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村人口红利消退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星星 张烽辉 张政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乡村振兴正面临乡村人口“空心化”的难题,文章利用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各维度及整体呈稳定发展态势,... 乡村振兴正面临乡村人口“空心化”的难题,文章利用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各维度及整体呈稳定发展态势,具有“低-低”“高-高”空间集聚特征。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乡村人口红利消退对乡村振兴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利用门槛模型对乡村振兴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倒U”型关系进行门槛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当前或许正处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窗口期,各地应抓住机遇走上高质量、高效率的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口红利消退 空间计量模型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青 周国华 +3 位作者 崔树强 王华 刘慧 于雪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4-889,共16页
文章从减碳效应和增碳效应2方面考虑,构建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框架,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005—2021年22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文章从减碳效应和增碳效应2方面考虑,构建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析框架,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005—2021年22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乡融合通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配置,加大能源消耗等分别带来减碳效应和增碳效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造成影响;2)2005—2021年,从城市群总体及市级层面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从县域层面看,总体上呈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演化格局且存在收敛态势;3)2005—2021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在城市群总体、市级层面和县域层面总体上逐年递减,呈东北高、西北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城乡融合能显著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并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土地利用碳排放 减碳效应 增碳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的省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妍 王思冉 时涛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探索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均衡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方法: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2022年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我国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总指数呈显著空间负相关性,全国总指数得... 目的:评价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探索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均衡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方法: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2022年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我国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总指数呈显著空间负相关性,全国总指数得分为0.5430,东部地区得分为0.5787,中部地区得分为0.5314,西部地区得分为0.5180;人口结构、卫生资源、环境、教育、政策及创新因素对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显著。结论: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均衡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一是强化政策适宜性与灵活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应对省域“虹吸现象”;三是依托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王维国 张逸君 范丹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政策是驱动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制度保障。基于2011—2019年中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及其叠加效应对城市高质... 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政策是驱动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制度保障。基于2011—2019年中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数字经济、数字政策供给及其叠加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数字政策供给增强了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和数字政策供给对东部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作用更显著,但对绿色发展这一城市高质量发展细分维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激发大众创业活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且数字政策供给强化了数字经济的赋能机制;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影响,但数字政策供给并未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为了发展数字经济,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在提高数字政策供给强度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政策供给 城市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经济韧性与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
5
作者 顾剑华 郑玉妍 袁胜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7,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个城市群中2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实证分析金融集聚、经济韧性与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城市群高质量联动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大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 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个城市群中2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实证分析金融集聚、经济韧性与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城市群高质量联动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大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2)金融集聚能显著促进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3)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经济韧性推动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其中经济韧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强化作用明显高于调控力;(4)多核城市群与发达城市群的金融集聚对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的提升效应强于单核城市群和欠发达城市群;(5)金融集聚、经济韧性对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韧性 城市群高质量联动发展 VAGUE集理论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对净碳汇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分异——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昊洋 王敏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对都市圈增汇减碳的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能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空间优化,协调生态-社会-经济需求。[方法]在2010-2020年多源面板数据支持下,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划分40个研究单元,引入... [目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对都市圈增汇减碳的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能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空间优化,协调生态-社会-经济需求。[方法]在2010-2020年多源面板数据支持下,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划分40个研究单元,引入净碳汇效率指标考察各研究单元的增汇-减碳协同效益,应用非期望产出的基于松弛变量测度(slacks-based measurement, SBM)模型对碳排、碳汇效益和净碳汇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测算;量化表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4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关系对净碳汇效率的影响机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1)净碳汇效率提升区域可分为高产值-高碳排-高碳汇和中高产值-低碳排-中高碳汇2类;2)4项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异质性,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区域部分重叠;3)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方向和显著性存在差异。[结论]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显著影响上海大都市圈减碳增汇,需要差异化提升各类生态系统服务、持续保育重要生态空间,以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净碳汇效率总体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态系统服务 净碳汇效率 空间计量模型 影响机制 上海大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鑫铎 李红玲 +1 位作者 王昱 傅书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目的探讨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基于超效率三阶段松弛值测算(SBM)模型评价中国29省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 目的探讨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基于超效率三阶段松弛值测算(SBM)模型评价中国29省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然后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全国29省市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均值为0.49,东部>中部>西部。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其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且该作用在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地区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地区之间医药制造业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建议中西部医药制造业发展相对薄弱省份改善创新环境与人才供给,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推动技术创新效率较强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流联系以及合作;促进国内头部制药企业提高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产业发展 超效率三阶段SBM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敏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6,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 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三大地区本地与邻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赋能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本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高于邻近地区;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呈现“东部>中西部”的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金融释放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镇联系网络对都市圈生活服务供给水平影响分析——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9
作者 项欣怡 席广亮 +1 位作者 甄峰 沈丽珍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4-1317,共14页
优化生活服务供给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但既有研究缺乏从网络外部性视角探究都市圈生活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南京都市圈的乡镇街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活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网络联系强度、邻近耦合度、... 优化生活服务供给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但既有研究缺乏从网络外部性视角探究都市圈生活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南京都市圈的乡镇街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活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网络联系强度、邻近耦合度、转变中心性和转变控制力分析街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网络外部性对生活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南京都市圈生活服务供给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在各区县内具有“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2)都市圈不同街镇的网络特征差异明显,并可分为全局核心型、局域控制型、网络边缘型和网络隔离型4类。(3)整体上,在街镇联系网络中占据优势有助于提高本地生活服务供给水平,网络联系强度对所联系街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4)城市网络对不同规模街镇具有异质作用,邻近耦合度和网络地位对中小规模街镇产生更大正向边际效应,但网络联系强度的影响则相反。本研究为推动都市圈生活服务发展及一体化建设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服务供给水平 网络外部性 都市圈一体化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中国与碳中和战略下数字经济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赵浩然 张卓文 +2 位作者 杨震 李川 金春华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1,共8页
为实现数字中国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我国提出了系列经济-能源-低碳政策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2013-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30个省级行政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策支持和金融支... 为实现数字中国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我国提出了系列经济-能源-低碳政策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2013-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30个省级行政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的中介调节作用、中东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能够为我国经济-能源-低碳多种战略下数字经济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可再生能源发展 计量经济学模型 中介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演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德祥 傅钰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目的]探析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为优化金融支持、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量化支撑。[方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构建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评价指标体... [目的]探析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为优化金融支持、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量化支撑。[方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构建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全国和四大地区的区域性、时序性及其演变特征,同时运用莫兰指数和马尔可夫模型考察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演进趋势。[结果]各维度水平均得到提高,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格局和中部>东北>西部>东部的提升速度;全国总差异扩大,存在不均衡现象,组间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关键;全国、东部和中部省际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扩大,西部绝对差异变化不明显,东北部绝对差异在减小,且四大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另外,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水平向上转移概率高于向下转移概率。[结论]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水平呈上升态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未来应控制区域间差距,促进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合作共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乡村全面振兴 区域差异 时空演进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刘际陆 孙彤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7-92,共6页
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综合测度法考察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趋势,并利用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分地区而言,四大地区新兴产业... 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综合测度法考察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趋势,并利用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分地区而言,四大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分省份而言,各省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发展水平较高,新疆、青海、宁夏等省份发展水平较低。分维度而言,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各子维度水平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产业创新性维度发展水平最高,产业可持续性维度发展水平最低。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均能够显著驱动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干预程度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动态综合测度法 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县域视角下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佟伟铭 蒋语欣 +1 位作者 郭加新 郑金辉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1441,共11页
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与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共建发展、共享发展、共生发展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浙江省县域尺度相关数据,揭示了浙江省共同富裕发... 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与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共建发展、共享发展、共生发展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浙江省县域尺度相关数据,揭示了浙江省共同富裕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重点探讨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各县域的共同富裕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看,浙江省共同富裕的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内陆的西南部和西部地区。②浙江省城乡要素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且这种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③从维度上看,浙江省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建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共生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时间上看,2015—2021年浙江省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011—2014年则不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融合 共同富裕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分权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与发展对策研究
14
作者 邓楚瑶 王福友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物质资本供给、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水平进步及公共产品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分权视角,利用我国200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物质资本供给、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水平进步及公共产品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分权视角,利用我国200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地方分权程度、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提升能够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水平则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但抑制效应并不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也会产生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对提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分权 区域经济增长 固定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主城区地表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杨新刚 范子言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184,共13页
基于合肥市2013-2023年Landsat 8地表温度遥感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和椭圆重心分布法刻画研究区内热岛强度时空演变趋势。为进一步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地表热环境的驱动影响,以2023年地表温度为因变量,以主城区地表环境、空间形态... 基于合肥市2013-2023年Landsat 8地表温度遥感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和椭圆重心分布法刻画研究区内热岛强度时空演变趋势。为进一步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地表热环境的驱动影响,以2023年地表温度为因变量,以主城区地表环境、空间形态和人为活动等多源数据为自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各影响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推动热环境空间分布影响研究与城市“规建治”的衔接。结果显示:(1)2013-2023年间合肥市主城区中心热岛强度逐渐向四周扩散,热岛高温区面积逐渐增大且斑块逐渐零散,并向西北方向迁移,低温区面积逐渐减小并向城中心收拢。(2)合肥市主城区2023年年均地表温度主要集聚类型为“高-高”、“低-低”2种,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新站区、经开区和蜀山区开发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瑶海区和滨湖区,以及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大蜀山景区和滨湖湿地区。(3)地表温度增温因子主要有: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建筑密度(BD)、天空可视度(SVF)和路网密度(RND);降温因子主要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建筑高度标准差(SDBH)、容积率(PR)、居住用地占比(PRL)、工业用地占比(PIL)和绿地与广场用地占比(PASL)。(4)城市地表环境在空间回归模型中存在实质的空间依赖性,在各因子的影响下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和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空间计量模型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与上海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实绩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周书英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本文利用2006—2019年的统计数据,从档案的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两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地处中部的河南省和地处东部的上海市,两个省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实绩状况。研究发现:(1)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人均利用档案量都围绕着其均值... 本文利用2006—2019年的统计数据,从档案的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两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地处中部的河南省和地处东部的上海市,两个省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实绩状况。研究发现:(1)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人均利用档案量都围绕着其均值线上下波动,后者的馆藏档案利用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前者的馆藏档案利用率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2)上海的人均利用档案量和开放档案利用率都远高于河南省,但档案开放率低于河南省;就平均而言,上海的馆藏档案利用率略高于河南省。研究结论:地区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分别与它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支出水平和其占地区GDP的比例密切相关,它们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 档案利用率 档案开放率 利用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开放档案利用率 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时空溢出与城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7
作者 霍伟东 封秋硕 张一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32,共11页
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2009~2023年间285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 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2009~2023年间285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该效应主要通过缓解区域间劳动与资本要素错配实现。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非资源型、非交通枢纽及中小城市从中获益更为明显。研究成果为因地制宜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培育新动能提供了政策参考,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空间溢出效应 要素资源错配 城市差异 区域协调 发展 因地制宜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市场分割的视角 被引量:24
18
作者 孙国锋 邹溪洋 王洪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外开放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理论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条路径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绿色转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1 位作者 谭朵朵 陈婧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绿色转型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行为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种植饲草料投入产出及种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磴口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乌云花 永梅 +1 位作者 吕月 许黎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281,290,共7页
国内消费结构及农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饲草料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国内饲草料供应不足、安全问题凸显。在“粮改饲”试点旗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户饲草料种植的投入产出情况,利用Logit、2SLS及LIML模型对农户种植饲... 国内消费结构及农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饲草料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国内饲草料供应不足、安全问题凸显。在“粮改饲”试点旗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户饲草料种植的投入产出情况,利用Logit、2SLS及LIML模型对农户种植饲草料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农户种植的饲草料主要以青贮玉米、苜蓿及燕麦草为主,种植苜蓿草的经济效益比其他饲草料高,2021年苜蓿草纯收益可达22 005元/hm^(2),比青贮玉米和燕麦草分别高出4 590元/hm^(2)元和12 180元/hm^(2),但是农户种植饲草料尤其苜蓿草的积极性并不高。探究农户选择种植饲草料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政策激励、土地禀赋及组织制度因素对农户饲草料种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助力农户扩大种植规模,顺利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促进为养而种的良性循环,解决养殖业饲草料短缺问题以及鼓励各类合作社发挥合作制度优势,帮助农户降低种植饲草料的投入成本,拓宽饲草料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料 投入产出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