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biochar in soil:Characterizations,interaction with pollutants,and transformation
1
作者 ZHANG Xiu-xiu NAN Hong-yan +2 位作者 LIU Gong-gang SHOW Pau-Loke WANG Chong-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122-148,共27页
Biochar-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BCDOM),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biochar,plays a vital role in regulating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during biochar application.However,the influenc... Biochar-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BCDOM),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biochar,plays a vital role in regulating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during biochar application.However,the influence of BCDOM on soil organisms has not been clearly explained.Hence,this review aims to discuss the factors affecting BCDO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oil substances including organic pollutants,heavy metals,and microorganisms.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quantity of BCDOM ranges from 0.17 to 37.03 mg/g,which was influenced by feedstock,preparation methods of biochar,and extraction methods.With the decrease in lignin content of feedstocks,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and acidity of extraction solution,the content of BCDOM increased.Through complexation and adsorption,protein-like components in BCDOM interact with heavy metals,promoting the adsorp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onto biochar.Furthermore,BCDOM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by biochar throughπ−πinteractions,hydrogen bonding,and redox processes.More importantly,BCDOM promotes plant growth by enhancing microbial activities,providing nutrients,and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However,the transport and fate of BCDOM in soil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and more researches are need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BCDOM and soil org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heavy metals organic contaminants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及其水质关联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珊珊 刘东萍 +3 位作者 谢晓琳 钱锋 于会彬 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1026,共11页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腐殖化特征明显,蛋白质组分含量较低.PARAFAC共识别出微生物代谢产物(C1)、类富里酸(C2和C4)、类胡敏酸(C3)和类色氨酸(C5)等5种组分,其中C1组分含量最高(41.37%);DOM来源、组成、转化与保护区内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紧密相关,采用2D-COS表征沿水流方向DOM组分的变化顺序为:C4→C2→C3→C1→C5,类富里酸(C2和C4)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类色氨酸,类色氨酸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C1、C5组分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物.DOM来源和组成对水环境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DOM主要通过腐殖化程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46.17%;DOM组分C2和C3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17.59%.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与水环境因子响应机制的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结构方程模型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膜浓缩与分盐过程中DOM的赋存与迁移特征解析
3
作者 徐远豪 刘睿 +5 位作者 焦建业 顾清清 郑利兵 赵鹏飞 付志雄 魏源送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5-1288,共14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废水零排放(ZLD)效能与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ZLD系统的DOM,特别是分子学组成与信息的关注和认识仍较少。本研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解构实际煤化工废水ZLD系... 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废水零排放(ZLD)效能与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ZLD系统的DOM,特别是分子学组成与信息的关注和认识仍较少。本研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解构实际煤化工废水ZLD系统中废水的DOM组成和分子特征,并揭示膜浓缩与分盐过程DOM的赋存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①煤化工废水ZLD系统进水的DOM主要为木质素、稠环芳烃、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等;预处理阶段主要去除高不饱和度和芳香性的大分子蛋白和木质素类物质。反渗透(RO)浓水中DOM的质荷比(m/zw)、等效双键当量(DBEw)与芳香性指数(AImodw)升高,表明RO优先截留此类大分子量的不饱和的高芳香性物质。RO产水存在小分子蛋白类、脂类和小分子的木质素等物质,揭示了膜表面的微生物污染。②纳滤(NF)分盐阶段,进水中含有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腐殖质,同时高盐度下的膜孔溶胀效应导致DOM截留率较低,故产水中仍有少部分的蛋白和腐殖质。③膜污染层中DOM主要是低不饱和度与芳香性的脂类、蛋白、不饱和烃类及少量木质素,其DOM的分子特性与水样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预处理针对DOM去除效果有限,DOM的截留主要依靠RO,RO优先去除高芳香性大分子物质,但产水中仍有部分的小分子蛋白、饱和的脂类和蛋白质吸附沉积在RO膜表面,研究可为ZLD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规律的认识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零排放 溶解性有机物(dom)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水热炭DOM特征及其与四环素的络合作用
4
作者 史云龙 向海荣 +3 位作者 谢慧芳 冯彦房 陈欢 王冰玉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96-4607,共12页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平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四环素TC与3种不同来源(污泥、鸡粪、秸秆)水热炭溶解性有机质(DOM)之间的络合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3种水热炭DOM均表现出较高的亲水性和较低的芳香性特征,其中秸...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平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四环素TC与3种不同来源(污泥、鸡粪、秸秆)水热炭溶解性有机质(DOM)之间的络合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3种水热炭DOM均表现出较高的亲水性和较低的芳香性特征,其中秸秆水热炭DOM尽管具有较高的芳香性和较大的分子量,但其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较低且表面含氧官能团较为丰富;相反,污泥水热炭DOM拥有最高的DOC含量,但其芳香性和分子量均最低.3种水热炭DOM与TC之间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类型,其中污泥水热炭DOM和鸡粪水热炭DOM表现出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其络合常数lgK范围分别为4.48~5.81与5.94~6.33,络合容量f值范围分别为0.21~0.40与0.14~0.46.进一步分析显示,TC更倾向于与水热炭DOM中富含的类蛋白组分发生猝灭反应,其中鸡粪水热炭DOM与类蛋白组分C4络合常数lgK与络合容量值f分别为6.33与0.46为最高.不同来源的水热炭DOM与污染物TC之间存在差异化的络合效应,这将影响环境中TC的存在形态、迁移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 溶解性有机质 络合作用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米槠、杉木土壤DOM浓度和光谱特征差异及其对短期增温的响应
5
作者 黄煖 王海珍 +3 位作者 杨智杰 林伟盛 钟羡芳 郭剑芬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为揭示不同树种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用根箱增温法,选取亚热带地区代表性植物幼苗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C)、杉木(Cunninghamia lanc... 为揭示不同树种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用根箱增温法,选取亚热带地区代表性植物幼苗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C)、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CL)为研究对象,设置未种树作为对照处理,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探究短期增温对种植米槠、杉木土壤DOM浓度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种植不同树种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杉木处理显著高于米槠和未种树处理;树种对根箱土壤DOM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luI)、生物源指数(Biological index,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均无显著影响,但米槠根箱土壤DOM芳香性(SUVA254)、疏水性(SUVA260)均高于杉木根箱和未种树处理;②短期增温对种植不同树种根箱土壤DOC含量无显著影响,也未显著影响DOM的SUVA254、SUVA260、分子量大小(SUVA280)、BIX和HIX,但短期增温显著增加了种树根箱土壤DOM的FluI、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组分的相对贡献率;③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均表明,增温通过调节根系生长、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土壤DOM浓度及光谱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不同树种土壤DOM浓度及光谱特征对短期增温响应不明显,但短期增温后种植米槠、杉木土壤的DOM结构复杂性降低,微生物活动代谢来源增加。本研究可为理解亚热带区域森林土壤DOM的含量及组成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可溶性有机质 树种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不同林分土壤DOM光谱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6
作者 孟永霞 李鹏 +3 位作者 肖列 张超雅 杨殊桐 刘家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73,共6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反映土壤碳循环及养分循环的重要参数。描述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壤深度的DOM成分及组成对理解森林碳循环过程尤为重要。采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子午岭林区油松林(YS)...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反映土壤碳循环及养分循环的重要参数。描述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壤深度的DOM成分及组成对理解森林碳循环过程尤为重要。采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子午岭林区油松林(YS)和麻栎林(ML)在不同土壤深0~20、20~60及60~100 cm下DOM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L林地溶解有机碳(DOC)平均含量较高,YS林地较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有显著变化。采用PARAFAC鉴定出4种荧光组分,其中C1和C2为类腐殖酸荧光组分,主要集中在0~20 cm,而C3和C4为类蛋白质荧光组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占比增大。荧光参数指标表明,0~20 cm的DOM来源主要以陆源输入为主,而60~100 cm主要以微生物活动等引起的自生源为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林分DOC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YS土壤中DOC与TN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ML土壤中,DOC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PM)结果表明,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既可以独立主导DOM,又可以共同作用影响DOM。此结果有助于了解子午岭林区油松和麻栎林地土壤DOM的变化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剖面 平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DOM对N_(2)O生成的影响
7
作者 姜慧琪 于沛涵 +5 位作者 胡振 任延刚 郝泽育 韩珂 薛晨阳 王金鹤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9-1877,共9页
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法(3D EEMs-PARAFAC)解析了厌氧-缺氧-好氧(A^(2)O)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DOM特征,并对各工艺单元生成的N_(2)O进行了定量分析,之后运用机器学习模型对二者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响应预测.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DOM主... 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法(3D EEMs-PARAFAC)解析了厌氧-缺氧-好氧(A^(2)O)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DOM特征,并对各工艺单元生成的N_(2)O进行了定量分析,之后运用机器学习模型对二者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响应预测.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DOM主要包含类色氨酸C1,类富里酸C2,类腐殖酸C3和类酪氨酸C4四种组分,并以C1和C4为主,且各组分含量沿污水处理流程逐渐降低,易生物降解的C1和C4的去除速率明显高于C2和C3.N_(2)O排放是直接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处理单元N_(2)O生成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好氧池、辐流沉淀池、缺氧池、厌氧池、细格栅、钟式沉砂池.Shapley Additive ex Planation(SHAP)分析表明,C1和C2对N_(2)O生成影响较大,而C3和C4几乎没有影响,其中C1对N_(2)O的生成表现出促进作用,C2则不利于N_(2)O的生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能够利用易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的Methylotenera和Terrimonas是污水处理厂内的优势菌属.本研究揭示了A^(2)O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_(2)O生成对不同DOM组分的差异性响应,并为完善当前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优化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氧化亚氮 溶解性有机物 厌氧-缺氧-好氧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地表水DOM光化学性质预测
8
作者 刘冰 时凯歌 +3 位作者 陈燕敏 卢鑫 韩帅军 古励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25-3934,共10页
以DOM光化学产物三重激发态DOM(3DOM^(*))、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作为研究目标,分别使用3种回归算法构建机器学习(ML)模型,评估环境因素、紫外-可见光参数和荧光参数作为特征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分类梯度提升算法M... 以DOM光化学产物三重激发态DOM(3DOM^(*))、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作为研究目标,分别使用3种回归算法构建机器学习(ML)模型,评估环境因素、紫外-可见光参数和荧光参数作为特征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分类梯度提升算法ML模型在测试集中对预测目标的表现更好,R^(2)分别为0.9344、0.8091和0.7775.温度、DOC和pH值分别是预测3DOM^(*)、^(1)O_(2)和·OH的最重要特征.应用分类梯度提升算法链式ML模型时,对^(1)O_(2)和·OH预测性能有所优化,^(1)O_(2)在测试集的R^(2)由0.8091增加至0.8233,RMSE由1.322降至0.418;·OH在测试集的R^(2)由0.7775上升至0.8094,RMSE由2.982降至0.312.另外,ML模型对3DOM^(*)、^(1)O_(2)和·OH的预测表现均优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表明ML模型对非线性关系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基于ML的特征重要性分析识别出DOM光化学反应中的关键特征,可为众多影响因素的集约化处理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可解释 机器学习 光化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DOM的亲水和疏水组分对土壤中抗生素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慧芸 胡锦昇 +1 位作者 唐翔宇 程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55-3866,共12页
本研究以雷竹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为对象,研究猪粪溶解性有机质(DOM)两种不同极性组分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吸附与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猪粪DOM亲水组分会大幅减弱土壤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的吸... 本研究以雷竹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为对象,研究猪粪溶解性有机质(DOM)两种不同极性组分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吸附与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猪粪DOM亲水组分会大幅减弱土壤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的吸附;添加猪粪DOM疏水组分则会大幅增强土壤对强力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吸附.饱和填装土柱实验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和恩诺沙星未发生穿透;对于氟苯尼考,猪粪DOM亲水和疏水组分的添加使其在表层土壤中的穿透率分别降低2.25%和20.43%,而两种DOM组分的添加均会大幅提高其在亚表层土壤中的穿透率(至接近100%穿透);对于磺胺二甲基嘧啶,在表层土壤中猪粪DOM亲水组分的添加会提高其穿透率,而猪粪DOM疏水组分的添加会降低其穿透率,在亚表层土壤中两种DOM组分的添加均会大幅降低其穿透率.不论是否添加猪粪DOM亲水或疏水组分,氟苯尼考的穿透率均远高于磺胺二甲基嘧啶,表明氟苯尼考的渗漏迁移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吸附 迁移 粪源溶解性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曝气梯度对腐殖土中DOM的释放影响
10
作者 陈毅强 蒋栩 +1 位作者 侯俊 苗令占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5-1473,共9页
为探讨不同曝气梯度对腐殖土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释放的影响,以揭示腐殖土释碳性能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设置无曝气,低曝气,中曝气和高曝气4种梯度,开展600h的释碳实验,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 为探讨不同曝气梯度对腐殖土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释放的影响,以揭示腐殖土释碳性能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设置无曝气,低曝气,中曝气和高曝气4种梯度,开展600h的释碳实验,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检测各时间点的释碳量及DOM组分变化.结果显示:曝气强度显著影响腐殖土的释碳量及周期,在中曝气量之前释碳量随曝气强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中曝气量后反而减少.曝气因素对芳香蛋白类物质I(C1)与富里酸物质(C3)的释放起到了促进效果,但是对这两种组分的促进强度与效果存在差异,曝气因素对芳香蛋白类物质Ⅱ(C2)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C4)的释放起到了抑制效果,并且对这两种组分的抑制效果与强度同样存在差异.紫外-可见光吸收分析表明,腐殖土释碳过程中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随时间增加.在600h的试验周期内,腐殖土释碳周期约为248h,较高的曝气强度有助于提高DOM的微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土 溶解性有机物 曝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土壤DOM的结构组成及其对Cu(Ⅱ)的络合能力
11
作者 左强 马双龙 +5 位作者 王竞侦 高博强 宋佳 唐晓丹 化党领 黄岩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8,共11页
在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污染问题日渐加剧的背景下,该文为研究酸化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结构组成及其对重金属的络合作用,在淮河上游丘陵平原地区选取3处不同酸化程度的黄褐土开展试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三... 在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污染问题日渐加剧的背景下,该文为研究酸化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结构组成及其对重金属的络合作用,在淮河上游丘陵平原地区选取3处不同酸化程度的黄褐土开展试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平行因子分析法,并结合荧光淬灭滴定实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增加,DOM的分子量和芳香性逐渐下降,有更多的内源性DOM浸出,而DOM的腐殖化程度和稳定性则变化不大。随着Cu(Ⅱ)浓度的增加,DOM的羧基官能团减少,可能与部分蛋白质变性有关。土壤酸化增加会导致DOM与Cu(Ⅱ)的络合顺序发生变化,其中羧基为Cu(Ⅱ)络合反应的主要官能团。DOM与Cu(Ⅱ)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土壤酸化条件下重金属离子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为改良酸化土壤和控制重金属污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土壤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 络合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F海水表层CDOM荧光特性仿真和实验研究
12
作者 谢贝贝 王英杰 +2 位作者 高旺 马凯杰 孔德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6-1122,共7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作为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物质,其荧光特性的研究对于海洋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式的遥感光学探测手段,为CDOM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旨在通过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作为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物质,其荧光特性的研究对于海洋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式的遥感光学探测手段,为CDOM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旨在通过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CDOM的荧光特性,为LIF探测海水表层CDOM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海水表层CDOM的荧光辐射过程,对不同浓度CDOM、不同入射光天顶角、不同荧光接收角条件下CDOM的荧光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实验搭建的LIF系统,探测以富里酸和腐殖酸为特征提取物配置的CDOM溶液,获得不同CDOM浓度、不同系统探测参量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包括温度、 pH值和盐度的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变化分析与多因素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方式研究环境因素对CDOM荧光光谱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CDOM荧光与激发光的入射天顶角成负相关,出射角度在0°~60°范围内的CDOM荧光强度较大,可为LIF实际探测CDOM时激发光的入射角度和接收角度的选择提供参考;随着CDOM浓度升高,荧光强度不断增加,到达一定浓度后,荧光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减少;通过单因素变化分析研究了温度、 pH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对于CDOM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CDOM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当海水环境处于强碱状态下,CDOM的荧光光谱发生较大变化,在盐度对于CDOM的影响中,盐度对于富里酸的影响比对腐殖酸的影响大;然后使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于CDOM荧光特性的影响,根据观察CDOM荧光峰响应曲面的陡峭程度可以发现:各影响因素对于CDOM荧光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温度、盐度,这些结果说明利用LIF探测CDOM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荧光强度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中北部水体DOM的同位素和荧光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指示意义
13
作者 陈玥 赵青峰 +2 位作者 张灿 李祥忠 何毓新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1-495,I0008,共16页
洱海作为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典型湖泊,经历了富营养化和人为生态修复的过程,其碳库特征和碳循环模式可能随之改变。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有机碳循环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不同来源DOM具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归宿。因此,研究... 洱海作为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典型湖泊,经历了富营养化和人为生态修复的过程,其碳库特征和碳循环模式可能随之改变。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有机碳循环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不同来源DOM具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归宿。因此,研究洱海水体DOM的组成和来源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湖泊富营养化和环境修复过程的有机碳循环模式。本研究以洱海中北部4个区域的水柱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解析洱海中北部水体DOM浓度、组成和来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地球化学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洱海中北部水体DOM浓度整体稳定,变化范围为4.21~4.66 mg/L(均值为(4.37±0.12)mg/L)。对比洱海早期DOM浓度结果发现,周期性的富营养化对DOM表现出季节性波动但长期不断积蓄的特征;与云南其他高原湖泊相比,洱海DOM浓度处于中等水平,DOM浓度记录了湖泊生产力的强度并与营养类型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洱海中北部水体稳定碳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6.8‰~-26.2‰(均值为-26.4‰±0.2‰),吸光系数a 355值、紫外吸光度SUVA 254值、荧光指数FI值和自生源指数BIX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36~2.58 m^(-1)(均值为(1.78±0.33)m^(-1))、3.10~3.38 L/(mg·m)均值为(3.20±0.08)L/(mg·m)、1.57~1.69(均值为1.64±0.03)和1.13~1.34(均值为1.19±0.06)。稳定碳同位素和光谱参数结果表明有色溶解性有机质、荧光溶解性有机质和总DOM在来源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受到浮游藻类等内源物质和陆源腐殖类有机物输入的共同影响;对比其他湖泊发现光谱参数的绝对值主要用于判断水体DOM的整体背景特征,参数波动则可能表征了水体DOM的变化。空间分布上,近岸区域具有较高的新鲜内源DOM输入,与北部农业活动导致的近岸初级生产力提升有关;湖心区域内源DOM对水体的贡献逐渐减弱,水体更多体现为腐殖化更强的残留DOM特征。水柱变化上,近岸区域的水柱有机碳降解较快,表层富营养化产生的内源DOM在水柱过程会被一定程度地消弭,最终导致近岸区域深层水的DOC浓度和其他点位的差异相对于表层水变小;湖心区域受控于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DOM特征总体变化不大。因此,洱海富营养化导致的初级生产力对水体DOM碳库有直接贡献,但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表层水体,对湖泊水体长期碳汇的影响可能并不显著,而DOM的性质除了受到初级生产力和有机质来源的影响之外,地理、水文、生态环境等属性对DOM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溶解性有机质 碳同位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输入决定着水源地水库DOM组成的时空变异
14
作者 张辰雪 段梦伟 +3 位作者 严诺霄 仇志强 唐登淼 刘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5-1182,共8页
流域经济发展会对饮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产生剧烈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河流输入加剧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而关于河流输入对水源地水库DOM组成时空变异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不同季节溧阳沙河水库及入库河流的同步现场采样,... 流域经济发展会对饮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产生剧烈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河流输入加剧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而关于河流输入对水源地水库DOM组成时空变异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不同季节溧阳沙河水库及入库河流的同步现场采样,通过对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沙河水库中DOM组成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河流输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库DOM包含腐殖质C1、类蛋白酪氨酸C2、类蛋白色氨酸C3和陆源腐殖质C4四种组分,且C2在大部分点位的占比超过50%。(2)水库DOM组成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腐殖质DOM组分含量均在春季时最低;对主要组分C2,春夏秋冬含量分别为53.11%、35.22%、60.05%和57.88%。(3)河流输入对水库DOM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除了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酪氨酸组分C2,其他组分含量均在河口区域较高。尽管河流向水库输入的DOM以陆源腐殖质C1为主(春夏秋冬占比分别为28.80%、30.51%、27.11%和22.19%),但沙河水库DOM腐殖质化程度较低,即沙河水库DOM以自生源为主。水库自生源DOM主要与藻类增殖有关,类蛋白色氨酸C3组分与叶绿素(Chl-a)含量线性显著正相关(R2=0.51,p<0.01)。这些研究结果对改善水源地水库水质、降低有机污染和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水库 溶解性有机物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出水DOM自活化过硫酸盐的效能
15
作者 田宝嘉 白雪 +1 位作者 韩雨佳 金鹏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33-4340,共8页
基于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敏化特性,利用太阳辐照构建了实际二级出水DOM自活化过硫酸盐反应体系.分别研究了不同过硫酸盐类型、初始pH值以及共存无机阴离子对过硫酸盐分解率的影响,解析了反应前后DOM的理化特性与结构变化.... 基于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敏化特性,利用太阳辐照构建了实际二级出水DOM自活化过硫酸盐反应体系.分别研究了不同过硫酸盐类型、初始pH值以及共存无机阴离子对过硫酸盐分解率的影响,解析了反应前后DOM的理化特性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级出水各分级组分可有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其中亲水性物质(HI)的活化效果最佳,在pH值为7时,PMS分解率可达26.7%.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作用于DOM,使其芳香结构逐步被破坏、分子量减小,所含类腐殖酸等荧光物质强度显著降低,木质素、脂质、单宁酸等化合物占比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二级出水DOM通过有效活化过硫酸盐实现了自降解.二级出水DOM中的类腐殖酸和木质素作为主要电子供体,受太阳光激发后将光生电子传递至PMS使其活化,从而引发DOM自降解过程.本研究构建的实际二级出水DOM自催化体系无需外加催化剂,避免了高能量消耗与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溶解性有机物 过硫酸盐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荧光光谱表征DOM与重金属络合作用
16
作者 张宇 申慧彦 +3 位作者 徐华健 李卫华 张瑾 王翔翔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6,共7页
荧光猝灭法可表征DOM与污染物反应,应用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时,Em(Ex)和Δλ(λem-λex)的选择会影响光谱的谱段信息表达。以巢湖表层水DOM、L-色氨酸和腐殖酸钠溶液为研究对象,Cd2+为目标重金属,采用荧光猝灭方法,探讨水体DOM与... 荧光猝灭法可表征DOM与污染物反应,应用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时,Em(Ex)和Δλ(λem-λex)的选择会影响光谱的谱段信息表达。以巢湖表层水DOM、L-色氨酸和腐殖酸钠溶液为研究对象,Cd2+为目标重金属,采用荧光猝灭方法,探讨水体DOM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三组猝灭体系三维荧光光谱可分为低激发态色氨酸(S)、高激发态色氨酸(T)、类腐殖酸(C)、类富里酸(A)4个区域,以荧光区域积分体积对荧光强度进行相对量化,初始状态下巢湖表层水DOM荧光区域积分体积A>C>T>S为类腐殖质主导型。随着Cd2+浓度(0~7 mg·L^(-1))的增加,三组猝灭体系4个区域荧光区域积分体积减弱;Cd2+对巢湖表层水DOM荧光区域猝灭效率为S>T>A>C,对L-色氨酸的猝灭效率为S>T,对腐殖酸钠的猝灭效率为C>A。三组猝灭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Δλ=60 nm)随Cd2+浓度(0~7 mg·L^(-1))增加,荧光强度呈减弱趋势;由三维荧光光谱可知Δλ=60 nm(Ex=200~450 nm)同步荧光光谱仅穿越T、C部分区域,没有经过S、A区域,三组猝灭体系部分特征荧光谱段损失。根据三维荧光光谱特征,选择激发光谱(Em=350 nm、450 nm)得三组猝灭体系激发光谱曲线,4个荧光区域的特征谱段强度变化趋势均得以表达。本研究根据猝灭体系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选择线性光谱,可有选择的表征猝灭体系特征荧光信息变化,为研究DOM与污染物作用提供有效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线性光谱 荧光猝灭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生长-衰亡期东平湖DOM演变特征
17
作者 刘立 樊团团 +4 位作者 桑冬玲 孙赵利 王珊珊 刘强 姚昕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11,共12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典型的草型湖泊东平湖中,菹草是湖内分布最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沉水植被,其生长、衰亡过程势必对水体DOM的浓度、来源及组分构成变化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典型的草型湖泊东平湖中,菹草是湖内分布最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沉水植被,其生长、衰亡过程势必对水体DOM的浓度、来源及组分构成变化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同步荧光光谱(SF)、二维相关光谱分析(2D-COS)、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与三维荧光光谱(EEMs)多种技术手段,对东平湖中菹草聚集区水体中的DOM进行时间序列综合分析.研究共检测出类蛋白质(C2、C3和C5)和类腐殖质(C1、C4)5种DOM荧光组分.与菹草的生长-衰亡腐解规律相一致,菹草聚集区DOM在菹草生长期(3—5月份)呈现类蛋白组分消耗和类腐殖质组分积累的变化趋势;而后在菹草衰亡腐解期两类荧光组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揭示水生植物生长和腐烂分解过程中水体DOM的演变特征,为草型湖泊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鸡啼门水道汛期污染溯源:基于水质变化及DOM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枫 许伟宁 +4 位作者 陈灿林 陈海燕 刘东萍 于会彬 宋永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87-2697,共11页
鸡啼门作为珠江八大口门之一,是珠江三角洲陆域污染物质向海洋输送的重要通道,其水质对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鸡啼门水道承担区域泄洪纳潮功能,具有典型的汛期强径流、枯水期强潮流水文特征,开展汛期污染溯源对精准识别陆域污染... 鸡啼门作为珠江八大口门之一,是珠江三角洲陆域污染物质向海洋输送的重要通道,其水质对近海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鸡啼门水道承担区域泄洪纳潮功能,具有典型的汛期强径流、枯水期强潮流水文特征,开展汛期污染溯源对精准识别陆域污染、实现精细化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2年汛期采集鸡啼门水道干支流样品,开展常规水质参数和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征分析,追溯、解析水体污染来源及过程,识别重点污染区域。结果表明:①鸡啼门水道干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但各项参数随流向波动。上游河段自净能力较强,下游受支流汇入影响,总氮(TN)、氨氮(NH_(3)-N)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支流水质整体较差,流经居民区和水产养殖区的环形支流TN、NH_(3)-N和总磷(TP)浓度较高。②DOM特征分析显示,干流水体DOM荧光组分以类酪氨酸、类富里酸和降解中间体为主,M1~M3和M4~M6采样点所处河段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M2、M5和M6采样点附近有较大污染源汇入,为污染排放热点区域。支流DOM荧光强度是干流的9.5倍,类蛋白物质与陆源腐殖质是主要贡献者。③荧光指数分析及多参数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显示,干流DOM荧光组分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而支流则兼具陆源和自生源输入特征。结合水质常规参数分析,识别出支流T5、T7采样点呈现生活污水污染特征,支流T14、T16采样点呈现养殖废水污染特征,T2、T4、T10环形支流上多个采样点受闸控影响呈现自生源污染特征。研究显示,鸡啼门水道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并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交织,支流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干流。建议围绕溯源识别的重点污染区域,采取针对性治理与监管措施,加强生活污水与养殖废水污染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啼门水道 溶解性有机质(dom) 荧光特征 污染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DOM在砂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丽 张薏旸 +4 位作者 金毅 张庆 刘靖宇 卫杰 和世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针对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年限长(10 a以上)、防渗层趋于老化、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风险大的问题,方法以稀释5倍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注入淋滤液,以填埋场粉砂土为岩土介质,在水力停留时间32 h下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 目的针对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年限长(10 a以上)、防渗层趋于老化、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风险大的问题,方法以稀释5倍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注入淋滤液,以填埋场粉砂土为岩土介质,在水力停留时间32 h下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0~2618 h内,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波长254 nm单位比色皿光程下的紫外吸光度(UV254)在地下水中变化规律相似,且三者线性相关性显著,说明DOM组分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CXTFIT 2.1软件拟合得到DOC和COD的阻滞系数(3.01和1.96)及衰减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砂土对有机质吸附作用有限;试验前期,淋出液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一直高于淋滤原液的,说明试验前期微生物生长快速;所有样品的FI均大于1.9,说明淋出液中DOM主要为生物源;垃圾渗滤液DOM含有较多富里酸(峰A、峰C)和腐殖酸类物质(峰E)及少量类蛋白物质(峰T2);淋出液S1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峰B)来源于试验所用砂土,S1中峰B和S2中峰T2随时间变化消失,剩下难降解的峰A、峰C和峰E,淋出液有机组分变化明显,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逐渐消失,复杂难降解的腐殖类物质逐渐累积,试验过程中淋出液单位有机碳的总荧光峰强均高于淋滤液的,说明淋滤液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均有所提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垃圾渗滤液处置与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质 地下水 三维荧光 生物降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杰 陈院华 +3 位作者 徐昌旭 杨涛 李建国 董爱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6-1106,共11页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总量和形态、DOM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DOM成分的差异及其对Cd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和FC试验点F+M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SOM的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分别提高16.8%和10.5%。同一土层中土壤Cd活性呈现F+M处理>F处理的趋势。紫云英DOM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cm)土壤中迁移,YJ、NC、FC试验点中,F+M处理耕作层土壤中DOC含量比F处理分别提高17.0%、58.1%和33.7%,中层土壤中DOC含量分别提高43.0%、36.7%和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DOM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个试验点F处理DOM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7.34%、16.7%、23.9%,占比分别是F+M处理的1.26、1.92和1.54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比与土壤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和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SOM总量以及DOM组分对土壤Cd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长期还田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