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H-DEM并行计算的滑坡涌浪模拟
1
作者 唐岳灏 姜清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滑坡体与水体的强耦合及非线性水波演化形成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动力学特性,通过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与不连续问题,构建了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MPI的并行计算程... 为解决滑坡体与水体的强耦合及非线性水波演化形成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动力学特性,通过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与不连续问题,构建了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MPI的并行计算程序,实现了SPH-DEM耦合过程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将该程序应用于湖北省江坪河水库白日垭崩塌体滑坡模拟,再现了滑坡发展、涌浪形成、河道传播、冲击大坝的灾害链过程。结果显示:涌浪在坝前最大壅高474.00 m,低于坝高476.00 m,此程序在进程数量128时取得了超过70%的并行加速效率。研究成果能有效分析滑坡涌浪灾害动力学过程,开发的并行程序可为其他国产同类软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流-固耦合 离散元(dem) 光滑粒子流(SPH) 白日垭崩塌体 江坪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DEM-FEM方法的高位滑坡冲击框架建筑群损毁机制研究
2
作者 樊晓一 邓鑫 +3 位作者 刘欢 夏贵平 宋嘉麒 杨居颐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5-248,288,共15页
高位滑坡对建筑集群的冲击破坏时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finite element method,SPH-DEM-FEM)耦合的数值模型,开展了高位滑坡对框... 高位滑坡对建筑集群的冲击破坏时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finite element method,SPH-DEM-FEM)耦合的数值模型,开展了高位滑坡对框架结构建筑群的冲击过程、建筑结构破坏机理、冲击力时程与框架柱关键点应力和弯矩等动力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H-DEM-FEM耦合数值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碎石土滑坡中土(SPH)石(DEM)混合物的抛射弹跳、爬高绕流冲击运动过程。考虑了常规建筑垂直、平行于滑坡流向的三排建筑组合布局,位于滑坡近端的纵向排列建筑表现为连续性倾倒破坏,横向排列的建筑则呈现整体倾倒破坏;因前排建筑群对滑坡冲击能量的耗散及滑坡自身摩擦耗能,位于滑坡后端建筑表现为引流面墙体和前排柱发生局部破坏,结构保持稳定,损毁程度依次为上游无建筑缓冲耗能的建筑>有横向排列的建筑>有纵向排列的建筑;纵向、横向排列的建筑冲击力衰减幅度分别31%、21%。横向框架建筑整体倾倒的损毁机制表现为框架柱的直接剪断或节点塑形铰链失效;纵向框架建筑连续性倾倒的损毁机制表现为前排框架柱的失效引起后排框架柱轴向压力和极限弯矩增加,持续冲击荷载超过其极限弯矩致使后排框架柱发生弯曲破坏,最终结构倾倒。系统能量在动能、内能和摩擦耗能间转化,其中摩擦耗能占65.5%,结构耗能占23.6%,动能快速下降与内能急剧增加是建筑破坏的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有限元法-(SPH-dem-FEM) 高位滑坡 框架结构建筑群 损毁机制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砂土潜蚀过程的DEM-CFD耦合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永庆 刘智 +2 位作者 熊磊 康捷 任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细颗粒流失量、流失区域及力链数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启动、发展、侵蚀和稳定4个阶段;在相同的细颗粒含量下,水力梯度越大,细颗粒流失速度越快;在相同水力梯度条件下,渗流初期细颗粒的流失速度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但其累积流失量则随之增大;潜蚀开始时,颗粒流失首先出现在渗流出口处,随后逐渐从土体两端向中心扩展;随着样品中细颗粒的流失,颗粒体系内细颗粒接触链的数量减少,而粗颗粒接触链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蚀 dem-CFD耦合 细颗粒含量 水力梯度 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D-DEM的变工况条件下刮板输送机链环磨损行为研究
4
作者 邵云亮 李博 +1 位作者 夏蕊 李剑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8,共14页
为了解决复杂工况下刮板输送机链环磨损问题,对不同工况下的链环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刮板输送机链环产生磨损的主要原因,简化了刮板输送机的三维模型,设置了煤颗粒的离散元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MBD-DEM),建立了... 为了解决复杂工况下刮板输送机链环磨损问题,对不同工况下的链环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刮板输送机链环产生磨损的主要原因,简化了刮板输送机的三维模型,设置了煤颗粒的离散元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MBD-DEM),建立了刮板输送机的刚散耦合模型;然后,设定了张紧力和负载的取值范围,分析了不同张紧力、不同负载工况下对链环磨损的影响,并根据磨损程度确定了对链环磨损影响最深的张紧力和负载;最后,根据在煤层侧和挡板侧分别设定的张紧力和负载的取值,分析了在刮板输送机两侧负载不同、刮板输送机两侧链条张紧力不同的工况下,对链环磨损的影响,再次明确了张紧力和负载的大小对链环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散料卡滞对磨损量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工况变化对磨损量产生的影响;65000 N张紧力和286 kg/s负载下的磨损程度最严重;65000 N张紧力无论在挡板侧还是在煤层侧,磨损深度相差不大;140 kg/s负载下,挡板侧比煤层侧磨损程度要深。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实际工况中链环的磨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机械 刮板机 链环 离散元法 多体动力学 磨损深度 张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水射流锂-油解聚特征研究
5
作者 严培轩 柳忠彬 +2 位作者 彭帝 杨彪 王志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66-5272,共7页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反应爆炸的方法,依据锂渣、表面保护剂与生成物氢氧化锂结合关系提出油-锂-氢氧化锂颗粒桥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水射流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3组份耦合解聚模型,探讨在不同压力下水射流对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的冲击解聚特征。结果表明:油-锂-氢氧化锂颗粒黏结键破坏时间与射流压力关系呈反比关系,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中颗粒黏结键在0.1 MPa射流压力冲击0.05 s后,破坏率能达到95%以上;当射流压力达到0.5 MPa及以上时,黏结键破坏率达到95%时,用时仅0.015 s,可有效去除锂渣表面保护剂的同时,能及时去除氢氧化锂及其形成的泡沫,实现处理安全、高效、连续消化作业。研究成果对水射流技术应用于活泼金属的回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应用于锂渣的高效可控安全消化回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颗粒分离 锂-油 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螺旋的输送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安振伟 李宏兵 +1 位作者 张小勇 陈世雄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提高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的计量精度,采用离散元法(DEM),以定量底螺旋的输送质量流量稳定性变异系数Cv、螺旋单圈输送量Q0以及螺旋轴扭矩M为评价指标,对定量底螺旋的输送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混装车采用... 为提高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的计量精度,采用离散元法(DEM),以定量底螺旋的输送质量流量稳定性变异系数Cv、螺旋单圈输送量Q0以及螺旋轴扭矩M为评价指标,对定量底螺旋的输送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混装车采用变距底螺旋输送多孔粒状硝酸铵时,螺旋输送质量流量更稳定,输送质量流量的Cv最低可达到5.51%;在统计范围内,变距底螺旋的Q0范围为3.12~3.19 kg,Cv仅为1.00%,相较等距底螺旋受螺旋转速的影响较小;在相同转速条件下,变距底螺旋轴的平均扭矩比等距底螺旋要低,且在统计范围内Cv为4.29%,较等距底螺旋更稳定、更节能。对比的实际标定单圈输送量与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装车 输送稳定 离散元法(dem) 粒状铵油 定量底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梯级溜槽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晓霞 胡枫 孟文俊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6,661,共6页
针对传统物料转运过程中溜槽和输送带磨损严重、出口处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建立含臂架的梯级溜槽几何模型,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臂架对转运溜槽的磨损以及对其出口处粉尘排放浓度的影响... 针对传统物料转运过程中溜槽和输送带磨损严重、出口处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建立含臂架的梯级溜槽几何模型,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臂架对转运溜槽的磨损以及对其出口处粉尘排放浓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含臂架的梯级溜槽可以有效控制物料流的速度和方向,降低对溜槽内表面的冲击磨损,降低出口处的粉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溜槽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 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模拟的筒仓卸料过程瞬时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韦熙 周甲伟 徐耀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6,共11页
为探究大豆在筒仓卸料过程的瞬时拱形成条件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阐明大豆在筒仓内的流变特性,采用离散元方法(DEM),以大豆在筒仓内的卸料过程为对象,通过改变筒仓的半锥角、开口直径、颗粒间摩擦系数、物料密实度等参数,分别进行模拟仿... 为探究大豆在筒仓卸料过程的瞬时拱形成条件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阐明大豆在筒仓内的流变特性,采用离散元方法(DEM),以大豆在筒仓内的卸料过程为对象,通过改变筒仓的半锥角、开口直径、颗粒间摩擦系数、物料密实度等参数,分别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半锥角为30°,35°,45°时,最大压力值分别为2390.76,2289.53,2540.9 Pa;开口直径为50,60,70 mm时,卸料时间分别为103,62,40 s;摩擦系数设置为0.6,0.7,0.8时,卸料时间分别为61.9,64.9,67.2 s;密实度设置为500,750,1000 mm时,最大质量流量分别为0.44,0.50,0.67 kg/s。研究为更精确地寻求其他散料食品在筒仓卸料过程的流变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方法 筒仓 卸料 瞬时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双流体喷嘴颗粒物去除特性及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波 许尽欢 +4 位作者 李艳英 卢英杰 钟义龙 张哲源 李研彪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5-904,共10页
雾化除尘技术是有效防治大气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矿山等场所的降尘具有重要意义。双流体雾化喷嘴基于其良好的雾化表现,成为雾化除尘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雾化后雾滴与烟尘颗粒的粘附与沉降过程是双流体喷嘴颗粒物去除的重要步骤... 雾化除尘技术是有效防治大气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矿山等场所的降尘具有重要意义。双流体雾化喷嘴基于其良好的雾化表现,成为雾化除尘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雾化后雾滴与烟尘颗粒的粘附与沉降过程是双流体喷嘴颗粒物去除的重要步骤。因此,揭示雾滴与烟尘颗粒的粘附与沉降特性对于提升双流体喷嘴颗粒物去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耦合法(CFD-DEM),通过3D设计软件和离散元仿真软件ANSYS、EDEM对双流体喷嘴进行耦合数值模拟仿真,研究颗粒之间的相撞粘附与沉降,得到了不同气液压力比、不同雾滴粒径下雾滴颗粒的速度分布规律,并利用正交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流体雾化喷嘴颗粒物去除效率进行研究,得到了各运行参数对颗粒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液压力比的增大,雾滴颗粒最大速度呈增大趋势;雾滴颗粒粒径越小,雾滴颗粒最大速度越大,且加速至最大速度的时间越短;通过极差分析可知,运行参数中对颗粒物去除效率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雾滴粒径B、气液压力比A、烟尘颗粒粒径D、烟尘颗粒速度C,其最优水平组合为A_(3)B_(1)C_(3)D_(1)。该研究可为双流体雾化喷嘴的颗粒物去除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除尘 双流体喷嘴 去除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耦合法(CFDdem) 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矿竖冷炉内物料流动的优化
10
作者 李海峰 祁腾飞 +1 位作者 张永杰 邹宗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60,共9页
为改善梅钢竖冷炉内物料流动,提出了边缘-中心混合布料的优化措施,并使用离散单元法分析该措施对竖冷炉内的物料速度分布以及运动流型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边缘-中心混合布料能够将颗粒速度分布,从现有中间单一布料方式的边缘区速度较... 为改善梅钢竖冷炉内物料流动,提出了边缘-中心混合布料的优化措施,并使用离散单元法分析该措施对竖冷炉内的物料速度分布以及运动流型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边缘-中心混合布料能够将颗粒速度分布,从现有中间单一布料方式的边缘区速度较小而中间区和中心区速度较大,改为边缘区和中心区速度较大,而中间区速度较小;同时将物料运动流型从原来的“U”型变为“—”型;并将颗粒下移的最小整体流指数,从原来的0.645增加至0.762,从而提高炉内物料流动的“整体流”程度.但该布料方式也会造成中间区大颗粒偏析严重.可尝试调整边缘和中心下料管的相对高度,以平衡物料流动的改善和偏析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冷炉 烧结矿 流型 整体流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衬板设计和制砂效率测试
11
作者 李俚 罗晓良 +1 位作者 周密 李金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3-508,共6页
针对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原型衬板结构存在的缺点和制细砂效率低下问题,从冲击破碎的制砂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合推导的新型衬板结构,并在离散元素法(DEM)虚拟环境中对新结构和原型结构进行了不同材料的对比测试。虚拟... 针对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原型衬板结构存在的缺点和制细砂效率低下问题,从冲击破碎的制砂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合推导的新型衬板结构,并在离散元素法(DEM)虚拟环境中对新结构和原型结构进行了不同材料的对比测试。虚拟样机试验结果展示了衬板模型的建模准确性,该设计实现了物料颗粒与衬板之间的精准垂直撞击,仿真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新型结构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约34.5%的破碎腔内部冲击能量,并显著减少因撞击角度误差导致的物料滑移效应和切向力做功。安装新型衬板的立轴制砂机在不同物料响应,以及全工况制砂循环中均实现了骨料产品最大尺寸的快速缩减和粒径分布的有效改善,使用的参数式衬板模型能快速应用至已有的旋回式破碎机结构,具有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轴制砂机 离散元素法(dem) 结构优化 破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取样过程钻杆转速对煤屑-气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宏图 甄泽栋 +1 位作者 李博涛 张欧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为探究负压取样过程中钻杆内煤屑-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法探讨钻杆转速、煤屑质量流量对煤屑输送过程中气固流动速度分布及煤屑输送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杆内气流最大轴向速度随着输送距离... 为探究负压取样过程中钻杆内煤屑-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法探讨钻杆转速、煤屑质量流量对煤屑输送过程中气固流动速度分布及煤屑输送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杆内气流最大轴向速度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最大切向速度迅速衰减并消失;钻杆转速增加时,气流最大轴向速度变化不大,最大切向速度显著增加;随着钻杆转速增加,煤屑螺旋流更加明显,旋流区距离变长,悬浮区距离变短;进入钻杆的煤屑数量减少,5 m/s速度以上的煤屑分布增多且分散;转动时钻杆内部实际固气比小于设定值,煤屑输送效率随转速的提高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取样 钻杆转速 煤屑 流动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谷物三维并联振动筛筛分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菊 赵德安 +1 位作者 沈惠平 邓嘉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8-1022,共5页
依据筛面、稻谷籽粒和短茎秆的实物结构与材料特性建立了分析模型,基于离散元法(DEM)模拟和分析谷物筛分过程;研究了基于并联机构振动筛的8种组合运动形式对谷物筛分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了筛分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及清洁率对筛分效果的影响... 依据筛面、稻谷籽粒和短茎秆的实物结构与材料特性建立了分析模型,基于离散元法(DEM)模拟和分析谷物筛分过程;研究了基于并联机构振动筛的8种组合运动形式对谷物筛分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了筛分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及清洁率对筛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筛分效果的评定方法;应用该评定方法来分析三维运动筛面的筛分效果,所得结论为多维振动筛面运动形式的选择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三维运动 并联振动筛 筛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状物料转载冲击载荷的DEM仿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伟刚 陈洪亮 +1 位作者 李勤良 杨彦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31-1634,共4页
依据离散单元方法,应用DEM仿真软件对转载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针对当前采用DEM方法尚不能做到微小颗粒的计算,通过对颗粒粒度为75,100,150 mm的对比计算,得出颗粒粒度在50~300 mm范围内与实际运行条件比较接近.提出了采用冲击系数来表... 依据离散单元方法,应用DEM仿真软件对转载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针对当前采用DEM方法尚不能做到微小颗粒的计算,通过对颗粒粒度为75,100,150 mm的对比计算,得出颗粒粒度在50~300 mm范围内与实际运行条件比较接近.提出了采用冲击系数来表征冲击的大小,该参数可以在不同的落料高度、颗粒大小等差异情况下对冲击效应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单个颗粒和颗粒流的最大冲击力和冲击系数,较好地反映了颗粒流冲击的效应.根据颗粒作用在输送带上的法向力趋于物料重力的结果,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散状物料 转载 dem 冲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离散元法的深松铲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邓佳玉 胡军 +2 位作者 李庆达 李海亮 于天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验证采用离散元法分析深松铲工作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应用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研究深松铲的工作过程和耕作阻力,分析不同工作速度、不同耕作深度、不同入土角度条件下深松铲的工作情况;进行深松铲田间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 为验证采用离散元法分析深松铲工作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应用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研究深松铲的工作过程和耕作阻力,分析不同工作速度、不同耕作深度、不同入土角度条件下深松铲的工作情况;进行深松铲田间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耕作阻力随着工作速度和耕作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土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数值结果误差在5%-15%之间。证明采用离散元法分析深松铲在土壤中工作过程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农机触土部件的减阻耐磨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阻力 离散元 深松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筒内颗粒混合过程的DEM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辉霞 柏娜 杨格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570,共5页
在现代工业中,很多大型工业过程装备的主体装置是回转筒,物料在转筒内的运动特性,物料颗粒的混合速度和混合程度直接影响了能量传递过程、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采用DEM仿真软件PFC3D仿真转筒内颗粒的混合过程,用多固定区域内黄球浓度标... 在现代工业中,很多大型工业过程装备的主体装置是回转筒,物料在转筒内的运动特性,物料颗粒的混合速度和混合程度直接影响了能量传递过程、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采用DEM仿真软件PFC3D仿真转筒内颗粒的混合过程,用多固定区域内黄球浓度标准差及混合时间参数来量化描述颗粒的混合程度与混合速度;仿真了转速、填充率、转筒直径对颗粒混合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转速的增加,颗粒混合速度有所提高,混合程度变化不明显;随填充率的增加,混合速度有所减慢,混合程度有所加深;随转筒半径的增大,混合速度有所加快,混合程度有所加深。仿真结果为转筒内颗粒混合过程的理论建模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转筒类工业过程装备的设计和控制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筒 颗粒混合 离散单元法 PFC3D de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DEM流-固耦合算法的滑坡涌浪模拟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志超 李大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6-1232,共7页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和离散单元法(DEM),并基于达西渗透试验原理,提出一种SPH-DEM耦合算法用于处理宏观尺度下离散体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并基于该流-固耦合方法采用FORTRAN语言建立滑坡涌浪数学模型。模拟了块体滑坡...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和离散单元法(DEM),并基于达西渗透试验原理,提出一种SPH-DEM耦合算法用于处理宏观尺度下离散体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并基于该流-固耦合方法采用FORTRAN语言建立滑坡涌浪数学模型。模拟了块体滑坡问题,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该耦合方法的有效性。模拟分析了离散体滑坡产生涌浪以及涌浪传播的过程,分析比较了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涌浪高度与经验公式结果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该耦合方法模拟水下块体滑坡问题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模拟离散体滑坡涌浪问题时,较清晰地反映了滑坡体对水的排挤到涌浪的产生过程、水在滑坡体中的渗透过程和滑坡体与水耦合作用发生变形的过程;不同公式分析方法得到的最大涌浪高度之间均有一定差别,算例中滑坡体受重力作用沿倾斜坡面滑动入水过程更接近于潘家铮法的垂直运动模式,因此,模拟结果与之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离散单元法 流-固耦合 滑坡 涌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算法的多颗粒碰撞耗能机理分析与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英 赵西伟 何萌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针对机械构件主系的封闭空间中填充微小颗粒,进行振动抑制问题,对填充颗粒的尺寸、数量以及材料特性因素对振动抑制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分析了颗粒与颗粒以及颗粒与主系统之间的运... 针对机械构件主系的封闭空间中填充微小颗粒,进行振动抑制问题,对填充颗粒的尺寸、数量以及材料特性因素对振动抑制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分析了颗粒与颗粒以及颗粒与主系统之间的运动学特性,建立了能够充分表达颗粒在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的受力、变形关系以及耗能计算模型,分析了多个颗粒之间的碰撞与耗能机理,确定了碰撞过程中颗粒的状态、受力及耗能大小的计算求解算法。在Matlab环境下,针对不同颗粒材质、数量及大小对系统振动抑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颗粒材质大小以及数量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搭建的试验台,进行了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为提高机械构件的减振性能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尼 离散单元 振动抑制 碰撞与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口结构下行床内气固流动及混合行为的CFD-DEM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永志 程易 +1 位作者 丁宇龙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6-1403,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模型(CFD-DEM)耦合一种简单的气固催化反应模型,对具有不同入口结构的二维下行床内的气粒流动和混合行为进行全床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不同入口结构下行床内的多尺度气固运动状态、全床的颗粒含率、速度及反...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模型(CFD-DEM)耦合一种简单的气固催化反应模型,对具有不同入口结构的二维下行床内的气粒流动和混合行为进行全床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不同入口结构下行床内的多尺度气固运动状态、全床的颗粒含率、速度及反应生成物浓度分布,以及气体和颗粒在下行床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发现入口结构对反应器内的流动、混合和气固接触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入口气体和颗粒的不均匀分布将导致下行床内气体停留时间的宽分布以及气固接触效果的恶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床 入口结构 气固接触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CFD耦合的新型CAE软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宏 吕游 +4 位作者 金鑫禹 孙迎春 何庆炎 金永哲 于建群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基于离散元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设计一种流固耦合及流动过程分析软件,实现了与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集成,从而开发出一种集设计与性能分析评价为一体的新型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AgriDEM,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离散元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工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