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棒形瓷绝缘子的冲击电压放电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阳林 卢文浩 +5 位作者 郝艳捧 赵宇明 黎小林 孙夏青 李立浧 李锐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30-2435,共6页
为了研究长棒形瓷绝缘子的冲击电压放电特性,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别进行了串长为2~5节(干弧距离2.9~7.25m)的单串和双串并联布置方式下的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试验,得到了该型绝缘子50%放电电压与干弧距离的关系,研... 为了研究长棒形瓷绝缘子的冲击电压放电特性,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别进行了串长为2~5节(干弧距离2.9~7.25m)的单串和双串并联布置方式下的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试验,得到了该型绝缘子50%放电电压与干弧距离的关系,研究了引弧环、均压环及绝缘子串并联间隙距离对50%放电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与干弧距离为非线性关系,雷电冲击放电电压随干弧距离增加而线性增大;引弧环和均压环对长棒形瓷绝缘子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无影响,但对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影响较大,相比无引弧环和均压环时降低了11.7%;在50~60cm的并联间隙距离下,双串并联布置对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棒形瓷绝缘子 放电特性 操作冲击 雷电冲击 干弧距离 均压环 并联间隙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下双串并联瓷绝缘子串的直流污闪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关志成 彭功茂 +3 位作者 赵锋 李健 梅红伟 王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13-2620,共8页
为研究高海拔直流条件下大吨位瓷绝缘子串的双串并联污闪特性,在高海拔条件下,对XZP1-300直流瓷绝缘子在不同污秽条件及不同串间间距下进行了单串及双串并联人工污秽试验。并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的电弧发展过程的录像,揭示了高海拔条件... 为研究高海拔直流条件下大吨位瓷绝缘子串的双串并联污闪特性,在高海拔条件下,对XZP1-300直流瓷绝缘子在不同污秽条件及不同串间间距下进行了单串及双串并联人工污秽试验。并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的电弧发展过程的录像,揭示了高海拔条件下盐密和串间距等因素对大吨位瓷绝缘子直流污闪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高海拔条件下直流污闪存在较严重的片间桥络和飘弧现象,双串并联时电弧发展的独立性及飘弧的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串间距一定的条件下电弧仅沿一串发展,双串并联并不会造成闪络电压的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高海拔 双串并联 电弧发展 污闪特性 串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串间距下双串并联绝缘子冰闪特性及其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褚正超 张英敏 +2 位作者 于昕哲 苗锋雨 吴浩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为研究直流电压下大吨位绝缘子双串并联覆冰闪络特性,针对CA-785EX绝缘子进行不同串间距下的电场仿真分析,并开展不同污秽度下单I串和双串并联人工覆冰闪络试验。通过分析高速摄影仪拍摄的电弧发展过程,揭示覆冰条件下串间距对双串并联... 为研究直流电压下大吨位绝缘子双串并联覆冰闪络特性,针对CA-785EX绝缘子进行不同串间距下的电场仿真分析,并开展不同污秽度下单I串和双串并联人工覆冰闪络试验。通过分析高速摄影仪拍摄的电弧发展过程,揭示覆冰条件下串间距对双串并联绝缘子冰闪过程、冰闪电压及泄漏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串并联时电场会发生不同程度畸变,冰闪过程中电弧发展和泄漏电流呈一定规律性;不同污秽条件下,串间距的影响程度不同;当串间距≥600mm时,串间距对双串并联绝缘子冰闪电压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为绝缘子选型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双串并联 覆冰闪络 串间距 电场分布 电弧发展 泄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线路长串盘形绝缘子污闪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昕哲 周军 +3 位作者 刘博 吴浩哲 徐跃能 张乔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3-399,共7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能源高效配置,相较±800kV,±1100kV输电效率和输电距离可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1100kV线路塔头尺寸受绝缘子串长的影响,可通过长串人工污秽试验得到的污闪特性确定。...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能源高效配置,相较±800kV,±1100kV输电效率和输电距离可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1100kV线路塔头尺寸受绝缘子串长的影响,可通过长串人工污秽试验得到的污闪特性确定。为保证±1100kV直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应在±1100kV全电压、全尺寸以及不同并联间距等条件下开展人工污秽试验,获得污闪特性。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的±1400kV/2A特高压直流污秽电源解决了电源在最高输出电压和大电流负载时的电压稳定性问题。人工气候罐的污秽试验系统突破了超长尺寸试品污秽试验雾的均匀性控制问题。这两项关键技术使得±1100kV等级全电压、全尺寸试验具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串长最高至15.6m、全电压至直流1100kV、并联时不同串间距(500~1000mm)以及最高至6并联的多串并联的直流污闪试验。通过±1100kV全电压下的长串试验,获得了绝缘子串长、并联串间距、串形和污闪电压的关系。结果表明,串长和污闪电压在±1100kV以下范围内呈线性关系。±1100kV绝缘子双串或多串并联时,为保证串间不相互影响,建议串间距大于600mm。根据概率分析,大跨越在采用多串并联时需进行串长修正,并计算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修正系数。采用升降法,试验获得了±1100kV长串绝缘子在全电压范围内的串长和闪络电压关系,给出了并联串间距对污闪电压的影响,以及多串并联对污闪电压和外绝缘设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1100kV线路外绝缘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1100kV 全电压 绝缘子串 污秽闪络 并联串 串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