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受力分析
1
作者 沈书拯 江巍 +3 位作者 欧阳晔 谭亿虹 吴剑 陈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加法获取给定安全系数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内力变形,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排距、桩距和桩径对内力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离散耦合模型可有效获取桩后土体潜在滑移趋势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前后排桩弯矩分布呈现“S”型曲线特征,且前排桩承受更大弯矩。前后排桩侧向位移总体上均由桩底向上逐步增大,前排桩略大于后排桩,但由于连梁约束作用前排桩侧向位移在近桩顶处减小。给定安全系数增大会导致前后排桩弯矩增大和侧向位移非线性增长。排距增大后,前排桩桩顶负弯矩增大,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减小、负弯矩增大。桩距增大对桩顶弯矩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桩径增大后,后排桩桩顶正弯矩增大,前排桩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后排桩正弯矩增大而负弯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 重力增加法 弯矩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的边坡稳定性模拟研究
2
作者 黄彦华 李明旭 +1 位作者 武世岩 杨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2-1513,共12页
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过程及破坏特征,以实际滑坡为工程背景,采用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方法(FLAC-PFC),结合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坡体变形及离散单元破裂规律。首先,通过地表沉降算例,验证以边界墙为媒介的界面耦合方法能够保证数值模型的力、... 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过程及破坏特征,以实际滑坡为工程背景,采用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方法(FLAC-PFC),结合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坡体变形及离散单元破裂规律。首先,通过地表沉降算例,验证以边界墙为媒介的界面耦合方法能够保证数值模型的力、力矩和位移传递的连续性;然后,构建边坡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模型,分别对连续单元和离散单元进行强度参数劣化,验证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连续-离散耦合边坡模型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性;最后,基于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边坡滑移模拟结果,分析边坡坡体位移及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出现滑移趋势,坡体表面的位移明显大于坡体内部的位移,在坡脚处出现滑坡堆积体,沿边坡横向的位移变化是边坡失稳的主要表现。在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离散域内颗粒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总体表现为滑面上部坡体内单元微裂纹数量较多,且以张拉破坏为主,与少量剪切微裂纹共同形成宏观裂纹,成为离散单元的主破坏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分析 裂纹演化 连续-离散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的集成建模与优化
3
作者 梁鹏 梁迎新 张超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8-2042,共15页
针对现有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独立优化模型难以适应多工艺路线、大规模生产场景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可有效提升钢铁生产在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整体调度效率。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集成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浇次... 针对现有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独立优化模型难以适应多工艺路线、大规模生产场景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可有效提升钢铁生产在复杂生产条件下的整体调度效率。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集成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浇次序列机器序列钢包序列的三层编码方式,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通过基于某大型炼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构建的不同规模测试案例表明,所提集成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最大完工时间。研究结果验证了多工艺路线炼钢连铸调度与钢包选配集成优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为工业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调度优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连铸调度 钢包选配 生产调度 离散人工蜂群算法 集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运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的时变分析法
4
作者 杨蔡进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0-754,共15页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列车与服役结构及环境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并且上述耦合作用表现在车辆运动的全过程.考虑实际的运行环境,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更为精确的服役模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车辆与...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列车与服役结构及环境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并且上述耦合作用表现在车辆运动的全过程.考虑实际的运行环境,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更为精确的服役模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车辆与长大轨道结构耦合动力学建模难题.现代高速列车短时间内就能在轨运行至数百公里的距离,经典的理论方法采用了拉格朗日方式描述系统的运动和变形,限定系统的力学研究对象固定不变,往往需要针对全部长度的轨道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分析效率亟需提高.围绕高速轨道交通领域内关键基础力学模型问题,基于模型截断的策略,从时变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长距离连续运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高效建模与分析方法.引入移动控制体描述长大轨道结构在有效振动区域内动力学行为,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原理建立移动控制体内截断轨道梁的连续时变动力学模型,基于自适应步长Runge-Kutta-Fehlberg积分策略,通过预处理当前时间步的积分信息,确定预测下一时间步系统响应所需的迭代条件,从而表征控制体内轨道梁下轨枕和道床质量系统的离散时变动力学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仿真,分析了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模态叠加法获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长大轨道结构 离散/连续时变系统动力学 移动控制体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stability test for 2-D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5
作者 肖扬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2-D recursive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involves the problem of robust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bivariate polynomials family. It is proved that...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2-D recursive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involves the problem of robust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bivariate polynomials family. It is proved that the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the denominator polynomials of the systems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2-D hybrid systems. The 2-D hybrid transformation, i. e. 2-D Laplace-Z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2-D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to get the 2-D hybrid transfer functions of the systems. The edge test for the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interval bivariate polynomials is introduced. The Hurwitz-Schur stability of the interval family of 2-D polynomials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stability of its finite edge polynomials of the family. An algorithm about the stability test of edge polynomials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ontinuous-discrete systems 2-D Laplace-Z transformation interval parameters bivariate polynomials family Hurwitz-Schur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的岩溶隧道防突岩体安全厚度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晏启祥 刘琛尧 +3 位作者 孙润方 王绪 谢文清 陈耀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为有效预防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涌水灾害,首先,调研近年来国内岩溶隧道突涌水典型案例,总结隧道突涌水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理论的方法,明确防突岩体破坏的判定准则,划分岩溶隧道防突岩体破坏... 为有效预防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涌水灾害,首先,调研近年来国内岩溶隧道突涌水典型案例,总结隧道突涌水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理论的方法,明确防突岩体破坏的判定准则,划分岩溶隧道防突岩体破坏模式并提出裂缝发育规律;然后,基于对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造成影响的各因素,针对溶洞位于隧道上方、下方及侧方3种情况分别建立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预测计算式;最后,依托德庆隧道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防突岩体破坏模式主要有弯折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和复合破坏3种,可基于裂隙发展速度将其破坏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快速发育阶段、平缓发育阶段3个阶段;各因素按影响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溶腔内水压、围岩黏结参数、溶腔跨度、溶腔高跨比和隧道埋深;计算得到德庆隧道3处施工段的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分别为2.964,5.263和0.961 m,突涌水评估结果准确。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预测计算式可用于预测并评估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离散-连续耦合模型 防突岩体 破坏模式 安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f-global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被引量:2
7
作者 Tan Xu Chen Yingw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339-347,共9页
It is being widely studied how to extract knowledge from a decision table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The novel problem is how to discretize a decision table having continuous attribute.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asona... It is being widely studied how to extract knowledge from a decision table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The novel problem is how to discretize a decision table having continuous attribute.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asonable discretization results, a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arranges half-global discretization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al coefficient of each continuous attribute while considering the uniqueness of rough set theory. When choosing heuristic information, stability is combined with rough entropy. In terms of stability, the possibility of classifying objects belonging to certain sub-interval of a given attribute into neighbor sub-intervals is minimized. By doing this, rational discrete intervals can be determined. Rough entropy is employed to decide the optimal cut-points while guarantee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decision table after discretization. Thought of this algorithm is elaborated through Iris data and then some experiments by comparing outcomes of four discritized datasets are also given, which are calculat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four other typical algorithras for discritiz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that, classification rules are deduced and summarized through rough set based classifi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is able to generate optima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hile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discrete intervals. It displays superiority especially when dealing with a decision table having a large attribute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f-global discretization continuous condition attribute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ough entropy STABILITY rough set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的岩溶隧道突水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琛尧 晏启祥 +3 位作者 孙润方 王绪 邓宝华 陈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岩溶隧道在修建的过程中难以避免接近溶腔甚至高承压水溶腔,而突水破坏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对隧道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对岩溶隧道突水破坏模式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相关安全问题,并对选线安全具有一定参照意义。通过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数... 岩溶隧道在修建的过程中难以避免接近溶腔甚至高承压水溶腔,而突水破坏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对隧道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对岩溶隧道突水破坏模式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相关安全问题,并对选线安全具有一定参照意义。通过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技术,对微观离散颗粒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标定并验证,模拟水压作用下下伏溶腔与隧道仰拱之间的防突岩体垮塌过程。根据试验结果将防突岩体的破坏模式分为3类:剪切破坏模式、弯折破坏模式和复合破坏模式。弯折破坏模式表现为防突岩体中部和两端拉伸裂缝呈贯通状;剪切破坏模式表现为防突岩体两端裂缝呈剪切态;复合破坏模式则同时具有二者的共同特性。3种破坏模式所引起的裂缝发育规律相似,均可分为初始发育、快速发育和平缓发育3个阶段。初始发育阶段时防突岩体所存在的裂缝数量较少;维持水压力防突岩体的裂缝数量突增并进入快速发育阶段;而后防突岩体中的裂缝产生贯通效果进入平缓发育阶段,最终防突岩体整体垮塌。由此得出结论:突水破坏在岩溶隧道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对岩溶隧道总体安全性有不可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突水灾害 防突岩体 离散-连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of Continuous Microwave Drying Raspberry Puree Based on RSM and ANN-GA 被引量:2
9
作者 Zheng Xian-zhe Gao Feng +2 位作者 Fu Ke-sen Lu Tian-lin Zhu Chong-h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1期69-84,共16页
To improve drying uniformity and anthocyanin content of the raspberry puree dried in a continuous microwave dryer,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microwave intensity,air velocity,and drying time)on evaluation indexe... To improve drying uniformity and anthocyanin content of the raspberry puree dried in a continuous microwave dryer,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microwave intensity,air velocity,and drying time)on evaluation indexes(average temperature,average moisture content,average retention rate of the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temperature contrast value,and moisture dispersion value)were investigated via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with genetic algorithm(G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wave intensity and drying time dominated the changes of evaluation indexes.Overall,the ANN model was superior to the RSM model with better estimation ability,and higher drying uniformity and anthocyanin retention rate were achieved for the ANN-GA model compared with RSM.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microwave intensity of 5.53 W•g^(-1),air velocity of 1.22 m·s^(-1),and drying time of 5.85 min.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guidance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drying berry fr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pberry puree continuous microwave dry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genetic algorithm(GA)CLC number:TG376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6-8104(2023)-01-0069-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连续尺度分形-离散Iwan黏滑接触力学建模
10
作者 夏焕雄 付志豪 +4 位作者 刘检华 敖晓辉 张健 罗俊成 张学睿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4-1164,共11页
零件配合面接触状态是影响高精密产品装配精度的关键因素,而分形-Iwan耦合模型是描述典型配合面黏滑接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现有基于MB的分形-Iwan耦合模型认为所有微凸体发生完全变形,且全局共用一个常量弹塑性临界面积,导致模型... 零件配合面接触状态是影响高精密产品装配精度的关键因素,而分形-Iwan耦合模型是描述典型配合面黏滑接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现有基于MB的分形-Iwan耦合模型认为所有微凸体发生完全变形,且全局共用一个常量弹塑性临界面积,导致模型对小触点的法向力计算存在偏差.为此,建立了改进的分形-离散Iwan黏滑接触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连续尺度的分形表面凸体分布函数,得到了具有尺度依赖关系的临界面积表达式.基于上述改进的耦合模型,探究了切向载荷作用下的粗糙接触界面滞回特性,获得了接触面几何形貌、接触压力对界面切向力的影响规律.将得到的滞回曲线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分形-离散Iwan耦合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接触面 连续尺度分形 离散Iwan模型 黏滑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分析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邱志平 邱宇 张培宣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112,共33页
本文综述了力学分析中对称性与守恒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连续系统中的Lie群对称性,包括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Lie群对称性、泛函的Lie群对称性及其守恒律,以及扰动微分方程的近似Lie对称性,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些对称性在实际中的应... 本文综述了力学分析中对称性与守恒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连续系统中的Lie群对称性,包括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Lie群对称性、泛函的Lie群对称性及其守恒律,以及扰动微分方程的近似Lie对称性,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些对称性在实际中的应用.接着,探讨了离散系统的对称性与守恒律,重点介绍了离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Noether对称性、Lie对称性及Mei对称性,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最后,综述了随机系统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律,讨论了Ito型和Stratonovich型随机微分方程的对称性,特别是在统计意义下对随机微分方程对称性的理解.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守恒律 连续系统 离散系统 随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系统理论的D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伟东 孙志毅 +1 位作者 吴聚华 阎学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528-1530,共3页
将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应用于连续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系统中, 给出能很好反映迭代学习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Roessor模型.在2-D系统理论基础上证明了D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律的收敛性.根据该理论设计的闭环迭代学... 将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应用于连续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系统中, 给出能很好反映迭代学习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Roessor模型.在2-D系统理论基础上证明了D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律的收敛性.根据该理论设计的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器,受到的限制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系统理论 D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 收敛性 数学模型 学习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的P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伟东 孙志毅 吴聚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将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应用于迭代学习控制中,给出能很好反映迭代学习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Roessor模型)。在2-D系统理论基础上证明了P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律的收敛性。根据该系统理论设计的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器... 将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应用于迭代学习控制中,给出能很好反映迭代学习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Roessor模型)。在2-D系统理论基础上证明了P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律的收敛性。根据该系统理论设计的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器,受到的限制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线性连续-离散系统理论 P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 收敛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离散化:Delta算子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德东 张化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65-1068,1072,共5页
针对一类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利用Delta算子方法,对系统进行局部离散化和全局离散化处理.首先对模糊规则后件部分的线性时不变动态方程做局部离散化处理,然后再对系统的动态模型做全局离散化处理.为了获得T-S模糊系统的多胞结构,对全... 针对一类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利用Delta算子方法,对系统进行局部离散化和全局离散化处理.首先对模糊规则后件部分的线性时不变动态方程做局部离散化处理,然后再对系统的动态模型做全局离散化处理.为了获得T-S模糊系统的多胞结构,对全局离散化模型进行Taylor级数展开,从而得到近似全局离散化模型.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针对近似全局离散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使系统被渐近镇定.采用Delta算子对连续系统离散化时,随着采样频率的加快,其离散模型将趋近于原来的连续模型,并保持原有的动力学性质.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算子 局部离散化 全局离散化 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离散方法的微波照射下花岗岩力学行为与破裂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亚楠 王云龙 +3 位作者 张垚 蔚立元 邵晓爽 张广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3-713,共21页
微波辅助破岩具有绿色、低能耗等优点,是有望实现深部煤炭资源开发中硬岩地层高效掘进的技术手段,其机理引发了工程与学术界的关注。基于花岗岩组分矿物微波吸收升温差异,借助连续介质微波电磁分析及离散元力学模型,实现了微观矿物温度... 微波辅助破岩具有绿色、低能耗等优点,是有望实现深部煤炭资源开发中硬岩地层高效掘进的技术手段,其机理引发了工程与学术界的关注。基于花岗岩组分矿物微波吸收升温差异,借助连续介质微波电磁分析及离散元力学模型,实现了微观矿物温度离散赋值,提出了微波照射下花岗岩力学性质的计算分析方法,从温度场分布、力学性质和破坏形态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揭示了微波照射下花岗岩破裂规律、单/三轴加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破裂机制。计算结果表明:(1)微波照射下,试样出现2个相对低温区域和1个热点区域。在低照射功率(≤2 kW)情况下,试样内部裂纹数量极少;高照射功率(≥3 kW)下,试样内部裂纹以晶粒边界拉伸破坏为主导逐渐发育,并以热点区域为中心向四周延拓形成裂纹网络。(2)对于单轴压缩,试样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和损伤阈值均随照射功率增加而降低,在高照射功率(≥3 kW)下,力学参数跌落更加明显;当照射功率较高(≥3 kW)时,微波照射后初始裂纹主导了受载试样的裂纹演化,试样呈现沿初始裂纹扩展趋势并出现显著的局部破坏。(3)对于三轴压缩,随照射功率增加,初始围压对试样强度提升效果越发强烈;低照射功率(≤2 kW)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变化不明显,高照射功率(≥3 kW)下,初始围压对弹性模量的提升格外显著;随照射功率增加,围压促进了破碎颗粒的继续承载及应力传递,试样破坏由晶间破坏主导向晶内破坏主导转变,进而引发裂纹网络充分发育,抑制了高功率(≥3 kW)照射产生的局部结构集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破岩 连续-离散方法 热破裂 力学行为 破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圆砾地层超深地连墙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申玉生 甘雨航 +4 位作者 资晓鱼 董俊 闵鹏 张逸飞 王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1-261,共11页
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三线换乘站),推导了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并对圆砾地层中单幅超深(70 m)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阶段地层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不同程度下降,槽... 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三线换乘站),推导了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并对圆砾地层中单幅超深(70 m)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阶段地层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不同程度下降,槽壁向槽内卸荷变形,黏性土层在槽段拐角附近有土拱形成,区域内应力增加,圆砾地层土拱效应不明显;成槽阶段槽壁累计水平变形由大到小依次为圆砾地层、下伏地层、上覆土体,水平最大位移约为15.8 mm,最大地表沉降约为9 mm;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地层应力在混凝土压力挤压作用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槽壁向槽外反向内挤变形,地表向上隆起变形,并在混凝土硬化阶段逐渐收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槽效果,可为同类地下连续墙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施工力学行为 离散-连续耦合方法 地下连续墙 圆砾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Hopf(Co-Hopf)模的推广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铎 吴德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作为强Hopf(Co-Hopf)模的真推广,引入小强Hopf模和本质强Co-Hopf模并研究这些模的性质.举例说明小强Hopf模不一定是强Hopf模且本质强Co-Hopf模不一定是强Co-Hopf模.
关键词 强Hopf(Co-Hopf)模 小(本质)强Hopf(Co-Hopf)模 离散模 拟离散模 连续模 拟连续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隧道压力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峰 谭绪凯 +2 位作者 陈晓宇 丁其乐 李星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5,共8页
隧道压力拱问题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的连续介质数值模拟方法对于隧道压力拱特性的微观研究有所欠缺,而擅长微观力学研究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计算机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的要求太高。基于现有离散-连续耦合思路,通过... 隧道压力拱问题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的连续介质数值模拟方法对于隧道压力拱特性的微观研究有所欠缺,而擅长微观力学研究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计算机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的要求太高。基于现有离散-连续耦合思路,通过力的传递实现离散-连续模型的耦合;研究了耦合算法中的平均应力计算方法、平均应力计算区域面积及耦合程序遍历颗粒方法;基于自行开发优化的离散-连续耦合程序,模拟了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受力特性,研究了隧道压力拱形成机理及压力拱特性;计算了埋深分别为10 m,14 m,18 m,22 m,26 m,30 m和34 m情况下的隧道开挖产生的压力拱应力集中等效区域,揭示了隧道压力拱随着隧道埋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行开发优化的离散-连续耦合程序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离散元方法在微观力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隧道开挖后,开挖面周边范围出现层状压力环,但在拱顶和仰拱底附近区域的围岩压力环的环间接触力降低,围岩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形成压力拱;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压力拱应力集中等效区域减小,隧道周边围岩的压力拱承载能力越来越大;但当隧道埋深达到一定界限后,隧道压力拱高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连续耦合模型 隧道压力拱 隧道埋深 压力拱应力集中等效区域 力的传递路径 PFC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型的哈尔克山裂隙网络模拟
19
作者 漆琳靖 王泽清 +2 位作者 那金 岑畅 马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6-1268,共13页
哈尔克山位于天山北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强烈的地形切割导致该地区断裂发达,河谷裂隙发育。哈尔克山地区对天山北麓整体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地下水渗透能力评价研究,探讨该区域基岩裂隙渗透特征,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 哈尔克山位于天山北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强烈的地形切割导致该地区断裂发达,河谷裂隙发育。哈尔克山地区对天山北麓整体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地下水渗透能力评价研究,探讨该区域基岩裂隙渗透特征,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ECM)的理论基础,提出一种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方法。首先,基于研究区水文地质背景,结合其天然裂隙网络特征,开展区域裂隙空间特征分析;然后,根据天然裂隙网络特征开展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构建符合实际区域地质条件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最后,基于等效介质模型理论,耦合裂隙与地质单元体,计算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率。结果表明:研究区裂隙受哈尔克山断裂构造影响,整体走向呈NWW向和NEE向;区域裂隙隙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裂隙在空间分布上服从Fisher分布;裂隙等效半径为312.9~780.6 m,隙宽为1.43~25.19 mm,渗透率为2.3~66.7 mD①,裂隙密度为0.10~5.25 m^(-1);等效渗透率xx方向为0.050~1.877 mD,yy方向为0.050~1.947 mD,zz方向为0.100~2.825 mD,整体区域渗透率均小于3 mD;哈尔克山地区基岩裂隙网络渗透率较低,断裂带及河谷裂隙发育带是山区地下水的主要运移通道。将模拟结果同前期开展的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对比,二者数值较为相近,证明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哈尔克山 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区框架-剪力墙结构最优剪力墙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黄世敏 魏琏 +2 位作者 程绍革 衣洪建 赵斌 《工程抗震》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从沿高变刚度框剪结构协同分析的连续 离散化分析原理出发 ,提出了确定地震区沿高变刚度框剪结构剪力墙最优数量的简化计算方法。首次提出了采用竖向构件分类的方法确定最优剪力墙数量。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连续—离散化分析 地震区 剪力墙 竖向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