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处理工艺在大型膜法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新星 袁振邦 +1 位作者 郜瑞莹 张赢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共6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型膜法海水淡化是一项能耗较高的工艺,预处理可以减少海水中的杂质和溶解物,选择合理的预处理工艺,可以确保海水淡化系统高效运行,延长膜系统设备寿命,降低系统能耗。通过收集...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型膜法海水淡化是一项能耗较高的工艺,预处理可以减少海水中的杂质和溶解物,选择合理的预处理工艺,可以确保海水淡化系统高效运行,延长膜系统设备寿命,降低系统能耗。通过收集国内外近几年大型膜法海水淡化厂的工艺案例,研究关键的水质指标对膜法海水淡化的影响,并从多维度对比分析各类常见预处理工艺的性能。根据分析,给出了不同水质情况下,膜法海淡预处理推荐工艺。结果分析表明:当海水浊度小于0.1 NTU、SDI_(15)<2且TOC(全年)<1 mg/L,预处理可仅考虑反渗透保安过滤器;当海水浊度小于30 NTU且TOC(全年)<4 mg/L,可采用单级过滤工艺;当海水浊度小于50 NTU、SDI_(15)>5且TOC(全年)≥4 mg/L,可采用沉淀+单级过滤工艺;当浊度大于50 NTU、SDI_(15)>5且TOC(全年)≥4 mg/L,可采用高速沉淀+两级过滤。为大型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应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预处理 沉淀 溶气气浮 介质过滤器 膜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S-CCDAF-NF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杰 王毅力 +1 位作者 杜白雨 侯立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 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28 ̄0.70mg/L。后者出水的TOC值在0.59 ̄1.30mg/L。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是有些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 腐殖酸 聚合氯化铝(PACI) 工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窦娜莎 张奇 +2 位作者 宋菲菲 孙英杰 赵建伟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青岛市李村河流域面临污水处理设施超载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双重压力。现有25万m^(3)/d污水处理厂长期高负荷运行,出水污染物和营养盐波动大并导致胶州湾沿岸的全磷负荷超标2.3倍,严重威胁周边生态系统。该...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青岛市李村河流域面临污水处理设施超载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双重压力。现有25万m^(3)/d污水处理厂长期高负荷运行,出水污染物和营养盐波动大并导致胶州湾沿岸的全磷负荷超标2.3倍,严重威胁周边生态系统。该项目构建多技术协同体系,通过扩建5万m^(3)/d的MBR工艺装置并升级25万m^(3)/d现有设施的标准来实施系统升级。工艺采用生物池扩建结合46%填充率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结合智能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低温条件下氨氮高效去除。新建5万m^(3)/d处理装置并采用A/A/O-MBR工艺,悬浮物去除率超过99%,满足《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4809-2025)“类Ⅳ类”水质要求。项目总投资6.13亿元,年减少8.1万吨COD和386吨TP,单位处理成本控制在2.23元/m^(3)。研究建立的MBR-气浮协同技术高效解决了高悬浮物、低C/N污水的处理问题。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为北方污水处理厂升级提供了技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提标扩容 MBR工艺 高速气浮 水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F+MSBR联合法处理煤焦化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玉高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109-111,114,共4页
为了使焦化废水NH3-N能够达标排放,采用气浮法+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DAF+MSBR)联合法处理榆林某焦化厂焦化废水。结果表明,进水CODcr平均质量浓度为1490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200 mg/L,挥发酚平均质量浓度为176 mg/L,CN平均质量浓... 为了使焦化废水NH3-N能够达标排放,采用气浮法+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DAF+MSBR)联合法处理榆林某焦化厂焦化废水。结果表明,进水CODcr平均质量浓度为1490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200 mg/L,挥发酚平均质量浓度为176 mg/L,CN平均质量浓度为17 mg/L,SS平均质量浓度为580 mg/L,DAF处理时间3 h,MSBR处理时间9 h。经DAF+MSBR法处理后,出水CODcr浓度为74.3 mg/L,NH3-N为10 mg/L,挥发酚为0.25 mg/L,CN为0.09 mg/L,SS为30 mg/L,去除率分别为93.8%、95%、99.8%、99.4%、95%,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f MSBR 焦化废水 NH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焦化含硫污水除油除焦粉技术的工业应用
5
作者 简小文 刘林波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185,共7页
鉴于现有焦化含硫污水的除油除焦粉技术处理效果不理想,易导致下游汽提装置发生结焦堵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药剂焦化含硫污水预处理工艺。该工艺以“旋流溶气气浮+聚结除油”技术为核心,辅以过滤去除焦粉。分析了该组合工艺的技... 鉴于现有焦化含硫污水的除油除焦粉技术处理效果不理想,易导致下游汽提装置发生结焦堵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药剂焦化含硫污水预处理工艺。该工艺以“旋流溶气气浮+聚结除油”技术为核心,辅以过滤去除焦粉。分析了该组合工艺的技术原理,并通过工业应用检验了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延迟焦化非小吹汽阶段,该组合工艺的平均除油效率达到98.83%,在入口悬浮物平均质量浓度为353 mg/L的条件下,出口悬浮物平均质量浓度为7 mg/L;在延迟焦化小吹汽阶段,除油效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这说明,该组合工艺对延迟焦化含硫污水的除油和除焦粉效果优异,可为类似污水资源化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含硫污水 焦粉 旋流溶气气浮 聚结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站段含油废水处理模式的碳排放研究
6
作者 陈作云 柴玉茜 姚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6-220,共5页
为提高铁路站段含油废水的去除效果,同时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以某铁路局车辆段含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方案“加压溶气气浮法”与新方案“平板陶瓷膜法”的去除效果和碳排放效果。此外,将传统方案中含油污泥的直接外运处理... 为提高铁路站段含油废水的去除效果,同时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以某铁路局车辆段含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方案“加压溶气气浮法”与新方案“平板陶瓷膜法”的去除效果和碳排放效果。此外,将传统方案中含油污泥的直接外运处理更改为掺入燃煤中焚烧,探讨其产生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平板陶瓷膜的整体碳排放强度仅占加压溶气气浮法的35.47%,年碳减排量可达70.2 tCO_(2)。平板陶瓷膜法电耗和药耗的碳排放量相较传统方案而言大幅降低,是因为处理过程所需能耗较小且反应无需添加药剂,仅需使用次氯酸钠对反应装置定期进行反冲洗,物耗使用量也大大降低。将含油污泥直接外运更改为掺入燃煤中焚烧法处理,能够在有效回收资源、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节约成本。整体而言,使用平板陶瓷膜法对铁路站段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在碳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能够带来更好的处理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项可行的方案,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段 含油废水 碳排放 平板陶瓷膜法 加压溶气气浮法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细胞的连续气浮法采收 被引量:12
7
作者 曾文炉 李宝华 +2 位作者 蔡昭铃 丛威 欧阳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7-511,共5页
以螺旋藻为模型藻 ,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藻细胞的絮凝行为以及回流比、藻液浓度、溶气时间和溶气压力因素等对藻细胞连续气浮采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调节pH值为 11— 12可使藻液产生良好的絮凝性能 ;增大回流比、提高溶气压力、延长溶... 以螺旋藻为模型藻 ,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藻细胞的絮凝行为以及回流比、藻液浓度、溶气时间和溶气压力因素等对藻细胞连续气浮采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调节pH值为 11— 12可使藻液产生良好的絮凝性能 ;增大回流比、提高溶气压力、延长溶气时间和接触停留时间 ,可有效地提高气浮采收效率 ;藻液浓度较低时 ,气浮采收效率较高。所提出的连续气浮采收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螺旋藻 微藻 采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溶气气浮微气泡产生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时玉龙 王三反 +1 位作者 武广 陈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前广泛应用的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最主要问题是运行能耗过大。通过对加压溶气气浮设备微气泡产生机理的研究,得出了加压溶气系统在微气泡产生过程中的两个耗能关键点,并提出降低能耗的改进措施。指出了压力溶气罐内空气溶解过程中气体... 目前广泛应用的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最主要问题是运行能耗过大。通过对加压溶气气浮设备微气泡产生机理的研究,得出了加压溶气系统在微气泡产生过程中的两个耗能关键点,并提出降低能耗的改进措施。指出了压力溶气罐内空气溶解过程中气体分散成核步骤中最小能量Δf的存在及其理论表达式。阐述了叶轮散气和气浮泵气浮装置在微气泡发生机理方面的转变和节能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溶气气浮 微气泡 能耗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细胞的气浮法采收 被引量:7
9
作者 曾文炉 李浩然 +3 位作者 丛威 李宝华 蔡昭铃 欧阳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5-61,共7页
实验以螺旋藻为模型藻种,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气固比、气浮塔构造特性、溶气压力和溶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微藻气浮采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藻液值为可使藻液产生良好的絮凝性能; pH 12.0 高径比较大的气浮塔具有更优越的采收效能;气... 实验以螺旋藻为模型藻种,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气固比、气浮塔构造特性、溶气压力和溶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微藻气浮采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藻液值为可使藻液产生良好的絮凝性能; pH 12.0 高径比较大的气浮塔具有更优越的采收效能;气浮采收率随气固比、溶气压力的增加以及溶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提出的气浮采收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分离 螺旋藻 微藻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的加压气浮采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秀辰 牟晨晓 +1 位作者 母刚 李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对小球藻Chlorococcum sp.和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nsis的回流式、气液加压气浮采收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综合因子试验,探讨了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和气体流量对微藻采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藻液位高度对小球... 对小球藻Chlorococcum sp.和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nsis的回流式、气液加压气浮采收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综合因子试验,探讨了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和气体流量对微藻采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藻液位高度对小球藻和金藻采收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当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或气体流量分别为1.2 m、400 L/h、0.6 MPa或120 L/h时,微藻可获得较好的采收效果;小球藻Ⅰ、小球藻Ⅱ和金藻的最大采收率分别为60.3%、68.1%和65.4%。试验结果显示,在不改变藻液pH值和不添加絮凝剂的条件下,利用回流式、连续加压气浮技术对微藻进行采收,采收效果优于传统气浮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采收 溶气气浮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的絮凝沉降及溶气气浮采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莉丽 刘天中 +2 位作者 张维 彭小伟 陈晓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6-51,共6页
研究了氢氧化钠对不同生长时期小球藻液的絮凝效果,比较了絮凝沉降法和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并初步优化了气浮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在小球藻液中添加氢氧化钠能够取得很好的絮凝效果,添加700 mg/L氢氧化钠,沉降30 min即能达到90%的沉降... 研究了氢氧化钠对不同生长时期小球藻液的絮凝效果,比较了絮凝沉降法和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并初步优化了气浮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在小球藻液中添加氢氧化钠能够取得很好的絮凝效果,添加700 mg/L氢氧化钠,沉降30 min即能达到90%的沉降采收率;同等氢氧化钠添加量下,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要优于絮凝沉降法;确定的气浮采收最佳操作参数: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藻液的最佳氢氧化钠添加量分别为350 mg/L和600 mg/L,溶气水进水流速为60 L/h,溶气水/藻液体积比为25%。絮凝沉降法中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小球藻液采收效果相差不大,而溶气气浮法中同等采收条件下指数生长期的采收率高于稳定期,其采收浓缩倍数也略高于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氢氧化钠 絮凝沉降 溶气气浮 生长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气浮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万金保 兰新怡 +2 位作者 汤爱萍 刘峰 高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3,共3页
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溶气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的啤酒废水,出水CODCr、BOD5、NH3-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93.4%、97.2%、92.0%、99.6%、97.2%,达到国家《啤酒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的要求。该工艺具有投资省、水质水量... 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溶气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的啤酒废水,出水CODCr、BOD5、NH3-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93.4%、97.2%、92.0%、99.6%、97.2%,达到国家《啤酒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的要求。该工艺具有投资省、水质水量适应范围广、运行稳定、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废水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溶气气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气浮处理微污染水体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道方 李坤 +2 位作者 史雪霏 滕乐峰 王瑞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36,共5页
采用中水作为小区封闭景观水体的原水和补充水,针对景观水体受污染的特点,构建一种结合生物与气浮技术优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分析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建立包含一个主流程和两个内部循环的BOAF高效浅层气浮净化处理装置系统。实验结... 采用中水作为小区封闭景观水体的原水和补充水,针对景观水体受污染的特点,构建一种结合生物与气浮技术优点的处理方法,重点分析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建立包含一个主流程和两个内部循环的BOAF高效浅层气浮净化处理装置系统。实验结果表明,BOAF浅层气浮技术用于处理微污染水体是可行的,为中水景观水体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景观水体 浅层气浮 微污染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溶气气浮预处理ABS树脂胶乳废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绪文 门坤阔 +1 位作者 李焱 沈万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1,134,共6页
针对ABS树脂生产过程中PB工段+接枝聚合工段混合废水乳胶状悬浮物难以去除的现状,通过分析该混合废水水质特征,采用混凝-溶气气浮方法进行预处理此类废水。筛选出适宜药剂及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钙和阳离子型PAM共同作用对废水... 针对ABS树脂生产过程中PB工段+接枝聚合工段混合废水乳胶状悬浮物难以去除的现状,通过分析该混合废水水质特征,采用混凝-溶气气浮方法进行预处理此类废水。筛选出适宜药剂及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钙和阳离子型PAM共同作用对废水中的乳胶状悬浮物具有极好的破乳絮凝效果,且在原水p H为7、氯化钙投加量75 mg/L、PAM投加量10 mg/L、溶气水回流体积比为60%、HRT为19 min条件下,对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浊度去除率达95%以上,COD去除率达70%以上,达到后续生化处理对进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废水 混凝 溶气气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气浮选技术处理含油污水实验与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新勇 王飞 +3 位作者 熊元俊 王向阳 商国红 钱玉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132,共2页
溶气浮选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具有处理量大、效果好、占地少、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设法在工业废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其附着在杂质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 溶气浮选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具有处理量大、效果好、占地少、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设法在工业废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其附着在杂质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出水面,从而达到净化工业废水的目的。2006年在河南油田下二门联合站应用后效果显著,污水含油由1000+300mg/L降低到30mg/L以下,悬浮物含量由200~380mg/L降到3~8mg/L,且污水清彻透明,达到注水指标(含油≤100mg/L,悬浮物3~8mg/L),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浮选技术 浮力原理 污水含油 悬浮物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流式溶气气浮池提高二级出水水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兆亮 曹相生 +2 位作者 李冬 孟雪征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2-1536,共5页
溶气气浮技术对二级出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生物碎片等杂质具有很好的去除优势.试验通过小试装置优化了气浮预处理条件.适宜的絮凝条件是:采用三级搅拌,搅拌强度为50/30/20 s-1,反应停留时间为20 min.试验结果表明:溶气气浮池对二级出水中... 溶气气浮技术对二级出水中的胶体粒子和微生物碎片等杂质具有很好的去除优势.试验通过小试装置优化了气浮预处理条件.适宜的絮凝条件是:采用三级搅拌,搅拌强度为50/30/20 s-1,反应停留时间为20 min.试验结果表明:溶气气浮池对二级出水中的COD、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率随着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增加而提高,而且对不同的进水水质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出水水质能满足城市污水一级排放标准(GB/T18918—2002)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当气浮池表面负荷达到12.7 m3/(m2.h),停留时间缩短到10 min,浊度、COD、TP去除率分别提高到43%、42%、27%;另外,竖流式溶气气浮池分离区高度对出水质量有一定影响,增加分离区高度有利于出水水质的提高,但会增加构筑物的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气浮 二级出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纸脱墨浆生产新闻纸水循环系统中DCS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凤山 李超 +3 位作者 李立波 高扬 秦梦华 李忠正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
以废纸脱墨浆生产新闻纸生产线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检测了水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白水中DCS、DS、CS、SS和TS的含量并讨论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电导率、阳离子电荷需求量(CD值)、浊度等物化性质及其与pH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废纸脱墨浆生产新闻纸生产线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检测了水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白水中DCS、DS、CS、SS和TS的含量并讨论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电导率、阳离子电荷需求量(CD值)、浊度等物化性质及其与pH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漂白和后浮选水循环回路和造纸机网部白水循环回路,筛选和前浮选水循环回路白水中含有更多的DCS。白水塔和2#微气浮池白水中的DCS含量约占TS的88%,水循环系统各个取样点白水的DCS中,DS含量均占了90%以上,其中压榨部白水中的DS与DCS的比值达到了98.2%。表明在DCS中,主要构成为DS,仅有少量的CS。电导率和CD值主要是由DS所贡献的。含DCS水样的浊度主要来自于其中的胶体物质。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中的DCS会逐渐积累。微气浮处理对于固体悬浮物有着良好的去除作用,可以去除80%以上的SS,其去除DCS的作用主要是去除了所含的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报纸 水封闭循环 溶解与胶体物质 运行时间 微气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含聚合物采出液处理技术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增林 祝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4,共3页
随着聚合物驱采油的不断深入,含聚合物采出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化学驱油的技术难题之一。为此研制了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综合处理剂,进行了高效聚结三相分离、聚结气浮、加药气浮等处理设备和工艺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 随着聚合物驱采油的不断深入,含聚合物采出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化学驱油的技术难题之一。为此研制了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综合处理剂,进行了高效聚结三相分离、聚结气浮、加药气浮等处理设备和工艺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适合含聚合物采出液处理的技术路线。通过投加高效化学破乳剂和采用高效聚结三相分离器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再对分离出的含聚合物污水先除油再除悬浮物,可全面实现水质达标回注,药剂处理成本低于1.2元/m3,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合物采出液处理 破乳剂 三相分离 聚结 气浮 加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池接触区微气泡粒径及气含率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义科 陈阿强 王振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8,共6页
气浮技术作为高效清洁的除油工艺,常用于密度相近的液-液两相流或水中悬浮颗粒的分离。作为微气泡的产生及微气泡与油滴等悬浮物质黏附的场所,气浮池接触区水利流动状态下的微气泡粒径及气含率分布对除油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实验表明,溶... 气浮技术作为高效清洁的除油工艺,常用于密度相近的液-液两相流或水中悬浮颗粒的分离。作为微气泡的产生及微气泡与油滴等悬浮物质黏附的场所,气浮池接触区水利流动状态下的微气泡粒径及气含率分布对除油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实验表明,溶气压力0.34 MPa时微气泡尺寸更小;双释放头能显著提高气含率;接触区宽度较小时,湍动作用加强微气泡聚并严重;表面活性剂浓度能降低表面张力,有效抑制微气泡聚并;最佳浓度为0.5 mg/L时,平均尺寸维持在65~7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接触区 微气泡尺寸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静超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了完善气浮接触区现有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以单个捕集体效率概念为基础,针对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过程提出了新的碰撞效率模型,该模型把气泡-颗粒碰撞行为分为气泡作为捕集体和颗粒作为捕集体两种不同类型,分别给出相应碰撞效... 为了完善气浮接触区现有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以单个捕集体效率概念为基础,针对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过程提出了新的碰撞效率模型,该模型把气泡-颗粒碰撞行为分为气泡作为捕集体和颗粒作为捕集体两种不同类型,分别给出相应碰撞效率表达式.新模型中,首次提出浮升效应是气泡-颗粒碰撞过程的主要碰撞机制之一.此外,结合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对上述两类碰撞过程的主要碰撞机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接触区 气泡 絮体颗粒 碰撞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