番薯和麦类为辅,副食品种包罗万象,饮料以酒为主;瑶族喜食糯米、山珍野味和油茶;畲族以玉米、番薯等五谷杂粮为主食,喜食黄米粿,喜饮... 壮、瑶、畲族是广东的世居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特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壮族饮食结构以水稻为主,玉米、番薯和麦类为辅,副食品种包罗万象,饮料以酒为主;瑶族喜食糯米、山珍野味和油茶;畲族以玉米、番薯等五谷杂粮为主食,喜食黄米粿,喜饮三道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改变、社会文化的进步,某些饮食文化特质慢慢消失,但却通过一些隐性或显性的形式反映在作为强势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饮食文化民系上。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三大汉民系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融而不合,各自又保留着原有主体饮食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少数民族 饮食文化 特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晓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8,共7页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过程 ,认为在民汉杂居地区 ,建立单一的民族学校有明显的弊病 ,如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脱离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关系等。指出在新疆民汉合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民汉合校中所存在管理制度...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民汉合校的演变过程 ,认为在民汉杂居地区 ,建立单一的民族学校有明显的弊病 ,如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脱离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关系等。指出在新疆民汉合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民汉合校中所存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汉合校 中国 少数民族教育 汉族 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教育 发展 教育资源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学生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天成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2-94,共3页
利用青海省 1985年和 2 0 0 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 ,对青藏高原地区土、撒、汉学生的体质状况作 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 :(1) 15年间 ,土、撒、汉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发育速度在长期趋势中仍处快... 利用青海省 1985年和 2 0 0 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 ,对青藏高原地区土、撒、汉学生的体质状况作 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 :(1) 15年间 ,土、撒、汉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发育速度在长期趋势中仍处快速增长阶段 ;发育过程 ,土、撒学生有提前的趋势 ,汉族学生多数出现推迟 ;胸围平均增长值 ,土族学生出现负增长 ,撒、汉学生有所提高。 (2 ) 15年间 ,土、撒、汉学生肺活量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汉族学生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土、撒学生。 (3) 15年间 ,土族学生身体素质平均增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撒、汉学生各有增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族 撒拉族 汉族 学生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调停满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用事,满汉矛盾不见消解,反而日益尖锐,国事不堪收拾,终至崩溃。张之洞虽身为枢辅重臣,眼见亲贵并出,国事日非,却在专制体制的钳制下谏诤无效,一筹莫展,最终忧郁抱憾而卒。满汉畛域对于晚清政局的演变和张之洞的政治生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满汉畛域 晚清政局 宪政改革 调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高校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晓静 孙文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69,174,共4页
针对新疆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现状,提出适应新疆"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民汉混合学习小组,积极促进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学研结合... 针对新疆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现状,提出适应新疆"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民汉混合学习小组,积极促进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学研结合,并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软硬件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实践教学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民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为新疆高校实现民汉学习共融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一体化教学 学习共融 虚拟仿真教学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汉书·东夷列传》与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述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红云 王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 《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的民族志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东夷列传》 边疆民族志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汉语民歌音乐特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宪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土家族民歌按语言来划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土家族语演唱的民歌;一类是用汉语演唱的民歌。另外,还有少量的用土、汉两种语言相杂演唱的民歌。本文分别从民歌体裁、音乐特征对土家族汉语民歌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土家族汉语民歌的音乐... 土家族民歌按语言来划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土家族语演唱的民歌;一类是用汉语演唱的民歌。另外,还有少量的用土、汉两种语言相杂演唱的民歌。本文分别从民歌体裁、音乐特征对土家族汉语民歌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土家族汉语民歌的音乐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汉语民歌 特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子云 《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第6期38-42,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求同、完全否定、求同存异、求异求同、求异存同"5个时期,并逐渐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存在系列障碍:受到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囿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而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求同、完全否定、求同存异、求异求同、求异存同"5个时期,并逐渐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存在系列障碍:受到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囿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而过于封闭;水平与层次相对较低等。为此,在未来特色发展的空间拓展上,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主体需仔细斟酌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等教育 特色发展 经验反思 空间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民汉合校与菲民汉合校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革 霍甲·艾合买提 阿不力克木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本研究运用修订的维吾尔文版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AAT-W)对1823名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新疆民汉合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归因方式、作息时间以及对待测验的态度等皆优于非民汉合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关键词 民汉合校 少数民族中学生 学习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疆观”及其空间表征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89-94,共6页
边疆观是边疆诸种问题研究的观念基础。本文以中国西北边疆为考察主轴,通过对西方中国边疆的研究和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边疆观的考察,剖析了西方学者中国边疆观及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取向,并力图呈现出中国本土边疆观的流变史及空间表征。
关键词 边疆观 服事观 华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栾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治理边疆思想 天命论 内中外夷 华夷一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