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accuracy of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HODDM) in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problems 被引量:1
1
作者 Abolfazl Abdollahipour Mohammad Fatehi Marji +1 位作者 Alireza Yarahmadi Bafghi Javad Gholamnej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941-2950,共10页
The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HODDM) utilizing special crack tip elements has been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problems. The paper has selected several example ... The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HODDM) utilizing special crack tip elements has been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problems. The paper has selected several example problems from the fracture mechanics literature(with available analytical solutions) including center slant crack in an infinite and finite body, single and double edge cracks, cracks emanating from a circular hole. The numerical values of Mode Ⅰ and Mode Ⅱ SIFs for these problems using HODDM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analytical results(reaching up to 0.001% deviation from their analytical results). The HODDM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XFEM and a modified XFEM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DDM needs a considerably lower computational effort(with less than 400 nodes) than the XFEM and the modified XFEM(which needs more than 10000 nodes) to reach a much higher accuracy. The proposed HODDM offers higher accuracy and lower computation effort for a wide range of problems in LE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RACY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LEFM mod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mod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agation simulation and dilatancy analysis of rock joint using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科 黄伦海 黄醒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184-1189,共6页
A revised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DDM) program i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rock joint propagation and dilatancy analysis. The non-linear joint model used in the program adopts Barton-Bandis normal def... A revised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DDM) program i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rock joint propagation and dilatancy analysis. The non-linear joint model used in the program adopts Barton-Bandis normal deformation model, Kulhaway shear deformation model and Mohr-Coulomb criterion. The joint propagation criterion i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which can be obtain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imulated rock joint propagation accords well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The closure and opening of joint is investigated by DDM, and it is shown that if the opening volume of propagated joint is larger than closure volume of the old joint, the joint dilatancy occurs. The dilatancy condi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normal stiffness of the rock joint. When the normal stiffness is larg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joint dilatancy occurs. The critical normal stiffness of rock joint changes with the joint-load angle, and joint dilatancy is most possible to occur at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propagation joint dilat:mcy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non-linear rock joint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rack coalescence mechanism underneath single and double disc cutters by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被引量:5
3
作者 Mohammad Fatehi Marj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45-1054,共10页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numerical crack coalesc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cracks and cracks produced during the cutting action of TBM disc cutters.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concepts a...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numerical crack coalesc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cracks and cracks produced during the cutting action of TBM disc cutters.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concepts and the 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criterion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 crack propagation and its direction underneath the excavating discs. A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with quadratic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element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near the crack tips. Rock cutting mechanisms under single and double type discs are simulated by the proposed numerical method.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modeling are to simulate the chip formation process of indented rocks by single and double discs.The effects of specific disc parameters(except speed) on the thrust force Ft, the rolling force Fr, and the specific energy ES are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specific energy(energy required to cut through a unit volume of rock) of the double disc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isc. Crack propagation in rocks under disc cutters is numerically modeled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disc spacing S to penetration depth Pd(i.e. S/Pd ratio) of about 10 is obtain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disc cutter double discs cracks coalescence higher-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specific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量分配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景华 朱海燕 +6 位作者 赵鹏 陈世杰 佘朝毅 郑马嘉 王大江 陆朝辉 唐煊赫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施工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压裂液分配差异,对影响多裂缝竞争扩展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注液量的增大会抑制中间裂缝的发育,增大泵注排量和簇间距会促进裂缝均衡扩展;增大压裂液黏度会加剧裂缝之间的竞争扩展;减小段间距会加剧段间应力干扰,压裂段2和压裂段3的HF1压裂液进液受到抑制,中间裂缝受到的应力干扰减小。研究为水平井分段多簇裂缝扩展形态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 应力干扰 位移不连续法 竞争扩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FSM·DDM边界元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承论 秦忠诚 时洪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7-51,共5页
对三维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开发了单一介质的三维弹性问题的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和多介质三维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通过验证和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边界元 应力不连续 位移不连续 多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储层超临界CO_(2)改造模拟研究
6
作者 孙景行 孙晓冬 +2 位作者 郭东明 李守定 赫建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4-1346,共13页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能源开发中的一种高效储层改造方法,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压裂液,相比于水基压裂液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压裂能力而备受关注。但在基质渗透率(RMP)相对较高的储层岩石中,将超临界二氧化碳...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能源开发中的一种高效储层改造方法,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压裂液,相比于水基压裂液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压裂能力而备受关注。但在基质渗透率(RMP)相对较高的储层岩石中,将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压裂会出现较高的滤失。本文通过离散裂缝网络(DFN)方法对考虑天然裂缝系统的不同储层进行了模拟,对用水压裂(WF)和用S-CO_(2)压裂(SCF)在不同岩石基质渗透率储层中的适用性及压裂能力进行了模拟研究。与常用的水基压裂液相比,在等同条件下S-CO_(2)的黏度和密度较低,更容易使储层岩石破裂并生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但是在岩石基质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储层中,裂缝不断扩展会导致S-CO_(2)滤失量的不断加剧,严重影响裂缝流体压力的提升,并进一步影响到裂缝的扩展。数值模拟结果也呈现了压裂期间裂缝长度增长趋势出现近水平发展拐点,而这一现象恰恰反映流体滤失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提高压裂液注入速度可以缩短压裂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滤失对压裂的影响。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岩石基质渗透率的重要性,这一结果可以直接用于S-CO_(2)压裂适用性及生产能力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储层压裂 岩石基质渗透率 压裂液滤失 位移间断边界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楔形体的简捷极限变形平衡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凡 张永兴 +1 位作者 张波 姜广荣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介绍了考虑楔形体滑面变形的简捷极限变形平衡法 ,认为该法概念明确 ,分析快捷。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只考虑了沿滑动面交线方向的切向力 ,而忽略了与交线垂直方向的切向力 ,由此得到一个静定体系并求得静力解。文章经分析及与实验对比 ,说... 介绍了考虑楔形体滑面变形的简捷极限变形平衡法 ,认为该法概念明确 ,分析快捷。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只考虑了沿滑动面交线方向的切向力 ,而忽略了与交线垂直方向的切向力 ,由此得到一个静定体系并求得静力解。文章经分析及与实验对比 ,说明不考虑与交线垂直方向的切向力的影响是偏于不安全的 ,因此在的方法中考虑滑面的变形以求解静不定体系。对楔形体稳定分析的实例表明该简捷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成果相一致 ,而极限平衡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偏高。通过分析 ,认为楔形体滑面的相对刚度系数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变形平衡法 滑面变形 刚度系数 刚体平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改造应力干扰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胥云 陈铭 +4 位作者 吴奇 李德旗 杨能宇 翁定为 管保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0-786,798,共8页
基于位移不连续边界元法,引入应力校正因子,建立裂缝介质应力场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精度与三维位移不连续模型接近,并显著减小了计算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断裂准则和扩展速度模型,建立了多裂缝扩展形态算法,对多裂缝应力干扰及应力干... 基于位移不连续边界元法,引入应力校正因子,建立裂缝介质应力场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精度与三维位移不连续模型接近,并显著减小了计算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断裂准则和扩展速度模型,建立了多裂缝扩展形态算法,对多裂缝应力干扰及应力干扰下裂缝扩展形态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干扰作用范围由缝高或缝长的最小尺寸决定,对缝长大于缝高的裂缝,应力干扰作用范围为1.2~1.5倍缝高,对缝长小于缝高的裂缝其范围为1.2~1.5倍缝长;缝间距相对缝高越大或净压力相对原场主应力差越小,裂缝偏转位置距离井筒越远,裂缝偏转角度越小。3簇等间距布缝时,中间裂缝沿直线路径扩展,而非等间距布缝时,中间裂缝会向间距远的裂缝一侧偏转,且存在单一主扩展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体积改造 应力干扰 位移不连续法 裂缝偏转 多簇扩展 不等间距布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金洲 许文俊 +2 位作者 李勇明 蔡坤赤 徐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69,共7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分段多簇压裂 簇间距优化 位移不连续法 天然裂缝 破裂区域 波及区域 缝网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0
作者 曾青冬 姚军 孙致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999,共6页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开展了缝网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应力阴影和天然裂缝作用,建立了井筒和裂缝中流体流动模型,利用位移不连续方法求解应力与位移不连续量,然后构建了压力与裂缝宽度的迭代方程,并采用牛...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开展了缝网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应力阴影和天然裂缝作用,建立了井筒和裂缝中流体流动模型,利用位移不连续方法求解应力与位移不连续量,然后构建了压力与裂缝宽度的迭代方程,并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通过比较数值解经典模型解析解,验证了模型和迭代解法的正确性.多簇裂缝同步扩展时裂缝间距越小,压裂液分配到各条裂缝越不均匀,靠近井筒跟部的裂缝的分流量越大,从而裂缝宽度越大;考虑天然裂缝作用时,逼近角越小或者应力各向异性越弱,水力裂缝越容易发生转向扩展,裂缝网络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裂缝网络 应力阴影 天然裂缝 位移不连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网格和物理网格分离的有限单元法(Ⅰ):基本理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凌道盛 徐小敏 陈云敏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常规有限单元法在复杂边界问题的网格剖分、可移动边界和非连续变形问题的数值模拟等方面存在困难。本文将常规的有限单元分离为几何上相互独立的数学单元和物理单元,基于数学单元构造近似函数,引入位移模式关联法则以确定物理单元的位... 常规有限单元法在复杂边界问题的网格剖分、可移动边界和非连续变形问题的数值模拟等方面存在困难。本文将常规的有限单元分离为几何上相互独立的数学单元和物理单元,基于数学单元构造近似函数,引入位移模式关联法则以确定物理单元的位移模式,提出了在现有有限单元法框架内、基于数学网格和物理网格分离的强化有限单元法(FEM++)。与常规有限单元法(SFEM)比较表明,强化有限单元法不仅很好地克服了常规有限单元法网格剖分上的困难,而且提供了一条更简便、更自然的分析移动边界问题和非连续变形问题的新途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强化有限单元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移动边界 非连续变形 位移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中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志红 黄超 +1 位作者 郭建春 周月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 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缝净压力、裂缝参数和原地应力场等因素对同步压裂形成裂缝网络复杂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净压力越大、裂缝长度越长、原地应力差异越小,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的可行性越大。研究结果对判断我国页岩油气藏能否应用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压裂 诱导应力干扰 复杂缝网 位移不连续理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间断位移法及强奇异和超奇异积分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周维垣 吴劲松 肖洪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5-651,共7页
从积分方程Somigliana等式出发,导出三维状态下单位位错集度的基本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边界积分方程,并给出了其离散形式.对强奇异和超奇异积分,采用了Hadamard定义的有限部分积分来处理.最后,给出了计算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算例,并与... 从积分方程Somigliana等式出发,导出三维状态下单位位错集度的基本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边界积分方程,并给出了其离散形式.对强奇异和超奇异积分,采用了Hadamard定义的有限部分积分来处理.最后,给出了计算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算例,并与解析解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方法 三维间断位移法 强奇异积分 超奇异积分 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扰动区隧道初始地应力场数值反演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科 江星宏 +1 位作者 吴梦军 丁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55-259,共5页
初始地应力场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断裂构造区域,地应力分布受到扰动,出现量值与方向的改变。目前初始地应力反演主要基于地应力实测值,但大量的隧道工程缺乏地应力测试数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无地应力实测... 初始地应力场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断裂构造区域,地应力分布受到扰动,出现量值与方向的改变。目前初始地应力反演主要基于地应力实测值,但大量的隧道工程缺乏地应力测试数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无地应力实测值条件下基于断层产状与断距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拓展位移不连续法数值方法,利用断裂构造自身特性,引入断层变形模型,建立断裂构造的位移不连续法数值解法,利用该计算内核实现初始地应力场回归反演。工程案例分析表明,断层断距反演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地应力反演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断裂构造周边地应力场呈现不均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初始地应力 断裂 位移不连续法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叠置多薄煤层压裂裂缝竞争延伸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小刚 贺宇廷 +3 位作者 杨兆中 张平 宋瑞 程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9-1676,共8页
滇东黔西地区煤层具有纵向多薄层叠置的特点,且割理裂隙等结构弱面较为发育。前人的多层、薄层压裂裂缝模拟多针对砂岩储层,关于结构弱面对水力压裂裂缝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页岩和裂缝性砂岩,对结构弱面发育、高泊松比、低杨氏模量的多... 滇东黔西地区煤层具有纵向多薄层叠置的特点,且割理裂隙等结构弱面较为发育。前人的多层、薄层压裂裂缝模拟多针对砂岩储层,关于结构弱面对水力压裂裂缝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页岩和裂缝性砂岩,对结构弱面发育、高泊松比、低杨氏模量的多薄煤层水力压裂裂缝竞争延伸规律缺少系统的揭示。考虑层间流量动态分配和割理裂隙发育特征,建立拟三维裂缝延伸数学模型。以滇东上二叠统煤层为例,模拟并分析了直井多层组合压裂时各层裂缝竞争延伸。研究表明:结构弱面分布不同导致各层裂缝形态差异较大;水力裂缝被结构弱面捕获使得裂缝变窄,增加了压裂砂堵风险;杨氏模量较小的煤层多层合压,层间流量分配差异相对较小;对射孔参数已确定的井,增加压裂液黏度、提高排量可减小层间流量差异,进而促进各层缝长充分扩展;减小压裂液黏度,降低排量可控制缝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叠置煤层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位移不连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裂缝逼近条件下天然裂缝破坏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仲冠宇 王瑞和 +1 位作者 周卫东 杨焕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7-255,共9页
通过水力压裂裂缝的诱导应力场打开远场天然裂缝,可改变储层应力场,易形成压裂主裂缝、分支缝、应力松弛缝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从而提高了页岩气储层改造效率,因此在页岩气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裂缝逼近条件下天然裂缝的破坏... 通过水力压裂裂缝的诱导应力场打开远场天然裂缝,可改变储层应力场,易形成压裂主裂缝、分支缝、应力松弛缝相互连通的裂缝网络,从而提高了页岩气储层改造效率,因此在页岩气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裂缝逼近条件下天然裂缝的破坏特征是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激活远场天然裂缝的核心问题之一。应用位移间断法(DDM),建立了人工裂缝逼近条件下激活天然裂缝的力学模型。根据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建立了不同天然裂缝破坏状态的约束条件,形成了天然裂缝破坏特征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其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人工裂缝逼近条件下天然裂缝张开、滑移、闭合行为,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裂缝下表面处最大主应力呈双峰型分布,天然裂缝下表面处最大主拉应力随着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的增加而增大。当人工裂缝逼近天然裂缝时,天然裂缝的剪切型破坏长度大于张拉型。天然裂缝破坏长度随着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缝内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天然裂缝破坏长度随着人工裂缝尖端到天然裂缝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加。天然裂缝剪切型破坏长度随着摩擦系数及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页岩气压裂技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间断法 天然裂缝 张拉型破坏 剪切型破坏 最大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年门源地震(M_S6.4)过程地形变演化特征及块体模型解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兵 江在森 +2 位作者 张四新 张晓亮 薛富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分析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震源周边地区不同尺度跨断层形变在地震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模拟了震源破裂过程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速率变化.分析表明,地表跨越断层的剖面形变变化是垂直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的结... 分析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震源周边地区不同尺度跨断层形变在地震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模拟了震源破裂过程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速率变化.分析表明,地表跨越断层的剖面形变变化是垂直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垂直力源的影响可能是引起本次地震形变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与地质构造分析和震源机制结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变形分析(DDA) 位移载荷法 GPS 块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值应力波在岩石三维节理面的折反射规律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传正 张建经 崔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68-77,共10页
岩土动力问题中,岩石节理对应力波的传播与能量的传递极大的影响,进而对岩土工程的动力响应特性造成影响。在以往应力波在非连续面传播规律的研究中,较少能够从理论上研究三维节理的复杂表面形态所导致的复杂力学性质对应力波传播规律... 岩土动力问题中,岩石节理对应力波的传播与能量的传递极大的影响,进而对岩土工程的动力响应特性造成影响。在以往应力波在非连续面传播规律的研究中,较少能够从理论上研究三维节理的复杂表面形态所导致的复杂力学性质对应力波传播规律的影响。为此,基于细观接触理论分析了岩石三维节理的应力-变形本构方程一般形式,分析了平面谐波与三维节理面上的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基于DDM方法给出P波、SV波与SH波在三维节理面上折反射解析解。在模型研究和理论求解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应力波的入射角、节理的交叉耦合变形刚度系数对折反射应力波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于三维岩石节理,当本构方程中刚度系数矩阵中的交叉耦合刚度系数非零时,三种简谐波(P、SV、SH波)之间皆可已相互转化,且增大三维节理的交叉耦合刚度系数能够显著的增大转换波的幅值系数,使得同型波反射系数增大,同型波透射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三维粗糙节理 d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摩擦接触问题的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文涛 师俊平 李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45-3150,共6页
针对摩擦接触问题,给出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标准无网格Galerkin法的位移模式中嵌入不连续函数和裂尖奇异函数,分别反映接触面的不连续性和接触面端点的奇异性;结合接触摩擦定律,继而构造出求解摩擦接... 针对摩擦接触问题,给出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标准无网格Galerkin法的位移模式中嵌入不连续函数和裂尖奇异函数,分别反映接触面的不连续性和接触面端点的奇异性;结合接触摩擦定律,继而构造出求解摩擦接触问题的无网格线性互补模型。在该方法中,接触面方程使用接触点对离散,全局离散系统方程则转化为标准的线性互补问题,可以很方便地使用Lemke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证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不连续位移 摩擦接触 线性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节理岩体的位移不连续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志亮 陈强 张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7-2183,共7页
选用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作为岩石本构,提出了一种考虑岩体黏弹性的位移不连续模型;根据一维黏弹性波的特征线法,推导了节理处质点速度、应力和应变递推公式。首先,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砂层进行试验,得到其应力-应变关系,并... 选用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作为岩石本构,提出了一种考虑岩体黏弹性的位移不连续模型;根据一维黏弹性波的特征线法,推导了节理处质点速度、应力和应变递推公式。首先,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砂层进行试验,得到其应力-应变关系,并换算出砂层节理的法向刚度;接着,通过一维强间断黏弹性波的波速公式、高频波衰减系数以及任一频率下的衰减系数,确定出数值算法中的三参数。最后,基于自制的摆锤装置,探讨了一维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试验中以两根长1 000 mm、直径为68.50 m的岩杆作为入射和透射杆,以3 mm砂层模拟节理。试验和数值结果吻合度良好,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黏弹性 位移不连续模型 特征线法 波传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