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hear on the symmetric diblock copolymer/nanorod mixture:A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tudy
1
作者 何林李 张瑞芬 季永运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549-559,共11页
The phase behaviours of a lamellar diblock copolymer/nanorod composite under steady shear are investigated using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We consider a wide range of nanorod concentrations, where the nanorods ea... The phase behaviours of a lamellar diblock copolymer/nanorod composite under steady shear are investigated using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We consider a wide range of nanorod concentrations, where the nanorods each have a preferential affinity to one of the block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hear not only aligns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diblock eopolymer templates and nanorods towards flow direction, but also regul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norods within the polymer matrix. Meanwhile, the shear-induced reorientation and morphology transitions of the systems also significantly depend on the nanorod concentration. At certain nanorod concentrations, the competitions between shearinduced polymer thinning and nanorods dispersion behaviours determine the phase behaviours of the composites. For high nanorod concentrations, no morphology transition is observed, but reorientation is present, in which the sheared nanorods are arranged into hexagonal packing arrays. Additionally, the orientation behaviour of nanorods is determined directly by the applied shear, also interfered with by the shear-stretched copolymer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SHEAR NANOCOMPOSITES ORI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含量及颗粒级配对炸药悬浮液粘度影响的DPD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阳 李奕学 +1 位作者 钱文 何碧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4,共9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技术研究了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含量以及颗粒级配等因素对悬浮液体系粘度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纳米颗粒低含量情况下,纳米颗粒形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增加,悬浮液粘度也会随之上升;...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技术研究了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含量以及颗粒级配等因素对悬浮液体系粘度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纳米颗粒低含量情况下,纳米颗粒形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增加,悬浮液粘度也会随之上升;对于相同含量的纳米颗粒而言,尺寸越小,悬浮液粘度越大;添加纳米颗粒的行为不会改变基液粘度与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含量相同情况下,两种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进行颗粒级配可以有效调整体系粘度。通过引入纳米颗粒溶剂化效应修正了传统的爱因斯坦粘度公式,将颗粒尺寸与含量的影响归于一个模型之中。该模型的修正使爱因斯坦粘度公式可以有效预测从纳米尺度到微米尺度的悬浮液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悬浮液 纳米颗粒 粘度 耗散粒子动力学(d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D方法在软物质模拟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沙华 孙玲 刘东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是一种介观尺度的模拟方法,作为联系宏、微观模拟的纽带,在研究软物质流动及形态结构的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诸如生物大分子、聚合物流体等软物质领域,DPD方法凭借其时间及空间尺... 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是一种介观尺度的模拟方法,作为联系宏、微观模拟的纽带,在研究软物质流动及形态结构的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诸如生物大分子、聚合物流体等软物质领域,DPD方法凭借其时间及空间尺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首先归纳了DPD方法的粗粒化过程、讨论其理论模型及数值算法等基本理论,继而详细阐述了DPD方法在软物质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模拟 软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AB共聚物和A均聚物的共组装模拟研究
4
作者 段润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4,共5页
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粒子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型系统的研究了三臂星形AB二嵌段共聚物和A均聚物共混体系的共组装相行为.通过调节聚集体中星形共聚物浓度和AB嵌段的长度比有效地控制了AB/A共混体系... 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粒子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型系统的研究了三臂星形AB二嵌段共聚物和A均聚物共混体系的共组装相行为.通过调节聚集体中星形共聚物浓度和AB嵌段的长度比有效地控制了AB/A共混体系中聚集体的共组装形貌.预测了一些有趣的结构,比如,具有较厚壳层的核-壳-补丁结构、具有壳层的且中心凹陷的圆盘状结构以及不规则椭球的多室结构.本文还发现对于具有较长A嵌段的星形链,增大A均聚物在聚集体中的浓度能够消除聚集体内B嵌段形成的核;对于具有较短A嵌段的星形链,少量的A均聚物能够诱导聚集体共组装成具有长条状核的多室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星形二嵌段共聚物 共组装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共聚高分子微相分离的DPD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毅 冯剑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四臂星形两嵌段共聚物(A)4(B)4和(AB)4的微相分离,得到了体心立方球状、六方圆柱、层状、多孔层状和双连续螺旋状等几种稳定的介观结构以及一些过渡态结构。结果表明:其微相分离行为在... 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四臂星形两嵌段共聚物(A)4(B)4和(AB)4的微相分离,得到了体心立方球状、六方圆柱、层状、多孔层状和双连续螺旋状等几种稳定的介观结构以及一些过渡态结构。结果表明:其微相分离行为在总体上与线性和环状两嵌段共聚高分子相类似,而(A)4(B)4比(AB)4更容易发生相分离。介观层次上的计算机模拟可以作为对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从而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星形两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三维介观结构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of surface morphology and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growth of lithium niobate thin films on silicon substrate
6
作者 刘悦 朱浩楠 +2 位作者 裴子栋 孔勇发 许京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64-467,共4页
The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of lithium niobate thin films deposited on silicon substrat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 (111) surface i... The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of lithium niobate thin films deposited on silicon substrat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 (111) surfac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smooth LiNbO3 thin films compared to the Si(100) surface, and the optimal deposition temperature is around 873 K,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results.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ion molecular number is increased to take the electron spins and other molecular details into ac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niobate SILICON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辅助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优化制备
7
作者 赵雅平 解新安 +1 位作者 李雁 李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基于分子模拟能够探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 lipid carriers,NLC)各物质间的结合能、溶解度参数等,预测混合物的相容性,从而用于指导实验前原料种类以及用量选择。该文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模型营养物,以固体脂质(单硬脂... 基于分子模拟能够探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 lipid carriers,NLC)各物质间的结合能、溶解度参数等,预测混合物的相容性,从而用于指导实验前原料种类以及用量选择。该文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模型营养物,以固体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和液体脂质(中链甘油三酯、葵花籽油、甜橙油)及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卵磷脂、吐温-80)作为筛选对象,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进行模拟筛选,再通过正交试验制备NLC以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NLC的粒径和微观形态等进行表征。模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单硬脂酸甘油酯-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卵磷脂能形成较好的载体体系,固液脂质比为1∶3(质量比),卵磷脂含量为5%(质量分数),姜黄素含量占总脂质的3%(质量分数)时形成的球壳结构最好。优化后制备的姜黄素NLC平均粒径为(233.8±2.4)nm,电位为(-38.2±0.6)mV,包封率为85.06%,微观形态均匀分散、没有明显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耗散粒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姜黄素 混合原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sical information-enhanced graph neural network for predicting phase separation
8
作者 张亚强 王煦文 +1 位作者 王雅楠 郑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78-283,共6页
Although phase separation is a ubiquitous phenomen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components make it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model and predict. In recent years,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hysics s... Although phase separation is a ubiquitous phenomen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components make it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model and predict. In recent years,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hysics simulations. Here,we present a physical information-enhanced graph neural network(PIENet)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phase separation. The accuracy of our model in predicting particle positions is improved by 40.3% and 51.77% compared with CNN and SVM respectively. Moreover, we design an order parameter based on local density to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phase separation and analyze the systematic changes with different repulsion coefficients and different Schmidt number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model can achieve long-term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order parameters without requiring complex handcrafted features. These results prove that graph neural networks can become new tools and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lex phys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 neural network phase separation machine learning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聚结动态特性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分析
9
作者 王璐瑶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7期390-391,共2页
阐述提高冷凝效率并预防结冰,采用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MDPD)方法,模拟两个液滴合并弹跳过程中的动态过程以及跳跃现象,并且探讨这一现象的原理。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聚结跳跃 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PVP与表面活性剂AOT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被引量:20
10
作者 苑世领 刘成卜 +1 位作者 徐桂英 蔡政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8-1051,共4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DPD)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与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三维模拟格子中 ,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 ,接着增加 ,然后又减小的趋势 ...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DPD)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与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三维模拟格子中 ,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 ,接着增加 ,然后又减小的趋势 .构型和结构分析表明 ,AOT的加入能够引起聚合物链的二面角分布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 AOT与 PVP产生了相互作用 .同时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体系的聚集形态也可以在 DPD三维模拟格子中直观显现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VP 表面活性剂 AOT 相互作用 介观模拟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集体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中液滴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硕 赵钧 +2 位作者 王丹 刘明安 范西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33-1837,共5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对三维微通道中的液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两种流体之间的保守力系数获得不互溶的两种流体,并分析了相应的F lory-Hugg ins模型中的χ参数.DPD计算所获得的表面张力与G root等给出的理论公式相符合.计算...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对三维微通道中的液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两种流体之间的保守力系数获得不互溶的两种流体,并分析了相应的F lory-Hugg ins模型中的χ参数.DPD计算所获得的表面张力与G root等给出的理论公式相符合.计算采用消息传递并行计算技术(M P I),计算过程模拟了高分子液滴穿过突扩突缩通道时的形态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高分子液滴穿过微通道所需要的时间不同,随着液滴直径与通道高度比值的增加,所需时间单调上升,但上升的趋势逐渐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液滴 微通道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TMETN黏结体系的多尺度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超 王可 +7 位作者 李军强 李伟 胡义文 陶磊 陈俊波 王江宁 杨立波 袁志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9-596,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耗散分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三羟甲基乙烷三硝酸酯(TMETN)对硝化棉(NC)的增塑效果,并通过静态力学性能及机械感度测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C/TMETN质量比为1.3∶1.0时,体系中NC的回转半径最... 采用分子动力学(MD)和耗散分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三羟甲基乙烷三硝酸酯(TMETN)对硝化棉(NC)的增塑效果,并通过静态力学性能及机械感度测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C/TMETN质量比为1.3∶1.0时,体系中NC的回转半径最大(20.41)且氢键作用最强,此外硝酸酯键拥有较小的平均引发键键长和最小的最大引发键键长,表明该质量比的NC/TMETN体系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最好,TMETN对NC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NC/TMETN(质量比1.3∶1.0)体系的混匀程度和混匀时间均优于NC/TMETN(质量比1.2∶1.0)体系,进一步表明该黏结体系中TMETN对NC的增塑效果更好。实验测得NC/TMETN(质量比1.3∶1.0)体系在20℃下的拉伸强度达到16.22 MPa,撞击感度为67.7 cm,摩擦感度为4%,其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均为最好,很好地验证了MD和DPD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NC/TMETN黏结体系 分子动力学(MD) 耗散分子动力学(d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体系的介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克成 陆冬云 +3 位作者 周涵 徐未 温浩 许志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2-607,共6页
以润滑油添加剂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的分散性能为研究目标,运用耗散粒子动力学介观模拟方法考察了分散剂结构、用量、与润滑油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分子模拟方法估算了模拟需要的介观参数.通过恰当地定义分散性能,选择... 以润滑油添加剂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的分散性能为研究目标,运用耗散粒子动力学介观模拟方法考察了分散剂结构、用量、与润滑油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分子模拟方法估算了模拟需要的介观参数.通过恰当地定义分散性能,选择合适的模型化合物,得到了与实验研究定性一致的模拟结果.为润滑油分散剂的分子设计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模拟 润滑油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乳化炸药的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聚集形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栓丽 王晶禹 +4 位作者 何爽 朱佳平 任君 胡志勇 曹端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Material Studio 4.3中的颗粒耗散动力学(DPD)方法对可用于乳化炸药的不同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聚集体形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联接基的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态影响较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聚集体... 利用Material Studio 4.3中的颗粒耗散动力学(DPD)方法对可用于乳化炸药的不同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聚集体形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联接基的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态影响较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聚集体由球形向棒状再向层状转变;随疏水链长度增加,容易形成大而致密的胶束。联接基的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形态影响较大。当疏水链较短时,两聚Gemini表面活性剂形成球形胶束的能力高于三聚Gemini表面活性剂;当疏水链较长时,三聚Gemini表面活性剂更易形成棒状胶束,具有更高的形成大胶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颗粒耗散动力学(dpd) GEMINI表面活性剂 聚集体 形态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通道内流体流动的耗散粒子动力学并行计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丹 陈硕 +2 位作者 尚智 易杰 范西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8-992,共5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对方形通道内流体流动进行了模拟.通道壁面由3层粒子组成.在壁面附近实施了无滑移边界条件,在流动方向实施了周期性边界条件.计算中对每一颗粒子施加重力,从而驱动整个流体流动.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充分发展的速...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对方形通道内流体流动进行了模拟.通道壁面由3层粒子组成.在壁面附近实施了无滑移边界条件,在流动方向实施了周期性边界条件.计算中对每一颗粒子施加重力,从而驱动整个流体流动.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充分发展的速度分布与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并行计算结果表明,DPD很适合于并行计算.与每个节点所处理的总的粒子数目相比,只有少数粒子参与通信,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并行效率.当节点数目为18时,并行效率仍然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方形通道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协同机制 被引量:43
16
作者 谭晶 曹绪龙 +4 位作者 李英 宋新旺 何秀娟 崔晓红 李振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53,共5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分别与十二烷基-α-烯烃磺酸钠(DAOS)、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C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盐度及分子结构对单一和复...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分别与十二烷基-α-烯烃磺酸钠(DAOS)、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甜菜碱(C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盐度及分子结构对单一和复配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影响,从界面效率、界面密度和分子排布等角度讨论了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复配协同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界面密度 界面效率 超低界面张力 复配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ton X-100/甲苯/水三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靖波 张健 +4 位作者 吕鑫 朱玥珺 张凤久 姜伟 谭业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行为,并把用于油/水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拓展到含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验数值吻合的界面张力数据.另外,模拟...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行为,并把用于油/水二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拓展到含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与实验数值吻合的界面张力数据.另外,模拟结果直观展示了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与界面密度的关系,为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理论提供了依据.该模拟方法给出的微观信息可以为驱油体系配方筛选和表面活性剂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 分子模拟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界面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乳液形成过程主要影响因素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璐丝 解新安 +1 位作者 丁年平 李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57-2662,共6页
以环己烷为油相、淀粉乳液为水相、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淀粉乳液形成过程及油水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6000步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乳滴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 以环己烷为油相、淀粉乳液为水相、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淀粉乳液形成过程及油水比、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6000步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乳滴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加,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环己烷含量的减小而增加;形成稳定淀粉乳液体系的参数范围:7<油水比≤20,9%<乳化剂用量≤18%.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含量为11%~15%时,微球的粒径随乳化剂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乳化剂含量大于15%时,微球的粒径反而增大.实验与模拟的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分子模拟 淀粉微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嵌段共聚物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19
作者 苑世领 吴锐 蔡政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particledyanmics)模拟方法研究了PluronicL64(PL64)和Pluronic25R4(25R4)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中的介观相分离,模拟了聚合物聚集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不同的介观结构,如分散相、球形胶束、双连续相(bicontinuous)等;而PluronicL64在低浓度时更容易形成双连续相.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个辅助,提供介观层次上的信息,对实验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介观模拟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胶体聚集结构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胜飞 孙丽丽 +2 位作者 徐俊波 周涵 温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5,共9页
重质油是以沥青质为胶核分散于饱和油分中形成的极其复杂的胶体体系.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重质油的胶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重质油各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构建了描述重质油组分的粗粒化模型化合物.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 重质油是以沥青质为胶核分散于饱和油分中形成的极其复杂的胶体体系.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重质油的胶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重质油各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构建了描述重质油组分的粗粒化模型化合物.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粗粒化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重质油的胶体聚集结构.沥青质分子结构对胶体聚集结构有序性有显著影响,较高稠合程度的芳香环结构将使胶束结构有较高的有序性,烷基侧链则表现出分散作用.重质油中的胶质具有胶溶作用,胶质与沥青质的浓度比存在一个极限,当小于这个极限时,重质油将出现聚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胶体 多分散体系 自缔合 超分子结构 聚集结构 耗散粒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